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9700000010

第10章 杨延昭:郡马身世疑问多(1)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在历史记载中功名最盛,牺牲最壮烈。杨家将第二代代表人物当属杨延昭。杨延昭生于公元958年,那时大宋朝还没有建立,死于1014年的宋真宗时代,享年56岁,是杨家将中唯一生卒年月都记载完整的历史人物。

一 名字背后有玄机

关于杨延昭的故事很多,歧义也很大,首先杨六郎叫什么名字就有些众说不一。最权威的解读应该是《宋史》,杨六郎最初叫杨延朗,1012年因避道士赵玄朗之讳而改为延昭,按理说一个道士的名字无须避讳,但这个道士非同一般,宋真宗将其尊为圣祖。

真宗皇帝为何对一个道士情有独钟,赵玄朗又是何方神圣,搞得宋真宗如此兴师动众?很多人对此可能并不太清楚,但若要说赵玄朗就是财神爷赵公明,恐怕就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了。

那么宋真宗为何要以赵玄朗为圣祖?财神爷又怎么和宋真宗扯上了关系,摇身一变成为赵家的始祖了呢?这还要从道教在宋朝的发展说起。宋初,太祖、太宗时代,采取的是佛教、道教同等对待的政策。宋太宗幽州战败之后,开始倾心于道教。当时契丹视辽主为天,称皇后为地,每年数次祭天,声势浩大,很以为傲。宋朝的一些大臣,揣摸皇帝逐渐产生的厌战心态,鼓励他尊崇道教,让辽人知道天佑大宋,他们就不敢南侵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思想,在宋真宗时发展到了极致。

宋辽结下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初时欣喜,后觉屈辱,内心十分惶恐。受了王钦若等人的怂恿,在全国各地大造祥书天瑞,希望能够借助神力安定人心,巩固统治。宋朝廷的想法以现代人的眼光看非常幼稚,他们想通过制造气象万千的景象,让辽人看看,大宋是有天人相助、神灵保佑的,你们若敢南侵,那就是与天作对,自取灭亡。

以这种方式安国定邦,大抵有精神胜利法的意味在里面,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欺骗和自我麻木。从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正月乙丑始,大宋朝“天书屡降”。后来,真宗皇帝又不畏严寒,登上泰山,搞封禅大典。回来的路上又不辞劳苦地到曲阜拜孔殿,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

又过了两年,可能是觉得神必佑我的可靠性还不够大,为了进一步壮大声势,抬高皇室的地位,宋真宗准备模仿唐朝以老子为宗祖的办法,与道教的头面人物挂上钩。但道教至尊之神“太上老君”姓李,已被李唐王朝的皇帝拉过去了,宋真宗只好另想他法。只要肯动脑,办法总是有的。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月,宋真宗的灵机来了。他假托玉皇之命,宣称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就是他们赵氏帝王的族祖。这事《宋书·礼志七》中有详细记载:

有一天,宋真宗对辅臣说到一件很奇怪又很神圣的事。他先是梦到神人传达玉皇的命令,要让赵氏祖先前来传授天书,就像唐朝恭奉玄元皇帝一样。第二天,又梦到神人传天尊之言,告诉他祖先即刻就到。宋真宗在延恩殿设下道场,天尊对他言道,“我是九位人皇中的一位,是赵之始祖……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最后又勉励他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从此,道教又多了一位仅次于玉皇的尊神——保生大帝赵玄朗。

这一年十一月,宋真宗下诏,“圣祖名,上曰玄,下曰朗,不得斥犯”。所有犯“玄”和“朗”的名字都要改掉,杨延朗的名字当然是非改不可。非但杨六郎,不管什么人,无论如何显赫,只要犯忌,一律要改。孔子曾被宋真宗亲封为“玄圣文宣王”,因为犯了赵玄朗的名讳,只好去了“玄”字,改叫“至圣文宣王”,这个名号一直延续至今。另一位神灵玄武大帝因为同样的原因,也不得不改名。玄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82次变化之身,被玉皇大帝封为玄武真人,镇守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后来宋真宗为避祖宗赵玄朗的玄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

用宋真宗自己的话说,自从供奉“九天司命真君”赵玄朗以来,赵宋王朝是“天地储休,宗社垂祐,嘉祥屡降,庶政允厘。民俗阜康,边垂靖谧”,大意就是国富民强,国运昌盛,边疆安定,社会和谐,非常灵验。所以宋真宗执行避讳的力度很大,做法也很坚决。一大批地名人名多有改动。比如,朗州改为鼎州,玄武门改为拱辰门。

1012年推行避讳之时,杨延朗已进入了他人生的最后阶段,当时人们叫的更多的可能还是延朗,一时改口并不容易。他生前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叫杨延朗的,杨延昭这个名字应该是在他1014年身故之后才流传开来的。

如果抛开宋史的这条脉络,杨业七个儿子的名字,小说故事中的记载非常混乱,可以算得上是一笔糊涂账。以“杨六郎”为例,上文提及的杨延朗也好,杨延昭也好,都是于正史有据的。但元曲《昊天塔》称杨六郎为杨延景。而同是杨延朗这个名字,元曲中是四郎,明曲中是五郎,演义及后世流行的戏曲中又是六郎。宋元以后的许多故事,杨六郎又被称为杨景、杨延昭,景成了他的字。从元代开始,很多戏曲里的杨六郎,大多都称为杨景。

为什么杨延昭又被叫做杨延景,《杨家府演义》的解释是,“昭”字犯了宋太祖之子赵德昭的名讳,所以改名杨景。这话有点牵强,杨六郎改名为杨延昭,是在1012年,其时杨六郎差不多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赵德昭已死了十几年,也从没听说过谁要避赵德昭的讳,而避赵玄朗之讳是真宗专门下过诏的。如果既要避赵玄朗,又要避赵德昭,那就不会有杨延昭之说了,直接改成别的名字不是更好吗,何来杨延昭这一中间环节。

元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六郎上场时就自称名景,字彦明。弟兄七人,名为平、定、光、昭、朗、嗣,与《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都略有不同,既有杨景,又有昭和朗两个兄弟,也不讲什么避讳不避讳了。元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杨六郎调兵破天阵》和《焦光赞活捉萧天佑》,杨六郎都名杨景,而兄弟7人的名字又略有差异。《开诏救忠》、《活捉萧天佑》都说是平、定、光、辉、昭、朗、嗣,又说杨景字彦朗。看来杨景就是彦朗(延朗)比较可信,后世改称杨延昭倒是根据史书校改过的,因为《宋史》在元末才问世,那些杂剧是不可能受其影响的,倒是明代以后的剧作可能受影响比较大。所以,在明代传奇《三关记》等戏中,杨六郎都已改称杨延昭了。

清代宫廷大戏《昭代箫韶》,是在许多传统剧目的基础上重编的,杨家将名字又另有一套。杨继业有8个儿子,大郎杨泰、二郎杨徵、三郎杨高、四郎杨贵、五郎杨春、六郎杨景、七郎杨希、八郎杨顺。杨六郎还是叫杨景,这种说法似乎是从元杂剧承继而来。《昭代箫韶》中杨继业提到“长子杨延平”,佘太君提到“吾儿延昭”,其余各人再没有提及,给人的感觉也是杨家诸子的名字很不确定。

杨业之子的名字颠倒多变,但整体精神并没有改变,杨六郎仍是其中最具风采的一位。

二 延昭因何称“六郎”

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有点荒唐,但实则不然,而且细究起来也很有意思。杨业有七个儿子,史书对此有明确记载,但排行问题却往往发生争议,分歧最多的就在于“杨六郎”是不是第六个儿子。

宋史《杨业传》:“业既没,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为供奉官”,其余三子并为殿直,再加上随同杨业战死的延玉,一共是七个儿子。除了杨延朗,史上都只提到了他们的名字,没有详细的事迹交代。根据史料分析,杨延昭比杨延浦以下的五位都要大。《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太平治迹统类》与宋史的记载大体一致,称杨业死后,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等五人”,没有包括最小的孩子延彬。按宋代律例规定,未满15岁不能赠官,当时延彬年龄尚小,所以并未受封。《太平治迹统类》是宋人彭百川所撰,书中记载了很多宋朝典故,对朝廷大政及诸臣事迹记录得比较清楚,与《续资治通鉴长编》一样,成书都比《宋史》要早许多年。

《宋史·杨业传》称延昭为“其子”,后面延浦等人只称“次子”,显然延昭应该比延浦等五人大,他不可能排行第六。而从年龄上推算,杨延昭也不可能是老六。杨业死时约五十六七岁,当时杨延昭29岁,老七还不足15岁。如果杨延昭为老六,则与老七年龄相差太大,也就是说,杨业在27岁之前的5年时间里要连生6子,而在其后的十几年里才生第七子,这看起来似乎有点荒诞。

还有人提出大排行之说。杨延昭在杨业的儿子中排行不是第六,但有可能在杨氏一族的大排行中居第六。这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依据。大排行的风气,唐代最盛,到宋时也一直沿用。但据欧阳修的《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提供的资料推算,即使是杨家一族大排行,杨延昭排行第六的可能性也很小。杨继业与杨重勋是兄弟,杨重勋的儿子比杨延昭还小。而且很显然,杨家将故事中称其为六郎也是按着自家兄弟的顺序排的,不存在什么大排行问题。

很多戏剧故事里都想当然地把杨六郎看做了杨业的第六个儿子。既然杨延昭不可能排行第六,那么他被叫做“杨六郎”不是件很奇怪的事吗?这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寓意?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真有一些复杂。

历史上确有“杨六郎”之称,六郎是辽兵对他的称呼,宋史《杨延昭传》称“契丹惮之,目为六郎”。《续资治通鉴长编》讲“敌惮之,目曰六郎”,“虏畏之,呼为六郎”,这些记载都表明,辽人是因为害怕杨延昭而视他为六郎,与排行没有太大的关系,“六郎”一说应有某种特定的意义。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宋史》又什么也没说,以至于后人众说纷纭。杨延昭之所以被称为杨六郎,很可能与宋时对人称谓的一些风俗习惯有关。

一种比较有意思的说法是“六郎”指特殊人才。在古代,包括宋代,有特殊之长的人往往被称为六郎,六郎是对人的一种溢美之辞。《北史·元文遥传》载,文遥子因文才高而被人称为“六郎”。《旧唐书·张昌宗传》称,张昌宗因貌美出众而被称为六郎。张昌宗是武则天的男宠,有一次宫中游宴赏莲,一位马屁精夸赞道“六郎似莲花”,没想到宰相杨再思的拍马更胜一筹,他说不是“六郎似莲花”,而是“莲花似六郎”。自此以后,“六郎”与“莲花”经常被混用,泛指美男。

南宋文学家岳珂(1183-1240),也就是岳飞之孙,写过一首《崔融荷华贴赞》,诗中有“六郎之风姿,秀于清池。初日之华蕤,流景发晖”之句。宋理宗时代的诗人王同祖写过几首《郡圃观白莲》,其中赞道,“六郎正被繁华困,不爱浓妆爱淡妆”。在这些诗里,“六郎”都是对男性之美的夸赞。但若说杨延昭是因为俊美非常才被叫做“六郎”有点太过勉强,辽人不可能因为杨延昭貌美就怕他。不过,如果再引申一下,由此推之,契丹人也许可能因为杨延昭武艺高强而誉之为“六郎”。

另一种说法认为“六郎”是指天上的星宿。宋代从真宗开始,道教风行。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杨延昭就如北斗六星,主宰着辽人的生死存亡,所以他们怕他。

还有一种说法,北斗六星中第六星主燕,燕地正是当时的契丹所在,杨延昭镇守三关的目的是对付辽国,契丹人怕他,将他视为克星,称作“北斗六星杨延朗”,久而久之,演化为杨六郎。另有一种说法是,契丹人认为当天上有六颗星同现一方时,就是克星出现。而杨延昭就如六颗星同时出现般厉害,所以称其为杨六郎。

北斗六星第六星主燕,是宋代的一种主流观点。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修成的《太平御览》就有这种说法,不过那是专供宋朝皇帝“御览”的书,太宗、真宗时尚未刊刻,即使刊刻了,契丹人想要看到也很难,而且他们也不太可能以宋人的观点来为杨家将起名。

还有一点无法解释的是,如果辽人是因为怕他才将他叫做“六郎”,那么当时对辽人构成威胁的宋朝边将不独杨延昭一人,与他一起号称“二杨”的将领杨嗣,与他齐名的勇将魏能(杨延昭守遂城,魏能守梁门,有“铜梁门铁遂城”之称),为何都没被叫做“杨六郎”或“魏六郎”? 当然,有些事情是无法用道理解释的,也有一种可能,无论别的将领如何,辽人都更怕杨延昭,而不怎么怕其他人。因为怕所以怕,这就有点陷入怪圈了。

《宋史》编于元顺帝时,也就是说,元时就有“杨六郎”之说。元曲把杨延景视为排行第六,称为六使,也有可能“六郎”之说与他的封官有关。在杨延昭为何被称为“六郎”这一点上,历史真实与故事演绎纠缠在一起,有些说不清楚了。在今天河北雄县城东北邢村南端,也就是杨六郎曾经镇守的三关之一,有座高约7米、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大土台,据说那是杨六郎的点将台。

同类推荐
  • 问鼎之大周王朝八百年外史

    问鼎之大周王朝八百年外史

    豪杰争霸佳人争宠刀光剑影铸就英雄本色风情万种凝成绝色天香九州烽烟四起百年伤春悲秋血色浪漫荡漾爱恨情仇铁骨柔情锻造江山美色千古绝唱猎艳大周11月1日起每天两更,八百年莽苍岁月,众多风流人物鼎沸天下
  • 执掌大明

    执掌大明

    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大明,看他如何从一个弱不禁风的公子哥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将整个历史改写!
  • 天下第一李存孝

    天下第一李存孝

    公元890年秋天,自认武功天下第一的王彦章为保持天下第一的荣誉,不得不与前来淤泥岛的、已经秒杀了近百名自称武功天下第一高手的李存孝一战,不料未出两个回合即被击败。然而,李存孝与王彦章惺惺相惜,都有建立人人平等、安居乐业“理想国”的共同理想。于是,李存孝与王彦章结拜为兄弟,并在淤泥岛谈文论武、教授十几天武功后离去。此后,王彦章隐居不出,待李存孝在太原被杀后才投靠梁王,一直做到开国将军。王彦章被杀后,为李存孝守墓的周侗看着李存孝爱着的女人刘翠青、和爱着李存孝的女人李翠青相继在墓前自杀,看着五代君主相继败亡,宋朝建立,感觉自己已经90岁了,生命已经老了。
  • 三国演义长诗原创

    三国演义长诗原创

    本人尝试把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国内首创!
  • 大明果农专业户

    大明果农专业户

    三月春风似剪刀,手扛锄头把地种;几亩果树开满花,怡然自乐在其中;小小仆人变农民,百般花样任我出;轻轻一笑风云起,前途光明任我冲。我是一名仆人,却更是一名农民,一个嚣张却又不一样的农民……
热门推荐
  • 美人如云

    美人如云

    遭人算计,意外离世。却不想穿越到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人身上,变成将军府里的三小姐。本来只想平平淡淡自己一个人过完这辈子。却不想遇上他。第一次见面,自己遭人算计,异常狼狈。第二次见面,自己女扮男装却一眼被他认出。第三次见面,就开始莫名其妙被缠上。不是说风流王爷从来不会和一个女子在一起超过三日吗?那现在是什么情况?
  • 玄门报孝追荐仪

    玄门报孝追荐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烟雨三国

    烟雨三国

    苏旦你可不可以不要假装,苏旦你可不可以不要逞强,苏旦你可不可以更勇敢。是不是得到的越多,反而越是更难过。看破三国,是不是就能参透红尘,哪怕参透红尘,又怎么舍得下你。爱到死心塌地才会自己为难自己,用血染永恒的离别,换来生爱的婉约。荒野的风又吹白一个冬,听远处晚钟为谁歌颂。
  • 讲给孩子最好听的故事

    讲给孩子最好听的故事

    “本书里的故事有些是很古老的,没有经过改编的,有些是新的,有些是由旧的故事改编的,它们在经过无数次的讲述后,演变成现在的形式。这些故事有的被缩减,有的被加长,有的保持原来的结构,有的结构已被改变,都是讲故事的人根据听众的特点有意或无意为之。有一些故事还保留着很久以前的形式,之所以被收录在这里,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喜欢听这些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培养孩子机敏、诚信、善良、勇敢、知足、谦虚的品格,让孩子能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心灵。此外,本书将作品中最精彩的故事情节绘制成画,让孩子如身临其境般,进入童话世界,感受故事的精彩,获得身心的愉悦,开阔眼界,增长智慧。
  • 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避免的现象。正像政府失灵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一样,市场失灵也要依靠政府干预来纠正。中国作为一个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国家,自然也要面对这两种失灵。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和管理水平,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在转型过程中如何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能力,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政府如何利用其公共权力资源进行宏观经济调节和微观经济规制,不仅仅取决于执政者的主观意志,更取决于执政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2004年中共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必须从五个方面加强党的执政……
  • 倾世魔宠:绝色狂妃

    倾世魔宠:绝色狂妃

    她穿越异世,她是魔医,他是魔帝,二魔相遇。他说,倾孤一生一世,换卿安然一世。她说,为了他,负了天下又何妨?
  • 帝皇修罗决

    帝皇修罗决

    舞九天风云,傲天下苍生,笑万界沉浮。踏天地大道,戮诸天神灵,唯吾圣族男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奇遇后奋起修炼。待我归来日,血洒长空时。
  • 病毒(蔡骏作品)

    病毒(蔡骏作品)

    冬至前夕,好友林树发来一封奇怪的邮件,“我”连夜赶往他家,在他家楼下目睹他坠楼身亡。平安夜,同事陆白公开即将结婚的消息,随后却跳江而死。元旦,地铁站台,一人似乎看到了什么无形的恐怖东西,向飞奔而来的列车纵身跳下……如有某种病毒肆虐,自杀事件频频发生。经过查证,发现所有死者均有一个共同点:经常登录一家叫“古墓幽魂”的个人网站。
  • 君子一诺

    君子一诺

    从小被君家收养的子诺本以为自己的宿命就是乖乖的做个豪门女,然后用自己的婚姻为君家换一份生意场上的助力,却没想到在君家的这段日子,遇到了让他伤心欲绝的恶魔,也遇见了温暖守护的天使……
  • 国师腹黑男宠狠绝色

    国师腹黑男宠狠绝色

    南方有国名南秦,国师惊才绝艳,好、好男风。新晋大将军温文尔雅实乃众家小姐望穿秋水极目等待之人,岂料归师之日,有眼尖之人发现,国师与将军拉扯不清!于是乎求亲、迎娶、逃婚、盼归。陪打怪陪升级,他漫步与她身旁;从男宠到将军,是双宠无耻的陪伴在身边;从少男到少女乃至人妖,是友情充溢了她整段旅程;从春花至秋月,她一路走过了太多。一段无耻的旅程,一段不凡的故事,戚温莲说:“求不打脸,求捧个场!”然后顶锅盖走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