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800000041

第41章 教育(1)

现在所谓教育,其意义,颇近乎从前所谓习。习是人处在环境中,于不知不觉之间,受其影响,不得不与之俱化的。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居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所以古人教学者,必须慎其所习。孟母教子,要三次迁居,古训多重亲师取友,均系此意。

因此,现代所谓教育,要替学者另行布置出一个环境来。此自非古人所及。古人所谓教,只是效法的意思。教人以当循之道谓之斅;受教于人而效法之,则谓之学;略与现在狭义的教育相当。人的应付环境,不是靠生来的本能,而是靠相传的文化。所以必须将前人之所知所能,传给后人。其机关,一为人类所附属的团体,即社团或家庭,一为社会中专司保存智识的部分,即教会。

读史的人,多说欧洲的教育学术和宗教的关系深,中国的教育学术和宗教的关系浅。这话诚然不错。但只是后世如此。在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术和宗教的关系,也未尝不密切。这是因为司高等教育的,必为社会上保存智识的一部分,此一部分智识,即所谓学术,而古代的学术,总是和宗教有密切关系的缘故。

古代的大学,名为辟雍,与明堂即系同物(已见第七、第十四两章)。所以所谓大学,即系王宫的一部分。蔡邕《明堂论》引《易传》说:“大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西学。在中央曰大学,天子之所自学也。”(脱北学一句)又引《礼记·保傅篇》说:“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入大学,承师而问道。”所指的,都是此种王宫中的大学。

后来文化进步,一切机关,都从王宫中分析出来,于是明堂之外,别有所谓大学。此即《礼记·王制》所说的“大学在郊”。《王制》又说“小学在公宫南之左”。按小学亦是从王宫中分化出来的。古代门旁边的屋子唤做塾。《礼记·学记》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可见贵族之家,子弟是居于门侧的。

《周官》教国子的有师氏、保氏。师氏居虎门之左,保氏守王闱。蔡邕说南门称门,西门称闱。汉武帝时,公玉带上《明堂图》,水环宫垣,上有楼,从西南入。见第十四章。可见古代的明堂,只西南两面有门,子弟即居于此(子弟居于门侧,似由最初使壮者任守卫之故)。后来师氏、保氏之居门闱,小学之在公宫南之左,地位方向,还是从古相沿下来的。

师氏所教的为三德(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按至德,大概是古代宗教哲学上的训条,孝德是社会政治上的伦理训条)、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保氏所教的为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这是古代贵族所受的小学教育。

至于大学,则《王制》说“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此所谓礼乐,自与保氏所教六艺中的礼乐不同,当是宗教中高等的仪式所用。诗即乐的歌辞。书当系教中的古典。古代本没有明确的历史,相沿的传说,都是和宗教夹杂的,印度即系如此。

然则此等学校中,除迷信之外,究竟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呢?有的:(一)为与宗教相混合的哲学。先秦诸子的哲学、见解,大概都自此而出,看第十七章可明。(二)为涵养德性之地。梁启超是不信宗教的。当他到美洲去时,每逢星期日,却必须到教堂里去坐坐。意思并不是信他的教,而是看他们礼拜的秩序,听其音乐,以安定精神。这就是子夏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之理(《论语·子张篇》)。仕与事相通,仕就是办事。办事有余力,就到学校中去涵养德性,一面涵养德性,一面仍应努力于当办之事,正是德育、智育并行不悖之理。管大学的官,据《王制》是大乐正,据《周官》是大司乐。

俞正燮《癸巳类稿》有《君子小人学道是絃歌义》,说古代乐之外无所谓学,尤可见古代大学的性质。古代乡论秀士,升诸司徒,司徒升之于学,学中的大乐正,再升诸司马,然后授之以官。又诸侯贡士,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则得与于祭(均见第七章)。

这两事的根原,是同一的。即人之用舍,皆决之于宗教之府。“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礼记·王制》),这是最不可解的。为什么明明是用武之事,会牵涉到学校里来呢?可见学校的性质,决不是单纯的教育机关了。

然则古代所以尊师重道,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礼记·学记》。养老之礼,天子要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礼记·乐记》)。亦非徒以其为道之所在,齿德俱尊,而因其人本为教中尊宿之故。凡此,均可见古代的大学和宗教关系的密切。

贵族的小学教育,出于家庭,平民的小学教育,则仍操诸社团之手。《孟子》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库,学则三代共之。”学指大学言,校、序、庠都是民间的小学。第五章所述:平民住居之地,在其中间立一个校室,十月里农功完了,公推有年纪的人,在这里教育未成年的人,就是校的制度。

所以《孟子》说“校者教也”。又说“序者射也,庠者养也”,这是行乡射和乡饮酒礼之地。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篇》)又说一看乡饮酒礼,便知道明贵贱,辨隆杀,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等道理。所以说:“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礼记·乡饮酒义》)然则库序都是行礼之地,使人民看了,受其感化的。正和现在开一个运动会,使人看了,知道武勇、刚毅、仁侠、秩序等等的精神,是一样的用意。行礼必作乐,古人称礼乐可以化民,其道即由于此。并非是后世的王礼,天子和百官行之于庙堂之上,而百姓不闻不见的。汉朝人所谓庠序,还系如此。与现在所谓学校,偏重智识传授的,大不相同。

古代平民的教育,是偏重于道德的。所以兴学必在生计问题既解决之后。孟子说庠序之制,必与制民之产并言(见《梁惠王·滕文公上篇》)。《王制》亦说:“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生计问题既解决之后,教化问题,却系属必要。所以又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篇》)。又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

以上是古代社会,把其传统的所谓做人的道理,传给后辈的途径(贵族有贵族立身的方法,平民有平民立身的方法,其方法虽不同,其为立身之道则一)。至于实际的智识技能,则得之必由于实习。

实习即在办理其事的机关里,古称为宦。《礼记·典礼》说“宦学事师”,《疏》引熊氏云:“宦谓学仕官之事。”官就是机关,仕官,就是在机关里办事。学仕官之事,就是学习在机关里所办的事。这种学习,是即在该机关中行之的,和现在各机关里的实习生一般。

《史记·秦始皇本纪》:昌平君发卒攻,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吕不韦列传》:诸客求宦为嫪毒舍人千余人。《汉书·惠帝纪》:即位后,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繫。此所谓宦,即系学仕于其家。因为古代卿大夫及皇太子之家,都系一个机关。嫪毒之家,食客求宦者至千余人,自然未必有正经的事情可办,亦未必有正经的事情可以学习。

正式的机关则不然。九流之学,必出于王官者以此(参看第十七章)。子路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篇》)。就是主张人只要在机关里实习,不必再到教会所设的学校里,或者私家教授,而其宗旨与教会教育相同的地方去学习(《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可见孔子的教育,与古代学校中传统的教育相近)。并不是说不要学习,就可以办事。

古代的平民教育,有其优点,亦有其劣点。优点是切于人的生活。劣点则但把传统的见解,传授给后生,而不授以较高的智识。如此,平民就只好照着传统的道理做人,而无从再研究其是非了。

大学中的宗教哲学,虽然高深,却又去实际大远。所以必须到东周之世,各机关中的才智之士,将其(一)经验所得的智识,及(二)大学中相传的宗教哲学,合而为一,而学术才能开一新纪元。此时的学术,既非传统的见解所能限,亦非复学校及机关所能容,乃一变而为私家之学。求学问的,亦只得拜私人为师。于是教育之权,亦由官家移于私家,乃有先秦诸子聚徒讲学之事。

社会上新旧两事物冲突,新的大概都是合理的。因为必旧的摇动了,然后新的会发生,而旧的所以要摇动,即由于其不合理。但此理是不易为昔人所承认的,于是有秦始皇和李斯的办法:“士则学习法令辟禁。”“欲学法令,以吏为师。”这是想恢复到政教合一之旧。所以要恢复政教合一,则因他们认为“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是天下所以不治;而当时的人,所以要善私学以非上所建立,全是出于朋党之私,所谓“饰虚言以乱实”(《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这固然不无相当的理由。

然古代社会矛盾不深刻,政治所代表的,就是社会的公意,自然没有人出来说什么话。后世社会复杂了,各方面的矛盾,渐渐深刻,政治总只代表得一方面,其(一)反对方面,以及(二)虽非站在反对方面,而意在顾全公益的人,总不免有话说。这正是(一)有心求治者所乐闻,(二)即以手段而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亦是秉政者所应希望其宣泄的。而始皇、李斯不知“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篇》)。误以为庶人不议,则天下有道;至少庶人不议,天下才可以走上有道的路,这就和时势相反了。

人的智识,总不免于落后,这也无怪其然。但社会学的公例,是不因人之不知,而加以宽恕的,该失败的总是要失败,而秦遂因之倾覆(秦朝的灭亡,固非儒生所为,然人心之不平,实为其最大原因之一,而儒生亦是其中的一部分)。

汉朝的设立学校,事在武帝建元五年。此时并未立学校之名,仅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在内由太常择补。在外由县、道、邑的长官,上所属二千石、二千石察其可者,令与所遣上计之吏,同诣京师。这就是公孙弘所说的“因旧官而兴焉”(不另设新机关),但因博士弟子,都有出身,所以传业者寖盛(以上见《史记》《汉书·儒林传》)。

至后汉,则光武帝下车即营建大学。明、章两代,屡次驾幸。顺帝又增修校舍。至其末年,游学诸生,遂至3万余人,为至今未曾再有的盛况。案赵翼《陔馀丛考》有一条,说两汉受学者都诣京师,其实亦不尽然。后汉所立,不过十四博士,而《汉书·儒林传》说:“大师众至千余人。”《汉书·儒林传》,不能证明其有后人增窜之迹,则此语至少当在东汉初年。可见民间传业,亦并非不盛。

然汉代国家所设立的大学,较后世为盛;事实上比较的是学问的重心;则是不诬的。此因(一)当时社会,学问不如后世的广布,求学的自有走集学问中心地的必要。(二)则利禄使然,参看第七章自明。前汉时,博士弟子虽有出路,究系平流而进。后汉则党人劫持选举,而大学为私党聚集,声气标榜之地。又此时学术在社会上渐占重要地位。功臣外戚及官吏等,亦多遣子弟入学。于是纨袴子弟,搀杂其中,不能认真研究,而易与政治接近,就成《后汉书·儒林传》所说的:“章句渐疏,多以浮华相尚”了。

汉末丧乱,既不能研究学问,而以朋党劫持选举的作用亦渐失。魏文帝所立的大学,遂成学生专为避役而来,博士并无学问可以教授的现状。详见《三国·魏志·王肃传》注引《魏略》。

魏晋以后,学校仅为粉饰升平之具。所谓粉饰升平,并不是学校能积极的替政治上装饰出什么东西来,而是消极的,因为傥使连学校都没有,未免说不过去。所以苟非丧乱之时,总必有所谓学校。至其制度,则历代又略有不同。

晋武帝咸宁二年,始立国子学。按今文经说,只有大学。大司乐合国之子弟,是出于《周官》的,是古文经说。两汉的政治制度,大抵是根据今文学说的。东汉之世,古学渐兴,魏晋以后,今文传授的统绪遂绝,所以此时的政治制度,亦渐采用古文学说了。

同类推荐
  • 我做皇帝那些年

    我做皇帝那些年

    生于君王殿,死后君王冢。我既为帝王,金戈铁马横扫八荒六合,笑看山河壮丽令四海来朝。美人绕膝对酒当歌,天下绝色唯吾所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切还要从我当那个朝不虑夕的太子说起……
  • 农业学大寨始末

    农业学大寨始末

    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的虎头山下。在互助合作运动中,贾进财和陈永贵,积极带领农民组织起来,走上集体化道路。1947年冬,陈永贵被吸收入党,迈出了他政治旅途的第一步。贾进财是大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主动“让贤”,成为颇受后人赞誉的一段佳话。大寨村的成绩和陈永贵的才干不仅受到昔阳县委的表扬,也开始引起晋中地委的重视。本书将向您介绍大寨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 回味明朝

    回味明朝

    《回味明朝:乾坤万象》是回味历史系列之回味明朝。明朝是自北宋以后惟一一个对全中国进行统治的汉族政权,上继唐宋风采,下开康乾盛世,延续了近三百年的统治,诞生了无数的传奇人物。明代的历史进程常常因这些传奇人物而发生改变。该书以明朝的兴衰为主线,展现了天朝大国“一生”的荣光,并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从繁花似锦,最终沦为了万马起喑。书中内容融历史于趣味之中,便于读者学习和阅读。主要内容有开创期政治局面、中期的衰弱与危机、万历中兴、后期的衰落、明朝的灭亡等。
  • 肥唐

    肥唐

    军医张建因为参加地震救灾工作,遇到了余震之后,穿越到了唐朝末年。元和初年,大唐经历安史之乱之后初定,天下疲惫,百废待兴,张建复生与名将张巡后人张去病之身。回不去之后,张建决定接受张去病的身份,留在唐末,他要用自己前生的记忆与后世的生活来帮助唐末唯一一个英明的君主李纯,来彻底实现他的“元和中兴”“打仗最需要的是粮食,张巡就是因为没有粮食所以才吃人,我做张巡第二,就万万不会再吃人了,所以我要种田。”山河破碎风飘絮,岭南开荒赈天下,张去病去的不仅是人的病,还是国的病。
  • 赝品太监

    赝品太监

    潘又安被征召入宫,在净身的时候被人做了手脚,得以保住健全的身体。只因这一疏漏,他成了赝品太监。也正因为这一疏漏,皇宫里才充满了欢声和笑语:他出现在哪里,那里就有故事,就有戏。诙谐幽默一本书,嬉笑怒骂一场戏。看罢犹当一笑了之,莫查史书究根问底。
热门推荐
  • 山河祭:谋妃倾天下

    山河祭:谋妃倾天下

    穿越成富家千金的白梓溪当了一年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米虫后,厄运突至,被个渣渣退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害她家破人亡。看了看白衣杀手苏流云,看了看神秘兮兮的三皇子夏承憬,她决定了,就跟着这个三皇子去京城混,誓要报血海深仇。可是谁来告诉她,当她的心丢在了他身上时,才发现他才是那个幕后指使杀人犯时,她该何去何从?
  • 无敌炼化

    无敌炼化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得到了神秘金符,叶铮发誓,爸爸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穿越了。淬体金光炼体,金符空间炼魂,凝炼金液炼物,三重功效,尽在无敌炼化之中,看叶铮,如何用这神秘的大道金符,在这个武道昌隆的世界,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PS:这是一个混吃等死富二代,在武道世界里踏上巅峰的故事。新书上传,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精采,求支持。有完本仙侠《灭世体修》150万字作品可供阅读,作者信息可见。
  • 罪爱燃情

    罪爱燃情

    他是成熟冷漠的金牌制片,是她不敢泛舟的彼岸。却始终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给她以庇佑。他是青梅竹马的医科才子,是她难以割舍的依赖。却为她典当一生的纯善,深情化身成魔。一面是亲情,一面是倾慕,她该如何抉择。两个男人,两种宠爱,却让她背负了一生的痴狂。
  • 妾非藤萝

    妾非藤萝

    他于她有救命之恩。他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一方霸主,权势滔天,残忍冷酷。对她好,不过是因为那张酷似旧爱的容颜。她本是贵门千金,平静富足的生活在跌宕的乱世和层出的阴谋中化为泡影,当幸福的家庭一夕覆灭,当至亲的家人化身豺狼,当痴缠的恋人变得陌生……笑与泪,爱与恨;且看她如何一步步从柔弱的闺阁女子,成长为八面玲珑的名媛闺秀,而蓦然回首处,那个伟岸挺拔的身影深情依旧。多少楼台烟雨,终不过一场十里洋场繁华梦……
  • 天涯风起

    天涯风起

    谁说大侠都得英雄救美?海崖就偏偏调戏小姑娘!谁说大侠都要劫富济贫?抢来的偷来的都是他自己的!不按套路出牌,但却没人敢小看他。杀伐果断,嫉恶如仇,让恶人闻风丧胆。智谋过人,为人随和,是领军制敌的良将!神秘的家世,高深的武艺,让他这个多情种子麻烦不断,但仍旧是众多大家闺秀的梦中情人……
  • 九重阙冷

    九重阙冷

    故事的开始,是贫贱相识,只是她历劫归来的时候,他的身边已经有了至亲至爱光彩逼人的良人。莫非从此郎君天涯陌路人?从此以后,只能这样默默的关注一生?殊不知,真正的贵人却是能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孤女,为了成就他的一生荣耀,她情愿倾尽所有,哪怕是看着他与别人携手一生……
  • 早安季西北

    早安季西北

    我是不爱你的,是真的不爱你的,从结婚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爱着其他人的,当然我也知道你是不爱我的,因为在结婚之前我也知道你有着你爱的那个女人。所以我很放心,很放心的和你住到一起。可是我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竟开始注意你的喜怒哀乐。可是你是爱着她的我知道。或许我是不想让你太为难,或许我是想转移我放在你身上的目光。或许,没有或许。我还是离开你吧。我不会离你太远。我还在这里,如果你看到我的话。
  • 南诏图传

    南诏图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煞星越世一校草你倒霉了

    煞星越世一校草你倒霉了

    她本是京城的美女,但因为她是天煞孤星,一出生娘亲便死了,跟她在一起的人都会倒霉,除了生父。一次一个和尚给了她一个越世珠,在她16生辰那天,由于一系列原因,她穿越了。穿越到2015年,认识了圣安学院的冰山校草,她把他慢慢融化,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
  • 少年阴阳师录

    少年阴阳师录

    家破人亡的半吊子阴阳师,某一日忽然被告知是尊贵世家的少主?!莫名其妙救到的冷漠男人,是要誓死守护我的家臣?哪有比主人还厉害的家臣!!同样是男人,为什么我非要对这个冰块脸动心?!与我同属阴阳师世家家主的大小姐,与她的戏子侍臣之间不得说的秘密。同样禁忌的爱恋,比阴阳术更加阴暗可怕。背负家族的使命,身世成谜,我与他们,究竟是不是同类,究竟能不能同行。谨此奉请!降临诸神诸真人!杀鬼千万!却鬼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