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1600000008

第8章 “筚路蓝缕”的岁月(5)

楚人来自中原,本来就带着中原的许多文化因素,这是不足为奇的。假如蚡冒以前的楚墓与周墓判若泾渭,倒不可思议了。况且,在一种考古学文化里,可能含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学单元。反之,在一个民族学单元里,可能容有两种以上的考古学文化。周代,中原的宋墓和周墓像是孪生兄弟,属于一种考古学文化,但宋人是殷人,他们和周人分别属于两个正在同化中的民族学单元。赵家湖则是一个相反的实例,在楚人这个多元复合的民族学单元中,容有下列两种考古学文化:第一种见于甲类墓,内涵与周文化类同,而从铜鼎和铜簋的形态来看,与周文化系统的曾文化尤为接近;第二种见于乙B类墓,内涵为土著文化与客户文化的融合,说得确切一点,是旁系巴人文化、正宗楚蛮文化与早期楚文化的融合。乙B类墓头向多数从西,表明墓主多数源于巴人;其陶鬲是考古学界所谓“楚式鬲”,表明有楚蛮文化的成分;其陶盂与乙A类墓所出的仅有腹圆、腹浅之别;其陶罐与甲类墓和乙A类墓所出的仅有色红、色黑之别和颈长、颈短之别。以上表明上述三类墓的墓主已构成一个多元复合的民族学单元。

说上述三类墓的墓主已构成一个多元复合的民族学单元,根据不只是陶器的形制和胎土,还有墓区的结构和系列。

从1975年到1979年发掘的赵家湖楚墓共有297座,成群连片,三类墓的共时性的墓主显然结合在一个社会群体的聚落之中,文化面貌尽管显得不够单纯,然而荟萃在一个整体之中,由此,他们与中原的周人、宋人之类分别自成聚落、自成整体是不同的。

赵家湖墓区的年代,上起两周之际,下迄战国晚期,各期文化内涵的衔接和嬗变线索分明,没有缺环,这与两种以上文化遗存的叠压和替代全然不同。

经由上述分析与综合以及比较与鉴别,可以根据赵家湖墓透露的信息做出下述判断:甲类墓的墓主,因有一棺一椁和随葬铜礼器,地位相当于中原的“士”,是下等的贵族、上等的“国人”。乙A类墓的墓主,从多数也有一棺一椁和通常也有兵器随葬来看,与甲类墓的墓主相近而稍逊;从没有铜礼器随葬来看,与乙B类墓的墓主相似而略优。他们应是上等的平民、下等的“国人”以及家道衰微的下等贵族。乙B类墓的墓主,则是下等的平民,不得称“国人”,而只能称“野人”了。死后有等差的墓葬规格,反映了生前有等差的社会地位。若敖、蚡冒时期的楚国,贵与贱、富与贫的分化正在加剧。假如说,赵家湖属于这个时代的某类墓的墓主是奴隶主或者农奴主,另有某类墓的墓主是奴隶或者农奴,那么,证据尚嫌不足。然而,原始社会正在向阶级社会转化,这却是明白无误的信息。

直到若敖、蚡冒时代,楚国的贵族仍以仿效华夏的礼制为荣。

出于对华夏自卑而对蛮夷自矜的心态,他们必然如此。对华夏的先进文化,他们不胜艳羡之至,效颦是势所必至的。他们从蛰伏的状态中挣脱出来还不久,伸腰展臂,怀着半惊半喜的心情审视着周围广阔的天地和变幻的风云。像熊渠那样敢于躐等破格和标新立异的人还很少,通常只满足于模仿。模仿到大致形似的程度,就欣然自得了。由此,这个时期楚国的铜器还缺乏新意。至于鼎和簋的形制与曾器相像,则可谓近朱者赤。楚人对扬越、楚蛮、巴人等蛮夷的文化相识较晚,相知尚浅,陌生之感和鄙弃之情未尽消失。可是,在陶器———尤其是日常所用的炊器和食器的制作上,从胎土和形制到工艺,他们却渐渐入乡随俗,这也是势所必至的。同时,被他们征服的诸多蛮夷也渐渐同他们融合了。

假如只看从若敖、蚡冒时期的楚墓里出土的文物,那是很难相信有自成一体的楚文化的。这也难怪,因为墓葬所能揭示的文化终究是残缺的。但是,我们不能误将残缺认做完整,以为当时楚人的文化不过尔尔,宁有他哉?当时的楚文化如芽方萌,识别颇为不易,仅据残缺的遗物是无法窥其全豹的。譬若种瓜种豆,几种豆苗或者几种瓜苗,乍露新芽之时,大抵芽分两瓣,叶成两片。粗看之下,难分彼此。但在长大之后,就不会混同了。

前面说到若敖、蚡冒时期的楚国正在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有些读者也许会觉得奇怪:早在夏商时代,中国已进入阶级社会了,楚人怎么到两周之际才刚踏上阶级社会的门槛呢?既然有阶级分化,怎么还不是阶级社会呢?这样的疑惑确实容易发生,但也容易消释。我们所讲的夏商时代的“中国”,其实只是中原。在一个古国里,尤其是在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古国里,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可能是划一的。君不见20世纪中叶的中国,某些僻远的边境还有农奴制或者奴隶制的社会存在,个别特别闭塞的边境甚至有尚未形成明确的阶级结构的民族存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么,在两千余年以前,被认为“筚路蓝缕”的民族,其境况为何如就不容高估了。

原始社会末期的农业公社或称农村公社,正好处在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马克思认为:“农业公社既然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所以它同时也是向次生的形态过渡的阶段。

这就是说,它同时也是由建立在公有制上的社会向建立在私有制上的社会的过渡。”在农业公社中,存在着家族的胚胎,其中不仅含有奴隶制成分,而且含有农奴制成分,甚至如马克思所曾指出的,“它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后来在社会及其国家中广泛发展起来的对抗。”②若敖、蚡冒时期的楚国,也正好处在这么一个过渡的阶段。

赵家湖在当阳南部,沮漳河东岸,楚人由北向南移植,这里是一个天然的中继站。从已经发掘的楚墓来看,从西周晚期到战国晚期,这里有一个不小的楚人聚落。沮漳河流域已经给我们呈献了早期楚文化的一些重要信息,它以后可望为我们呈献出更多的这类信息。今沮漳河有两源,西源为沮水,东源为漳水,在当阳的河溶镇旁边合流而为沮漳河。沮水源出荆山西段的南麓,《山海经·中山经》称之为雎水,这使人们容易与在它北面约100公里左右今称蛮河的雎水混同,想来也是因附近多山楂或者猕猴桃而得名的。漳水源出荆山东段的南麓,当因东有章山而得名。至于章山,当因上多樟树而得名。水以山名,而山则以木名。沮水和漳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者分流入长江,或者合流入长江,几经变迁。在春秋战国时代,它们是合流入长江的。对楚人来说,重要的不是偏西迂曲于丛山之间的沮水,而是偏东逶迤于河谷之中的漳水。由此,河溶以下,当初的楚人大概仍称漳水,后世才合称沮漳河的。《左传·哀公六年》记春秋晚期的楚昭王曾说:“江、汉、雎、漳,楚之望也。”

“江、汉、雎、漳”应是四条水:江在南,汉在北,雎入于汉,漳入于江。沮漳河流域是江汉平原的西大门,楚人正是经由这座西大门而纵横出没于江汉平原之上的。

楚人进入江汉平原,历时渐久,不免沐蛮风,栉夷雨,文化面貌开始发生意义重大的变化。最初的变化源于楚蛮的熏染,而首先显示在陶制的炊器上,缘由是不难理解的:楚蛮铸造铜器虽未能超过楚人,制作陶器却不比楚人逊色。况且,铜器的铸造工艺不受山川形势和饮食风俗的影响,陶器的制作工艺则不然,非受土壤之类地理条件和粮食之类生活条件的制约不可,炊器尤其如此。

上古的炊器,黄河流域多用鬲,长江流域多用釜。釜需支架,与支架连为一体则为鼎。粮食作物为北粟南稻,炊器为北鬲南鼎,大致如此。随着北方和南方的部落迁徙和文化交流,鬲也出现在南方,而鼎也出现在北方了。南方最早用鬲类鬶形器和斝形器的是长江中游,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为龙山文化南渐所致。长江中游真正的鬲则始见于商代,是与殷人俱来的。当时除商式鬲外,已有了少量萌芽型的楚式鬲,见于武汉的盘龙城遗址。这类萌芽型的楚式鬲的传播方向,是从江汉平原的东部到江汉平原的西部。西周中期以前,江汉平原西部虽有萌芽型的楚式鬲而尚少,主要的炊器是红陶锥足罐形鼎。楚人来到这里以后,才同楚蛮一起,把红陶锥足罐形鼎改造成为成熟型的楚式鬲———即红陶绳纹锥足鬲。楚式鬲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分明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夏变夷,即华夏先民创造的鬲类器为蛮夷(三苗)所接受;第二阶段是用夷变夏,即蛮夷从自己的罐形鼎的传统出发,改变了鬲的形态,造出了萌芽型的楚式鬲,这“楚”是一个宽泛的地名,与楚国、楚人无关,因此萌芽型的楚式鬲实以称“苗式鬲”或“蛮式鬲”较为确切;第三阶段是熔夷夏于一炉而冶之,即楚人和蛮夷(三苗的遗裔楚蛮)对华夏的鬲和蛮夷的鬲的形态、工艺、性能融会贯通,造出了非夏非夷、亦夏亦夷的成熟型的楚式鬲。后来其他楚式陶器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大致与楚式鬲如出一辙。

随着楚国的强盛和楚人的移植,成熟型的楚式鬲从汉西扩散到汉东,从江汉之间扩散到汉淮之间,但这是后话了。

这楚式鬲的视觉形象,显得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如果把它同楚国的文物精品放在一起。那是绝不会引来赞美和嗟叹的。但楚人不可一日无此鬲,而它的出现和扩散又与楚国的振兴同步,实不可等闲视之。

同类推荐
  • 吴楚争雄

    吴楚争雄

    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的大事奔走多年,如今大事都已完成。子胥一心要借兵报仇,可是阖闾总是不给子胥开口的机会,借故一拖再拖。阖闾此时最大的心事是自己的次子姬旦与长孙夫差之间的储位之争。姬旦锋芒毕露,用尽心机;夫差拜子胥为师,他隐忍谦逊,声色不露。在历经围猎风波、巫蛊冤案等等事件之后,过于心急的姬旦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的“密友”不知去向。此人在后来的各大事件中以多重身份亮相,此人究竟是谁?
  • 宋起云永

    宋起云永

    赵维穿越成南宋小朝廷的太子。看他克服种种困难组内廷,建新军,斗奸臣演义一部心机斗法;看他微服私访,查线索,断奇案,秒杀一干才子;看他南征北伐,驱鞑虏,匡中原,写一本热血军争史。
  • 大明异星君

    大明异星君

    小吏问;来者何人,听闻你者小儿会妖法?回禀差爷,李佳仁是小的贱名,妖法不通,异能生来则成。县太爷审;你个小娘皮祖籍何方,家有何人,以何为生,流窜至大明京城意欲何为?回大老爷话,小的,家居于海蓝星球、明月帝国京都皇城“颐仙园”,家有父皇、母后、皇姐共计三位至亲,小的在明月帝国愧领;怒龙星际军团第三舰队司令官之职,小的流窜至大明京城观光而已!平日有空闲之时,小的经常流窜各星球位面寻美少女,抱养小萝莉,偶而救济下穷苦,顺带贩卖点小玩意,最后强调一点小的是男人哦!
  • 五胡烽火

    五胡烽火

    永嘉之乱,司马家的西晋崩溃了,琅琊王司马睿率领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都金陵,偏居一偶。大将祖逖闻鸡起舞北伐在望,却陷于东晋的政治内斗含恨而终,本是晋室大本营的中原之地落入胡人铁蹄之下。五胡之乱的始末?,中原百姓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 兵临全球

    兵临全球

    重生到一八四零年的张振宇,惊骇的发现自己出现在了一个中国历史变革的重要阶段。此时是道光二十年,清朝的统治已经日渐衰微。此时欧洲列强早已开始在全球的大规模的经济掠夺和军事扩张。此时,清统治下的汉民族不断的起来反抗满族统治。重生于此时的张振宇要如何走自己以后的路?
热门推荐
  • 猎枪

    猎枪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粤匪犯湖南纪略

    粤匪犯湖南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松峰说疫

    松峰说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守一巷空楼

    独守一巷空楼

    夏火是一个从出生以来与众不同的人,在他的眼中,并不只有常人所看到的事物,还有一种传说中的存在———妖怪。因为这一点,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被看做是不祥之物的夏火在森林中遇到了刚刚苏醒的神兽白虎(吉祥)。出于对人类世界的好奇,白虎与夏火结成灵魂契约,并和夏火开始了漫长的旅行。
  • 病娇少爷辣媳妇

    病娇少爷辣媳妇

    刚大学毕业的她,才二十三岁啊,竟然就被老妈逼着去相亲!结果她相亲对象的老妈更绝,肯定不是亲生,居然催着儿子“嫁男人”!顶不住压力的俊美少爷就偷偷溜出来相亲,决定先把自己嫁了,啊呸,是先娶个媳妇。然后,她就……闪!婚!了!结婚后她才发现她老公竟然是个病娇,还是个暗恋了自己七年,处处算计坑得她不要不要的蛇精病!擦,这日子没法过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繁花错倾城歌

    繁花错倾城歌

    夏繁歌是盛京城的一笑话,丑陋不堪,蠢笨如猪,让人觉得她是个笑话的地方更在于,某人竟不自知自己有多磕碜,时不时的出来吓人,被吓得人,花容失色,吓人的人一脸无辜,这样一朵奇葩,却频频遭遇美男子,有人如紫玉的苏家少爷作知己,还有深情暖男寻幽公子的一往情深,更是让她和倾城倾国的世子诺深相遇相知,暗生情愫,可对方心里却情牵她人,还是一个死人!随着自己身世慢慢解开,遭遇一些列的暗杀陷害,最后阴差阳错远嫁他国,从此是否能两地相隔,忘掉前情?可是命运的齿轮总是不停转动,带着他们不断分分合合。沧海桑田,繁花落尽,只不过想要一生一世一双人而已,最后,执她手之人会是谁?
  • 乞丐王妃:腹黑邪王天天宠

    乞丐王妃:腹黑邪王天天宠

    鸡飞狗跳江湖路,各色帅哥来相助;花样除弊又创新,带领丐帮成大神;腹黑邪王默默守,剥皮拆腹落入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追踪四亿年前的凶手

    追踪四亿年前的凶手

    这部小说并非作者纯粹的向壁虚构,这是作者从1993年5期《奥秘》刊登的《四亿年前的人类化石之谜》一文得到信息,立足本土,原创思维,展开非凡的想象。蒲城南宋金代当时的县令叫马扬,小说主人公就叫马阳,这是对当年令人尊敬的马扬县令特别的尊重和别致的纪念。时间跨度,四亿年;地理跨度,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人物关系,好人坏人之间,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由于作者对古玛雅的特别尊崇,借助玛雅古书的独特破译,寻觅追踪四亿年前凶手的途径,穿越时间之门,千辛万苦……
  • 狂后要休夫

    狂后要休夫

    从相府的小姐到皇后,宁相的眼里,她就是一根草芥,陪葬刚好是死得其所。可她才不要什么死得其所,越是要她死,她越是要活。还要活一个惊天动地泣鬼神。她嚣张,她冷漠,她以为老天怜她,这一世任她逍遥人间,却不知,她玩残的那一个个烂摊子,皆是有一人在背地里悄悄的替她料理着收拾着,乐此而不疲。顶着相府庶女的身份却越过了嫡女的尊贵,她狂,她傲,一夕性情变,怪只能怪那个一直只会睡睡睡的男人宠坏了的她,惯了她一身的毛病。好,既然不怪她,那她便在这重生的异世里玩转锦绣江山,写下一首盛世华歌。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