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7500000043

第43章 “格物”—“性格”—“闲笔”(3)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

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起我归农之意……”((清)曹雪芹:《红楼梦》,230~23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孤立起来看,大观园内这个人为的田庄,正如贾政所说:“此处有些道理。”但是在大观园这个朱楼画栋、富丽堂皇的园林里,设这样一个人为的田庄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真实呢?贾宝玉与贾政终于争论起来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喜欢,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巧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同上书,232~233页。)

我们认为,这一节,贾宝玉与贾政的冲突,是曹雪芹借机表露自己艺术观点的重要之处,不可轻轻看过。在曹雪芹看来,一个作品真实不真实,是不能孤立起来看的,一定要从整体的内在联系中来看。就像大观园里的这个田庄,之所以遭到了贾宝玉的批评,是因为在这个充满朱楼画栋的富丽堂皇的贵族园林里,置一田庄,峭然孤出,是不真实的。真实的田庄是“天然”的,与别的事物有整体联系的,远应邻村,近应负郭,背山山有脉,临水水有源,高有隐寺之塔,下有通市之桥,这样的田庄,才是“天然图画”。真实在整体联系中。把一个事物孤立起来看,即使本身看起来再逼肖,也无法证明它的真实性。这样曹雪芹提出了真实即整体联系中的“天然图画”的命题。这个命题对文学叙事来说,的确是特别重要的。

因为在一部叙事作品中,一定会有众多人物,众多事件,众多环境,这些人物之间、事件之间、环境之间、人物与事件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事件与环境之间,都必须有整体的内在的联系,而真实性就寓含在这整体的内在联系之中。离开整体联系,就失去事体固有的“道理”,也就失去真实。

曹雪芹讲真实要“取其事体情理”,这就是说真实不但要合理,而且还要“合情”。“理”是客观的事理,“情”则是主观的感情。如前所述文学叙事与非文学叙事,主要区别在是否夹带着感情。同样,叙事文学的真实与一般历史真实的区别,也在于是否夹带着真实的感情。在明清古人看来,在文学叙事中,只要“情”真,荒诞无稽的、怪异荒唐的描写,也可以是“真实”的。如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辞》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于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明)汤显祖:《玉茗堂文之六·牡丹亭记题辞》,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诗文集》,109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这里所说的“情”,当然是人的“至情”、“真情”。只要是“至情”、“真情”,那么在文学叙事中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复生。这都可以是真实的,都可以得到读者、观众的认同。

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寓言,特别是楚辞的《离骚》。只要情真,上天下地、神灵鬼怪,都可以是真实的。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窦娥临刑时发的三愿,一一实现,没有读者说不真实。

原因就是作者赋予这一情节以真情和至情。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可谓离合悲欢,兴衰际遇,皆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但也有一些荒诞之笔,如绛珠仙子还泪之说,疯跛道人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解释以及随后的出走,宝玉衔玉诞生,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故事,都令人有似幻而真之感。最奇怪的是在完全现实主义描写中穿插离奇的情节,如第十六回,秦钟临逝,竟然还加了鬼判持牌来捉他的一段细节:秦钟死前还有许多牵挂,不得已求告鬼判,鬼判说:“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话说:‘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像这种荒诞之笔,读者觉得事是没有的,但作者那种警醒人们的情感,却是十分真实的。

所以《红楼梦》评点家脂砚斋在第五十六回写贾宝玉做了个怪梦遇到“假”宝玉,脂砚斋评说:“叙入梦景极迷离,却极分明,牛鬼蛇神不犯笔端,全从至情至理中写出。”这就是说,只要有“至情至理”在,不论牛鬼蛇神是否到笔下,都是真实的。脂砚斋评点中不断用“毕真”、“合情合理”、“近情近理”、“至情至理”、“天下必由之情事”来评价《红楼梦》的叙事艺术,证明曹雪芹的真实感的确就是“取其事体情理”。

总的来看,明清两代的叙事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对叙事艺术的真实看法,以“合情合理”这样简明而又精当的言语来加以概括。

他们既没有把文学叙事的虚构与真实对立起来,又没有把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等同起来,所谓“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冯梦龙),“未必然之文,又必定然之事”(金圣叹),“事之所无,理之必有”(脂砚斋)。这些说法的可贵之处,是肯定了文学叙事虚构的权力,同时又说明尽管形象是虚构的,但只要写出“至情至理”,就会获得文学叙事的真实性。

四、“同而不同处有辨”———叙事文学人物性格的塑造

“同而不同处有辨”,意思就是共性与个性之间有关系,但又必须分辨清楚,不可把共性当成个性,也不可把个性当成共性。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的最大成就无疑表现在众多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典型的创造上。《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周瑜等,《水浒传》中的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吴用、阮小七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袭人、王熙凤、贾母、刘姥姥、贾政等,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的性格成为社会人物的“共名”,在社会生活中流传不断。为什么人们可以把小说的情节和具体的描写忘记,却忘不了小说中那些具有性格的人物呢?这是因为人和人的存在是最高的存在,人物性格则是小说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内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古代的小说评点,对人物性格问题着墨也最多,提出了不少有相当深度的观点。

人物性格的塑造在文学叙事中占有什么地位呢?金圣叹很看重这个问题,并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他说:《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至于中间事迹,有逐段逐段自成文字,亦有两三卷成一篇者,亦有五六句成一篇者。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两个人,也只是一样。((清)金圣叹著,曹方人、周锡山标点:《金圣叹全集》第一册,18~19页。)

在这样看法的统领下,金圣叹对《水浒传》各主要的人物都有评价分析,如: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吴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奸滑便与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却心地端正。

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吴用便明明白白驱策群力,有军师之体。

花荣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恁地文秀。

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写得另是一样气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

杨志、关胜是上上人物。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

秦明、索超是上中人物。

史进只算上中人物,为他后半写得不好。

呼延灼却是出力写得来的,然只是上中人物。

卢俊义、柴进只是上中人物。卢俊义传,也算极力将英雄员外写出来了,然终不免带些呆气……柴进无他长,只有好客一节。朱仝与雷横,是朱仝写得好。然两人都是上中人物。

杨雄与石秀,是石秀写得好。然石秀便是中上人物,杨雄竟是中下人物。

公孙胜便是中上人物,备员而已。

李应只是中上人物,然也是体面上定得来,写处全不见得。

阮小二、阮小五、张横、张顺,都是中上人物。燕青是中上人物,刘唐是中上人物,徐宁、董平是中上人物。戴宗是中下人物,除却神行,一件不足取。((清)金圣叹著,曹方人、周锡山标点:《金圣叹全集》第一册,19~20页。)

上面这些引文全部出自金圣叹的《读第五才子书法》一文,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到:

第一,金圣叹认为,叙事作品《水浒传》中人物性格是作品的中心,读者读《水浒传》最重要的是看作者如何塑造这一百零八个水浒英雄的性格。人物性格在叙事作品中为何处在中心地位呢?这是因为每一个人物性格都携带着大量的时代生活的信息。正如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所说:“这些人物从他们时代的五脏六腑孕育出来的,全部人类情感都在他们的皮囊里颤动着,里面往往掩藏着一套完整的哲学。”([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见《西方文论选》下卷,168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例如,水泊梁山那些起义的英雄都有一段受压迫受欺凌的历史,他们被逼上梁山是时代使然,所以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折射出时代的面影。因此塑造人物性格,不是仅仅描画几个人物给人们看,是为了通过人物性格的塑造让人们看清楚一个时代。

第二,说明优秀叙事作品的美学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人物性格的创造。人们为什么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水浒传》?因为《水浒传》一百零八人,就有一百零八种性格,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第三,说明人物性格对于读者有道德的净化、升华力量。像面对阮小七这样的“快人”,对照自己,能使人龌龊污秽的念头尽消。

其实面对像鲁智深、李逵、武松这类虽粗鲁却心地厚实、天真烂漫神勇的人物,何尝不感到自己性格的浅薄世故和胆小,而思改变。

第四,说明小说艺术的成败主要在于能不能塑造出若干个性格鲜明而丰富的人物,不论小说中自然风光写得如何吸引人,情节如何曲折离奇,风俗人情写得多么地道,穿插的诗词歌赋多么精彩,这都不是小说艺术成功的标志,只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才是小说的灵魂,才是小说艺术攀登的高峰。

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如此重要,那么人物性格的“根”在哪里呢?李贽和金圣叹都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并有深切的回答。李贽说:世上先有《水浒传》一部,然后施耐庵、罗贯中借笔墨拈出。若夫姓某名某,不过劈空捏造,以实其事耳。如世上先有淫妇人,然后以杨雄之妻、武松之嫂实之;世上先有马泊六,然后以王婆实之;世上先有家奴与主母通奸,然后以卢俊义之贾氏、李固实之。若管营,若差拨,若董超,若薛霸,若富安,若陆谦,情状逼真,笑语欲活,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亦何能至此哉!此《水浒传》之所以与天地相始终也与!……至于披挂战斗,阵法兵机,都剩技耳,传神处不在此也。((明)李贽:《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之优劣》,见《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这就是说,《水浒传》的人物性格是有“根”的,这“根”就是社会生活。所以李贽说“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

生活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根”,作品塑造人物性格是生活之“根”长出的枝叶和花朵。没有根不可能有枝叶和花朵。当然,高明的叙事文学家不会照搬生活里的人物,这中间有虚构、有想象,甚至是大胆的虚构和想象,但是叙事文学中的人物,无论是坚强的还是虚弱的,神勇的还是胆怯的,粗鲁的还是文明的,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厚实的还是虚伪的,天真的还是造作的,坦诚的还是狡猾的,忠诚的还是奸诈的,细腻的还是粗犷的……所有一切性格都来自生活的启发和暗示。也由于这个原因,金圣叹提出了“十年格物”说。

扎根深厚,才能枝繁叶茂,这样也才能与天地相始终,获得永恒的艺术魅力。

人物性格的内涵是什么?作为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又表现在哪里?在这个问题上,明清两代的叙事文学理论又有什么贡献呢?在当时,关于性格的系统理论形态还未形成,对于人物性格的内涵只能结合人物的分析给出一个大体的框架。金圣叹在《水浒传》第二十五回总评中说:

前书写鲁达,已极丈夫之致矣。不意其又写出林冲,又极丈夫之致也。写鲁达又写出林冲,斯已大奇矣,不意其又写出杨志,又极丈夫之致也。是三丈夫也者,各自有其胸襟,各自有其心地,各自有其形状,各自有其装束……写鲁、林、杨三丈夫以来,技至此,技已止,观至此,观已止。乃忽然磬控,忽然纵送,便又腾笔涌墨,凭空撰出武都头一个人来……其胸襟,则又非如鲁、如林、如杨者之胸襟也;其心事,则又非如鲁、如林、如杨者之心事也;其形状结束,则又非如鲁、如林、如杨之形状与如鲁、如林、如杨者之结束也。(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上册,48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这里是分析四个大丈夫:鲁达、林冲、杨志和武松。金圣叹把他们的性格分为四项:胸襟、心地、形状、装束。这都是自古以来所用的术语,但可以看到,金圣叹有意把人物的性格分为内在的胸襟、心地和外在的形状、装束,这大致上是符合性格的内涵的。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水浒传》描写鲁达、林冲、杨志、武松等英雄人物,无非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类,基本上还是类型化,但金圣叹特别要将其胸襟、心地、形状、装束区别开来,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这里就含有了个性化理论的因素。

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理论在人物性格问题上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性格的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论述。李贽在《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有一段批语,指出作者对潘金莲的描写十分“传神”,然后说“当作淫妇谱看”。所谓“谱”,即“谱系”,如“历谱”、“族谱”、“家谱”,标志一种共同关系。“淫妇谱”即“淫妇”的共同的谱系,也就是淫妇的共性、代表性。李贽最具有价值的理论是他的“同而不同处有辨”的说法:

同类推荐
  • 既然爱情留不住

    既然爱情留不住

    "豆瓣超人气女作家刘小昭奉上的冬日暖心故事集,写给那些处在爱情、工作、生活的十字路口迷惘男女们。她的那些小小故事和桥段里,充满了清澈的领悟、和细微感动,总是这样真切地留在我们心间.对于爱情,刘小昭说:“要么别想,要么别放。”每次想发吵架脾气的时候,想想小昭说的:“一辈子那么长啊……遇上个喜欢的有多不容易,对他好还来不及, 怎么能忍心说恶毒的话做让对方伤心的事呢?”说到爱情的失去,她说“最难过的甚至不是分手,因为人和人的缘分有时真的不能强求,而是那些想做却没有来得及为对方做的事情……想想就难过。很多时候我们遗憾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对你好了。”
  • 锦城觅诗魂

    锦城觅诗魂

    成都是一座文学的城市。《锦城觅诗魂》作者赵丽宏专著的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漫游,在杜甫草堂凝思,在锦江岸畔寻觅,在浣花溪边流连,聆听这座城市深沉绮丽的诗人之心。诗歌的印记留存于一砖一瓦,静心感受,似乎能够隔着岁月听见文字的曼妙歌声。杜甫、薛涛、陆游、巴金、沙汀……《锦城觅诗魂》内蕴深厚的文字糅合空间的广度与时间的深度,将带你感受伟大文人留在这里的诗情画意。
  • 戴望舒作品集(七)

    戴望舒作品集(七)

    要数说茹勒·许拜维艾尔(JuleS Supervielle)所受的影响的人,可以举出拉福尔格(Laforgue),格罗代尔(Claudlet),韩波(Rimband),魏特曼(Whitman),罗曼(RomainS),里尔格(Rike)等的名字来。例如他对于里尔格的默考,似乎帮助了他去使那隔离着生和死的墙板,变成尽可能地薄而且透明。然而许拜维艾尔却并不和他的师表中的任何一位相像。他是那么地不能以别人代替的,如果他不存在,如果他并不也对于新诗人起一种甚至比艾吕亚(Eluard),茹扶(Jouve)或法尔格(Fargue)更显著的有效的作用,那么人们便已经可以毫无困难地估量出欧战以后的诗歌的缺陷了。
  •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一九一三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便从自己的孟加拉文诗歌中挑选出他最喜欢最得意的诗篇,经过再体验和再创作,译成洗净铅华的,清新、自然、隽永的散文诗,陆续结集奉献给全世界的读者:《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等。本书从这些诗集中精选了最脍炙人口的篇目,是泰戈尔抒情诗的集粹。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热门推荐
  • 绝代冥王

    绝代冥王

    身怀圣灵种子,自创圣阶巅峰功法,武道、本源,信手拈来。冥王苏宁,带着无边杀戮,重临临天,为守护挚爱,灭圣教、杀噬魂,只手遮天!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詹姆士·麦克斯韦、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汤姆逊、克斯·普朗克。
  •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异世道名

    异世道名

    陈道名一不小心来到九州大陆,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 爱情下一秒

    爱情下一秒

    本书延续了沈星妤情爱小说一贯华丽而不失纯净的语言风格,讲述了一个关于“沉睡”与“苏醒”的寓言,一份闯入都市人内心深处的暖爱。产品设计师李洛是一名遗传性“猝睡症”患者,自从成为睡眠治疗中心的义工后,偶然结识了另一位嗜睡症患者韩珍智。李洛每周定期负责陪伴她,尝试用各种方法将她唤醒。一本偶然被发现的私人记事本,让李洛有机会进入了韩珍智内心的私人世界。就在李洛目睹一个女人沉睡的同时,他也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内心沉睡的爱情。终于,韩珍智在一个星期四的中午提前醒来……“他(她)不会就此消失,你不曾遇见,只因爱在沉睡……”
  • 农村兵

    农村兵

    小说以农村兵鲁兵为主人公,以其军营经历为线索,真实记录他曲折、艰难的成长历程,书写以鲁兵为代表的农村兵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和人生冷暖,挖掘他们隐秘而复杂的情感内心世界。小说以农村兵鲁兵为主人公,以其军营经历为线索,真实记录他曲折、艰难的成长历程,书写以鲁兵为代表的农村兵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和人生冷暖,挖掘他们隐秘而复杂的情感内心世界,生动描绘出一幅当代军营生活的画卷。作品中塑造的一群农村入伍的战士,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 隐婚萌妻:总裁,我要离婚

    隐婚萌妻:总裁,我要离婚

    为躲避父亲安排的商业联姻,她找了一夜惊喜的对象做老公。渣姐嗤笑她找另一个穷酸鬼!父亲怒骂她找了个不三不四随便男!然而,当她遇到欺凌,穷酸鬼如天神降临,救她于危难。当旧爱纠缠不休,又是谁在他身边霸道宣称:林先生!小默是我的老婆!终于有一天,某女忍不住疑惑了:你到底什么来头,我今天好像在公司听到他们叫你总裁?某男:宝贝儿,这时候办正事要紧。某女:这么频繁,你就不怕过劳死?!某男面不改色:憋着才内伤!
  • 废材狂妃:修罗嫡小姐

    废材狂妃:修罗嫡小姐

    (文文已完结)她,王牌杀手,医冠天下,毒霸九州。她,名门嫡女,草包废物,外加白痴二货一个,没才没貌,没爹没娘,寄人篱下。当她成为她,草包废物?笑话!没才没貌?扯淡!白痴二货?乱讲!乱世风云起,金戈铁马来,乱世浮沉中,她华丽转身,风华绝代,医术无双,毒倾天下。他,一字并肩王,绝色倾城,狠绝毒辣,病弱之躯,废人一个,无人愿嫁。一旨赐婚,一场羞辱,她嫁与他为妻。大婚夜,盖头揭开,看着传闻中的男人,语笑嫣然:“白痴配残王,绝配!”他但笑不语。当杀手遇上魔王,当狡诈遇上腹黑,他们又将上演怎么样的激情?当他们一起褪去伪装,站在众人面前大放异彩时,又将是怎样的惊艳天下?
  • 豪门暖婚:总裁追妻365次

    豪门暖婚:总裁追妻365次

    情人节之夜,夏槿苏应男友秦皓辰的邀约来到豪华大酒店,掀开她被子的却是个完全陌生的男人。而在她衣不蔽体的情况下,秦皓辰带着一大帮记者闯入,诬陷男人强抢他的女朋友欲行不轨。男人是厉氏集团总裁厉子骐,他临危不乱的说出夏槿苏是他未婚妻,化解危机,之后夏槿苏的命运就同这个男人绑定在一起,无法挣脱。
  • 半世阳光

    半世阳光

    在我们生命中,总有那么个人在不经意间出现,当你遇到她时,也许只需要一眼,便再也忘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