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16100000032

第32章 父亲母亲在一九五七年

我生命的开始,应该开始在一九五七年。

也许在我的档案里和各种表格上,都注明了我的出生年月是一九五八年五月。但我以为如果较真的话,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从他胚胎形成时算起的,或者说从他母亲怀孕时算起的,而不是从出生后见天日算起。这样说来,我的生命就开始在一九五七年八月,一个炎热的夏天。

可能四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份。

一九五七年八月,我的身为铁道兵工程师的父亲,从正在修建的福建漳(平)龙(岩)铁路线上回到杭州探亲,与在浙江日报社当编辑的母亲,相亲相爱地创造了我。

父亲和母亲是在恋爱六七年后才结婚的,结婚后又总是不在一起,所以非常珍惜他们之间的感情。那时候解放军还是很吃香的,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母亲嫁给父亲,父亲就成了最可爱的爱人,所谓双料爱人。母亲也很自豪。

父亲和母亲是在父亲读大学时认识的,那时他们都还很年轻。父亲大学毕业时成绩非常优秀,属于高材生。但他却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经他一位做地下党工作的堂叔介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当时铁道兵刚组建,非常需要父亲那样的知识分子,父亲觉得自己找到了用武之地,可以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了,故满腔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

与此同时,不甘落后的母亲也从家乡跑了出来,经过曲折复杂的努力,考进了建在杭州的浙江省新闻学校,和父亲一样投身到了火热的革命事业中。这时候两人都不小了,就打算成家。

但商量好了日期后,父亲却突然不辞而别。等母亲收到他的信时,他人已跨过鸭绿江好几个月了,原来是抗美援朝去了。

父亲一走就是三年,他和他的铁道兵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创造出了人间奇迹,建起了一条打不垮、拖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父亲也从一个年轻技术员成长为一名工程师。当然,他也多次遇到生命危险,比如被敌人轰炸机投下的炮弹掀翻在地(和他一起工作的一个技术员就是这样牺牲的);还有一次中了美帝国主义的细菌弹,得可死亡率极高的斑疹伤寒,昏迷了整整七天,差点儿丢命。

母亲那时已从新闻学校毕业留在了省报当编辑,她一面努力工作着,一面心切切地惦记着父亲。整整三年,两人就是靠着路途遥遥的信件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母亲说,他们在信上从来没说过一句消极的闹情绪的话,全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语言。这我相信,我还相信他们是他们那个时代最典型的进步青年的形象。

等父亲从朝鲜战场凯旋归来与母亲结婚时,他们都已是典型的大龄青年了,两个人都二十八岁,再等他们终于做了父母,也是典型的大龄父母了,差不多三十岁了。他们生下一个女儿,就是我姐姐,视之为掌上明珠。他们很相爱,很想多要几颗这样的珠子。但父亲是军人,即使回国后,也仍和母亲分居。所以这一愿望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只能期待着父亲一年一次的探亲假。

一九五七年夏天,父亲终于又等到了他的珍贵假期。他的假期是十五天,加上来回路程一共二十一天。这是他告诉我的。父亲对数字特别敏感,从不记错。他说他七月底从部队驻地漳平出发,八月一日到达杭州。十五天后,也就是八月十五日,又准时返回了部队。

那是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天。从一九五六年开始的“大鸣大放”运动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而那时,无论是在报社当编辑的母亲,还是在部队当工程师的父亲,都已天真善良地给我们敬爱的党提过不少意见了。

关于“大鸣大放”运动,我没有找到权威的解释,我自己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大胆地、广泛地给执政党提意见,而且是批评意见,帮助党改正缺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像我父母这样有一点儿文化的群众,自然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就真诚地提了,并且期待着党改正。但到了一九五七年,形势突然一变,《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之后,运动一下就从大鸣大放转到了“反右”斗争。

关于“反右”斗争,我仍没找到权威的解释,我的理解,它是从前一个运动延续下来的,就是把那些在“大鸣大放”运动中自以为是地给党提了意见的人,打成“右派”。

当时的父亲对此毫无所知,他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与妻子女儿团聚。其实那时候,形势已经很严峻了,母亲所在的报社,都把运动进行到了互相揭发的阶段,人人自危。一些报社的同事来家里看望父亲时,总是神色不安,互相打探着消息。可父亲丝毫没受影响,他是个单纯的知识分子,回家探亲令他心情极好,你想他常年在大山里修铁路的人,现在和妻子女儿一起在美丽的杭州享受着天伦之乐,怎能不开心呢?那时我两岁的姐姐长得又白又漂亮,人见人爱,父亲喜欢得不得了,曾赋诗一首,极尽赞美之词。他很想再要一个孩子,最好是男孩儿,这样的快乐心情使他丝毫没意识到厄运即将降临。

而我的母亲,曾在大会上勇敢地给报社党组织提了三条意见,竟也一点儿没想到自己会有什么麻烦,她和父亲一样单纯。那年她三十一岁,正是事业的黄金时期。父亲回来探亲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工作,她仍是积极地参加报社里的各种社会活动。

母亲是一九四九年考入浙江新闻干部学校。当时她仅仅初中毕业,不符合学校的报考资格。报名要求必须是高中毕业以上。母亲太想试试了,就让她一个同学帮忙,同学的表哥是一所中学的校长,他就帮忙给她们俩各出具了一张高中毕业证书。但校长在开证书时忘了母亲的名字,只知道姓徐,就随手写了一个“前”字,这个“前”字从此跟了母亲,代替了她原先的名字“淑娟”。

母亲用假证书报名,用真才实学考试,自然考上了,而且比许多真的高中生乃至大学生考得还要好。新生进校后要求每人写一份自传,母亲一激动,就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全给写了出来。那份自传写得文采四溢,感动了校领导,这样学校还是留下了她。

母亲毕业后,因成绩优秀被留在了浙江日报社工作。她感到非常幸运,就主动要求去最辛苦的夜班部做编辑。母亲在夜班部一做做了七年,长期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后来患上了神经衰弱,又有了孩子,才从夜班部调出。从夜班部调出时,有许多部门争着要她,仅此就可以看出她的工作能力。

“反右”运动开始时,她除了是编辑上的业务骨干外,还是共青团的宣传委员,工会主席,膳食委员会委员,安全纠察队队长,总之是身兼数职。要知道,她那时已有了孩子,丈夫又不在身边,居然还有这么高的工作热情兼那么多行政工作,可见她当时的心情有多好。据说母亲那时候的笑声是出了名的,非常爽朗,这个楼笑,那个楼都能听见,母亲觉得自己这样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能拥有一份这么好的工作,是天大的幸运,不好好干怎么对得起党?

我讲这些,是想说明像母亲这样的青年,对党号召发起的各种运动肯定是积极主动参加的。本着为党好的心情,母亲非常诚恳地为报社党组织提了三条意见。三条意见都很具体,都是针对报社的,无关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说实话,母亲也不可能站那么高,她只可能就她身边的问题提出批评。比如其中一条,她说报社里有许多和她一起分配来的新闻学校的同学,至今还在做助理编辑和内勤工作,她说领导应当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编稿写稿,否则他们的业务水平永远也不能提高。那时候母亲自己已做了编辑,她的两个助理编辑却是她新闻学校的同学,母亲觉得于心不忍,故提出此意见。她觉得自己很仗义,女侠似的。殊不知她的同学并不买账,到最后这意见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说那个夏天。

八月。父亲假期一结束就按时赶回部队去了。父亲从军三十多年探亲无数从没超过一天假。父亲走后不久,母亲就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很是高兴,马上写信告诉了父亲。父亲也高兴极了,就和母亲一起,期待着第二个孩子的降临。

就是我。

但母亲的高兴很快就被一种不祥的感觉所替代,报社里的气氛越来越古怪,同事们见了她都有些回避,并在背后窃窃私语。她不明白是怎么了?本来母亲在报社是很有人缘的,这从我姐姐小时候的照片数量上就可以看出,那些记者采访回来,总会将剩余的胶卷用在我姐姐身上,咔嚓咔嚓拍个不停。可现在,大家对她的态度变了,也没人再逗姐姐玩儿了。

有时我会想,我的前世是不是一片黑云?怎么刚一露头就为母亲的命运笼罩上了阴影?

但母亲仍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反党的“右派”。她是多么感激党相信党啊,她怎么会反党呢?她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个省级大报的编辑,从一个没有工作没有地位的贫民女子,成长为一个知识女性,她唯恐自己不能报答党的恩情,怎么会和党作对呢?她提那些意见是为了党更好啊!

母亲依旧每天去上班,依旧忙她的社会工作。

转眼到了十一月,深秋,天气已有些寒冷。那时她的妊娠反应刚过去,我在她的腹中毫无所知地生长,像一棵初初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草,从未见识过风暴和冰雪。母亲的腹内是温暖安宁的。

这天母亲从她的住所出来去报社上班,走到小巷拐弯处时,忽闻树上一只乌鸦“哇哇哇”地大叫了三声,声音极为恐怖阴森,令人毛骨悚然,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笼罩在母亲心间。从来都开朗通达的母亲,到老都不信神不信鬼的母亲,唯有对这一天的记忆充满了神秘和恐怖。她说,我当时就觉得要出事。

母亲惴惴不安地走进报社大楼,在楼梯拐角处的高墙上,一张新贴出的大字报非常醒目地出现在她面前,言词极为激烈地批判母亲“挑拨党群关系”,“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等。在大字报的落款处,母亲看见了许多熟悉的同事的名字,也看见了她帮着说话的那两个助理编辑,即她同学的名字。母亲彻底绝望了。人和人的关系已经变成这样,她还往哪里躲?

母亲硬着头皮走进办公室,刚坐下,领导就把她叫了去。领导拿出一文纸向她宣读:经过这样……那样……之后,她已被定为“右派”,现撤消所有社会职务,并开除团籍,开除工会会籍,从行政十九级降为二十三级。

尽管母亲有思想准备,尽管事先有种种预兆,但当母亲听到这明白无误的宣布时,依然感到五雷轰顶。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呆呆地立在那儿。当时整个报社一共划出右派十八名,最大的是报社副总编,最小的就是母亲这样的年轻编辑,而且她还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这时腹中的我不合时宜地踢了她一脚,令她忽然惊醒,她向领导说,我已有了身孕。

领导说,这个我们清楚,你把孩子生下后,再去农场改造吧。

母亲冷静下来后,将此事写信告诉了父亲,并提出了离婚。她不想牵连父亲。

再说我的父亲。

父亲那时尽管在部队,具体说在铁道兵三师,但依然没有逃脱这场政治运动。父亲探亲回去后,所在的部队也正在开展“反右”斗争。他在师工程处工作,工程处尽是知识分子,自然是重点。而大学毕业的父亲,在运动之初向党提出的几条意见,自是比初中毕业的母亲要尖锐得多,他还写了一首古诗来表达他的看法,充分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臭德行”。再加上他的地主出身,所以一回去就成了师里的重点。

父亲依然天真得很,直到上面把划分“右派”的六条标准都提出来了,他还不满地说:为什么不早些宣布这六条标准?早宣布的话,哪会有那么多“右派”?

但是,父亲的运气却比母亲好。

在师里确定“右派”的一次次会议上,每当父亲作为候选人被提出来时,都有好几个领导站出来帮他说话,他一次次地“逃脱”了。其原因除了碰上好领导外,父亲自己的表现也起了很大作用。

从一九四九年参军后父亲一直表现很好,光是抗美援朝的近三年时间里,他就荣立大小战功五次。回国后领导考虑到他的表现,加上他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就主动提出将他的供给制工资改为薪级制工资,他竟然婉言谢绝了。他说现在国家建设正需要钱。我反正只有一个奶奶要赡养,妻子自己有工作不用我养,眼下的钱够用了,还是供给制好了。这种态度让领导大为感动。要知道那时候,这两种工资是差异很大的。有些人还争着要呢。再有,父亲虽是知识分子、地主出身,但与工农干部的关系一直很好,人又正直厚道,工作上很能吃苦,生活上也很朴素,所以从师长到组织科长到底下的技术员,都很喜欢他。

但毕竟有许多人不满,认为他的言论实在是反动,不划成右派很难服众,不足以平民心。于是又一次把他提出来讨论。

在第三次的讨论会上,有人刚把父亲的材料递到师长手上,师长就不耐烦了,将父亲的材料往边上一推,说,我说过这个人不要再讨论了!上哪儿去找那么好的“右派”?于是师长开始列数父亲的种种优点,见困难就上,见待遇就让,艰苦朴素,团结同志,还有那么过硬的专业技术等等。最后师长生气地大声说。

“这样的人会是‘右派’吗?如果是的话我倒希望多一些!”

大家见师长发这么大脾气,都不再说话了。

这样,父亲终于幸免于难。

当时父亲所在的工程处的三十多人中,划为“右派”的有四人,内定为“中右”的有三人,父亲竟然连“中右”都逃脱了,实在是个奇迹。

如果那年父亲也当了“右派”,我能不能来到这世上,来了之后能否成活,都该是个很大的疑问。

所以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那位师长,他的正直,他的善良,他的仗义执言,让我父亲和我们全家都幸免于更大的灾难。我相信那位师长在师里一定有很高的威望,否则他替父亲说的那番话,也足以让他自己当“右派”。

十一月中旬,父亲接到母亲的信,得知母亲被划为“右派”,很有些吃惊。但想想自己经历的,也就理解了。他马上写信安慰母亲,叫母亲不要悲观,要相信党,事情迟早会弄清楚的。

父亲坚信母亲不会反党,坚信母亲是个好人,不同意离婚。

但毕竟,这是一场灾难,父亲还是背上了很重的包袱。后来他去北京出差,找到当年参军时接收他的老首长潘田伯伯。父亲很沉重地告诉潘伯伯,妻子被划为“右派”了。潘伯伯沉思了一会儿对父亲说了两句话,他说:你在思想上要和她划清界线,但在生活上要比过去更多地关心她照顾她。

说得多好!

就是这两句话,令我的父亲和母亲,还有我,一辈子感激潘田伯伯。须知在那样一个时候,说出这种话来多么不易,而我的父亲又是多么需要这样的话。

潘伯伯的话使父亲坚定了与母亲共患难的决心。有丈夫共同承受厄运,母亲也就不再绝望。她咬紧牙关,在巨大的阴影中默默地抚养着大女儿,默默地孕育着腹中的我,默默地在寒冷的环境中继续工作。

另一个世界的我自是全然不知,顺利地健康地长到九个多月。到一九五八年五月,预产期到了,母亲预感到就要生了,便托付好大女儿,收拾了东西,锁上门,自己去了医院。

母亲生我是难产,大出血。

照说我已是第二个孩子,不该那么难生了,可不知是我不愿来到这个世界,还是母亲不忍心将我生出,总之我的出生非常不顺。父亲当时仍在深山修铁路,不能回来照顾,而戴着右派帽子的母亲,不要说亲人,就是医院的正常护理都被剥夺了。

产后的母亲出血不止,脸色苍白地躺在那儿,人像要飘起来似的虚弱不堪。她不停地叫医生,但没人理她。有个医生听到了跑过来想为她处理一下,旁边立即就有人拦住了她说,那女人是“右派”,不要管她。

后来他们见母亲总是流血,总是呻唤,就不耐烦地将母亲的床尾摇高,让母亲头朝下斜躺着。

三十多年后我曾就这个问题请教过一位妇产科医生,我问有没有这种止血方式?那位医生说,闻所未闻!那样做非但不能止血,而且把血淤在盆腔里更是危险!

但母亲真是命大,竟然活了过来。

我也是命大,在母亲那样的心境中孕育,在那么冷酷的环境下出生,竟毫毛未损,体重高达三千七百五十克(七斤半),且不痴不傻。

真不知是谁在暗中保佑。

尽管母亲在那样的境况下生下我,尽管我不是他们所希望的儿子,我的出世依然让她高兴,她成了两个女儿的母亲。出院后母亲即写信给父亲报平安,信上简单地说她已顺利地生下一个女儿,“高鼻梁,大眼睛,胖胖的,很好看。”叫父亲放心。

这封短短的信我在二十多年后看到了,我为母亲当时的平静感到吃惊和敬佩。

二〇〇六年

同类推荐
  • 那幸福的闪电(海子经典抒情短诗精选)

    那幸福的闪电(海子经典抒情短诗精选)

    《那幸福的闪电》由海子父亲和弟弟独家授权,首次收录全集之外的五首轶诗,囊括海子最好的经典抒情短诗100余首,读最好的诗,零距离接触海子的诗意生活。
  • 我与朔师

    我与朔师

    尚连山,朔县师范校长;刘伟,朔县师范校办主任。该书为庆祝朔县师范建校六十周年文集,收录朔县师范校刊“我与朔师”征文活动中获奖、特约和优秀文稿168篇,体裁多样,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再现了朔师六十年来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发展历史。
  •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讲述了一千年前,洛阳江上恶霸乡绅垄断 船运,阻止建桥;蛇妖龟怪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天庭仙界“文曲星下凡”的蔡襄身负家仇民怨,从小就学武修文,希望能为洛阳江边的老百姓除掉 二害。为此,蔡襄日夜勤学苦练。后来,他进京赴考当上了高官。为了筑桥 除害,他回到泉州当官,坚持与魔界妖怪、恶霸乡绅作战,最终消灭了二害,并为泉州老百姓建造了洛阳桥,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传奇》涉及人物形象众多,采用3D纸偶形象,非常逼真,再现 泉州人民不畏艰险,用智慧和汗水建造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的历程。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荒凉中的永恒:张爱玲小说审美现代性研究

    荒凉中的永恒:张爱玲小说审美现代性研究

    本书以张爱玲的小说为剖析对象,对张爱玲的人生道路和诗性情怀进行全面的梳理。
热门推荐
  • 我也曾为你翻山越岭

    我也曾为你翻山越岭

    整部文集以《暗恋女王的幕后独白》《在梦醒之前见到你》《人海中你最明亮》三篇代表成长不同时期心情的散文分隔成三部分,疏星把所有少女经历过的喜欢这件小事中的悲喜酸甜,都刻进了她的作品,引出读者心中埋藏或久失的少女梦。
  • 舞跃刀尖

    舞跃刀尖

    谨以此篇祭奠抗日战场上为解放事业而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
  •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本书是文艺复兴时代旷世奇才达·芬奇最真诚的人生美言。除了绘画,达·芬奇在建筑、艺术、医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更是写得一手美文,创作了大量寓言、哲理、文学等作品。关于人生、生活、艺术,达·芬奇曾在自己的手稿、日记里多有智慧之语,勘破人生密码,字里行间,让人醍醐灌顶。
  •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The State of Greece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THUCYDIDES, an Athenian, wrote the history of the war between the Peloponnesians and the Athenians, beginning at the moment that it broke out.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星源

    末世星源

    末世降临,外星人来袭,地球男人灭绝。地球人类最后一条信息:“历时十二年整,我方总歼敌数349,就在今天,地球最后一个男人,最后一个英雄,周杰死亡,断气于黄河以北。”重生而来,周杰看着自己手上的戒指:“还要再死一次?我草!……。”
  • 庶色撩人:冷王的弃妃

    庶色撩人:冷王的弃妃

    “你当本王是傻子么?”王爷邪魅的冷笑,眼神冰冷!“从现在开始凛妃娘娘这个人已经不存在了,至于你肚子中的孽种,和你这个背叛者……都将消失!”铁门紧闭!黑暗如同梦魇压来!!穿越遇难,能怨老天瞎眼,处事不公吗?遇人不淑,能怨月老昏庸,识人不清吗?做为莫名穿越而来的小庶女,王妃月清表示,管你是最睿智毒辣的王爷,还是敌国无畏决绝的太子,你们的权倾一方,都是为我颠覆这如画江山而存在!帷帘之外,因为这个女子,大陆风起云涌,狼烟四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魉魅公主的复仇计划

    魉魅公主的复仇计划

    她们是黑道尊王,她们是世界第一集团的幕后总裁,她们是带刺的玫瑰,她们。。。。。。他们是黑道排名第二帮的帮主,他们是世界第二集团的幕后总裁,他们。。。。。。她们为了钱财不惜杀人,可万万没想到10年后的她们会再次出现,甚至比以前更强,比她们强。。。。。。
  • 创世旅

    创世旅

    一个普通的宅男偶遇从天而降的神器,是幸运?霉运?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道路是自己用脚踩出来的;前途是自己拿命拼出来的。穿越网络世界,介于虚幻与真实,用神话和科技相结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专属部队,征战于真实与虚幻。
  • 宫闱日月

    宫闱日月

    朱门锦绣,书香世家,谁人知那内里龌龊;韶华女子,异世灵魂,以自身美貌聪慧谱写一段宫闱奋斗史。狠心嫡母将庶女的婚姻大事作为垫脚石,或是嫁与中山狼,或是聘给短命鬼,要么高门做妾,要么为人继室。江娑月装乖扮拙,百计避敌,只为替自己和亲人谋一世的安定和荣光,将那所受的屈辱通通奉还。如果要做妾,她也要做天下最尊贵的妾!一朝入宫,步步为营,苦心孤诣,只为赢取那帝王的心思和爱宠。以才智为利器,击溃一切与之为敌的人;以恩宠谋福利,争取更优渥的生活和地位。本文架空,综合了各朝代的一些元素,望考据党不要较真。女主的性格和手段非一日形成,也不是莫名获得帝王的情感,这背后有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有把握时机的智慧,有环境所迫的无奈。
  • 后宫窬妃传

    后宫窬妃传

    都道是红颜祸水,寻常女子,此生得一君倾心便足矣。未曾想,她赫舍里梦薇豆蔻年华,怦然心动,便以为他是一生归宿,谁料这常清劫却让人丢了男儿驱;那年杏花微雨,浅步回眸便叫人难以忘怀,又是一个叫阮宁远的人终了性命;不是所有爱都予之默默,岁月如歌,博果尔浓情似酒。桃花罪,她又该何去何从?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沉淀下来的到底是临福还是遇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