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道谢,但没有饮酒,虞翻忽然又站起,大喝说道,“俘虏又想摆出愁容以求至尊宽恕邪?”
张子豪立刻也站起来对着虞翻吼道,“虞大人当真无休无止邪?”
虞翻大怒说道,“异邦之人,为降虏说话!是何道理!”
孙权见到酒宴被虞翻败了兴,十分愤怒,把酒杯砸在地上,“孤对文则以礼相待,你却一再如此,是对孤不满否?”
令人按住虞翻,令其道歉,虞翻坚决不从,孙权大怒要处罚虞翻。
于禁拱手说道,“吴侯,虞大人一片忠心于禁自叹不如,不满于禁也是因为虞大人品行正直,该赏不该罚,既然于禁扫兴诸位,当退席。”
说完,于禁起身告退,而张子豪也同样告退,孙权有些挂不住脸面,但也只好下令宴会继续。
张子豪出了船舱,看到于禁站在船边,于是也走到了他的身边,一同看着江面。
于禁忽然开口说道,“多谢子豪大人为降将出面,令大人不快,降将有愧。”
张子豪摇头说道,“不必,也并非完全相助将军,只是见将军遭遇心有感触,想到过去之事罢了。”
张子豪没了平常的样子,也有一些哀伤,带出来的酒瓶递给了于禁一个,两人开瓶同饮。
于禁喝了一大口,用袖擦嘴,“却是何事?”
张子豪叹了口气,“想起在下之父,他亦是一位优秀将军。”
于禁见张子豪不说了,嗯了一声,让张子豪继续说。
“在下那处之战争,虽然和此处战争方式不甚相同,但本质却无差距,为的便是用武力让对方服从。”
“父亲带领大批军队去征服异族,却未曾想到异族拥有极其特别能力,最后被打得大败,武器飞艇与士兵损失许多。”
于禁很惊讶,“何为飞艇?”
张子豪会心一笑,“类似于战马之物,起名不同而已。”
于禁问道,“然后令尊结果如何?”
张子豪拿着酒瓶的手握的更紧了,“结果就如同将军一般投降,然后便被监禁,父亲不愿死,于是同意成为异族将领,带领军队攻打回来。”
于禁和张子豪碰杯,自顾自喝了一口,“降将也想过,身在异乡为俘,若关羽督军,令降将领旧部攻打魏王,究竟该如何行为?”
“若那时拒绝而再与众人被关羽杀害,当初投降有何意义?好在关羽被灭,吴侯又称藩,此担忧于是消除。”
张子豪说道,“听闻将军善于治兵,行军时令行禁止,攻城守备都为精通,位至左将军,仅次于夏侯惇,当初魏王起兵初时兵力薄弱,只有将军能让魏王放心独自领军,可见魏王对将军看重。”
“目下至尊如此礼仪对待将军,便是欲向魏王交好。”
于禁苦笑道,“放弃抵抗而为俘虏,还谈何武勇功绩,乱世之中,投降敌军而为官者无数,甚至反攻旧主亦不足为怪。”
“奈何我乃魏王倚重之人,受魏王假节钺,出征乃是代表魏王亲征,莫说投敌,即使如今这般兵败而不死亦是不能被人所容罢。”
张子豪哈哈大笑,“将军如今才发觉,不觉有些晚邪?胜负乃兵家常事,将军纵使率军百万亦可败。”
“然则将军何人?魏国之颜面,替魏王亲征,胜乃是应当,败必死节,降而为俘虏,魏国士气必然颓废,将来如何再与敌交战?”
于禁笑得无奈,“事已至此,不谈也罢。令尊后来如何?打回之后怎样?”
张子豪说道,“父亲对我族之战术、地形都甚是了解,加上异族之能力,很快就击溃了防守部队。”
苦笑着摇了摇头,“但看到了自己曾经发誓效忠之统袖亲自来到前线,看到统袖眼中流泪,父亲说出异族之弱点后便自杀。”
于禁问道,“统袖?便是主公?”
张子豪问道,“可以这般理解,当时统袖为一名女子,与父亲相爱,她亦非常聪明勇敢。”
于禁知道了张子豪父亲的死因,有些尴尬,“失言,不该问起。”
张子豪摆摆手,“无事,我等这一族于是一直都被人看轻鄙视,即使再优秀也无用,将事情做成功却被嘲讽,有了稍许失误便被辱骂。”
“统袖虽然宽恕我等,但我等依然被人奚落,一直到统袖死去了,我等一族才被认可。”
于禁觉得莫名其妙,问道,“为何?子豪主公不是保护子豪一族邪?为何反而死后子豪一族却被宽恕?”
张子豪忽然大笑,“父亲死时,已经是一百余年前之事也。”
于禁皱起眉头,“当真妄言,你相貌不过二十余岁,父亲怎可能百年前去世?”
张子豪叹气道,“因为我等一族都是靠父亲与那位统袖的细胞等等遗传物质,通过人工受精再操控自我复制产生的。”
“为了获得更高智慧与更高力量的人群,人类停止了传统的繁衍,而靠这种获得优质体概率达到百分百的方法。”
又冷笑了一声,“于是,我们就有了统袖后裔的身份,别人立刻对我等百般重用崇拜,没想到吧,这种靠着关系的劣性,从你们的时候开始,过了三千多年,还是没有更改。”
于禁呆呆地望着张子豪,半响说不出话,然后才慢慢张嘴,“子豪所言怪异,难以自通。”
张子豪和于禁碰瓶,“无事,听不懂便不懂,将军只需知道子豪理解将军难处,并不会如那些人一样看待将军便可。”
于禁也把酒喝下,“那便是多谢,想我于禁出生寒门,但其实也是嗜杀之徒,常杀可免罪之人,用军令以绝众人之口,如今身为阶下囚,如刀下鱼肉,当真苍天捉弄。”
对着张子豪抱拳,“降将孤单,能与子豪如此交谈,心中欣慰,我二人身份特殊,不好相聚过久,就此告辞。”
说完,于禁立刻离开。
张子豪半途坐船与孙权分别,带着关羽的首级,从江夏北上去见曹操。
孙权命校尉梁寓带着贡品一同向曹操进贡,又下令将庐江之战的俘虏朱光等人一并释放,回到朝廷。
两人快马加鞭,在洛阳赶上回军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