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0700000047

第47章 附录(12)

民国十八年,先生组织西南地质调查队,由重庆起,同曾世英、王曰伦二先生南行,经松坎、桐梓,至遵义;由遵义西行,经打鼓、新场,至大定。原拟在大定会合赵亚曾、黄汲清二人。突接亚曾遇匪被害耗,先生悲哀不胜。旋同曾王黄三人东行至贵阳,旋又南行,经都匀、独山、荔波,而入广西南丹县境。于是贵州工作与先生民国十七年之广西工作相衔接。继折而北行,经平舟、大塘,返贵阳;由贵阳经遵义、桐梓,返重庆。于十九年(1930)夏返北平。

此次之行为先生平生最大地质旅行,亦为最后的大规模地质旅行。其所得结果对于地质学、矿产、地理学及人种学,无疑的必有很大的贡献。地质方面工作则沿途均绘有精细的地形及地质图,对于地层研究尤一丝不苟,而于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更有精细的、透辟的考查。将来西南各省这三纪地层研究,要以他的结果为基础。

在君在途中写长信给我,叙述赵亚曾之死,他曾痛哭几次。此次原定赵亚曾等从徐州出发,在君听说由四川到云南的路上不太平,曾打电报叫他到重庆同行。亚曾回电说:“西南太平的地方很少,我们工作没开始就改变路程,将来一定要一步不能出门了。所以我决定冒险前进。”不上一个月,他就死在昭通了。

亚曾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他死时止有三十二岁。他的著作已有这许多种:

中国长身贝科化石(《古生物志》乙种第五号第二册及第三册)

中国北部太原系之瓣腮类化石(《古生物志》乙种第九号第三册)

中国石炭纪及二叠纪石燕化石(《古生物志》乙种第十一号第一册)

湖北宜昌兴山秭归巴东等县地质矿产(与谢家荣同著,《湖北地质矿产》专刊第六号)

秦岭山及四川之地质研究(与黄汲清同著,《地质专报》甲种第九号)

在君从西南调查回到北平,是在民国十九年的夏季。那时我在上海已住了三年多,离开了北京已有四年多了。我已接受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新创立的编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的事,十月里我到北平看定了房子,十一月回上海,准备搬家回北平去住。我从北平回到上海之后,三天之内,连得在君两封信,都是劝我不要多喝酒的!这两封短信最可以表示在君待朋友如何操心爱护,也最可以描写他的风趣,所以我抄在这里:

适之:

博生请吃饭的那一晚上,我就把你的《我的母亲的订婚》读完了。这一篇在你的《文存》里边应该考第一!

尔和真是饭桶!你走了以后,他还给菘生说你描写〔你母亲〕辫子长是暗用“发长垂地”的典故!!

我以后看见莎菲,他给我说你临走几天,天天晚上闹胃痛,很替你担心。第二天看见寄梅,他说在天津给你同住,似乎没有胃病。我事体近来大忙,就没有立刻写信给你。

但是屈指你将要离开上海了,在这两个星期之中,送行的一定很多,惟恐怕你又要喝酒,特地写两句给你,劝你不要拼命!一个人的身体不值得为几口黄汤牺牲了的,尤其不值得拿身体来敷衍人!……千万珍重!

弟 文江 十九年十一月九日

第二封信说:

适之:

前天的信想不久可以收到了。今晚偶然看《宛陵集》,其中有题云,“樊推官劝予止酒”,特抄寄给你看:

少年好饮酒,饮酒人少过。今既齿发衰,好饮饮不多。

每饮辄呕泄,安得六府和?朝醒头不举,屋室如盘涡。

取乐反得病,卫生理则那!予欲从此止,但畏人讥诃。

樊子亦能劝,苦口无所阿。乃知止为是,不止将如何?

劝你不要“畏人讥诃”,毅然止酒。

江 顿首 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博生是陈博生,尔和是汤尔和,菘生是刘崇佑先生,莎菲是任叔永夫人陈衡哲,寄梅是周诒春先生。《宛陵集》是梅尧臣圣俞的诗集。

我是民国十九年(1930)十一月二十八日从上海全家搬回北平的。下午,火车过江,我在浦口车站上遇见刘瑞恒先生,才听说那天上午蒋孟邻先生辞教育部长之职已照准了,又听说政府已任命孟邻做北京大学的校长,但他未必肯就,已准备回到杭州去休息了。我回到火车上对我太太说:“糟糕!我搬回北京,本是决计不过问北京大学的事的。刚才听说孟邻今天被任命做北大校长。他回北大,我怕又逃不了北大的事了。”

我到了北平,知道孟邻已回杭州去了,并不打算北来。他不肯回北大,是因为那个时候北平的高等教育已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他回去也无法整顿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本来在北伐刚完成的时期已被贬作了“北平大学”的一个部门,到最近才恢复独立,校长是陈百年先生(大齐)。那时候,北京改成了北平,已不是向来人才集中的文化中心了,各方面的学人都纷纷南去了。一个大学教授的最高俸给还是每月三百元,还比不上政府各部的一个科长。北平的国立各校无法向外延揽人才,只好请那一班留在北平的教员尽量的兼课。几位最好的教员兼课也最多。例如温源宁先生当时就“有身兼三主任,五教授”的流言。结果是这班教员到处兼课,往往有一个人每星期兼课到四十小时的!也有排定时间表,有计划的在各校轮流辍课的!这班教员不但“生意兴隆”,并且“饭碗稳固”。不但外面人才不肯来同他们抢饭碗,他们还立了种种法制,保障他们自己的饭碗。例如北京大学的评议会就曾通过一个议决案,规定“辞退教授须经评议会通过”。在这种情形之下,孟邻迟疑不肯北来做北大校长,是我们一班朋友都能谅解的。

那时有两个朋友最热心于北大的革新。一个是傅孟真,一个是美国人顾临(Roger S. Greene)。顾临是协和医学院的院长,也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董事。他们找我商量,如何可以帮助孟邻先生改革北大,如何可以从北大的改革影响到整个北平高等教育的革新。最主要的问题是:从那儿捐一笔钱做改革北大的经费?

这篇传记不是叙述当年蒋孟邻先生改革北大的历史的适当地方。我只能简单的说:当日傅孟真、顾临和我长时间讨论的结果,居然拟出了一个具体方案,寄给蒋孟邻先生,他也很感动,居然答应来北大主持改革的计划。这个方案即是次年(民国二十年)一月九日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在上海开第五次常会通过的“中基会与北大每年各提出二十万元,以五年为期,双方共提出二百万元,作为合作特别款项,专作设立研究讲座及专任教授及购置图书仪器之用”的合作办法(此案大意见一月十二日上海各报),这个合作办法的一个主要项目是设立“研究教授”若干名,其人选“以对于所治学术有所贡献,见于著述,为标准”,其年俸“自四千八百元至九千元不等,此外每一教授应有一千五百元以内之设备费”。“研究教授每周至少授课六小时,并担任学术研究及指导学生之研究工作。研究教授不得兼任校外教务或事务”。

丁在君就是孟邻先生改革北大时新聘的研究教授之一。同时发表的研究教授共有十五人,名单如下:

理学院 丁文江 李四光 王守竞 汪敬熙 曾昭抡 刘树杞 冯祖荀

许骧

文学院 周作人 汤用彤 陈受颐 刘复 徐志摩

法学院 刘志 赵迺抟

在君在北京大学做了整整三年的地质学教授,从民国二十年秋季开学起,到民国二十三年六月他接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时止。他自己说,这三年是他一生最快乐的三年。这是因为他是天生的最好教师,因为他最爱护青年学生,因为他真能得到教师的乐处。我在二十三年一月十九日有这一段日记:

在君来吃午饭,谈了一点多钟。他是一个最好的教师,对学生最热心,对功课最肯费工夫准备。每谈起他的学生如何用功,他真觉得眉飞色舞。他对他班上的学生某人天资如何,某人工力如何,都记得清楚。今天他大考后抱了二十五本试卷来,就在我的书桌上挑出三个他最赏识的学生的试卷来,细细的看了,说:“果然!我的赏识不错!这三个人的分数各得八十七分。我的题目太难了!”我自己对他常感觉惭愧。

在君死后,我请他的助教高振西先生给《独立评论》写一篇《做教师的丁文江先生》,在那篇很动人的纪念文字里,他说:

……民国二十年到二十三年,……我们曾得到直接受教的机会,而且相处有四年之久。我们真正的觉得,丁先生不只有作教师的资格,而且能全部的尽了他做教师的责任。

他是用尽了他所有的力量去教的。……他尝说:“不常教书的人,教起书来真苦,讲一点钟预备三点钟,有时还不够!”他对于标本挂图等类,都全力罗致,除自己采集绘制之外,还要请托中外朋友帮忙,务求美备。当时地质调查所的同事们曾有这样的笑话:“丁先生到北大教书,我们许多人连礼拜天都不得休息了。我们的标本也给丁先生弄破产了。”……

丁先生是很会讲话的,他能利用掌故小说以及戏曲歌谣的故事,加以科学解释,……渐渐引人入胜。地质学所讲无非是死石枯骨,不顺口的名词,同干燥的数目字。但是听丁先生讲书的,向来没有觉着干枯的。……

有一次……讲到基性火成岩的风化情形,他拿一块标本,说:“你们看,像一个马蹄子不像?这俗话叫做马蹄石,说是穆桂英的桃花马踏成的。山西北部到处都有。”他然后作科学的解释。

地球上水泽、平原,同山地所占的面积的比例,用数目字表示出来,是何等难记!丁先生讲的是:“我们江苏有一句俗话:‘三山六水一分田。’这句俗话上的数字恰与地球整个的数字相同。”……学生听了决不会忘掉的。……

丁先生最主张实地练习,常常带领学生出去。实习的地点同时间,都要经过详细的考虑同周密的计划才决定。出去的时候都要利用假期,决不轻易耽误应讲授的功课。假期……他不但不休息,还带领学生作那比平常更辛苦的旅行工作。

凡预定实习的地方,他一定预先自己十分明白,才肯带学生去。如果预定的地方他不十分熟悉,他要事先去一趟,至少也要派一个助教先去一趟,然后才带学生去。

旅行的时候,吃饭、住宿、登山、休息,他一概与学生完全一致。……不论长期或短期,所有地质旅行应用的一切物件,均必携带齐备。服装必须合适。我们有时候以为一天的短期旅行,可以对付过去,不须大整行装。丁先生则说:“固然有些地方可以对付,但是不足为法!带领学生,必须一切照规矩,以身作则。不如此,学生不能有彻底的训练,且有亏我们的职责!”……

这样的教师,丁文江先生,给予学生们的好处不只是学问知识同治学训练。他那活泼的精神,任事的英勇,训练的彻底,待人的诚恳,……无形之中感化到学生身上的,实在更为重要。

我详细引了高振西先生这篇文字,因为这是他在三整年之中亲自观察的这位伟大教师的教学生活,是他的传记里最不可少的材料。孟真曾说:

在君自苏俄回来后,对于为人的事非常厌倦,颇有把教书也扔去,弄个三百元一月的津贴,闭户著上四五年书的意思。他这一阵精神反常,待我过些时再写一文说明。(《独立》第一八九号,页十一)

孟真此文始终没有写。在君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的暑假中和葛利普、德日进诸位先生同到美国赴国际地质学会的第十六次大会。8月2日他从纽约赴欧洲, 8月31日到莫斯科。他回北平好像是在十一月初。他在苏俄的旅行是很辛苦,很不舒服的,回国后感觉身体不大好,感觉两手两足的极端有点变态,所以曾在协和医院受过一次详细的检查。检查的结果是他有血管开始硬化的象征。他有一个短时期的消极,就是孟真说的精神反常,确是事实。但他回到了地质系的教室里,回到了青年好学生的队伍里,他那眉飞色舞的教学兴趣又全恢复了!上文引的我的1月19日的日记,正是在他从苏俄回来后教完第一学期大考完时的情形。那时候的在君已完全恢复他的教学的兴趣了,完全没有消极或悲观的精神状态了。

在君的苏俄旅行,我另有专章叙述。

我现在要写他在这个北平时期的一段有风趣的生活作这一章的结束。

在君的夫人史久元女士和他同年,是一位和蔼可爱,待人很诚恳周到,持家很有条理的贤妇人。他们没有儿女,丁夫人的一个侄女济瀛常在他们家里住,他们待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在君生平最恨奢侈,但他最注重生活的舒适和休息的重要。丁夫人身体不强健,每年夏天在君往往布置一个避暑的地方,使全家可以去歇夏;他自己也往往腾出时间去休息一个月以上。有时候他邀一两个朋友去住些时。民国十三年的夏天,在君一家在北戴河避暑,我曾去陪他们玩了几个星期。七年之后,民国二十年,在君全家在秦皇岛租了一所房子歇夏。有一天,在君夫妇同济瀛去游北戴河的莲花山,在君作了两首绝句寄给我,信上催我去秦皇岛同他们玩半个月。他的诗如下:

记得当年来此山,莲峰滴翠沃朱颜。

而今相见应相问,未老如何鬓已斑?

峰头各采山花戴,海上同看明月生。

此乐如今七寒暑,问君何日践新盟?

我匆匆答了他一首诗:

颇悔三年不看山,遂教故纸老朱颜。

只须留得童心在,莫问鬓毛斑未斑。

隔了两天,我带了儿子祖望到秦皇岛,陪在君一家玩了十天,八月六日到十七日。这十天里,我们常赤脚在沙滩上散步,有时也下水去洗海水浴或浮在水上谈天,有时我们坐在沙滩上谈天看孩子们游泳。晚上我们总在海边坐着谈天,有时候老友顾湛然(震)也来加入谈天。这十天是我们最快乐的十天——一个月之后,就是“九一八”的日本暴行了!从此以后,我们就在严重的国难里过日子了。

八月十五夜,我和在君在海边谈到夜深,他问我,还能背诵元微之最后送白乐天的两首绝句吗?这是我们两人都爱背诵的诗,不见于《元氏长庆集》里,只见于乐天《祭微之文》里。那天晚上,我们两人同声高唱这两首诗: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应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第二天,在君用微之的原韵,作了两首诗送我:

留君至再君休怪,十日流连别更难。

从此听涛深夜坐,海天漠漠不成欢。

逢君每觉青来眼,顾我而今白到须。

此别原知旬日事,小儿女态未能无。

隔了一天,我同祖望就回北平去了。

四年半之后,在君死在长沙,我追念这一个人生最难得的朋友,也用元微之的原韵写了两首诗纪念他:

明知一死了百愿,无奈余哀欲绝难!

高谈看月听涛坐,从此终生无此欢!

爱憎能作青白眼,妩媚不嫌虬怒须。

捧出心肝待朋友,如此风流一代无!

我的诗提到“青白眼”,他的诗里也有“青来眼”的话。在君对他不喜欢的人,总是斜着头,从眼镜上面看他,眼里露出白珠多,黑珠少,样子怪可嫌的。我曾对他说:“史书上说阮籍能作青白眼,我从来没有懂得。自从认得了你,我才明白了‘白眼待人’是个什么样子。”他听了大笑。“虬怒须”是他那虬起的德国维廉皇帝式的胡子,小孩子见了很害怕。其实他是最喜欢小孩子的,他是一个最和蔼、最可爱的人。

十五 独立评论(1932—1935)

同类推荐
  • 环球文学朝圣

    环球文学朝圣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世界著名文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其有关文学故事,内容生动活泼,适合青少年作为课外读物阅读。
  • 世界比较诗学史

    世界比较诗学史

    本书由四编组成:第一编世界诗学的滥觞;第二编世界诗学体系的形成;第三编世界诗学的发展;第四编中外诗学的相互交流。共计十三章全方位阐释了古今中外诗学的发展演变历史。
  • 张力剧作选

    张力剧作选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宗教音乐、民间音乐、音乐评论和民俗等方面的研究、评价的文章34篇,具体内容包括:“民间锣鼓乐释文”、“重庆音乐创作现状初探”、“游艺民俗”等。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为了逝去的青春

    为了逝去的青春

    闵凡利著的《为了逝去的青春/中国当代名家精品必读散文》中这些散文作品情感饱满,视角独特,想像开阔,内涵深邃。在这些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绵细而稠密,对情绪的挥洒和开拓激烈而诗意。每一篇作品不光有着音乐的亲和力,而且还有着文学的高倍纯度。
热门推荐
  • 荣耀归于罗马

    荣耀归于罗马

    旌旗漫卷,剑盾如潮。一阵苍凉号角长鸣,隆隆的脚步声中,尘封了数千年历史的罗马军团重现世间。扬鞭策马,睥睨天下。辉煌属于希腊,荣耀归于罗马!回溯千年,让我们重新领略那同样和东方一样灿烂的时代,与那些消逝于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共舞!
  • 阳光下的邂逅

    阳光下的邂逅

    阳光下的邂逅,两个人的经历,一个人的回忆,被遗忘在流年里的青葱时光。
  • 初云之登巅

    初云之登巅

    九转琉璃第一转:涉世未深,魔女初现。九转琉璃第二转:异象出现,初云大乱。九转琉璃第三转:神兽现世,隐族尽出。九转琉璃第四转:神器在手,天下有我。九转琉璃第五转:十方神器尽出,大战前夕将至。九转琉璃第六转:十方神器合一,种族大战打响。九转琉璃第七转:隐族一夜洗牌,一切皆是定局。九转琉璃第八转:寻找元素之种,逆天法术救人。九转琉璃第九转:实力以至巅峰,前往林韵大陆。
  • 驭夫有术:魔妻太妖娆

    驭夫有术:魔妻太妖娆

    那些生前的求而不得,在她死后不期而遇。初次见历琛那天,他漫不经心,修长的手指在空气中划出一个光环。顺势将她轻飘的灵魂吸了进去。“你若奉我为主,我便助你转生!”他冷笑,那森寒的嗓音在苍凉的空气中凝固,傲慢得不可一世。他无所不能,却又难以猜透。那日帝都城楼之上,他搂着她笑而不语,她鼓足此生最大的勇气将他推靠墙角,诉尽衷肠。她助他成就大业,他许她来世繁华。当他俯瞰朝堂,似乎千秋万代也不过如此。当她站在奈何桥上,昔日的甜蜜忧伤历历在目。成妖成魔,亦不过痴情二字。
  • 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课

    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课

    追寻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幸福,然而,幸福从来都不会从天而降,女人需要足够努力,足够聪明,才能具备足够强大的幸福力,才能保持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本书分别从生活、做人、做事、财富、成功、友情、爱情、亲情、婚姻、幸福等方面入手,给女性以全方位的指导。书中不乏真知灼见,大都是过来人的切身感受,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年轻女孩可以从中展望人生,尽早领悟生活的智慧和法则;成熟女人可以从中寻求共鸣,找到朋友与知音。希望在本书的陪伴下,所有女人都能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人生。
  • 健康来自衣食住行

    健康来自衣食住行

    本书分别从“别让习惯害了你”“美丽健康两不误”“食物养生密码”“健康饮食调理法”“居室里的健康秘密”“慢生活养生术”“四季保养的窍门”“情绪管理‘心’主张”等方面揭示蕴含在日常“衣食住行”中的现代的、科学的保健知识。
  • 水月镜花之虚无

    水月镜花之虚无

    一家普通的小店却是来自异世界。“本店只招待有缘人。”坐在柜台后的女店主微笑,“有缘人并非一定有缘,要想实现愿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身份神秘的女店主以及那家古怪的小店到底怎么回事?无人知晓无人能解答。但每一个能进入那家店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将死之人。不论是稚嫩孩童还是蓬勃的年轻人或者老年人,能进入那家店的都是将死之人。今夜子时,欢迎你的到来。将死之人。
  • 全职猎人之冒险的浪漫

    全职猎人之冒险的浪漫

    魔兽、珍兽,秘境、魔境,财宝、秘宝。名为未知的词语所散发的魅力,吸引着一群不得了的存在。人们称之为“猎人”。
  • 权世唯一之夙择

    权世唯一之夙择

    本作品是《权世唯一》的第二部,名字译为夙愿的选择。为得到父亲认可的奇才少年紧握真相的尾巴,竟走上了这场大陆轮回的主线?所剩不多的时间,自认正确的双方到底谁才是轮回的救世主?他低声笑云:“吞噬一切的烈火未必是灭亡的序曲。”祈愿权世唯一,静待夙择。
  • 未来陌生人

    未来陌生人

    (此文略带泪点,属于回忆式,不喜勿进)我和你的相遇也许是错误,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你在我深入我的心里,是我一场最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是我此生最痛苦的回忆。你是电光石火刹那的洁白,存活在我的记忆里。你就像是我记忆深处躲起来的人,想去找寻缺怎么也找不到,是你藏的太好还是我太笨?我只想陪在你的身边,陪你再一次颠沛流离,可是你早已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