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4800000007

第7章 太极推手——刚柔并济的智慧游戏(6)

在吴国侍奉勾践的日子里,艰苦的岁月并没有掩盖范蠡的才能,吴王夫差也发现越王身边的这个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一次,吴王夫差召见勾践,范蠡侍于勾践身后。吴王夫差对范蠡说:“寡人曾闻,‘贤妇不嫁破落之家,名士不仕灭绝之国’。如今勾践无道,国家将亡,君臣沦为奴仆,羁于一室,先生不觉可耻吗?先生如能改过自新,弃越归吴,寡人必当赦免先生之罪,委以重任。”勾践听了,唯恐范蠡变节,伏在地上暗自落泪。这时,范蠡委婉推辞说:“臣闻,‘亡国之君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言勇’。贱臣在越不能辅佐勾践行善政,以致得罪大王。今侥幸不死,入吴养马扫地,贱臣已很满足,哪里还敢奢望富贵呢?”吴王夫差也不再多言,仍让勾践、范蠡回到石室,并派人暗暗探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但见他们竭力养马、洒扫,昼无怨恨之语,夜无嗟叹之声,吴王夫差便以为他们诚心降服,无心还乡复国,放松了对他们的警惕。

有一天,吴王夫差登姑苏台游憩,远见勾践夫妇端坐在马粪堆边歇息,范蠡恭敬地守候在一旁。吴王夫差说:“勾践不过小国之君,范蠡无非一介之士,身处环境险恶之地,不失君臣之礼,也觉可敬可怜。”伯炆在一旁讲情说:“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怜穷困之士。”从此,夫差便有释放勾践回国之心。

以范蠡的才能,在越王兵败事吴期间,范蠡完全可以找到一份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的好差事,况且他的才能还受到了吴王的赏识,可范蠡偏偏没有这样做,这不仅说明了范蠡高洁的品德,也说明在范蠡的心中,屈身事吴并不是他和越王的终点,而是越国强大的起点。范蠡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自信能使局势向有利于越国的一面转换,这使得他在吴国的一切行动都有了目标。

勾践在吴国侍奉吴王不知不觉已有数年。一次,吴王夫差染病,范蠡知道是寻常疾病,不久即愈,便与勾践商定一个计策,让勾践去尝粪卜疾,取悦于吴王夫差。勾践求见吴王夫差,探视他的病情。勾践伸手蘸起吴王夫差的一滴大便,放在口里咂了咂,大声祝贺说:“大王之疾,近期即可痊愈。”吴王夫差询问其缘故,勾践依照范蠡所嘱,说:“臣曾跟人学过医术,只要亲尝一下病人粪便,可知生死寿夭,大王粪便味酸而苦,与谷味相同,由此知道大王之病不必忧。”吴王夫差听其言、见其行,心里十分高兴,立即决定:勾践夫妇搬出石室,可住附近民房,仍然养马。

不久,吴王夫差病愈。正如范蠡预料的那样,吴王夫差决定释放勾践回国,并命人在文台置办酒席,隆重地欢送勾践还越。伍子胥大怒,对吴王夫差说:“勾践尝大王粪便,是吃大王之心。”吴王夫差不听,如期释放勾践回国。

“狡兔死,走狗烹”的非凡远见

勾践七年(公元前490年),勾践事吴约3年后回到越国。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准备建都会稽,命范蠡建造新都城。范蠡观测天文、察看地形,筑造新城,将会稽山包括在内,外筑城墙并修城门,还特在西北方向增修一座城门。范蠡等人宣扬说:“如今越已臣服于吴,不能阻塞通往吴国进献纳贡的道路。”吴国正是位于会稽城的西北方向,吴王夫差听说后,大为高兴。实际上,越人是为了不忘耻辱,为了出兵伐吴进取之便。

回国之后,勾践一日也没有忘记过在吴国所受的屈辱,便向范蠡请教振兴越国之道。范蠡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天时、人事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制定方针、政策要因时、因事而定。万物生于大地之上,大地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它总摄万物,是一个整体,禽兽、庄稼等始终不能离开大地。万物不论美恶,大地都一视同仁,使之生长,人类也依赖大地以养生。然而万物生长又各有定时,不到一定的时机,是不可能勉强生长的;人事的变化也一样,不到最后的转折点,是不可能勉强成功的。因此,应该顺乎自然以处当世,等到机会到来的时候,就会把不利于己的局面扭转过来。”

范蠡接着说到了对复兴越国内政方面的建议。他强调要调动、保护老百姓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富国强兵。他规劝越王本人应拿出时间来与老百姓做同样的工作,越王的夫人也应从事一些像纺织这样的具体劳动。不要使百姓旷时废业,而应让他们勤于耕作,这样生活就会日益富足,国力也会日益强大。

◎ 伺机灭吴

在对外关系中,范蠡主张要礼待弱小国家,对于强国,表面上应该采取柔顺的态度,但骨子里不能屈服。至于吴国,要等待或促使他走向衰落,等到时机成熟了,才可一举灭之。范蠡最后说:“但愿大王时时勿忘石室之苦,则越国可兴,而吴仇可报矣!”勾践听了,连连称赞。他立刻命文种主持国事,范蠡治理军旅。勾践也苦心劳身,发愤图强,不用床褥,积薪而卧。又悬苦胆在坐卧之处,饮食起居,必先取苦胆尝之。夜里常常暗自流泪,喃喃自语道:“你忘了会稽之耻吗?”同时,他尊贤礼士,敬老恤贫,以求得百姓拥护。他还奖励生育,积聚财物,演练士卒,厉兵秣马,始终不敢懈怠。对吴国,表面上依然极尽奴颜之态。除此之外,范蠡亲自到民间选了美女西施、郑旦,遣香车送给吴王,同时引诱吴王夫差大兴土木,建造楼台馆所,使他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另外,越国暗中亲楚、结齐、附晋,最大限度地孤立吴国。

勾践十二年,也就是勾践归越5年后。此时的越国国库充实,经济实力逐渐强大。于是勾践便要报复吴国,一雪会稽之耻。范蠡认为时机尚未成熟,进谏说:“我国虽然尽心人事,但时机不成熟,勉强去求成功,对己不利。”大夫逢同也劝阻勾践伐吴。勾践只得接受群臣的意见,依旧隐忍不言。

勾践十三年,吴王夫差准备发兵攻打齐国。越王正希望吴国劳师费饷,便推波助澜,亲率官员前去朝贺并赠送大批礼物给吴王夫差。吴国君臣享此荣耀,颐指气使,人人自喜。唯独老臣伍子胥闷闷不乐,劝谏吴王夫差应放弃攻齐,早日击越。吴王夫差不听,遂伐齐,败齐于艾陵。吴王夫差凯旋,更加踌躇满志。他见到伍子胥,深恨伍子胥反复饶舌,竟然口啐其面,严厉斥责。伍子胥愤然说:“大王不听劝阻,过不了3年,吴国必然会被越国攻破。”吴王夫差听了大怒,赐伍子胥一把宝剑,命他自杀。

伍子胥的死对越国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吴王夫差从此宠信佞臣太宰伯炆,朝政更加腐败昏乱。这时,勾践召见范蠡,问道:“吴王已杀伍子胥,阿谀之徒日众。可否伐吴?”范蠡说:“反常的迹象虽然已经显露,但从天地的整体看,吴国灭亡的征兆尚不十分明显,所以现在还不可伐吴。”

越王勾践十四年,吴国遇到天灾,没有粮食,民不聊生。勾践又想乘机伐吴。范蠡说:“天时已至,人事未尽,大王姑且等待。”勾践闻言大怒:“我与你谈人事,你以天时应付我;现今天时已至,你又借口人事来推诿。你究竟是什么意思?”范蠡回答说:“大王勿怪。人事必须与天时、地利互相参错,方可大功告成。现在吴国遭灾,人民恐慌,君臣上下反而会同心协力,来抵御内忧外患。大王宜照旧驰骋游猎,歌舞欢饮。吴国见此,必然不修德政,待其百姓财枯力竭,心灰意懒,便可一举成功了。”于是勾践强压复仇的怒火,依然等待时机。

据文献记载,这年越国获得丰收,勾践采用了文种的一条毒计,奉还吴国1万石蒸熟了的粮种。吴国见种粒肥大,认为是良种,留做种子,结果颗粒无收,酿成大灾。

勾践十五年,吴王夫差不顾国力渐弱的国情,竟然带精兵北上,到卫国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国中仅让太子及老弱病残留守。勾践和范蠡认为时机已到,率兵从海路迂回进入淮河,然后登陆直捣吴都姑苏。越兵训练多年,武器精良,范蠡等皆为宿将,双方交锋后,吴军大败,吴国太子被杀。

夫差在黄池闻此噩耗后,不敢张扬,暗派使臣,一如越国当年兵败夫椒一样,卑辞厚礼,请求勾践赦免吴国。范蠡对勾践说:“现在还难以使吴国灭亡,大王且准和,伺机再给予吴国毁灭性打击。”于是勾践赦吴,班师回国。

◎ 二次伐吴

姑苏一战4年后,越王勾践再次北进伐吴。吴军慌忙应战,惨败于笠泽。越军乘胜前进,将吴都姑苏团团围住。越军按照范蠡的战略,高筑营垒,围而不歼,竟达3年之久。吴王夫差战守俱艰,无奈之下,几番遣使求和。勾践一度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同意吴王的求和。这时,范蠡进谏说:“大王想到的是吴国的宗庙社稷,如果不慎在郊外失手,那怎么可以呢?故暂且不可决战。我听说,得到时机,不要疏忽大意,因为时机失去就不会重来;上天给予的却不获取,反而会成为灾祸。如果不能沉着应对,贸然进军,则取舍之间,变幻莫测,可能前功尽弃。天道本来如此,我们的策略已经定妥,就不要随便变动了。”

关于作战的战术思想,范蠡对勾践说:“用兵之道,有一定的规律,不能违反上天的准则。太阳走到尽头,第二天会重新升起;月亮到了盈满之时,就开始一点点亏缺。打仗作战处于被动地位时,固然可以用阴柔之术,但也不宜过于退缩不前,以致屈居人下,无法还手;占上风时,固然可以用阳刚之术,但也不可过于显露,以免被敌人窥破虚实。当采取守势一方的潜在力量尚未耗尽时,看上去虽似柔弱也不可贸然进逼,与之发生正面冲突,以免出现无谓的牺牲,付出惨重代价。用兵之道固然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但总是要严谨周密、从容沉着才能稳操胜券,无懈可击。”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依据双方形势,以我为主,打打停停,久围不懈。

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吴国终于被越国的持久战拖垮,不战而败。吴王夫差派使臣跪行至越军大营,向越王乞求罢兵言和。勾践欲许和议。范蠡劝说道:“当年大王兵败会稽。天以越赐吴,吴国不取,以致有今日。现在天又以吴赐越,越国怎么可以逆天行事呢?况且,大王早朝晏罢,全是为了一个吴国。难道您已经忘记昔日所受的耻辱了吗?谋划22年,一旦捐弃前功,伐柯者就在眼前!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勾践显出不忍之色,范蠡当机立断,对吴使说:“越王已属政于我,使者如不尽快离开,我将失礼,有所得罪了。”说着击鼓传令,大张声势,使者无可奈何,涕泣而出。不久,越军灭吴。勾践玩弄假仁假义的权术,封夫差于会稽以东的海中小岛,使其君临百家,为衣食之费。夫差蒙受此辱,悔恨交加。他深悔当初不听伍子胥之言,才有今日之耻。夫差没脸在黄泉下再见忠良,于是以麻布蒙面,拔剑自杀。随后,勾践诛杀了佞臣伯炆,并且洗劫了吴国。此后,越国称霸江、淮,成为春秋争雄于天下的一霸。范蠡也因谋划有功,官封上将军。

◎ 急流勇退

越国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观察到这一细节,立刻引起深深的思索:勾践为了灭吴兴越,不惜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如今如愿以偿,功成名就,他便不想归功于臣下,猜疑嫉妒之心已见端倪。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如不急流勇退,日后恐无葬身之地。

于是,范蠡在灭吴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就带领家属仆隶不辞而别,驾扁舟,泛东海,浪迹天涯,隐于江湖。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范蠡跳出是非之地,又想到风雨同舟的同僚文种对自己曾有知遇之恩,于是投书一封,劝说文种急流勇退:“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文种见书,如梦初醒,便假托有病,不再上朝理政。但是为时已晚,不久勾践便诬害文种图谋作乱,赐剑一把,令其引颈自杀。

范蠡在齐国,更名改姓,化名为鸱夷子皮。他与儿子们耕作于海边,齐心协力,共治产业。由于经营有方,没过多久,他的产业竟达数十万钱。齐人见范蠡贤明,想要对他委以重任。范蠡却喟然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范蠡散尽家财,分给亲友乡邻,然后带着少数珠宝,离开齐都到了陶,再次变更姓名,自称陶朱公。范蠡每日买贱卖贵,没过多久,又积聚资财巨万,成了富翁。

范蠡最终老死于陶,他一生三次迁徙,都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实属罕见。范蠡一生所经历的荣辱,恰好印证了权力这把双刃剑的特点。从追随兵败的越王入吴受苦到大业得成之后的理智引退,范蠡在面对不同局势时的冷静和决断时高明的智慧让人不可思议。智慧如文种者最终没有认清权力这把双刃剑的真正威力,也没有认清自己忠实侍奉的君主在面对不同局势时所表现出的两面性。文种一生对战事、国事的把握都恰到好处,唯独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局势。但范蠡却做到了在权力这座危险的天平上巧妙地掌握平衡,永远不多一点儿,也不少一点儿,既能留得英名也让自己毫发未伤,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历史上除了范蠡,确实再找不出几个来。范蠡非凡的平衡技术和审时度势的智慧,让人回味无穷。

同类推荐
  • 风宪名臣传

    风宪名臣传

    凤元五年太皇太后赐府邸后王爷长居蕴月园,两位公子却在王爷府邸跟随其生母生活。反倒是一名唤江蕴月的弃婴跟着王爷住在蕴月园内。据闻这小江相公长了一双极好的眼睛,颇似早已经香消玉殒的景怡王妃,想必如此大家才传王爷特别看重他。官场新丁江蕴月,从七品绿衣小吏,鸣锣开道,登场!
  •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中华文明璀璨夺目,中华民族智慧伟大,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片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演绎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涌现出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将这些人物和事件丰润、真切地介绍给读者。无疑可以开阔眼界,启发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仍然有着广泛的借鉴作用。本书是一部中国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本,采用编年体例,按历史顺序编写,以历史故事为叙述单位,从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截至武昌起义,完整再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让读者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演进过程,全面掌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光辉灿烂。
  • 中国历史全知道

    中国历史全知道

    为了反映中国历史的真实面目,让读者更加科学全面地解读历史,我们精心编写了《中国历史全知道》。《中国历史全知道》采用了“全史”体例,取材广泛.多视角、全方位解读中国历史。选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和灿烂文化.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作为全书的主干。这些历史往往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里面充满着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与利益纠葛,云诡波谲、神秘莫测。精练简洁的文字、多种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结合全面丰富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一条回归历史真实的通途,做到融知识性、可读性、观赏性于一体。
  • 权掌天下

    权掌天下

    一个身负家仇的少年,在复仇的路上卷入了天下争霸的纷争,凭借自己的谋略,平四方,助兄弟登上帝位,最后却不得不面对亲情,权利,阴谋的考验和迷茫,为了自己的朋友家人与尊严,谱写了一篇血与火之歌。
  • 重生在水浒

    重生在水浒

    小公务员穿越到了水浒这个草莽世界,还成了那位无大量大才,容不得人的可怜寨主王伦。此时林冲还未上山,好汉尚未聚义,一切都还有机会改变。不通兵法,不谙武艺的王伦同志靠着思想工作,建立梁山根据地,领导了一场史上最为轰动人心的农民起义。(求收藏,推荐,点击:-D,想养肥的兄弟可以先收藏了,等肥了再宰。)
热门推荐
  • 这是个传说

    这是个传说

    一个小地方来的新生蛋子,一个以旧城改造开头的阴谋。一个个不同脸谱的人开始粉末登场。金钱,权势,美人,欲望,黑夜中的纸醉金迷。阴暗墙角中的软刀子硬戳子。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人与人的勾心斗角,情与爱的交织体现,这是个传说。一个存于社会又脱离于社会的传说。让我们一起去期待这个传说!本书在持续更新,可以养肥再看!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灵纵九天:奈何谣

    灵纵九天:奈何谣

    一个在一次意外中穿梭了亿年时光的女孩,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陌生的脸,自己都不认识的一张脸,却称作自己的前世。意外、惊讶,在这两种心情中过了一次旅行,怎样的故事那?敬请期待~~~
  • 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用美好的心灵去坦然面对,不如意中也有收获。请打开心灵的窗户,为梦插上翅膀,相信在无数次跌倒后,你会飞的更高。用一颗美丽而纯洁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 此女有毒:邪王别跑

    此女有毒:邪王别跑

    “娘子,从我进门开始就这般豺狼似火的看着为夫,可着实让为夫把持不住啊!”说着,离暮将萧习揽入怀中,准备一吻芳泽。却不料遭到萧习伸手痛打,“说!今日去见了谁?”“我……娘子……你听我解释啊!”萧习撇头,挣脱开了离暮的怀抱,不再理睬。“习儿,本王错了还不行吗?”“习儿,本王拿了你最爱吃的瘦肉粥。”离暮沉默,没有再开口。萧习一边摆弄着自己的手指一边漫不经心的等待着离暮再次开口,却迟迟不见离暮开口,萧习咬了咬嘴唇,一狠心开口道:“今夜罚你睡书房……”话还未说完,离暮看见自家娘子端起桌上的粥,细细的品着,每一个动作似是对离暮的挑衅。想着一把将萧习横抱,“为夫,今夜要和娘子一起罚睡书房!”
  • 御风而行

    御风而行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御风而行,四海为家。
  • 青春没了,痘还在

    青春没了,痘还在

    本书用轻松幽默而又不失尖锐的笔调,记录下一个80后的工作、生活、爱情以及思想片段,给全社会展现一个真实的80后——我们已经长大了。全书按照80后的工作生活、日常趣事、爱情、记忆、思想片段、等共分为八个部分,共约90篇文章,11万字,全面展示80后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
  • 透视高手在校园

    透视高手在校园

    冤家对头的刁蛮校花,古灵精怪的腹黑萝莉,高贵冷艳的冰山总裁,端庄典雅的美女老师,知性大方的邻家姐姐。浑身带刺的火爆警花。当王晓明穿越到这个和地球极其相似的平行世界后,遭遇形形色色的极品美女时,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变态了,但我也变强了。对不起,各位,我给穿越到平行世界的前辈们丢脸了!因为我是个变态!
  • 天才兵皇

    天才兵皇

    他精通医术,他有特殊的功能,被选为老A特种部队的队长,因不想在当兵,而回到城市过起了平民的生活。
  • 崩坏之城

    崩坏之城

    谋杀、11、暴力、永无休止的血腥争斗,这就是崩坏之城。大学生李中翰,一个史诗级剑术高手,被战友为了利益而狠狠的捅了刀子之后,他穿越成了一个在平行位面的疯人院里安安静静的看小人书的少年疯子,故事由此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