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3800000051

第51章 清(18)

《杜诗镜铨》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所有的研究,无论是注释、解说,还是评论,都符合杜甫的原意。杜诗研究历来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有太多的穿凿附会。后代的研究虽然革去前代的一些穿凿附会,但又重新陷入新的穿凿附会。清代的杜甫学仍有不少穿凿附会的东西。杨伦深知穿凿附会对杜甫学的危害,因而力戒穿凿附会,力求回归杜甫诗意的本真。他说:“孟子说诗,贵于以意逆志,但通前后数十卷参观,自能见作者立言之意。浦解好为异说,故多穿凿支离。拙解不为苟同,亦不喜立异,平心静气,唯期语语求其着落,庶少陵于千载之上犹如晤语也。”(《杜诗镜铨·凡例》)他又说:“窃谓昔之杜诗,乱于伪注,今之杜诗,汩于谬解,多有诗意本明,因解而晦,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目。”(杨伦《杜诗镜铨·自序》)所谓谬解,绝大多数都是穿凿附会。研究文学,尊重作家的原意,这是起码的要求,也是崇高的要求。这说来简单,要做到还真不容易,但必须做到。穿凿附会,无异于痴人说梦,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杨伦把符合杜甫原意作为研究追求的目标。“今也年经月纬,句栉字比,以求符合作者之意,殆尚所云镜象未离铨者。”(杨伦《杜诗镜铨·自序》)实际上,杨伦是实现了他“符合作者之意”的追求的。做到这一点也是很了不起的。咏物诗是研究者最容易滋生穿凿附会的地方,杨伦也能避免。杨伦解《江头五咏》(卷九)云:《丽春》:“此公自喻竞进者多,已独耿介自守,不移其性,故人之知公者少也。”《栀子》:“此公自伤以有用之才而孤冷不合于时,甘自老于江湖也。”《》:“此公自喻失位于外,无心求进,有留滞之叹,但当安于义命也。”《花鸭》:“此公自喻以直言救琯外斥,唯恐易招世忌而欲有心韬晦也。”这五首都是咏物诗,杨伦所解似嫌太胶固,太实。然诗的字里行间确实有兴寄,杨伦所解大致符合杜甫的本意。虽然并无直接的证据说杜甫就是这样想的,但也没有证据说杜甫就一定不是这样想的,完全可以说是一家之言。学术允许这样的研究,也需要这样创造性的研究。

总之,《杜诗镜铨》是清代一部重要的杜甫学著作,简洁明白而又广雅博洽,集诸家之长而又有鲜明个性,妥帖平实而又有所发明,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三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大兴(今北京)人。乾隆壬申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司业,累至内阁学士。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四年,左迁鸿胪寺卿。翁方纲是著名学者,读群经,有《书》、《礼》、《论语》、《孟子》诸书的《附记》,并为《经义考补正》。尤精金石之学,著《两汉金石记》。其著作尚有《复初斋全集》、《礼经目次》、《苏诗补注》。其杜诗研究著作为《杜诗附记》。翁方纲又是著名诗人,所为诗,自诸经注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其中,论者谓能以学为诗。

翁方纲一生对杜诗的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其研究杜诗,可以说自幼开始。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少年与青年时期。他大量阅读杜诗和有关注释与研究著作,研读杜诗三十余遍,但心得不多。不过这使得他对杜诗烂熟于心,对日后的研究极有好处。第二阶段是青年(二十多岁)至晚年时期。他抛开前人的研究,独辟蹊径,进行独立研究,完成《杜诗附记》。他的《杜诗附记》云:“余幼而从事焉,始则涉鲁訔、黄鹤以来诸家所谓注释者,味之无所得也。继而读所谓千家注九家注,益不省其所以然。于是求近时诸前辈手评本,又自以小字抄入诸家注语,又自为诠释,盖三十余遍矣。……一日读山谷《大雅堂记》而有会焉,曰:诸先生之论说皆胜语耳。于是手写杜诗全本而咀咏之,束诸家评注不观,乃渐有所得如此。又岁余,而徐徐附以手记,此所手记又涂乙删改,由散碎纸条,渐积写于一处,甲申乙酉以后,按试粤江,舟中稍暇,录成一帙,后乃见吴下有专刻杜诗全文无注释之本,便于携阅,庚戌以后,由阁庁事每于待票韱未下时,当午无事,则以此本复核如此者又十年。”(《杜诗附记自序》)门人梁章巨云:“研精覃思,前后凡三十年始成此册。嗣后意有所得,随时点定,又三十余年,至晚岁重加装池。”(《杜诗附记后记》)可以说,《杜诗附记》是翁方纲一生杜诗研究的硕果,也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学术在创新中发展。翁方纲的杜诗研究角度和用意很新。他研究杜诗,就是要通过对杜诗的分析,探讨诗的基本原理,也就是探讨杜诗所以超越其他诗人的根本奥秘。《杜诗附记自序》云:“其中用事人所共知者不复写入也,其事所系,其语所出,苟非实有关于此篇笋缝节族者,概弗录也。且吾所欲读杜者何为也哉?非欲考史也,非欲缀缉词藻也,唯欲知诗之所以为诗而已。”杜诗正是“诗之所以为诗”的绝佳范本,翁方纲就是要通过剖析杜诗,诠释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道理。

从宏观上说,翁方纲论诗主张真和正。他认为真是诗的灵魂,作诗只有真,才有艺术生命力。在真的同时,也就得艺术之正,包容各种艺术风格与技巧,形成海纳百川之势,这样,艺术也就达到了超越寻常的境界。杜甫的诗所以伟大,是他的诗达到了全面的真与彻底的实。翁方纲云:“言者心之声,心之声则人之全体具见焉。岂有以迷离惝恍则真者乎?岂有以奇特超悟见真者乎?奇特超悟偶一见之则称善有之,未有时时处处以变眩为主者也。……读杜诗则句句见真,步步皆实地也。由此可以理学业,可以定人品,即以诗言,可以加膏沃,可以养笔力才藻,即所谓羚羊挂角,三昧之旨,亦必从此得之,此乃八面莹澈之真境也。苏诗之酣放,本极精微,然已不能如此矣。是故专学韩则每有意于造奇,学白每有意于闲旷平直,学李太白每有意于超纵,学李义山每在意趋藻饰。即使专主王韦三昧,亦每在意存冲淡,凡专立一路者,其路非不正也。然而意有专趋,则易于渐滋流弊,未有若杜之得正得真者。……必如李义山云:‘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此方是善言李杜者。”(《李杜附记自序》)认为杜诗最真最正,这是翁方纲对杜诗的总体评价,也可以视为翁方纲论诗的最高指导思想。

翁方纲认为,杜诗的突出特点是博大精深,无所不包。首先是内容极为丰富。在一首诗中,往往是上下古今无所不有,小中见大。内容的极大丰富,决定了艺术的极大丰富。因而杜诗在艺术上无所不有,巨刃摩天,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水槛》(《杜诗附记》卷一一,以后略去书名),翁方纲云:“如此一小题而其中古今上下无所不有。”《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卷二〇),翁方纲云:“阻水疗饥却自括入时事,古人诗不苟作如此。”《返照》(卷一三),翁方纲云:“尝取《剑南集》中痕字之句集抄观之,以为放翁善用‘痕’字也,至杜公此篇,则村失魂招,无一不摄入,昌黎谓‘雷硠’‘巨刃’,斯其至矣。”《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翁方纲云:“阮亭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者,岂必尽于三昧诸家得之乎?杜公之大,已自无义不包矣。”丰富而深刻重大的内容、无所不有的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使杜诗远远超越一般的诗作。

在具体评论杜诗时,翁方纲则着重剖析杜诗的意境构成和篇章构成的艺术。《杜诗附记自序》云:“篇中情境虚实之乘承,笋缝上下之消纳,是乃杜公所以超出中晚宋后诸千百家独至之诣,凡有足以窥见下笔之深秘者,苟可以意言传之,则岂有灭尽线迹者哉?”可以说,探求“情境虚实之乘承,笋缝上下之消纳”,是翁方纲探求杜诗奥秘的两条基本途径。

翁方纲认为杜诗最有实境,肯定了杜诗伟大的现实主义特色。而杜诗的过人处还在于它能将实提入虚,或将虚坐实。即将现实的东西升到理论的高度,或将理论的高度联系到具体的现实中。《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卷一一)云:“诗至于杜,句句字字皆真实境会也。敖器之谓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话农桑,事事言言皆着实,然杜公已具此理,特更超浑耳。”这就是说,杜诗的情境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所谓“特更超更浑”,是杜诗的情境(即意境)超越了一般的现实主义,比现实本身更真实,更广阔,更深刻,更具有认知性。《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卷三),翁方纲云:“结句面面俱到,而却是实事,所以为史也,读《春秋》当知此意。”特别强调杜诗对虚实结合的运用。《水槛》(卷一一),翁方纲云:“扶颠何谓乎?岂谓救房琯耶?笔笔是提向空处,而笔笔坐落实地。”翁纲方认为,杜诗不是一般的实,即不是单纯的实,而是由虚入实,或由实入虚,这样的虚实结合,才是情境的极高境界。

但虚不得奇怪,要正,一奇怪就不实了,也就不正了。翁方纲认为杜诗都是质实的,没有奇怪的东西,而《凤凰台》因为结尾近诞,本来非常尊崇杜甫的翁方纲,也不禁有所批评。《凤凰台》(卷六),翁方纲云:“此诗后半未免滞而近乎诞矣,非诗之正也,岂得为杜曲致解说乎?然虽如此,在杜固非其至者,即以诗理言,亦非诗之正也。究竟通合纪行诸篇,皆即景质实,而独此间偶借题忽发奇想,亦是文章随地之变。韩子之文约六经之旨,起八代之衰,而自命怪怪奇奇,杜则无一笔涉怪奇也,只有《秦州纪行》中间偶一写之,正亦未容深泥耳。”翁方纲反对想象,反对浪漫主义,故而对杜诗的浪漫主义也进行了批评,这个批评完全是错误的,反映出翁方纲文艺理论褊狭胶固的缺陷。他过分重实,近乎死板。

翁方纲在论诗重实的同时,也重气。所谓气就是元气、正气,也是气象、气势、力量。《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卷二)翁方纲云:“坡公固云万象摄入牟尼珠,然安能以杜之吸入众景运实入虚耶?其妙在‘元气’二句已包摄尽矣,所以野亭渔翁,水鸟湘竹,色色玲珑,无不出神耳。”杜诗直接用“元气”,故诗也元气充盈。由此可见,杜诗中实与虚的结合,产生出巨大的元气。翁方纲认为评诗首先要看元气,只要有巨大的元气,就不必拘泥诗的形式和技巧的细节。《恨别》(卷七),翁方纲云:“浩浩乎元气鼓荡而行,更不必以第一句第七句之平仄互换为呼吸矣。”《建都十二韵》,翁方纲云:“杜五排到此篇,纯是血泪,所谓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者,岂得以句字之平仄音节求之?然即以一三五字乘除翕阖之理言,亦极正变起伏出没神化之能矣。”杜诗的元气是正义的精神,正义的巨大力量,同时还有艺术所产生的力量。正是内容与艺术巨大的合力,形成杜诗的浩浩元气。这种浩浩元气也就是杜诗情境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所以翁方纲云:“先生之境之真,诗力之厚,所以凌跨百代者也。”(《杜诗附记》卷一一《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在虚实之外,翁方纲非常重视对篇章结构的研究。他认为杜诗有天然章法,也有奇特章法。《乾元中寓同谷县作歌七首》其六(卷六),翁方纲云:“木叶一联,看其对法,此于第六歌中便已办得结束矣,溪壑回春,天然章法。”《建都十二韵》(卷七),翁方纲云:“江剑田园,青蒲翠竹,皆不必与长安关辅相关照也,而神理自然关注,《三百篇》之后,子史文集皆罕此杰构。”《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进》(卷一四),翁方纲云:“专叙射雁一事,亦史迁法也。又‘迥翠麟’乃插入之笔,若无此句,则如马谏猎诸句皆无根矣此种健笔,岂以阮亭之讽而减格哉!”这些对于杜诗句法章法的分析,是很独到的。

翁方纲还分析了杜诗的节奏、音节、韵,很多分析都是很新颖的。《最能行》(卷一三),翁方纲云:“前篇结句以不对承对句,此篇结句以对句承不对,皆自然之节奏。”《白帝》(卷一三),翁方纲云:“浩浩乎直以淋漓雨气为之铿锵节奏,故是骚些竹枝篇法也。”这是比较早的用“节奏”这个术语来论诗,很新鲜。具体的评论也很有见地。翁方纲认为平仄音节与诗的章法有联系。《水宿遣兴奉呈韦公》(卷一八)翁方纲云:“‘璋’字必仄,是转,是开,是接,读者须于此参悟章法。此在全篇内为才过前半,而此句第三字平,第四字仄,合之末句‘老’字以仄收者,愈见章法之迥合也。近日杭人翟晴湖误读此句‘琏’为平声,反谓杜公误用,盖不知诗中音节为章法所关耳。”翁方纲认为杜诗用韵的转换与篇法、段法有密切关系。《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卷二○),翁方纲云:“韵之转换与篇法段法乘承比伍,熟读此篇,思过半矣。”这些研究是很细致的,也是很新颖的。

翁方纲研究杜诗,是从他的肌理说出发的。他在《杜诗札记》中常用“理”这个概念。《杜诗附记·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更提出“杜公诗理”(卷二〇)。可以说,《杜诗附记》就是用“肌理”来阐发杜诗的诗理。而反观翁方纲肌理说形成的渊源,应该说其间有杜甫的重要影响。杜甫本来就是讲“理”的,“熟精文选理”所重的那个“理”,与肌理有某些相通。杜诗“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丽人行》),更有“肌理”之说。虽然我们不能说翁方纲的“肌理”来自杜甫的“肌理”,但其间有审美的共性,故不能仅视为巧合。而论人美讲肌理,论诗也讲肌理,在翁方纲肌理说的形成过程中,他从杜诗中汲取过大量营养,有着深刻的诗歌理论感悟。因此,我们认为,没有杜甫的长期深入影响,翁方纲的肌理说可能不完全会是现在的样子。而在翁方纲用肌理说来研究杜诗的时候,他又受杜诗的影响,丰富和提升了自己的肌理说理论。翁方纲说“诗必研诸肌理,而文必求其实际”(《延辉阁集序》,《复初斋文集》),“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又说“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蛾术篇序》),“考订训诂之事与词章之词未可判为二途”(同上)。他论诗虽有以学问为诗的倾向,而究其根本,却是主张诗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无所不有,又要有正确的思想,符合儒家经典。他的这种诗学理论和主张,在《杜诗附记》中表现得非常清楚、完整。因此,换一个角度说,《杜诗附记》是翁方纲对自己诗学理论的全面运用与阐发,是对肌理说的全面诠释。而且表现得比翁方纲别处的论述似乎更有高度,也更有广度。

翁方纲还非常重视杜甫学的文献研究,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杜诗附记》有考证和辨释,很有水平。《东屯月夜》(卷一七),翁方纲云:“杜诗‘轻云倚细根’,注家率以云生于石解之,盖因诗家多以石为云根也,或遂引张景阳诗‘云根临八极’句以证之,又以杜公拆用‘云根’二字甚新,此皆妄说,不可从也。按诗家相沿,多以石为云根者,如宋孝武诗‘积水溺云根’,李义山诗‘江风吹浪动云根’,此自指石言。至于张景阳诗‘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解之者曰‘八极之云是雨天下’,其非言石明矣。‘云根’者,即谓云起之处耳。杜诗亦屡用云根。……此诗题是《东屯月夜》,则月是题之正位,此二句正接上‘月’字来,曰‘乔木澄稀影’,‘稀影’非他,即乔木之影也。曰‘轻云倚细根’,‘细根’非他,即轻云之根也。”澄清历来关于云根注释的错误,对云根作了正确而细致的解说。《杜诗附记·题张氏隐居二首》引王文简《居易录》认为“曲阜县东北有石门山,即杜子美《题张氏隐居》所谓‘春山无伴独相求’,《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所谓‘秋水清无底’者是也”,“山南有两小阜,俗称金耙齿、银耙齿者。子美诗‘不贪夜识金银气’句,盖偶然即目耳。非身历其处,固不知也”。考证清楚而详细,有益于研读杜诗。

同类推荐
  • 王者无畏:三星总裁李健熙和他的商业帝国

    王者无畏:三星总裁李健熙和他的商业帝国

    有人说,他是韩国的“经济总统”,是“商业鬼才”,是使韩国屹立在世界的人;可也有人说他是“失败的管理者”,一个错误的决策差点毁了韩国的经济;有人说他在韩国是“最受尊敬的人”,是懂得倾听,形式低调的“隐士”;可也有人说他是“阴谋家”,他的诡谲、欺诈让三星与整个韩国蒙羞……他就是三星总裁——李健熙!本书从成就、成长、变革、经营管理、家族矛盾等方面,全面剖析韩国的神话——李健熙的一生,将他的成功、隐忍、魄力、黑暗一并展示给读者。通过这本书你会感受到巨人光芒,也将体味到成功背后的种种艰难与不易,从中获取不断强大的力量。
  •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阅读的角度、记述富兰克林——这位奠基近代电学的美国科学家、成就并举于文学、政治领域的“美国科学和文学之父”的故事。
  • 梁漱溟传

    梁漱溟传

    本书介绍了梁漱溟一生所想、所写、所为的许许多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三)

    本套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14岁入宫,历经12年的蹉跎,26岁却身处感业寺,只能青灯古佛。美人心中的那一计,让李治相思难忍,这才令武则天的人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二次进宫后,武则天自导自演了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忍的权力大角逐:昭仪,皇后,天后,临朝称制,改唐为周,天下升平……如此82载,谁堪比之?武则天何以从单亲女孩成长为三国皇后,以女儿之身君临天下,令无数粉黛、朝臣尽折腰?不妨看看她的心术操练和宫斗绝技。畅销书作家池墨将通过《武则天发迹史》一书为读者揭秘武则天的发迹之路。
热门推荐
  •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菜根谭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菜根谭

    充满了思辨、经帮治国的谋略,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本书内容包括:修身立德、出事谋略、自我提高、做人智慧、成事细节、快乐闲适。
  • 异世天玄录

    异世天玄录

    有一天凌轩问他的师傅:“如果这一切都是我的一个梦,你说我该不该醒”,一个不修边幅的醉汉说道:“我天天做梦,你知不知道我现在醒了没有”“我一直都在想到底哪个凌轩是我,原来那个凌轩是不是已经在火海里死了”“师傅你到底是谁,无渊怎么听都像是你编出来骗凌重的”“不用知道我是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谁”无渊又喝一口“他醒”迷迷糊糊的又睡着了,凌轩也不知他什么时候醒着。
  • 幽冥魂玉

    幽冥魂玉

    为了这几块破玉,我们差点给人灭了。听说是打开幽冥禁制的钥匙,问题是那个幽冥禁制是什么?里面有钱吗?没有?没有我干嘛要打开它?当铺老板说,四个三十块。可以吃五碗面条了。
  • Lavender and Old Lace

    Lavender and Old La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龙志

    天龙志

    异空现世肆天龙,举世浮图魂欲终。孤烟双杰起乱世,十二元石定乾坤!漠北之地,熊孩子应运而生。按正常尿性,这娃是要不断的被踩开挂后...成为绝世大侠...但明骚易躲,暗贱难防!这娃注定不走寻常路...神秘元石,混沌天下风云!扮猪吃虎,笑傲天龙极巅!这..是一个牛逼的故事!——————————————鬼神刀割—————————————————(求收藏,新书极其需要各位的支持,请GGMM顺手加入书架送个票哟!~)
  • 仙帝至尊

    仙帝至尊

    五万年前,五行仙王与九幽神王横空出世,成为了一个时代。天命破碎之后,一个时代即将到来……杨子涵,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在意外之中,得到了无数仙帝的传承,这是天意还是……踏上修行之路的杨子涵不禁自问:修行的巅峰是什么?承载天命吗?登临仙帝吗?既然如此,跟随我,我带你君临天下,我带你睥睨八荒!什么天才都将被你我踩在脚下!挡我道者,杀无赦!一代草根的成长史!
  • 无敌帝龙

    无敌帝龙

    数万年前,一场关于两条五爪金龙的“帝皇”之争使得龙族实力大减,最终战胜的一方将毕生龙力注入到帝皇双锏之中,然后永存于化龙池水之下,而失败的一方——敖天则陨落在葬龙窟中,随之他的兵器天下第一神器“问天剑”也被冰封在此。数万年后的紫鸾城,一个叫做戚殇的人族和龙族混血儿因为血统问题备受歧视,却意外闯进了祭祀殿,找到了和帝皇锏密切相关的金乌环,其实金乌环是敖天残存在帝皇锏身边的一缕残魂,并一步步引导戚殇拿到了问天剑,随之五爪金龙的秘密也开始一步步解开戚殇靠着金乌环逃脱紫鸾城,拜师之后接受一次次艰难危险的任务,旋即成为龙族一带的佼佼者……
  •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老康三十而立,带着老婆,拖着儿子;没有存款,没有房子;读的是烂学校、破专业,一无所长;毕业后混了多年,稀里糊涂,不幸下岗;因为混得差,朋友都断了联系;举目望去,走投无路;看见老婆就内疚,丈母娘面前更是抬不起头;一家三口,低声下气,长期在丈母娘家“蜗居”……有一天……
  • 九印

    九印

    无意间,携大荒印来到修炼的世界···修炼者,能翻江倒海吗?能活几百上千年吗?能化身不朽吗?尽在此书中···有神奇的异兽,强大的武器,奥妙的经法,浩瀚的神话,神秘的禁地···修炼等级:炼脉,百骸,藏枢,抱元,秘境,守虚,通神···希望大家看看,博君一悦!!!
  • 魔王的傻魔妃

    魔王的傻魔妃

    她前世无尽荣耀但是曾经亲手杀了自己的妹妹,这是她一生的结,最终因结而死,她,蓝家嫡女四小姐,无幻力无精神力无战力的三无小姐,她因她的到来,一生荣耀!场景一:“你个蹄子,还敢跟我抢男人,看我不抽死你!”蓝思雨一脸恐慌的向后退左手在身后摸起一块石头看似不经意的一扔却砸到了女子的脸上顿时鲜血直流,蓝思雨心笑到,想抽我,你先毁容吧!场景二:"思雨,我是真心爱你的,跟我走吧,"蓝思雨歪着脑袋,你有无锡幻力高吗?你有小杨子战力高吗?你有迁徙要美吗?你有......"男子泪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