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7400000010

第10章 庄周哲学的矛盾体系(6)

“熊经鸟伸”,“经”指悬吊,“熊经”是说像熊一样吊在树上。“申”通伸,“鸟伸”是说像鸟一样伸展身体。全句是说:通过像熊吊在树上,像鸟伸双翅一样的动作来锻炼自己的身体,是当时医学家用来锻炼身体的办法。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便用五禽:虎、鹿、熊、猴、鸟的姿势,来锻炼身体,称为“五禽戏”,可能是对中国从先秦到两汉时期锻炼身体方法的总结。

“道引之士”,“道引”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导引,通气血,柔和肢体,延年寿命。全句是说用导通气血等方法来延年益寿的人。

“养形”,即养身体。

“彭祖寿考”。“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寿考”即长寿。

“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平”即准则,“质”即本质。全句是说:为人能做到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一种天地准则和道德的本质体现。

“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休休”即宽容的样子。宽容则能与外界事物没有矛盾,无所争,故能平。

“德全而神不亏”。“德全”即具备了恬淡无为这些品德。“神不亏”指精神饱满。全句是说:由于他就具备恬淡无为这些全面的道德,所以便能使他精神饱满。

在这里庄子记载了“吐故纳新”、“吹呴呼吸”、“熊经鸟伸”和“道引”等锻炼身体的方法,认为人能做到“平易恬淡”则便能使“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保持人的精神饱满,这些是合理的。他为了反对人的矜骄,庄子在《人间世》篇中还叙述了一个“螳臂挡车”的故事,也是很有意义的。他说: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人间世》

“怒其臂以当车辙”,“怒”指奋举。“当”即挡。“车辙”指由车轮在路中碾出来的小渠沟。全句是说:螳螂张开它的双臂爬在车辙之中,想挡住车子前进。

“是其才之美者也”,是说:它太不自量力,而反自持其能,想挡住车前行之路。

“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积”指多次。“伐”指自我夸耀。“犯之”指颜阖触犯卫国太子。全句是庄子反对矜骄的作风,指颜阖多次在卫太子面前自我夸耀,如果还不收敛,必将如螳臂挡车一样,被碾得粉碎。

庄子所说的这个故事,当然是宣传他的人生应以无为为本的主张,不过对一些人的矜骄习气和自高自大、自我吹嘘的不良习气,还是有一定教育作用的。

§§§第四节歌颂“无为”、“无私”、“素朴”的原始社会与批评礼治、德教的儒、墨两家思想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哲学自然不等于政治、经济,但离开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哲学是没有的,庄子的哲学也是这样。庄子在人生哲学上,他强调的是恬淡无为,否认是非、毁誉、生死、贵贱之间的差别,把追求无条件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和逍遥为其最终的目的。他的政治、历史哲学,又把自然无为、把原始人类淳朴无私的这一特点,作为人的“常性”而建立起来的。他认为,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当时的封建社会,是对人的淳朴无私、自然无为本性的损害。他认为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便在于顺着人民这种“常性”去办事,而不要去伤害这种“常性”。

他在《马蹄》篇中,通过伯乐的治马、陶瓷工人的冶陶和木工的处理木材,以说明一切有为的活动,都是对事物本性的伤害。他说: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马蹄》

“龁草”,龁(hé纥)咬,指马自己知道吃草。

“陆”,在这里通踛,跳跃,指马自己知道放开四蹄自由自在地在大地上跑跳。

“义台路寝”,“义台”即用来举行仪式的台。筑土为台,台上架屋,当中设门。“路寝”,即台中的正室。

“伯乐”,姓孙名阳,善相马和驯服马,春秋末年,秦穆公时人。

“烧之”,指把铁烧红,在马身上打火印做标记。

“剔”(tī踢),即剪,指剪马毛。

“刻之”,指刻削马的蹄甲,为马钉马掌。

“雒之”,“雒”(luò落)与络通,指给马戴上笼头。

“连之以羁絷”,“连”即绑上。“羁”(jī基)即带嚼子的马络头。“絷”(zhí执)用来绊住马前足的绳索。

“编之以皂栈”,“编”指架搭。“皂”(zào造)即马槽、马棚。全句是说:给马背上绑上载货物的架子,把马拴在马槽边和马棚之中。

“驰之”,即打着马使它快跑。

“整之,齐之”,指按人的需要,将马进行装饰和训练。

“前有橛饰之患”,“橛”(jué决),马口所含的马嚼子。“饰”指马缨。全句是说:在马的项上戴上马缨,在口中安上嚼子,这些东西束缚了马的自然本性,故使它感到是祸患。

“后有鞭之威”,“”与策通,“鞭”是用来打马的皮鞭和棍子,用这些东西来赶着马跑,所以使马感到是一种威胁。

“陶者”,即从事制造陶瓷的人。

“埴”(zhí直),指黏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不然”即不是这样。全句是说:依我看来,会治理天下的人,便不会像伯乐驯马、陶瓷工人治陶器、木匠处理木材那样。

“常性”,人的不变本性。“常德”,人的共同品德。

“一而不党,命曰天放”。“不党”即纯一而没偏邪。“放”指放任。“天放”指天然的自由之性。全句是说:要治理好天下,只要按人民纯一而没有偏爱的人性办事,一切听其自然,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各自生活。

在这里庄子认为:伯乐根据人的需要,对马所实行的各种训练和装饰,都是对马本来“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的这种自由自在生活和本性的伤害,所以造成了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马之死者已过半矣”这种结果。不仅伯乐的治马是这样,陶瓷工人用规矩去制造陶器,木工用规矩、绳墨去处理木材,也是这样。总之他们是以伤害物的自然本性,来达到他们所要求治理的目的。庄子认为治理天下不能采用这种办法。治理天下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呢?庄子认为:应从人民有“织而衣,耕而食”,“无有相害”、不自私这种 “常性”出发,只有听任人民按他们这种“常性”去生活,而不加以礼、乐、赏、罚等人为的干预,天下便能大治。他主张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应一切听其自然,而不要施加任何人为的束缚。庄子的这种想法,是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他把原始人类那种“群居野处”,由于生产力低,物质生活极其贫乏,只能实行共同劳动,共同享受,没有剩余物资可供占有,无法产生私有观念而夸大为人民的“常性”,又避开战国时期“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这种封建社会中所出现的问题,而企图回到原始社会中去,这是不可能的。

庄子从人有“常性”出发,提出了他最理想的社会,是“至德之世”。这种“至德之世”是一种什么样子呢?庄子对它作了各种描绘。庄子说:

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马蹄》

“至德之世”,即道德最高尚的时代,是庄子理想中最好的社会。

“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填填”指悠闲稳重。“颠颠”指淳朴耿直。全句是说:生活在“至德之世”的人,他们走起路来悠闲稳重,待人接物淳朴而耿直。

“山无蹊隧,泽无舟梁”。“蹊”(xī 溪)指小路。“隧”(suì岁)即用人工挖掘出来的隧道。“舟”即水上的船。“梁”即桥。全句是说:山上既没有人走过的小路,也没有人修架的桥梁。

“连属其乡”指当时人们居住相连,不分彼此,大家相处得非常友好。

“遂长”,即任其本性,不受束缚的生长。

“系羁而游”,是说人可以把禽兽牵着来与人一起玩耍。

庄子的“至德之世”实际是庄子对原始社会的过分美化,说明不仅人与人相处得非常友好,就是人与禽兽也相处得非常融洽。虎豹毒蛇要吃人,人中也有不做善事而做罪恶事的人。没有道德伦理的教育和法律的约束和制裁,人是不可能自动和谐友好的。

“窥”,此指人爬到树上去探视鸟巢。

“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族”指聚居在一块儿,“并”,指共处。全句是说:人与禽兽同住在一块地方,他们不分彼此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同乎无知,其德不离”。“不离”指不离开“常德”。全句是说:大家都与无知的东西一样,所以便未离开原始的常性。在这里庄子把无知与常性联系在一起,认为有知是对常性的破坏,则是错误的。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无欲”指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没有对物质私有这种要求的私心。庄子认为:人人都没有产生对物质私有的愿望,所以这就是人的素朴本性。

“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蹩”即跛脚走路,这里引申为费劲。“踶跂”(zhì至qǐ企),指费尽心思。全句是说:当圣人出来以后,像跛子走路那样的困难去讲什么“仁”,日夜费尽心思地去宣传什么“义”,反而弄得天下的人民疑惑不安,造成天下大乱。

“澶(chán禅)漫”,即放纵。

“摘僻”指烦琐的样子。是说:儒家所说的礼,使人感到烦琐,不便实行。

“天下始分矣”是说:自圣人讲什么仁义礼乐之后,破坏了人们原始的“同乎无知”、“同乎无欲”的本性,这样天下就出现了分为“君子”、“小人”尊卑贵贱等各式各样的人来。

“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纯朴”指未加过工的原木。“残”指破。“牺尊”指祭神时,刻有牛头图形的木质酒器。全句是说:如果不破坏原木的完整,就不会有刻着牛头图形的木质酒器出现。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珪(guī规)璋”,名贵的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是古代君主举行典礼时,手捧的一种玉器。全句是说:如果不将白玉破开加以雕琢,便造不出名贵的珪和璋来。

“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是说:如果不是道家的素朴无为,自然之道被破坏,怎么会出现“圣人”所提倡的仁义。

“性情不离”,指人的原始素朴的本性被分离。

“五色”,即青、黄、赤、白、黑等五种颜色。

“五声”,中国古代乐谱的宫、商、角、徵、羽等五种音调。

“六律”,即黄钟、太蔟、姑洗、蕤宾 、夷则、无射等六律。这四句是说:如果不破坏五色的自然本色,就绘不出有文采的图画;如果不混合五音,也就不会出现六律。

从这段引文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所说的“至德之世”,是一个没有舟车,没有桥梁,没有文化,草木丛生,人与鸟兽混杂群居,即人刚脱离动物界的那种落后社会。他认为在这种社会里,大家都“同乎无知”、“同乎无欲”,既没有“君子”,也不会出现“小人”,这是一种人的素朴本性的表现。而不知这时人们之所以没有私的观念,并不是由于“无知”、“无欲”的结果,而是由于当时的物质生活极其贫乏,除了实行绝对平分一切食物,以维持生命外,其他则没有丝毫剩余的东西可享受,无法形成人产生对物质占有的私有观念。而庄子则把人类社会的初期,这种“无知”“无欲”的状态看成是人性最充分的表现,因而他反对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出现仁、义、礼、乐道德伦理等观念和社会生活制度。他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对人本来的素朴之性的束缚,是破坏人的自然本性的结果。就像破坏了木材的完整,而制造出刻画牛头的祭神酒杯;破坏了玉石的完整,而雕琢出珪璋;混淆了五种颜色的本色,画出有文采的图画;混杂了五声单音而作出六律一样。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民这种“无知”、“无欲”的“素朴”之性不遭到破坏,是不会有仁、义、礼、乐出现的。庄子的这种看法是与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仁、义、礼、乐等这种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东西,不是由于破坏了人的“无知”、“无欲”的结果,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产,除了维持自己的最低生活需要外有了剩余,可以供他人剥削,因而产生自私的占有观念和私有制产生后,为了维持当时的社会公共秩序,调整当时所出现的各种冲突而产生的。正是由于有了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形成,才出现需要用仁、义、礼、乐和法律等,来维持这个社会的公共生活秩序。

庄子从认为仁、义、礼、乐是对原始人类素朴之性的破坏,反对实行仁、义、礼、乐的君主和“贤者”、“能人”,而歌颂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社会。他说:

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天地》

“上如标枝”,“上”指帝王,“标枝”树顶上的最高枝。全句是说:在上的帝王,虽然身居高位,但也像长在树顶尖端的枝一样,是一种自然生长而形成的,他自己并无所作为。

“民如野鹿”,是说人民没有任何约束,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在原始森林中的自我生长的野鹿一样。

“端正而不知以为义”,是说:后世的人认为行为正直,则是一种“义”的表现,但是在至德之世,由于没有私有观念,大家都很正直,但并不存在着“义”的这种观念。以下的“仁”、“忠”、“信”三句意思相类。

“实”,即诚实。

“当”,即正确。

“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蠢动”指蠕动,“相使”指互相役使,互相帮助。“赐”恩赐。全句是说:人们相互之间的相互帮助完全出自本性,和虫的蠕动一样,既不会看成是对别人的恩惠,也没有任何目的,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动。

“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迹”指痕迹。这两句是说:当时人们的一切行为,既不是表彰自己的功绩,也没有任何目的,而是出于本性的一种自自然然的行动,他们虽然做了许多事迹,但都没有留下痕迹。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庄子所说的“圣德之世”里,有贤才的人与有能力的人,是没有作用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与贤才,表现在他能用心思虑研究出或做出超人的成绩,如果这样做,就破坏了人的素朴本性。所以庄子认为“至德之世”的君主,应当像生长在树尖端的树枝一样,自自然然地生成,而不要有什么作为。因为有为的任何政治活动,都是对无为的本性的破坏。所以在最理想的社会里,在上的应该如“标枝”,在下的应该如“野鹿”一样,彼此都无拘无束,一切听其自然地生活着。在《胠箧》篇中,庄子对他追求的“至德之世”,还作了这样的一段叙述。他说: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胠箧》

“昔者容成氏”等十二人名,都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首领,有些被后世称之为“帝”或“皇”。

“结绳而用之”,是指:古代没有文字,用结绳的办法来记事,大事打一个大绳结,小事打一个小绳结,不同类的事,打不同的绳结。

同类推荐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禅悟

    禅悟

    佛理小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能够带领我们走出烦恼,进入一个沉静而祥和的世界。本书就是用佛理智慧讲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其内容包括人生、爱情、亲情、事业等各个方面,很好的阐释了人性迷失的种种原因,帮助人们解压解惑,让人们的心灵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洗涤。
  • 禅的哲理

    禅的哲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离一切诸相。应无所住。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万法无滞。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本来洁净。本书中的佛陀故事,是李文明君写的。本书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只是作者个人的一些人生体验,与佛学没什么关系。但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当然是缘于对佛陀智慧的尊崇。此书起源于我之佛心。因此读者只要把这本书与《金刚经》、《心经》结合起来看,亦可见如来。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热门推荐
  •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民经商理财法律案例精讲

    农民经商理财法律案例精讲

    本书主要立足于农民如何依法从事经营活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及链接最新法律,介绍相关法律知识,让农民群众从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法律案例中学懂法、会用法。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司设立、经营纠纷案例,介绍农民开办公司可能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第二部分是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设立、经营纠纷案例,针对个体工商户及合伙企业设立及经营会遇到与公司不同的法律问题;第三部分是经商税费纠纷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介绍农民如何避免经商理财过程中的税费纠纷;第四部分是合同纠纷案例,该部分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让农民学会如何签订、履行合同;第五部分是防范投资风险案例,目的是教农民学会防范投资风险。
  • 天使不会哭

    天使不会哭

    世界上有很多痛苦,只是因为着我们的某一种执着而沉重。六世轮回里,我流尽了我所有的眼泪。
  • 幽狐天缘

    幽狐天缘

    太苍十四年,白象国旧都,三大家族之一的凌家陡遭巨变,三公子凌少玄更是丧失记忆,流落异国。原本必死的结局,因为妖魔附体而解。只是,妖魔所需的,正是他那逐渐由废柴变得强大的躯壳。虽生,却游走在死亡边缘。丧失了近乎全部记忆的凌家三少,却并不知道,一切苦难,只是命运安排给他的磨刀石。而命运,竟然对他也有所图谋……
  • 一怒逆天:绝色尊上的独宠

    一怒逆天:绝色尊上的独宠

    她原是世外仙姝,无情无欲,奈何一朝情错,万劫不复!悠悠千载,昆仑重生,初见他,惊为天人,他惊采绝艳、大权在握,芸芸众生,却独独为她处处筹谋。双成:尊上,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尊上微微一笑:那我便踩他、弃他、唾他、骂他、诽他、毁他、杀他、灭他!无双:尊上真要如此残暴?尊上:宠你,自然要将你捧成天地至尊!
  • 墨旻

    墨旻

    ——他们。不应该在一起。——我只是觉得我自己的命运不应该被安排!属于我的东西,怎么可以容得别人染指?——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只会让我觉得恶心。我想写的,应该是渴望自由的孩子与庞大家族的牵绊冲突的故事吧。会两天一更或一天一更的样子。别在意可能成为天坑。
  • 天魔宫

    天魔宫

    尸山血海的战场,天降神秘石碑。一座神秘的宫殿究竟是来自天外胜境,还是尘封的历史?宋无极执掌魔道之门,一步步铸就无极魔宫的滔天威名,铸就无极王的魔道帝威。魔域和天界之门开启,是一个怎样的天道轮回?幽冥血海和九天银河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太古秘闻?天河无水血海枯,轮回方显通天路。一切尽在《天魔宫》,讲述一个魔道王者的传奇。等级划分:基础阶段,气海,周天,通灵,法王,宗师,帝君,传奇
  • 高冷总裁横夺爱

    高冷总裁横夺爱

    他和她相差10岁。她,迷糊可爱。他,腹黑高冷霸道。两人相遇将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五年前她喜欢他保镖,他恼怒至极。然而他未婚妻上门,他冷对她。她向保镖表白失败毅然离开,一走就是五年。他疯狂寻找。五年后再次相遇,她已不记得他。"他是你的谁!"伊少白恨恨的指着她身旁的宫俊羽问。“你是谁?他是我谁关你什么事!”夜雨晴一脸厌恶的看着眼前的“大叔”。2月后,她与宫俊羽结婚。结婚典礼上,他抢婚!恢复记忆后,保镖寻得她,再与她成婚。他崩溃!夏昕温柔地看着她“你看清你的心了吗?你真的愿意嫁给我吗?”突然爽朗一笑,笑声中是不尽的落寞,“还是回去好好想想吧。我等你!”......
  • 海忠介公全集

    海忠介公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立电影人

    独立电影人

    拍电影一定要大场面、大卡司、大制作?当然不是,一部电影其实一把枪,一个女孩就够了!Cult片教父?小成本电影之王?其实只是个独立电影人。“集编、导、演于一身,大家都说你是天才,你怎么看?”“人是逼出来的啊,没钱也只能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了。”--------其实,这是一本非主流电影推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