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3100000003

第3章 脉理奥旨详解(2)

吕真人曰:此推论脉之发源。脉皆发源于五脏之真气。北坎者,何?在天则坎为水,居北;在人则至阴之所,肾是也。肾属水,故取象于北坎。何以谓之命根?盖先天阴孕乎阳,为发生之始。人之肾水,乃生身源头,两肾中间一穴有真火在焉,所以作生化之本,故谓之命根。活五黄者,何?五黄乃中宫之土。其色黄,土数五,故曰五黄。在人则脾土是也。曰活五黄者,何?土无水则燥,而不生物;无火则土亦冷,而不生。所以水中寓有真火,合而润暖乎脾胃,谓之活五黄。通九紫者,何?九紫即南方离位,属火。火本赤,但赤与北方之水相映;水色黑,赤黑成紫。在人则为心,故心属火。曰通九紫者,火得水之上升以交济,则火不烈,而心不焦燥而宁。心下有小肠相附丽。特言心者,省文耳。南离即心。心为神明之区,神不宁则谓之火烈,火烈则火烹而溢,水溢而涸,则不能活乎金,其金必至于燥。白者,西方之金,其色白。璧字勿泥。在人则肺是也。肺金燥,多因心火盛,而逼肾水之漏。水漏不能上朝,而肺故燥。所以心为肺之源头,谓之宰白璧。举肺而大肠可推矣。守青松者,何?东方属木,其色青,在人则肝是也。肝藏魂,若心火盛,逼肾水泄,而至于干。水干则木无所灌溉,而木亦枯矣。松字勿泥。心神怡则水生,水生则木茂,谓之守青松。肝中有胆。特言肝者,省文耳。

疏:

常谓肾脏左阴右阳,错也!此可见命门是什么?两肾皆为水脏,两肾之间的命门才寓真火。

此言肾与脾胃之关系。注意此“润暖”二字,肾脏的本质是“水中寓有真火”之脏,水能润,火能暖,所以肾脏能“润暖”脾胃。时医在温中健脾时兼顾温肾,而在养胃阴时却常常忽略滋养肾阴,观此可鉴也。

此言肾与心“水火既济”的生理状态。

此言心火盛则肾水漏即肾阴虚,肾阴虚则肺金燥。

此言心火盛则肾水漏而即肾阴虚,肾阴虚则肝阴虚。

此段言心肾肝的生理状态。

其动也,若换宿移星;其生也,如长虹闪电。清清淑淑,洋洋悠悠。

吕真人曰:动者,脉之流动也。脉之动,气为之。不外一阴一阳,摩荡而使之然。若换宿移星者,即上所谓晷度。人身脉窍同之。其转动,若星辰之周行次舍黄道、赤道,绝不紊乱。星宿随气为旋转,人之脉亦因气而周行。所谓若换宿移星也。生者,乃脉动而透达。如长虹闪电者,何也?此言脉之神气,自其来而论。试看虹之上透,神采奕奕;电之发施,神采烂然。实无异于此。其中意味,在人领会。清清淑淑者,乃脉之不刚不柔,好似春风之来一般。洋洋悠悠者,乃脉之无过迟,亦无过疾。如下文所譬是也。能知此者,其心领神会,而脉之意味晓矣。

疏:

此言脉之体状、神情。何谓脉之体状?何谓脉之神情?简言之,脉之有体状如人之有形貌,脉之有神情如人之有气质。很多相似脉的辨别就是要靠脉之体状、神情,否则极易出错。如弦、紧、牢三脉象之辨别,《濒湖脉学》云:“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可见,只有结合脉之“形神”,才能辨别准确无误。所以书云:“能知此者,其心领神会,而脉之意味晓矣。”

十二辰动数有常,上下关周行不滞。略言其概,大象如斯。

吕真人曰:十二辰者,即昼夜之时辰,自子至亥也。天之度数,每按十二辰,其转动无过差。人之脉络,亦按十二辰,动发不悖。所谓数有常者,乃一日之间,息息相通,无止时也。即以一息而论,亦是四至为常。上下关者,即人之三关,举上下以括中间耳。气脉之周行于上中下三关,原无隔碍,一有碍则病生矣。碍即滞也。略言其概,即上文所谓度数运转之机也。象者,天之垂象。其运旋可推,亦可见。人之内象,如天地之化育,亦可推测。常人以为不可见,然既可推测,则不见实不啻见之矣。所谓如斯,指人合乎天地而言也。

疏:

谈到中医特色,谁都知道有个整体观。但什么是中医的整体观?中医整体观究竟包括哪些层面的意思?一般认为的是空间上的整体,即身整体,身-心整体,身-心-灵整体(谓之人整体),人-社会整体,人-社会-自然整体(谓之天人合一),空间的整体包括这六个整体。但是,仅仅这种对整体观的认识本身就不整体,因为这种认识忽略了中医更为重要的两个整体观:时间整体,以及时空整体。对中医整体观的认识可能也只有认识到这三个层面,才是整体观。“十二辰动数有常,上下关周行不滞。”可见,“人之脉络,亦按十二辰。动发不悖”。“一日之间,息息相通,无止时也。即以一息而论,亦是四至为常。”这个不是时间整体、时空整体观吗?如此,学界目前对整体观认识何其片面也。

至若究乎命之源本,必审乎脉之根苗。土釜润温,息息之来不暴;金钟鸣响,点点之报有神。

吕真人曰:命者,何?即三宝也。人无此三者,岂不立毙。然三者,皆禀于天而为人之命宝,所以谓之命。命,何以有源本?精藏下宫,为生身之本;气藏中宫,为运行周身血脉之本;神藏上宫,为宰乎精气流行之本。三者互为其根。欲究其本之盈亏,何以知之?则有脉可测,所以必须审。审者,悉心静气以察之也。脉,何以有根苗?盖脉之寸关尺,皆伏根于内五脏。审乎脉苗者,审脉即以知其伏根之所,或美或恶,或盈或歉,无不恍然如见。苟能审脉而知根苗,则命之立与不立,可知矣。土釜者,胃是也。人之胃如釜载物,下有真水以润之,真火以温之。既有真水以润,则釜不燥烈;有真火以温,则釜中之物长,而无刚急暴戾之气。不然釜中之物不化矣。所以下部之水火,其关系于中宫之土釜不小也。金钟者,肺是也。肺属金,其形之悬于内,有如钟,故曰金钟。钟实则不鸣,钟破亦不鸣。即如人之肺金,为火逼金,成痰蔽塞,谓之实。而人之声音重浊,而不主气故也。古书所谓“金实不鸣”、“金破不响”。钟苟鸣浏亮之神,以其下有土以生之也。

疏:

此言中华医道诊断治疗首重脉学,而现在的中医几乎不切脉,更有中医已到了何症用何药,通过电脑来处方的地步。如此中医,岂不悲乎?

此言如何辨别脉之“有胃气”,中医很重视“胃气”,谓之“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此段言如何通过切脉辨别肺气之无伤,并结合“闻”诊而论“金实不鸣”、“金破不响”的病因病机。

火得水而不飙,象如燕飞下上;水得火而可治,形若鹅行往来。

吕真人曰:火得水者,乃人阴海中之真火,得水以制其烈性也。假火则遇水而灭,真火则得水而不灭,但伏脏耳。不飙者,其火不上冲,安其位,而暖周八方。故其发于脉也,轻清流利,活泼异常。常其状,则如燕之飞。试观燕之翔风,颉颃有度,或上或下,皆有自然之概。人之脉,何以谓之下上,非以寸关尺分上下也。此言下上,乃脉之自下而来时,方来是下也,既到是上也。其神情实似于此。此中神味,细参自能领会。水得火而可治者,浅言之,人身中之津液,皆水也。得火则水活,动而不凝,乃无水停、水泛之弊。世有土不能止水,而至于泛滥,或蓄于关膈者,其原亦由于火之不能生土,所以火又运化乎水。深言,其发于脉也。若鹅之行,疾徐有节。人亦知脉之不可过疾与过徐,究竟疾徐之节,其情状不能说出,何以使人领悟?往来者,何?脉之去,既往也;脉之至,即来也。其来去之神情,实如鹅之行耳。学者静参之。

疏:

此言人肾中水火生理状态下的脉象。需要注意的是其特征“象如燕飞下上”,即“乃脉之自下而来时。方来是下也,既到是上也”。“形若鹅行往来”,即“脉之不可过疾与过徐”。换言之,什么才是生理的肾脏之脉?难道仅仅是“有根”那么简单?观此方可知道怎样判断肾中水火之平衡态。

藏魂宫安,那有钝刀刮竹;载意垣稳,岂见竞弩张弦。

吕真人曰:藏魂宫安者,何?肝乃藏魂之区,故曰藏魂宫。秘经所谓“七情打破林中鬼”,即言此宫也。曰安者,乃人之魂,安稳于肝经。然此宫何以能安?即肝木得所培植,犹之乎宫室之不坏,而可居也。盖人之肝木,多被七情所伤,伤之日久,一遇灌溉不足,而木为之衰,魂从何而安耶?所以肝木无损,谓之藏魂宫安。肝又主乎血,肝不耗,则血无伤而流行。其发于脉也,来去顺利,自无钝刀刮竹之弊。试观钝刀之刮竹,其跳跃神情,乃不顺利之状。然又有一种似木盛而实非盛者,因情动肝,肝木郁结;或有假火在其中,至木克乎土。不知者妄用伐木之功,急求捷效,不知再加调理,厥弊维均,时人言木盛,非真盛也。大率类此耳。真盛之木不动,岂有作弊之理?何谓载意垣?乃中宫之土是也。人之意。发于中宫。即古经所谓“土载意”。垣者,中空而四面有如墙垣。谓之稳者,中垣之土不败也。人之意,虽载于土,而意乱则摇动肝木以克之。克之盛,则中垣亦不稳而破败。惟中宫稳固,不受大林之伤。故其发于脉也,自无竞弩张弦之弊。竞弩者,强弓也。弦即弓绳也。强弓之绳,其梗硬之概,不甚按指,所以如竞弩之张弦。弦张极而知土垣之崩坏。但又当细究其因,何而张弦?或起于坎宫,或始于震宫,皆能致垣之坏。治者参详之。所以凡事有来因,不究来因,是拙人。即此故也。

疏:

此言肝之生理和病理脉象。“钝刀刮竹”是形容脉之体状,中医名之“涩脉”。《濒湖脉学》云: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参伍不调。如轻刀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蚕食。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此言肝郁之证,“似木盛而实非盛者”,不可当实证而“妄用伐木之功”。此条值得临床细究。因为一般认为“肝郁”之证,当属实证,轻则逍遥,重则龙胆泻肝之类。此独云“时人言木盛,非真盛也”,“真盛之木不动,岂有作弊之理”,值得深细究之。

此言木克土,肝气犯胃之谓,多见弦脉。但并非见到弦脉就断言肝气犯胃,因为“起于坎宫”,即肾脏疾患也可影响脾胃,非独“始于震宫”即肝之一脏而可引起“张弦”、“土垣之崩坏”。

其至如宾,知五脏之完固;其去似客,识六腑之平和。

吕真人曰:其至如宾者,乃脉之从下而来,既无刮竹张弦,故其来也,俨若宾之进见,举步不能,驻足亦不敢行。神气有节有度。然辨其如处,须在至字玩其神情。若以迹象求之,则胶柱鼓瑟矣。知五脏之完固者,察其脉之节度雍容,乃知内五行之相生,不害不悖,镇八方而安固。察脉者,察其来,又须察其去。若来有雍容之态,而去无舒缓之情,则内景犹有乖违。试看客之去也,去不遂去,去而尚有回顾之神,即此便见去之不疾。脉之去有如此气象,便可知六腑之平而不偏,和而不戾。六腑者,腑之类是也。言六腑者,对举耳。

疏:

此言切脉要“形神合参”,尤其是“神”。“然辨其如处,须在至字玩其神情。若以迹象求之,则胶柱鼓瑟矣。”怎样切脉之神?“察脉者,察其来,又须察其去。”

兴衰虽按四时,端的实凭三指。此乃以平等而论之,先知无病所流露也。

吕真人曰:兴衰者,强弱之概,何以谓之按四时?四时者,春夏秋冬也。方书云:春弦,夏洪,秋毛,冬蚀。此四时之名号,不过借而言之,即木火金水之义。春者,木也,肝也。弦者,非弦硬之弦,乃脉之清利明显,两旁不散也。夏者,火也,即心也。洪者,非燥暴之谓,乃神气旺盛,不流于弱小。秋者,金也,即肺也。毛者,非细也,乃凝结上浮,不横梗,不沉陷。冬者,水也,即肾也。蚀者,非如月缺之谓,乃其脉之沉静而不发扬,好似剥蚀一般。此所谓按四时,乃最要之论也。至于一岁之四时,脉亦各分兴衰,则其浅者耳。端的凭三指者,端,即究其端倪之流露;的,即得其内景之准的。然非三指之灵,与心相合,则脉之神情难测,而五行之盈虚莫辨。三指有轻重之别,所以究其底面之有无强弱,至于各指所按之位,自不待述。所以诊法在心领神会,首贵养心,亦不可不养指也。以上皆言无病之脉。平等者,平和也。察其脉如上数节所云,便知其中藏之无病。谓之流露者,五气发而见于脉,所以古仙师云“欲学回春手,先向平地窥”,即此意也。

疏:

此言四时之脉,即春弦,夏洪,秋毛,冬蚀是正常之脉,不可以为病端。值得注意的是:此春弦之弦部同于病脉之弦,弦者,非弦硬之弦,乃脉之清利明显,两旁不散也。洪者,非燥暴之谓,乃神气旺盛,不流于弱小。毛者,非细也,乃凝结上浮,不横梗,不沉陷。蚀者,非如月缺之谓,乃其脉之沉静而不发扬,好似剥蚀一般。现在的中医院校的教科书上则把正常脉象的春弦,夏洪,秋毛,冬蚀与病脉之弦、洪、毛、蚀混为一谈,岂不误人?须知此弦、洪、毛、蚀部同彼弦、洪、毛、蚀也。《医说》云:“四時平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六歩主位平脉:初之气自大寒日至春分,厥阴风木之阳用事而气微也,故曰冬至后日甲子少阳主,然冬至甲子斯无常准,若以大约分之一月,如在冬后即大寒交,初气之分也。每一岁六周甲子以应六气,下皆仿此。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时物及风木之象也。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少阴君火之位,阳气清正在两阳合明之间,故又云阳明。主脉弦也。三之气小满日至大暑,少阳相火之位,阳气万物皆盛,故亦云太阳。主脉洪大,而长天气万物。人脉与造化同。四之气大暑日至秋分,太阴湿土之位,天气尚盛而夏后阴已用事,故云太阴。主此三阴三阳,与六气标本之阴阳异矣。脉缓大而长。或云紧大而长者,传写之误也。湿土主缓大而长,燥金主紧细而短涩,以万物干湿,明可见焉。时湿土盛,肤腠开通,汗液时泄,故脉虽大长而力缓,不能紧也。及至秋后,气衰寒凉乍闭,故虽微细而力紧也。五之气秋分日以至小雪,阳明燥金之位,气衰阴盛,故又云少阴主也。脉紧细而微。终之气小雪日以至大寒,太阳寒水之位,阴极而终尽,天气之所收隐,故曰厥阴主。厥者,尽也。脉沉短以敦万物收藏,在内寒气闭塞而肤腠不通,气液不能散越,故脉沉短而反有力敦厚,而如石也。凡四时六位平脉大退,则时气有余而为病”宋·刘守真撰《伤寒直格方》卷上,《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此言修习脉法的基本方法“首贵养心,亦不可不养指也”。

来长去短,阴海泉涸何疑;去疾来迟,阳关气亏莫错。

吕真人曰:此种脉人最易昧。来长去短者。乃因脾土假实,有萤惑之火挟入其中,而气未至于亏,所以其来也,自下而上,神情亦似长,殊不知一察其去而病根自见。去短者,乃脉之应指时,神情一到,即伏如蜻蜓点水,此中微妙,世人罕知。所以然者,皆因阴海中精损,故有去短之象。吾今发明于此,学者静参之,勿因其来之长,遂以为全无所歉也。去疾者,乃脉之一到而即不见,绝无神情之可玩,较之去短更速。来迟者,乃脉之自下而来,其神情有欲来不遽来气象,非特减至数,乃谓迟也。减至数,何人不晓,若减至数,则病大发矣。迟字之义。必究到其来之神情方尽。其神情似病鹤飞一般,皆由阳气亏损。学者既知部位之分,实不可不细究乎此也。吾篇内参伍错综,学者亦当参伍错综以会其全体之妙,乃得源流贯通。世人有几,粗知一二,便以为天下莫敌矣。安肯虚心详究,以尽其微耶。

疏:

此言察脉首辨阴阳。从何辨阴阳?要在察其来去。平脉之来去是“其至如宾,知五脏之完固;其去似客,识六腑之平和。”若见“来长去短”,则为阴虚,即“阴海泉涸何疑”;若见“去疾来迟”,则为阳虚,即“阳关气亏莫错”。中华医道唯“阴阳”二字最易细辨,此言脉血亦首重阴阳也。

察来撒豆抛珠,知命基之不立;按去转绳扭索,有暴客之相侵。

同类推荐
  • 月经病实效经典

    月经病实效经典

    书中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运用中西医疗法治疗月经病的经验体会,内容包括中西医治疗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本书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爱好者和中医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本书讲解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常用穴位及各种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方法,语言通俗易懂,家长学习以后在家里就可以给孩子进行日常推拿保健及辅助治疗小儿常见疾病。
  • 中国式医患关系

    中国式医患关系

    作者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视角,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特点,剖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提出了用新思维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本书记录了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诸多热点事件,包括“缝肛门”、“八毛门”、“录音门”、张悟本现象、教授之死、医生被害等,观点鲜明,文笔犀利。 本书分为“医者的尊严”、“患者的权利”、“医改的博弈”、“医学的温度”、“中医的忧思”5章,共20万字。
  • 助听器学

    助听器学

    本书共13章,从助听器的发展简史,到助听器的物理组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助听器的分类等方面介绍了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还着重介绍了助听器的临床应用经验、不同人群的助听器选配方法,以及如何遵循选配步骤,为听障人士选择符合其听力损失的最优助听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听力学专业的学习教材、各大助听器公司的培训手册、助听器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提供给对助听器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包括有听力损失的成人和听力损失儿童的家长),使他们能够对助听器有更科学、系统、专业的认识!
  • 月经病中医调治200问

    月经病中医调治200问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月经病的基础知识,详细阐述了中医治疗调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前后诸症、绝经前后诸症等临床常见月经病的各种方法,认真细致地解答了广大患者在寻求治疗调养月经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热门推荐
  • 诡冢江城

    诡冢江城

    热血青年孙侍龙和玩伴虎子被一只奇怪的白狐狸带进了南园子,亲眼目睹了众地仙儿聚集的诡异场景。二人被地头蛇李三毛威胁去龙潭山寻找高句丽的藏宝图,盗墓贼肖剑南亦正亦邪,一次次把二人引入绝境,又一次次救他们。
  • 星辰典

    星辰典

    “日月星辰,夺天地造!幻化万千!天道无极!何为天道!天地易为日月星辰!”
  • 各自安生

    各自安生

    与黑衣组织对决终于结束,生活依然要走下去。有些人仍囿于剧情的影响走不出困局,有些人却决定放手远离。男主角不是只有热血的侦探少年,女主角也不应千篇一律是温柔的天使少女,感情更不只有青梅竹马的模板公式。我想写的是四年时光所带来的改变,以及那些从未改变的初衷与坚定。脑补有,OOC有,CP不定,慎入。
  • 梦落芳华尽桃花

    梦落芳华尽桃花

    相府庶女变身新月圣女,藩王世子却是皇上亲子,凤栖战神身负剧毒二十多年,南北两位绝世男子与圣女的旷世绝恋。倾尽天下只为许你一世幸福。
  • 我的紫色高跟鞋

    我的紫色高跟鞋

    十年之约前几月,TFBOYS离奇失踪。悲哀之至跃入河中,竟穿越到古代,与TFBOYS朝夕相处。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阅读已经被认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养。阅读素养高的人,不仅求职的能力、转换行业的能力强,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也更容易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本书选取了中外经典童话,这些童话仿佛一滴滴甘露,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又好似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孩子变得聪明好学,让孩子更加求知若渴。相信有了这本书,孩子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写文的,自己却穿了!还重生在英年早逝的郑克藏身上!一个不过百万军人的海岛,在这个穿越者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强吗?前人保家为民却被奸人所害,穿越而来的后人能否改写历史,使江山与爱人长存,并成为名流千古的一代英雄?
  • 忆流笙

    忆流笙

    她是神却又是人,她在别人的故事里辗转,人人道她冰冷无情,却不知她的心确是火热的。绘挽倾笙尽,忆流琵琶语。“以前都是你来保护我,这次,换我来保护你,宁沛。”梓衿早已气如游丝却依旧微笑着说道。宁沛紧紧抱着她“傻瓜,”梓衿手覆上他的脸“一定要快乐。”覆在他脸颊上的手沿着他的发丝缓缓滑了下去,毫无生气的搭在地上。。。可还记得谁人在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管理规则:影响世界的58个管理寓言

    管理规则:影响世界的58个管理寓言

    本书以全新的形式——以58条管理方法,配以生动的寓言故事和生动的管理故事,再加上管理方面的经典句子编撰而成,使读者在轻松中接受管理智慧,领悟到管理大师们的管理思路、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
  • 帝霸九霄

    帝霸九霄

    以实力为尊的无尽大陆万强林立,宗派繁多的大时代,弱肉强食,杀伐果断,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够践踏万物苍穹,睥睨众生。平凡小子秦峰重生成妖,修炼至强功法《始皇经》铸就无上霸体,踏上漫漫漫漫长生之道,以卑微之资开始崛起从此一手遮天开启逆天强者雄起之路……修神功、夺造化、败天骄、建王朝、斩天帝、灭佛陀、霸天庭、诛神皇、战帝尊,霸绝寰宇,横扫八荒,独战苍穹,唯我独尊,无尽战意直冲九霄撕破苍穹以诸天强者鲜血铺就道路,以万界群雄尸骸铸造阶梯,由最卑微开始,一步步登九霄之上的巅峰王座,成为令所有人都畏惧臣服的至尊妖帝主宰诸天万界!霸道人生无敌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