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柔很认真说道,“还有这等奇妙之事?文字如何模样?”
曹宪冷笑,命随从的张氏去准备。
不过一会,笔墨纸砚已经齐备。
曹宪在纸上写了一个“曹”,让婉柔观看。
“这便为曹字,殿下与妾还有昭贵人,以及魏王等家族人士,皆以此为姓。”
婉柔点点头,“便是所言姓名之中之姓?”
曹宪点头应诺,婉柔又问道,“那吾之名为何?”
曹宪说道,“殿下名讳为节。”
曹宪又把“节”字写在了“曹”的后面。
看着这个名字,婉柔目不转睛,忽然一阵异样的感觉,如同脑中有东西堵在其中。
立刻用拳头按住太阳穴,曹宪吓了一跳,立刻询问状况。
婉柔立刻大喊道,“吾不欲看此二字!”
曹宪连忙应诺,慌忙把那张纸撕碎。
接着稳住了婉柔,“殿下……字已销毁,殿下不会看到。”
婉柔慢慢镇静下来,又是一阵干呕。
曹宪见到婉柔这样,对着张氏说道,“为何会如此?”
张氏也皱眉摇头,“婢女不知,皇后姿态怪异,如同受了方术士之妖术一般。”
曹宪说道,“不如把殿下送回穆心殿,若是殿下在此地丧命,那我等必然大罪。”
曹宪虽然很希望皇后死,但是现在不是时候,因为自己脱不了干系。
张氏立刻阻止,“不可!约殿下到此,便是要实施计划,如今尚未开始,怎可让她回宫?先让殿下休息便是。”
曹宪立刻和张氏把婉柔扶着坐下,婉柔休息片刻,逐渐恢复了平静。
曹宪松了一口气,“殿下惊煞妾等。”
婉柔说道,“无事,李慧言怀有身孕之后便时常会呕吐,休息片刻便好。”
看着放在一边的笔墨纸砚,“吾不喜书写。”
曹宪立刻劝慰,“殿下既然不喜那二字,那妾便教殿下书写其他字。”
又在纸上写了“魏王”二字。
婉柔看了一眼,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于是问道,“此又是何字?”
曹宪回答道,“便是魏王。”
婉柔点头道,“原来众人所言魏王,便是这般书写。”
曹宪把纸笔递给婉柔,“正是,不如皇后殿下试着写出此二字。”
如有超常天赋,婉柔竟然毫不生疏的把两字写了出来,根本不似第一次执笔。
曹宪见到婉柔做什么都如此擅长,不禁更加嫉恨。
但满脸笑容又让张氏拿出一张写满文字的纸交给婉柔,让婉柔照着上面的字全部写了出来。
婉柔看了一眼说道,“太过冗长,吾不愿写。”
曹宪满脸赔笑说道,“殿下,多写方能熟练,殿下不可推辞,殿下书法美妙,妾亦是希望看殿下书写多字。”
婉柔说道,“当真如此?那你再言妾万死,吾忽然想听。”
曹宪怒气又上心头,但是为了大局,只好又跪下不停说着那三个字。
张氏在一边看着冷笑,而婉柔很快听烦了,曹宪立刻软磨硬泡,终于让婉柔写好了。
曹宪与张氏大喜,编出理由收下了婉柔所写,送婉柔回穆心殿,然后两人回到曹宪的宫室。
曹宪从头到尾又读了一遍,确认婉柔没有写错一字,更加开心。
“大事可成,皇后亲笔所写,便看她还能如何再说他人所做。”
张氏还不满足,“若有皇后凤印便更好。”
曹宪摇头说道,“无妨,此笔迹与皇后以前所写没有差别,况且此等隐秘之事,若盖上皇后印,反而奇怪。”
曹宪立刻命心腹近从趁夜把书信送到汉帝近侍住所门前。
翌日,汉帝早朝完毕,回到书房。
刚进门,近从看到汉帝,立刻跪拜下来,大喊饶命。
汉帝莫名其妙,立刻让他起来询问缘由。
近侍掏出书信,递给汉帝,“奴男今早起身,门口发现此书信,奴男绝非合谋,望陛下明察。”
汉帝看了一眼近从,面带疑虑打开了信纸。
“魏王有令,长史王必于许都制造动乱,吾在皇宫制造骚动,届时魏王出兵镇压叛军,将弑杀皇帝陛下,言陛下死于乱军之中,然后魏王可称帝,事成则封长史为大将军,往。”
汉帝看了,勃然大怒,因为汉帝认得这字就是婉柔自己的。
刚要撕碎,忽然又冷静下来,重新读了一遍,把书信扣下了,就如同什么事都没发生,下令召见夏侯惇。
门外宦官小声通报,“陛下,伏波将军求见。”
汉帝连忙让人请入,夏侯惇行礼过后,汉帝立刻说道,“伏波将军,朕有一物,伏波将军请看。”
把书信交给了夏侯惇。
夏侯惇看了一遍,“原来如此,便是这般谋划。”
汉帝略微惊讶道,“伏波将军早已料到?”
夏侯惇点头,“微臣之前听闻曹贵人对皇后有所抱怨,似乎积怨颇深,不想做出如此谋策。”
把书信还给了汉帝,“虽然此的确为皇后所写,但若是真要这般行动,当送到长史王必之处,为何会送到陛下近从住所?”
“分明是欲让陛下目见,却因陛下文房寝殿守卫森严无法进入。”
汉帝点头,“朕亦是想到这点才没有被小人迷惑而怪罪皇后,想皇后如今这般模样,绝不可能做出这般之事。”
又问起夏侯惇,“将军刚才所言,此又是曹贵人谋害皇后?”
见到夏侯惇点头,汉帝气得把书信撕碎。
“屡次这般,朕见是皇后下令将曹贵人放出,又听闻曹贵人与皇后相处很好,以为旧事不提才没有多问,不想又是这样!”
夏侯惇敬拜,“陛下,书信乃是皇后所写,若曹贵人不承认亦不好怪罪,反而动乱皇宫。”
“陛下当忍耐,恩宠皇后,这样亦能打消曹贵人再以类似阴谋陷害皇后之想法。”
汉帝觉得有理,下令赐皇后锦绣铸钱金银无数,穆心殿众人尽皆增俸。
众人都不知道汉帝为何忽然如此,只都谢恩而已。
曹宪的宫室里,曹宪对着张氏大吼,“为何会如此!分明看到那人已发现书信,为何反而穆心殿一殿之人受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