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500000021

第21章 佛教的宇宙要素论(2)

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把法分为若干类,这是和采用分析方法密切相关的。他们是用“分析空”即分析而空的方法,以论证万物只是一种名相,一种概念,是空的。比如房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是由梁、椽、砖、瓦等材料构成的,梁、椽等材料是房子造成和存在的条件(因缘)。由此得出结论,房子是空的,并不真正存在,实际上只是一种概念而已。再进一步还可以说,梁、椽等也是由木料和人工等条件造成的,同样也是空的,也是概念而已。说一切有部应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最后把纷繁杂陈的万象分解为七十五法,即七十五种成分,认为这些成分是实有的、有自性的,不是由其他条件和合而成的假有。这些成分是相待、相依即以缘起的形式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是互为因果,处在因果联系之中的。由于七十五法互为因果,七十五法是实有的,因此因与果也是实有的。主张“因有”是说一切有部的基本论点。他们所讲的“有”有两层含义:一是各种法在时间上“三世实有”,即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实有的;二是在本质上“法体恒有”,法有体用之别,法体是三世俱存的,法用则是现在才有的。

说一切有部的所谓“一切有”,不是指宇宙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而是指一切事物的构成要素即各种法有。这种理论后来又有所发展,就是把各种法的实在性也仅仅看成是名相、概念,也只是作为名相、概念而存在。这样概念的实在被视为唯一的真实的存在,而法的真实的实在倒是无足轻重的了,实际上也就是被认为不是真实的存在。这是从说一切有部发展起来的婆沙宗的观点。这种观点后来更为大乘瑜伽行派所发展,此派在七十五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百法说,强调这些法仅仅是作为名相、概念而存在,并由分析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名相,进一步确立“唯识无境”的理论。从小乘说一切有部的七十五法说到大乘瑜伽行派的百法说,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印度佛教哲学从二元论到唯识论的演变。

四、百法大乘瑜伽行派把宇宙万有分为五类一百种,称为“五位百法”,即心法八种、心所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根据世亲著《百法明门论》,可列表如下。

《百法明门论》的排列次序是侧重于从唯识转变的次第,认为宇宙万法都是从心识转变而生,不是离开心识而有独立的自体。也就是说,有心然后有色,所以先举心法。同时,从宗教修持的角度,认为在宇宙万法中“心法最胜”,心法作用最大。心的修持不同,或堕生死轮回,永生痛苦,或证涅槃,得到解脱,所以列心法于首位。次举与心相应而起的心所法,再举色法,以表示色法是依心法与心所法而产生的。第四心不相应行法是借助于前三法而有,并无自体,所以列宇宙万有有为心法(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心所法(五十一)遍行(五)——作意、触、受、想、思别境(五)——欲、胜解、念、定、慧善(十一)——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烦恼(六)——贪、瞋、痴、慢、疑、恶见随烦恼(二十)——忿、恨、恼、覆、诳、谄、、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不定(四)——睡眠、恶作、寻、伺色法(十一)——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法处所摄色不相应行法(二十四)——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事、名身、文身、句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不和合无为——无为法(六)——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为第四。第五无为法,因为不能自己显示,要借前四法“断染成净”而显示,所以列于最后。

下面着重从五种类别解说大乘瑜伽行派的百法,兼及小乘说一切有部的七十五法。

五、心法心法是精神活动的根本主体,各自与其所对境界相接触而形成分别虑知的作用。因领有其他相应的精神活动,也称为“心王”。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认为心王是一个,共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把六识综合为一个心法,即六识是心法的六个方面,并不是六个独立的自体。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把心法分为八识,主张有八种识一般地说,“心”、“意”、“识”三个名词是通用的,如加以区别,则前六识名识,第七识名意,第八识名心。。

所谓八识就是在前六识的基础上增加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大乘瑜伽行派提出第七识和第八识,有其认识上的原因,此派认为生命的连续存在,必须有心识的执持,而前五识和第六识的心理作用是间断而不相续的,第六识虽然能发挥复杂的精神作用,但它也是由刺激引起的,这都不能说明众生死后生命依然存在的现象。

为了说明这种众生死后生命的转化、相续,瑜伽行派认为还有一种内在的、潜隐的、微细的、相续的心存在。在小乘佛教经籍里已经涉及这种潜意识,瑜伽行派则明确地建立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学说。

佛教各派对于前六识的解说基本上是一致的。前文已述,前五识就是和五种感官相应的识,就是单纯的感觉作用,第六意识具有一般的性质,能对内外之境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生起了别,表现为推理、判断、记忆等作用。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小乘佛教以前念的意识为意根,瑜伽行派认为第六识的意根就是第七末那识,即以第七末那识为意识独有的根据。第六识以整个世界现象(诸法)为对象,所以也称“法识”,它综合感觉所形成的知觉、思维等,对于一切事理都有思虑分别的作用,同时又有四种差别,也就是把第六意识分为四种:(1)明了意识,又名五俱意识。因为眼、耳等五识不能明了分别,不能深入把握所接触的对境,而意识则能令五识明了分别,所以称明了意识。又因是与五识俱时而起的意识,所以也称五俱意识。(2)定中意识,即与禅定相应而发生的意识活动。(3)独散意识,指既非与五识同时而起,又非与禅定相应而起,而是单独生起的回忆、预想、想象等种种散乱的思虑。(4)梦中意识,也属于独散意识,但与醒寤时的散乱意识不同,是于梦幻朦胧中现起的,作用比较模糊昧略。后三种意识因都不与五识俱起,是意识的单独活动,因而名为“不俱意识”或“独头意识”。

第七末那识,“末那”是梵语音译,意译为“意”。所谓意就是思量,即思维量度。因与第六识同名为意识,为避免相滥而称为“末那识”。瑜伽行派认为,末那识是既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依据,又以第八阿赖耶识为所攀缘的对境,不断地进行思维度量,迷执地以为是自内我相。阿赖耶识是永远在流转之中的。末那识把阿赖耶识作为一个实有的常存的自我个体,生起执著,永无休止,形成强烈的自我中心,并把自身的思量作用用来影响、制约第六识的活动。末那识与第六识的区别是,末那识着重分别哪些属于自己,哪些不属于自己,而且在睡眠或不自觉时都照常发生作用。第六识是以第七末那识为依据,对境进行推理,由于末那识对阿赖耶识的执著,使它不能了悟一切现象唯阿赖耶识所变,而误以为心外有物存在,从而生种种恶业,沉沦生死。末那识在八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它犹如一种意志,一种执持力量,是沟通前六识和第八识的桥梁,是成立第八识的必要补充。

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语音译,意译为藏。瑜伽行派和唯识宗最重视这个识,认为这是一切众生的根本心识,是产生一切现象的根源。第八识比其他各识都更为基本,前七识一概由第八识生出,是第八识的变相,称为枝末识。相对于前七个枝末识而言,第八识名为根本识、本识。阿赖耶识也称为藏识,“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意义。能藏是说能摄藏前七转识诸法的种子。所谓种子是一种功能、潜势力,是第八识自身亲自产生各种果的功能,也就是能产生一切现象的潜势力。所藏是指由前七转识熏习影响各种现象的种子藏在第八识中。执藏指第八阿赖耶识无间断地被第七末那识迷执为自内我体。能、执、所三藏中,最重要的是能藏。由于第八识具有三藏的功能,故名为“藏识”。瑜伽行派认为阿赖耶识能藏一切现象的种子,并由种子显现行起(“现行”)而变现出一切现象。就是说,由于识的活动,现象世界如人体身心、饮食器具、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等等,才被构造出来。瑜伽行派还认为,阿赖耶识种子有善恶染净的区别,即有有漏(恶、染)和无漏(善、净)两类种子,如果修持者经过修炼,有漏种子转化为无漏种子,无漏种子不断增加,就可以增加智慧,进入涅槃境界。

上述八种识的性质按其不同作用又有两种区别。一种是本识与转识的区别,第八识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根本,称为“本识”;前七识都是第八识的转变、枝末,称为“转识”。另一种是了别境识、思量识和异熟识的区别。前六识因能了别外内之境,称为“了别境识”。第七识以第八识为对境,经常地、不停顿地起思量作用,没有间断,名为“思量识”。第六识也具有思量的作用,而且猛利敏捷,但是间断的,不是恒常的。第八识是恒常不断的,但没有思量的作用。第六识和第八识都不名为思量识。第八识依过去善恶业力而产生不同的果,果与因既不同时,性质也不同,故又称为“异熟识”。

瑜伽行派的八识说,反映出佛教学者对认识活动分类的困难,以及对心理活动和生理机能关系认识的暧昧。佛教学者虽然明确指出前五识寓于五官之中,但是对于人脑和神经系统并不清楚,小乘说一切有部就未能为意识确立物质基础。瑜伽行派认为八识中后三种识都是不需直接依据生理基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同识之间的关系,这不仅造成后三识关系的混乱,而且也使八识说失去了整体的科学根据。但是,八识说探讨了识的结构、层次和机制,对于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的。瑜伽行派所讲的第七识和第八识,就其对前六识的支配作用而言,与近代心理学所讲的潜意识有相通之处,因而对于研究潜意识,以及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也是有启迪意义的。

六、心所法上面讲的心法是分析心自身的各个构成部分,这里讲的心所法是指随从心法(心王)而起的心理作用。所谓心所法,是“心所有法”的简称,因为心所生,又系属于心,而为心所有的,故名。“心所法”涉及心理活动的种类,包括一般心理、特殊心理和应用心理等等。佛教分析心理活动在于作为修养身心的借鉴,以增长佛教智慧,达到人生的解脱,所以特别重视对特殊心理的分类和分析,如对善良的心理和不良的心理的论述最为细致详尽。

正如前面说过的,佛教认为,在接触对象时,“心法”是把握对象的总貌、总相,而“心所”则同时把握总貌和细节、总相和别相,并产生相应的感受、情绪。例如,对一株红花,“心法”是了知红色的全体,“心所法”则既了知红色,又了知红色的浓淡深浅的差别,还产生贪爱或厌恶的心情。小乘说一切有部认为,心所法虽然必定与心相应,但它是感官与外境相感时和“识”同时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心理活动。大乘瑜伽行派则认为,心所法是唯一的实体阿赖耶识的变现。

依据瑜伽行派的主张,心所法为六位五十一法,下面分别作一简要的解说。

1.遍行。周遍行起于一切心法(八识)的心理活动,名“遍行”。就是说,凡有心法起时,无论是哪一个心法生起,遍行的五个心所都与它相应俱起。遍行的五个心所是:(1)“作意”,因能作动于意,故名。通俗地说,作意就是注意。它的作用是能够警觉策动其他心心所,引导它们强有力地注意自己所接触的对境。当人的认识器官在接触认识对象时,引动内心,心就发生警动、反应,使心中原有积淀的观念起来与认识对象相印合,使认识器官与认识对象交涉而引起新观念并与认识对象相印合,从而构成了认识。作意对于认识中的感觉——触,关系很大,因为感觉是否明了清晰,是以注意力的强弱决定的。(2)“触”,能令心心所触境,故名。也就是当根、境、识三者和合交涉时,令心心所触于境相,以生起受、想、思等其他心所的作用。这种根、境、识三和合而成的识,就是触,也就是通常说的感觉。以上作意和触二者是认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因素。(3)“受”,指感受、情感、情绪。受的定义是领纳,即对所认识的境界领略其实况而受纳于心,产生苦、乐、不苦不乐的感受,形成喜、怒、哀、乐等情绪,这都是由外界的刺激引发,内心作出回响反应的心理表现。(4)“想”,指推想、构想、概念。人执取外境种种形相,进行推想、想象、勾画,给以种种名言概念。至于概念究竟是代表实在还是属于假名,说一切有部认为是实在的,说假部则认为是假名,大乘佛教各派也都持假名说。(5)“思”,造作的意思。指认识外境必引起对付外境的心理作用,相当于意志。佛教认为思是具有能取善、恶、无记(非善非恶)的境相,令心生起善、恶、无记并产生相应行为的心理活动。

作意、触、受、想、行五者都是与心识俱生的,如果心识不和相应境界相接触而形成认识,注意、感觉、感情、概念、意志的作用就无从产生,也无从表达出来。因此,这些心理现象也都是心的作用和特征。

2.别境。对个别的、特定的境界生起的心理活动。和遍行相对,别境五个心所不是一切境都能生起的,而是只对某种境界起作用。别境的五个心所是:(1)“欲”,欲望,希求。

对于喜爱的事物产生希望欲求的作用。(2)“胜解”,殊胜的了解。具体指对所接触的境界作出明确的判断,如指出某物是石头,而不是木头;又如对善恶、邪正的境界作出判断,区别对待等。

(3)“念”,明记不忘,即记忆。对于曾经验过的事实令心明记不忘失的作用。(4)“定”,谓于所观察的境界,令心专注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5)“慧”,对于所观察的境界作出简择分别,起决断疑念的作用。

上述两类“心所法”和小乘说一切有部的十种“大地法”相当。说一切有部不分别一般与特殊的心所,总称大地法,排列式也有区别,但彼此所立的心所法的内容是相同的。

同类推荐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冷情相公俏皮妻

    冷情相公俏皮妻

    他,是晋国人人害怕的护国王爷。她,是一不小心穿越时空的现代女。当他遇见她,他的冷酷,她的俏皮,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你也能成功

    你也能成功

    本书运用古今中外、军内军外大量的典型成功案例来说明和阐发成功学观点和成功者的成功方法,探索成功的一般规律,并附有二十幅漫画作插图。
  • 贝比·鲁斯(名人传记丛书)

    贝比·鲁斯(名人传记丛书)

    1895年2月6日,在美国东部巴尔的摩市卡姆丁路426号,一个男婴出生了。他的出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快乐。具有德国血统的父亲为了一家的生计忙碌个不停,都顾不上看这个孩子一眼;有着爱尔兰血统的母亲已经被众多的孩子和艰难的生活把精力都消磨光了,没有一点为人母该有的欣喜。刚出生的小男孩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职业棒球运动员贝比·鲁斯。
  • 舞尽桃花:倾城弃妃很冷艳

    舞尽桃花:倾城弃妃很冷艳

    卧槽!洗个澡也能穿越?!还有木有比这更狗血的事!穿了就算了吧!竟然穿成八岁的小屁孩,OMG!老天爷你收了我吧!我云梦梦好歹也是21世纪的天才美少女吧!天哪,这叫我以后可怎么活啊!算了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反正穿成了将军之女,不愁吃不愁穿,而且自己的便宜爹爹以后要将自己嫁给当朝太子,好耶!太子妃耶!那以后等太子当了皇上那自己就是皇后了,好耶好耶!皇后耶!几年后,他们奉旨成婚,可在大婚之日,他却对她厌恶至极,只因她不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可她却早已爱上了他,她跌落悬崖,可他却转身离去。青楼重生,她出尘绝艳,冷若冰霜,她发誓,一定要他付出代价!
  • 备忘录

    备忘录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吗?又或者是有些人可以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来预知未来。如果这种能力存在,我们又为何不将其加以利用,并预防即将出现的很多灾难。如果那样的话,不是可以挽救很多无辜的性命吗?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一个确切的答案。于是我只有自己在一边工作的情况下,一边寻找这种超能力。几年下来我已经收集了不少这样的资料,并将它们以备忘录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 分魂者:独宠妖孽妃

    分魂者:独宠妖孽妃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女主为男主生下可爱的小宝宝然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 青衣小子

    青衣小子

    一名山村少年,机缘巧合拜得师傅,进得门派。但是,一位没有修为的少年在门派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又如何笑傲修仙界.....各位道友,本人是一个修仙迷,此书乃是本人第一部作品。希望各位道友多多提点提点。要是觉得《青衣小子》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 宅门心深

    宅门心深

    【作品简介】江灵月和钱启明青梅竹马的玩伴,长大后彼此相爱。钱家有钱有势,江家也是大户人家,门当户对,本在钱启明出国留洋前订亲,正是两人订亲之时,江夫人偏偏在这个时候离世,为了守孝,亲事搁置。江夫人死后,江家忽然多了姨夫人、二小姐以及三小姐,原来这是江老爷在外的收房。从此,江灵月的命运改变了!二小姐江云丽表面上乖巧懂事,温柔善良,事实上妒忌心极重,好高骛远,极有心机。姨夫人一面对江灵月和善可亲,实质阴险毒辣,江云丽乃是她精心培养出来的唯一筹码,多年来对江云丽声色艺训练,以为日后一登龙门。为了要做北平最有名的钱家大少奶,拥有万贯家财,受众人仰慕,母女对单纯友善的江灵月不择手段地处处伤害!江灵月一次又一次被陷害被误会,但为了等钱启明回来,只能默默承受。渔人得利,一直沉默不语的三小姐,渐渐勾住了钱家太太的心,让钱太太觉得,这江家三小姐更适合当钱家大少奶。正在三人明争暗斗之时,丫鬟秀金一夜内成了江家三姨太,并怀有子嗣,从此受尽恩宠,对江云丽一直以来的刻薄施予十倍奉还。江家销烟不断,钱启明正是回来之时,江灵月抛开一切,喜悦终有逃出魔掌之日,怎知,江云丽却心狠手辣地把她给推落河中!一切不可能这样结束.......
  • 都市战途

    都市战途

    一名三流大学的三流学生,在吃鱼时不小心将一个神秘的存在吞入腹中,使得拥有了争霸都市的本钱,游戏下班四顾的能力。在都市中写下不朽辉煌,在世界各地留下永远的传说。这里有草根的雄起,这里有吊丝的逆袭。
  • 至尊毒草

    至尊毒草

    在西宇大陆,有龙的传说,在魔龙之上,有至尊毒草的传说。至尊毒草,是吞天灭地的妖孽,是生灵涂炭的根源,是西宇大陆的终极噩梦,是无可阻拦的恐怖风暴。传说:她是世间最强大的神宙斯之女,却无奈是个有眼无珠的畸形婴儿。她被宙斯遗弃,灵魂却盘踞在云山天石之上,化为一株蔑视天下的毒草。~^~…至……~^~^~……尊……~^~^~……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