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26800000003

第3章 囤积奇货,以商道从政——秦国宰相吕不韦的智谋故事

秦王政八年(前239年),秦国都城咸阳传出了一件轰动一时的新闻:权势显赫的宰相吕不韦把他主编的巨著《吕氏春秋》全文刊布在咸阳城门上,并悬赏:“有谁能增删一个字者,赏以千金”。尽管重赏的消息很快传遍国内,但没有人敢出来改动一个字。还是汉人高诱说得好:“诱以为时人非不能也,盖惮相国威势耳!”一语道破了天机。吕不韦当时权势极盛,有谁敢随便反对他!可是不曾料想,仅仅时隔两年,吕不韦就因为与一起宫廷政变有牵连,而被秦王政下令夺官,流放到蜀地去了。不久,吕不韦在流放途中饮鸩自杀了。

1.囤积奇货,一朝显荣

吕不韦是卫国国都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285年左右。他出生在一个珠宝商人家庭,成年后就奔走于各国经营商业,由于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成为一个大商人。虽然吕不韦有着“家累千金”的财富,但吕不韦可不像一般的商人,他具有非同一般的政治远见。秦昭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秦国的太子死了,秦昭王把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安国君最宠爱的妃子被立为正夫人,称华阳夫人,但她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个叫子楚的,他不是长子,又由于生母夏姬不受宠爱,因此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而秦国又不顾子楚在赵做人质,多次派兵攻打赵国,子楚在赵国很受冷遇,生活困苦,处境也极其危险。

吕不韦一向关心政局,也就在这一年,他又一次来到赵国都城邯郸经商,在一家饭馆中偶尔遇见子楚一个人在那里喝闷酒。两人慢慢攀谈起来,而且谈得很投机。两人从中午一直谈到晚上,直到饭馆要关门了,他们才停止了交谈,并且相约某时再在此地相见。也就在这时,吕不韦产生了投身政治的想法。

吕不韦根据“人弃我取”的生意经,认为子楚“奇货可居”,是一个可以收买、进行政治投机的对象。为了这件事,他曾回家与他父亲商量了一番。吕不韦问他父亲:“耕田能获几倍的利?”他父亲说:“十倍的利。”吕不韦又问:“经营珠玉能获几倍的利?”父亲说:“百倍的利。”吕不韦接着问:“帮助立一国之主,能获几倍的利?”他父亲说:“无数的利。”吕不韦于是得出结论说:“现在努力耕田,并不能保证吃饱穿暖,而帮助立一国之君,得到的好处可以传之后世,这种有利可图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这样更加增强了他投身政治的信心。

当吕不韦再次见到子楚的时候,吕不韦对他说:“我能叫你荣华富贵,飞黄腾达。”子楚只当他是开玩笑的,笑着说:“你自己发财都来不及,怎么还顾得上我呢?”吕不韦说:“你不懂啊,只有你先发达了,我才能发达得了。”子楚听出他话中有话,就邀他到府上去深谈。两人乘着酒兴回到子楚的住处,刚落座,吕不韦便说:“秦王年事已高,安国君又被立太子。听说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且只有华阳夫人可以立继承人,可她又没有儿子。如今您兄弟二十多人,您又排在中间,且长期在外做人质,关系疏远。一旦大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为王,到那时,您哪有机会去争那太子之位呢?”子楚听罢,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吕不韦说:“您客居此地,境况不好,又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孝敬长辈,结交朋友。我尽管也不怎么富裕,但可以拿出千金,为您去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您为正式的继承人。”子楚听罢,喜出望外,当即向吕不韦叩头称谢,并表示一旦这个计划能够实现,他愿与吕不韦共同治理秦国。

两人谈妥后,吕不韦先送五百金给子楚,作为生活及结交朋友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了一批珍贵奇巧的物品,带到咸阳。吕不韦到了秦国后,设法先见到华阳夫人的姐姐,再经由她介绍去见华阳夫人,并把那些宝物都送给了华阳夫人。谈话中,吕不韦故意谈到子楚,说:“子楚贤能聪明,在赵国结交的朋友遍及天下。只是在异国他乡,他日夜思念太子和夫人。”华阳夫人听了非常高兴,也对子楚产生了很好的印象。

事后吕不韦并没有松懈,而是继续向华阳夫人的姐姐游说,姐姐再劝妹妹说:“女人靠美貌得到宠爱,年老色衰就会失宠。只有趁受宠时,确立自己的儿子为王位继承人,这样丈夫去世后,自己也不会失势。现在你没有亲生儿子,何不在此时趁早在众多公子中物色那有才有孝的,作为继承人。如今子楚贤能聪敏,而他自知排行居中,不能立为嫡子。他的母亲不得宠,现在主动来依附夫人,如果及时提拔他为继承人,他自然感激不尽,夫人在秦国的地位便永远不会动摇了。”这套说辞经过吕不韦指点,说得入情入理,正对华阳夫人的心病。华阳夫人听后认为很有道理,就常在安国君耳边吹枕头风,寻机委婉地谈到子楚的贤能,那些被吕不韦买通的人也都这么说。华阳夫人也不失时机地说:“我有幸列位后宫,可不幸无子,希望得到子楚,立他为嫡子,也使我能有个依靠。”一边说,一边伤心地流下了泪。安国君见爱妃求子心切,终于答应了她的要求。随后,太子和华阳夫人刻下玉符作为凭证,确定子楚为他们的继承人,他们不断送钱财给子楚,并聘请吕不韦做子楚的老师。从此,子楚的声誉鹊起,引起了天下各诸侯的关注。

虽然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为了立子楚为继承而费了不少神,可他们连子楚长得什么样都不清楚。只是听说他很好,为了让安国君他们动心,更加深对子楚的印象,吕不韦特地安排了子楚与他们的一次会面。吕不韦对这次会面进行了精心策划,首先他邀请了不少自己的朋友和亲戚,作为子楚的随行侍从和宾客,其次他知道华阳夫人原籍楚国,就叫子楚穿着楚国的服装去见她。夫人一见这个架势,非常高兴,同时那些“随从人员”也是对子楚赞颂有加。安国君和夫人见罢,异常兴奋,看来没选错!

自从这次会面后,安国君和夫人对子楚更是关怀有加,子楚的地位也升得极快,吕不韦也志满自得,这个“奇货”算是抓对了。但是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来控制子楚,于是又有了新的主意。

吕不韦在邯郸物色了一位能歌善舞的绝色美女赵姬,并娶了过来。不久,赵姬就有了身孕。其实吕不韦并不是要娶这个女子做自己的夫人,而是另有打算。有一天,子楚到吕不韦家饮酒,吕不韦有意叫赵姬出来陪酒。子楚看见赵姬,顿时神魂颠倒,爱慕不已,便起身向吕不韦祝酒,并表示希望得到她。哪知吕不韦当即大发雷霆,气愤不止,离席而去。子楚羞愧难当。不过,那赵姬的确美丽非凡,子楚怎么也忘不掉,于是他老是找机会到吕不韦家,只想多看赵姬几眼。吕不韦也是有意无意中让这两个人在一起。渐渐地,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吕不韦“苦于无奈”,最后只好把赵姬献给子楚。因此,子楚对吕不韦更加感激,而吕不韦则暗自欣喜。

子楚把赵姬带到自己的府上,对她非常宠爱。赵姬隐瞒了自己早有身孕的事实,没过几个月,她就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嬴政。从此,子楚立赵姬为夫人。

子楚虽已成为安国君的继承人,但他仍然是人质,而且处境也很危险。长平之战后,秦军包围了邯郸城,赵国情势危急,国人打算杀掉子楚。子楚和吕不韦密谋用黄金六百斤来贿赂守卫,这才算逃出赵国,来到秦军营地,从此回到秦国。赵国人又想把子楚的夫人和儿子杀死,但由于赵姬是豪门大户家的人,上下通融,才得以活命。

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即为孝文王,华阳夫人被封为王后,子楚被立为太子。子楚当了太子,地位和权势今非昔比,赵国不仅没杀掉他的夫人和儿子,而且为了讨好子楚,加之当时两国关系比较稳定,反而派人专门把赵姬和嬴政护送回秦国。

秦孝文王福气不好,才登上宝座三个月就去世了。子楚继位,是为庄襄王。华阳夫人被尊为华阳太后,而子楚的生母夏姬则被尊为夏太后。这使两位太后都对吕不韦感激不已,吕不韦一下成为举国显要的人物。

庄襄王刚继位,就任用吕不韦做宰相,封他为文信侯,其封邑达10万户之多。事情的发展完全按吕不韦事先设计的那样进行着。他用千金买进了一个宰相之位和10万户的封地。庄襄王在位三年就死了。公元前246年,太子嬴政继位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国,总理国家大事。赵姬让嬴政尊称吕不韦为“仲父”,意为嬴政的第二个父亲,事实上他已操纵着整个秦国的政权。

2.创立理论,推进统一

庄襄王性情懦弱,他继位为王后,权力掌握在吕不韦手中。而后来嬴政最初即位时才13岁,直到嬴政22岁亲政以前,秦国的军政大权就一直被吕不韦所把持。在这十二年中,吕不韦并未陷入空前的喜悦里,而是为推行秦国统一全国的大业制定政策,采取了有力措施。

战国时代有四君子闻名天下,他们是:魏国的信陵君公子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孟尝君甲文。他们礼贤下士,喜接宾客,彼此互相竞争。四君子家中都养有几千门客,在社会上享誉盛名。

当时的各大国都想称霸天下,但能否称霸天下,关键是人才。秦国当时是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却没有像魏、楚、赵、齐等国那样注意招揽人才,因此吕不韦作为社会名流而感到极度不安和惭愧。于是他千方百计地罗致士人,用优厚的条件来款待他们,没几年功夫,他也终于有了三千门客。吕不韦让他的门客,各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汇编成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多万字。吕不韦认为它包含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所有事理,定名叫《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集吕不韦门客见闻而成,实际上记述了先秦各派的学术资料,内容极其丰富,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内容,为吕不韦的战略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

吕不韦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商人出身而注重商业,而是一以贯之地坚持商鞅变法的成果,强调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仅在《吕氏春秋》里就有多篇文章论及农业的重要性,这说明他的一些谋士对农业生产也是懂行的。吕不韦从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认为只有重视农业,才能使民风淳朴,百姓易于驱遣,边境才能安宁,君主的地位才受到尊重,从而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为此他强调国家必须劝民务农,不夺农时,用政策法令保证农业生产的进行。吕不韦很注意兴修水利,在他任职期间,修建了著名的郑国渠,大大改善了关中地区的灌溉条件,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

吕不韦也非一般商人,他有极强的政治远见。由于吕不韦是外地人,客居秦国,没有什么从政经验和资历,加之他是秦王一手扶持起来的,因此,他初任宰相时十分注意起用一些老臣宿将,调整好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以稳定国内的统治秩序。同时,他也很注意发现、举用人才,让这些人在统一大业中发挥作用。他在担任宰相初期,把国家大事委托给大臣们办理,自己并不独揽大权。老臣燕人蔡泽,曾因受人攻击而被迫告老称病。秦王政即位后,吕不韦又请他出山,参与朝政,后来请他出使燕国,促成了秦燕连横。王龁、蒙骜这些昭王时的名将,吕不韦也继续委之以重任,使他们在兼并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吕不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不仅重用老臣,而且善于启用新人。他招致宾客三千人,目的就是网罗人才,组成一个计谋统一的“智囊团”。他不仅重视人才问题,而且自己还发现并引荐了不少人才。如后来当上秦始皇宰相的李斯,原是楚国上蔡的一个平民,后来成为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发现他很有才干,就任用他为郎官,这才使他得以出入宫廷,有机会向秦王政献上“灭六国,成一统”的计策,从而逐步受到重用。12岁的少年甘罗因为有奇才,也被吕不韦破格重用,派他出使赵国,说动赵王割让五座城邑给秦国,然后再联合秦国进攻燕国,侵占他国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赵王后来又献给秦国十一座城邑。一切都是由于甘罗的功劳,因此甘罗也被封为上卿,成为战国时代最年轻的大臣。

吕不韦认为对人才委以重任后就要赏罚分明。赏罚要不凭关系亲疏、个人好恶,而要考察他的实际政绩,要做到因功授爵,赏罚必当。吕不韦的这些措施使秦国政局稳定、吏治清明,国力增强,比东方六国明显地占有优势,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在兼并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吕不韦做了宰相后,坚持用兼并战争来实现统一,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身体力行。

吕不韦之前,宰相范雎主张大规模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因此一次性地斩首数万是常有的事,最为惨烈的是长平之战,白起一次就杀了赵军40万。这样使得大量的人力资源被浪费,而且激起了各国人民极大的反抗,增加了统一战争的阻力。吕不韦吸取这方面的教训,很注意民心的向背;只有顺应人民的要求,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从而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为此,吕不韦进一步提出为了争取民心,还要讲究对敌国人民和军队的政策。开战之前,就应明确宣布,战争是为了惩处那些昏君,消灭老百姓的仇敌,而不是为了杀伤无罪的人民和杀死战俘。对于投诚的敌国官吏应给予赏赐。进入敌国境内应宣传不践踏农作物,不挖掘祖坟、不乱砍树木、不烧毁粮草、不焚毁房屋、不劫取牲畜,被俘的人民要放回家。虽然这些政策在实际作战中并没有贯彻到底,但是,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秦国过去那种残酷的面目,有助于兼并战争的顺利进行。

同时,吕不韦对军队的士气、武器装备极其重视。他认为士气高低是战争胜负的关键,装备兵器不可忽视,但不能作为取胜的惟一条件。要想提高官兵的斗志就要爱护士兵,多多关心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愿意并且乐于为国君而战死疆场。同时要注意选拔良将,这样才能在战斗中取胜。在作战的战略、战术上,他主张用威势来制服敌人,力争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交战的话,主张采用“急疾捷先”的机动战略,并随着敌情变化而制定战略战术,颇有些类似现代战争机动化的策略,足见其军事思想已是相当先进了。正是在这种军事思想指导下,吕不韦在推进秦的兼并战争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取得许多重大胜利。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吕不韦上任不久,就亲自出马,一举攻灭了东周,从此东西周都归属于秦国。这次行动不仅使秦国取得了河南(今河南洛阳)等通往东方的战略要地,而且结束了这个延续八百余年的天下共主的最后统治,使秦取得了统一天下的合法地位。

灭东周后,秦国继续派兵向东进攻韩国,并攻取成皋,建立三川郡。从此秦国占有了中原心脏地区,秦的边界已逼近魏国都城大梁。不久,秦国完全占有了韩、魏上党郡,并北向进攻赵国,夺得三十七座城邑,建立太原郡,从此秦占有了太行山以西的地区,并控制了进出太行山的要道。

吕不韦丝毫不给这些国家以喘息的机会,接着又主持发动了对三晋的大举进攻。公元前249年,蒙骜攻取韩国十三座城邑,次年又夺取魏国两座城,第三年又兵分三路向魏国发起进攻,一共夺取二十多座城池,使得大梁处于秦国的三面包围之中,秦国又建立了东郡。公元前238年,秦国又攻取魏国的首垣等地,扩大了东郡。东郡从三川部往东,沿黄河南岸向东伸展,横插在赵、魏、齐三国之间。从此秦的领土和齐接壤,切断了赵和韩、魏两国之间的联系,东郡就好像一个楔子打进了东方各国之间,从而造成秦分割三晋,可以各个击破的态势。

同时,在吕不韦的主持下,秦国还妥善地应付了东方五国最后的两次合纵攻秦。公元前247年,当秦国建立三川郡和太原郡,准备大举进攻魏国时,信陵君从赵国返回魏国,接掌了帅印,东方各国为之一振。信陵君立即联合魏、韩、赵、燕、楚五国之兵来抗击秦国,一度把秦将蒙骜击退,秦兵关住函谷关数月不开,但这并没有能够挫伤秦的实力。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秦军一方面在关内休整,另一方面又派人用重金来离间信陵君和魏王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得魏王派人代信陵君带兵。信陵君从此引退,纵情酒色,五国合纵抗秦的计划也随之瓦解。秦军趁势打开关门,乘胜追击各国军队,结果大获全胜。秦又恢复了原来侵占的土地,而且还开辟了一些新的土地。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由于秦兼并战争迅速发展,关东诸国都感到亡国的命运即将到来,但他们不甘心,于是在赵国将军庞媛的精心组织下,赵、魏、韩、燕、楚等五国再次合纵进攻秦国。但这次各国军力更不齐,而且指挥不力,对阵的秦军却更为强大了。五国联军刚到函谷关就被秦军击败,被打得七零八落。从此,关东诸国只有等待一个个被击破的命运,再也无力联合进攻秦国了。

吕不韦担任宰相期间继续执行“远交近攻”的作战方针,灭掉东周,进攻三晋,屡战屡胜。秦国兼并了大片大地,在版图上已是首屈一指,并造成了分割包围三晋的态势,使三晋朝不保夕,君臣悽悽惶惶,为最后消灭六国做好了准备。

随着秦军向东胜利进军,秦国即将统一中国的大趋势已开始明朗。吕不韦不愧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开始为将来大一统的国家绘制蓝图,这一切在《吕氏春秋》里都有着集中的体现。

战国末年,随着经济、政治趋向统一,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到百家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倾向。但是儒、墨、道、法等各家仍多主张排斥其他学说,而用自己一家之说去代替百家之说。而吕不韦主张博采百家,突破各学派的狭隘界限,形成新的统一的思想体系。他为此举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天下本来没有纯白的狐狸,但是却有纯白的狐裘大衣,这是从许多较白的狐狸皮里挑选来的。能够向众人汲取长处,这就是三皇五帝建大功成大名的原因。”吕不韦正是按这一原则行事的。他承继了儒家“德政”、“重民”的思想,但摒弃了儒家一些不切实际的说教;他吸收了法家“变法”、“耕战”的主张,但反对法家一味强调“严刑峻法”;他批判墨家“非攻”、“救守”之说,但主张“节葬”、“尊师”。这些都在《吕氏春秋》里用文字加以说明了,取舍的标准就是如何有利于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建立。

同战国时期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一样,吕不韦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因此积极主张结束分裂,谋求统一。他认为战国由于分裂割据,成为一个欺诈盛行、混战不止的“乱世”,老百姓苦不堪言。他明确指出,“一统则治平,两分则乱世”,认为社会治乱安危与国家的统一或分裂密切相关。《吕氏春秋》打过一个比方:如果驾车用四个人,各人使的劲不一样,马车根本就没法前进。因此治理国家就更不能割据称雄、分庭抗礼了,统一是国家稳定的先决条件。这种认识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也符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要求。

吕不韦认为实现统一最要紧的是重建以天子为首的统一王权,来结束分裂割据的状况。他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没有共同的君王,没有共主,那么强者就会侵略弱者,彼此互相攻伐,人民得不到休息,痛苦不堪。吕不韦甚至认为天下大乱,百姓穷苦正是创立新王朝的绝好机会,要建立统一的新王朝,必须了解人民的痛苦、意愿,争取人民的归向。

吕不韦还认为,即将建立的统一的新王朝必须依据十二月令的自然变换,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这自然是受了“天人相应”哲学的影响。“月令”根据每个月气候和生物、农作物生长的情况,制定了保护农业、手工业、林业、渔猎业的政策,这还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但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就过于机械了。

为了统一政令,吕不韦主张中央集权,并认为为此要建立新的、统一的封建等级制度,把这看做是驾驭臣下的绳索。但他又认为,君权要有一定的限制,规劝君主不要事必躬亲,而要着重选官用人,让臣下竭诚尽力。这看起来似乎极为矛盾,其实这正是秦国当时政治生活中现实矛盾的反映。对外,秦要统一天下,削平群雄,当然要主张中央集权。但一旦统一以后,君王与吕不韦这个“仲父”的矛盾就会凸现出来,吕不韦当然希望秦王政成年亲政后,也像他父亲一样,当个无为而治的君主,这样吕不韦就可以继续大权在握,永保富贵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一次,吕不韦的算盘彻底地打错了,结果走向了他愿望的反面。

在施政方针上,吕不韦主张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即治国要把行德、行义放在首位,反对法家单纯强调刑罚的统治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把政治教化和暴力镇压结合起来。

吕不韦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代表了当时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为推进秦统一天下作出了巨大贡献。

3.权重震主,饮鸩自杀

随着秦国统一战争的节节胜利,吕不韦的权势也日益扩大,取得的封地也越来越多。吕不韦多次受封,拥有三大食邑,奴仆过万,这在秦国以前的宰相中是从未有过的事,吕不韦所预想的“无数的利”似乎全部兑现了。但吕不韦是一个外来的客卿,其权势之大,财富之多,不能不引起秦王室以及那些豪门贵族的忌恨。一般的权臣倒也无法撼动吕不韦的地位,于是秦王政与吕不韦争夺最高政治权力的斗争就必然不可避免了。

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嬴政21岁,按照秦国的惯例,下一年就要举行冠礼并开始亲自执政。吕不韦不早不晚,就在这年把早已开始编纂的《吕氏春秋》抛了出来。很显然,这是做给秦王政看的,是要借此表明自己是秦国真正的理论权威,要秦王政亲政后能够按照他制定的施政方针行事。

然而,秦王政偏偏不是吕不韦所想的那种顺从的君主。他生性专横独断,又具有雄才大略,根本不愿听从吕不韦的摆布,也决不能容忍吕不韦独揽大权。他们都主张统一,这一点能够促使秦国较快地统一天下。但他们在其他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分歧。秦王政十分信仰法家韩非的政治学说,这与吕不韦的政治学说在不少地方是针锋相对的。韩非反对大臣专权,而吕不韦恰恰是个专权的大臣。韩非反对讲仁义,主张严刑峻法,而吕不韦是主张讲仁义,反对只讲严刑峻法,反对杀无罪之民的。吕不韦主张国君要“处虚”,不必过问具体政务,而秦王政却是事必躬亲,所有国家大事,包括一切刑事案件都要由他专断。权力的冲突、政见的分歧,看来是无法弥合的,两人的冲突随时都会爆发,而突如其来的“嫪毐事件”给了秦王政以借口,于是,两人的争斗一触而发。事情是这样的:

嬴政最初即位时,才13岁,但他已听说母亲和吕不韦有私情,只是装作不知道,不过他并不知道吕不韦就是他的亲生父亲。后来秦王政长大了,太后赵姬还是淫乱不止,吕不韦怕奸情败露,灾祸降临,就把自己的门客“大阴人”嫪毐献给太后。吕不韦还假意教人告发嫪毐犯了该受宫刑的罪,私下里又教太后暗中厚赏主持腐刑的官吏,假称嫪毐受了腐刑,拔去他的胡须让他冒称宦官,这使他才得以进到王宫侍奉太后。太后和他私通后,十分宠爱他,后来他们生了两个私生子,并且密谋:嬴政一死,就把私生子立为继承人。

秦王政因为母亲宠爱嫪毐,封他为长信侯,把山阳和河西、太原两郡作为他的封地,并任用他主持国家大事,嫪毐一时权势显赫。嫪毐家有奴婢数千人,许多人为了求得一官半职,专去嫪毐家做门客。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有人告发嫪毐不是阉人,常和太后私通,养有两个儿子,都藏起来了。秦王政借机下令调查,嫪毐无言以对,决定谋反,并趁秦王政到秦故都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之际,偷走了秦王的御玺和太后的玺印发兵作乱。早有戒备的秦王政当即命令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等率军反击叛军,咸阳一战,诛杀数百人。嫪毐兵败逃走,被活捉。嫪毐和他的党羽被车裂而死,嫪毐三代被诛灭,他的门客都被收审,家属迁到蜀地。秦王政痛恨自己的母亲淫荡不止,将她囚禁在雍宫,并杀掉那两个私生子。直到齐国茅蕉来劝说秦王时,他才到雍宫将太后迎回咸阳。

这次事件也牵连到吕不韦。嫪毐被杀后,秦王本想也杀死吕不韦,只因他侍奉先王有大功,以及他的门客和一些说客替他说好话,这才没有给他定罪。不过,秦王还是免去了他的宰相一职,并遣返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去。

在免职的一年多时间里,各国诸侯的宾客和使者频繁往来于洛阳,问候吕不韦,大有请他出山之意。秦王政怕发生变乱,就写了一封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可秦国给你10万户的封地。你跟秦国有什么亲属关系?可以自称‘仲父’?现在请你与你的家属迁到蜀地去居住吧!”吕不韦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不久就迁往蜀郡。他忖度自己的处境,害怕被杀,于是在流放途中喝毒酒自杀了。吕不韦死后,他的门客偷偷埋葬了他。秦王政知道后,又分别给予他们处罚。这场斗争以秦王政的完全胜利而告结束。

吕不韦作为一名商人跃为宰相,可谓奇人奇事。早期,吕不韦立子楚为王储,固然表现了他惟利是图、贪求权威的性情,但他在主持秦国朝政期间励精图治,使秦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方面都为以后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尽管他与秦王政有政见分歧,并发生权力冲突,但是事实说明秦王政的统一与吕不韦的功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同类推荐
  •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保卫莫斯科

    保卫莫斯科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混在汉末当神仙

    混在汉末当神仙

    偶得太清符诏,莫玄一脚踩进东汉末年,且看他如何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在末法时代信仰封神,点燃神火。闲来无事,索性收几个弟子,养几只小妖,让貂蝉来端茶送水,拿甄宓的大腿当枕头……————————什么?曹操和袁绍他们带大军来了?“那还等什么?孔明,去试试为师教你的撒豆成兵。典韦,许褚,施展‘门神’法术,谁敢上来,干他丫的……”。对了,孔明,记得顺路让小乔来给为师捶腿……
  • 《情趣大明》

    《情趣大明》

    草长莺飞白驹过,半部秦淮半红楼。本书讲述一个服装设计系毕业的男生穿越到贾宝玉身上,在明朝末年贩卖情趣内衣的故事。爱情,友情,亲情,情情入骨深似海;雅趣,智趣,奇趣,趣趣走心乐开怀。友情提醒:小纯洁请在粑粑麻麻指导下阅读。
  • 谁主山河

    谁主山河

    历史的车轮缓缓的走到了崇祯七年,流贼乱起,异族入侵,权贵暴敛无道,大臣结党营私,政事纷乱,民不聊生,延续了200多年的大明王朝垂垂暮已,整个华夏民族将要迎来最黑暗的三百年。一个陌生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普通的大头兵,是逃避?还是坚强的勇敢面对?没有外挂,一切只是依靠着一颗坚强勇敢的心。江山依旧,风景如画。试问这天下,由谁来主宰这山河?-----------------------------请朋友们放心点击,收藏,推荐!
热门推荐
  • 紫藤落殇:倾妃几度

    紫藤落殇:倾妃几度

    紫藤花下的秋千摇荡,他坐于其上,望着随风飘落的紫藤花瓣,眼前仿佛是她的脸庞,耳边似是仍回荡着她的话语,直到一滴温暖咸涩的液体自眼眶流下。那一年的紫藤花飘落,月下相拥。而今见面却是对立。不要说谁是谁非,感情错与对,只想梦里与你一起再爱一回!紫藤树下,只为相思魂断红颜。爱恨就在一瞬间,坦诚相待情似天。爱恨两茫茫,问君何时恋,依偎君之怀,梦回今世爱。古道的风,嫣然了晨曦的笑颜;紫藤的殇,飘落了夕阳的爱恋。
  • 读《茶经》学生活

    读《茶经》学生活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和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 天下贰之群英会

    天下贰之群英会

    太古时代,天地混沌,没有天地,日月,山河,生灵。万物还未成形,整个虚无一片。信仰众神的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资质和悟性。投入到了不同的门派。不同的人踏上了不同的修真之路......各部族势力纷起,纷争不休,皆想成为大荒人间界统治者。以旌雨楼为首的势力在群雄之中突颖而出。在旌雨楼首领流云焯玛的带领下,力挽狂澜、横扫六合为平定大荒创下了不朽的传奇......我们的时代,自此而始。
  • 口袋中的交易

    口袋中的交易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海琼问道集

    海琼问道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衍之路

    道衍之路

    传言,至强者的一滴血可以融化一片海,一根发丝可以斩断一座山脉,一粒皮屑可以打破一颗星辰,弹指之间,天翻地覆。群雄并起,动天乱地,纷乱的年代,谁主沉浮。一个少年从神秘的山谷中走出来,一切从这里开始……
  •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而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 北平无战事(全二册)

    北平无战事(全二册)

    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真正目的其实是要执行国民党“黄金运台”的惊天计划。此委任状一下,国民党内部清廉派和贪腐派斗争陷入白热化,特务、间谍、中统、军统齐聚北平,此时中共地下党、国民党反动势力及铁血救国会之间,一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民国大戏即将揭幕……
  • 繁生

    繁生

    凡尘杂事,千千万万;事事非非,孰对孰错。《繁生》为您讲述十二个人物的悲欢离合,叙述一生。(星魂,少司命,韩信,白凤凰,石兰,蒙恬,颜路,红莲公主,雪女,神秘人,刘邦,赵高)世间万物,对对错错,皆在其中。
  • 书仙

    书仙

    一个现代的年青人,一个书法爱好者,没想到自己竟然出生在一个修仙世家,更没想到书法变成了自己修仙的阶梯。一个一步步变强的修仙者在现代都市,有怎样逍遥快活的生活,有怎样的情感纠葛,请看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