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59300000015

第15章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1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积极倡导严己宽人的道德规范。“厚德载物”是君子的美德,它要求君子宽容、厚道、诚恳、心胸开阔,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苛求别人。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他要求君子以德服人,以诚感人,使人心悦诚服。苏东坡说:服人以诚不以言。他要求君子自珍自重,自省自明,即自我珍重,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能经常自省,不断检点,做到有自知之明,这样就能使别人尊重与信赖你,能使自己扬长补短,防错纠错。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都如此,更何况一般人?他要求君子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所不愿意别人加之于自己的东西,也不要强加于人。这是一种以己度人,推己及人,以善待人的“恕道”,它能使你受人尊敬,实现和谐相处;它要求君子做到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眼见贫困者,耳闻危难情,路遇不平事,要慷慨解囊,奋力相助,见义勇为,这样才能培养正义,树立正气,创造温暖和谐的社会。中国历史上,严己宽人的故事不胜枚举。《三国志》中就有程普不服周瑜,周瑜不但不计较还与之结交,以真诚征服程普的故事。后程普常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蜀国丞相蒋琬为人处世注重以德修身,讲求恕让。一次杨敏私下议论蒋琬不如前人,蒋琬不但没追究,还承认了这一点。吴国丞相陆逊,胸襟开阔,被孙权视为长者。这些古人确实值得后人学习。

小资料

(1)《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吴、蜀三国鼎立时期的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为后人所推崇。

(2)程普(?-210):三国时吴国大将。字德谋。初从孙坚,后助孙策经营江南,与周瑜等取得赤壁大捷。

(3)周瑜(175-210):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公瑾。少与孙策友,助孙策建立孙氏政权。后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取得赤壁大捷。

(4)蒋琬(?-246):三国时蜀国大臣。字公琰。初随刘备入蜀,后为诸葛亮所重用。

(5)陆逊(183-245):三国时吴国名将。本名陆议,字伯言。善谋略,曾打败关羽,奇取荆州。还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官至丞相,深得孙权器重。

(6)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继其兄孙策拥有江南,领导取得赤壁大捷,执政期间,对江南开发起了一定作用。

二、议一议,辩一辩

1.现代社会是个张扬的社会。有人说,太过谦虚谨慎,会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你认为呢?

2.文明礼貌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往往关乎人格、国格。请说说某些国人在公共场合中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有哪些?

3.见义勇为与见义巧为,你认为哪个更适合中学生?

三、做一做,练一练

1.“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用事例来印证这一副对联。

2.“孔融让梨”“范文子让功”的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3.试论“满招损,谦受益”。

第四节治国安邦的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道德以“修身”为本,以“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终极目标。古人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做官,使自己有一定的权位。因此“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包括道德修养和知识积累。“学”“仕”始终结合在一起。在传统社会中,政治与道德始终联系在一起。古人认为一切政治活动同时也是道德活动,一切政治原则,都是道德规范。孔子倡导“为政以德”,孟子提倡行“仁政”,都是“以仁为本”的道德观念与规范在治国上的体现。具体内容包括:其一,以道德为治国之根本,实行“德治”“德政”;其二,要求各级官吏以德修身,成为道德典范与楷模,做到秉公执法,清正廉明,敬老尊贤,公忠体国;其三,要德法并举,“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相结合。

一、听一听,记一记

(一)以德治国,敬德保民

“以德治国,敬德保民”是中国传统的治国方针,也是传统的政治文明和政治道德的主要内容。治国平天下必须先“正心、诚意、修身、齐家”,要经时济世,为万世开太平,又必须要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做起,这就是以德治国的过程,包括为政以德、民为邦本和惠民利民三个方面。

1.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核心,也是治国美德的集中体现。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礼”作为治国根本方针,与“政”“刑”相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家们认为,治国的内容包括“安人”与“修己”。修己的目的在于安人,让百姓安居乐业,接受统治。这必先安其心,使之心悦诚服,而要更进一步地落实必须靠德治与德化。其次,传统“德治”以民心向背为主要标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如何才能得民心呢?关键在施仁政,行德治,制定的政策法令尽可能地符合民心,得到人民的拥护。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亡的根源在于“仁义不施”。这是很有见地的分析。故贤明统治者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传统的治国道德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求统治集团成员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去感化百姓,即“修己安人”。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些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什么是“正”,“正”即“修己”。内容是什么?孔子提出了“七教”,包括敬老、尊齿、乐施、亲贤、好德、恶贪、谦让,这实际上也是“官德”。只有官员有德,才能“修身而天下服”。古代为政者中,注意“修己”的大有人在。如传说中的尧、舜、禹,又如汉文帝、唐太宗、晏子、陶侃等,都是典型。

小资料

(1)汉文帝(公元前202-公元前157):高祖之子,名恒。平定诸吕后,他以代王的身份继承帝位。汉文帝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施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

(2)晏子(公元前578-公元前500):春秋时齐国大夫。字仲,谥平,多称其为平仲,名婴。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提出发展生产,反对厚赋重刑等措施。

(3)陶侃(259-334):东晋时名将,字士行。曾任荆州刺史、广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平叛乱。他精勤吏职,惜时节俭,品德高尚,为人所称颂。

2.民为邦本。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在《尚书》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将之发挥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体现了民为本,君为末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尚书》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周公旦进行实践,要求周成王“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孔子提出“仁”,“仁者爱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孟子把它发扬光大,后来历代政治家,大都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贾谊的论述最具典型。他从“以民为本,以民为命,以民为功,以民为力”四个方面论述了民为邦本的道理。一是民决定了国家的安全,君主的威望,官吏的尊贵;二是民决定了国家的存亡,官吏的贤否;三是民决定了国家的兴废,君主的强弱,官员的能力;四是民决定了战争与政治中战、功、守的胜败。贾谊的分析是很深刻的,也为历代贤明政治家们所接受。以民为本、为民办事、为民做主、爱民惜民的官员很多,如狄仁杰、包拯、海瑞等无一不被人们世代相传。

小资料

狄仁杰(630-700):唐代大臣。字怀英。他不畏权势,断案如神,爱民敬民,成为一代名臣,深得武则天赏识,为民众所称颂。

3.惠民利民。

民本思想是德治的基础。要落实这一思想,必须有许多措施,其中最关键的是惠民利民,让民众得到实际利益。传统的惠民方法有很多,主要是三种。一是富民为先。管仲曾多次说道: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很有道理的。那如何才能富民?孟子说的“制民之产”是个根本性措施。

二是轻徭薄赋,使民以时。减轻徭役、兵役与税赋,少剥削民财民力,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不违农时,爱惜民力,让民众按时令来进行生产,劝民农桑,这是十分重要的利民惠民措施。管子主张: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孔子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说:省刑罚,薄税敛。南朝刘勰说:是故善为理者,必以仁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以休民力;轻约赋敛,不匮人财;不夺农时,以足民用。则家给国富,而太平可致也。

三是教民乐民。教民是指教化民众,乐民是与民同乐。在传统德治中,这是重要的两方面。历朝政治家都是十分重视对民众的教育和与民同乐。儒家以“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四维即“礼、义、廉、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来教育民众,“道之以德”。道家老子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不要去扰民,民众会自我教化等都反映了教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至于与民同乐,孟子说可以实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资料

刘勰(约465-约520):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字彦和。早年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精通佛学。他虽任多种官职,但其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代表作《文心雕龙》,是古代文学理论的巨著。

二、议一议,辩一辩

1.背诵《大学》一书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皆以修身为本”这一段。

2.我国政府是人民政府,说说以“人民”冠名的机关、单位名称。

3.列举当前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惠民利民”相关政策。

三、做一做,练一练

1.谈谈“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相互关系。

2.当前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德育为首。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3.浅论“制民之产”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听一听,记一记

(二)以法治国,秉公执法

“人治”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最常用的一种管理国家的形式。它依靠个人权威性和个人崇拜的作用来实行统治。其特点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但许多思想家强调“德治”,并把“法治”“礼治”作为治国的辅助手段,如儒家提倡“德主刑辅”、法家主张“法治”,这些主张或多或少地抑制了“人治”的思想,为“法治”等留下了发展空间。在人治、德治、法治、礼治等各种不同思想的长期整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德、礼、法相结合的治国方法。总结这些思想家、政治家法治的思想与实践主要有:

1.有法必依的主张。

中国古代法制建设起步早、跨度大,“夏有乱政,而作禹刑”。一直到清代,法律在逐步完善,形成了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法系。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之时,以人治、德治、礼治为主,但也提出了法治思想。春秋时邓析首先提出“事断于法”原则,主张一切犯罪行为都必须依法处置。明确提出“依法治国”观点的是在《管子》中。《管子》现存的76篇中,法家著作有18篇,提出“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李悝制定《法经》,商鞅提出“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强调“以法为本”,认为要以法律为标准判断言行是非,一切不合法的言行要禁止;秦王朝严刑峻法,导致灭亡。汉初强调“约法省禁”,汉中期后提出“外儒内法”,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古代中国,以法治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唐朝。唐律的产生标志着中华法制文明走向成熟。唐朝治国主要依靠法治,法律制度化和相对稳定,法治重点在依法行政,依法治吏。而且唐律一直在不断修订完善,使之和罗马法、拿破仑法典成为世界法制史上的三大著名法典。宋、元、明、清时期,法律、法治在加强,以法治国在延续,但法制建设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立法思想上的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推行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制建设。

小资料

(1)邓析(公元前545-公元前501):春秋末郑国人,任郑国大夫。法家先驱。著《竹刑》。传说他聚众讲学,招收门徒,传授法律知识和诉讼方法。他还提出反对“礼治”思想。

(2)李悝(公元前455-公元前395):战国时魏国人,曾任魏文侯宰相,主持变法。主张“尽地力”和“善平籴”政策,汇编当时各国的律法,编成《法经》。

(3)商鞅(约公元前390-公元前338):战国时卫国人,名鞅,亦称卫鞅,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秦孝公任用他变法图强,制定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耕织等政策,使秦国富强。后封商地,号商君,故称商鞅。著作有《商君书》等。

2.奉公守法的实践。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日本,我用一万种方式认识你

    日本,我用一万种方式认识你

    真实有趣的日本从这里开始——本书作者以自己在日本居住六年的所见所闻,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作了近距离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将所见、所感、所悟整理成了文字。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生活时发生的故事。将日本普通民众、日本政治、文化、美食、交通等浓缩成个人,通过与邻居们的生活碰撞记录日本。以时间为线索,文章带有故事性,但又不缺真实。以小见大,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讲述最真实的日本。书中文字不似专家学者般深奥,也全无情绪化的议论和泛泛而谈,而是力求以平实、客观的描述,将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给读者。
  •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本书作者用兼具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描摹着北京这座迷人城市值得缅怀和追忆的名人与往事。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论述了重庆土家族的物质生态、交通运输、社会群落、人生礼仪、信仰崇拜、物质消费、节日、游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民俗状况。
热门推荐
  • 佛晓

    佛晓

    丧尸狂潮席卷全世界,地球因此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杀戮、黑暗、资源紧缺的时代。作为打工仔的主人公,异军突起,实力由弱变强,地位由低到高……所谓“丧尸口下,人人平等”。
  • The Silverado Squatters

    The Silverado Squa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超神预判

    网游之超神预判

    他只是个落魄宅男,游戏水平不高不低,却拥有超越职业玩家的预判能力。在游戏中叱咤风云的他渐渐与自己所操纵的角色融于一体,而当游戏与真实世界合二为一后,一场惊人的惨剧发生,面对阴谋与生存的考验,他选择化身为比黑暗更黑暗,比深渊更深邃的存在!
  •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是相反的,我在南半球过完了冬天,回到国内又要继续过冬天,这恐怕是我人生中最长的一个冬天。但不管冬天多长,春天总归是要来的,就像不管旅行得多久,家总归是要回的一样。
  • 长歌风华:妖后惑君心

    长歌风华:妖后惑君心

    前世,她认贼作夫,一腔柔情只愿长伴君侧;直至嫡妹逼宫,落得个挖眼断舌,容貌尽毁,惨死身亡,方才警觉到底是一腔痴情错付了冤孽。幸得老天眷顾,得以重活一世。复仇之路,道阻且艰。没有金手指?忠犬王爷来加成!还嫌不够?加个太子,附赠将军,重生的人生,必定是要美男环绕,开挂一般的人生!管它什么红颜祸水,栽赃诋毁,统统霸气踩于脚下!所有捅在她身上的利刃,这一世,她统统都要加倍还回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遮天圣王

    遮天圣王

    最强武圣,重生为妖族赘婿,踏上了一条与天争锋的热血之路。浩劫重现,天道桎梏。看他能否武破九天,君御万界,封冕圣王之位!
  • 雪沫爱恋之轩风之情

    雪沫爱恋之轩风之情

    她是黑帮最高统治者,而他也是黑帮最高统治者,两个人遇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爱恨的纠缠,该让他们何去何从。
  • 纳魂录

    纳魂录

    身带诡异纹身的孤儿,凡收养之人必遭杀身之祸。小小身躯,吸磅礴魂之力,修通天魂之法,斗霸三界之兽。九煞孤星不容世人践踏,高傲品行不服人生不公。剑指长空,笑道:通天之路,在我剑下,彻地之能,在我胸间!
  • 执念至此,休想走

    执念至此,休想走

    曾经的任小茴在心里偷偷的告诉自己,如果十年之后自己还是一个人,而他也还是一个人,要不要不要脸的跑过去跟他说,嘿,听说你也一个人,要不,我们凑合凑合过吧。而十年的时光从任小茴的脸上肆无忌惮的爬过,她果真还是一个人。只是,听闻,他始终都不是一个人。
  • 排毒养生:人体环保使用手册

    排毒养生:人体环保使用手册

    你知道身上有多少毒素吗?空气、土壤、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在体内不断地沉积,若不及时排除出来,健康就要拉警报了。 排毒是一种全面维护身体健康与平衡的健康观念。它能有效预防疾病,净化身心,帮助体内排除各种毒素,让营养素健康地循环运作,减少脂肪囤积,消灭有害细菌,活化身体机能,减缓老化。 本书着重从饮食、运动、按摩、精神等方面,全面讲解各种自然排毒的原理和方法,并附有大量的“排毒小提示”,告知各种注意事项、禁忌和专家提醒等要点,内容生动活泼,注重实用性。 如果你想在生活中用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来保持健康,那么请跟随本书开始你的健康排毒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