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3100000011

第11章 症候源流详解(3)

吕真人曰:白帝者,西方之神,乃金德之神也,借白帝而喻之。在人即肺金。何以谓之遇灾?盖肺金伤而气亏损也。人之气一亏,则不能运动以生血,连血亦为之亏损。血即亏损。则其发也,或为眩晕,或为梦中惊跃,或手足血冷,甚而至于麻木不知痛养,或为筋之抽挛,或为心之震动。其在妇人,则有坠胎难产之症。或信期后,有头眩腹痛之症,甚且有崩淋之灾。或产后而有目昏腰疼,四肢惫软,不能支持之疾。皆由气损,致不能化生乎血,血亦因之而衰,故曰赤龙莫托。赤龙,即所谓血也。然独云望平林者,何?平林,即取譬于肝木也,人之气一亏不能运行,而肝木亦随气之不能鼓铸,遂颓然不生乎血。肝木不生血,犹之乎赤龙不托于平林之义也。几此气亏致血损之症,若按其部位所管之脉,或微,或涩,或弦,种种不一,当照脉理推详之。所谓盼眢井则玄瓈无光者,何?盖井乃藏水之区,在人则肾是也。曰眢井,则无水之井也。举此以喻人肾水之竭。人有因气亏不能收摄乎肾水,致肾水下漏,漏之久而竭者,至于竭则亦犹之乎眢井耳。其发而为症,则有阴亏头疼之疾,好似头风一样。然按其脉,则左尺或神情微极,或带燥而弦。右寸则沉,是此症也。盼眢井而又曰玄瓈无光者。玄瓈乃水中珠也。人之阴海中有一点真阳,犹之乎水底珠光。玄瓈无光,即肾中失其真阳,真阳既失,则水为冷水,所以有精冷之疾。盖气不运,则真火亦息,真火息而水为之冷。世人肾寒之症,皆归于此类。所以人之精与血,咸托始于气,而后得遂其生生之妙用,若气亏不能运动,血之生生遂不能畅其机,百病为之起。精因气之不运,而生生之机亦息,又何以植生身之本耶?症候不尽述于此,因著于别宫耳。

疏:

此言肺金之病影响及肝木之病,因肝主血,古人云“女子以肝为先天”,可见肝在女子之重要性。肝之失调,故引起女子之经血异常。赤龙,女丹学术语。在女丹修炼中,“赤龙”是女性经血的一种比喻,因为经血是红色的,故以“赤龙”譬之。从生理上看,女性与男性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女性有经血。道教清修派认为,如果经血缠绵不断,内丹就无法修炼成功。所以,修炼女丹者的第一关就必须断经血,这就叫做“斩赤龙”。

此言肺金之病影响及肾水之病,肾“水中寓有真阳”,故又谓之“水火之脏”,肺金之虚,可直接引起肾之真阴真阳虚而发诸症。此种治法临床现在常常忽略,譬如肾阴虚、肾阳虚,或滋阴,或温阳,皆以填补为务。想到清理肺金以治的有几许?观此可为鉴之也。

山不生辉,每因白圭之玷。

吕真人曰:何谓山不生辉?山乃土石之积,有动宕摆摇之势。人之脾属土,亦有动宕摆摇,而内之枢机独运,言山即指人之脾也。山而曰不生辉,是山失其精彩之气,与生动之机,犹之乎人之脾病,失其生动之机,所以然者,人之脾赖气以鼓荡,脾受病,多因气失其常,或气亏而不能暖育乎脾,而脾不运掉,或气郁结隔塞,而无以疏达乎脾,则脾亦停止。又或寒气蕴积,而阳气不能下降,则脾冷而运动不灵。其发于症,或四体惫弱不能支持,或饮食不思,或无端而血淋于谷道,或并无食滞而痢泻频频。种种灾害,皆由气之失陷,致脾之不运使之然。所以独曰白圭者,即指人之肺气。玷者,失陷之谓。此以气亏致其坏而言。此一节言气之有关于脾,气运则脾运,气衰则脾亦衰。医道所以治脾,必兼乎治气,本而究其根也。若脾损而气愈失,则是同坏之灾,又当别论。至于脉,则按《脉论》中辨气之盈虚者,推究而体认之,临症自可互证焉。

疏:

此段言肺金之病影响及脾土之病,治脾必兼治肺。

土难奠定,多是白石之崩。

吕真人曰:何谓土难奠定?土乃中土也,居中以御八极。奠定者,安其位,在人则胃是也。气失其平,则胃不安和,或胃呕吐反逆,阳气衰而不能暖乎胃也,或胃多犯停积,气损而不能鼓铸乎胃也。又或胃中郁结,亦气凝而不能疏达乎胃也。郁结与停积,亦皆有作痛及呕吐之症,与邪入中宫而吐者不同。总之气失和畅,则中宫不运,故云白石之崩。取白字之义,白象金,主乎气也。石字与上节圭字,勿泥。崩者,气不得其平之谓也。此一节言气之关于胃,气调则胃安和,气不调则胃失其和畅,连上节可见,脾胃皆气之所贯彻,所以医家亦知培养脾胃,须兼顾乎气,但不透明气之所以有关脾胃,则其理究未明。此特举其理而剖晰之。

疏:

此段亦言肺金之病影响及脾土之病,治脾必兼治肺。

谷水二道,送往须待金车。

吕真人曰:何谓谷水二道?即人之大小二便也。上既入新,下即推陈。然必待气之传送,故曰送往待金车。金车者,指气而言也。世有一种气亏而谷物道似蔽非蔽,不蔽又若蔽者,因气失而传送无力使之然。此种症,非大益其气不能愈,若妄投以推墙倒壁之药,则杀人如反掌。此症之脉必沉而少神,又有一种阳过假盛而成郁结者,似无与于气,然究其实阳亢成郁结,而谷道至蔽。亦似真气隔而不能下达,此种症,虽可用推倒之功,然徒知推倒,仍患复蔽。须兼疏达其气,自然不蔽矣。疏肺即所以疏通其气也,此种脉必有如论中所谓猛虎甚而或类微羊,不可不辨。更有一种阴海泉枯,而谷道为之蔽者,亦于气有因。盖阴亏水竭,固属干涩,然水涸则金实燥,金燥则气不调,阴损气亦损,所以谷道亦为之蔽塞。论其脉则左尺必燥亢,或脉燥大如灯笼,外张侈而内不足。此症若误加推倒,亦必杀人。治当益其水,润其肺。然人更有气亏极而陷,陷而谷道为之突出者,治法与气损不能传送大略相同,但更宜重益其气。升发其气至于水道,则由气损亏而往往变蔽为不禁。甚而气亏极当溺而失性,迷懵不醒者,凡皆当培其气。亦有阳气郁结,而水道不通者,治当导其水,并疏通其气,又有阴亏而水道塞者,则不宜开导乎水,必须益壮其水,兼滋润其肺金,所以谷水二道,其源头实在乎气之送,但其中变异不同,虚实亦别,不可不详其细辨耳,否则一错杀人。业医者可不慎乎。

疏:

此言大小便的异常,如大便秘结、小便淋漓,治疗需重视调理肺金。但如何调理肺金又有分别,或“疏肺即所以疏通其气也”,或“重益其气”,总之是根据虚实的不同,而采取或疏或补的不同治法。

驿舍千门,迎来亦凭金节。

吕真人曰:何谓驿舍?乃人周身脉窍之节度。譬如与地关津道路,大则有市镇,小则有野店,路宿遍地皆然。人之脉窍节度亦如之,故曰驿舍。曰千门者,举大数而言,盖人之七十二经络,犹其大者也。其中小节度则更繁而是莫可纪。自任至督,交相遍布于身,然皆赖乎气之往来,而后血脉为之周流不滞。曰迎来者,由彼达此之义也。何以谓之凭金节?节者,符节也。古者道路关津,皆凭节以通达往来。人之脉窍次舍,凭气以达,亦犹之乎关津之凭节焉。曰金节者,在人,金主乎气也。倘脉络之驿舍,一有阻隔,则火不能运化乎水,水不能滋长乎木,五行互相错乱,而病生矣。见于某宫,则有某宫之症,所以人之一身,苟能调和其气,则不特内之三关五窍不阻不隔,即遍体之络道,亦周行无碍,病安从生?学者能达此中微妙,即先天之大道。可由渐而进,岂第医之一术云乎哉?世间蒙昧之徒,不知调气在平日,致气不和,而生郁结。而驿舍不通,生出百端疾病。病既生,则不得不医治之。医治之方,亦不得专行其气,当究其本。或痰隔则去其痰,或火蔽则除其火,而周身之气自然疏达流畅,又或气亏而不能传递乎驿舍,则益其气而气自能通达。所以行气一说,只有中宫假气郁积者乃可,否则行之即所以伤之也。可弗辨与。

疏:

此其实是说,周身之气血津液的异常,表现为或闷,或胀,或痞,或郁,或有痰,或屈伸不利等等,皆与肺金有关,因肺金主气,而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布津液之故,所以凡周身之气血津液的异常而导致的百端病态,皆以理肺金为要务。故说“驿舍千门,迎来亦凭金节”。

握枢则才堪调燮,失职则患自频仍。

吕真人曰:握枢者,何?即总摄乎枢机之谓也。盖肺金主乎气,实统摄乎各经脉之络度,次舍运行之职,如天地之度数运行,皆一气之所周流焉。气治则水为之升,火为之降,木为之荣,土为之暖,而生机自然日畅。无悖害,无止息,合上中下三关,绵绵贯彻,外则八万四千,三百六十,日周流而靡间,其功能好似调爕一般,故曰才堪调爕。然其调爕之功能无间,皆气之职守无旷。独握其枢机,以昼夜运行,所以天地不外一气之默运。人身亦不外一气之旋转,人合乎天地即于此便可见也。何以谓之失职?气之不调也。或气亏而不调,或气滞亦不调,气即不调,则有诸般疾苦,迭迭还生。不论少年、中年、耄年,气苟失职,无不多患也,故曰患自频仍。人只知脾肾为生死关头,而不知气为运行鼓铸乎脾肾之枢机,所以医之一道 ,此刻脾必兼乎治气,治肾水亦须清其生水之源。盖非天一之清气,无以生乎水也。此一节统承上文,而重言气之得失所关如此。人苟能调其于未病之先,则病罕发。即或调养偶疏,积久气不和而病著,自不得不理其气于已病之际。气之所系,岂浅鲜哉?

疏:

此总言肺金“握枢”之重要地位,强调肺金在治疗多种疾病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脾肾。肺金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肺金的主气功能,因为“天地不外一气之默运,人身亦不外一气之旋转”,而肺主气司呼吸,所以称肺金“握枢”,即把握中枢关键之意。如此突出肺金的重要性,可能是现在中医临床所忽略的问题,值得细究之。

因其端绪,莫昧分毫;溯其根由,难移寸步。

吕真人曰:何谓端绪?即症之流露也。症有分端而见者。如同是气为灾,而其著见实多端。然因其端自可寻其绪,或由亏损而生,或由郁积而成,或由蔽塞而至。亏者培之,结者破之,塞者疏之,半亏半结者,则合培法与破法,酌先后急而施之,半蔽半亏者,则合疏与培,酌和平以治之。此中妙诀,舍端绪固无从着手,然必细加详审辨之明,乃觉无差,所以分毫不可昧也。稍昧分毫,则轻重缓急,难以酌其宜,既难酌其宜,又何以定其治法耶?溯其根由者,指参脉而言,盖症之外著,实由中而发。然欲推究其发源之根,由于何辨之?亦辨之脉而已,所以难移乎寸步,谓之寸者,即右寸之脉是也。或沉而无神力,则亏损何疑?或沉而带健,则郁积不差;或来得不流畅,则蔽塞莫错。如此之类,不能尽述。须于《脉论》中参详之。

疏:

右寸乃肺金之分部。

此段言种种肺金之患,皆当从右寸细审之意。

二七离火镇南藩。文明而天下治,扑灭则境土殃。

吕真人曰:河图之数,二七为离火,即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之数。离火之位,居于正南,故曰镇南藩。离火有文明之象,在人则心是也,亦有文明之本体,文明者,心经安和,无太过无不及,作一身万化之主张,而独握万化之纲领。所以心中之火,能驱使乎百司,心经安和,则驱使百司者,皆顺其道 ,而五行自无颠倒乖乱之虞。五行既不颠倒乖乱,各循其生生之度数,而一般之气化自然和畅而调治。曰天下治者,天下即指一般而言。治者,安平之谓也。如水不妄行泛滥及漏泄,是水治也;土不崩衰燋燥,是土安其位而治也;金不破坏,木不倾颓,是木金其位而治也。合金木水土而皆治,则周身之血脉调理平顺。然悉由心火平和安顺,不妄驱役乎各司,所以功效如此,谓之文明而天下治。谁曰不然?何谓扑灭则境土殃?扑灭者,其义不一,或心液干枯,而心神为之不宁,或心胞有辟无阖,或阖而不辟,不循天地晦明之常度,或心中招引外物憧扰,致思虑妄生,皆足以扑灭其真元,故曰扑灭。其发也,或情思郁积,而饮食为之不进,是土受其害;或心中假火妄动,逼肾水渗漏,是水受其累,或心乱摇,使肝木不宁,是木被其牵;三者受累,而金亦难安其位。众司失措,而百病有不生乎?故曰境土殃。境土者,亦指一身而言。此一节浑言心为宰治一身之君,防病首贵平时调养其心,不使妄行驱役乎众司,病从何发?是第一要紧关头也。及至病见,虽用外药以治,而调养其心之法,亦不可失,则病乃易痊。一一剖明,实发医家之所未发。人苟知此奥妙,则不特医学过半,即大道亦可窥见其源头焉。此中微妙千层,半世难究。但得其门而入,久久未必不臻妙境也。学者共勉之。

疏:

此段统言心之生理病理。

君王坐位不端,鬼交夜里。

吕真人曰:君王者,即心也。心为一身万化之主,故曰君王。何以谓之坐位不端?盖人心原有湛然寂然之本体,神明常安处其中,是其位也,即坐位之端也。倘或心火乱动,神即为之动摇。或自起邪僻,或因外诱,而生邪妄,一种秽浊萦绕于中。或见色而邪念起,是邪自外入;或深居密室,独处而一物无所见,突然邪念萌动;又或有思虑纷纭错出,如江中风涛无时止息;皆谓之坐位不端。曰鬼交夜里者,何?即方书所谓夜梦鬼交是也。此何以故?盖因人心中火肆狂,神为之乱而不清,神不清则心内魔生,至夜则行于梦寐,往往有鬼交一事。非真鬼也,乃心中自生之魔所形。盖心火摇动肝中之魂与之交,久久则精竭体亏,真阳丧尽而死期速矣。纵或未至于死,名虽为人,而既失其真阳,亦一鬼而已。时人多谓因虚而致,殊不知实根本于心火之狂肆也。至于日久积亏,则不待心火狂肆,而亦有鬼交之患。且有不待鬼交而阴精渗漏之症,但言其初,则归本于心耳。此种症固当察其何宫之损耗,而治之尤贵收养其心,乃可见效,否则用药无益也。所以治病必治其所以生病,乃易收功,非可徒塞其流。此一定不易之理也。

疏:

此言心火炽盛导致“梦遗”。《景岳全书》云:“梦遗精滑总皆失精之病,虽其证有不同,而所致之本则一。盖遗精之始,无不病由乎心,正以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动,肾必应之。故凡以少年多欲之人,或心有妄思,或外有妄遇,以致君火摇于上,相火炽于下,则水不能藏而精随以泄。初泄者不以为意,至再至三,渐至不已,及其久而精道滑,则随触皆遗,欲遏不能矣。斯时也,精竭则阴虚,阴虚则无气,以致为劳为损,去死不元。可无畏乎?盖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故精之蓄泄,无非听命于心。”明·张介宾撰《景岳全书》卷二十九,《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神京刺客久寓,毒流寰中。

同类推荐
  •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本书介绍了新生儿小便不通、新生儿脐患、新生儿皮脂硬化症、新生儿破伤风、小儿白喉、百日咳、小儿结核病、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脊髓灰质炎、小儿麻诊、水痘门、猩红热等内容。
  • 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医是惟一历经2000余年仍能焕发生命力的医学技术。中医药方神奇的疗效便是这一传统医术科学、高明的集中现。在这些有效、实用的药方里,包含着历朝历代诸多名医名家的智慧和心血,他们为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众所周知,大多古医药方多散见于各种医学典籍之中,难以查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编者从上百种古医典籍或名医专著中摘取了大量的名方、验方,经科学的分类统筹,编辑成书,以方便读者参考验用。本书集录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年间的多个朝代的名医名方,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极具收藏价值。
  •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根据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讲课录音及笔记整理而成。讲述《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医学特点,强调它是有别于《内经》而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主要内容分为绝代医宗、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章节。《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 中医自学百日通

    中医自学百日通

    全书共七篇,系统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及推拿学等内容。本书详略得当、编排新颖,将内容按难易程度、知识多少分成100段,以便读者每日学习一段内容,利于自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诊治要决,顺利跨入中医之门。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嗜血剑

    嗜血剑

    以魔教为首的郑霸天终于在千年之后打破正道人士的三层封印,并使计巧夺天下第一神兵利器--嗜血剑!神州浩土将面临着血雨腥风,正道为首的三清门被灭门,雷松寺百余年从不收徒,月门被追杀,神弓城被灭。江湖之中又有谁能抵挡住魔教的残杀?正与邪、人与兽、情与义、佛魔道,笑看山河,笑看人生。几经沉浮,论最后英雄。故事讲述远古时代,一长相极为丑陋的傻子少年经历种种磨难,被天下所有人误会、正道诛杀!与正与邪,与人与兽,与情与义,与佛与魔与道而种下种种恩怨。
  • 驯妖记

    驯妖记

    驯妖记是一部热血的小说,非常适合现代青年看!精彩情节有很多!多多来看把
  • 天枢院都司须知格

    天枢院都司须知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脉至尊

    天脉至尊

    偶得神秘珍宝,意外塑成至尊灵脉。为红颜,他不惜怒战群雄震四方;为苍生,他不惧艰险血洒大地;一代强人萧林,凭借灵脉之威,逆天改命,问鼎苍穹。
  • 考古密档:血将军庙

    考古密档:血将军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考古学家乔纳森教授在加拿大北部的冻土层中发现了一具汉代女尸,身体不腐,衣物完整,美艳绝伦,为了弄清这具女尸的真相,他来到了中国,与中国的考古所合作,对新野的血将军庙进行考察。在血将军庙的考察中,考古者们的学识、体魄和神经强度都经受了残酷的考验。体弱者死于莫名袭击,胆怯者发疯而死,匪夷所思的事件接踵而至……惊险恐怖,扑朔迷离,真相到底在哪里?
  •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两次全球性大战,众多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其中。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两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的影响。本书精选了两次世界大战中的20个经典战役。翻开本书,你将亲身感受当年那一个个惊心动魄、宏伟悲壮的经典战役。透过本书,也带给我们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 温柔的淡定

    温柔的淡定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商帮传奇(第二部):徽商沉浮

    商帮传奇(第二部):徽商沉浮

    本书对古今徽商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从明清亦贾亦儒的徽商先祖到今天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商界精英,全景式展现徽商的“前世今生”,并从徽商的地域性格和文化气质、营商之道等侧面,通过许多鲜活的个案,勾勒出新老两代徽商的集体群像,凸显“徽骆驼”的拼搏精神和“多才善贾”的智慧。通过介绍诸多代表性人物的商海传奇,呈现徽商享誉数百年的成功之道,以及新时代下浴火重生的商道精髓。
  •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做事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成就梦想的阶梯。掌握了做对事的技巧,能使你在老板的支持下一展所长,犹如游鱼人海、飞鸟入林,可以实实在在地大展身手。《先跟对人,再做对事》阐述了跟对人、做对事的奥秘,旨在为读者的事业成功打造一个绝佳的平台。跟人是一门高超的技术,是基于美好愿景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人生选择。跟对人,你的人生很可能就此改变,你会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
  • 豪门蜜恋:甜宠萌妻100天

    豪门蜜恋:甜宠萌妻100天

    沈希萱跟郁清隐婚了。原因很多——比如当初她的相亲黄了,他的相亲也黄了。再比如她跟他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办公室里擦出了冤家的火花。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某夜过后,他明目张胆来逼婚!郁氏掌权人,高高在上的商业帝王,竟然拿着她欠他的人情来逼婚!他说:“沈小姐,你要对我负责。”沈希萱无语:“郁先生,要对你负责什么?”他挑眉,似笑非笑:“哦?不想负责也可以,欠我的人情,今天带上户口本还我。”“带户口本干什么?”“去民政局登记!”沈希萱默默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