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8100000004

第4章 乾隆时期诗学(3)

首先,袁枚怀疑经典。这一是对经典文本真伪的怀疑。他说:“六经中唯《论语》、《周易》可信,其他经多可疑。”(《答定宇第二书》,《文集》卷十八)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宋代以来,人们对经典文本的真伪问题即多有议论。袁枚说:“善乎杨用修之诗曰:‘三代后无真理学,六经中有伪文章。’”(《随园诗话》卷二)康熙时期,阎若璩即已考证出《古文尚书》之伪。二是对经典思想的质疑。袁枚说:“六经颇有可议之处。”(《随园诗话》卷一)他认为,质疑经典符合圣人思想,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随园诗话》卷二),“疑,非圣人所禁也。孔子称‘多闻阙疑’,又称‘疑思问’,仆既无可问之人,故宜长阙之而已。且仆之疑经,非私心疑之也,即以经证经而疑之也。其疑乎经,所以信乎圣也”(《答定宇第二书》)。质疑经典是正常的事情,袁枚说:“六经者文章之祖,犹人家之有高曾也。高曾之言,子孙自宜听受,然未必其言之皆当也;六经之言,学者自宜参究,亦未必其言之皆醇也。疑经而以为非圣者无法,然则疑高曾之言,而为之干蛊、为之几谏者,亦可谓非孝者无亲乎?”(《答定宇第二书》)

其次,对孔子温柔敦厚诗教的看法。这本是沈德潜极力强调的。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说:“所云诗贵温柔,不可说尽,又必关系人伦日用,此数语有褒衣大袑气象。仆口不敢非先生,而心不敢是先生,何也?孔子之言,戴经不足据也,惟《论语》为足据。子曰‘可以兴,可以群’,此指含蓄者言之,如《柏舟》、《中谷》是也。曰‘可以观,可以怨’,此指说尽者言之,如‘艳妻煽方处’、‘投畀豺虎’之类是也。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此诗之有关系者也。曰‘多识于鸟兽之名’,此诗之无关系者也。”后来袁枚又同意“温柔敦厚”诗教是孔子提出。其《答李少鹤书》云:“来札忧近今诗致,有以温柔敦厚四字训人者,遂致流为卑靡庸琐,属老人起而共挽之。此言误矣。夫温柔敦厚,圣人之言也,非持教者之言也。学圣人之言而至庸琐卑靡,是学者之过,非圣人之过也。足下必欲反此四字以立教,将教之以北鄙杀伐之音乎?”(《随园尺牍》卷八)只是此时沈德潜已经去世。

第三,情欲问题。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公安派重情欲,袁枚对此论述也很多。袁枚自我表白说:“袁子好味、好色。”(《所好轩记》,《文集》卷二十九)直到晚年,他仍宣布:“假我数年,古稀将届,精神毛发逐渐衰颓,惟临水登山、寻花问柳八字,一息尚存,双眸如故。”(《寄庆雨林都统》,《尺牍》卷四)他认为,圣人重视人的情欲,情欲不只老百姓有,圣人也概莫能外。他说:“且‘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夫子之情,则无行不与矣,弗狙召则喜,馆人亡则悲,论战则惧,听《韶》则乐,思周公则梦,终其身循环于喜、怒、哀、惧、爱、恶、欲而不已也。尧举十六相,未必非喜;舜除四凶,未必非怒。喜怒不必为尧舜讳也。孟子不以好货、好色为公刘、太王讳。”(《书复性书后》,《文集》卷二十三)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在于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情欲。他说:“天下之所以丛丛然望治乎圣人,圣人之所以殷殷然治天下者,何哉?无他,情欲而已矣。老者思安,少者思怀,人之情也。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者,圣人也。好货好色,人之欲也;而使之有积仓,有裹粮,无怨无旷者,圣人也。使众人无情欲,则人类久绝而天下不必治;使圣人无情欲,则漠不相关,而亦不肯治天下。”(《清说》,《文集》卷二十二)

第四,诗歌言情问题。袁枚强调情,他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成文者。”(《随园诗话》补遗卷六)“夫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答蕺园论诗书》,《文集》卷三十)《尚书·尧典》云“诗言志”,强调表现志向抱负,袁枚解释说:“诗人有终身之志,有一日之志,有诗外之志,有事外之志,有偶然兴到、流连光景、即事成诗之志。志字不可看杀也。”(《再答李少鹤书》,《尺牍》卷十)他认为,孔子是主张言情的。“孔子所云‘兴观群怨’四字,惟言情者居其三”(《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六),除“观”之外,“兴”、“群”、“怨”都指情。“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随园诗话》卷十三)。袁枚强调诗歌表现男女之情。他说:“情所最先,莫如男女。”(《答蕺园论诗书》,《文集》卷三十)他认为《诗经·国风》有大量表现男女之情的篇章。他说:“《国风》好色,我辈钟情。”(《陈检讨填词图序》,《外集》卷八)“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伯有赋《鹑奔》,赵孟斥之曰:床笫之言不逾阈,非使人之所闻也。然则其他之赋野有蔓草、有女同车及萚兮者,其非淫奔之诗明矣。”(《随园诗话》卷一)“杜少陵诗光焰万丈,然而‘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分飞蛱蝶原相逐,并对芙蓉本是双”;韩退之诗横空盘硬语,然‘银灯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坐添春’又何尝不是女郎诗耶?《东山》诗‘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周公大圣人亦且善谑。”(《随园诗话》卷五)“宋《蓉塘诗话》讥白太傅在杭州忆妓诗多,忆民诗少,此苛论也,亦腐论也。《关雎》一篇,文王辗转反侧,何以不忆王季、太王而忆淑女耶?”(《随园诗话》卷一)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认为那些“动作温柔乡语,如王次回《疑雨集》之类,最足害人心术,一概不存”(《清诗别裁集凡例》),袁枚对经典重视情感的解释显然也是针对沈德潜的。

第五,以感受论诗问题。袁枚论诗凭感受。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其言动心,其色悦目,其味适口,其言悦耳,便是佳诗。”(《随园诗活》补遗卷一)“能动人心目者,即为佳诗。”(《随园诗话》卷三)袁枚的诗学,整体说来,偏向于司空图和严羽。他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作《续诗品》。他说:“司空表圣论诗,贵得味外味。余谓今之作者,味内味尚不能得,况味外味乎?”(《随园诗话》卷六)“严沧浪借禅喻诗,所谓‘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有神韵可味,无迹可寻,此说甚是。”(《随园诗话》卷八)他认为,感受论诗,渊源在孔子,说:“孔子与子夏论诗曰:窥其门,未入其室,要见其堂奥之所在乎?前高岸,后深谷,泠泠然不见其里,所谓深微者也。此数言,即是严沧浪‘羚羊挂角,香象渡河’之先声。”(《随园诗话》卷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赞同王士禛的诗学。

三辨唐宋,讲变化

明代七子以来,始有唐诗、宋诗之说。袁枚说:“唐、宋分界之说,宋元无有,明初亦无有,成、弘后始有之。其时议礼讲学皆立门户,以为名高。七子狃于此习,遂皮傅盛唐,扼腕自矜。”(《答沈大宗伯论诗书》)袁枚不赞成唐诗、宋诗这样的说法。他说:“夫诗无所谓唐、宋也,唐宋者,一代之国号耳,与诗无与也。”(《答施兰垞论诗书》)此论稍嫌极端。以时代论诗,本属正常,袁枚本人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说法。唐诗、宋诗之说,常有风格的意义,沈德潜就说过“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韵流言外,发露则意尽言中”(《清诗别裁集凡例》)。但这只是大略而论,不可绝对。袁枚不赞成唐诗,宋诗之说,首先是在这一点上。他说:“杜少陵之‘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琐碎极矣,得不谓之宋诗乎?”(《随园诗话》卷七)袁枚主张具体地讨论问题。人们所谓唐诗、宋诗,更常常是意在提倡某种风格,有其创作取向和价值判断。明代前后七子就是如此,清初以后也常有这种倾向。本来提倡某种风格是很正常的,但用唐诗、宋诗这样的概念,就只能是造成模仿。袁枚不赞成唐诗、宋诗之说,主要是这个原因。

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模仿,主张变化,袁枚也有这种看法。他不讲唐诗、宋诗,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袁枚所谓变化,是学习基础上的变化。后人作诗,总是要学习前人。学习前人是必要的,但也容易产生弊病。克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弊病的办法,袁枚认为,主要在变化。他说:“唐人学汉魏变汉魏,宋学唐变唐。其变也,非有心于变也,乃不得不变也。使不变,则不足以为唐,不足以为宋也。子孙之貌,莫不本于祖父,然变而美者有之,变而丑者有之。若必禁其不变,则虽造物有所不能。”(《答沈大宗伯论诗书》)以变化克服学习前人过程中的弊病,就是善学。在这方面,袁枚赞赏宋元人,批评明七子。他说:“变唐诗者,宋元也,然学唐诗者,莫善于宋元,莫不善于明七子。何也?当变而变,其相传者心也;当变而不变,其拘守者迹也。鹦鹉能言而不能得其所以言,夫非以迹乎哉!”(《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变唐诗者,宋元也”,变宋者谁?有人看到袁枚“不甚宗唐,以为大是……欲相与昌宋诗以立教”(《答施兰垞论诗书》),对他“极言唐诗之弊,故以学宋为解”(《答兰垞第二书》),袁枚辩解说:“所陈诸弊,仆不以病唐人,乃以病吾子。何也?……唐诗之弊,子既知之矣,宋诗之弊,而子亦知之乎?”(《答兰垞第二书》)但这并不能证明袁枚和宋诗没有关系。他不愿意把自己和宋诗联系起来,是不是暗示着他在变宋,是变宋者呢?当然这样的话,袁枚不便明说。克服学习前人过程中的弊端,同时,袁枚认为,要能取众家之长。他说:“学汉魏《文选》者,其弊常流于假;学李杜韩苏者,其弊常失于粗;学王孟韦柳者,其弊常流于弱;学元白放翁者,其弊常失于浅;学温李冬郎者,其弊常失于纤。人能吸取诸家之精华而吐其糟粕,则诸弊尽捐。”(《随园诗话》卷四)袁枚曾自述说:“仆诗兼众体。”(《答程鱼门》)蒋士铨说:“我读随园诗,古多作者我不知。古今只此笔数枝,怪哉公以一手持。”(《读随园诗题辞》)袁枚很以为知言。

四非格调,主性灵

明七子主张格调。公安派明确反对,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叙小修诗》)。所谓“格套”,即是格调的意思。沈德潜肯定明七子的格调说。对沈德潜的诗学思想,袁枚是不赞成的,只是他当时并没有明确表示对所谓格调的意见。沈德潜去世后,袁枚在编定的《随园诗话》卷一里,借杨万里的话,明确表示了对格调说的非议,同时表明对性灵的崇尚。他说: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杨万里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待考。不管怎样,这段话是明确体现了袁枚对格调和性灵的看法的。公安派也曾将性灵和格调对举,袁枚没有引用,大概是因为公安派的说法过于简略,不能完全表达他的看法,特别是提到公安派容易引起争议的缘故。

“格调是空架子”,格力雄壮,不免肤阔;声调响亮,不免偏于形式。肤阔而形式,真是“空架子”!一针见血,指出了格调说的要害。明七子、沈德潜的诗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种问题。所谓“空架子”,主要是指性情的缺乏。性情是第一位的,有了性情,形式问题容易解决,所谓“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有了性情,形式问题甚至可以自然解决,“《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袁中道也曾讲到格律和性情的关系。袁枚认为,形式是具体的,不同的诗有其不同的形式,没有普遍的形式。所以他说:“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写格调诗不难,“有腔口易描”,不须有什么天分才能,“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这显然是针对沈德潜的。

袁枚推重“性灵”,什么是性灵?性灵一词,古已有之。袁枚赞成将性灵和格调对举,认为性灵不同于格调,是和格调尖锐对立的东西。由此展开了对性灵的论述。袁枚强调,“性灵”诗首先要有“风趣”,能妙语解颐。所谓“风趣专写性灵”。《随园诗话》里收录了许多这样的诗:“苏州舁山轿者最狡猾,游冶少年多与钱,则遇彼姝之车,故意相撞,或小停顿。商宝意先生有诗云:‘直得舆夫争道立,翻因小住饱看花。’虎丘山坡五十余级,妇女坐轿下山,心怯其坠,往往倒抬而行。鲍步江《竹枝》云:‘妄自倒行郎自看,省郎一步一回头。’”(卷一)“燕以均年虽老,而诗极风趣。近《咏七夕》云:‘相看只隔一条河,鹊不填桥不敢过。作到神仙还怕水,算来有巧也无多。’”(《补遗》卷十)袁枚也经常有风趣之作。他说:“尹文端公好和韵,尤好迭韵,每与人角胜,多多益善。庚辰十月,为勾当公事,与嘉兴钱香树尚书相遇苏州,和诗至十余次。一时材官傔从,为送两家诗,至于马疲人倦。尚书还嘉禾,而尹公又追寄一首,挑之于吴江。尚书复札云:‘岁事匆匆,实不能再和矣。愿公遍告同人,说香树老子,战败于吴江道上。何如?’适枚过苏,见此札,遂献七律一章,第五六云:‘秋容老圃无衰色,诗律吴江有败兵。’公喜,从此又与枚迭和不休。押‘兵’字,有‘消寒须用美人兵’、‘莫向床头笑曳兵’之句,盖探枚方取妾故也。其好谐谑如此。己卯八月,枚江北获稻归,饮于公所。酒毕,与诸公子夜谈,公从后堂札示云:‘山人在外初回,家姬必多相忆,盍早归乎?’余题札后云:‘夜深手札出深闺,劝我新归应早回。自笑公门懒桃李,五更结子要风催。’除夕,公赐食物,枚以诗谢,末首云:‘知公得韵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公见之,大笑。”(《随园诗话》卷一)

“风趣”见“性灵”,但“性灵”诗又不仅仅只是“风趣”诗。“性灵”诗究竟是怎样的诗?上面引到所谓杨万里说的一段话,似乎袁枚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应该从诗人天分的方面去看诗。袁枚说过,“诗境最宽”,“自古文章所以流传至今者,皆即情即景,如化工肖物,着手成春,故能取不尽,用不竭。……即如一客之招,一夕之宴,开口便有一定分寸,贴切此人此事,丝毫不容假借,方是题目佳景。”(《随园诗话》卷一)看到什么写什么,写得出来,说得贴切,就是有写诗的天分。这样写出来的诗就是性灵诗。袁枚说:“行止坐卧,说得着便是好诗。余尝过桥下,则船篷便有须臾之黑;上山转几个弯,则路便峻。徐诜若秀才有句云:‘犬吠知逢市,篷阴识过桥。’又云:‘但觉路几曲,不知身渐高。’‘只因新水绿,愈觉夕阳红。’徐《阻风燕子矶》云:‘隔涧归来踏浅沙,森森古木乱啼鸦。野人问我居何处,笑指孤篷即是家。’刘曾《咏雪》云:‘塔顶松尖消也未,呼童先为出门看。’皆眼前实事。”(《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又说:“余与香岩游天台,小别湖楼,已一月矣。归来几上堆满客中来信,花事都残。香岩有句云:‘案前堆满新来札,墙角开残去后花。’又,《别西湖》云:‘看来直似难忘友,想去还多未了诗。’一片性灵,笔能曲达。”(《随园诗话》补遗卷五)袁枚自己也有这方面的体会,他有诗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遣兴》)袁枚尤其强调“说得着”,他说:“口头话,说得出便是天籁。诵芬《冬暖》云:‘草痕回碧柳舒芽,眼底翻嫌岁底差。可惜轻寒重勒住,不然开遍小桃花。’黄蛟门《竹枝》云:‘自拣良衣去踏青,相邀女伴尽娉婷。关心生怕朝来雨,一夜东风侧耳听。’……又某有句云:‘阶前不种梧桐树,何处飞来一叶风。’‘贪看夜凉窗不掩,秋虫飞上读书灯。’”(《随园诗话》补遗卷二)

同类推荐
  • 我读

    我读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评性质的书,而是近似于一种社会时评的文集,作者从某本书出发,从中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看法,语调轻松有趣,以说故事为主,启发读者:书可以这样读。
  •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

    文选含选主小传、导读(概述)、正卷(哲学;人生卷与艺术;文学卷)三部分。在时间上限各选主49年前的论文。编选思想上着重突出他们的人生美学特色。力求雅俗共赏、学术与市场兼顾。
  • 心灵甘泉:沙与沫

    心灵甘泉:沙与沫

    沙与沫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
热门推荐
  • 校园科普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科普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 我想再牵一次你的手

    我想再牵一次你的手

    我的爱,像尘埃一般落在无人的荒岛。而你,像太阳一般照进我的心灵。
  • 玛格丽特的秘密

    玛格丽特的秘密

    “这是一个奇异的故事。上海美术馆里展出一幅16世纪的法国油画,画里就是著名的玛格丽特王后。林海是学法语的大学生,当他看见这幅油画时,竟突然昏迷。更离奇的是,当晚他去图书馆查找玛格丽特的史料,遭遇一名神秘男子在他手心写下一行法文,意为“救救我”!林海心存恐惧,在老屋阁楼夹层里发现一卷手绘羊皮书,上面写满了晦涩难懂的中世纪法文。林海找到了悬疑作家“我”。法国伏尔泰大学的奥尔良教授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力邀“我”带着羊皮书赴巴黎鉴定。然而,浪漫之都等待着“我”的却是惊心动魄的昼夜。”
  • 斩王者

    斩王者

    当夜色吞噬了大地,当鸟兽停止鸣叫时,当所有人都成眠时,总有一个小男孩蹲在地上,他的双手紧握,双眼通红,流下了晶莹的泪,没有人能让他真正难过,孤独。因为当他真正难过孤独时,他会变成恶魔。这个世界都会为他,哭泣,堕落,万劫不复。
  • 变形记 城堡 审判

    变形记 城堡 审判

    本书收录了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城堡》和《审判》等著作。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 不生气,要争气

    不生气,要争气

    本书通过向读者讲述一个个生动而富有哲理的故事,对这些人生智慧加以形象的解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让读者在品悟这些智慧的同时,找到放松心灵、消减困惑的答案。在这《气度点亮人生:不生气,要争气》里,我们将和读者一起卸下心灵的负累,重新站在生活最本色的起点,分别从八个方面去认识和解读“气”的前世今生,让读者明白:与其敏感多疑徒生闲气,不如敞开心胸迎接阳光;与其自怨自艾生怨气,不如面对逆境泰然自若;与其斤斤计较生闷气,不如宽容待人豁达处事;与其怒火冲天乱撒气,不如冷静稳重控制情绪;与其失去信心泄了气,不如重振旗鼓另开张;与其艳羡他人空叹气,不如淡然面对攀比和诱惑;
  • 黑道小姐PK王子殿下

    黑道小姐PK王子殿下

    (已完结,放心入坑)她们为了更好保护自己去了一处荒岛训练,荒岛是一个地狱般的地方,进去后的她们会接触怎样的训练?——————————————————————————10年后她们从荒岛出来,创了‘幻幽宫’并把它推入了黑道的第一宝座。她冷漠、她温柔、她可爱、可她们变成杀手的时候,冷漠变成了无情、温柔变成了腹黑、可爱变成了邪恶。他们是恶魔,是黑道的传说,他们的帮派‘银暗宫’跟她们平列第一!他冷酷、他帅气、他花心、当他们杠上她们会发生什么?
  •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强势归来,吴镇宇、黄磊、曹格、陆毅、杨威分别带着他们的宝贝Feynman、多多、Joe、Grace、贝儿、杨阳洋登上真人秀的舞台。全新的冒险与全新的体验,却送来久违的欢乐与美好的记忆!更多感动瞬间尽收书中,寓教于乐,一本全家可以阅读的亲子图书。
  • 末日氪金系统

    末日氪金系统

    “这回要是再召唤不出什么东西可就真完了”陆晨坐在驾驶舱内,看着那无数向他包围过来的机甲,拿出那串六芒星项链,一拳砸到召唤按钮上。拥有的两颗星球瞬间消失,巨大的能量经过项链的转换,一根金色的棒子出现在他机甲的手中。这是啥?!如意金箍棒?!
  • 虎韬

    虎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