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8100000002

第2章 前言:文艺创作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四川(2)

文艺创作,理论先行,文学艺术的繁荣,离不开理论界评论界的支持。作为文学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文化议题的设置者和文化建设践行者,理论家既重视对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也重视对四川文艺现场的跟踪及对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的研究。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四川省文联、省作协联合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各高校文学院的学术团队,关注本土文学创作,对四川文学创作实际,作家作品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理论界在总结评价四川文学的成就与经验、促进文学评论的学理建构、推进四川当代文学的经典化等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如《四川文艺年鉴》《李劼人全集》等;《当代文坛》《四川文学》等本省文学期刊在全国文坛的影响越来越大。2011年,四川文学界还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界参与了多项全国性文学活动。

2011年,四川文学获得了多个国内重要奖项。如大型话剧《午夜的太阳不是梦》获得“全国戏剧文化奖”,武志刚的剧本《杨柳村里的年轻人》获得夏衍杯剧本奖。此前武志刚已凭借《生生不息》和《城市里的蒲公英》两次获得夏衍杯剧本奖。此次获奖,使其成为迄今为止全国电影剧本最高奖唯一的三连冠。

四川文学川军作为整体面貌呈现,正在国内文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作家敢于直面灵魂、剖析人性、解读苦难、思考生命,揭示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深刻,堪称为“真诚的现实主义”。许多作品并由此进入了较有深度的文化反思,文本呈现出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独特的审美张力,堪称呼唤民族记忆的大叙事。

二、艺术创作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四川

美术评论家栗宪庭认为:“成都这个地方很奇特,总是一代一代地冒出优秀艺术家,这种现象全国绝无仅有。”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市场业态正好也是四川2011的年度特征。

2011年,是四川艺术界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5.12汶川地震三周年、灾后重建谱出新篇章的一年,也是美术界讨论已久的“巴蜀画派”尘埃落定、正式推广的一年,成都双年展首次与国际接轨。艺术基金首次在成都市场试水,在多声部合唱的格局中,整合与细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艺术与市场等众多重要议题在这一年聚焦,引领四川艺术生态的重新调整,新的方向、新的可能性也正在酝酿生成中。2011年,预示着四川艺术将迎来一个新的开端。

四川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合力,以一种鲜明的形象走向国际?在最近几年中国涌现了大量地方画派的潮流之中,巴蜀画派应运而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认为,四川应该整合资源,推出属于自己的画派,这样四川绘画水平才有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认为,巴蜀绘画与全国其他的美术派别相比,绝不逊色。艺术家们认为推广“巴蜀画派”水到渠成。“巴蜀画派”的推广首先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不能仅从地域上去理解“巴蜀”这个概念,而是要从文化精神血脉上看待,从而将之打造成一种带有巴蜀精、气、神的文化精品符号。年初,美术界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推广巴蜀画派的讨论。3月,“首届巴蜀画派艺术品鉴会”在成都举行,接着“巴蜀画派”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也发布出来。在第一批出炉的“巴蜀画派艺术实力代表人物”、“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和“巴蜀画派卓越成就代表人物”中,上百位巴蜀大地优秀的国画家、油画家、书法家和版画家榜上有名。巴蜀画派的建立和宣传,对整个四川艺术生态的整合、重组,包括推动地方艺术生态的发展正在产生深刻影响。

整个2011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展超过150个。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成都双年展。曾经专属于艺术小圈子的双年展,在成都首次“变身”为一场全民盛会。据报道,双年展因为场面太过火爆,甚至不得不延展一周闭幕,而通过实名制门票回收计算,2011成都双年展共迎来28万人次参观。“物色·绵延”这一双年展主题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史内涵,它既是对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倾向的深刻感知与领悟,更透露出为中国当代艺术指引道路的宏大历史抱负。

评论界从成都双年展等艺术活动中注意到,2011可谓真正做到了艺术“成都”。无论开展之后的公众舆论和现场效果如何,这座城市的很多角落都充斥了艺术作品和艺术行为,汇成一座艺术之城。此次双年展规模已经直追上海双年展,堪称对中国当代艺术最新动向与趋势的关注、提炼和呈现。

2011年四川各门类艺术创作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音乐方面,抓精品创作一直是工作的重心。省、市政府都非常重视,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重点作品创作、文艺项目等进行扶持和奖励。音乐工作者深入探讨音乐创作工作和四川音乐发展之路,推出了一系列有分量的重点作品,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创作的曲艺音乐剧《锦娘》、大型多媒体交响音画《古蜀之光》,大型情景交响诗画《百年之路》等。巴蜀舞乐歌《大美四川》则以民俗风情、民族特色、巴蜀文化为根基,以汉、藏、羌、彝歌舞乐为主体,是代表四川地方文化特色的经典歌舞剧。这些文艺作品具有鲜明的四川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对外大大提升了四川形象。抗震音乐作品和演出活动中融入传递希望的主题,建立起了感恩铭记的四川形象。对原始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总结也日渐重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尤为突出的是《羌山采风录》的创作出版。《羌山采风录》是由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历时多年采集而成,是一部在民歌出版史上不多见的集“声、像、文、谱”于一体的羌族原生态民歌出版物。汶川特大地震使羌族文化遭受重创,所幸277首羌族民歌未成绝响,成为留给后人最原始最翔实的珍贵史料。《羌山采风录》出版新闻发布会5月在北京成功举行。

建立“四川的”、“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全省文艺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的目标。四川是少数民族资源丰富的大省,拥有包括彝族、藏族、羌族等大量原生态民族音乐资源。2011年四川注重打造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精品,打造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四川文化名片。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四川省音协积极开展四川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抢救保护工程,继《四川省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文集》和《四川省彝族民间音乐全集》后,又编辑出版《四川省彝族民间音乐全集》(器乐集),并组织召开四川省民族民间音乐保护工作会。四川省舞台艺术工作者坚持主旋律和多样化的统一,突出巴蜀文化特色。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四川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编录了《感恩共产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歌曲集》,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再唱山歌给党听——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优秀歌曲集》等优秀音乐书籍,四川省20多位著名作曲家联合创作了大型合唱组歌《光辉历程》等原创歌曲。四川省文联开展了“永远跟党走——四川省文联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化惠民大型慰问演出”。各地市州也纷纷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纪念辛亥革命暨保路运动100周年。

2011年,在四川的文艺大舞台上,还有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作品:舞剧《红军花》、京剧《魂系油气田》、话剧《红叶旅途》《警官谭东》《燃烧的雪野》等一批优秀主旋律作品闪耀舞台。《红军花》《大川之灵》《魂系油气田》三台剧目同时入围文化部“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有三台剧目入围的省份。第12届中国戏剧节,又有川剧《尘埃落定》《夕照祁山》,京剧《魂系油气田》等三台四川剧目入围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地方“军团”成为四川舞台艺术创作的新主力。由南充市蓬安县“草根”演员主演的《相如长歌》作为特邀剧目在中国戏剧节上进行展演,创下“全国第一”。甘孜州的大型史诗歌舞《变迁之路》、遂宁市的《姊妹观音》、南充市的《相如长歌》《蜀红》等地方特色舞台剧目争奇斗艳,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地域名片。成都艺术剧院京剧团的现代抒情京剧《魂系油气田》,参加了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以及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二等奖”;成都曲艺团的四川金钱板《HZ的烦恼》获第七届中国曲艺节“优秀表演奖”;成都艺术剧院今年推出的新创话剧《槐花大院》、金钱板剧《车耀先》以及成都市川剧院联合民营企业共同推出的创新旅游剧目《川剧秀·变脸》等也深受业内和观众欢迎。可以说,2011年,四川舞台迎来了“收获季”。

2011年,四川影视创作作品类型丰富,题材多样,形成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同时院线快速扩展,园区初具规模。峨嵋电影集团今年参与制作商业大片数部,获得许多宝贵经验。

四川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本土创作颇具亮点,风土人情淋漓尽致。创造了一个颇具特色的艺术环境。艺术创作为推动四川精品工程助力,为推进文化建设助力,呈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四川。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向高端聚集

2011年对经过了近八年发展的中国非遗保护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公布并实施,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全国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命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1年四川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落户成都后的首次亮相,也是四川灾后重建3年来非遗保护成果的集中展示,是我国颁布《非遗法》之后首个非遗主题的重大文化活动。经过三届努力,非遗节已成为推动四川文化建设与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平台。向国际社会表达中国政府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推进非遗保护的一贯立场。本届“非遗节”以“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与灾后文化重建成就展示、宣传四川对外文化形象及《非遗法》的学习贯彻相结合,精心策划组织了七大类活动,吸引了9000多名国内外代表、1900多个非遗项目参加。

各级政府自觉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各地的发展规划与政府职能,积极推进非遗保护的制度建设、机构完善与人才培养。相关部门制定并完善了《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扎实推进实验区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保障,加大了对非遗人才的培训力度。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开始持证上岗。

2011年,全省非遗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各类申报工作全面铺开、成绩斐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级非遗项目“川剧”与彝族“火把节”入选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2012年“代表作名录”的推荐项目。在5月23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中,四川省13个项目榜上有名。至此,全省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8个。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四川正积极探索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新路径,努力培育非遗市场与非遗品牌,推进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合理利用非遗项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2011年,全省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和非遗普及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经验,融入民众生活。举办大型活动构建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的广阔平台,将非遗项目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四川省对外文化工作已从以往单一的展演为主的文化交流方式向涵盖对外贸易推介、旅游宣传、形象推广等内容的综合性外宣活动转变。这种整合后的交流模式使得对外文化工作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新时期的对外文化交流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积极拓展交流版图,定位交流重点。重视文化创新,保护地域特色。积极利用渠道,主动搭建平台。将丰富多彩的四川文化传播到海外,打开了四川对外文化交流窗口,使世界了解四川,认识四川。也为省内文化产业了解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对促进文化出口,提高四川文化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1年是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继往开来的一年,既有对以往文化产业改革成果的承继,又有新的开创。四川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四川强大“软实力”的重要保障。自唐代以来,四川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具有文化产业发展不可多得的良好基础。2011年《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发布,指明了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为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为欣欣向荣的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地政策指引。规划提出了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所谓“一核四带”的文化产业布局。“一核”即指“成都和核心发展区”;“四带”分别是指“川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区、川中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区、川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区、川东北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区。”这五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形成特色文化圈良好基础。经多年探索,2011年四川的出版、传媒、影视等行业完成改革,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对四川文化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改革模式也成为文化企业改革的范式。四川文化产业五年目标正在积极实现,在经历改革攻坚、汶川大地震等诸多困难之后,仍然发展势头良好。

总体来看,文化视界的真诚与扩展,是2011年度四川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川文学艺术面临的环境日益繁复,文化生产、文学创作的审美与市场都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为此,四川文艺界正积极开拓、创新求变,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丰厚资源和精神内涵,并将之融入现代中国的大叙事。

(苏宁)

同类推荐
  • 四川文艺年鉴

    四川文艺年鉴

    总体来看,文化视界的真诚与扩展,是2011年度四川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川文学艺术面临的环境日益繁复,文化生产、文学创作的审美与市场都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为此,四川文艺界正积极开拓、创新求变,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丰厚资源和精神内涵,并将之融入现代中国的大叙事。
  • 马英九传

    马英九传

    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不抽烟、不上酒家、不跳舞、不赌博,一天两顿只吃盒饭,即使要出席应酬,也是吃过盒饭才去。他做市长头3年吃了2000多个盒饭,并且每次吃个粒米不剩。34年来,他总共捐血达146次,平均每年捐血达4次以上,自称是“血马”一匹。他的器官捐赠卡不知签了多少张,死后的“臭皮囊”早就给“慈济公德会”,现在全身无一处是他自己的,全身都被预约光了。
  • 肖飞诗选(勇士也抒情)

    肖飞诗选(勇士也抒情)

    李子迟,原名肖飞,生于湖湘之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专业毕业,曾系大学教师,现居北京,自由撰稿人。著书多种。主要有《中国超级大学》、《道可道》、《战地记者》、《问世间情何物》、《谁将被淘汰》、《就业的革命》等。
  • 推销实用全书

    推销实用全书

    《推销实用全书》主要内容:做推销就是要把推销当作自己的事业,理直气壮地向所有人宣布:我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推销员实际上,经历了最初的艰难之后,推销能带给一般人无法比拟的财富,而且不仅仅是财富。 进入推销行列的门槛很低,成为一名推销高手却很难。推销需要勤奋敬业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左右逢源的说话技巧、化解难题的应变能力。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找到做一个成功推销员的门径。
热门推荐
  • 诸天冢

    诸天冢

    “为什么让我复活?为什么复活后又要强加给我一个系统?”真元修炼到极至以后可肉身不死、灵魂不灭,大成者更可以逃脱六道轮回的束缚。只是……
  • 云卧纪谭

    云卧纪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卷风云

    龙卷风云

    他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没有优秀的成绩,没有极好的人缘,他循规蹈矩,随遇而安,却被梦境缠身,意外穿越。他没有野心,潇潇洒洒,但总被麻烦找上。他冲冠一怒,只为红颜,此生得一佳偶足以。他安然度日,隐居深山,尘世孽缘斩之不断。他失忆天地,顺者昌逆者亡,此生天地由吾意。
  • 狂龙引

    狂龙引

    元突皇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看一个难民遗孤如何在群雄并起的时代杀出血路,扭转乾坤掌控河山。铁汉柔情泪,红粉美人哭。一个草莽狂龙的故事,一个绝代天骄的故事。
  • 老婆爱上我

    老婆爱上我

    失踪了几年的超级纨绔唐正重新回到了华夏,一场婚约让他陷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当中。娇柔的美女房东,绝色的公司总裁,冷艳的特种女兵……但他唯独不喜欢的,就是自己那如冰山般的老婆。
  • 朱陵仙梦

    朱陵仙梦

    携细雨三分,策马扬鞭催梦去,枕清风一缕拥山揽月抱云眠。不愿:空得流年仙寂灭;只能:剑指九天笑苍穹;怎可:负了好年华;待我:重整这九重天。
  • 商道核裂变:现代经商新观念

    商道核裂变:现代经商新观念

    这是一本管理成功学著作。经商观念的与时俱进是管理成功的关键。伴随着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是从四大皆空到名利双收的观念演化。
  • 藏医养生密码:藏医养生大智慧

    藏医养生密码:藏医养生大智慧

    药师佛,藏语音“桑给眉拉”,曾经发了十二誓愿,希望解除众生的一切病痛。绵延至今,藏医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古中国和古阿拉伯医学的精华而自成体系,见解独到。本书既辑录了藏医从饮食、起居上调理身体的方法,又介绍了密宗修习之道,还有稀有珍贵的藏药奇方,为您破解藏医养生的密码。
  • 都市小神仙

    都市小神仙

    张琪,乃是八字全阴之人,一个平日里备受世人歧视的小混混。但就是这样一个小混混却阴差阳错的喜欢上了身在名校之中的千金大小姐,由于两人身份上的天差地别,张琪为了能够得到她的倾心,张琪重新进入校园,又因张琪那独特的生辰八字,得到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神仙身份。
  • 与舍弟书十六通

    与舍弟书十六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