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9100000001

第1章 汉赋概述(1)

赵逵夫

清代学者焦循说:“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欲自楚辞以下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焦循《易余籥录》卷一五。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第十二章引述焦氏之说,在该书《序》中又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赋在汉代各种文学作品中留下的作品最多,而且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貌与时代精神,产生了一些名家名作,对后代的影响也很大。历来人们将汉赋与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不是没有原因的。

赋在汉代的兴盛,社会方面的原因有四:(一)刘邦是楚人,对楚文化情有独钟,其得天下之后仍喜着楚衣,即是证明。因此,从汉代初年就形成以屈宋辞赋为代表的先秦辞赋得以流行的政治背景。(二)很多楚地文人如陆贾、庄忌、朱买臣等先后集中于汉朝廷之中,时时以辞赋进献于皇帝,也使皇室其他成员和大臣形成看重辞赋的风气。(三)诸侯王之中,封于淮南的刘安和封于吴地的刘濞都喜好文学,他们自己既为楚人,又被封于楚地,对赋又有较大的兴趣,而他们周围网罗的人才也多以辞赋见长。因而凝聚了一部分搜集、编辑、创作辞赋的人才。(四)在经历汉初休养生息的几十年之后,国势强盛。先有文景之治,后有武帝的开疆拓土,削弱诸侯,武功烈烈。意识形态方面也渐渐趋于一致,终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到与中央集权相一致的统一。因此既需要有人来歌功颂德,也需要有人来推动这些文治武功。

文学本身发展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楚辞与先秦辞赋为汉赋各种体式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赋的特征是“铺排”和“不歌而诵”。汉赋根据先秦时辞赋创作在语言方面积累的经验,突显了这两个特征,使赋的共同的风格与特色更加鲜明。铺排的目的是要在语言上显示出美的特征,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先秦辞赋在排比当中已有对偶。对偶不仅体现着汉语灵活变化、便于安排布置的特征,也体现着汉字表意功能强,有一定的引导、暗示性的特征,可以使语言在表现出建筑美的同时,带有对称美与色彩美。汉赋在这方面有成功的实践与探索,不仅诗体赋、骚赋中颇多对句,文赋中也时有对句。如《子虚赋》在以“楚王乃”领起的一段文字:

驾驯之驷,乘雕玉之舆;靡鱼须之桡旃,曳明月之珠旗;建干将之雄戟,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阳子骖乘,孅阿为御。

大体为两两相对,颇为工稳,个别为三句排比,但从句子结构、相同位置上的词的词性、句中词与词的关系等方面看,也仍然相对,形成多句对的特征(这种多句对只有赋和元曲中有,一般归入排比)。其他如“驾车千乘,选徒万骑”,“掩莵辚鹿,射麋格麟”等,都极工稳。夹在散句中的对句更多。还有些是复句对,如:

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陁,下属江河。

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昆吾,瑊玏玄厉,碝石碔砆。

其他如“其东”如何,“其南”如何,“其高”如何,“其埤”如何,“其西”如何,“其北”如何,“其上”如何,“其下”如何,总体来说是排比,但也多以对句的形式表现之。这些手法在先秦辞赋中都可以看到,但汉赋中运用得更多、更集中;同时,它完成各种体式的赋的共同特色,也显得更为严重突出。

其次,赋这种文体是以文赋为主体,尤其以骋辞大赋为标志,铺张扬厉,气势开阔,“苞括宇内,总览人物”(司马相如语),更适合于空前强大的大汉帝国开疆拓土、耀武扬威、歌功颂德的需要,更适合于表现大汉帝国加强中央集权,表现天子至高无上权力和皇家宫苑的华奢广大、京都形胜的壮丽繁华。因此说,汉赋的发展繁荣,是与统一的汉王朝的建立与走向鼎盛相一致的。汉赋彪炳于后世,为历代史家所推崇,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是散体赋,尤其是骋辞大赋。这由《昭明文选》所选篇目即可以看出。

汉赋在其达于鼎盛之时,不仅内容、题材丰富多彩,而且各种形式齐全。汉赋基本上有四种形式:

(一)文赋(或称为“散体赋”。我以为“散体”应是相对于“骈体”与“律体”而言,指文赋在魏晋以前的形式和宋代以后的所谓“新文赋”。文赋中的骈体和律赋是并不散的,故以称“文赋”为宜)。这是赋的主体,汉代以后两千多年中,在各体赋中数量最多,各个时代赋在题材、语言、风格上的变化也主要是就文赋而言。战国和汉代时的基本上是散体(可称作“散体赋”),其中篇幅宏大,以铺排与气势胜者学者们称作“骋辞大赋”马积高先生《赋史》称作“逞辞大赋”。按东方朔《七谏·谬谏》:“不及君而骋兮,世孰可为明之。”又《汉书·扬雄传赞》:“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而驰骋云。”又孔融《荐祢衡表》:“飞辩骋辞,溢气坌涌。”又《文心雕龙·辨骚》:“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诠赋》:“枚、马播其风,王、扬骋其势。”《杂文》:“子云所谓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皆以“骋辞”为说。刘师培《论文杂记·八》论各体之赋云:“骋辞之赋,陆贾以下二十一家是也。”首先提出“骋辞大赋”之说。其《南北文学不同论》云:“盖屈原陆贾,籍隶荆南,所作之赋,一主抒情,一主骋辞,皆为南人之作。”也称作“骋辞”。今依刘师培,称作“骋辞大赋”。;魏晋南北朝演变为骈体赋(前人或称俳体,易同“俳谐之赋”相混。宜称为骈体赋),唐代发展为律赋。

汉代文赋在体制上学习宋玉的《风赋》《钓赋》《高唐赋》《神女赋》。有的篇幅宏大,甚至由两部分组成;在风格上则同枚乘《七发》相近,多夸饰铺排,其取法于《高唐》《神女》者,成所谓骋辞大赋,重于渲染;至于其思想,则与《诗经·小雅》中《车攻》《吉日》《出车》《六月》一致,歌颂天子与王朝的文治武功。主要由宫廷御用文人所创作(宋玉、司马相如、班固等),实际上也是由这些人的创作活动而形成。骋辞大赋从枚乘至汉末,一直保持这种特征。中小篇幅散体赋则在内容、风格、精神上随时代之推移而有所变化。

(二)骚赋(或称为“骚体赋”。这易同“散体”、“骈体”等层面的称谓相混,宜同“文赋”、“俗赋”一致,称作“骚赋”)。这个体式是由屈原的《离骚》《抽思》《思美人》《惜诵》《涉江》《哀郢》《怀沙》,和宋玉的《悲回风》《九辩》,唐勒的《远游》《惜誓》,景差的《惜往日》而来。汉初贾谊作《吊屈原赋》,形式上全仿屈原的《怀沙》,其《鸟赋》句式上也是如此。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则是将《九歌》句中带“兮”字的五言句和六言句变为句中带“兮”字的七言句,完成了向赋的句式的转变。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虽以宫廷后妃为抒情主人公,但仍不脱抒发幽怨的主题类型。董仲舒、司马迁及此后如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等骚赋,也都抒发忧虑不平之意,遵循着屈原“发愤以舒情”的宗旨。这在西汉中期只能说是主流声音之外的“杂音”,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强大、繁荣所掩盖的社会矛盾。这种声音不绝如缕,进入东汉,变为主流,从赋的创作上说,不仅在骚赋中,也体现在文赋中。

(三)诗体赋(按第一层面体式分类的名称,应称作“诗赋”。但历来诗、赋并称,如《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等。为避免误解,称作“诗体赋”)。这是一种篇幅较小的体式,多用四言,有的杂有骚体句式(一般为六言,第四字为虚词或意义较虚之词,单句的句末带“兮”)的两种变格句式:不带“兮”的骚体句式,和带“兮”字的三、四言交错的句式。诗体赋以咏物为主。所谓“咏物小赋”大率指诗体赋。这个体式来之于屈原的《橘颂》和荀况的《礼》《知》《云》《蚕》《箴》这五首。虽然是,但用了赋的形式,也算是咏物小赋。汉代咏物赋最早有贾谊的《簴赋》,完全用不带“兮”的骚体句式,《鸟赋》则是用带“兮”字的四言句。枚乘的《柳赋》是四言句同不带“兮”字的骚体句交错。与枚乘大体同时的邹阳有《酒赋》《几赋》,公孙诡有《文鹿赋》,公孙乘有《月赋》,路乔如有《鹤赋》,羊胜有《屏风赋》,孔臧有《杨柳赋》《鸮赋》《蓼虫赋》,刘安有《屏风赋》,刘胜有《文木赋》,司马相如有《梨赋》。这些作品共同确定了诗体赋的基本体式。

(四)俗赋(包括前人所说的俳谐赋)。这是在敦煌文献中发现了《燕子赋》《韩朋赋》《晏子赋》之后,才被学者们确认的一这种体式。敦煌《燕子赋》发现后或称为“小品赋”(郑振铎《敦煌的俗文学》,刊《小说月报》第20卷第3号,1929年出版),或称为“白话赋”(容肇祖《敦煌本韩朋赋考》,刊《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1935年),或称为“民间赋”(傅芸子《敦煌俗文学之发现及其展开》,刊《中央亚细亚》第1卷第2期。上两文均收入《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程毅中《关于变文的几点探索》始称为“俗赋”,游国恩等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即用“俗赋”之称。这本是产生于民间的一种文学式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多用对话的形式,四言为主,押大体相近的韵,语言诙谐幽默,常用拟人手法。即使有学者指出王褒的《僮约》、曹植的《鹞雀赋》即俗赋作品,但因为文献中所能见到的这类作品很少,而且王褒的两篇也不以“赋”名之,所以一般也多以为那只是敦煌文学范围内的事,同南北朝以前的赋作关系不大。至1993年在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尹湾村汉墓发现了《神乌傅(赋)》简文后,学者们才意识到,西汉之时确已有这类作品。其实扬雄的《逐贫赋》《都酒赋》,也是俗赋作品,《都酒赋》已残,故被误解为咏物的诗体赋。张衡的《髑髅赋》除语言不通俗外,其他与俗赋完全一样。赵壹的《穷鸟赋》虽非对话形式,但全篇四言,风格也与俗赋一致。这两篇显然是受俗赋影响而创作的。由此进一步上溯,汉初贾谊的《鸟赋》,虽深含哲理、语言不够口语化,但全篇四言,又用了拟人的手法,略带叙事的性质,同从汉至唐的俗赋颇多相同之处,看来显然是受了民间流传的俗赋的影响。崔骃《博徒论》虽残,但可看出为对话体,句子整饬,以四言为主,大体押韵,通俗而诙谐,也应属俗赋一类,唯不以赋名之而已。这很似敦煌石窟中发现的《茶酒论》。以此看,俗赋应产生于汉初以前。魏晋时代除曹植《鹞雀赋》、左思《白发赋》之外,晋傅玄《鹰兔赋》今只存两段残文,如“兔谓鹰曰”云云(见《初学记》卷二一《笔》),显然是拟人的对话形式,语言也诙谐可笑,为俗赋无疑。汉代此类作品应有不少,但属“下里巴人”之作,不能引起文人的重视,故自生自灭,多湮灭无闻。

除以上四种基本形式之外,各体式还有些变体。有的赋基本上是六言骚赋句式,却不带泛声的语助词“兮”,形成骚赋的一种变格(如贾谊《簴赋》:“牧太平以深志,象巨兽之屈奇。妙雕文以刻镂,舒循尾之采垂”)。有的赋从头到尾是四言,从头到尾偶句韵,却在单句之末带上了泛声的“兮”。它既不同于骚赋形式,也不同于九歌句式(五言,每句在第三字之后有泛声的语助词“兮”。如“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也不同于《橘颂》体句式(单句为四言;偶句为三言,押韵,句末带“兮”。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以上两种形式的作品,学者们多视为骚赋,其实是骚赋的变格;杂入诗体赋中,也是诗体赋的变格。

汉赋中有的具“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的特征,从结构到语言都是文赋的形式,却穿插有骚体句、诗体句段落(如《美人赋》),或者韵散结合;有的则在结构上打破了“述客主以首引”及“卒章见志”的形式,直接摹物抒情,形成了文赋的变格(如《梁王兔园赋》)。凡此在武帝以前赋作中皆已齐备。

赋的四种体式中,诗体赋重在咏物,骚赋重于言意。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则以铺排描写为能事。由于赋是用来口诵的,讲究声音效果与感情或气氛的渲染,故即使文人骚客所作,也多用连绵词、拟声词、形貌词和双声、叠韵词,今日读起来生疏拗口,其确定意义也难以把握,但在当时读起来则一定是铿铿锵锵,声情并茂的。

另外还要提到属于文赋范围的较独特的两种体式,一种起于枚乘的《七发》,一般称作“七体”,历代不绝,陈陈相因,不一而足。《昭明文选》因而设“七”为文之一体。《文心雕龙·杂文》对其中一些篇章的总的评价是“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子云所谓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宋洪迈《容斋随笔》则云:“枚乘作《七发》,创意造端,丽旨腴辞,上薄《骚·些》,盖文章领袖,故为可喜,后之继者……规仿太切,了无新意。”(按《骚·些》指《楚辞·招魂》)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之评论大体同此。另一种是起于东方朔的《答客难》。这是由先秦时的对问而来,但同汉代骋辞大赋一样,篇幅长了许多。东方朔此篇后来由扬雄摹拟而作《解嘲》《解难》,此后如班固《答宾戏》、崔骃《达旨》、张衡《应间》、崔寔《答讥》、延笃《应讯》、赵壹《解摈》、蔡邕《释诲》等,效仿者不绝,遂成一式。《文心雕龙》中归入“杂文”一类,而《文选》另列“设论”一体。实际上是文赋之内容上属于论理的一类,因而同描写场面、叙述事件的作品在形式上也有了区别。其篇名也承战国对问之遗风,不以“赋”名。但它仍然遵循着“述客主以首引”的构思方式,只是非“极声貌以穷文”,而是“辨是非以究理”。但这个“理”也有一个基本的情感走向,便是抒发个人的牢骚,对他人的责难和疑问提出辩说。因此,它同骋辞大赋的主题类型不同,不是歌功颂德,而往往是含沙射影,旁敲侧击,揭露社会和统治集团中的某些阴暗面。这种体式后来能蔚为大观,也反映了汉代各种社会矛盾的逐渐突显,反映了社会基本色调的变化。东方朔、扬雄、班固、崔骃之作,均堪传世,反映了一般骋辞大赋所不涉及的社会的另一面。

由这些也可以看出,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末年,一方面各体赋的共同特征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又继承先秦时代作为赋的滥觞的几种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式样。同时也可以看出赋的各种体式同题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有时单纯地从形式上难以说清其演变方面的一些道理。

《文心雕龙·诠赋》论屈原、宋玉之后赋的发展云:

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皋、朔已下,品物毕图。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进御之赋,千有馀首。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

简要地指出了汉赋由先秦辞赋脱胎换骨,产生、发展、繁荣、集结的过程。陆贾为楚人,《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三篇,今唯《文心雕龙·才略》提到有一篇《孟春赋》,然已不存,由其《新书》中某些篇章来看,往往铺排藻饰,辞采飞扬,韵散相间,颇具文赋的特征,则其赋的风格大体可以想见。刘师培《论文杂记·八》说陆贾赋为“骋辞大赋”,“即所谓纵笔所如,以才藻擅长者也”,非无根据。与陆贾同时的朱建,《汉书·艺文志》称有赋二篇,也是楚人,又有辩才(二人事迹俱见《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二人风格当相近。

今存文帝时贾谊之赋,所表现情绪及风格与屈原相近。因为当时国家正在稳定恢复之中,不尚浮华,统治者的注意力也还不在鼓吹丰功伟绩上面,所以作品重于实际,其抒情论理,也均真诚。作者为参与治理国家的人物,其出处进退与国家的治乱成败相关,所以作品都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尚无露才骋辞、侈夸虚饰的风气。这是汉赋的开端。真正体现了大汉时代的精神,反映了空前统一强大的汉王朝精神面貌的作品,当时尚在酝酿之中。

同类推荐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典籍,该书并非成于一时,亦非一人所写。《山海经》传世版本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本书是《山海经》的白话文全译本,且对生僻字词、名物有适当的注释。此外,还配有大量古本《山海经》中所绘的插图。
  •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记载和评述了乾嘉道咸间各经学家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收罗甚博。此次整理本以《辛巳丛编》6卷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光绪八年《敬跻堂丛书》12卷本对校,并以广雅书局校抄本参校。
热门推荐
  • 毒心入骨:一念成伤

    毒心入骨:一念成伤

    二十岁的年华时,我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街市上遇见你,那时你是风华正好的年轻少年。拥有高贵和俊秀的容颜,你看不惯的是我眼中的一块馒头。你将馒头踩在脚底,华美的一块糕点是你给的赏赐。那时的天空带着点点的灿烂,仿若美好。然而天下大乱,诚如满是灰尘的馒头,精致的糕点,都成了选择,在乱世中存活谁成了谁的依靠?
  • EXO之STAR闪闪发亮

    EXO之STAR闪闪发亮

    当准备闪闪发亮的STAR遇上当红的EXO,会发生什么奇葩事件?当因为梦想而聚集的一群人相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一起来看看,当STAR遇上EXO的追梦与恋爱故事。
  • 凤舞萧侠传

    凤舞萧侠传

    两国封杀,凤临天下!幻化人形,拯救苍生!国破山河,谁能与你共度江山?
  • 短线炒股100招

    短线炒股100招

    全书共分10章,包括如何根据基础理论知识寻找短线买点、正确认识并建立短线操作系统和短线逃顶等三大部分。寻找短线买点部分包括:技术指标买点、均线买点、K线组合买点、量能形态买点、黄金分割率买点和形态买点等内容。正确认识并建立短线操作系统部分包括:短线操作的概念、短线操作理念和心态、短线操作的市场环境和短线操作的基本步骤等内容。短线逃顶部分包括:K线顶、轨道线顶、均线顶和短线共振卖点等内容。
  • 异能强者在校园

    异能强者在校园

    每个人都有遗憾,纵使地位高超。雷宇异能天榜高手被害遗忘过去回到校园看他怎么一步一步强势崛起。
  • 云泥之别

    云泥之别

    声名显赫的律师界精英和声名狼藉的混混,两个毫无牵扯的两个人,原来在很早就有了羁绊。【腹黑痴汉攻X直男淡漠受】年下
  • 听说春风去

    听说春风去

    【2015年悲伤小说】林言和茜茜仅仅是妈妈认识而且住的很近的而已,学校同个学校同个班。林言怎么也想不明白茜茜那深邃的眼中暗藏这什么。他暗恋茜茜,也给过很多提示,但是茜茜不知道是知道还是不知道。直到最后……茜茜去深山教书的那年,死了。林言得到茜茜妈妈的一本日记,才知道茜茜也喜欢自己喜欢了很多年了……【世界上最伤心的莫过于,我在,你却不在了……】
  • 足道养生

    足道养生

    本书的特点是将中医传统经络系统与反射区理论相融合。作者详细介绍宁足道养生疗病的传统穴位、传统功法、手法、方剂以及足部反射区,内容比单纯反射区足疗更丰富翔实。第五章介绍了足道保健的手法,可供健康者选择使用。全书共有300余幅插图,易于读者掌握与操作。
  • 荣耀主宰

    荣耀主宰

    以圣骑士参加《地下城与勇士》世界总决赛的罗格,在比赛中猝死魂穿奥多姆大陆,随身带着DNF圣职者系统的他会在奥多姆谱写怎样的史诗呢?让我们一起期待!
  • 引人遐思的神话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引人遐思的神话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引人遐思的神话故事》精选了中国古代神话中69个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透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固有的英雄气概、崇高的理想、博大的智慧、美好的追求,以及为真、善、美奉献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