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2100000001

第1章 内容提要

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诠释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当下层出不穷的以意逆志新论、新释、再论、再辨等论说题目,显示了现代论者对以意逆志这一传统命题现代意义的不懈追求。然而现代论者开启的中西诠释学思想对话面临着难以深入的困境。以意逆志现代诠释所追求的古代文论现代转化,实际上却是现代论者把自身的观念换成传统命题的术语形式;同时又是以西方诠释学观念为标准重构传统命题的意义空间,并以此确立西方诠释学观念的合法性。常有论者选择与组合西方诠释学中的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与读者中心论等理论观点,作为其以意逆志诠释的观念前提。因此,无论是把以意逆志命题论述为中国自发的诠释学观念,还是比西方更完美的诠释学思想,论者建构汉语知识所依据的逻辑实质是西方思想观念与理论命题的借用与简化。

孟子提出的“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对中国文论的意义积淀于历史过程中。在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历史中出现各种诠释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差异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追求以意逆志的现代转化,与其把以意逆志与西方诠释学相比附,不如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与其用现代论者固有诠释学观念改写以意逆志,不如总结以意逆志的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

本书所论涉及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是什么、为什么及其意义何在等三个层次内容。

首先,历代论者以字词解释、思想阐发、历史研究、现实运用的不同诠释形式,形成了语义拓展、边界限定与逻辑建构等诠释方法与历史阶段,并在整体上形成了多重语义累积、多种方法有机统一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

赵岐“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显示了汉代经学语境中学术主题与学术形式,开始了语义拓展为特色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第一阶段;其语义拓展成为贯穿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基本方法。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代表思想阐发的命题诠释形式,把以意逆志命题的语义拓展推向思想深度。朱熹“以读者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语义内涵诠释建构以意逆志读书法,完成了传统经学视野中语义拓展基本格局。

以赵岐、张九成、张栻、朱熹等汉宋论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语义拓展为背景,边界限定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首先出现在传统学术总结时期。阎若璩、顾镇、焦循、方苞等清代论者形成在孟子思想整体中限定以意逆志命题边界的诠释新路向,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凸现以意逆志作为知人论世前提下的一种释诗方法。顾镇的“必论世知人,而后逆志之说可用也”是其代表形式。

现代学术体系中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提出在历史整体中限定边界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思路。在新的观念背景中,以意逆志成为一种被批判的主观臆测方式。顾颉刚开始的孟子说《诗》方法的历史研究,成为现代学术体系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主导形式。同时在现代学术体系中,比较视野的形成使得方法与逻辑建构成为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现代主题。在与西方诠释学的不同派别观点的比较阐发中,徐复观、黄俊杰、张伯伟、周光庆等现代论者围绕以意逆志逻辑与方法展开论说。

字词解释、思想阐释、历史建构、现实运用等诠释形式的有机统一是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突出特征。在不同的学术语境之中,历代诠释者都把以意逆志命题作为解决其自身问题的方法。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既解释文、辞、志、意、逆等关键字的语义内涵,其“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语义梳理又凸现了孟子命题平心以待的理解思想。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又是超越已有解释,以追求孟子本义为目标的历史研究;而且朱熹自觉运用以意逆志命题,建构了其读书之法的现实论题。同样,赵岐提出以意逆志不但施于说《诗》,是其解决注释《孟子》的方法;徐复观诠释以意逆志的追体验方式,是其文学研究、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而认同以意逆志命题,作为其《诗经》学方法、释诗方法的诠释者更是层出不穷。

正是以意逆志命题作为诠释对象与诠释者自身理解方法观念的统一,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显现了诠释者通过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凸现了己意以求、平心以待与视野融合等等理解观念,显示了汉语文化传统中对理解内涵本身认识的多元观念与整体格局。

其次,从原因上来看,语言变化、观念转变、学术转向与文化转型背景中的权威需求、传统转化是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形成、发展与转变的外在原因;以意逆志命题的汉语元命题特性是其诠释史展开的内在原因。

语言变化是以意逆志诠释普遍性影响因素,人情不远与意私志公的观念转变是汉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差异的突出要素,清代论者提出以意逆志命题的不同诠释来源于其学术转向的背景,现代论者开拓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新格局取决于其文化转型的前提。

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变化,又是集中在儒学方法的共同主题上展开。多种诠释形式、不同诠释方法与历史阶段以及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形成的不同理解思想,都是不同学者在不同语言、观念、学术与文化背景中共同建构儒学传统的产物。赵岐代表的汉代经学诠释方法建构,朱熹代表的宋代理学诠释方法建构,徐复观代表的新儒家人文学方法建构,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既是以意逆志命题的孟子本义的认识与孟子方法观念的认同,也是诠释者自身问题的解决与孟子以意逆志命题所提问题的进一步拓展。通过传统文化资源解决现实问题,是他们所认同的儒家学术特质,也是其共同建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内在原因。

最后,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意义可以从学术史与思想史两个层面审视。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所具有的学术与思想统一特质,使得讨论历代论者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价值与意义需要既关注其诠释对孟子命题的认识,又关注其诠释对孟子命题所提问题的思考;既关注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所呈现的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学术方法与经验,又关注其诠释所显示的关于文学基本问题的思想观念。

孟子提出“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命题,从本体上、方法上、实践上对汉语诠释作了根本限定。孟子命题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与广阔的语义空间,其从本体认识、理解艺术、修身伦理规范等方面派生出了汉语理解的基本范畴,这些理解范畴和整个中国学术的基本传统与基本范畴有着内在的和高度的一致性。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具有汉语诠释学奠基的文学思想史意义与元命题开创的文论学术史意义。

从文论学术史的角度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呈现的语义拓展、边界限定与逻辑建构等诠释方法,是不同语境中建构以意逆志命题有效性的方式,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论命题的有效方法。

从文学思想史的角度看,赵岐、朱熹、叶维廉等后世论者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其所凸现的己意以求、平心以待、视野融合内涵不仅是理解方法的建构与孟子命题心性本体的认同,同时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中人际交往的伦理规范。赵岐、朱熹在经学文化背景中显示的是圣与人的伦理关系规范,徐复观、叶维廉在现代科学文化背景中呈现的是读者与作者的伦理关系规范。可以说,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是论者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凸现以意逆志的孟子之学特质以建构儒学方法,从而整体上呈现本体、方法与伦理相统一的汉语诠释学论域。

本书以建构汉语诠释学、实现文艺基础理论创新为特色,展开以意逆志诠释史研究。突破以意逆志命题与西方诠释学观念的简单比附与单向阐释;以意逆志诠释史研究显示了现代知识建构不是仅仅比附西方观念、归化西方知识,而是引进中国智慧与西方对话而实现知识创新。

从孟子提出以意逆志命题到当下的各种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这一历史经验整体来看,汉语语境中存在一种可以称为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学术传统,这个传统应该、能够而且已经显示其言说能力。所谓以意逆志诠释学既是指以意逆志为特色的汉语诠释传统,又是以意逆志诠释史形成的诠释学传统。经典建构的传统转化、体认的为己之学、伦理对话的人格诠释是其特色所在。

同类推荐
  • 庄子全书

    庄子全书

    本书除了介绍《庄子》原文中的一些经典寓言故事,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小故事或人生实例,几乎涵盖了职场、营销、教育、友情、爱情、婚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您在轻松中获得智慧,愉悦中体味哲理!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哲学的主根。2000多年来,研习《道德经》的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山野村夫,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真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感时,却同时不得不忍受着快感背后的负面痛苦。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失衡,气候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渐严重;精神空虚,缺乏信仰,道德沦丧,恶习流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日俱增。此时,人们想到了《道德经》。希望从中找到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医治人类身心疾病的良方。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本书所研究的是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多· 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内容包括:同一性哲学的消解、中介与否定的形而上学、自然对历史的参与、语言学转向的自负、否定的现代性等共八章内容。
热门推荐
  • 再见,已不是我要的年少

    再见,已不是我要的年少

    如果早点理解年轻的你,又如果晚点遇到成熟的我,可惜没有如果……这是青春留给我的小遗憾,也是回忆留给我的小美好。故事从李淑媛回国之后开始。回国之后的李淑媛和当年最好的朋友程晨聊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她的哥哥,李易繁——程晨的初恋,也是前任,曾经兄妹两人的纠结怨恨也重新浮上心头,李易繁责怪自己的妹妹不该劝说妈妈和爸爸离婚,李淑媛却看不起自己哥哥的懦弱,觉得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自己,而不是去对“外”,所以,她发誓这辈子都没有他这个哥哥,但是,两年后的今天,她却抛弃了国外工作和绿卡,回国来寻找已经言无音讯的哥哥。
  • 梧桐树下的爱恋

    梧桐树下的爱恋

    她,早已心死,减去动人的长发,本以为不会在爱,何人可唤醒她那本已冰冷的心?他,父母之间的裂痕,爱人的背叛,早以使他的心脆弱不堪,命运让他遇到了她,这一切是否可以改变?他,明知道她的心中本没有自己,可是依旧心存希望,一直守护着她,他是否可以梦想成真?
  • 华山坠崖谜案

    华山坠崖谜案

    老警察郁林海内退后独自一人调查杨福齐失踪案。他和南京女孩水珊在华山发觉杨福齐是两年前跳崖自杀的著名小说家张桐。于是杨福齐和张桐的生与死,成了越发复杂的一个谜。郁林海追根溯源去北京寻找书商蔡琛,被黑社会绑架到内蒙古。自由撰稿人权文胜为写采访文章进行独立调查,在苏州亲眼目睹张桐生前的情人左梦菡中毒箭身亡。画家王安林对张桐夫人郭芸的性爱追求,致使他死于上海一家酒店房间。而杨福齐失踪案的水落石出,完全倚赖于破解杨福齐留在旅行箱里的一个备份U盘上的三类文件密码。水珊的父亲水钟柠教授气定神闲,一次次顺利解决密码问题。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乾坤之行

    乾坤之行

    一个少年,一个尚未知道出路在哪里的普通读书人。无意获一神奇莫测乾坤石,彻底改变与世浮沉、草间存活的命运。从此,身涉修真界这个最大江湖,行走乾坤,难以停息。人生际遇,动止纷纭;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他是如何高飞远翔、无畏阔步于大道之路,上演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修真传奇。
  • 甜品的100种做法

    甜品的100种做法

    《甜品的100种做法》介绍了100种适合家庭操作的精致美食,甜品有糖水、蔬果汁、豆浆、蛋糕等,点心分为中式点心和西式点心,款式新颖、类别丰富,助您在家即可享受各色美食。
  • 逍遥的萧尧

    逍遥的萧尧

    爷爷送的玉佩失而复得,改变了萧尧的一切!
  • 劝发菩提心集

    劝发菩提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只狮子

    三只狮子

    《三只狮子》(A Tale of Three Lions)是哈葛德“艾伦·夸特曼”(Alan Quatermain)系列冒险小说中的一部。艾伦·夸特曼是当年发现“所罗门王宝藏”团队中的一员。在这部小说中,他再次深入非洲大陆,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猎狮之旅,而且,这一次与他同行的,是他的儿子哈利……哈格德的非洲小说所具有的想象力,远远超过了当代畅销书的水平。
  • 剑与火:俄罗斯反恐大行动

    剑与火:俄罗斯反恐大行动

    本书所展示的,就是在车臣问题复杂背景下俄罗斯出现的恐怖袭击与反恐大行动,其斗争之剧烈,场面之惊险,伤亡之惨重,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然而,我们也将看到,在正义与邪恶的反复、长期、艰苦的较量中,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坚毅与果决,俄罗斯政府的忍耐与智慧,俄罗斯人民的善良与信心,共同铸成了锐利的反恐之剑,任凭恐怖主义的毒焰如何猖獗,如何残忍,也丝毫不能动摇俄罗斯政府的坚强意志,以及俄罗斯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