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3800000030

第30章 明(6)

唐元竑对前人改杜诗也有批评和是正。宋、明一些人喜欢按自己的想法篡改原作的字句,这是不良的风气。它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使原作失真。其甚者更使原作造成不可解读。杜诗的遭遇也是如此。唐元竑说:“‘风吹沧江树,雨洒石壁来。’‘树’字是‘去’字之误。晦翁创造之,可谓少陵功臣,至‘朝廷烧栈北,鼓角满天东’,初无误字,倘因蜀有漏天之说,遂改‘满’为‘漏’,则‘烧栈’字对‘漏天’亦须为之说始得,岂可使杜句偏枯至此耶?今集中因晦翁语竟改‘满’为‘漏’。又‘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须溪谓‘失’字好,盖据‘云归拥树’例耳。不知在彼则字工,在此则意晦矣。今集中亦竟为‘失’字。其余妄改未能悉数。昔山谷欲改东坡‘白头’字为‘日头’张文潜以告,坡曰:黄九欲改作‘日’字,我亦无奈他何。吾欲援此语为公叫屈。至如‘新炊间黄粱’改‘闻黄粱’,‘行蚁上枯梨’改‘倒蚁’,‘娟娟细蝶过闲幔’改‘开幔’,‘把君诗过目’改‘过日’,‘因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一小说改上句云‘不知贫病关何事’。改尽如此,九原有知,当亦冁然。”(卷二)朱熹所说系理校,而其余例证皆系妄改。这些批评虽然严厉,但完全是正确的。唐元竑对杜诗也有所批评。如《少年行》批评杜诗意与题不合。他说:“少年行‘老瓦盆’一首,意亦佳,然与题不合,几于失旨,吾无取于此。”(卷二)批评“流落剑三千”辞不达意。他说:“《寄贾严二阁老》诗:‘苍茫城七十,流落剑三千。’梦弼注:剑阁三千余里。是也。洙注引《庄子》‘剑士三千’,非是。但‘剑南’、‘剑北’、‘剑外’字单用皆可,‘剑三千’不可。”(卷一)所批评甚是。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元竑研究杜诗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得他不被历来注杜和说杜者的牵强附会所蒙蔽,努力体会杜诗的真意,求得杜诗的真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元竑所论,虽未必全得杜意,而刊除附会,涵泳性情,颇能会于意言之外。”(《杜诗捃提要》)这个评论是大致符合实际的。

宋明时评论杜甫的作品,一般只评诗,不评文。唐元竑评诗也评文。评文,是对杜甫研究领域的重要拓展。唐元竑论杜文像论杜诗一样,也往往由对作品的论述而进到对杜甫的论述。论《天狗赋》等,进而认为杜甫性刚负气,颇似陶渊明。他说:“公所进《天狗赋》《雕赋》在《三大礼赋》之先,皆引以自况。使其见用,风概可想。昔靖节自谓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公仿佛似之。晦翁云:隐士大多负性气,当知儒门自曾子以下,无论隐显,必有一副劲骨。不如是,如何表见千万世耶。独自颜子,其劲骨无从而见之,故仲尼称其好学。比其死也,曰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于时。曾子现在《大学》传。曾子,仲尼尚未许其能好也。《易·乾》曰:自强不息。《坤》曰:厚德载物。刚盖用以自克,岂用克人哉,则圣门所谓学可知矣。”(卷四)进而论述儒者的刚,是用以自励,是自强不息,是好学。这也是对杜甫的刚的诠释。唐元竑还通过分析杜甫的《东西两川说》认为杜甫有经世之才、良吏之才。他说:“《东西两川说》欲分诸羌部落,各自统领,不使羌王得专其命。此论最妙。汉晁贾之策亲王也,尚曰众建诸侯而小其国,况蛮夷乎!至于蛮夷畏汉法治之,诚宜宽大,勿轻扰之。赋敛宜薄,非宽富人,宽富人乃以宽贫人也。观其处分,井井谭兵羌,利弊亦甚悉,岂得谓非良吏才乎。昔人谓右军具经世略,惜为书法所掩。唯公亦然。今人但知其能诗耳。”(卷四)历来人们都沿袭新唐书的说法,认为杜甫喜谈论时事,高而不切。唐元竑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认为他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从杜甫的《东西两川说》看,他对时局的认识是清楚的,提出的对策是有力的,具有可操作性,说明杜甫并非不谙政治的夸夸其谈者,而是有政治才能的。唐元竑还通过《皇甫淑妃神道碑》的研究,探讨了唐代的妃子制度和杨贵妃专宠以前宫中后妃的情况。他说:“《皇甫淑妃神道碑》题称‘唐故淑仪赠淑妃皇甫氏’。按,唐因隋制,皇后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开元中,玄宗以一后四妃,本法帝喾,而后妃四星,一为正后。今既立正后,复有四妃,非法。乃于皇后下立惠妃、丽妃、华妃三位以代三夫人,为正一品下。此即不称妃,此武惠妃所以礼秩一同皇后也。今妃卒于开元二十三年,惠妃尚在,应用三妃之号,而制曰‘宜登四妃之列,式旌六行之美,可册赠淑妃’。其后太真亦仍称贵妃,盖复依旧制矣。据碑文,妃薨时年已四十二,而文中云‘上以服事最旧,佳人难得,送药必经于御手,见寝始回于天步’,亦可谓宠幸不衰者。考其时,武惠妃正承恩宠。年亦四十,又未巳亦卒,而太真始进,遂至专宠。其后六宫无复进御,即江妃不得分宫中一席地矣。然则妃死于二十三年,亦不幸之幸乎。”(卷四)考证精详,有裨于史学。

综上所述,《杜诗捃》对杜甫和杜甫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还对相关的唐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学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多有开拓与创新。

《杜诗捃》也有明显的缺陷。首先是见解与判断有明显的错误。杜诗“白鸥没浩荡”本是正确的,而认为不符合句法,反赞成“白鸥波浩荡”。他说:“‘白鸥没浩荡’宋敏求定作‘波’字,极是。东坡说非也。毋论鸥不解没,但‘没浩荡’无此句法。”(卷一)“没”即消失之意,为动词,用“没”字正构成一标准的主谓宾句子。而“波”用在句中,没有谓语,则句不成句矣。苏轼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其次,在论说中大谈命运,宣扬迷信。他说:“《赠郑广文醉时歌》,精妙不必言,事后追考之,颇似一篇挽诗。与其生平历履,句句贴合。公无前知术,何由得此。昔人画龙点睛则飞去,画女子刺心即痛。伎艺到绝处,岂有神灵凭其笔端耶?诗有谶若此,毋怪今人动多忌讳,见贫病老死字,弃去不肯竟读也。然郑之饿死命也,不因公此诗。其千古犹有生色,则实以此诗故,殆难为俗人言。”(卷一)唐元竑生在一个迷信气氛很浓的时代,自己又不得志,故特别信命运,也喜欢从命运的角度论杜诗,这些论述在今天看来已非常荒唐,故也就成为他论杜诗的重要瑕疵。第三,版本不好,多受误导,多发谬论。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唐元竑所读殆为黄鹤补注本千家集注杜工部诗版本,本为坊刻,错误较多,一不留神,便跟着误本犯错误。《赠田九判官梁亡》“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认为“春苜蓿”不对“汉嫖姚”,实际上是刻本误刻“秦”为“春”。而论文中所引的苏轼议论,其实并非苏轼议论,而是注中的伪东坡《杜诗故实》。如本文前所引,即可作为例证。伪《杜诗故事》本来低劣,引入文中,无论赞成、反对其观点,都降低了自己论文的质量。不过这些瑕疵是次要的,无法掩盖其论文的重要价值与光辉。

六王嗣奭

王嗣奭(1566—1648),字右仲,一字于越,别署偁翁,观贞居士。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世居甲邨。少有异才,擅文名。万历中乡举,赴吏部谒选,署浙江黄岩教谕。为浙江宣平教谕,任江南宿迁知县。降为福建建州经历,崇祯时补永福知县。任四川涪州事,与上官有矛盾,被劾罢官。清军南下,拒不薙发,为民,年八十三卒。

王嗣奭年幼即好诗。他自己说:“因忆先子永福公好讽古人佳诗,花前月下,小酌半醺,辄曼声歌之以自娱。奭幼戏膝前,为之踊跃,歌罢又为讲解,故奭未成童谙音律,私学为诗。”(《杜臆原始》)王嗣奭研究杜诗是在中年和晚年。四十三岁居父丧,开始潜心研究杜诗。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他说:“居先子忧,始遍阅古人诗。阅及老杜,觉有心会,随覆阅之,光景又别。愈阅愈深愈远,若探渊海,汹然不得其涯,靓然不测其底也。然于诗之为道,似觉憬然自信,而泓然入有余地。”(同上)(二)在宣平时,读杜拟选杜并笺语,未完成。“至己未,吏隐宣平,复阅杜集,妄欲精选一帙,附以笺语,业撰弁言,而竟不能就。”(同上)(三)在涪州时笺杜诗。“乙亥承乏涪牧,以公事与上官左,议戴盆。偶得杜集以遣日,间用笺语,忆旧笺茫如矣,而暗合尚多。”(同上)(四)罢官后研究杜诗,完成《杜臆》。所著《管天笔记外编》中,也有很多论杜的精辟见解,与《杜臆》相发明。他说:“归而友人杨南仲究心杜诗,方著《水中盐》,又索观余笺本,而窜改混淆,欲手录畀之,而多所未安,且寥寥不成书也。偶有触发,遂逐章作解。易解者解之,不易解者姑置之。解及之章,十可七八,引申触长,往往得未曾有。盖精之所注,行住坐卧,无非是物,夜搜枯肠作真人想,朝拈枯管作蝇头书,八十老人不知倦也。草成而名之曰臆。”(《杜臆原始》)《杜臆》的具体写作时间是甲申(1644)九月望日,乙酉正月初度,撰写过半。端二日竣事。冬日,撰《管天笔记外编》。丙戌(1646)重九次日,覆阅《管天笔记外编》。仲秋又阅《杜臆》有所改补。季冬又阅过。王嗣奭的《杜臆》和《管天笔记外编》(有关论杜诗部分)虽成书较快,但成书在其晚年,是他一生研究杜诗心血的结晶。其写作准备,从最早作杜诗研究札记算起,有近四十年。有的心得则是他一生思索的结果。他在《新安吏》中说:“余年二十而读此诗,年八十而于枕上得此解(解指:“据注,谓郭子仪时已进中书令,而称其旧官,盖功著于仆射时,且御士卒宽,郭仆射熟于人口,就其易晓者言之,俾无所惧而勇往收功,报效朝廷,非指宽慰士卒而已。”),为之一快。”(《杜臆》卷三)《杜臆》是他学术研究最辉煌的成果,也是他人生的寄托所在。晚年,甘做遗民,效伯夷叔齐,说:“吾以此(《杜臆》)为薇,不畏饿也。”足见《杜臆》是他生活的精神支柱和精神食粮。

王嗣奭研究杜甫和杜诗,以儒家思想,特别是儒家的文学思想为其基本的指导思想。

他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杜臆》,就是明确表示自己运用儒家以意逆志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方法。他说:“草成而命名曰臆。臆者,意也。‘以意逆志’,孟子读诗法也。诵其诗,论其世,而逆以意,向来积疑,多所披豁,前人谬迷,多所驳正,恨不起少陵于九京而问之。”(《杜臆原始》)注重研究杜诗的思想,研究杜诗所表现的社会,从而对杜诗作出恰如其分的评论,这个研究方法基本是正确的。他评论诗的内容的基本标准就是儒家的思无邪和忠君爱国思想。他说:“今之诗人满天下,识其诗诀者少。诀恶乎在?夫子所云‘一言以蔽之’者,正授人以诗诀,而人不知也。苟思无邪,则子为真孝,臣为真忠,喜怒哀乐必无妄发。而发之于诗,理趣盎溢,即眼前山光水色,鸟韵花香,皆为理趣之助,而愈玩愈佳,故老杜诗极多忠君爱国语,而人不厌,发自真心也。后人无其真心,而仿效其语,人遂厌之,而近有好新异者,以谈及君国为戒,犹之惩噎废食,可笑也。”(《管天笔记外编》)所谈是作诗的方法,也正是他始终坚持的评诗的标准。因此,“思无邪”是王嗣奭评论杜诗的最高准则,而在具体评论中常用儒家的“温柔敦厚”作为衡量的尺度。他在《萤火》中说:“《麂》诗似作于放逐之时,‘衣冠’‘盗贼’语犹似微有芥蒂,此诗作于飘零之后,心平气和绝无尤怨,温柔敦厚之意自在。前后数作皆然。余以此公为闻道,非谀也。”(《杜臆》卷三)他对杜诗的温柔敦厚极为称赏,有时对杜诗有违温柔敦厚也有指责。他在《玉华宫》中说:“赵云:‘……太宗创业之主,劳人费财,废时逸豫,故诗人讳之曰不知何王殿也。’其言凿凿有据。然‘不知何王’,似非忠厚语,说到‘美人黄土’‘故物石马’,俱非臣子所忍言,此犹不决之疑也。”(《杜臆》卷二)批评杜诗违背温柔敦厚,也不留情面。王嗣奭是儒家思想的卫道士,他始终坚持用儒家的正统思想来评论杜甫和杜诗。

王嗣奭对杜甫和杜诗的研究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嗣奭对杜诗的思想内容有创造新的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王嗣奭生活在明清之际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信奉儒家思想,和杜甫的经历与思想有相似之处。他研究和揣摩杜诗的思想内容,往往很细很深,有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创见。

同类推荐
  • 执法总监张培梅

    执法总监张培梅

    崞县属雁门,从清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半世纪间,军阀混战,日寇侵入,战事频繁,烽火连天,时势造就英雄,战时培养将军。张培梅便是其中之一。
  •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传奇的一生。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
  •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杨广自幼狡猾奸诈,以种种假象迷惑父亲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并取得他们的欢心,继而将心爱的女人香娘作为诱饵对太子施美人计,致使太子失宠,从而夺取太子位。取得太子位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凶狠地谋杀了父皇,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为了游玩,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杨广为显示国威三次攻打高丽,征调全国二百多万军队,结果以惨败而告终。最后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卫队逼宫,杨广被迫自尽。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热门推荐
  • 瞳乱天下

    瞳乱天下

    血狱十年,他是一个内心早已沧桑的神秘男人……杀手之路,他立志成为黑道的皇者!誓让这个国度的黑夜在他的脚下匍匐!凌枫,他是一个眼睛会说话的极品男人……绝狱归来,复仇诛心,聚人形兵器—夜影七血卫,创黑道帝国,他的名字是杀手界的传说,他的存在是所有黑道大佬的噩梦……
  • 中国天才在韩国

    中国天才在韩国

    圣夜星,亚洲首富圣云泽的独生子,从小就开始帮父亲打理“天圣”集团,被誉为“中国天才之首”,因为韩国分公司的事,转到“银恩”高中,开始了异国校园的生活;韩优诺,出生于韩国首尔,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半工半读靠每年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银恩”高中全额奖学金一直到高三,因为圣夜星的出现,把她所有的美梦都打破了.......
  • 古纪横踪

    古纪横踪

    西大陆的索兹里德半岛不仅仅是诺亚在这块大陆上中兴之地,也是前往自由岛的最佳出港口,在这片土地上面,孕发了无数的生机,无数的公会在这里层出叠立,而与索兹里德半岛隔着一片新月湾的土地上面有着一座名为“双冠”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之中孕生了这个故事的主角。一个名为‘涅磐’的公会。一个创造了无数故事,而且也注定会在将来书写无数故事的公会。
  • 爱情需要策划

    爱情需要策划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但缘起缘灭,谁是你真正的另一半,在你没有找到以前,很难定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梦中情人”定一个标准,比如女孩子,有人喜欢温文尔雅富有诗人气质的男子,有人却喜欢肌肉强壮、四肢发达的运动健将;有人喜欢年轻俊美的情人,有人却不拘年龄限制,只要荷包充实就好--恋爱是十分“自成主张”的,一个在别人眼中十全十美的男人,在另一个人眼里也许却并非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个人对爱情大不相同的目标定位。
  • 重生之逐梦

    重生之逐梦

    一位公司普通职员,在下班回家时遭遇车祸,醒来时发现自己回到了高中时代,究竟是平淡过一生呢,还是利用所知道的记忆翻云覆雨逐梦人生呢.......
  • 亚龙人觉醒

    亚龙人觉醒

    小小亚龙人觉醒了自己巨龙的血脉,可以使用龙语魔法,从逃离血腥的斗兽场,到帮助魔法师寻找魔法石,最后成为一代传奇的故事
  • 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中国卷)

    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中国卷)

    中国是一个孕育浓烈神秘色彩,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的国家,千百年来,那些曾显赫一时,呼风唤雨的名人在华夏大地上演一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不解之谜。本书力求再现历史原貌,揭秘名人疑案背后的真相,使读者能够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五千年来中国名人的真实与传奇的故事,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增长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激发进一步探索历史名人谜团的兴趣。
  • 死神的契约者

    死神的契约者

    一个地球男孩和一个女孩在上学的途中,发现了一个秘密,别一群怪人带入他们的“基地”,可他俩却不知道从那以后,冒险才刚刚开始...
  • 九界妖帝

    九界妖帝

    他乃九大天界之一的异度魔界的绝世王者。不料逆臣反叛,身中锁功扣。坠落下界。因缘际会之下,进入道宗重新修炼。哈哈!你们给我等着。等我重回魔界,就是你们的死劫。
  • 逆流人生

    逆流人生

    他,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子,本该有着普通人的生活。但现实经历和思想的碰撞,加之不凡的人生际遇,使他看透世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注定他的人生与众不同。表面上,他经历着和别人类似的人生;私下里,他却在黑暗中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光明。没有原因,不管结局,一切只为了内心的安宁,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他的逆流人生。所幸,总有几个朋友,能陪他走上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