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9500000012

第12章 孝道文化与当代伦理道德(3)

四、新型孝道观与当代伦理道德建设

家庭始终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稳定和平,来自每一个家庭的和睦融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睦,是国家兴旺繁荣的前提。“百事孝为先”,孝在促进家庭和睦方面,至关重要。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基本底线之一,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敬、不养,他怎么可能去爱人民,爱祖国?孝道又不仅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不仅仅是小我的家庭的人伦道德,它早已以家庭人伦为出发点,扩大为一种社会行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把孝的范围延伸扩大了:“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外要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我们今天的人都这样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孝于天下,做一个道德健全的人,对家庭、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起社会责任,那么,将对当代伦理道德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自“五四”以来,传统的孝道观被视为洪水猛兽,其中的精华部分连同糟粕被统统扬弃。孝道曾经是调节家庭关系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儒家提倡的养亲、尊亲、礼亲等众多孝道内涵,是对人类血亲关系的简明概括,虽然后来被统治者所利用,赋予了孝道以鲜明的阶级色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批判地吸收和合理地转化,孝道具有的普遍意义的一面,即精华部分还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传统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有其时代局限、阶级局限和理论局限,但不能否认它们也具有超越的价值,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改造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和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人把对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的追求、获取,作为人生的最大兴趣和奋斗目标,大讲实用主义、金钱至上,而对社会责任的要求则在降低,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膨胀,使人与人之间的关心越来越少,亲情越来越淡薄,甚至目无父母师长。不少青年不但不能自觉地履行子女对父母、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反而歧视、虐待老人。这不仅破坏了家庭的和睦友善,而且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和谐,败坏了社会道德风尚。鉴于此,重提孝道,传承孝道文化遗产中的优质因子,以建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新型孝道观,是非常必要的。过去对传统孝道的负面影响估计太高,批判太多,现在是重新认识、倡导和弘扬孝道精神的时候了。

提倡孝,很重要的一点是提倡感恩思想。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就会对家庭、对社会作出奉献而不是单纯地索取;对父母的孝养、反哺、回报,就是具体的感恩行为。如果每一个人都以感恩的心去面对社会,面对他人,这个社会必然是和谐美好的,社会就会祥和安定。《诗·小雅·蓼莪》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里抒写了孝子因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的悲痛心情,回想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提携“我”所付出的心血和劳苦,觉得父母恩大如天,难以回报!所以,子女对父母的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人之常情。我们提倡孝道的目的之一,也是要提醒和告诫做子女的,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要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养亲、敬亲和悦亲的侍奉,来报答父母。

孝养是孝道中最基本、最实质性的内容,它是指在物质上对父母的侍奉,保证父母的物质生存条件。“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以天下养,养之至也。”以“天下”来养父母,即极大地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这是奉养行孝的顶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更加完善,如今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这本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但它却带来了老人供养的问题。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加之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就进入了老龄化时期,国家还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办社会福利养老事业,因而家庭养老、敬老成了社会生居的必需和主要形式。我国《宪法》第49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和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是根据我国当前或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以及中国社会、家庭实情所作出的规定,目的是以法律形式来规范家庭关系中的行为准则,约束个人行为,从而调节家庭和谐和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养亲、敬老问题会更突出,因此,广泛宣传孝道,倡导良好的孝道美德,使之形成社会舆论,更有助于养成“我养你小,你养我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是人的本分、本能,犬马等动物都能够做到,孝敬父母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孝养是要尽可能为父母提供丰富的物质需要,孝敬则是充分地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使父母与子女在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感情更加融洽,达到心灵的真正沟通,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新型的人伦关系。家庭是一个血缘体、经济体、生活体和文化体,家庭的存在,是孝道观念依然存在的基础和社会根源,“父慈子孝”又是家庭和谐的简明概括和孝道的重要内容。在多数情况下强调“子孝”,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比子女的孝更多一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血缘结成的亲密的父子关系,是超越时空的最正常、最健康的人际关系,永远也无法割断,它不仅适合于农业经济时代的家庭,也适合于现代社会的家庭。无论哪一种社会制度、哪一种族群,都不可能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自然的沟通、信赖、相亲相爱,必然可以达到家庭和谐的境界。西方人深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视父母与成年的子女为一种友谊关系,一种互惠、互敬、互爱的平等关系,这种认识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效仿,子女对父母和长辈不必盲目地服从和表面的恭敬,不必敬畏,而应是敬爱。子曰:“敬爱父母,其为人也孝悌。”孝爱父母需要敬与诚,由此出发,推己及人,那么个人与社会其他人交往时也应该以诚和敬为前提。孟子说:“尊敬之心,礼也。”礼的核心是敬、诚。其实孝道的核心也是敬和诚。人不讲诚信,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行事不讲诚信,就难以成功。提倡“敬老”,就是提倡和讲究待人以诚、敬。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和讲究诚信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形成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待事的社会风尚,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敬人者,则人恒敬之。”“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敬、诚是相互的,敬、诚由家庭推广到社会,会形成良风美俗;一个国家、社会缺少敬、诚,就会乱套。

“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表现为自律取向和他律取向两种方式。阶级社会里,孝道有很强的他律性,是必须遵守的人伦道德规范,即义务,甚至具有法规性,大不孝可能被杀头。现代社会,民主平等和法律意识增强,个人的独立自主倾向逐渐形成,被动的、强制的传统道德规范减弱,更多地表现为自律性的孝道。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重在倡导,启发子女理解孝道的原则和善待父母、长辈的意义,使行孝变成一种道德需要,一种做人的良心,一种道德自由的需要。“所谓道德自由是以自为的自觉自愿为特征的。”“道德自由的需要是道德需要的最高层次。”遵守孝道是一种最基本的义务或责任,也应该是良心的需要。用一种自觉的心悦诚服的发自内心的爱去孝敬父母,行孝就会变成崇高的道德精神境界。《礼记·祭义》云:“孝子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子女应该在人的道德需要的最高层次上去实现对父母、长辈的感恩、孝养和孝敬,并“大孝于天下”,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诗·大雅·下武》云:“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远地讲究孝道,孝道便成了天下的法则。孝道的普及,可以使敬老养老成为人们的道德观念,并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社会里发挥它的感召力,从而使年高寿大的老人也成为全社会受尊敬的对象。“孝”作为我国各民族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和口号上,而应该学习国外文化中重视制度建设的优点,以制度化方式加以固定和贯彻。以新加坡为例,它的治国理念是“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明显源于儒家核心价值观。以“孝”为例,我们来看看新加坡是如何在制度中落实“亚洲家庭价值观”的:新加坡国民在购买政府组屋时,如果选择与父母同住,或是住在距父母1公里以内的地方,会得到1万新元的奖励,同时还会获得优先选择房屋的机会。如果一个家庭赡养了父母,可以获得退税5000新元的奖励。购买组屋如果申请者是三代同堂家庭,可以优先排队在所有人前面选房。建屋发展局还设计了一大一小两种面积的相邻房屋,专门照顾两代人毗邻而居的实际需求。数十年来,自李光耀总统始,这些政策都得以严格贯彻执行。当然,对于不孝敬父母的行为,法律也规定必须处罚。新加坡为何如此重视“孝”和家庭?因为他们认为,孝敬父母的人,才能热爱效忠国家,国家的凝聚力源自家庭的凝聚力。我们相信,对孝道加强舆论的倡导,对孝行进行充分肯定和褒奖,对不孝进行批评谴责,将奖惩制度长期贯彻执行,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孝的社会风气。新型孝道观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必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素质的提高,一个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兴盛的局面必将呈现。

(陈正平: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

同类推荐
  • 中华鬼神

    中华鬼神

    历代统治者建造了用来举行国家级祭祀神灵仪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日坛、月坛等建筑;而广大乡间则是“村村各有庙,户户都有神”,中国神的队伍庞大可想而知。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俗文化卷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俗文化卷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民俗文化,从岁时节日民俗、日常生活民俗、文娱游艺民俗、生态科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人们更系统的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
  • 灯谜百花大观园

    灯谜百花大观园

    本书积作者数十年学习、研究灯谜之心得,精心编撰而成。全书涵盖灯谜猜制要领、猜谜诀窍、制谜技巧、谜话拾缀、谜事随笔、竞猜谜选、灯谜集锦7大类,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 宝带桥

    宝带桥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魔也败家

    魔也败家

    一个被贵族遗忘的私生子,看他如何一路披荆斩棘,最后霸凌天下
  • 人皇成长计划

    人皇成长计划

    三界至高法则。十世好人,一世修炼,永世人皇。重生当了个便宜皇帝,熬了十辈子的赵开以为自己的春天终于是要来了。“人皇修炼任务如未完成,功德消散,投畜生道,重攒功德。”恶毒后妈,中二弟弟,如狼似虎的大臣,弱不禁风的小国。哦,天啊,我还是赶紧去重攒功德吧。这是赤果果的逼人为畜啊。ps:这是一个君王梦、武侠梦、11梦。倾尽天下,快意江湖,拥怀红颜!(道友,我看你玉树凌风,三花聚顶,将来必成大器。今天给你个小小的任务,本书简介旁有一个“加入书架”的按钮,你先把它“点亮”我们再来谈谈如何称霸异界如何?好人一生平安!)
  • 不良之无法无天

    不良之无法无天

    少年吴涛,自幼窝囊懦弱。元旦晚会结束,惨遭同学殴打,全班无一阻止,均报以冷漠嘲笑。从这天起,吴涛明白一个真谛,这世界只有够恶才能生存下去!“你要记住,‘吴涛’的‘吴’,不是‘无能’的‘无’,而是‘无法无天’的‘无’!”......
  • 七佛父母姓字经

    七佛父母姓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奇妙女友

    我的奇妙女友

    见过把男人比喻为蛋挞的吗?见过一碰到喜欢的男生就会化身为狼的吗?我的女友,便是这样的大明星。外星生物。WTF!!外星生物是什么鬼!
  • 难以想象的故事

    难以想象的故事

    这是一部群像剧,所以没有龙傲天男主,没有温柔的女主,文笔也不好请多见谅。故事发生在一个叫鸣海市的地方,讲述住在那里的人的故事。魔导士的少女、吸血鬼的少年、金发的萝莉少女、使用妖刀的少女、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死宅、能看见未来的少女,围绕着他们展开的一个有一个日常与非日常故事80%的日常+20%的打斗=难以想象的故事
  • 异辞录

    异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妾的36计

    妾的36计

    非本土落魄贵族女吕诛妃嫁入王府,成为众多小妾之一。本着你不招惹我,我不招惹你的原则,她就打算这样混下去,可是偏偏不如人意!看妾的36计,教你如何成为王府之中真正的胜者!遇强则强!安然处事!伪种田,轻宅斗~——吕:活两辈子了,和这些小卒比心机?没意思。——某呲:你就得了,明明是你懒,不想和人斗!
  • 王子撞上灰姑娘

    王子撞上灰姑娘

    世间本无情,爱且冷血人心本难测,又何迷恋
  • 风继续吹

    风继续吹

    如果没有被关注,我们可以去呐喊,我们可以去沉默。多年以后我们再回头,我们会很怀念当年的冒险。但不后悔。周走说:他活着,这个世界不会因他而精彩。他死了,这个世界不会因他而悲伤,不管他看不看夕阳,不管他看不看海,不管他看不看风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