想着这酒文化也是自己知识领域的必修课之一,自然是品酒无数,甚知其味,这秋水人家之酒,皆是仿造各地名酒酿造,又怎会难的到这位千年之后的历史学家呢?
小小撂了撂衣袖,展平了笑颜,铿锵说道:“这第七坛,以山西汾酒为底酒,酒色透明青碧,舔绵微苦,余味无穷,所谓‘兰羞荐俎,竹酒澄芳’—”说到这里,不由的顿了一下,方想起这句话是粱简文帝说的,这些人必然没听过,遂理了理语调,“早听闻秋水人家竹叶青酒美名,今日品之,果不其然,若是在酿造时,加入冰糖与蛋清,则会更好。”
看着台上这位慕才馆的女子侃侃而谈,台下好酒之客皆为之倾服,她不但懂得品酒,更懂得各种细节,而秋水人家的那位姑娘则是在安慰自己,这第八坛酒,材料众多,苏小小未必尝的出,就算她能够辨识,慕才馆在短短时间内也必然拿不出好于自家的酒。
方尝了一口第八坛中的酒,小小细细泯了泯,又觉口味独特,遂又喝了一口,回想起自己去永嘉游玩时曾经看到的酿酒场景,整米,淘米,煮米,凉饭糖化,下缸加酒等过程,酒中有白酒之味,又比白酒更香醇。一翻静享过后,露出了笑颜,“兰陵酒,产自永嘉之地,其他地方并不多见,难怪秋水人家能以此酒引来不少好酒之客,不过你们在酒的配料中稍做了些改动,酒中少了味生姜,多了一份菊花的清香。”
周围的几位品酒客皆上台来品秋水人家的酒,皆是赞声连连,这钱塘第一风月之地,果然是名不虚传。
那姑娘捂了捂衣襟,翘着嘴角:“该轮到你们慕才馆献酒了!”台下些许人也应和着,他们非常清楚,慕才馆的酒,根本无法与秋水人家的比。”
小小对着陈荣行了个礼,面不改色,“大人,小小自幼好酒,曾觅得几种配酒之法,可快速成酒,还请大人允许小小现场制作。”
听着这话,陈荣觉得颇为新奇,这酒整可一蹴而就呢?他到想看看苏小小能用什么方法让这满堂酒客信服。“好,老夫也想看看你的配酒之法。”
想着自己生活的年代,每日都有新奇的事物产生,而自己最常去的地方除了茶馆外,便是酒吧了,还曾像几位调酒师学过多种美酒的调配,今日幸得派上用场。
信手取了一大罐白酒,想着,这南齐没有威士忌,拿这最普通的白酒来充当,反正都属蒸馏酒,因也无碍。随后取了些许柠檬汁,金橘汁与冰块放入罐中,轻轻摇匀,直到冰块化尽。“这第一杯,以酒色代慕才馆之意,愿各位能有灿烂年华,硕果金秋。”
接着,在罐中加入了少许冰块,同样是取了一大杯白酒倒如装有冰块的罐中,在其中加入了些许甘蔗糖蜜与小杯葡萄酒,细细取得柠檬汁少许,拿了一片桑葚、橙子与草莓放在酒中,只见酒色淡红,甚是好看。
几翻工序下来,已做成了八种不同的酒,酒色各异,令人垂涎欲滴。小小则是静静的站在一旁,让各位去品尝。这些酒客方齐集酒桌之前,他们从来喝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地方酒,又何尝喝过这来自千年之后的酒呢?自然是顿感新奇,杯杯欢颜,就连陈荣这位品过无数宫廷酒的人,也都感叹这独特风味。一时间赞声四起,有为慕才馆惊诧的,更多的是对苏小小的倾慕,她就像天外之女,带给这世间以新的滋味。
陈荣举着受中留有余酒的杯,走到台前高声说:“老夫活到这把岁数,也从未品过如此风味的酒,秋水人家之酒虽好,却不及苏姑娘配制的酒,酒色各异,酒味亦各不相同,实在令老夫沉寂多年的酒瘾又起啊,我想,这第二轮,恰如诸位口中之感,胜者为慕才馆之苏小小。”
萍儿率先上前拥抱了小小,“小姐真是让萍儿大开眼界,原来这些东西还有这妙用。”小小亦是喜上眉梢,“我也是碰碰运气,想不到果真可以。”
一旁的贾姨则是静静看着小小与慕才馆的姑娘们笑谈着,这些女子,多是与北魏战事之中的遗孤,有些无依无靠,便被贾姨收养,虽是在烟花之所,却多是卖艺不卖身,贾姨亦从未勉强她们做什么,只是给她们以栖身之所,让她们有平静的生活。这些姑娘也是感念贾姨恩情,多年来视其为母,敬爱有佳。而小小呢,则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从小爱翻动古籍,涉猎诗词歌赋,博古通今,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自在欢腾,她也只是希望,小小能够永远承欢膝下,无忧无虑,却不曾想那次病后,小小变了许多,本是有大家闺秀之气,如今多了一分豁达豪情,举手投足,淡然从容,这或许就是,自己的“女儿”,真的长大了。
之前的生活,总是爱煮上一壶茶,在无人搅扰的午后碰上一纸书卷,静静翻阅,久了,《茶经》便自然进入了生命的血液之中。若不是酒能醉人,世间风波逐客也不会选择醉生梦死以消忧愁,但凡红尘过客,谁没有一本难念的经,谁不会在愁肠百结之时放任豪饮呢?只是自醉者如自欺,放不下的最后是一种逃避,又有多少人能够清简淡泊,安然自在的喝上一碗茶,用清淡消解世间无数烦忧。在一杯清澈的水中,窥见岁月如歌,苍绿流年,阅尽人世繁华,江山如画,就这样宠辱不惊的品茶,品着人世的云水禅心,岂不是随缘自由?
小小便是喜欢这样的生活,因此也努力活的像茶一样,芬芳肆意,回味无穷。
第三场比试很快便开始了,看场中陈列亦多为茶中上好器具,这多家红楼的花魁大赛到了茶艺这场,也只剩下秋水人家与慕才馆。之前没有人会想到,一向平平无齐的慕才馆,会出来一位苏小小,正是这样一个女子,使得秋水人家,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代表秋水人家的,据说是新来不久的一位女子,面目清雅,无雍容之态,看上去也平和许多。那女子对着小小微微一笑,显得简单纯真,看着她的眼神,小小已知道这位姑娘定是优雅的。
那姑娘朝着陈荣行了个礼,柔柔的说道:“小女子叶思清,见过大人,这第三场,由我代表秋水人家参加。”这女子举止优雅,在秋水人家的粉色之中,竟有种自然之风,这足令小小感到意外。
思清坐在茶具之前,面目平和,先将饼茶研碎,待水二沸后勺出,置于熟盂中,随后继续烧煮,等到三沸时,茶与水已以融合的恰当,此时,只见她将二废勺出的水浇喷其上,瞬间茶香四溢,“这是采自山中植叶,加上些许草药而做的茶,还请各位品之。”说罢,也拿了一杯递给小小。
初品之,茶香清高,久觉鲜爽甘醇,茶叶则是嫩绿光泽。小小心想:这想必就是龙井茶的前生了,只是现在南齐时尚没有普及开来,再加上茶文化也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崇,否则这么好的茶,怎么会到宋朝才得以进入生活呢,果真是‘细啜缓咽品风韵,至纯至美君心沁’。
能煮出这样的茶,这位叶思清定是位品性清雅的好姑娘。
小小则是早以托王清在忻文留下的那片花药地中采了不少花药。她的煮茶方法不算复杂,与宋清时分的无异,只是这南齐之人,必然是读不到这些手法了。在第一壶水中,加入了玫瑰果与红巧梅,第二壶中加入紫罗兰与金盏花,第三壶则是玫瑰花与甘菊,第四壶则是取了些许薄荷叶煮出的水,连同金盏花一起加入,在第五壶中,加入了桂花、玫瑰花、枸杞。许是这种材料煮茶,这年代的人都没有见过,只是细细观看,鸦雀无声,未几,各种茶香扑面而来,如临仙境。
接着,斟了几盏茶,茶水在花色的衬托下显得巧色异常,“这第一盏白雪公主茶,安心凝神,美容养颜,更兼调血气之功效,请各位姑娘一品。”说着便递了一盏给思清,见她徐徐喝下,面泛红润,轻吟:“想不到这花药的搭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苏姑娘当真是位才女。”
“这第二盏,蓝色天地,有着自然气息,有舒缓情绪之效。”小小示意着各位茶客去品,仅是观茶姿,遍以是觉得分外迷人。“第三壶茶则是特意为陈荣大人准备的,南山话音,愿您晚年安好,喜乐自来。”陈荣笑着接过茶,心里想着,自己的女儿若能像苏小小一般,该有多少,不由得想起曾经……
小小取了第五盏茶,来到贾姨身边,“第五盏,缤纷年华,愿贾姨年华永驻,笑颜常在。”贾姨则是笑的合不拢嘴,原本也是比赛,她不曾想到小小会为自己煮上一壶茶,到真有些天伦之乐的味道。
“想不到苏姑娘对花草药理如此精通,令思清大开眼界。”转身,看着叶思清清爽的面容,小小也是上前笑着回:“思清姑娘的茶艺也是令小小佩服的很。”
这时,台下则是向起了苏小小的名字,她的出现带来了一场盛宴,令人猝不及防却欣喜若狂,尤其是陈荣,他从未见过如此独特的女子的,还有一种别样的亲切之感。
“这两日花魁之赛,让老夫看到了江南烟花之地的优雅之面,诸位需当铭记,我大齐之律本是不反对烟花红楼,但却不希望生出风化之事,好在钱塘风气之佳,无此忧患,老夫也希望,我钱塘子女,都能够恪守为人之傲骨风霜,常怀圣人之言,常有诗书之阅,以使我钱塘之风得以恒久流传,我宣布,钱塘花魁,慕才馆,苏小小!”看着陈荣在台上慷慨陈词,小小对之颇感意外,封建社会,但凡位高者,多会是食古不化者,这位陈荣,却是心胸宽广,实在难得。
经此一次,苏小小三字,走进了钱塘无数男子的心中,其声其影时刻萦绕,似钱塘女神一般,却不知要羡煞多少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