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8700000042

第42章 生活观(6)

道教的善恶观既是道教伦理观的重要内容,又是道教生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教生活行为标准的重要体现,没有道教的善恶观念就没有道教的生活观。"道教规定了许多戒律,它们是世俗道德善恶观念和宗教信仰善恶观念的综合反映。"王明《道教哲学》,《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第213页。"我们个人的本性就是宇宙的自然的一部分,合乎自然的方式生活就是至善,就是说至善是合乎个人本性以及宇宙的自然,不应作任何人类普遍法则习惯上所禁止的事。"拉尔修《名哲言行录》,引自《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15-216页。道教认为人们生活是与善恶吉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善恶吉凶作为判断生活行为之标准就没有真正的生活准则。只有将善恶吉凶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道教的生活善恶之行为标准,使人们的生活真正符合生活的自然本质属性。

第一,"善者致善,恶者致恶"。道教的善恶标准是建立在"道"之本质属性标准基础之上的,凡是符合"道"则为善,违背"道"则为恶。即善者与道同称,恶者好反天道。道教在《太平经》认为:

善者,乃绝洞无上,与道同称;天之所爱,地之所养,帝王所当急,仕人君所当与同心并力也。夫恶者,事逆天心,常伤人意;好反天道,不顺四时,令神袛所憎,人所不欲见,父母之大害,君子所得愁苦也,最天下绝凋凶败之名字也。《太平经合校》第158页。

表现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则为善者"天之所爱,地之所养,帝王所当急";恶者"事逆天心,常伤人意,不顺四时"。善者乃为"同心并力";恶者"绝凋凶败"。这种"善恶"标准是建立在人们生活实践基础之上的,是以"道"之本质属性为标准的"善恶"思想的体现,是道教生活观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太平经》认为:"夫天地之性,自古到今,善者致善,恶者致恶,正者致正,邪者致邪,此自然之术,无可怪也。故人心端正清静,至诚感天,无有恶意,瑞应善物为其出。"同上,第512页。善恶是天地所具有的内在属性,是人们社会实践生活借以把握和依据的客观标准。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只有顺应天地善恶之属性,端正一颗"清静"之心,才可以实现"至诚感天",顺道而为之,无有恶意,扬善抑恶,实现生活所具有的本来目标。

第二,"流其后世,成承五祖"。道教认为"善恶"乃为生活影响之重要因素,这种影响之体现主要在于"有力行善,反常得恶"、"有力行恶,反得善",其原因乃为"承负先人之过","先人深有积畜大功"。这种"承负"之过,"积畜"大功对于人们政治文化生活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太平经》中认为:

天地开辟已来,凶气不绝,绝者而后复起,何也?夫寿命,天之重宝也。所以私有德,不可伪致。欲知其宝,乃天地六合八远万物,都得无所冤结,悉大喜,乃得增寿也。一事不悦,辄有伤死亡者。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恶,或有力行恶,反得善,因自言为贤者非也。力行善反得恶者,是承负先人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其行恶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积畜大功,来流及此人也。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虽有余殃,不能及此人也。因复过去,流其后世,成承五祖。《太平经合校》第22页。

这里阐述了善恶吉凶与人们生活之间的"承负"、"积畜"之反相作用关系,这种反相作用既表现了人们的主观善恶行为对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又表现了在这种主观影响背后的客观必然性。"承负"与"积畜"二者均是由于天地运动自然本质所产生的必然之结果,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对于人们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幸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治,比连不平,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病更相承负也,言灾害未当能善绝也。"同上,第70页。说明人们的一切善恶都具有生态伦理规则,这种规则均在宇宙天地运动控制和影响之下,只有顺而为之,才可以使生活自然,善恶吉凶自应。

第三,"五戒十善,永灭灾殃"。道教生活观的善恶标准乃人社会生活实践之体现,是人社会生活实践能否尊重生活本然规律的重要反映,天道本来"无私"、"自然",没有"善恶"之分,其运动之规律和运动之法则完全按照天所具的本来面貌进行,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只有按照其本来的面貌行事,才可以实现"至诚"与"感天"的完美结合,达到与天之融合为一,实现人天关系的友善之亲。《太平经》认为:"善者乃上行,恶者下降。天道无私,乃有自然,故不失法也,其事若神。《太平经合校》第458页。在人们的行为实践中,如果能够做到天道无私,并遵循其所具有的"自然本质",就可以实现其生活行为之"不失法",从而达到"善"、"恶"自然"上行"与"下降",实现生活其自然而然。为此,道教提出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避免"恶凶"而扬"吉善"之"五戒十善",并作为人们的生活准则要求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云笈七签》卷三十七《洞玄灵宝六斋十直》认为:

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嗜酒,三者不得口是心非,四者不得偷盗,五者不得淫色。十善:一念孝顺父母,二念忠事君师,三念慈心万物,四念忍性容非,五念谏诤蠲恶,六念损己救穷,七念放生养物、种诸果林,八念道边舍井、种树立桥,九念为人兴利除害、教化未悟,十念读三宝经律、恒奉香花供养之具。凡人常行此五戒十善,恒有天人善神卫之,永灭灾殃,长臻福祐,唯在坚志。《云笈七签》第806-807页。这里的"五戒"乃为戒"杀生"、"嗜酒"、"口是心非"、"偷盗"、"淫色";"十善"则"孝顺父母"、"忠事君师"、"慈心万物"、"忍性容非"、"谏诤蠲恶"、"损己救穷","放生养物"、"种诸果林"、"道边舍井"、"种树立桥""兴利除害"、"读三宝经律"等方面,是道教生活观所具有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思想。只有"常行此五戒十善",才能"善神卫之,永灭灾殃,长臻福祐,唯在坚志",体现出道教"至诚感天,无有恶意"的自然生活准则,以及对善恶吉凶的基本态度。

五"存思精审,自然忘劳"

——思劳有度

道教认为人们的生活行为具有基本的自然准则和生活模式,其生活行为的内容和要求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限度之内,这就是所谓"思劳有度"。"虽然所偏好的无关紧要之物对于幸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它们集中起来并非无关紧要;他们对于我们所过的生活的特性造成了某种影响,使我们的生活更接近于其自然的完成。"(美)特伦斯·欧文著,覃方明译《古典思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13-214页。道教这种"思劳有度"之范畴具体表现在"存思精审,自然忘劳"的基本生活要求,"暮无远行,暮常护气"的基本养生方法以及"气虚形,精虚神悴"思劳过度所具有的危害性等方面。

第一,"疾之所起,自生五劳"。道教认为思劳过度会造成"六极、七伤、七痛"之危害,这种危害之原因乃为"五劳",由于"思劳无度"造成人之"五劳",使得人之身体各个器官产生"先损"、"受邪"、"俱病"等现象,从而给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带来各种麻烦与不便。梁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说:

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五劳既用,二藏先损,心肾受邪,府藏俱病。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五劳则生六极,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精极、六曰髓极。六极即为七伤。七伤故变为七痛,七痛为病,令人邪气多,正气少。《道藏》第18册,第482页。

陶弘景的养生思想清楚地表明了由人之生活"五劳"导致"六极",再到"七伤"、"七痛"的因果过程,并认为"疾之所起,自生五劳",其致病的主要根源在于人们生活中的过"劳"行为,失去了生活对于身体的养生和保健作用,从而导致"邪气多"、"正气少",使身体失去了在生活本然运动条件下所具有的阴阳平衡,离开了生活所具有的限度和标准,也就失去了生活本身,失去了生活所应该具有的自然属性和存在的依据。为了保持生活所具有自然本性,道教认为在人们的生活行为实践中应该"存思精审,自然忘劳"《云笈七签》第961页。才可以实现生活所具有的本然本质。

第二,"导引诸术,避众伤人"。道教认为要使人们的生活实践行为体现出其生活所具有的自然本性,就必须避免"伤"其生命之"血"、"气"、"骨",并在行为过程中"暮无远行,暮常护气",维持生活所必须具有的自然本性。对此,道教认为"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常护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咸伤筋,醋伤骨,饱伤肺,饥伤气"《道藏》第34册,第470页。生活行为之"久视"、"久卧"、"久立"、"久行"、"久坐"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这种危害性体现在"伤血"、"伤气"、"伤骨"、"伤筋"、"伤肉"等方面。道教在饮食习惯方面也认为"咸、醋,饱,饥",同样具有"伤筋"、"伤骨"、"伤肺"、"伤气"之危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实践顺应生活自然所具有的本来面目,使生活适应生命运动所具有的本性规律。《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杂修摄·养性延命录》中也有同样的认识:

远思强健伤人,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差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暖失节伤人,阴阳不交伤人,凡交须依导引诸术。若能避众伤人事,而复晓阴阳之术,则是不死之道。《云笈七签》第720页。

这里指出,日常生活中"远思"、"忧恚"、"喜乐"、"忿怒"、"汲汲"、"戚戚"、"寒暖失节"、"阴阳不交"等行为都是人们"思劳过度"之体现,具有伤人之危害,人们应该在行为实践中把握其所具有之"节度",并通过采用"导引诸术"、"避众伤人"等方法,实现生活之自然。《云笈七签》又认为:"一日之忌,夜莫饱食。一月之忌,暮莫大醉。一岁之忌,暮莫远行。终身之忌,卧莫燃烛行房。勿得起恨于人,当以息怨仇也。"同上,第788页。这是生活自然所具有的内在本质之体现。

第三,"气虚形羸,精虚神悴"。生活对于生命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其生活"不过劳其形"、"不妄役其神"的主要体现乃为"养其形而爱其神"、"敬其身而重其王",具体体现在生活中则为"从于自在",是其"万物以停育为先"、"天地以清净是务"思想的体现,表现了生命运动"莫不禀于自然"之本色。《云笈七签》卷九十《七部语要·连珠》认为:

形者气之聚也,气虚则形羸;神者精之成也,精虚则神悴。形者人也,为万物之最灵;神者生也,是天地之大德。最灵者是万物之首,大德者为天地之宗。万物以停育为先,天地以清净是务。故君子养其形而爱其神,敬其身而重其王。莫不禀于自然,从于自在,不过劳其形,不妄役其神。《云笈七签》第1986页。

道教通过三个方面表达了"不过劳其形"对于生命之本然的意义:一是人之生命的存在与演化体现了生命的自然本质属性,即"形者人也,为万物之最灵",具有"形者气之聚也,气虚则形羸;神者精之成也,精虚则神悴"的生命运动演化之特征;二是这种运动演化中人之"君子养其形而爱其神"是生命存在与演化之必然,其前提条件乃为"万物以停育为先","天地以清净是务";三是生活的内在本质乃为"莫不禀于自然",即"从于自在,不过劳其形,不妄役其神",是道教自然观在生活观中的具体体现。因此,道教认为:"福者祸之先,利者害之源,治者乱之本,存者亡之根。上德之君,质而不文,不视不听,而抱其玄。无心无意,若未生焉,执守虚无,而因自然"《云笈七签》第1990页。"福"与"祸"、"利"与"害"、"治"与"乱"、"存"与"亡"具有内在对立统一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此,道教认为"上德之君"要做到生活"自然"应该"质而不文"、"不视不听"、"无心无意",达到生活所具有的具体要求,才是道教"思劳有度"生活观之体现。

总之,道教的生活观体现了生活所具有的自然属性,"衣食自然,分定诚宜"是道教生活观所追求的目的和要求。人们的实际生活"富贵贫贱,莫不由天"。人们通过生活实践中各种"守"、"处"、"去"、"节"等行为而使生活不同之性"混合"而达到"养道养德,养性养气"之状态。道教生活观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实践中应牢记"饮酒忌大醉,饱食终无益"、"量腹而食,度形而衣",以及"悉皆饮食,以养其体"等教训,认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坐卧休息甚至性生活等方面均应遵循自然之理,"饮食有节,起居有度"才是生活之本然。为此,应"积善立功慈心"、"去其欲澄其心"、"上中下各九戒",并认为"百姓日用"生活应体现出"以道济物"、"以文柔远"之作用,通过"道"与"文"来体现并反映出生活所具有的本然之属性。人们的基本生活态度、生活愿望和生活行为必须符合生活所具有的内在规律,具体表现为"清净逍遥"的生活态度、"淡泊名利"的心理欲望、"家国安泰"的治政准则、"善恶吉凶"的行为标准以及"思劳有度"的生活模式,体现了道教生活自然的内在要求。"培育清净人心,回归宁静生活,呼唤清明社会,化育清醇世界。--未来的生活道教将以"利万物"的上善精神来演奏"大道"世界之歌,宇宙自然之歌。"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本书主要指道教历史与道教文化。包括道教、道教绘画、道教雕塑,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热门推荐
  • 曾国藩成大事八字箴言

    曾国藩成大事八字箴言

    曾国藩是传统社会最后一位成大事的人,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一部全方位、多视角的成功学全书。在他身上集中反应了中国五千年传统谋略精华。八字箴言是曾国藩官场、战场的独特心得,是他阅历了人生、事业后得出的黄金定律,并以深刻的洞见力著述于后人。
  • 江南可采情

    江南可采情

    这是一本小说集,主要写的是江南女子婉转悲戚的爱情故事,故,取名江南可采情。一个章节为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八千到一万字。每周更新一次(作者有懒癌)。从戏子到采茶女,从采茶女到大家闺秀,每一个人物都有不一样的爱情故事,或喜或悲,或肝肠寸断。爱与不爱,只是一念之间。有些人明明爱了,却至死也不承认,有些人明明不爱,却生死相随。他说,江南女子柔情,更痴情。PS:你们想看什么类型的故事可以用评论告诉我,合适的话我会写,谢谢大家关注此书,么么踹~PS的PS:本书读者群:460194009(群里没人,不要笑话我,我刚建的)
  • 液态魔脑

    液态魔脑

    十八岁前,唐争是身患绝症的悲剧学生;十八岁后,唐争是脑中被植入液态魔脑的人形兵器。星际时代争霸、古武机甲碰撞、各方诸侯并起……25世纪的银河系异彩纷呈,身患绝症的唐争唯有靠一腔热血和无所不能的液态智脑,书写属于自己的星际传奇。
  • 战国策(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战国策(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武破乾坤

    武破乾坤

    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神奇的穿越到了一个属于武术的世界,奈何命运戏弄,前生为奴,此生仍为废物。生当为男,怎能庸碌一生,屈服命运,甘为牛马?生当为男,就要创造奇迹,走出自己的道路。这一世他相信人定胜天,且看他如何披荆斩棘,反抗命运,追求巅峰的武道,鱼跃龙门,成就至尊,玩转乾坤!
  • 隐黑

    隐黑

    他曾是叱咤黑客界的领袖,有着极其神秘的身份,手上经营着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黑客势力集团,不料人生重启,让一切回档到了十年前一个平凡的日子,而他却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少年,而正是这种寻常的少年身份、特殊的家庭环境把他推入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
  • 拯救坏蛋

    拯救坏蛋

    郑宁是一个普通家庭的中学生,喜欢打游戏和逃学,不喜欢读书,未来几乎可以预见,今年高三一毕业就进厂打工,相亲或者在厂里找个妹子,生个娃,了此一生。但是,一块高科技芯片令他波澜不惊的生活有了一点改变。本是小流氓的他做起了教育流氓的活,本想做坏蛋的他做起了教坏蛋怎么做好人的耐心活。从不对美女妄想的他,却连曾经放狗咬他的暴力校花都在追他。美女老师还老拉他去家里吃饭,秉个烛夜个谈……
  • 傲视苍穹

    傲视苍穹

    一次执行任务中的大爆炸,将海豹部队的精锐战士段一刀卷入了一个类似于武侠世界的异大陆。在目睹了山间小村遭人血腥屠杀之后,他毅然挥起了手中的黑色残刀,没想,至此却一发不可收拾。为了红颜,为了朋友,为了兄弟,为了敌人,他无数次的挥刀,无数次的杀戮,然而当这一切,全部回归到原点,走向了结束之后,他领悟到了。原来,刀存在的意义,不单单是为了杀戮,而是……以武侠的手法来叙述已发生的事实……不一样的异大陆,不一样的搏杀经历,不一样的另类人生。
  • 越策越开心

    越策越开心

    本书致力于创造快乐的良心事业!本书从大量流行元素、坊间话题、生活趣闻、茶余饭后的种种灵感中精挑细选出笑话精品,以灰色为主打色,内容包罗万象而又各具特色,让读者在轻松幽默的扭转中品味人生、领悟真理。懂生活才懂幽默,懂幽默才能更好地品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