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4800000005

第5章 那个时代的人物(1)

怀念敬爱的张寿镛校长

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的公子张芝联教授来访,嘱张允和和我写文章纪念我们敬爱的张校长。张允和和我都是在张校长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当然立刻答应。我们商量,两人各写一篇,因为我们夫妇两人是先后同学,得到张校长教诲的时间不同。可是两人都迟迟没有动笔,因为越是想把文章认真写好,越是难于动笔。不幸,在2002年8月18日张允和去世了!这个晴天霹雳把我打击得呆若木鸡!她临终前没有来得及把她想要写什么告诉我,十分遗憾!日前张芝联教授来催我的文章,希望我代替张允和写些回忆,并且给我看俞信芳先生的《张寿镛先生传》的书稿,使我感到既惭愧又紧张!

张允和是光华大学招收的第一批女生中的一个。那时候是上海各大学实行男女同学的开始时期。光华大学建造了女生宿舍,女同学组织女同学会,在选举第一届干事和会长中,张允和被选为会长。当时的学生会要参与学校的校务工作,张允和于是跟张校长就有许多接触的机会。

有一件事,张允和念念不忘。光华大学每年举行学生演讲比赛。在某次比赛中,张允和得到的评分跟另一位男同学相等,两人并列第一。在这种情况下,担任评判委员会主席的张校长将投最后一票决定谁是冠军。张校长经过退席考虑之后,投了张允和一票,于是张允和成为冠军。一个女同学成为大学演讲比赛的冠军,不仅轰动了光华大学,也轰动了当时上海的大学界。这是张校长提倡女权的一次模范行动。一枚金质冠军奖章,成为张允和的传代之宝。

有一年,女生宿舍忽然起火,幸亏发生在白天,没有人受伤。但是,楼房烧毁,行李和书籍付之一炬,造成生活和学习的许多困难。张校长亲自前来指导救火,并为每一个女生解决具体的困难。张校长借此机会,教育学生要临危不惊、镇定应付、理智处事、先重后轻,使学生受到一次为人处世的教育。女同学感受深刻,都说张校长爱生如子。

在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之后,要为圣约翰大学离校师生创办一所私立大学,这是一件非常重大而又万分艰难的事业。启动这件重大事业,首先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来担任校长,这位校长既要能得到学术界的尊重,又要能为创办大学筹划经费。上海各界一致推举张寿镛先生,他是清代学者,曾任江苏省财政厅长、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当时担任松沪道尹。张寿镛先生临危受命、知难而进,应承了这个时代的呼唤。

创办私立光华大学有三大问题:生源问题、师资问题和经费问题。生源问题不大,因为有离校学生作为基础,再添招一些新生就可以了。师资问题比较难。著名学者不一定肯来新办的大学。张校长首先聘请到当时威望最高的两位教育家,朱经农先生和廖茂如先生,通过他们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壮大离校教师的队伍。不少著名学者出于爱国心,欣然前来光华任教。光华的教授阵容光辉夺目,胜过圣约翰大学,成为当时全国大学界的翘楚。最难的问题是筹划经费。张校长是理财能手,在全国爱国气氛中,捐款终于源源而来。张校长动员离校同学,劝自己的家长踊跃捐输,得到离校同学家长王省三先生捐助上海近郊地皮100亩,又得到菲律宾等地华侨留学生家长捐建三座堂皇的教学主楼。这样就立刻兴工建筑新的校园。光华大学建校比较顺利,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勇气。可是如果没有张校长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是不会得到如此成功的。

当时有一个紧急的大问题:不能等待新的校园建设完再开学,必须立即开学,继续学业,不使弦歌中断,否则离校师生就会离散。这时候,张校长有两位得力的助手,一位是陈训恕,一位是史乃康,他们都是离校同学,在离校时候已经毕业,没有来得及拿文凭。他们是筹备光华大学紧急开学的两位重要助手。于是,在上海霞飞路租用民房作为临时宿舍,租用空地建设几个芦席篷临时大课堂,使教学工作立即开始。我就是在芦席篷临时大课堂里聆听当时多位著名学者的教诲的。张校长也时来芦席篷临时大课堂对学生讲话。这一幕筚路蓝缕的悲壮场面,希望不要被历史遗忘了。

史乃康是我中学的先辈同学,他听到我经济困难,付不出学费,就告诉我:校长室需要一个文书员,将在同学中招考,半工半读,你可以去报考。考试结果,我被录取,免除学费,每月还有30元津贴,这就解决了我上学的经济困难。我的工作是按照规定书写往来中英文的书信。在工作中,我学到许多张校长的办事方法。

我们青年同学常常议论张校长。大家认为,张校长以清代科举出身的儒家学者,能自学成为理财能手的现代人才,这种自学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在1925年时候,国民党北伐节节胜利,江南人民大都寄希望于国民革命。国民政府任用高官,首选英美留学生,张校长能在这个环境中得到重用,因为他有别人难于企及的才能。他弃官办学,不是官员下台,寄生于学校,而是认定教育事业比政治工作更有远大的建国作用,然后决心改变任务的。

张校长的办学原则是,按照当时公认为先进的英美教育方法,实行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校中行政人员很少。校长、教授和学生打成一片,亲如一家。直到1949年,光华大学的附属中学还是上海各中学中的优秀典型。

在抗日战争中,张校长请会计界元老谢霖先生为代表,到成都去开办一所成都光华大学分校(成华大学)。这件事说明张校长的远见。他不主张战时暂时到后方躲避一下,战后立即撤回原地,在后方不留痕迹,而是要把大学教育扩大到教育落后的中国西部,作为开发西部的长远打算。这在今天高呼开发西部的时候,值得怀念。

光华大学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激起的“五卅运动”而创办,又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的战争中被炮火毁灭。1949年后,所有私立大学一概收归国办,光华大学的光辉历史未能再呈现于中国。历史不会忘掉张寿镛校长创办光华大学的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张寿镛先生一生做了三件大事:(1)从清代学者自学理财,成为现代理财专家,树立自学成才的典范。(2)收集、编辑、影印《四明丛书》,成为考据文献专家,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具体贡献。(3)在艰难危急中创办光华大学,伸张民族正气,培植建国人才,为建设现代化中国树立根基。张校长说:“莫为一身谋,而有天下志;莫为终身计,而有后世虑。”张校长的言行,我们应当好好学习。

俞信芳先生的《张寿镛先生传》,是一部多年心血、广收博引、实事求是、慎重下笔的精心著作,有历史和文献价值,对今天想要了解不久以前真实历史的读者,是极有价值的读物。

2003年3月31日时年98岁

吕叔湘:语法学大师

吕叔湘先生近年来体力和精神慢慢地逐步衰退,最近在医院去世。这像是宇宙中的星星,在光和热经过长期散射之后,终于逐渐衰减而消逝了。我听到叔湘先生的噩耗之后,想起青年时候学到的一句格言:“人生的价值不在寿和富,而在光和热。”

叔湘先生的哥哥,有名的画家吕凤子先生,是我父亲的朋友,又是我两位姐姐的老师,所以我认识叔湘先生之前,在幼年就先认识凤子先生。叔湘先生比我大两岁,我跟他是常州中学(当时称江苏第五中学)的同学,他比我高一班。中学时候,我发现叔湘先生能背《诗经》,大为惊奇。这个印象一直深印在我的记忆中。中学时候我就非常钦佩他的学问和为人。

1955年我从上海调来北京文改会,有机会跟叔湘先生因文改工作而时时接触。在语文观点上,我跟他完全一致,在语文学术上,他是我的益友和良师。我常常在做一件工作之前,把我的想法向他陈述,他几乎每次都表示同意,并把他的意见补充我的设想之不足。我们二人可说是鱼水无间,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在50年代的《人民日报》上连载,我每期都仔细阅读,作为我的精神食粮。当时,有好多位有名人物都说,中文没有语法,跟英文不同。这种看法,在旧一代文学家中,是很普遍的。《语法修辞讲话》的发表,使文化界的语文认识焕然一新。这不仅是语文知识的补充,也是一次文化的启蒙运动。

我一直注意学习叔湘先生写文章的文风。他的文章,清晰、简练而口语化,完全摆脱了文言的束缚,最值得我学习。在他的影响之下,我反对半文半白的新闻体,提倡口语文章化,文章口语化,主张书面语应当跟口头语合而为一,出口成章并不神秘。我认为,中小学的语文课应当就是普通话课。学好普通话就能写好白话文;好文章必须读出来能叫人听得懂,读出来听不懂的不是好文章。这些观点,我曾向叔湘先生在闲谈中陈述,都得到他微笑点头而同意。

叔湘先生有一次发表一篇短文,大意说,好多位社会著名人士,写文章谈到语文问题,其中有常识性的错误。例如,不知道“语”和“文”的分别。不知道“词”和“字”的分别,更不知道拼音应当分词连写。语言学和文字学的基础知识没有成为群众的常识,需要在文化人中间进行科普宣传。这是切中时弊的见解。今天我们每天看电视,就看到汉字使用的不规范,拼音分词连写的混乱。这不能说不是今天我国文化生活的缺点。我们纪念叔湘先生,应当像叔湘先生一样,提倡改正社会用字的不规范,改正拼音分词连写的混乱,使大众的语文知识水平提高一步。

古人评论人物常用“道德、文章”两事作为尺度。叔湘先生的文章和学识被语文学界奉为泰斗。他的道德和人格更是语文学界和一切知识分子的楷模。叔湘先生的高尚典范将永远留下美好的记忆于人间。

中国日报创始人刘尊棋

一、纽约初见

一天晚上,在纽约,杨刚女士同一位朋友来到我家。她介绍说,“这是刘尊棋先生,大名鼎鼎的新闻记者”。刘尊棋先生来到我家,他是“宾至如归”,我是“一见如故”。

这时候,“二战”结束不久,纳粹主义的威胁解除了,美苏矛盾急剧上升,中国的国内革命尖锐起来了。纽约生活表面上纸醉金迷,好像忘记了外面世界,但是知识分子都暗暗地忧心忡忡,中国知识分子如此,美国知识分子也如此。

刘尊棋先生第一次来到我家,在略事寒暄之后,杨刚女士和我就向他请教许多国际局势问题。他对当时的世界变化了如指掌,细细分析,娓娓道来,我们静静倾听,把思虑伸展到世界和中国的明天。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那一晚的纽约还深印在我的记忆之中,成为一个“难忘之夜”。

二、香港重逢

后来,我去欧洲,跟他失去了联系。在解放前夜,我从欧洲回到香港,出于意外地又遇到了刘尊棋先生。原来他是来到香港等待解放回国的。他在香港办一个小型的英文刊物,名叫《远东公报》。这个小型刊物真是很小,起初是打字油印的。新闻报道几乎全是刘尊棋先生一个人所写,把远东和欧美所发生的时事,用简单而明了的文笔,一针见血地说明原委,使读者不仅知道了事实,还明白了其中的是非。

正像在纽约他常来看我一样,这时候我常去看他,因为晚间我有空,而他要在晚间工作到深夜,不能离开他的小得可怜的办公桌,难于出门看朋友。这时候,我见到他,也是开口就问世界和中国的局势,几乎没有谈过生活和家常。这是我同他交往的一个特点。

但是也有例外。有一次,在默默对坐了几分钟之后,他忽然用低沉的声音告诉我:他曾经被关在监牢里,他的一条右腿跟一位有名人物的左腿用链条锁在一起。讲了这句话之后,我们又默然相对几分钟,不知说什么才好。

国内战争急转直下,上海解放了。由许涤新同志介绍,我乘《大公报》包租的“盛京轮”在1949年6月3日从香港回到上海。临行匆匆,没有跟任何亲友打招呼,刘尊棋先生当然不知道我的行踪。一下轮船,看到久别了的上海,我心中有无法形容的感触。我四面张望,看看刘尊棋先生有没有同船回来,没有看到他。可是意外地看到了杨刚女士,她是我下了码头看到的第一个熟人。

上海港口被水雷封锁了,“盛京轮”被困在港内。我留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这样又跟刘尊棋先生分开了。隔了一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刘尊棋先生到了北京,担任外文局的领导之一,我心中为他高兴。可是,又隔了一段时间,听说他受到政治处分,被隔离起来了,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很晚我才知道,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被关进监牢,不知又为何事。就这样,多年不知道他的下落。

我在1956年调来北京,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的1978年,姜椿芳同志创办“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邀请刘尊棋同志共同负责筹备工作。当时,我也稍稍帮助姜椿芳同志做些事情。有一天,姜椿芳同志偕同跟我久别了的刘尊棋同志来到我家,一同去北京东南角,看看那里的几间破旧屋子是否可以暂时作为“大百科”的筹备处。这时候,我才知道刘尊棋同志得到平反还不很久。从这时候起,我把一向对他用的称呼“先生”改为解放后的通用称呼“同志”。

三、主持简明不列颠

“改革开放”使局势迅速变化。“大百科”跟美国“不列颠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组成“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刘尊棋同志担任中方主席,我是中方三委员之一。我高兴能够跟他一同工作。

中美关系发生极大的变化,可是许多人对美国仍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人们警告说,翻译出版美国的“百科全书”,其中充满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思想,任何一个条文都可能使你们这批人关进监牢里去。的确,这是一件值得做,但又是最好不做的工作。说它值得做,因为中国需要了解外面世界的事实和观点。说它最好不做,因为这是充满着意识形态危险的工作。

可是,刘尊棋同志对美国的“攻势”应付自如,处理得不卑不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高瞻远瞩,目光不仅看到中国,还看到世界,不仅看到今天,还看到明天,所以他能够担任别人不敢担任的工作。

四、创办英文《中国日报》

在负责《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工作的同时,他被任命为英文《中国日报》的总编辑。一天,他请我去《中国日报》看看他的编辑部。我走进他的一间小小的卧室,看见一张单人钢丝床,一张单人小书桌,一盏小酒精灯,几包方便面。他说,晚上住在这里的时候,就自己煮方便面吃。这样一位发行到全世界去的日报的总编辑,恐怕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吧。

同类推荐
  • 华丽死神恋

    华丽死神恋

    她来到不同的国家邂逅了他两人不断擦出火花、产生误会他们能否在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中把握住这段恋情....
  • 王源你是我的倔强

    王源你是我的倔强

    携一缕清风,捧几滴细雨,撑伞踏水享受竹马年代,年少时节不懂爱,你追阳光而去,我携明月入怀,相坐并肩低诉情窦初开,斗转星移间,蓦然回首,他已成翩翩少年,她亦是婷婷少女。一个呆萌青梅和一个腹黑毒舌竹马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上升真人。)
  • 我在高山上等你

    我在高山上等你

    吴悔出生在一个没有父母的家庭里,从小靠她爷爷奶奶养大,上学时竟然发现同班好朋友的妈妈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段神秘的身世就此揭开,吴悔的命运会如何呢,敬请期待。
  • 极品校草之入赘男校

    极品校草之入赘男校

    她是安氏风云千金,为寻找最初的恋人,不惜易容来到圣雅。她费尽心机来到他身边,一场车祸夺取了她的记忆。龅牙妹空降圣雅,于他是阴谋还是巧合?安氏千金,龅牙小妹。苏讨厌,夜哥哥,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不知道?没关系。她再次易容,重回圣雅,掀起一阵校草风波。校花你不喜欢,那校草呢?
  • 坠入凡尘之恶魔的爱恋

    坠入凡尘之恶魔的爱恋

    “公主,你真的要到凡间去吗?”她是恶魔界的唯一继承人,但因为任性出逃到凡间去。在哪里一个陌生的人世间她该何去何从,在那里她遇见了他。
热门推荐
  • 最强豪门千金

    最强豪门千金

    前一生,她是平淡无奇的优等生,从小到大一路获奖,保送名校;她也是黑道大家族天目组的大小姐,表面娇蛮任性,却黑白通吃无人不服……这一世,她重生豪门,衣来伸手,饭来张……哎?咬到了什么?“松口,再不松口,我就把你吃个骨头都不剩!”“喂!这是你高冷少爷说的话嘛?!”
  • 长生龙虎山

    长生龙虎山

    传说在九天之上,有一座神秘的龙虎山,登临此山,成就长生林奇,道教圣地龙虎山中一位小道童,偶然得到佛门一位自称为得到高僧的妖猴的帮助,得到石棍,觉醒血脉,得到吞噬天赋能力。同样,也得到关于长生的秘密。林奇不断修炼,不断探索,找寻长生之谜,到头来却发现,龙虎山发生惊人变化,万载圣地,一朝衰败,整个世界变得不同。这是一曲悲歌,龙虎山从兴盛到衰败,世间没有永恒存在,只有成就长生,才算屹立世界的巅峰。修炼等级:练气,瀚海,星河,天辰,无极,道君,上清,神眷,羽化,登仙。
  • 妖孽王爷,本妃要试婚

    妖孽王爷,本妃要试婚

    生日当天被渣男劈腿,玉飞飞许愿要穿到古代,证明古代男人也能一心一意。不曾想愿望果真实现了,她成了将军府大小姐玉锦茵。爹娘不分场合的秀恩爱,兄长上进还是个护妹狂魔。最重要的是桃花一朵接一朵的开。大皇子万俟弘向皇上请旨赐婚;左丞相之子为她出走,一世未娶;黎国太子为她承诺将永不侵犯天水国……玉锦茵感叹道:“这真是极好的。”不料一个转身,某个妖孽就舔着脸凑了上来:“茵儿嫁我。”玉锦茵点点头:“可以,看在你为我挡灾灭害的份上,一纸契约,三月为期,本姑娘要试试你这个妖孽够不够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吸血鬼公主的人类生活

    吸血鬼公主的人类生活

    啊。。。为什么呀!已经逃跑53次了,为什么还是被哥哥发现了呢?还派人来在捉我。只不过去人类世界玩玩嘛!又不会吃了别人。。精彩片段:“哥哥,你不知道人类世界多么好玩。就算炸了一座房子也不是我们的嘛!”某女两只爪子在空中挥舞着。她在人类世界会发生什么事呢?哼。。把我抓回去,我就逃出去。人类世界我来了。哈哈。。。什么?时空隧道被魔族的人搞坏了,竟然出现了分裂。啊!!时空隧道的分裂把我和暗(小蝙蝠)吸进去了。。这是什么地方?纳尼?是动漫世界。。我一个吸血鬼穿越到各种各样的动漫世界了。不要啊!
  • 被你深爱的时光

    被你深爱的时光

    其实,我最怀念的,是那些被你深爱的时光——七年前的一纸契约,似乎将何碧玺的心也签在了周诺言的身上。她大学四年不是没有交过男朋友,可是兜兜转转、痛彻心扉之后,她总是还会回到周诺言的身边,仿佛宿命一般。如果爱情就此生根发芽结果似乎也是一场完满的爱情喜剧,只是七年前他究竟为何要与她签下那纸契约?被隐藏的秘密犹如定时炸弹,随时提醒着沉迷爱情中的人,他们的爱开始得并不单纯……
  • 仙界大发明家

    仙界大发明家

    唐朝时期,地痞无赖刘杨在大牢中侥幸获取到了一份修仙秘典《无相魔佛》!柯南一梦,等到了渡劫时才知道世间早已改朝换代多时!渡劫成功之后要百多年的光阴才会被召唤飞升!而刘杨正好用百多年光阴体验了一把真正的现代生活。飞升后却意外发现自己居然只是个最低级的‘地仙’!功不成名不就的他,却把仙家术法炼器炼丹等等,跟现代科技相融合,开始了自己独特的称霸之路!
  • 约好了春天开花

    约好了春天开花

    把生活当做一种人生的旅行,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友爱、亲情、成长、孤独……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约好了春天开花》的作者将对生命的诸般感悟,化作诗意的言语,为后来者点一盏心灯,照亮前方的路。它可以让你爱上生活、爱上阅读、爱上书写自己的美丽心情和故事。
  • 我们执手到白头

    我们执手到白头

    花季雨季时,我们为了纯真的爱恋去努力,和老师顶嘴,只为了坚持那份爱恋。为了读同一所大学努力,上了同一所大学,一起规定好未来的路。大学里,创业读研,遭遇了分歧,最后的最后,总有人要妥协,只因为爱了,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修成正果,却遭遇到别人的撬墙角,排除了各种困难,最后幸福依旧。
  • 龙之战纹

    龙之战纹

    这个世界曾经有一群人,他们拥有着不需要修炼就强大无比的力量战纹,这个世界也有另外一群人,依靠自身实力以地斗,以天争的修炼者,当战纹拥有者消失在历史长河的时候,一个身具龙之战纹的人降临这个世界,他将给这个世界带来如何的改变,他的身上又藏有什么样的秘密。
  • 神眼狂兵

    神眼狂兵

    他,世界顶级佣兵团狙击手,号称火爆兵王,因杀死雇主回到华夏,成为贵族学校门卫,机缘下认识三个女孩子,惹出了一连串儿的麻烦、暧昧、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