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8100000006

第6章 乾隆时期诗学(5)

诗歌创作以这样的一个“撑架”、“支架”为崇尚,是不可取的。如果将这样的一个诗的“支架”抽象为一个时代的东西,作为诗歌创作的规范,更只能是流于模仿。翁方纲说:“唐人之诗,未有执汉、魏、六朝之诗目为格调者;宋之诗,未有执唐诗为格调者。”(《格调论》上)“唐音最盛之际,若杜、若李、若右丞、高、岑之属,有一效建安之作,有一效谢、颜之作者乎?宋诗盛于熙丰之际,苏、黄集中,有一效盛唐之作者乎?”(《格调论》中)“诗之坏于格调也,自明李、何辈误之也。……乃泥执《文选》体以为汉、魏、六朝之格调焉;泥执盛唐诸家以为唐格调焉。于是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格调之是泥;于是上下古今,只有一格调,而无递变递承之格调矣。”(《格调论》上)“盛唐诸公之妙,自在气体醇厚,兴象超远,然但讲格调,则必以临摹字句为主,无惑乎一为李、何,再为王、李矣。愚意拈出龙标、东川,正不在乎格调耳。”(《石洲诗话》卷一)“东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诗人,莫之与京。徒以李沧溟揣摹格调,几嫌太熟。然东川之妙,自非沧溟所能袭也。”(《石洲诗话》卷一)“太白咏古诸作,各有奇思。沧溟只取《怀张子房》一篇,乃仅以‘岂曰非智勇,怀古钦英风’等句得赞叹之旨乎?此可谓仅拾糟粕者也。入手‘虎啸’二字,空中发越,不知其势到何等矣。乃却以‘未’字缩住。下三句,又皆实事,无一字装他门面。及至说破‘报韩’,又用‘虽’字一勒,真乃逼到无可奈何,然后发泄出‘天地皆震动’五个字来。所以,其声大而远也。不然,而但讲虚赞空喝,如‘怀古钦英风’之类,使后人为之,尚不值钱,而况在太白乎?”(《石洲诗话》卷一)“《奉先咏怀》一篇,《羌村》三篇,皆与《北征》相为表里,此自周《雅》降风以后,所未有也。……沧溟首先选次唐诗,而此等皆所不取,乃独取《玉华宫》一篇,盖以‘万籁笙竽’、‘秋色潇洒’为便于掇拾装门面耳。”(《石洲诗话》卷一)

结论是必须变化。翁方纲说:“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古之拟乐府者,若《行路难》,其初本以行旅阅历言也,其后渐扩写情事矣;若《巫山高》,其初以云雨十二峰言也,其后渐以旷望之怀言矣。为原题所指某事,而后来拟作变而推广者,不可胜原也。惟其如此,所以赖有《乐府解题》也。若使其后来拟作,悉依原本为之,则何为而有《解题》之作乎?”(《格调论》下)因此,“化格调之见而后词必己出也,化格调之见而后教人自为也,化格调之见而后可以言诗,化格调之见而后可以言格调也。”(《格调论》下)“渔洋先生云:李诗有古调,有唐调,当分别观之。所录止古风二十八首,盖以为此皆古调也。然此内如‘秦皇扫六合’、‘天津三月时’、‘郑客西入关’诸篇,皆出没纵横,非斤斤于践迹者,即此可悟古调不在规摹字句,如后人之貌为选体,拘拘如临帖者。所谓古者,乃不古耳。”(《石洲诗话》卷一)“元时如傅与砺之似杜,李概之之似李,皆有格调而无变化。”(《石洲诗话》卷五)当然是不可取的。

2.析神韵

唐代司空图讲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代严羽讲镜花水月,兴趣妙悟,清初王士禛极为推重,于是拈古已有之的“神韵”一词,加以倡导。明七子讲格调影响很大,不久有公安派起而矫之,接着又有竟陵派矫公安之失。明末清初,钱谦益尚宋诗,是对明七子以来诗学的一种反拨;而王士禛主“神韵”,又可以说是针对明七子以来、特别是钱谦益的诗学的。翁方纲幼时仰慕王士禛,曾从王士禛的门生黄叔琳学诗。他后来回忆说:“昔吾邑黄昆圃先生受学于渔洋,方纲幼及昆圃之门,辄心慕之。”(《小石帆亭著录序目》)翁方纲一生敬重王士禛,他说:“先生言诗窥见古人精诣,诚所谓词场祖述、江河万古者矣。”(《小石帆亭著录序目》)但这并不等于翁方纲赞成王士禛的诗学。康熙时期以来,王士禛的神韵说影响很大。对所谓神韵,翁方纲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正如对格调说,他也专门写了《神韵论》上、中、下三篇,对所谓神韵具体地进行论述。

翁方纲认为,所谓神韵,是形而上的东西。他说:“杜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神字即神韵也。”(《神韵论》上)“神韵者,是乃所以君形者也。”(《神韵论》上)“神韵者,本极超诣之理。”(《坳堂诗集序》)神韵普遍存在,能从不同方面见出,不是单一纯粹的东西。他说:“神韵无所不该,有于格调见神韵者,有于音节见神韵者,亦有于字句见神韵者,非可执一端以名之也。有于实处见神韵者,亦有于虚处见神韵者,有于高古浑朴见神韵者,亦有于情致见神韵者,非可执一端以名之也。”(《神韵论》下)

翁方纲认为,所谓神韵,历来就有,“神韵乃诗中自具之本然,自古作家皆有之。岂自渔洋始乎?”(《坳堂诗集序》)“自新城王氏一长倡神韵之说,学者辄目此为新城言诗之秘,而不知诗之所固有者,非自新城始言之也。”(《神韵论》上)神韵丰富多彩,王士禛专以空音镜象为神韵不免偏颇。王士禛《唐贤三昧集》专选王孟闲远之作以为三昧。王士禛有《古诗选》,翁方纲取其中七言十四家二十六首,言其三昧,认为“平实叙事者,三昧也;空际振奇者,亦三昧也;浑涵汪茫千汇万状者,亦三昧也。此乃万法归源也。若必专举寂寥冲淡者以为三昧,则何万法之有哉?”(《七言诗三昧举隅》)“新城之专举空音镜象一边,特以针灸李、何一辈之痴肥貌袭者言之,非神韵之全也。”(《神韵论》上)时人边连宝“目王士祯是神韵家”,专以神韵属王士禛,翁方纲认为,“彼盖未熟读古人集,不知神韵之所以然,惟口熟渔洋诗,辄专目为神韵家而肆议之”(《坳堂诗集序》),很不以为然。翁方纲认为:“诗以神韵为心得之秘,……是乃自古诗家之要眇处。”(《神韵论》下)专以空音镜象为神韵,会导致人们对此竞相模拟。模拟的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倡神韵和主格调,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没有本质的不同。翁方纲说:“神韵者,格调之别名耳。虽然,究竟言之,则格调实而神韵虚,格调呆而神韵活,格调有形而神韵无迹也。”(《七言诗三昧举隅》)“夫空同、沧溟所谓格调,其去渔洋所谓神韵者,奚以异乎?貌为激昂壮浪者,谓之袭取,貌为简淡高妙者,独不谓之袭取乎?”(《题渔洋先生戴笠像》)当然,翁方纲也看到神韵说在涤荡明七子诗风中的作用,他说:“赖有渔洋首倡神韵以涤荡有明诸家之尘滓也。其援严仪卿所云‘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者,正为涤荡明人尘滓之滞习言之。”(《神韵论》下)

3.议性灵

乾隆时期,袁枚诗学影响很大。袁枚讲性灵、风趣,认为“能入人心脾便是佳诗,不必名家老手也”(《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又说:“有学士大夫读破万卷,穷老尽气,而不能得其阃奥者;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虽李杜复生,必为低首者。”(《随园诗话》卷三)《随园诗话》里实收录了许多并非“名家老手”,特别是“妇人女子,村氓浅学”的作品。翁方纲对此是不满的,他说:“专恃性灵,流为击壤打油以为老妪皆知者亦未尽是也。”(《苏斋笔记》卷十一)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一云:“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翁方纲就此论道:“所赖夫陶冶性灵者,夫岂谓仅恃我之能事以为陶冶乎?仅恃我之能事以为陶冶性灵,其必至于专骋才力,而不衷诸节制之方。……具二谢之能事,亦不能不学阴何之艰苦用心成之。……所谓陶冶性灵者,非虚张架局也,实在其中叩叩有真际焉。”(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十“苏斋师说杜诗”)翁方纲拈出杜诗中“性灵”一词,据诗而言“节制”,显然是针对袁枚而发。翁方纲极推崇苏轼。他说:“吾于苏学独取‘真放本精微’语。”(《王延秋馆诗画卷序》)苏轼《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有句“始知真放本精微”。翁方纲认为,上引杜诗“一篇可作杜诗全部之总序。……苏诗亦有一句可作通集总序,曰‘始知真放本精微’。‘真放’即豪荡纵横之才力也,……‘精微’即细肌密理之节制也。”(同前引“苏斋师说杜诗”)要求寓“真放”于“精微”之中,这可以说有暗指袁枚的意思。袁枚对杨万里极为推崇,翁方纲批评杨万里云:“诚斋以轻儇佻巧之音,作剑拔弩张之态,阅至十首以外,辄令人厌不欲观,此真诗家之魔障。”(《石洲诗话》卷四)“诚斋之诗,巧处即其俚处。”(《石洲诗话》卷四)“诚斋……有敢作敢为之色,颐指气使,似乎无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石洲诗话》卷四)可以说这正指出了袁枚诗歌的流弊。

二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乾隆时期,为学重考据。翁方纲认为:“士生今日,经籍之光盈溢于世宙,为学必以考据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这既是针对格调、神韵诸说之肤阔、虚空,他说“格调、神韵,皆无可措手也,予不得不近而指之,曰肌理”(《仿同学一首为乐生别》),也是针对性灵说之率意,他说,杜诗“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言欲以大小谢之性灵,而兼学阴何之苦诣也。‘二谢’只作性灵一边人看,‘阴何’只作苦心锻炼一边人看,似乎公之自命,乃欲兼而有之,亦初非真欲学阴、何,亦初非真自许为二谢也。正须善会”(《石洲诗话》卷一)。翁方纲认为诗“始知真放本精微”此“一句可作通集总序”,“‘真放’即豪荡纵横之才力也”,“‘精微’即细肌密理之节制也”,亦颇以肌理对才力。

翁方纲所说的“肌理”,关键在一个“理”字。他说:“言者,心之声也。文辞之于言,又其精者。诗之于文辞,又其谐声律者。然则‘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一衷诸理而已。”(《志言集序》)什么是“理”,他说:“理者,民之秉也,物之则也,事境之归也,声音律度之矩也。”《言志集序》解释颇为全面。

所谓“民之秉也,物之则也,事境之归也”,是指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在,万物内在的法则,事件情境背后的意蕴,大约属于内容的方面。杜甫《宗武生日》有句:“熟精文选理。”翁方纲专门有《杜诗熟精文选理理字说》解释说:“萧氏之为《选》也,首原夫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所谓事出于沉思者,惟杜诗之真实,足以当之。”萧统《文选序》确有相关说法,只是翁方纲的阐释更多地强调了这一方面。他接着具体指出:“杜之言理也,盖根柢于六经矣。……其他推衍事变,究极物则者,盖不可以指屈。”他说:“曩人有以杜诗此句质之渔洋先生,渔洋谓‘理’字不必深求其义,先生殆失言哉!”(《志言集序》)

所谓“声音律度之矩也”,专门指形式方面。翁方纲强调诗的声音律度说:“文辞之于言,又其精者。诗之于文辞,又其谐声律者。……《记》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又曰:‘声成文,谓之音,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此数言者,千万世之诗视此矣。”(《志言集序》)翁方纲重视诗法,他说:“欧阳子援扬子制器有法以喻书法,则诗文之赖法以定也审矣。忘筌忘蹄,非无筌蹄也。律之还宫,必起于审度,度即法也。……其悉准诸绳墨规矩,悉校诸六律五声,而我不得丝毫以己意与焉。”(《诗法论》)诗法与形式有关。翁方纲又说:“白公五古上接陶,下开苏、陆,七古乐府,则独辟町畦,其钩心斗角、接笋合缝处,殆于无法不备。”(《石洲诗话》卷二)“诗至元白,针线钩贯,无乎不到,所以不及前人者,太露太尽耳。”(《石洲诗话》卷二)

当时学者戴震作《孟子字义疏正》,开篇对“理学”的“理”字解释说:“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不紊,谓之条理。”戴震从字义入手,偏于形式方面理解,颇有影响。翁方纲强调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理解所谓“理”。其《孟子附记》说:“凡今考古训诂之士莫不以戴说为允当,而不知理之一字彻上下而言之,就其著于物者,则条理、肌理、文理皆即此理也;而溯其所出,则天所以赋于人者本即此理也。”翁方纲更有《理说驳戴震作》说:“夫理者,彻上彻下之谓,性道统絜之理与密察条析之理,无二义也;义理之理即文理、肌理、腠理之理,无二义也。其见于事,治玉治骨角之理即理官理狱之理,无二义也;事理之理即析理之理、整理之理,无二义也。”

把理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同时讨论这两个方面,是翁方纲的基本思路。其(《杜诗熟精文选理理字说》)说:“《易》曰:‘君子以言有物,理之本也。’又曰‘言有序’,理之经也。天下未有舍理而言文者。”《诗法论》说:“文成而法立,法之立也,有立乎其先、立乎其中者,此法之正本探源也;有立乎其节目、立乎其肌理界缝者,此法之穷形尽变者也。杜云‘法自儒家有’,此法之立本者也;又曰‘佳句法如何’,此法之尽变者也。”

翁方纲讲到理,又是指一种行为。其《杜诗熟精文选理理字说》说:“理者,治玉也,字从玉,从里声。”就是说,使之有理。韩愈《荐士》有句:“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翁方纲有《韩诗“雅丽理训诰”理字说》说:“近有疑此篇理字者,故不得不为之说。……《尚书》之文直陈其事,而《诗》以理之也。直陈其事者,非直言之所能理,故必雅丽而后理之。雅,正也;丽,葩也。韩子又谓《诗》正而葩者也。凡治国家者谓之理,治乐者谓之理,治玉者谓之理,治丝者谓之理,故曰:国史明乎得失之迹,得与失皆理也。又曰:‘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颂者,美盛德之形容。’形与系皆理也。又曰:‘风、雅、颂为三经,赋、比、兴为三纬。’经与纬皆理也。理之义备矣哉。然则训诰者,圣王之作也,理则孰理之与?曰:作是诗者不知也,及其成也,自然有以理之,此下句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此即理字自注也。理者,圣人理之而已矣。”这就是说,通过诗人之理,使诗有其理。

怎样才能使诗有理?怎样理诗?翁方纲强调学习经史考订。他说:“考订训诂之事与词章之事,未可判为二途”(《蛾术集序》),“士生今日,宜博精经史考订,而后其诗大醇”(《粤东三子诗序》)。就法来说,“夫法之立本者,则先河后海,或原或尾,必求诸古人也。夫惟法之尽变者,大而始终条理,细而一字之虚实单双,一音之低昂尺黍,其前后接笋、乘承转换、开合正变,必求诸古人也”(《诗法论》)。“诗必研诸肌理,而文必求其实际,夫非仅为空谈格韵者言也。持此足以定人品学问矣。……凡临事视若具文者,用心必不诚,故其毅力不克勤以副之,是即为诗文徒袭格调而不得其真际者也。学者涵养深醇之候,与岁俱进,与日偕长,然后仰见延晖之义,无微弗彻,诚以贯之,勤以永之,备诸体以综百家,是有准乎绳墨之上而占乎格韵之先者。将由经训以衷道,要岂独诗文已哉!”(《延晖阁集序》)翁方纲重宋诗,他说:“宋人精诣,全在刻抉入里,而皆以各自读书学古中来,所以不蹈袭唐人也。”(《石洲诗话》卷四)“宋人之学,全在研理日精,观书日富,因而论事日密。如熙宁、元祐一切用人行政,往往有史传所不及载,而于诸公赠答议论之章,略见其概。至如茶马、盐法、河渠、市货,一一皆可推析。南渡而后,如武林之遗事、汴土之旧闻,故老名臣之言行、学术,师承之绪论、渊源,莫不借诗以资考据。”(《石洲诗话》卷四)

同类推荐
  • 花朵盛开的灵魂

    花朵盛开的灵魂

    文学创作应是心灵的磨炼与净化过程。如果说作家是采矿者,编选作品集则是淘金的事业。这套《香城文丛》从征稿到出版,历经三次选稿,从两百多万字中精选了五本约一百万字予以出版。前前后后屈指算来,有四年多的时间,真可谓天地悠悠了。望着一大堆书稿,不禁产生对生命与人生的深沉感悟。脚下的土地曾经有过苦难,而又春光明媚,孕育着更大的希望。人们常说,这是一片热土,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让世人瞩目。《香城文丛》在此诞生,实是一种幸运。
  • 古罗马神话

    古罗马神话

    全书共分为:古今卜筮术数图书集成、古今星命图书集成、古今相术图书集成、古今堪舆图书集成、古今术数图书集成、古今选择图书集成等六部分,包括古代拆字、挂影、射桩等术数名篇。
  • 随想录

    随想录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书中痛苦回忆;他在书中深刻反思;他在书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书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是古典诗词精品丛书之一,宋诗作者约有七千余人,今存作品约二十余万首,无论作者与作品都是唐诗的四倍,这是我国一宗巨大的文学遗产。目前关于宋诗的选本已有数种。兹编是从《宋诗钞》、《宋诗纪事》及诸家诗集中精选的。本编收录最有宋人特色、清新自然和意境深远的诗篇,亦未忽略传统的名作和流播于民间的佳什。愿此编能体现宋诗的基本风貌和我们时代的审美理想,愿读者从中领略到颇具近代意识的诗情画意,从而获得优雅的古典艺术感受并深深地喜爱它们。
  •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本书为重庆文学院策划的报告文学集。辑录了重庆25位知名作家深入彭水电站工程第一线,记录的当地苗族土家族同胞兄弟舍小家顾大家支持电站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动人颂歌!
热门推荐
  • 青少年最喜欢的诗话妙语经典

    青少年最喜欢的诗话妙语经典

    读书不仅让孩子得到趣味,得到成长,成为一个读书人。在浮躁的环境中,也更加可以让人保持一个安静的状态,让他的心灵家园更为丰富。同时,当他把读书当成单纯的享受,对他的性格养成和接受方式的训练大有裨益。一个阅读的孩子,思维上比较理性,比较善于主动思维,同时阅读也丝毫不会妨碍他接受新媒介。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 末日王权

    末日王权

    开局失误没压好节奏,重新开一本,过几天再发。
  • 超能天路

    超能天路

    暗能量!是22世纪由太阳超能风暴粒子带来的产物。所谓的“圣水”就是从其中而来。早在2090年,一场超强的太阳超能风暴粒子席卷地球,刹时间,昏天暗地,通信障碍,电压升降导致电线自燃,日地引力波动的地球,发生了超多超大型自然灾害。
  • 女配霓裳的快穿

    女配霓裳的快穿

    霓裳:她在扮演其他人,获得一个又一个目标人物的心,可是,作为霓裳的自己,却从来没有赢过一次那个男人的心,永远的失败者。系统:大大,你是伦家最最敬佩的偶像,伦家对你的敬佩比宇宙还大,比时间还多,比……君上:你是本王见过最傻最蠢的人,难怪会被他耍的团团转。
  • 写在青春里的错

    写在青春里的错

    几个同校的年青人,全都是沈阳某高校的播音高材生,大四那一年来到社会进行实习,然后却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过去的美好被现实所颠覆,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匪夷所思的事,就连最好的姐妹也能够背叛了自己,成了爸爸的小三。这个时候唯有爱情可以抵挡得住四面八方飞来的恐慌,再也不相信了曾经的期望是正确的,路只能是一步步的走,遇到了危险就要正面应对。恶有恶报,做错了事情的小三最终没能当得上电视台的主播,而心里纯洁的她却最终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 龙翼苍穹

    龙翼苍穹

    黑暗元年,百万妖魔从异界来,一夜之间摧毁了人类文明,人类沦为由妖魔圈养的家畜。黑暗247年,陈宇穿越到这个世界……
  • 乱世佳人之帝王劫

    乱世佳人之帝王劫

    云霁是在山中长大的”野孩子“,好奇心驱使她要去看看山外的世界,她便怂恿小芷,于是二人偷偷溜出山。一场人间的游历,从桃树花开到花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将本稚嫩单纯的面庞覆盖上了不属于那个年纪的哀伤,像是已经走过了长长的一生。后来的十年,梦中总是有那个那个男子绝美的面庞,皎洁的月光下,他背着她缓慢的走在鹅卵石上,夜色如此美好,可也是他,如此绝情。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萌娃出逃:把娘给朕留下

    萌娃出逃:把娘给朕留下

    自从六年前假死出宫,穆朝妘不想再见到某人,可蠢儿子出去溜达了一圈,怎么就把这个面瘫冷皇帝瘟神领回家来了?当年他为权衡朝政迎她入宫,她一颗心慢慢沦陷,一朝宫变,她跌进他布的局,为保全家族投身牢笼,赐毒酒身亡。可现在某瘟神杀气腾腾貌似要兴师问罪!
  • 做个不差钱的生意人

    做个不差钱的生意人

    本书通过实例、分析、论述阐述了经商谋业需熟知的经验和策略,作为一个成功商人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