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9500000079

第79章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乐山崖墓画像中的孝道文化

唐长寿

乐山崖墓画像石刻中有不少表现孝道文化的画像故事,主要集中在麻浩和柿子湾崖墓中,共有十多幅,无论其数量还是题材种类在四川画像石中都别无二家。其中能释读的有:“董永事父”、“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伯榆悲亲”、“孝孙元觉”、“凯风”等图。现分别介绍如下:

1.“董永事父”图,现共发现4幅,分别位于麻浩I区1号、II区40号墓、柿子I区1号墓、II区22号,是乐山崖墓中出现最多的孝子故事图。四幅画像的构图相同:图中画董永在田间劳作,一手执锄,一手持便面,为坐在大树荫下独轮车(鹿车)上的老父煽风取凉,树枝上系有一口袋,当为食物。

山东武氏祠石室刻有董永故事图,图中有一大树,树下有一独轮车,上有小罐,大概是田间劳作盛水之用,一老人坐于车上,左手执鸠杖,右手前伸。老人上方刻“永父”二字。其左为董永,右手执农具,回首望其父,身旁刻“董永千乘人也”六字。在四川汉阙画像中,也多处可见“董永事父”图。

《法苑珠林》卷六二引《孝子图》:“董永者,少偏怙,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终,自卖于富公以供丧事。”

句道兴本《搜神记》:“董永小失其母,独养老父,家贫困苦,至于农月,与辘车推父于田头树荫下,与人客作,供养不阙。”

乐山崖墓“董永事父”表现的正是这一种“带父打工”的情景。这与后世重点宣扬的卖身葬父不同,重在表现对老父的“供养不阙”。

2.“闵子骞失棰”图,位于柿子湾I区1号墓。图中闵子骞站立于一服牛轺车后,车上坐一着冠者。此图原释为“牛车图”,不知其为孝子故事。笔者结合武氏祠画像对照看,该图具备“闵子骞失棰”故事的主要元素,因此笔者认为应是“闵子骞失棰”图。不同者是所御马换成了牛。图中画闵子骞立于车旁,其父坐于车上。

武氏祠画像石中有该画像,刻闵子骞跪于父亲所坐车后,并有题记曰:“闵子骞与假母居,爱有偏移出,子骞衣寒,御车失棰。”

《太平御览》引师觉授《孝子传》曰:“闵损,字子骞,鲁人,孔子弟子也,以德行称。早失母,后母遇之甚酷,损事之弥谨,损衣皆藁为絮,其子则绵纩重厚。父使损御,冬寒失辔,后母子御则不然,父怒诘之,损默然而已。后视二子衣,乃知其故,将欲遣妻。谏曰:‘大人有一寒子,犹尚垂心,若遣母,有二寒子也。’父感其言乃止。”

“闵子骞失棰”图突出闵子骞设身处地为父母、家庭着想,表现了对老父的精神关怀和体谅。

3.“老莱子娱亲”图,位于柿子湾I区1号墓,图中画老莱子跌倒在地,老莱子父母坐于案前观看,莱子妻在一旁服侍。

武氏祠画像石中画老莱子父母及老莱子作仆地状。有题记道:“老莱子,楚人也,事亲至孝,衣服斑连,婴儿之态,令亲有欢,君子嘉之,孝莫大焉。”

《太平御览》引师觉授《孝子传》曰:“老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兰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孝经·纪孝行章》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老莱子以赤子之心赡养老人,细心体察其情感喜怒,使父母常怀喜乐,体现了“养则致其乐”的思想。

4.“伯榆悲亲”图,位于柿子湾I区1号墓。此图以前未能释读,笔者今释为“伯榆悲亲”图。图中韩伯榆跪于地上,其母立于前。武氏祠画像石中也有此图,并有题记道:“柏榆伤亲年老,气力稍衰,笞之不痛,心怀楚悲。”

可知,“伯榆悲亲”图体现的是儿子对老人的细微体贴。对“伯榆悲亲”图,后人张之洞有赞曰:“伯俞母因怒杖击,怡然敬受,所以息母之怒,平母之气,而安母之心。曲体亲意,固应如是,至后因笞不痛,知母老而悲泣,孝思恳挚,殊可动人。”张之洞“息母之怒,平母之气,而安母之心”之说,是为确评。

“伯榆悲亲”图、“老莱子娱亲”图、“闵子骞失棰”图共列于墓壁一块壁面上,三图中无界线,左为“伯榆悲亲”图,中为“老莱子娱亲”图,右为“闵子骞失棰”图。这在乐山崖墓画像乃至四川汉代画像的设计中,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释读时要注意区分开来。

5.“孝孙元觉”图,位于柿子湾I区1号墓。该图与另一幅孝子故事图共列于一块壁面上。以前迅冰释为“像有侏儒、猴子参加的舞蹈图”。笔者后据武氏祠石刻,释为“孝孙元觉”图:图中刻三人,左为元觉父,左手执便面;中为元觉,右手持肩舆,左手指右方,抬头视左方的元觉父;右为元觉祖父,赤身裸体,垂首坐于地下。

武氏祠画像石中有“孝孙原谷”图,图中孝孙手指一副担架,与父作语状,上有“孝孙”、“孝孙祖父”、“孝孙父”题记。原谷即元觉。

敦煌遗书句道兴本《搜神记》引《史记》曰:“孙元觉者,陈留人也,年始十五,心爱孝顺。其父不孝,元觉祖父年老,病瘦渐弱,其父憎嫌,遂缚筐举舁弃深山。元觉悲泣谏父。父曰:‘阿年老,虽有人状,昏耄如此,老而不死,化成狐魅。’遂即舁父弃之深山。元觉悲泣大哭,随祖父归去于深山,苦谏其父。父不从。元觉于是仰天大哭,又将舆归来。父谓觉曰:‘此凶物,更将何用?’觉曰:‘此是成熟之物,后若送父,更不别造’。父得此语,甚大惊愕:‘汝是吾子,何得弃我?’元觉曰:‘父之化子,如水之下流,既承父训,岂敢违之。’父便得感悟,遂即却将祖父归来,精勤孝养,倍于常日。”

崖墓画像表现的就是元觉拖肩舆谏父的情节。与“董永事父”图一样,体现的是“养老”送终之情。

6.“凯风”图,位于麻浩I区1号墓。图中刻多人(石刻风化严重,人数已不明,但不少于五人)分别跪于一老妇之前,老妇凭杖而立。《诗经·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表现了儿子们对母亲抚养的感恩心情。

在麻浩I区1号墓中,尚有“挽辇”图、“河梁送别”图未能释读,II区40号墓和柿子湾I区1号墓中也有两幅图未能释读。因此,乐山崖墓中的孝子图题材应不止上述的六种,而是更多一些。

乐山在汉代属犍为郡,《华阳国志》载:“犍为郡……士多仁孝,女性贞专。”说明孝道文化在汉代的乐山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孝道文化是维系汉代家庭的纽带,家庭社会的细胞。汉武帝时,在思想文化领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把“举孝廉”列为国策之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采纳董仲舒建议:“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元朔元年(前128)又明令:“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所以,当时各级官员纷纷举孝荐廉。从里正到亭长,从乡丞到县令,再由郡国到朝廷,层层推荐,上下互动,使孝观念覆盖全国,深入人心,初步形成了系统的孝道理论,并逐步政治化——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事君之道不过于事父,故不肖之事父也,不可以事君”。

而孝道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老有所养——生存,活着,能颐养天年;二是老有所乐——活得像人样,享受天伦之乐。不但“老有所养”,有吃有穿,更要“老有所乐”,得到精神的愉悦,心理的平衡、和谐,不能活得像“死了没有埋”。很显然,这一点对进入暮年的老人是极其重要的。

乐山崖墓孝子图中,“董永事父”就是宣扬“老有所养”的典型,“孝孙元觉”也属于此类。而“老莱子娱亲”则属于宣扬“老有所乐”一类的典范。

另一方面,到东汉以后,不少地方士人沽名钓誉,孝道文化发展成“生不供养,死乃厚葬”的虚伪道德。在这种社会状况下,提倡“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就有了维护孝道文化实质的积极意义。乐山崖墓众多的“善以示后”的孝子画像石就有了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可说是对当时“生不供养”现象的一种谴责。

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老有所养”不仅要有物质供养,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精神关爱和心灵抚慰——“老有所乐”。乐山崖墓画像孝子图表现的其实都是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孝道文化。

乐山崖墓画像刻在不封闭的崖墓明堂壁,是一种面对路人的公开化的宣教图画,是汉代的一种孝道教育方式,其目的是使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教育家蔡元培说:“夫至以继志述事为孝,则一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皆得统摄其中矣。”乐山崖墓画像表现的孝道文化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唐长寿:四川省乐山市文化局研究员)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民族移民”介绍了兰州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和多民族的融合,呈现出兰州作为移民城市的多样化特性,体现了兰州的包容和胸怀;“兵戎战事”展现的是兰州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腥风血雨,从金戈铁马声中感受到的是对和平的渴望
  •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中国医学之发展,两千年来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医药学家,其中最为杰出、贡献卓著者不过百余名。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则是最为杰出者之代表,卓越贡献者中之引领人物。如果将他们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大小予以排名的话,孙氏堪为前三甲之一。本书是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之一,是孙思邈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英教授近30年来研究的成果,介绍了药王孙思邈生平、药王巨大贡献、药王文化追踪、孙思邈养生长寿秘要以及药王山等,内容丰富,突出特色,反映历史,涉猎广泛,文图并茂,一目了然,既适宜研究者的需要,又方便于一般读者的需求。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热门推荐
  • 书劫无量

    书劫无量

    很多人修仙的时候,所拥有的是什么剑啊,笔啊,棍啊,但是这个家伙只有一本书,一本跟他从微末崛起的书。但是,在那本书上面,记录了世间万千劫难。何为大劫,我为无量量劫。
  • 当流星划过天空

    当流星划过天空

    一场意外,母亲被强奸致死,她开始变了,知道原因后她彻底变了。逃课、喝酒、、、、、、原本在老师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渐渐地走远了,直到遇上他她开始慢慢地在迷失中寻找自己。她喜欢看流星雨,他陪她,知道她随着那夜地流星雨远走,他知道他再也找不到那个爱看流星雨的人儿,在流星雨开始的一端他们相遇,在流星雨结束的一端他们离散。。。
  • 火炼星空

    火炼星空

    轻轻拂去封面上的灰尘,林风怀着分忐忑的心翻开第一页……“火灵师,五系天灵师之一,是武者中极为罕见的存在,以控火著称。”……林家少年,手执长枪,孤身踏上武者之路。这是一个浩瀚而神秘的世界,这是一个星空最强者的崛起之路。一人,一火,炼尽星空!
  • 民俗实用对联(下)

    民俗实用对联(下)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民俗对联则是最具实用性的对联。本书从工商百业中选取名联,又选取一些妙联趣事以飨读者。
  • 无良炼妖师

    无良炼妖师

    浑噩而繁华的大都市里,李子凡命中注定般的拥有成为炼妖师的能力,一个本来自卑的男孩慢慢脱变为一个沉稳的男人,友情,爱情,李子凡从此便开始他炼妖寻宝,除妖复仇之旅。
  • 那些溢满忧伤与幸福的青春

    那些溢满忧伤与幸福的青春

    师大学生方子衿在经历了与初恋女友孔君烟花一现般的爱情后,以为自己从此与爱情无关。毕业后,他结识了杨阳,杨阳夏夜月光般的宁静与美好重又燃起他对于生活的希望。巧的是,杨阳居然鬼使神差般成为子衿所在高中的一名学生,并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有趣、搞笑、惊险、意外、幸福、痛苦的故事……
  • 金牌太子爷

    金牌太子爷

    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完成了任务的苏浙重回都市,还未来得及享受繁华都市的美好生活,家里就以不务正业之名断绝了一切的经济来源,还被不着调的老爷子追杀。苏浙正怀揣着兜里的一块两毛五仰天感叹房租无力的时候。这时,却意外的接到了来自于首长的电话。而电话的内容,不过是要他去保护三个妹子,顺带接任一个女校的小保安…
  • 天使的地狱

    天使的地狱

    已是冬季,他伸出手,雪花掉到手里即使融化,他轻轻眨动着睫毛,冰凉透心。她只是在一旁轻轻地看着他。他已不是春天的他。如今的他,冷漠寡言,剑眉高挑,眼里雾气弥漫。如今的她,眼眉生笑,眼不澈而浊,轻笑时似有彼岸绽放我们已不是朋友,他冷漠的说。可是我早已把你放入心中,她依然脆弱地笑。他曾把她当做妹妹。她曾把他当做哥哥秋季过后,华丽浓艳的金雾离开,赤诚将心事拖出,却不知晓,这层朋友关系,一触即破。片片落地,已无处挽留。心里的悲伤满载梦想靠在你的肩膀什么都是虚晃声音沿水波直线而上穿透耳膜后看见你眼底的悲伤掌心的痕迹还在发痛这一种爱到底能持续到多久假装跟你道别一切都是虚像七儿
  • 风流倜傥:唯爱小王妃

    风流倜傥:唯爱小王妃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深长不漏的萌系大小姐,却因为一次车祸中丧失了性命。他本是风流倜傥的绝色王爷,却因为她改变了人生。当萌系小姐遇上绝色王爷时,又会有怎样的火花呢?(友情提示:本文内容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将门娇,王爷约不约

    将门娇,王爷约不约

    做为王府三媒六聘八抬大轿请进门的正妃娘娘,被个狐狸脸侧妃骑到头上来,这日子没法过了。可恨夫君婆婆全都拉偏架,老虎不发喵你真当本姑娘病危么!怎么说也是将门天骄,你敢给我一巴掌我就敢把你的手揪下来,你敢踢我一脚我就让你以后都没脚走路!王爷,约不约您说了算,可这掌家的大事,还得交给臣妾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