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8100000022

第22章 嘉庆道光时期诗学(9)

袁枚主性灵,林昌彝有赞同之处。他也重天趣、真趣,他说:“近代诗极有天趣者,首推道州何自贞师。其《玉筍堂诗》纯是天趣。”(《射鹰楼诗话》卷二十一)“诗有无意为之,却有天趣。亨甫《寺中夜坐》诗,着墨无多,淡然有味。诗云:‘来者不可知,已往何所慕。寒宵万虑息,所得乃吾趣。东崖素月上,霭然见烟树。颇觉来空香,久之了无遇。但闻壁上泉,潏潏自流注。’”(《海天琴思录》卷七)“作诗须有真趣,随意赋物,能使人意往。太仓唐实君孙华《题画蟠溪》云:‘尚久精神志更遒,一竿唾手取神州。诸侯八百皆贪饵,只有夷齐不上钩。’语有趣味。”(《海天琴思录》卷二)他也重真情,他说:“作诗贵情挚,情挚则可以感人。桐城戴蓉初孝廉钧衡《游子吟》云:‘游子拜庭帏,策马就长路。马行不肯留,游子屡回顾。回顾泪沾衣,但见白云飞。白云飞满树,是亲望儿处。’天下游子但有远志、无有当归者,读此诗不当泪下耶!”(《射鹰楼诗话》卷十八)他认为:“诗赋男女之情,为《三百篇》所不废,感春伤别,有托而言,亦宜发乎情,止乎礼义耳。”(《射鹰楼诗话》卷十五)但是,林昌彝对袁枚早年所写男女之情,晚年为诗狡黠游戏,颇有微词。他有诗说:“诗薮金陵筑小仓,少年绮丽晚颓唐。如何愁杀琼枝句,竟许门生到后堂。(简斋赠其门人刘霞裳有‘似汝琼枝来立雪,一时愁杀后庭花’之句。)”(《论本朝人诗一百五首》)又说袁枚:“老大入颓唐,少作尚艳伟。渠是通天狐,醉即露其尾。”(《答友问袁简斋诗》)“通天狐”之喻出洪亮吉。洪亮吉曾说:“袁大令枚诗,如通天神狐,醉即露尾。”(《北江诗话》卷一)

学问与诗的关系问题,林昌彝思考甚多。其乡人严羽早有别才别趣之说,认为“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沧浪诗话》)。林昌彝不同意严羽的看法,他说:“别才非关学,严叟论难定。”(《论诗》)“严叟谓诗有别才,是矣;而谓诗非关学,则非也。谓诗有别趣,是矣;而谓非关理,亦非也。果如沧浪所论,则少陵何以读书破万卷耶?”(《射鹰楼诗话》卷五)他认为:“作诗者在多读书。”(《海天琴思录》卷五)又说:“世谓说经之士多不能诗,以考据之学与词章相妨,余谓不然。近代经学极盛,而奄有经学词章之长者,国初则顾亭林(炎武)也,朱竹垞(彝尊)也,毛西河(大可)也;继之者朱竹君(筠)也,邵二云(晋涵)也,孙渊如(星衍)也,洪稚存(亮吉)也,阮芸台(元)也,罗台山(有高)也,王白田(懋竑)也,桂未谷(馥)也,焦里堂(循)也,叶润臣(名澧)也,魏默深(源)也,何子贞师(绍基)也,吾乡则龚海峰(景瀚)也,林畅园(茂春)也,谢甸男(震)也,陈慕甫(寿祺)先生也。诸君经术湛深,其于诗,或追踪汉魏,或抗衡唐宋,谁谓说经之士必不以诗见乎?”(《射鹰楼诗话》卷七)

但是,学问与诗有关,并不意味着可以把学问写进诗里。翁方纲以考据为诗,林昌彝有诗批评说:“眩目何为绣色丝?西江宗派竟多师。(覃溪北人,诗效西江)词章经术难兼擅,徒博徐凝笑恶诗。(覃溪诗患填实,盖长于考据者,非不能诗,特不可以填实为诗耳。以填实为诗,考据之诗也。)”(《论本朝人诗一百五首》)他认为,学问对于作诗只是作为根底而存在,有这个根底和没有这个根底情况很不一样。他说:“万卷罗心胸,天籁出口吻。”(《论诗》)“作诗最忌少读多作。至多读少作,诗味往来胸中,遇题到手,触处洞然,往往成为天籁。若少读多作,则胸无真趣,一举笔,无不生吞活剥。”(《海天琴思录》卷一)“诗有别才,必兼学识三者,方为大家。”(《论本朝人诗一百五首》)

林昌彝《海天琴思录》开篇说:

“诗之要有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体不辨则入于邪陋,而师古之义乖;情不达而堕于浮虚,而感人之实浅;妙不臻则流于凡近,而趣俗之风微。三者既得,而后典雅、冲淡、豪俊、秾缛、幽婉、奇险之辞,变化不一,随所宜而赋焉。如万物之生,洪纤各具乎天;四序之行,荣惨各适其职。又能声不违节,言必止义,如是而诗之道备矣。自汉、魏、晋而降,杜甫氏之外,诸作者各以所长名家,而不能相兼也。学者誉此诋彼,各师所嗜,譬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明大方,而免夫偏轨之弊矣。

这一段话本出自明高启《独庵集序》。林昌彝不注出处,且放在诗话开篇,显然很赞同这一段话,并认为可以用来说明自己对历来诗学,特别是对乾嘉诗学的看法。在他看来,沈德潜、袁枚、翁方纲的诗学各有特点,又各有偏颇,应该相互协调。他又说:“性情既见,而后取乎格以辨其体,因而本乎趣以臻其妙。其发于诗也,为典雅,为冲淡,为豪健,为棘缛,为幽婉,变化从心,随所宜而赋焉。凡夫日星之灿陈,乔岳之耸拔,江海之汪洋,山林之幽冥,风雪之摩荡,云霞之鲜丽,木石之奇诡,异域殊方之变幻,一发之于诗……”(《二知轩诗钞序》)可以说,林昌彝的诗学思想具有综合的色彩。

方浚师认为,林昌彝经学词章兼擅,他说:“自来词章经术判门户,讥诃郑孔但书蠹,轻薄卢骆徒雕虫。君于二者熔之一,精金百炼陶铅铜,造化万物真天工。发言往往本至理,不肯偏执轻排攻。是词章伯、是经术宗,循环目围苞心府,五弦在手惊飞鸿,传文书林艺圃争,不朽足与金壶石鼓文字垂无穷。”(《海天琴思录题词》)林昌彝的诗歌清深渊雅,体现了他的美学追求。比如,其有《同秩庭饮临江楼》云:“万树苍茫际,飞来两白鸥。江山此杯酒,风月又扁舟。萝带碧缘岸,菜花黄上楼。平生足怀抱,未倦陆机游。”《笺经南奥烟云楼》云:“烟廓云台远近窗,闲来把钓上渔艭。桃花临水鱼盈尺,杨柳当帘燕一双。泻屋露华供石砚,入楼山影复银。斜阳晚步瓜栅外,偶看农人种豆茳。”情调甚为渊雅。其又有《将归福州留别及门沈幼丹太史》云:“苍茫天地易余晖,万里征尘上客衣。秋色西来山北向,江声东去雁南飞。干戈经岁民方困,关塞惊寒我欲归。策马踌躇与君别,独怜臣朔正呼饥。”融涉世之思于秋色江声之中,诗思清深。

三诗话设色为世戒

诗话之作,由来久远,然而至少自元代以来,对于诗话的价值却有不同的看法。元人赵文说:“诗话盛而诗愈不如古。”(《东山集·郭氏诗话序》)明人李东阳甚至认为“诗话作而诗亡”(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引)。清初吴乔说:“唐人精于诗而诗话则少……宋人诗劣于唐而诗话乃多。”(《答万季野诗问》)林昌彝说:“近临川太学李君宗瀛柬粤西王少鹤诗,有‘论诗口诀都传赘’之句,亦以诗话为不必作。盖以唐人无诗话而诗存,宋人有诗话而诗亡。”(《射鹰楼诗话》卷五)又说:“武进汪叔明孝廉昉,……一日见余《射鹰楼诗话》,忽谓余曰:‘君本色人也,何以作此设色之事,甘为人役也?’”(《海天琴思录》卷六)

林昌彝对否定诗话的看法颇不赞同。他说:“昔人谓诗话作而诗亡,此论未免太过。……不知唐人无诗话,至晚唐风格卑弱,已几于亡;宋人始有诗话,而宋诗至东坡、山谷、渭南,雄视一代而苍然入古,是诗至宋而未尝亡。诗之存亡,关一代之运会,不关于诗话之作与不作也。……凡涉论诗,即诗话体也。诗必愈论则愈精,昔人谓诗话作而诗亡,岂通论乎?”(《射鹰楼诗话》卷五)有人认为他的诗话乃“设色之事”,“甘为人役”,依附于作品,依附于作者,林昌彝指出:“吾所为诗话,为世戒,不为人役也。况诗者韵语,设色本于赓歌风雅。诗话者,设色中之设色也。”(《海天琴思录》卷六)这一看法很值得注意。

林昌彝认为,诗话有其功能。就他所作的诗话看,这首先是“为世戒”,即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他说:“余谓凡著书,须有关系,诗话亦其一也。余所为诗话,意专主于射鹰,及有关风化者次录焉。”(《射鹰楼诗话》卷二十二)他的诗话大量收录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同时收录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篇章。同时,林昌彝认为,诗话是“设色中之设色”。这是比喻的说法,偏于诗话的艺术功能。林昌彝“援山阴汪禹九先生之言曰:理者,本色也,韵者,设色也。譬如日月光明,星辰昭列,天本色也;五色云霓,九霞灿烂,天设色也。澄江如练,烟翠成岚,地本色也;绿杨城郭,红树山林,地设色也。淡扫蛾眉,其人如玉,人本色也;粉白黛绿,翠绕珠围,人设色也。……竹篱茅舍,土室泥垣,屋宇本色也;朱甍碧瓦,复道迷楼,屋宇设色也。太羹玄酒,薄粥菜根,饮食本色也;海错山珍,驼峰象白,饮食设色也。黄冠草履,裙布荆钗,衣服本色也;藻火山龙,绵绣纂组,衣服设色也。鸟迹虫书,象形会意,字之本色也;铁画银钩,龙飞凤舞,字之设色也。白描人物,水墨烟云,画之本色也;丹铅金碧,秘戏春图,画之设色也。正有奇,经有权,本有末,质有文。经史本色,文章设色也,诗赋词曲设色也。诗话,本色之中设色者也”(《海天琴思录》卷六)。汪言认为凡事有本色与设色,议论甚为精彩。林昌彝赞同这一看法并用来说明诗与诗话的关系:诗乃“设色”,正如认为诗有所依附,又隐其依附。诗乃设色,相对于诗,则诗话为“设色中之设色”。就诗为“本色”来说,则诗话为“本色中之设色”。所谓“设色”,也即所谓“辨句法,正讹误”之类。(《射鹰楼诗话》卷二十二)这主要指对诗的艺术批评。诗话基于诗而存在,服务于诗,既要为“世戒”,又要为诗“设色”。这样揭示诗话的功能,在中国诗学思想史上很有意义。就林昌彝诗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来说,也正在社会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

§§§后记

书稿初成于1995年5月,当时曾呈请多位专家审阅。搁置有年,此次循原来体例,作了修改。书稿得到多位专家指教鼓励,承蒙巴蜀书社接受出版,一并表示感谢。

著者2007.5.23

同类推荐
  • 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

    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

    人生有许多的感情需要表达,在适当的时候,遇到适当的好人,体现一种价值,真是一种幸事啊!文以载道,首先所写的文章应该是褒扬人世、人性的真、善、美,我的文章,今天看来仍然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内心里却总是怀着敬畏之心,感悟一种真真实实,一路走来的善良……写下来,仿佛从这些文章里作用到我的内心里,我会轻松许多,因为这本书得到了一种认可与垂青。就好像园子里诸多的芹菜似,被施了肥,浇了水,铆足了劲,葱郁向上的生长着。
  • 为祖国而歌

    为祖国而歌

    望着渐渐高上去高上去了的长空而静肃着的事是有过的,望着漠漠长空里孤飞的鸟而静肃着的事也是有过的,但从没有独立山头向遥空虚抱的雄伟之感。所以,一切英雄梦在这里当然寻不着足迹。这里有古老的街灯,街之上有浑浑的长天在漫漫地四垂……春天来了么?真地来了么?然而唧唧的呢?息息的呢?
  • 诗学第三辑

    诗学第三辑

    20世纪80年代,"归来"或"朦胧"又一次开启了中国新诗繁芜而动人的局面。但短暂的二十多年之后,激情澎湃的诗歌之音似乎早已游离人们的耳畔;那些关...
  • 奇书《山海经》

    奇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本书精选的散文,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异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堪称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热门推荐
  • 给女人的每天一堂人生课

    给女人的每天一堂人生课

    本书共分十二部分:做一个有人缘、善交际的新女性;女人的成熟不是用年龄来证明,而是用智慧来衡量的;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时问,做高效女人;左右逢源,成为纵横职场的白领丽人;开源节流,用科学的理财方法提高生活品质等。
  • 阿育王经

    阿育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羯灵

    羯灵

    末世的王朝最后的衰落,羯灵大陆的拯救者,王者终究会站在高处一览天下
  • 二度情缘

    二度情缘

    新婚当天遭遇车祸,丈夫为救她被撞得昏迷不醒。她却背负着抛夫的恶名玩起了失踪。六年后再见,她被他算计签了一纸合约,从此成了他一辈子的奴,经受他无边的报复。当仇恨扭曲了爱情,当心灵遍布创伤,真相终于揭开……
  • 弃妃不承欢:一世殇情

    弃妃不承欢:一世殇情

    独得君眷,是她之幸,亦是劫。凤台一跃,仅为了不负君恩,仅为了一份允诺。从未想到,所谓的君恩,允诺却如过眼云烟,被他毁灭殆尽......
  •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本书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画卷。
  •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常怀感恩之心,它会告诉你尘世的温情、人间的善良、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它会告诉你什么是真善美;它也会告诉你幸福来自于人的内心。翻开本书,走进一个个真实的感恩故事,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温暖恩情,感受心灵的荡涤和净化。
  • 我的诡探人生

    我的诡探人生

    这些年,我和一群过命交情的伙伴,共生死,共冒险,一起窥探上古秘法,上古诡城,上古灵器。
  • 药师如来念诵仪轨

    药师如来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唇唇欲动:腹黑总裁火辣妻

    唇唇欲动:腹黑总裁火辣妻

    “很好,还挺干净!”他捏住她纤细的下巴,犹如地狱般冰冷的声音萦绕在她耳畔。“你给我记住,你来这里是还债的,从今天开始,我一定会让你尝到生不如死的滋味!”她被迫抬起下巴,有些恍惚地看着他那张俊美得不像话却冷得像南极的寒冰一样的脸。总有一天,她会将今日所受的痛苦加倍偿还给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