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9700000001

第1章 杨家将故事的发生与演变(1)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初了解杨家将是从刘兰芳的评书开始的,其实,杨家将故事已流传了近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间基础,刘兰芳的评书只不过是对杨家将故事的又一次推动和普及。

一 从欧阳修写的一篇墓志铭说起

若从老令公杨业论起,杨家将事迹最早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现今存世最早记录杨家将事迹的是北宋一代名臣欧阳修,他在1051年写过一篇墓志铭,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已是“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可见杨家将故事流传范围之广。

这篇文章作于杨业死后的第65年,距离杨延昭去世已37年,篇名叫《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这位供备库副使杨君,是杨家的后人,名叫杨琪,杨业乃其伯祖。

欧阳修当时名满天下,无论是写墓志铭还是送行诗都很有影响。在那个年代,请人为前辈写墓志铭是很体面的一件事,能请到欧阳修写墓志铭更是倍加荣耀。杨琪的墓志铭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方面得益于欧阳修,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他的儿子杨畋。

杨畋的曾祖父是杨业的弟弟,名叫杨重训。他虽然是杨家后人,但因不是杨业嫡传,一般的杨家将故事都没有将他收入。杨畋与杨文广同时代,从官方的角度看,他的影响力比杨文广更胜一筹。杨畋是宋仁宗时代的文臣,堪称文武全才,与韩琦、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都有交往,有一段时间还做过包拯的财政助手,终年56岁。有人推测他与欧阳修很可能是同科进士,就像现今的大学同窗,有一定的交情是很正常的。1051年,杨畋在朝中担任吏部员外郎,与欧阳修同殿称臣,有这样一层关系,双方应答互动更为方便。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欧阳修是个文学家,其实他还是很有名望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在写这篇碑文之前两年,即1049年,42岁的欧阳修在经历了4年贬居之后重新回朝,先后出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数年后,他受命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后来又独自编修了《五代史记》,也就是《新五代史》。欧阳修在史学方面的造诣,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他对杨业父子评论的真实与准确。

1051年,44岁的欧阳修为杨琪写墓志铭的时候,杨家将第三代人物杨文广正在抗击西夏,当时应该是50岁左右,比欧阳修还大上几岁。第二年,也即1052年,副枢密使狄青率兵南征,杨文广就在军中。

杨文广之父杨延昭镇守三关之际,欧阳修正处于童年时光,他很可能也听到过不少有关杨家的故事。

《宋史》中讲,杨延昭死时,“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那些望柩而泣的民众,不会哭过便罢,他们一定会以各种方式传播他们对于杨家将的所知与理解。

杨业父子的英雄事迹,在他们死后,甚至于在杨延昭尚在边关之时,就已经以口碑形式流传。口碑流传的发端者,一开始很可能就是那些从前线回来的、曾与杨业父子一起战斗过的将士们。当事人讲述亲身经历,基本事实和主要人物应该是可信的,这就是杨家将故事的源头。

“天下之士”、“里儿”、“野竖”,印证了杨家将故事传播范围之广,它不仅是当时上层社会的热门题材,也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天下之士”或“里儿野竖”都“道”了些什么,故事的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现今已不得而知。

很多人认为欧阳修的墓志铭是关于杨家将事迹的最早记录,实际上早在欧阳修之前,已有杨亿写过杨业之事,这比欧阳修的记载还要早50多年,但是杨亿的记述内容已失传。

杨亿生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死于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有《杨文公谈苑》传世,《宋史》中有很多记载都取材于此,该书在明中叶以后失传。《杨文公谈苑》是杨亿的乡谊门生根据他的谈话内容整理的,内容较为杂乱。后来由宋庠系统删订整理,汇编成《杨公谈苑》。《谈苑》成书后广为流传,且远播海外。

杨亿与寇准及杨延昭为同一时代人,杨业死时他只有十几岁,在真宗时渐成大器,堪称一代奇才,名重天下,欧阳修、苏轼等一代宗师都对他敬佩有加。根据《谈苑》记载,杨业死后,“天下冤之,闻者为流涕”,“上闻之”,将两个监军“并除名,配录诸州”,杨亿所言应当可信。

真宗时修《太宗实录》,杨亿是主要执笔人,全书80卷,他独立完成65卷(今有残本20卷存世)。杨业战死于986年7月,《太宗实录》中有杨业事迹和小传,杨亿编撰《太宗实录》必然能见到有关杨业之死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战败而归的潘美等人的口述。

杨业之死带来的后果相当严重,宋朝北部边防诸州守将获悉此事多有弃逃。杨家将故事在最初传扬的时候,不是历史故事而是时政新闻。雍熙北伐失败,本身就是当朝轰动一时的大事,杨业冤死又被平反,又很具传奇色彩。

皇帝专门下诏处罚潘美和两位监军,当然会引发朝野不小的震动,再加上前线亲历者带回来的各种消息,都可能成为街头热议的话题。宋时的舆论管制较为宽松,老百姓对此不可避免地会有多种议论,“天下冤之,闻者流涕”应该是一种主流观点。

说杨家将之事轰动一时,当不失为真。除了杨亿、欧阳修外,北宋论及杨家将的名人可谓不少,这其中包括曾巩、司马光、王安石、包拯等人。与欧阳修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的曾巩,差不多与杨文广同时代,所著《隆平集》有《杨邺传》,“邺”当系“业”之误;王安石曾说杨业被奸人所害,“不得其死”;包拯在《天章阁对策》和《论边将》中都盛赞杨业,认为他在守代州时创筑的城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二 杨无敌庙中的历史记忆

杨业之事不仅在北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甚至在敌对的辽国也是备受崇仰。辽将耶律奚低一生战功卓著,但就是因为将杨业射伤而终身不被辽主重用,因为他这一箭重伤了英雄,破坏了辽主网罗英雄的计划。

杨业死后不久,辽人在古北口修建了一座杨无敌庙以资纪念。崇敬英雄往往超出民族界限,辽人不仅敬仰杨业,也敬重杨六郎,杨六郎与杨业一样,从没到过古北口一带,但据《明一统志》记载,古北口附近有杨六郎挂甲峪。

今天的古北口位于北京密云古北口镇,除了令公庙,还有七郎坟、琉璃影壁等古迹。宋时古北口位于辽国属地,是宋都开封通往辽都中京(今内蒙古赤峰南) 的必经之路。宋使赴契丹都要取道这里,宋朝使者路过杨无敌庙,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这里列举三首:

第一首,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 十二月,北宋名臣刘敞奉命出使,贺契丹太后生辰,写下了《过古北口杨无敌庙》:

西流不返日滔滔,

陇上犹歌七尺刀。

痛哭应知贾谊意,

世人生死两鸿毛。

刘敞为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宋史》卷319 有传。他曾协助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厚,为人梗直,立朝敢言,多次出使辽境。他的诗,既有对杨业的感怀与高歌,又有对杨业悲剧的同情与反思。

第二首,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 十一月,苏颂奉命贺契丹主生辰回国之后,写下了《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这一年,已近花甲之年的杨文广被宋英宗选拔为宿卫将军,封成州团练使,在朝中听命。

汉家飞将领熊罴,

死战燕山护我师。

威信仇方名不灭,

至今遗俗奉遗祠。

苏颂一生从政55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官至丞相,是集政治、外交、文学、药物、天文于一体的著名人物,欧阳修、朱熹等人对他多有赞誉,《宋史》卷339 有传。

“汉家飞将”原指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这里代指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熊罴”比喻勇猛的武士,“仇方”是指敌对的一方,这里指北方少数民族契丹。苏颂将杨业比作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诗的后两句是说,杨业的英名,即便是在敌对的辽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英雄般的崇敬。

第三首,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十一月,苏辙出使辽国,途经杨无敌庙,写下了一首耐人寻味的七律,这是他此次出使契丹28首诗作的第6首。当时距杨业去世已百年有余,杨家的第三代人物杨文广也已离世15年。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

杨业本是中原悍将,庙却是辽人所修,苏辙心中生出无限感慨。诗中所提周子隐就是中学课本《周处》中那个猛士,他是晋代人,《资治通鉴》中有他的记载。周处在担任御史中丞时曾经弹劾过梁王司马肜,双方因此结怨。晋朝是司马家族的天下,周处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可见他的梗直、倔强和不懂“吏事”。后来西北氐族造反,朝廷任命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周子隐受其节制。司马肜故意陷害周处,让他率兵向十数倍于己的强敌发动攻击。周处明知这是司马肜公报私仇,也只能义无反顾地冲向敌阵。

杨业与周子隐有很多相似之处,杨业是北汉降将,周处是江东降臣,周子隐被主将梁王肜所逼以五千人马抵敌七万,不得已力战而死。苏辙在诗的末两句,以晋代周子隐比杨业,以梁王彤指害死杨业之人,主张杀奸臣以谢忠魂。

苏辙的这首七律可能给了后来潘杨故事以很多启发,引发了关于潘杨恩怨的许多枝蔓,为潘杨案开了先河。“尝享能令异域尊”与苏颂诗中“威信仇方名不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谈到杨业在辽国的巨大威望。

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议和始,至1122年燕云之役双方关系破裂,宋辽两国通使不断,每遇传统节日,都要互派使节致贺,特别是冬至和国主生辰,决不能遗漏,此外还有告哀使、回谢使、国信使等等。据专家估算,出使过辽的宋朝官员至少有1600人。宋朝以文取士,官员大都能文,宋代因瞻仰杨无敌庙而题诗者应该还有很多。元祐六年(1091年)彭汝砺作的《古北口杨太尉庙》,即属此列。宋朝涉及杨家将的诗文还有不少,如端拱二年(989年)张咏写的《赠刘吉》,庆历至嘉祐三年(1058年)范仲淹、韩琦分别作的《和杨畋孤琴咏》、《次韶答运使杨畋舍人》等等。

古北口杨无敌庙至今犹存,说明英雄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北宋对杨家将的官方记载少之又少,能够流传至今的更是绝无仅有。

杨家将传说有其独特之处,它在杨家祖孙三代浴血奋战、有关史书尚未刊行之前,就已传播开来,属于当代人传当代事。也就是说民间传扬在前,史料成书在后,期间野史正史交杂流传。

而且,在出现了史料记载以后,杨家将故事也没有受到太多的约束,仍然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不断附会演义。这与《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成书过程不尽相同。早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一千多年,西晋的陈寿就提供了一个堪称完整的蓝本《三国志》,然后才出现了相关题材的杂剧和评话,元末明初才形成《三国演义》,酝酿的时间非常之长。

三 话本杂剧奠定故事框架

北宋时就有杨家将故事的民间“话本”流传,但具体内容已经失传,只有个别残存目录。

北宋建都百余年,经济发展很快,娱乐随之繁荣,“说话”艺术非常兴盛,而且题材广泛,就连宋仁宗都非常爱听,每天都要叫人给他来上一段。“说话”是口口相传的艺术形式,说话人为了防止遗忘或是要授徒,把故事记录下来,便形成了“话本”。

“说话”对杨家将故事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杨家将故事的口碑传说早于历史记载,而在有了历史记载之后,又与历史记载平行流传。正因为是口口相传,传播人难免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加工。而且在事发的当时,能够洞察事情真相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道听途说,虽非凭空臆造,失真之处也在所难免。

南宋遗民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第一次提出了“杨家将”这一称谓。不过,《烬余录》被很多人怀疑为伪书。它号称成书于宋末元初,但直到清代光绪年间才以民间藏书的形式第一次付印,期间跨越了700多年历史。

《烬余录》记录杨家将的文字可谓粗略,内容与《宋史》提供的史料堪称南辕北辙。其中关于杨业七子的名字、排行、官职以及阵亡者为谁等都有很大出入。书中把与杨延昭同时代将领杨嗣的功绩安到了杨延嗣身上,又创造出了杨宗保,还构想了杨家将父子幽州救驾等情节,这与明代小说中的幽州大战、戏曲中的金沙滩之战非常相近,可以称得上一脉相承。从这一点上看,《烬余录》很有可能是清人化名宋人所著。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冒牌天子

    三国之冒牌天子

    二十一世纪小小业务员刘天无意间穿越时空,来到东汉末年。结果“幸运”的刘天却悲催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压死了刚刚登基不久的少帝这个倒霉孩子。所幸仁慈的老天爷没有赶尽杀绝,幸运而又悲催的刘天阴差阳错顶替悲催的少帝,成为了一位冒牌天子。为活命,设计杀十常侍,除丁原。为活命,算计天下除董卓。为活命,挑拨群雄逐鹿中原。为活命,不惜一切收名将,聘谋士。为活命……好吧,保命之余美女是要收的。蔡琰?收!貂蝉?收!还收谁?好吧,小孙同学,小周同学,大小乔我就不客气了。读者群(冒牌天子):257990966(欢迎喜爱三国的朋友进来共同讨论,入群验证书名,谢谢)
  • 剑指三国

    剑指三国

    刘传,穿越到三国变成了刘禅。因为有了我,凤雏不用挂了,曹阿瞒开办的魏国倒闭了。貂蝉阿姨的绝色女儿...嘿嘿不好意思,也归我了。
  • 宋世乾坤

    宋世乾坤

    宋,一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时代宋,一个我们为之骄傲而又位置扼腕的时代宋,一个自强不息,经济腾飞的时代宋,屹立在中国的苍茫大地上,影响万代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新编》
  • 强国公民

    强国公民

    张爱国穿越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他本来只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科技爱好者,只是想着过上闭家锁和居里夫人的生活。他不想当什么皇帝、伟人,他只是希望能够在一个强国的庇护之下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可是他却发现这个时代的中国无法让他过上这种“好日子”,他发现无数外国人都用有色的眼睛看着他。在强大的屈辱之下,终于忍无可忍了,他发展工业组建军队,去和别人打仗。跟荷兰人打,跟西班牙人打,跟日本人打,跟俄国人打,跟法国人打,最后和整个协约国打。“世界终于清净了,我也可以实现我当一个强国公民的想法了。”张爱国想道。而这个时候,有侍女拿着一个小塑料片对张爱国说:“陛下,请您收下这个我国第一张身份证,您今后也就是中国第一公民。”
  • 大清的崛起:康乾煌煌两百载

    大清的崛起:康乾煌煌两百载

    纵观中国历史,煌煌五千年,历历数百朝,没有哪一个王朝像清朝这样,褒贬各执一词,盖棺尚未定论,带有众多疑案与悬念;也没有哪一段历史像清朝这样,风云千变万幻,气象日更月张,充满无尽变数与抉择。
热门推荐
  • 两姓妖后

    两姓妖后

    她是大康百里皇室唯一的金枝玉叶,自小在母后长孙氏的庇佑下长大,可皇权分裂,权臣窃国,她不得不下嫁权臣,作为一个空有正室之名的“花瓶摆设”。她本一心复国,可对那强娶之人却动了真心,当皇权遭遇爱情,在那人深情缱绻的眉眼中,她是否还能保持初心?一步一荆棘,在那深深的宫廷红墙中,多少山盟海誓都化作了刀光血影,当她终于站在皇权顶峰,午夜梦回间,想起的却是那人亲手簪在发间的一朵玉兰。
  • 魄土

    魄土

    人的精神由魂与魄组成,魂分为天,地,命三魂,魄分为体,灵,英,宫,绝,道,心七魄。自天古真人开天辟地以来,以魄为基础,产生一种潜藏力量,称为斗魄。万物生灵皆有斗魄境界之分,人鬼妖有体技,灵虚,破虚,英羽,羽化,宫真六境界,每个境界有太清,太平,太玄,玄一四阶段。神仙魔三族有绝识,寻识,道风,骨力,无心,心生,地灭,天诛,篡命九境界,不同境界有不同阶段。
  • 漫漫追夫路:老公到怀里来

    漫漫追夫路:老公到怀里来

    颜子柒的人生有三大爱好,一是看景尘,二是玩景尘,三是睡景尘。颜子柒:“景尘同学,我是颜子柒,请问我可以追你吗?”景尘:“……”颜子柒:“景尘同学,你不出声我就当你默许了!”景尘:“……”颜子柒:“景尘同学,给你个机会请我吃早餐……当然了,我不介意你把这个机会让给我。”景尘:“……”颜子柒:“景尘,我这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景尘:“……”三年的追随,仅仅只是因一个小小的赌约而起。面对他的冷漠,她甘之如饴成为他的尾巴,像是个傻子般雷打不动,风雨无阻,不料到最后她却赔上了整整一颗心。而颜子柒原以为这场豪赌自己输得一塌糊涂,不曾想输得不仅仅只有她自己。
  • 长生殿

    长生殿

    主要内容包括:人宫受封、杨国忠弄权、春困人乏、姐妹争宠、横生枝节、贵妃被逐、剪发传情、重召贵妃、不详的预兆、梦中闻仙乐、谱写霓裳曲、将相不和、神笛偷学霓裳曲、无人知是荔枝来、初演霓裳、安禄山野心膨胀等。
  • 我是大清血滴子

    我是大清血滴子

    好吧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小人物杨重重生回到了大清康熙末年,本想混口饭吃,平安一生,可没想到却卷入了九王夺嫡的阴谋中,为了生存不得不周旋于各种人物之间。他一手创建血滴子,帮助雍正登上九五之尊,可最后却引来杀身之祸,只因功高盖主。雍正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老子让你当定了满洲正黑旗绿帽子王,还要夺你的江山,恢复我华夏正朔。这一切全都靠手中的血滴子。新书《星球重生》上传,血滴子不断更,还请各位读者支持~~
  • 圣女也妖娆

    圣女也妖娆

    契约神兽有什么好得意,她儿子可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拼爹怕什么,谁有她爹爹厉害!佛妖混合之体,还怕你小小一介凡人?比尊贵?她可是上古古神之一,无论你大神小仙通通跪下!小蛇妖在坑闺女的养父带领下,打遍都市无敌手,收起了妖怪们的保护费。从此一代圣人女娲走上了祸乱人间的伟大理想中。
  • 图解拉伸保健操

    图解拉伸保健操

    本书针对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常见身体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介绍了全身各部位拉伸方法,释放身体能量,起到减压、舒缓的作用。同时详述了常见病的对症拉伸法,达到防病保健、祛病养生的目的,使拉伸更实用、更有效。另外,根据生活实际需要,特别设计了随时随地可进行的3分钟拉伸操,科学、全面、周到,力求让读者时时刻刻享受到拉伸带来的活力和乐趣。随书附赠精美演示光盘,实景演示动作,方便读者精准把握动作要点、轻松学习。
  •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老而又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这里,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这里,更是自古中原进入西城的门户……
  • 轻澜结

    轻澜结

    轻刺澜武结杀,玄冥有眼,意志随天.八术玉诀凌渊,沧溟有目,有故逆轩.ps:十一之前保证周更
  • 不朽圣皇

    不朽圣皇

    昊天广土,宗门万千,皇土浩瀚!武是基础,道为大势!无数天骄俊彦,以血肉之躯,修炼大道,扛起天地脊梁,万民心生向往。楚御本是南离城落魄的少年,青涩稚嫩,生存堪忧,却机缘巧合得到一副星辰古卷,从此逆天改命。破武十方,浩瀚星辰。星空下,少年楚御满腔热血,大武立身,以悍然之资,声撼四海,横扫八方。成就不朽圣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