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7500000055

第55章 传统—诠释—新变(2)

把古诗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是一种诠释。如果客观地比较一下原诗与译文,我们立刻会发现,一首很有意境的诗已经变成了蹩脚的散文,诗意和诗味已经完全丧失掉。语言的改变不仅是语言的改变,这背后还有文化的距离。原诗“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本来是很雅致含蓄的比喻,“玉壶”,就是盛冰的玉壶,这在古代象征着洁白纯净。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加以清规玉举,湛虚照于玉壶;玄览露凝,朗机心于水镜。”又,陆游《月下三桥泛湖归三山》:“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玉壶缥缈中。”“玉壶”是一种比喻、象征、暗示等,表现出一个人有很高的素养。但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原有的文化意味不但丧失了,而且有一种自夸自傲的意思,什么“我的品行节操高洁无瑕,这正同在玉壶中放置一片冰心一样”,在谦谦君子古人那里,怎么会用此语气给亲友传话呢?况且“一片冰心”又原样存在,并没有翻译出来。我们这样说,不是说翻译错了,而是说明语言不仅仅是语言,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古代汉语中的文化意味,现代汉语中往往诠释不出来,因为古与今的文化有了变化,有了距离。在对古代文论的诠释中,情况也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人并不是不会用学术术语,但他们常常回避这些术语,而用一种深微的、朦胧的词语,以表达他们所追求的文化情调。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可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文论著作,但刘勰用骈体文写,有的语句很美,本身就是文学创作,但他似乎不追求十分确切的意思。例如把艺术构思中的心理活动叫“神思”,现在一般都诠释为“艺术想象”,其实刘勰的“神思”与现在文学理论中的“想象”是有不同的,这具有更丰富的意思,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再如“风骨”这个概念,在《文心雕龙》中是很重要的,对后代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但是今人的诠释歧见纷呈,达十余种之多,费了很多笔墨,仍然没有搞得十分清楚,这就是古今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这就说明诠释根本无法越过文本的障碍,要消除文本与诠释者之间的差异是十分困难的。诠释只能是一种对话,文本有文本的信息,诠释者也有早已形成的“前理解”,在承认这种差异的条件下交流对话,展开一个新的意义的世界。

诠释中华古代文论,要克服两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即“返回原本”。

“返回原本”只能是一种愿望。中国古人活动的场景已经不可重现。我们无法亲身去体验。一种无法亲身目睹并体验的场景,诠释者仅凭一些死的资料,是很难“返回原本”的。就如同春秋时期的礼仪,尽管有《周礼》、《仪礼》和《礼记》等一些资料作为根据,但今人要完全复活它,已不可能。又如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定势”篇,历来也是众说纷纭,要真正理解他所说的“势”也是不容易的。历史就是历史,不可能变为活的现实。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按照我们在“导论”中提出的“历史原则”,尽力考察中华古代文论家们提出某种观点的历史背景,尽力摸清楚他们论点的针对性,尽力趋近阐释对象的本真性,即对被阐释的对象的意义有真实的了解,对被阐释的对象丰富复杂的内涵有真实的了解,当然更不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古人身上。

第二种倾向,即“过度阐释”。

在诠释的方法上,无非是“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两种方法。所谓“过度阐释”就是在“六经注我”过程中,生硬地勉强地以古人的观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甚至把古人的观点“现代化”,而不顾古人的原文与原意。如前面所说的刘勰提出的“风骨”概念,有些论者就以“内容与形式”这种现代的概念去套,明显离开了刘勰原有的意思。但是,我们又不能不对古代的文论进行现代的诠释。

不进行诠释,就不能把古代的东西激活,就不能实现古为今用。所以如何获得阐释的恰当的分寸,是一个大问题。诠释只能从历史的资料出发,从历史资料提供的思想出发,翻译可以翻译的部分,延伸可以延伸的部分,对应可以对应的部分,比较可以比较的部分,而不能完全用今天的逻辑去推衍古代的逻辑。在文论方面我们也要把握这个分寸。例如,关于“意象”问题,我们要充分考察王充提出的“意象”与刘勰提出的“意象”的不同,前者是“象征意象”,后者则是“心理意象”,不可不看他们的区别,仅从字面的意义与今天的一般“艺术形象”相比附,或认为是“象征意象”或“心理意象”之外的另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观念。这里对语境的考察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可脱离原有的语境孤立地进行任意的解释。诠释还必须对自己的诠释对象的独特性有深入的了解。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各有其独特的文化品格。一般说,西方的文论是总结创作实践的结果,是创作经验的升华。中国古代文论则不完全是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儒、道、释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根基,先有儒、道、释的哲学,然后再向文论转化。儒家、道家、释家的理论都具有诗意,富于想象,这是儒、道、释哲学向文论转化的前提。这一点我们在第一章已经作了阐述,我们想强调的是中国文论的生成,常常不是对具体创作经验的总结,常常是从儒家、道家、释家概念向文论的转化。“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儒家之“道”;“虚静”的创作境界,就是道家体道的境界;“妙悟”则是释家语向文论术语的变化,如此等等。针对中国古代文论这一独特性,我们在诠释的时候,也要体现出方法的独特性来。或者说在诠释的时候,应更多考虑文论的文化语境和哲学语境。

不论中华古代文论的诠释有多少困难,如果想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那么除了诠释,别无他途。诠释是继承与革新中华古代文论的必由之路。

三、在古今中西基础上实现新变

“不用之用”与“古为今用”可以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资源有四个方面:当下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五四”以来所建立起来的现代文学理论,中华古代文学理论,西方文论中具有真理性的成分。在四种资源上进行创造性改造与融合,中国现代文论新形态一定可以建立起来。中华古代文论作为民族精神的原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中国文论研究界在争论一个问题:即我们究竟为什么要研究古代文论?一种意见认为,古代文论研究不能急功近利,中华古代文论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一部分,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不一定与中国现代的文论建设直接联系起来。如罗宗强教授在批评了古文论研究中的“古为今用”之后说:“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古文论研究,求识历史之真,以祈更好地了解传统,更正确地吸收传统的精华。通过对古文论的研究,增加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传统的文化素养;而不汲汲于‘用’。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根基,才有条件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这或者才是不用之用,是更为有益的。”(罗宗强:《古文论研究杂识》,载《文艺研究》,1999(3)。)这种意见的主旨是不要把“用”特别是“古为今用”作为研究的目标,而把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为目标。至于建立中国现代的文学理论,则主要应从总结现实的文学创作经验教训人手。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目前在世界的文学理论界,竟然没有中国的声音,如果我们不对中华古老的文论传统进行现代的“话语转换”,那么在文论上,就没有“话语”与别人交流,我们岂不患了“失语症”。这种意见的主旨是主张“用”特别是“古为今用”。

我们的意见是,“不用之用”与“古为今用”可以结合起来。建设中华现代文学理论的资源有四个方面:当下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五四”以来所建立起来的现代文学理论,中华古代文学理论,西方文论中合理的成分。在四种资源上的创造性改造与融合,是建设现代文论新形态的必由之路。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精神“工程”,不是一日之功,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排斥“古为今用”。

在这个复杂的工程中,中华古代文论作为民族原典精神,起着特别的作用。中华古代文论当然可以提高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强传统文化素养;同时中华古代文论的一些概念、范畴经过我们的诠释,也可以转化为具有现代意义的理论。也许经过诠释的古代文论概念、范畴,已不完全是古代文论的“本来面目”,但是它的基本精神是古典所焕发出的新声。它原本在另一个语境中,现在转移到一个新的语境,开始的时候,可能是不完全协调的,但经过不断的磨合改进,旧的“武器”派上新的用途,也不是不可以的。特别是涉及文学基本原理的一些部分,由于具有普遍性,经过适当的改造,就完全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

在古今中西融合之路上,已经有前人为我们开辟了道路。

王国维(1877—1927),大家公认他是建立中国现代文论的第一人,是一位开辟道路的学者,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提出了“境界”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说、“隔”与“不隔”说、“造境”与“写境”说、“出入”说、“古雅”说、“天才”说等,就是在古今中外交接点上进行了别出心裁的创造。尽管里面有不成熟的、自相矛盾的地方,但后人为什么不把他未走完的中西交融的路继续走下去呢?

宗白华(1897—1986),在“五四”文化运动洗礼后,仍执著于中华古典与西方精神的结合,为中国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理论做出了贡献。他虽然学贯中西,但他的理论建树则更多从中国古典诗学、美学立意,同时又把古今中西结合起来。例如他的意境“层次”论,亦古亦今,亦中亦西,给人莫大的启发。他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说:

中国艺术家何以不满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因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里形容词里面的这三境层极为精妙:

“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一境也。(按:这是直观感相之渲染)再读之则烟涛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咏鳞出水,又一境也。(按:这是活跃生命的传达)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也而远。(按:这是最高灵境的启示)江顺贻评之曰:‘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反映,“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格”是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格调。西洋艺术里面的印象主义、写实主义,是相等于第一境层。浪漫主义倾向于生命音乐性的奔放表现,古典主义倾向于生命雕像式的清明启示,都相当于第二境层。至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后期印象派,它们的旨趣在第三境层。(宗白华:《美学与意境》,21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这里引文似长了一点,目的是想说明前一辈的学者在掌握古今中西文化的前提下,如何从古到今,从中到西,古今互释,中西互释,实现了现代文论的创构。宗白华走过的路,既然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它越走越宽?

朱光潜(1897—1986),是中国现代美学又一大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和《西方美学史》等,另外翻译出版了《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三大卷以及维柯的《新科学》等。如果说宗白华在古今中西对话中,更倾向于对中华古典的阐发,那么朱光潜则更倾向于现代和西方,但又紧密联系中国古典。朱光潜在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的理论,并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多方面的阐述。他论述克罗齐的“直觉”说,却联系庄子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来说明“美感经验”;他评述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不但举了中国古代《西厢记》中许多描写为例,而且在论述如何解决“距离的矛盾”时,以中国佛学中的“不即不离”说作为最后的结论;他阐述立普斯等的“移情”说,不但举了“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等诗句为例,突出了中华古文论中的“推己及人”和“推己及物”的思想,并以《庄子·秋水》篇中“倏鱼出游”来加深论述。在朱光潜的理论创造中,虽倾向西方观点,但中国古代的美论、文论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对话者”。既然大家认为朱光潜对中国现代美学的贡献是突出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接着朱光潜说下去?

钱钟书(1910—1999),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位文论大家。

他的《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在世界广有影响。所论问题之多,所论问题之深,都受到学界的瞩目。他的著作中中西互释古今互补的例子不胜枚举。他早在《谈艺录》中就提出:“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所以他的文论诗论研究纵观古今、横察世界,以求得共同的“诗心”、“文心”,总结出文学的共同规律。他始终认为:“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渗透,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串不同学科。”(钱钟书:《诗可以怨》,载《文学评论》,1981(1)。)他研究的突出特点就是搜集古今中外相同相通的资料,在比较互证中,求文学的共同规律。因为他认为“心之同然,本乎理之当然,而理之当然,本乎物之本然,亦即合乎物之本然”(钱钟书:《管锥编》,50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既然学界也都推崇钱钟书对文论建设的贡献,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吸取他的治学精神,也立足于现代,去追求文学的共同规律呢?

在现代学术视野中,中华古代文论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将推陈出新,将显示出新的意义,焕发出新的光辉。当然,这是一个艰巨的“学术工程”,需要有志于此的学界朋友长期的共同的努力。

同类推荐
  •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的真理是——单纯。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应该是单纯的。作为自然之子,生命的需要原是简单的,无非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以及爱情、亲情等自然情感的满足。复杂,是对生命的真理的背离。人间的各种争斗,人生的诸多烦恼,都因这个背离而起。
  • 中国诗歌史简明教程

    中国诗歌史简明教程

    《中国诗歌史简明教程》旨在展示中国诗歌史的完整发展过程,故以时间为线索,对各个历史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了概括的描述,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史的进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教材所指的诗歌,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古近体诗、词及曲三种类型。本教材的内容起于先秦,止于清中后期,共八编四十五章,三十万字。
  • 九州情歌:雪峰诗选集

    九州情歌:雪峰诗选集

    我从小学起就爱读诗歌、爱唱歌,是抚顺市中心小学歌咏队的小歌手。初中时期开始学写诗歌,可惜都遗失了。高中时期又陆续写了一些,虽很稚嫩,却还保留了一些。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
  • 古典诗词曲名句鉴赏

    古典诗词曲名句鉴赏

    本书所选的名句均为我国历代名诗人、名词人和名散曲家的名作中的名联,共三百联,书中既有对名句的鉴赏内容,又有对原作的分析讲解及相关文学知识的介绍。
热门推荐
  • 复仇之恋,冷妻的圈套

    复仇之恋,冷妻的圈套

    她带着姐姐的仇恨来到A市,目的就是为了惩戒那些让姐姐曾经痛苦的人,她一面扮演着无辜柔弱的样子博取信任,一面变身狠戾无情的恶魔暗施诡计。当她的目的即将达成,她却发现自己怀孕,在盛大喜庆的婚礼上,她的身份和目的被揭穿,可是为什么面对他痛苦的目光,她居然会觉得心痛?
  • 易烊千玺之月思南城

    易烊千玺之月思南城

    当肖梦思遇到千玺觉得他很帅,要是能和他在一起就好了。易烊千玺遇到肖梦思的时候,觉得她长得很漂亮到底会不会在一起呢?大家敬请期待期待吧!这次小说纯属自己编的。
  • 诸德福田经

    诸德福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荒原生命的奇迹

    荒原生命的奇迹

    人类生活的蓝色家园是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在地球上,除了最高级的灵长类——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伙伴。它们当中有的庞大、有的弱小,有的凶猛、有的友善,有的奔跑如飞、有的缓慢蠕动,有的展翅翱翔、有的自由游弋……它们的足迹遍布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海洋。和人类一样,它们面对着适者生存的残酷,也享受着七彩生活的美好,它们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 豪门薄幸,霸爱总裁的猎心计

    豪门薄幸,霸爱总裁的猎心计

    辛苦经营的两年婚姻,换来的不过是一纸离婚协议!原来她的丈夫早已找到所谓“真爱”。可笑!你若无情我便休!可是为什么再见面还要警告她和某男保持距离?穿的少了,也要受到数落,拜托,是不是要让她来教前夫大哥形同陌路四个字的写法呢?什么?那个讨厌的痞子是前夫大哥的未来大舅子?这关系真是太复杂了、既然躲不掉,那她就要好好的蹚蹚这池浑水,别管是谁,这次在让她动心,就别想着在一脚把她踹开,痴女有毒、保鲜期一辈子、不是真心勿近。
  • 陪嫁丫头

    陪嫁丫头

    她是一夜崛起的江湖奇女子,她是纯真善良的邻家姐姐,她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她为朋友甘做陪嫁丫头,??????,宫廷深深,究竟是默默守候的平凡侍卫,还是恩宠万千的当今皇上,真情与皇权之间,她该何去何从???????
  • 火箭新王朝

    火箭新王朝

    重生之麦迪!带你走进08-09赛季,见证火箭新王朝的崛起!紫衣会用一种清新的文笔来写这本篮球竞技文!希望大家喜欢!
  • 西窗风雨(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西窗风雨(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tfboys别离开我

    tfboys别离开我

    我前世回眸,换你今世相见是不是如果不爱上你,是不是就可以放弃你,如果不遇见你,今生今世是不是就这样过了
  • 重生复仇记

    重生复仇记

    如果可以,叶千雪宁愿自己从来不知道真相。但是死后,她知道了那让自己哭泣的现实。一眨眼,她回到了十六岁的夏天。这一次,她绝对不会让历史再度重演。欠了她的,她必将一一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