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900000025

第25章 附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5)

(三)专传

(四)合传

(五)人表

(一)列传 列传这个名称,系由正史中采用下来。凡是一部正史,将每时代著名人物罗列许多人,每人给他作一篇传。所以叫做列传。列传的主要目的虽在记叙本人一生的事迹,但是国家大事、政治状况、社会情形、学术思想,大部分都包括在里边。列传与专传不同之点:专传以一部书记载一个人的事迹;列传以一部书记载许多人的事迹。专传一篇即翘全书;列传一篇不过全书中很小的一部分。列传的体裁与名称,是沿用太史公以来成例,在旧史中极普通,极发达。列传著法,具详二十四史,各种体裁,应有尽有。至于其中有些特别技术的应用,下文再讲。

(二)年谱 这种著作,比较的起得很晚,大致在唐代末年始见发达。现在传下来的年谱,以韩愈、柳宗元二人的年谱为最古。年谱与列传不同之点:列传叙述一生事迹,可以不依发生的前后,但顺着行文之便,或著者注重之点,提上按下,排列自由;年谱叙述一生事迹,完全依照发生前后,一年一年的写下去,不可有丝毫的改动。章实斋记:“年谱者,一人之史也。”年谱所述,不外一个人历史的经过。这种体裁,其好处在将生平行事,首尾毕见,巨细无遗。比如一个政治家的年谱,记载他小时如何,壮年如何,环境如何,功业如何,按年先后,据事直书。一个学者的年谱,记载某年读什么书,某年作什么文,某年从什么师,某年交什么友,思想变迁,全可考见。一个发明家的年谱,记载他们如何研究,如何改良,如何萌芽,如何成熟,事功原委,一目了然。无论记载事业的成功,思想的改变,器物的发明,都要用年谱体裁,才能详细明白。所以年谱在人的专史中,位置极为重要。

(三)专传 专传亦可以叫做专篇,这个名词是我杜撰的,尚嫌他不大妥当;因为没有好名词,不妨暂时应用。我所谓专传,与列传不同。列传分列在一部史中;专传独立成为专书。《隋书·经籍志》杂传一门,著录二百余部,其中属于一人的专传,如《曹参传》一卷,《东方朔传》八卷,《田丘俭记》三卷之类,亦不下十余种,可惜都不传了。现在留传下来的,要算慧立所著《慈恩三》《藏法师传》(即玄奘传)为最古,全书有十卷之多,不过我所谓专传,与从前的专传,尚微有不同。《隋志》诸传已经亡失,其体裁如何,今难确指。传就现存的《三藏传》而论,虽然很详博,但仍只能认为粗制品的史料,不能认为组织完善的专书。大概从前的专传,不过一篇长的行状。近人著行状,长至一二万字的,往往有之。——只能供作列传的取材,不能算理想的专传。我的理想专传,是以一个伟大人物对于时代有特殊关系者为中心,将周围关系事实归纳其中;横的竖的,网罗无遗。比如替一个大文学家作专传,可以把当时及前后的文学潮流分别说明。此种专传,其对象虽止一人,而目的不在一人。择出一时代的代表人物,或一种学问一种艺术的代表人物,为行文方便起见,用作中心。此种专传,从前很少。新近有这种专传出现,大致是受外国传记的影响,可惜有精彩的作品还不多。列传在历史中虽不能说全以人物为主,但有关系的事实很难全纳在列传中。即如作《诸葛亮专传》与作《诸葛亮列传》便不同。作列传就得把与旁人有关系的事实分割在旁人的传中讲,所以《鲁肃传》、《刘表传》、《刘璋传》、《曹操传》、《张飞传》都有诸葛亮的事,不能把所有关系的事都放在《诸葛亮列传》中。若作专传,那是完全另是一回事;凡有直接关系的,都以诸葛亮为中心,全数搜集齐来;甚至有间接关系的,如曹操、刘备、吕布的行为举止,都要讲清楚:然后诸葛亮的一生才能完全明白。作专传又与作年谱不同。年谱很呆板:一人的事迹全以发生的先后为叙,不能提前抑后;许多批评的议论,亦难插入;一件事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更不能尽量纳在年谱中。若作专传,不必依年代的先后,可全以轻重为标准,改换异常自由;内容所包,亦比年谱丰富;无论直接间接,无论议论叙事都可网罗无剩。我们可以说,人的专史以专传为最重要。

(四)合传 合传这种体裁,创自太史公。太史公的合传,共有三种:

(1)两人以上,平等叙列。如《管晏列传》、《屈贾列传》,无所谓轻重,亦无所谓主从。

(2)一人为主,旁人附录。如《孟荀列传》,标题为孟子苟卿而内容所讲的有三驺子、田骈、慎到、环渊、接子、墨子、淳于髡、公孙龙、剧子、李惺、尸子、长卢、吁子等一二十人,各人详略不同。此种专以一二人较伟大的人物为主,此外都是附录。

(3)许多人平列,无主无从。如《仲尼弟子列传》七十余人,差不多都有叙述。如《儒林列传》,西汉传经的人,亦差不多都有叙述。

在《史记》中,合传的体裁,有上列三种。后代的正史,合传体裁,更为复杂。如《汉书》、《楚元王传》有两卷之多,楚元王交的传何以会有那样长?因为刘向刘歆都是楚元王几代的子孙,本身的事情虽少,刘向刘歆的事情就很多,这种体裁,后来南北史运用得极广。因为南北朝最讲门第,即如江右王谢,历朝皆握政权,皇帝尽管掉换而世家绵延不绝;诸王诸谢,父子祖孙,合为一传,变成家谱的性质,一家一族的历史可以由其中看出。此种合传的方法,为著历史的开了许多方便。许多人附见在一个人传中,因一个重要的而其余次要的都可记载下去。如《孟荀列传》若不载许多人,那我们顶多只知道孟苟,至于邹衍的终始五德之说,我们就不晓得了。合传体裁的长处,就是能够包括许多够不上作专传而有相当的贡献,可以附见于合传中的人。其作用不单为人,而且可以看当时状况。如《孟荀列传》就可以看出,战国时学术思想的复杂情形。此种体裁,章实斋最恭维。可合的人,就把他们合在一起。章氏并主张另用一种“人名别录”。他所著《湖北通志》屡用此法。叙某一件重要事情,把有关系的人通作一个别录。比如《嘉定守城传》,把守城时何人任何职分,阵亡的多少,立功的多少,统统列在别录上。这种可为合传体运用得最广最大的一个例子。又如《复社名士传》,先讲复社的来源,次讲如何始入湖北,又次调查湖北人列名复社者多少,以县分之,最后又考明亡以后,殉难者多少,当遗老者多少,出仕清朝者多少。这种亦可为合传体运用得最广最大的一个例子。人物专史应当常用这种体裁。

(五)人表 人表的体裁,始创于《汉书·古今人表》;他把古今人物分为九等,即上上,中上,下上,上中,中中,下中,上下,中下,下下;所分的人并不是汉人,乃汉以前的人,与全书体例不合。这九等的分法,无什标准,好像学校中考试的成绩表一样无聊。后来史家非难的很多,章实斋则特别的恭维,以为篇幅极少而应具应见的人皆可详列无遗。我们看来,单研究汉朝的事迹,此表固无用处;但若援引其例,作为种种人表,就方便得多。后来《唐书·方镇表·宰相世系表》,其做法亦很无聊。攻击的人亦极多,一般读《唐书》的人看表看得头痛。但是某人某事,旁的地方看不见的,可在《方镇表》中查出,我们认为是很大的宝具。章实斋主张扩充《汉书·古今人表》、《唐书·宰相世系表》的用意,作为种种表,凡人名够不上见于列传的,可用表的形式列出。“人名别录”亦即可为其中的一种。章氏所著几部志书,人表的运用都很广。所以人的专史,人表一体,亦很重要。即如讲复社始末,材料虽多。用表的方法还少有人做过。若有《复社人名表》,则于历史研究上,方便了许多。又如讲晚明流寇,材料亦不少,若有一张《流寇人名表》,把所有流寇姓名,扰乱所及的地方,被剿灭的次第……等等,全用表格列出,岂不大省事而极明白吗?又如将各史儒林传,改成《儒林人名表》,或以所治之经分列,或以传授系统分列,便可以用较少的篇幅记载较多之事实。又如唐代藩镇之分合兴亡,纷乱复杂,读史虽极勤苦,了解不易。若制成简明的人表,便一目了然。诸如此类,应用可以甚广。

§§§第二章 人的专史的对象

所谓人的专史的对象,就是讲那类的人我们应该为他作专史。当然,人物要伟大作起来才有精彩,所以伟大人物是作专史的主要对象。但所谓伟大者,不单指人格的伟大,连关系的伟大,也包在里头。例如袁世凯、西太后人格虽无可取,但不能不算是有作专史价值的一个人物,有许多伟大人物可以作某个时代的政治中心,有许多伟大人物可以作某种学问的思想中心。这类人最宜于作大规模的专传或年谱,把那个时代或那种学术都归纳到他们身上来讲。五种人的专史中,人表的对象不成问题,可以随便点;其余四种,都最重要。大概说来,应该作专传或补作列传的人物,约有七种:

(一)思想及行为的关系方面很多,可以作时代或学问中心的,我们应该为他们作专传。有些人,伟大尽管伟大,不过关系方面太少,不能作时代或学问的中心,若替他作专传就很难作好。譬如文学家的李白、杜甫都很伟大;把杜甫作中心,将唐玄宗、肃宗时代的事实归纳到他身上,这样的传可以作得精彩;若把李白作为中心,要作几万字的长传,要包涵许多事实,就很困难。论作品是一回事,论影响又是一回事,杜诗时代关系多,李诗时代关系少。叙述天宝乱离的情形,在杜传中是正当的背景,在李传中则成为多余的废话。两人在诗界,地位相等。而影响大小不同。杜诗有途径可循,后来学杜的人多,由学杜而分出来的派别亦多。李诗不可捉摸,学李的人少,由学李而分出来的派别更少。所以李白的影响浅,杜甫的影响深。二人同为伟大,而作传方法不同。为李白作列传,已经不易;为李白作年谱或专传,更不可能。反之,为杜甫作年谱,作专传材料比较丰富多了。所以作专传,一面要找伟大人物;一面在伟大人物中,还要看他的性质关系如何,来决定我们作传的方法。

(二)一件事情或一生性格有奇特处,可以影响当时与后来,或影响不大而值得表彰的,我们应该为他们作专传。譬如《史记》有《鲁仲连传》,不过因为鲁仲连曾解邯郸之围。诚然,以当时时局而论,鲁仲连义不帝秦,解围救赵,不为无关;但是还没有多大重要。太史公所以为他作传,放在将相文士之间,完全因他的性格俊拔,独往独来,谈笑却秦军,功成不受赏。像这样特别的性格,特别的行为,很可以令人佩服感动。又如《后汉书》有《臧洪传》,不过因为他能为故友死义。洪与张超但属戚友,初非君臣。张超为曹操所灭,洪怨袁绍坐视不救,拥兵抗绍,为绍所杀。袁绍、张超、臧洪在历史上俱无重大关系,不过臧洪感恩知己,以身殉难,那种慷慨凛冽的性格,确是有可以令人佩服的地方。再如《汉书·杨王孙传》,不记杨王孙旁的事情,专记他临死的时候,主张裸葬:衣衾棺椁,一概不要,还说了许多理由;后来他的儿子觉得父命难从,却拗不过亲友的督责,只得勉强遵办。他的思想,虽没有墨子那样大,然比墨子还走极端,连桐棺三寸都不要,不管旁人听否,自己首先实行,很可以表示特别思想,特别性格。几部有名的史书对于这类特别人,大都非常注意。我们作史,亦应如此。伟大人物之中,加几个特别人物,好像燕窝鱼翅的酒席,须得有些小菜点缀才行。

(三)在旧史中没有记载,或有记载而太过简略的,我们应当为他作专传。这种人,伟大的亦有,不伟大的亦有。伟大的,旁人知道他正史上亦曾提到过,但不详细,我们应当为他作传。譬如墨翟是伟大人物,《史记》中没有他的列传,仅附见于《孟荀列传》,不过二十几个字。近人孙仲容根据墨子本书及其他先秦古籍,作《墨子列传》及《年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又如荀子是伟大人物,虽有《孟荀列传》,但是太过简略。清人汪中替他作《荀子年表》,胡元仪作《荀卿子列传》。这亦是很好一个例。皆因从前没有列传,后人为他补充;或者从前的传太简略,后人为他改作。这类应该补作或改作之传,以思想家文学家等为最多。例如王充、刘知几、郑樵……等,在他们现存的著作中,便有很丰富的资料,足供我们作成极体面的专传。另有许多人,虽没有什么特别伟大,但事迹隐没太什,不曾有人注意,也该专为他作传表彰。例如唐末守瓜州的义潮,赖有近人罗振玉替他作一篇传,我们才知道有这么一位义士名将。又如作《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前人根本不承认这本书有价值,书的作者更不用说了。近人胡适之才替他作一篇传出来,我们才认识这个人的文学地位。这些都是很好的例。总之,许多有相当身份的人,不管他著名不著名,不管正史上没有传或有传而太过简略,我们都应该整篇的补充,或一部分的改作。

(四)从前史家有时因为偏见,或者因为挟嫌,对于一个人的记载,完全不是事实。我们对此种被诬的人,应该用辩护的性质,替他重新作传。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粗略说起来,可以分下列三种:

(1)完全挟嫌,造事诬蔑。这类事实,史上很多。应该设法辩护。譬如作《后汉书》的范晔,以叛逆罪见杀;在《宋书》及《南史》上的《范晔本传》中,句句都是构成他的真罪状,后人读起来,都觉得晔有应死之罪,虽然作得这么好的一部《后汉书》,可惜文人无行了。这种感想,千余年来深入人心。直到近代陈澧(兰甫)在他的《东塾集》里面作了一篇《申范》,大家才知完全没有这回事。当时造此冤狱,不过由几位小人构煽,而后此含冤莫雪,则由沈约一流的史家挟嫌争名,故为曲笔。陈兰甫替他作律师,即在本传中,将前后矛盾的语言,及各方可靠的证据,一一陈列起来,证明他绝无谋反之事。读了这篇之后,才知道不特范晔的著作令人十分赞美,就是范晔的人格也足令人十分饮佩。又如宋代第一个女文学家,填词最有名的李清照(易安),在中国史上,找这样的女文学家,真不易得。她填词的艺术,可以说压倒一切男子。就让一步讲,亦在当时词家中算前几名。她本来始终是《金石录》的作者赵明诚的夫人,并未改嫁。但因《云麓漫钞》载其《谢綦崇礼启》,滥采伪文,说她改嫁张汝舟,与张汝舟不和,打官司,有“猥以桑榆之末影,配兹驵侩之下才”等语,宋代笔记遂纷纷记载此事。后人对于李易安,虽然很称赞她的词章,但瞧不起她的品格。到近代俞正燮在他的《癸巳类稿》中有一篇《易安居士事辑》,将她所有的著作,皆按年月列出,证明她绝无改嫁之事,又搜罗各方证据,指出改嫁谣言的来历。我们读了这篇以后,才知道不特易安的词章优美,就是她的品节,亦没有可訾的地方。这类著述,主要工作全在辨别史料之真伪,而加以精确的判断。陈、俞二氏所著,便是极好模范。历史上人物,应该替他们作《洗冤录》的,实在不少。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作去。

同类推荐
  • 夜帝

    夜帝

    夜国长安,不见东宁。少年白发,帝业如画。
  • 唐韵

    唐韵

    一名颇有才情的小医生,穿越来到大唐贞观年间...试看一名穿越人,如何利用前世所学,在大唐初年展露自己才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影响着历史的进程...长孙皇后、长乐公主、李恪等诸多的人因他的到来而命运改变...******千年之间,世事变迁,繁华都已落尽,如梦无痕;一缕唐音,一曲唐韵,述写梦中大唐,悠悠盛世!------还有盛世中的数段儿女情事!(新建一QQ群:116771243,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进群聊聊!)
  • 重生之南宋雄起

    重生之南宋雄起

    一个海军学校的高材生,因成绩突出,成为海军陆队的特种兵,在执行一次任务,偶然转世到了南宋末帝赵昺的身上。开始,他只是为了保全性命。后来,担负起历史的使命,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大宋帝国。
  • 三国秦琼传

    三国秦琼传

    东汉末年有三国,神州尽燃血骨涸。英雄豪杰岂有意,把酒弹爵笑山河。你唱罢来我登场,是非功过谁与说。纷纷扰扰转瞬逝,自待慧眼品斟酌。世间万态何足道?唐时叔宝汉柱国!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
热门推荐
  • 温存已寂北城

    温存已寂北城

    他是她小时候的玩伴,但是多年后他再一次回来找她只是邻居告诉他她已经去世了是因为她的父亲所逼,所以他就帮她报复他的父亲只为他。当他多年后再一次遇见了她他是否还会认出她并且和她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切的一切将开始,该来的总会来,免不了的当然是小三的纠缠和她前男友的不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也不知要有多难才能睁开双眼我从远方赶来恰巧你们也在痴迷流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
  • 逐影红颜:月色倾代

    逐影红颜:月色倾代

    被家族遗弃的“煞星”强势归来,叙旧报仇两不误;厌倦皇族斗争的公主意欲出逃,某“变态”欣然相助?!一场皇宫内乱,各方势力云起涌动,几段彼此纠缠的感情引领众人相聚在一起走上变强之路,追寻那尘封多年的真相。放逐之地的战乱;魔兽聚集之地的凶险;历经各种冒险,为朋友,为恋人,生死与共。祺沐邬族人的罕见外出,只为寻找多年前遗失的“圣女”,神圣不容玷污的神山,竟被告知有与众人密切相关的“联系”。逐渐接近的真相背后,是美好的结局,还是阴谋的开始?
  • 鬼瞳

    鬼瞳

    大学宿舍内,接连有人离奇死亡!是谋杀还是可怕的传说?民间传说,人死后灵魂并未彻底消散,可以轮回转世,也能以另一种形态存在人世间。但人有贫富差距,妖有好有坏,鬼有善恶之分!人世间最可怕的不是妖魔,而是人心!
  • 那年的爱情

    那年的爱情

    那枚戒指上刻着她和他的中文名字首字母,他是真的想要把这枚戒指给她的,他是真的想要跟她共度一生的。郑菲弓着身子,双手一直紧紧地攥着那枚戒指,她真的很想知道顾羽给她这枚戒指是干什么的?是觉得冷落了她所以想给她一颗定心丸吗?结果,她却连给他送出戒指的机会都剥夺了。
  • 雪罪之跨越千年

    雪罪之跨越千年

    你要的永远是多久我等你,捧起雪融化,走进熟悉的古城,但再也没有熟悉的人,看到熟悉的物品却已不见残留的记忆今夕何夕,吾君何方?可安好。。。。。。
  • 续白话聊斋故事(中)

    续白话聊斋故事(中)

    关于聊斋故事类的书,也有不少,我以前也看过很多,觉得很不过瘾,自己又看得懂文言,为何不自己来编写一部《白话聊斋故事》呢,便开始动手了。既然要写,都要写得和前人有点不一样,那本书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首先,采用流畅生动的现代语言,体现出了现代语言的美感。其次,我也参考了各种已出本书了的,有关聊斋故事书的选编情况,自己再把《聊斋志异》通读一遍,尽量做到不遗漏优秀编目,把最精彩的聊斋故事,呈现给大家。再次,本书极尊重原著,而又富有个人特色,克服了文言转化为现代语言的呆板,显出原著的韵味。改编《聊斋志异》的书很多,希望本书能脱颖而出,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喜欢。
  • 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

    大龄女儿家与而立金龟男的一见钟情版,爱情黑白分明没有余地,童话主角以外都是炮灰。
  • 两晋风云

    两晋风云

    两晋是一个思想相对非常宽松自由开放的时代,一个没有道德边界,人性张扬的时代,欲望在这里得以尽情地泛滥恣肆,而这一切都以血肉横飞的方式触目惊心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几乎没有一天消停过,激情和欲望在这里交融碰撞,电闪雷鸣一般,直至朝代的大厦轰然倒塌。贾后专政,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渡北伐,淝水危机......乱纷纷,这个唱罢我登场,那份热闹!大家进来看看吧。
  • 狂仙记

    狂仙记

    他一个家族的天才,但上天给了他智商,却也给了他缺点,体质弱,一个古武世家,要智商有什么用?不能修炼古武,就是一个废柴!自己的新娘不能保护,被人夺去,天天受旁系弟子的侮辱,生活充满了悲情,一次的意外让他从废柴变成了真正的天才,从此踏上不平凡的道路。。。。。。
  • 55度:总裁前妻惹人爱

    55度:总裁前妻惹人爱

    看着手机上那张子宫的照片,孟夕冷笑着,现在的世道连小三都这么明目张胆了,冲动之下进错了门,认错了人,她就这样被一个叫韩斐的男人缠住了。“韩先生,请别忘了,我是一个有夫之妇,离我远一点。”每一次,她这么义正言辞的拒绝他。他眸光闪烁着无限的真诚,一本正经的回到:“孟小姐,也别忘了,我是你的情夫。”孟夕抓狂了总是想要和他保持距离,可是每一次她遇到困难遇到危险的时候,都是他在她身边温暖她,保护她,替她教训那个忘恩负义的男人和那个嚣张成性的小三。只是,他太神秘,神秘的让她看不清,摸不着,她已经错了一次,难道还要在错第二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