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500000004

第4章 王艮:泰州学的创立(4)

在他看来,只要分作早晚两期即可,而且还必须紧紧扣住心斋的格物论来判断心斋思想的精神特质,这一点正是东厓的“学凡三变”说中所欠缺的。但有一点,一庵的判断却与东厓的判断相吻合,也就是两人都以嘉靖五年作为一个重要的年份来看待,东厓认为这一年是心斋结束中年期的标志,一庵也认为这一年的两篇作品,是心斋的重要代表作,熟读这些文字是我们领会心斋之学的关键,由此可以推断,一庵认为嘉靖五年是心斋思想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不管怎么说,尽管与一庵的说法相比,东厓在“其中也”之前多了一个“其始也”的早年自学时期,抛开这一点不论,两人都以嘉靖五年作为心斋思想更进一层的标志,这一说法对于我们后人了解心斋的学思历程是有启发的。

基于上述的考察,最终我认为,东厓的“学凡三变”说基本可从,王一庵着眼于心斋思想的基本宗旨所作的判断,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则可列为下表:

早期:正德二年(1507) 心斋25 岁———正德十五年(1520)心斋38岁。重要事件:“居仁三月半”的精神体验、“天坠压身”之梦。

中期:正德十五年(1520) 心斋38 岁———嘉靖五年(1526)心斋44岁。重要事件:拜师阳明、北上讲学、《鳅鳝赋》。

晚期:嘉靖五年(1526) 心斋44 岁———嘉靖十九年(1540)心斋58岁。重要事件:《乐学歌》、《勉仁方》、《明哲保身论》、《大成学歌》、淮南格物说。

(第二节 现成良知

一 问题缘起

自16世纪30年代起,随着后阳明时代的到来,围绕阳明的良知学说如何理解等问题,在阳明后学中产生了分化现象,其中“现成良知”说是一个主要的诠释观点。关于这一观点的形成、展开及其在阳明后学、晚明思想界所引起的反响等学术问题,笔者曾在旧著中有过专门的讨论,有兴趣者可以参看。这里仅对“现成良知”的问题由来作一简单的回顾,以便于后面的进一步讨论。

所谓“现成”又作“见成”,有时又作“见在”、“现在”,在宋明时代,它作为一种口语,与现代汉语“现成享受”中的“现成”

一词意同,意指某种已经“做好了”的事物,换言之,“现成”一词原本并无特殊的思想涵义。然而到了阳明后学那里,将“现成”置于“良知”之前,或将良知与现成合为一词,形成了“现成良知”或“良知现成”这一特殊的表述用语,如此则赋予了“现成”一词以某种特殊的思想内涵。良知存在被理解成一种“现成”的存在,意谓良知不是后天形成的被创造出来的某种存在物。如此一来,“现成”便成了诠释“良知”的一个关键词。例如在心学话语中经常可以看到“只求见在”、“当下便是”之类的观念主张,意谓当下的现实生活或经验活动便是自然合理中节的,其依据便是人人都具备“现成良知”。然而,如果说当下经验便是良知本体的直接呈现,或者说良知存在的当下性便可直接证成人人都是“现成”的圣人,那么就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儒学所强调的从格致诚正到修齐治平的一切工夫主张便都可以被消解于无形。这也正是后来在阳明后学的思想展开过程中所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个理论危机。

要之,当我们说“良知现成”或“良知见在”的时候,既可从现实状态上说,良知是“见见成成”、“停停当当”的,同时也可从本来状态上说,良知是“先天具足”、“个个圆满”的,引申开来,则可说良知是“即刻当下”、“当下便是”、“合下完具”、“现今成就”

的本体存在、现实存在。以阳明心学而言,不论是“良知现成”还是“良知见在”,这两种表述的内涵基本一致,所欲强调的是这样一种良知观念:良知作为人的道德本质,必然先天地存在于人心之中,是与生俱来、先天具足、无有亏欠的;与此同时,良知作为人的道德意识,必然即刻当下、直截了当、见见成成地“发育流行”于人伦日用生活当中。由前一层意思即可推出:良知是超越时空、普遍存在的,故可说良知是“塞天塞地”、“亘古亘今”的存在;由后一层意思即可推出:良知是展现在现实生活世界之中的,故可说良知是“发见流行”、“当下具足”的存在。重要的是,这两层意思构成了“良知”的完整涵义,不可分割,也就是说,具有超越性的良知本体必然呈现在日常生活的行为当中,同时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意识活动与作为道德本体的良知心体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要之,无论是“良知现成”还是“良知见在”,在强调作为道德本体的良知存在的先天性、遍在性、当下性、圆满性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这是阳明良知学说的题中应有之义。甚至可以说,“良知现成”、“良知见在”已然不是对良知存在的某种描述而已,而是阳明心学的一个本体论命题。至于它与“致良知”工夫论命题所构成的理论紧张,应当如何把握和解释,则是引起阳明后学争辩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心学历史上,王龙溪对“现成良知”问题的理论阐发最为详密,引起了江右王门的另一代表人物罗洪先(号念庵,1504—1564)的反驳,两者之间围绕“现成良知”问题所展开的辩论既推动了人们对良知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加剧了阳明后学的分化。透过他们的辩论,可以使我们加深对阳明后学中的种种义理问题的深入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来了解心斋的良知现成说的思想内涵及其意义。首先须指出的是,王阳明本人并没有明确说过“现成良知”或“良知现成”,但阳明非常强调“此心常见在”,因此把握良知的关键就在于“知得见在的几”,做到“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就随“今日良知”扩充到底以至“明日良知又有开悟”。要之,良知是当下的现实存在,故必须在即刻当下作致良知工夫。阳明后学围绕良知现成问题的讨论,其实就是源自阳明的上述思想。龙溪便是充分汲取了阳明的这一思想,从而对阳明的良知学说作出了明确归纳:

先师提出“良知”二字,正指见在而言,见在良知与圣人未尝不同。显然,在龙溪对阳明的理解中,所谓“良知”,指的正是“见在良知”,其意是指,人人所具有的“现成圆满”的良知也就是圣人所具备的良知,之所以说凡人与圣人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其根据即在于此。这里出现的圣凡问题,暂置勿论。

然而在阳明后学当中,对良知的理解不尽一致。龙溪曾归纳为六种不同的良知见解,其中,有一种意见与现成良知说形成了尖锐的冲突,亦即“良知无见成,由于修证而始全”。持这一见解的主要是良知归寂派,其代表人物罗念庵曾批评王龙溪的现成良知说:

“世间那有现成良知?良知非万死工夫,断不能生也,不是现成可得。”这一批评具有典型意义,在晚明思想界非常著名。念庵的意思是说:良知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对于现实状态中的个人来说,绝不是现成圆满的,重要的是,如何使良知的道德意识在日常经验生活中得到正确的体现,则取决于后天的刻苦努力。其实,在念庵的这一观点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基本立场:“夫本体与工夫,固当合一,原头与见在,终难尽同。”值得注意的是,他将“见在”与“原头”视为一对概念,并将此与“本体—工夫”这一阳明心学的核心问题联系起来,显而易见,念庵的问题意识是非常敏锐的。念庵在一篇主要记录了与龙溪讨论学术问题的《甲寅夏游记》的文章中,针对龙溪的“现成良知”说,提出了他所坚持的一个观点立场:“千古圣贤汲汲诱引,只是要人从见在寻源头。”意思是说,自孔孟以来儒家所提出的所有说教,无非就是要人“从见在寻源头”,亦即从当下的经验生活中寻找“本源”之所在。很显然,此说的一个前提就是:

“见在”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源头”。此即“原头与见在,终难尽同”的意思。换言之,在念庵看来,见在与源头、工夫与本体的紧张关系绝不能作简单的划一、抽象的合一,两者的合一必须建立在工夫实践的基础之上,抛开工夫实践的努力,妄谈“见在”即是“源头”,这是万万不可的。念庵坚持认为,在未将“发见流行”于现实经验活动中的道德意识与知觉情识作出严密甄别的前提下,便将良知的“见在”性与良知的“本源”性直接地等同起来,这正是龙溪所主张的现成良知说的最大的理论弊病之所在,而其尤为易显之流弊则是:“以知觉为良知”或“以情识为良知”。所谓“知觉”、“情识”,主要含有感性情欲、偏见意识等贬义,特别是在将良知与知觉或情识对举的语境中,尤其如此,大体说来,凡是“逐物而转”、“缘镜而起”的作用心、经验心之现象,都可化约为“知觉”或“情识”。因此,“以知觉为良知”(聂双江语)或者“以情识渗入良知”(刘蕺山语),其病症虽异,然其病根则一:均为“现成良知”或“见在良知”所误导的结果。

只可“从见在寻源头”而不可认“见在”为“源头”,这是念庵批判现成良知说的一个基本立场。由此出发,他得出了良知“不是现成可得”的结论。应当说,念庵出于对心学流弊的担忧,其用意和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的担忧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将见在情识冒作见在良知”(顾宪成语),在心学末流当中不能说绝对没有,对此王龙溪亦有一定程度的认同。然而也应看到,当龙溪说良知是“现成”的,其意在于强调良知既是先天具足的,同时又有当下圆满的本体存在,指的是本体论层面的问题;当念庵说良知“不是现成可得”的,“非万死工夫,断不能生”,则是一个属于工夫论层面的问题。显然,两者所指向的问题在层次上是有所不同的。也正由此,龙溪、念庵就现成良知问题争论不休,却始终未能说服对方。

事实上,龙溪虽然强调良知本体现成圆满、当下具足,进而提倡为学方法必须“从本体悟入”,他称之为“先天正心之学”,但他也承认这种“从心上立根”的工夫只适用于上根之人,对于中下根之人来说,“从意上立根”的“后天诚意之学”则是必不可少的。

也正由此,龙溪指出:

苟不用致知之功,不能时时保任此心,时时无杂念,徒认现成虚见附和欲根,而谓即与尧舜相对,未尝不同者,亦几于自欺矣。……世间熏天黑地无非欲海,学者举心动念无非欲根,而往往假托现成良知,腾播无动无静之说,以成其放逸无忌惮之私。可见,对于“不用致知之功”而“徒认现成虚见”以及“假托现成良知”之流,龙溪所表明的反对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换言之,就龙溪而言,说良知是现成的,并不等于说可以“不用致知之功”或者“更不须用销欲工夫”,这本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而不能混为一谈。

由以上念庵与龙溪的辩论可以看到,围绕现成良知问题所发生的义理纠缠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也很有典型意义。总之,现成良知说只是指明人在本质上与圣人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这是一个本体论命题。假设良知若非“现成”,就必将导致对孟子以来“天赋良知”这一儒学传统观念的根本质疑;另一方面,如同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并不等于说人就是现成圣人一样,龙溪的“良知见在”、“圣凡平等”,也只是就本质上立论、本体上立言的一种立场预设,并不等于说人的现实状态便是圣人状态。如果说现实状态中的人都是圣人,那么从逻辑上来说,这种抽象假定无任何意义。事实是,“圣人”作为一种理想化的人格,只是儒学所指向的一种精神追求,必须落实在现实生活的世界当中去追求,而不是说人的现实状态即是理想的本来状态。在此意义上,道德实践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通向圣人境界的必要条件。从罗念庵到顾宪成,他们对现成良知说的批评,主要是着眼于这样一点:现成良知说有可能导致忽视甚至否认现世社会中所存在的道德状况的深刻危机,故云“其为天下祸甚矣”,就此而言,他们的批评在当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样一种道德主义的批评,并不能从学理上否认“良知现成”这一心学命题的理论意义。

由上可见,现成良知或见在良知、良知现成或良知见在,作为一种思想命题或者作为一种对良知存在的论述方式,在阳明后学的思想展开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争议。归结起来,持正面肯定者的观点主要有三:一是,良知是超越时空、亘古亘今、千古见在的本体存在,这是良知存在的先天性,是“人人具足”、“当下圆成”的;二是,良知必然发见流行于日常生活当中,在道德行为中必然是当下呈现的,这是良知存在的当下性,是“无所不在”、“当下即是”的;三是,由于良知本体是当下即是的存在,所以在工夫论上就是必须相应地做一番“当下识取”、“当下承当”的工夫,这叫做“当下工夫”、“见在工夫”。反对者的主要观点也有三:一是,良知必由工夫才能得以呈现,而良知呈现不能证明良知是现成的;二是,由良知现成,可能导致取消一切致良知的工夫,导致将见在情识冒认为见在良知;三是,由良知现成,可能导致圣人也是“现成”的结论。

正如龙溪所说,王门诸子各以“性之所近”,片面强调了良知观念的某一个层面,以至出现了六种良知的解释,而对于各种解释方案却最终未能获得统一。由于龙溪对良知的阐发过于偏重本体论的层面,因而他坚持工夫论须直接从良知心体“悟入”,他称之为“先天正心之学”,然而这种“先天之学”只适用于“上根之人”,由此在他人看来,也就缺乏普遍的教化意义。另一方面,念庵等人批评“现成良知”说有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错误:凡是现实存在的都是自然中节的、合乎良知本体的,从而无视日常生活中良知与情识、本心与欲望存在着真妄混同的现象,而现成良知说面对这种现实状况却完全缺乏应对的能力。应当说,这些批评也是值得重视的。

那么泰州学派在现成良知问题上,又有什么思想主张呢?

二 良知见在

大体说来,在心斋的思想体系中,除了上面略已介绍的“万物一体”论以及后面将要看到的“淮南格物”说最有特色以外,还有两个颇具特色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思想观点:一是他的“满街皆是圣人”说,一是他的“百姓日用即道”说。两者可分别简化为“满街圣人”、“日用即道”。相对而言,关于阳明后学中的重要术语“现成良知”或“见在良知”,心斋并没有这样的直接表述,有关龙溪和念庵的互相辩难,心斋更是没有直接参与。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满街圣人”说还是“日用即道”说,却无疑地都与“现成良知”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可以说,“满街圣人”或“日用即道”都是建立在“现成良知”观念之基础上的。

且看心斋对“良知现成”、“良知见在”的观念表述:

良知一点,分分明明,亭亭当当,不用安排思索。良知天性,往古来今,人人具足,人伦日用之间举措之耳。

中也,良知也,性也,一也。识得此理,则见见成成,自自在在。……真体不须防检。由上一节我们对现成良知问题的考察,可以看出这里所谓的“分分明明”、“亭亭当当”、“人人具足”、“见见成成”、“自自在在”等说法虽未使用“良知现成”一词,但无疑就是良知现成或良知见成、良知见在的观念表述。同时还可看出,在现成良知的问题上,心斋的基本态度与龙溪是非常接近的。心斋同样强调了良知存在的“具足”性、“见成”性、“自在”性等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应是良知现成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这里的小标题采用“良知见在” 一词,这是为了表示心斋的良知说与龙溪的现成良知说并不完全一致而有自己的特色,这一不同主要表现为:龙溪重本体而心斋重工夫。关于这一点,在本小节的末尾将有讨论。

同类推荐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是著名作家、评论家徐绍林先生几十年来所有的所思所感文集集合。
  •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马雷沙尔无神论著作选择》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对欧洲近代哲学和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大革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有一定文化程度,希望整束精神的读者。马雷沙尔,法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哲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投入巴贝夫阵营,也是雅各宾派党人,是《平等派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的著作以揭露专制主义,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为主,用唯物主义观点反驳上帝和教会。
  •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鬼谷子(约前39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蝉,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世人皆认为他常进入云梦山(今河南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又隐居于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有《集解》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鬼谷子是先秦诸子之一,他精通数门学问,创立了纵横一派学说,并由弟子发扬光大,与当时文化衍生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杂家等合起来称为九流十家。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曾隐居云蒙水帘洞箸《鬼俗子》书三卷,流传于世。
热门推荐
  • 亿万首席,前妻不复婚

    亿万首席,前妻不复婚

    素素新文出炉求支持:《一念成婚,总裁的甜蜜爱宠》http://novel.hongxiu.com/a/1030665/首席完结之后开始更新哈。……一夜意外,让她再不敢面对他……时隔四年,再次见面,她是公司代表,负责与对方公司洽谈合作业务,他是刚收购对方公司的实行总裁。洽谈酒店,他坐于上宾,眯着眼睛盯着她,嗓音悠悠然,“这位小姐好生面熟。”她捏紧掌心冷汗,嘴角却勾着得体的笑意,大大方方道,“楚总阅人无数,不记得我也是情理之中,自我介绍一下,颜曦,也就是您,四年未见的妻子……”……“楚慕离,你不要乱来?”颜曦惊恐的看着慢条斯理解着衬衣纽扣朝她走来的男人。楚慕离嘴角撩出一抹绯笑,“乱来?对于四年不见的丈夫,你不是应该期待我怎么乱怎么来吗?!”……他的心头挚好归来,她主动提出离婚,净身出户。却不想转身,在异市街头,他轻搂娇柔美人儿细腰,和手牵可爱宝宝的她,狭路相逢了…………【精彩片段一】得知她的秘密,他将她堵在电梯里,语气里尽是理所当然。“颜曦,我们复婚吧……”“楚慕离,我觉得你特别像春秋时期的一位皇帝?”“为什么是春秋时期?”某男疑惑。“……因为够贱啊!”(勾践)“……”【精彩片段二】“蜀黍,麻麻在房间里等你,有事情跟你说哦。”某宝咬着手指头,天真无邪的看着沙发上坐着不走的某男。某男挑眉看着眼前自己的缩小版,经过无数次被他恶整的惨痛经历的他,现在已经不能好好相信他了。某宝见他不动,撇了撇小嘴儿,“不去算了,我去告诉麻麻,蜀黍不想来。”某男黑线,“……我去!”看着他走进房间,某宝在心里默数:三、二、一……“啊……楚慕离,你个臭流氓!!!”某男连沙发都没得坐,直接被“扫地出门”了!某宝捂着小嘴儿笑,他没有告诉蜀黍,麻麻在换衣服,衣服,服…………谢谢姑娘们支持!!
  • 穿越我要改变命运

    穿越我要改变命运

    她,是一个身世成谜的人,穿越后,她是一个不受宠的千金,妹妹骄横,恶仆欺人,她巧用计谋……最终成了人人引以为豪的王妃
  • 剑魔携香

    剑魔携香

    本为上仙的他们,却痴情凡尘的爱恋,沧桑轮回,心酸过往,重重巨变,剑指苍天,复仇除奸,劈魔斩妖,侠义在胸间,携爱情重走修仙道,漫漫风雨路,妖魔畏惧,人神敬畏,一段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江湖儿女情宏伟呈现。
  • 灵界境域I

    灵界境域I

    昔日称霸一方的第七界——灵界,消失匿迹在茫茫宇宙中。一个不为人知的职业却在重生后的灵界,慢慢演绎不朽传奇。灵师,以收集灵魂为生的职业,到底是不是能够再次站在天地最顶端,叱咤六界!!!一个边境小镇接受传承的纨绔少爷,被迫踏上一条艰辛而又漫长的旅程,在未知的前方,会有怎样的机遇等待着他呢?让我们伴随着主角,一起揭开灵界背后隐藏的秘密。
  • 请你等我回来

    请你等我回来

    玲珑:星辰哥哥你要去哪,可以带上我吗?星辰:不可以太危险了玲珑:星辰哥哥你就带我去吧。只要你带我去,我一定不给你添麻烦,我会跟紧你的。星辰:不行太危险了玲珑:星辰哥哥星辰:好了,不要再说了玲珑:我就要去星辰:好吧玲珑:真的吗。。。趁机星辰将玲珑打晕。。。。
  • 第一宠婚:甜心老婆买一送二

    第一宠婚:甜心老婆买一送二

    前男友骂她是老古董,x冷淡。一转身,把自己送出去了,惹了某个大人物。都怪自己年少无知,错把狼头当棒子。史上最有洁癖的男人,传出了结婚的消息,并且把他那隐婚妻子宠上了天。“请问夜小姐,你身上有什么吸引慕总的。”“你猜……。”“请问夜小姐,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放假放假放假。”当小白兔遇见大灰狼,是吃干抹净,还是打包带走。
  • 火影之苍羽传

    火影之苍羽传

    都市狂热火影迷王苍羽,意外重生到了火影世界,来到自己耳熟能详的火影世界,对于自己最爱的火影世界,王苍羽这只小蝴蝶又能刮起什么样的龙卷风呢,敬请期待火影之苍羽传QQ群292037474,有建议的可以到此吐槽,本人无限欢迎——柠檬
  • 冷眸公主:倾心之恋

    冷眸公主:倾心之恋

    :她,从小缺少母爱和父爱,被奶奶抚养长大。奶奶过世后,她才被接了回去。缺失了童年的关爱,风舒妍究竟能否释怀。邪魅如他,从来不让女生近身的他,竟然爱上了风舒妍,可风舒妍究竟是否爱他。他,阳光温柔,也不可置否的爱上了风舒妍。可当他要向风舒妍表白时,一个惊天的秘密击溃了他。循环终回到原点,他们,又能否延续-----------------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 纨绔萌妃世无双:邪尊宠上瘾

    纨绔萌妃世无双:邪尊宠上瘾

    她是皇城脚下的纨绔女混混,容颜倾世,风华正茂!他是睥睨天下的狂妄邪尊,偏生将她捧于掌心,细细安放!她狂,她傲,她嚣张跋扈;他疼,他宠,只为她一人。“只要迷儿想要,我便给!江山为聘天下为媒又何妨?”“万千独宠皆有时限,这般信誓旦旦以往同哪个姑娘说过了?”“此生只迷儿一人,只要迷儿不离,生生世世绝无时限。”不日,他却亲手将她送至他人手中。“迷儿,我知错了。”“想要我原谅你,除非你在这儿跪到我满意为止!”纤细食指刁蛮的指着地面。门外:“男儿膝下有黄金,尊主连皇帝都不曾跪过,怎会跪姑娘?”“我们老大乃无价之宝,岂是区区黄金能够比拟的!”她可否比拟黄金,只有门内两人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