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6800000007

第7章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历史真相

参加讨伐董卓的诸侯本来只有十三家,可是《三国演义》硬将其加为十八家。这其中奥妙何在?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三国演义》精心描绘的第一场重大战役。在这一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之中,日后逐鹿中原的群雄纷纷出场亮相,拉开了日后数十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讨董卓”的故事,来源于东汉末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这样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有必要先看一看历史上“讨董卓”的简要经过。

东汉中平六年(189),昏庸荒淫的汉灵帝去世。他死后不久,就爆发了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争夺朝政大权的斗争,结果两败俱伤,皇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被杀,宦官集团则被袁绍等官僚率兵全部杀死。东汉朝廷一时出现了最高权力的真空。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凉州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很快控制了整个京城。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董卓进京不到一日,便废黜了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也就是汉献帝。朝廷军政大权,由董卓一人独揽。董卓性情残忍嗜杀、刚愎自用,动辄杀戳朝廷大臣。他还纵容部下在洛阳城中抢劫财物,奸淫掳掠妇女,连贵戚、大臣之家也不能幸免。一座繁华似锦的洛阳城一时间变得阴森恐怖,人人自危,朝不保夕。更为严重的是,董卓还公然对左右的宾客宣称:“我相,贵无上也。”明确表示了自己准备取代刘氏的意图。

董卓的暴行和篡逆野心引起了举国上下一致的愤慨。献帝永汉元年(189)岁末,东郡太守桥瑁假借“三公”,即当时身份地位最尊贵的三位大臣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司空荀爽的名义,发出一篇文告,指控董卓的罪恶,并“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次年正月,关东十几个州郡的地方长官响应桥瑁,起兵讨伐董卓。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共有十三支队伍,他们是:

渤海太守袁绍、南阳太守后将军袁术、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长沙太守孙坚,以及曹操。

众诸侯推举袁绍为联军盟主,他们的军队分别屯驻在河内(今河南武陟)、邺城(今河北临漳)、颍川(今河南禹县)、酸枣(今河南延津)和鲁阳(今河南鲁山)等地。但真正主动向董卓军发动进攻的,只有曹操和孙坚两支人马,其余军队均逗留不前,将帅们每日置酒高会,连“壁上观”都谈不上。

联军声势浩大,董卓为了避其锋芒,决定迁都长安。这年二月下旬,汉献帝被迫就道,三月,献帝到达长安,董卓本人则率主力留在洛阳,抵抗联军。

同月,曹操率本部军队,再加上陈留太守张邈派遣的一支军队,抵达荥阳西南的汴水,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曹操身中流矢,率军返回酸枣。这是关东联军同董卓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次年二月,孙坚部在县(今河南临汝)以东遭到徐荣的围攻,大败,孙坚仅率效十骑突出重围。随即收罗散卒进屯阳人(今河南临汝以西),又遭到董卓部将胡轸、吕布等人的进攻,孙坚利用胡轸同吕布等人的不和,一举击败董卓军,杀其都督华雄。

孙坚乘胜进军,又在大谷与董卓亲率的大军相遇,两军激战于汉诸皇陵之间,董卓兵败退走长安。孙坚进军洛阳,又在城固附近击败殿后的吕布,进入洛阳,不久,返回鲁阳。

在此期间,关东联军的诸侯们或每日置酒高会,或暗地勾心斗角,互相兼并。联军逐渐名存实亡。中原地区经过这一场战乱,变得残破不堪。

曹操有诗《蒿里行》,真切地表现了当时“讨董卓”的实际状况: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讨董卓”这段历史,经过宋元民间讲史艺人和《演义》作者的艺术加工,变成了一段有声有色的英雄故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演义》是怎样对“讨董卓”的史实进行移植和加工的。

关东联军的发起和组成,首先要归功于东郡太守桥瑁,是他最先发出讨董的文告。而在《演义》之中,发出“讨董檄文”的人变成了曹操,桥瑁的功劳轻轻巧巧地移到了曹操的账上。

历史上起兵讨伐董卓的群雄共有十三人,《演义》又增加了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北海太守孔融、上党太守张杨五人,凑成了“十八路诸侯”。这五个人都是东汉末年的著名人物,但并未参加过讨伐董卓。作者拉上他们凑数,是为了壮大关东联军的声势。作者还把本来分驻各地的联军全部集中在一地,“连营二百余里”,造成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在增加的五人之中,公孙瓒的加入还有一层特殊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让刘备、关羽、张飞随他一同参加联军,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历史上的刘、关、张三人,未必参加过讨伐董卓的军队。根据《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刘备早年先后担任过安喜、下密、高唐等县的地方官。后来在高唐县令的任上被黄巾军打败,投奔公孙瓒,还帮助公孙瓒抗拒冀州牧袁绍。这是讨董战争以后的事情。裴松之的注引了一条《英雄记》的材料说,灵帝末年,刘备曾在京城,后来同曹操一道返回沛国,招募人众。灵帝死后,天下大乱,刘备也起兵“从讨董卓”。但这条材料过于简单,又缺乏佐证,很让人怀疑,《资治通鉴》也没有采用。退一步说,即使刘、关、张真的参加过讨伐董卓,他们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更没有发挥扭转战局的作用。

《三国演义》的作者出于“拥刘”的需要,仅仅凭借《英雄记》中一条并不可靠的史料,就虚构了刘、关、张在汜水关和虎牢关大展雄风、大破董卓军队的“丰功伟绩”。

其实,虎牢关和汜水关本是一回事。这座关隘在隋代以前叫做虎牢关,唐代以后又叫汜水关。《演义》作者把汜水关这个名称用于汉代,又把虎牢关与汜水关分为两地,还把从未在此地进行过的讨董战争集中移到此处来进行,从历史的角度看,作者是错上加错,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却“自有妙用”。

前面说过,孙坚是讨伐董卓劳苦功高的真正英维。但作者为了增添刘、关、张的光辉,对孙坚的功绩或略而不谈,或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而对他最初吃的一次败仗却大做文章。

《演义》写道,孙坚自动请缨,当了联军先锋。率众直扑汜水关。在关前,阵斩董卓部将胡轸,立下第一功。掌管大军粮草的袁述嫉妒孙坚,有意不发粮草,使孙坚军心动摇,华雄乘乱劫营,杀得孙坚大败而逃,险些丢了性命。

《演义》如此渲染孙坚的败绩,并非有意同孙坚过不去,而是为了给关羽的出场作铺垫。华雄打败孙坚之后,又在汜水关前耀武扬威,接连斩了袁术的战将俞涉和韩馥的战将潘凤,诸侯众皆失色,军心震恐。就在这紧要关头,作者让关羽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在杯酒尚温的短时间内,斩了华雄首级,掷于帐前。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温酒斩华雄”。关羽的神威跃然纸上了,但孙坚的英魂却可能在九泉之下呼冤,因为这功劳本来是属于他的。

“温酒斩华雄”之后,作者又虚构了战役的第二阶段——虎牢关之战。华雄死后,董卓亲率吕布来到虎牢关,堵截关东联军的中路。作者用了较多的文字描写吕布的英姿和勇武。他接连杀死联军两员大将方悦和穆顺,砍伤孔融部将武安国,接着又打败了北平太守公孙瓒,穷追不舍。正在紧急关头,张飞截住吕布,厮杀五十余回合之后,关羽及刘备又先后参加,“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直打得吕布落荒而逃,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三英战吕布”。作者还写了一首古风,把这场虚构的战斗大肆渲染了一番。这样,《演义》又利用名闻遐迩、所向披靡的吕布作陪衬,成功地塑造了刘、关、张的英锥形象。

《演义》说,三英战吕布之后,董卓被迫撤出洛阳,迁都长安,联军各部陆续进入洛阳。然而历史上,早在公元190年春季,也就是关东联军刚刚组成,战争还未爆发之时,董卓已决定迁都长安,并强迫汉献帝西行,董卓本人则留在洛阳。过了一年多,董卓抵挡不住孙坚的进攻,才撤离洛阳。所以,无论东汉朝廷迁都或是董卓撤出洛阳,都与刘备兄弟毫不相干。

据史书记载,公元190年3月,曹操在荥阳与董卓部将徐荣作战,为流矢所伤。这是关东联军与董卓的第一次较量,当时董卓还牢牢地据守洛阳,并没有溃退。《演义》却说吕布战败以后,董卓自洛阳向长安逃走,曹操连夜追赶中了埋伏,被徐荣一箭射中。这样,曹操的首战,就变成了讨董之战的余波。

从历史上的“讨董卓”到《演义》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作者在艺术上做了这样的加工创造:以刘、曹、孙三家贯穿事件始终,把讨董卓之战的真正英雄曹操和孙坚降到陪衬的地位,而未必参加过讨董战争的刘、关、张三人却占尽风流,“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因此成为《演义》中最精采的情节之一,这是南宋以来尊崇刘氏的结果。

同类推荐
  • 英雄盖世话韩信

    英雄盖世话韩信

    韩信的名字和他有关的那段楚汉战争的历史,成为今天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传奇。他平寒的家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和刘邦君臣之间纠葛不清的恩怨情仇以及后来他的死,千百年来就像一个谜一样吸引无数人好奇和关注。本书以韩信为主角以他的经历为背景线索,再次展现了楚汉战争那段精彩历史,重新剖析了韩信从平民到功臣最后被吕后杀害的是与非功与罪。
  • 重生在元末

    重生在元末

    回到元末明初,变成了和尚头,带领一群和尚纵横神州的故事。坏人也是人,作恶但不脑残;好人也是人,行善但不无私。
  • 三国之冒牌天子

    三国之冒牌天子

    二十一世纪小小业务员刘天无意间穿越时空,来到东汉末年。结果“幸运”的刘天却悲催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压死了刚刚登基不久的少帝这个倒霉孩子。所幸仁慈的老天爷没有赶尽杀绝,幸运而又悲催的刘天阴差阳错顶替悲催的少帝,成为了一位冒牌天子。为活命,设计杀十常侍,除丁原。为活命,算计天下除董卓。为活命,挑拨群雄逐鹿中原。为活命,不惜一切收名将,聘谋士。为活命……好吧,保命之余美女是要收的。蔡琰?收!貂蝉?收!还收谁?好吧,小孙同学,小周同学,大小乔我就不客气了。读者群(冒牌天子):257990966(欢迎喜爱三国的朋友进来共同讨论,入群验证书名,谢谢)
  • 风铃渡劫

    风铃渡劫

    膨胀的贪欲如若似一支射向前方的飞箭,那最终的归宿将是力竭时掉入孤寂的深渊;在欲望与人性剥离的过程中,道义逐步沦落为妆饰;剥开的刹那,原来天道昭彰;看古往今来,众生百态;官场薄情,商人无道,繁华过后,徒留无限唏嘘!爱恨情仇,宛如镜花水月;功名富贵,却是过眼云烟;喧嚣过后梦方醒,依然在风铃渡。纵使多情又奈何,回眸凝望百年身;青灯坐伴红颜老,一抔黄土渡风尘。
  • 乱世明臣

    乱世明臣

    一个轮回了几千年的人,原本想要过安稳平静的生活,怎奈天不从人愿……你说你是我父亲?不,我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你说要忠君爱国?不,我只忠诚于我自己!……
热门推荐
  •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涵盖面较广,有一些是神仙鬼怪的,有一些是有关传说人物或历史真实人物的,还有一些是关于自然人文的。这些民间故事植根于民间,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本书汇集中国国学与西方文化的智慧精华,以上下篇的形式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全景展示。国学院,教会我们审时度势,上善若水的智慧令我们体会为人的谦虚和韬光养晦;哈佛园,令我们激昂振奋,在现代史化的熏染下攀登事业的巅峰。
  • 天烽

    天烽

    烽火连天的天启大陆。无数人因战争而家破人亡。天黑之后的世界,没有人敢享受它的黑暗。乱世中英雄无数,只是谁又能终止战争的脚步?
  • 魔神逆仙

    魔神逆仙

    一个魂穿异界的少年,一个数次转世,存货数万年的魔头魂魄,一段漫天仙神丑陋的阴谋。在这个魔道渐渐式微,正道开始把善良,正义当做自己遮羞的衣服,防御的铠甲的时代里,魔子林洛能不能逆天改命?在这个生命起源大陆仙魔大陆被满天仙魔当做流放之地的时候,林洛能不能拯大厦于倾倒?拯救仙魔大陆?逆仙!纵然漫天仙神都要拦我,我也要杀出一条通天大道!
  •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自从有了佛陀拈花,施加微笑,便有了蝉的诞生,蝉宗就是这样开始的。蝉的宗旨是从佛教传下来的,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它在印度出生,在中国成长,在日本开花,如今,蝉文化作为一门炽手可热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文化风景,因它涉及的是人生名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被人们推崇为“一种探究生命意义的及高智慧”。
  • 最美不过初恋

    最美不过初恋

    曾经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如今孤孤单单一个人,如若有可能,很多人都会选择和初恋相守下去吧,谱写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去羡慕别人的传奇,毕竟最美的不过是初恋;就好比苏天琦和莆悠悠的恋情,虽然他们的过程很坎坷,八年的时间是很长,即使中间有着数不清的伤害、误会和猜疑,但是坚持过来了,就没有什么比幸福更可贵的。
  • 古代的夜晚

    古代的夜晚

    许多年前,一定有一堵墙可供苏家少奶奶翻越而过。苏家是海陵镇上的大户,所以,墙要高八尺,灰砖上苫着鳞片状的小瓦,古色古香的把苏家大院严严实实地围了一圈。苏少奶奶穿过后花园的鹅卵石小径,来到苏家大院的西北角,天上没有月亮,连星星都稀少,她用脚探着墙根下的一撂砖头,踩上去,抓着墙头上垂下的绳子开始攀登,虽然二十年来这是第一次爬这么高的墙,但她并不觉得吃力,因为苏家院墙为了美观,每隔一段就有一块镂空的花纹砖,可以把脚踩到里面去。
  • 都市大武夫

    都市大武夫

    二十六年前,名列刀榜的陆长空改名陆四,手持一把带有龙形血槽的唐刀,誓要战遍天下刀客!秋水成霜,青锋断肠,一剑飞雪,一曲离殇。苏小修拥有一把青锋短剑,传说能切金断玉!神秘组织七叶花的头领,李慕鸟手中拿着的,是被誉为巧夺天工三千年第一剑的汉武帝佩剑!杨征在风中负手而立,狂笑道:兵器?我已经不需要了!这个热兵器纵横的年代,让功夫来的更猛烈些吧!
  • 冷王恶妃

    冷王恶妃

    谁说正邪不两立?且看他们:一个是官府通缉的要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神偷、四大公子榜上的——邪“公子”!一个是战功赫赫、手握重权、冷漠严峻的战神王爷,四大公子之首的冷公子。当邪恶的她撞上了正气的他……
  • 铁鹰奇案组

    铁鹰奇案组

    铁鹰奇案组是公安部下属的一个专门侦破神秘案件的组织,由精明能干、经验丰富且具备一定科技背景的警官组成。队长是肖强,主要成员有刘洋和张妍。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之下,侦破了一系列神秘莫测的案件。诸如“乡村饭馆奇异命案”、“塔河镇纳米技术杀人案”、“巨型蝙蝠袭人之谜”、“医院恐怖之夜”以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变态恶魔害人案”。这个系列故事由五部系列作品组成,分别是《消失的餐馆》、《塔河镇幽灵》、《无声地嚎叫》、《异恋》和《死于午夜》组成,故事情节离奇、步步惊心。阅读这些小说,犹如跟随探案警官抽丝剥茧,一同享受破案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