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柔叹气一口,“予就是要长乐憎恨予,恨到不愿再来洛都便可。”
曹华愣了一会,缓缓问道,“为何?”
婉柔说道,“予本以为同汉献帝,同你与临汾公主,同长乐,同整个山阳国再无感情,然而目见献帝灵柩不禁心痛,听闻临汾公主病重不禁担心,看见你容貌变迁不禁感慨,望见长乐身影不禁关心,才知这一切并非予想要遗忘就可遗忘。”
“予在洛都有皇后为敌,郭夫人之女就是皇后害死,你说要长乐留在予的身边,予立刻就想到将来皇后或者其他敌对予的人是否会拿长乐下手,予不敢想象那样的场景,倒不如让她在山阳国安稳度日,即便她不把予当作母亲,予也并无怨怼。”
曹华叹气说道,“大长公主这是何苦,为何不愿回到山阳国,如今封国内安定富庶,并非不好。”
婉柔笑着说道,“如同当初武帝不肯放权一般,一旦走上这样的路,就不能回头。予若是回到山阳国,皇后必然在宫中向山阳国发难,到时予要连累你们一同受害。”
“予一人在宫中,诸事都是冲予一人而来,你们远离宫廷安稳度日就好。”
“长乐已可以成家,回去就找当地品行端正男子适之可也,予见贾诩大人令子女婚假都不攀附权贵,如今都生活顺利,一有敬佩的心情,二有效仿的想法,能保全自身与子女安稳富贵,才是莫大智慧。”
曹华点头,婉柔坐到曹华身边,“予见了你们,才知已失去这样的亲缘感觉太久,让予再仔细看你几眼,没想到当初华妹,如今也是比清河长公主当初还要年长,可惜父皇母后诸位皇兄都已不在,不能目见华妹和予如今模样。”说完两人抱头痛哭。
没过几日,曹华主动和曹叡请辞,带着刘曼离开许昌,婉柔一直送到城门口,刘曼似乎受到了曹华的教导,并没有再露出当时的眼神,只是在车上一直回头看着婉柔依依不舍,婉柔也目不转睛一直望到再也看不见,独自回宫闭门不出。
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十万从斜谷攻打魏国,司马懿上书通知曹叡,曹叡下令司马懿坚守不出,开设早朝与众官商议,众人纷纷劝说赶紧去防守。
曹叡说道,“蜀国全国兵力也不过十余万,朕觉得诸葛亮敢出十万众,必然准备许久,事先也定然与吴国联系过,如果现在把兵力送到西方,吴国如果来,如何应对?”
众人都不能应对,陈矫说道,“大将军只要坚守不出,蜀贼必然不能取胜,陛下不如先在此地等候,如果吴军进攻,就先破吴军,如果吴军久而不动,陛下再去应对西方。”曹叡同意。
五月,孙权果然驻军到巢湖口号称人数十万,直指合肥新城,又派遣陆逊诸葛瑾带一万余人攻打襄阳,孙韶张承攻打广陵淮阴,张子豪带领士兵随时增援两路。
朝廷收到消息,婉柔在宫中整日感伤,于是主动请求再次去守卫江淮,曹叡同意,派殄夷将军田豫随同。
婉柔等人到达了新城,询问战况,满宠说道,“孙权如此大军攻来,应当派求各路派援军前来救援。”
婉柔摇头,“新城易守,敌军这样恐怕并非为了攻下新城。”
田豫也说道,“敌军大举进攻,并不是为了新城一城小利,恐怕是为了以新城为诱饵,引我大军前来,如今应当任其攻打,我们努力防守必能守住,吴军攻城不下,士气必然疲惫,然后出击可获全胜。”
婉柔也说道,“予和田将军所想相同,如果想要救兵,可直接向陛下请求。”
满宠思考一会,觉得有理,于是魏军坚守新城,婉柔写信向魏帝求援。
书信到了许昌,曹叡和众官说了战况,散骑常侍刘劭进言道,“敌人刚刚到来,士气正旺,满宠兵少,应当救援,微臣认为可派步兵五千骑兵三千,做为先头部队出发,散播流言说从数路出发威慑敌人,骑兵到达后多布置旌旗擂鼓,然后绕道截断吴军后路,吴军必然以为大军到来,不战自退。”
曹叡听从,忽然又收到书信,满宠想要移新城军力到寿春防守,曹叡立刻写书回答,让骑兵送去。
新城,吴军擂鼓呐喊,开始攻城,婉柔在城墙上再竖起高台,让弓箭手登台射箭,吴军云梯冲车攻城,婉柔让人制作陈仓时郝昭发明的火矢,乱箭飞射,吴军的攻城器械都被烧毁,一连攻打几天,吴军都落下风,于是暂且收军。
十多天下来,吴军攻打不断但都不能重创魏军,军营之中有了疫病,官兵多有生病,但孙权不愿退兵,来自许昌的骑兵已经到达,把书信交给婉柔。
婉柔对满宠说道,“陛下有言,合肥襄阳祁山,是武帝设置用来固守的地方,每次贼兵都在这里被击败,说明这里是兵家重地,陛下下令坚守,他已经亲自过来征讨孙权。”于是满宠和众人都放心。
婉柔从骑兵那听了刘劭的计策,十分同意,于是自行带领骑兵绕道出城去截断吴军后路,婉柔下令快马飞奔,一路布置旗帜,吴军看见,报告孙权,孙权下令不可妄动,婉柔绕行百余里,到了吴军后军,在山头上看见吴军的辎重正在搬运,婉柔下令冲锋,立刻带领骑兵冲下。
吴军没有准备,乱成一团,有人点着了粮草,吴军更加慌乱,孙权侄子孙泰赶紧来救援,火光之中指挥灭火,婉柔眼尖,看到了孙泰,立刻拿起玉雕弓,瞄准过后一箭射去,正中孙泰前胸,孙泰落马而死,婉柔继续带兵乱杀,一直到孙权主军前来救援才撤退。
孙权收拾残兵,召开会议,打听到陆逊张子豪等人也交战不顺,于是对部下说道,“如今军中多病,战况不利,本以为魏帝不会前来,如今也亲自带兵前来,诸位可有应对办法?”
众人没有应答,孙权于是下令撤军,让孙韶等人也撤回,为孙泰发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