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09800000043

第43章 参禅悟道(1)

干支飞转,仿佛在踱步之间,又已到黄叶秋风之际。

五台山秋高气爽,望断南飞燕。天蓝如镜,青山如翠,河清见底,石碧如玉。极目北台,能望见清清佛寺,隐隐佛塔,迢迢佛路,飘飘佛幡。

正是文殊菩萨道场最美、最显灵的时候。四大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的最北。倚北缶,向中缶,靠太行,面渤海。云烟之中,可登山望海。佛陀愿意,立佛教化,修行锻炼,脱离苦海,悟道成佛。佛陀之悟,皆缘清凉,清凉世界乃佛之世界;美好的净土世界,皆在清凉。枯燥苦难之彼岸谓曰清凉,佛即为清凉。文殊菩萨不愧为大智菩萨,智慧的化身,他选择的道场是五台山,东西南北中五山之台。

五台山佛名清凉山,佛山也。山中有河,滹沱河水清清澈澈,潺潺涓涓,不图昼夜,四时有声,仿佛僧人诵经,磬声不断。数百年前,河水在山间汇成不大不小的海子,夏入伏后,竟有莲花朵朵,盛开如盘,清风吹过,叶动花摇。每当此时,清凉山的僧人都拜伏在海边,虔诚地诵经,因为佛陀当年降生之时,百鸟群集,鸟声相合,四季花木一起绽放。最令世人感到奇妙的瑞象就是池塘中瞬间开满大如车轮的莲花,佛陀降生之时,七宝莲花盛开承接佛足。从此佛陀安坐莲花台。莲花和佛有缘、有情、有意、有理。据记载,每当五台山大小海子莲花绽放时,僧人齐诵《妙法莲华经》,常常天上有飞云,飞云四方涌,云之相聚竟成莲花台,于是经声齐诵,鼓磬齐鸣。

五台山有座几乎和洛阳白马寺同时代的大寺院——显通寺。显通寺的大门上有副对联:慈光接引,緇素共入莲花嘉会;愿筏载归,圣凡同登净土法门。显通寺观音殿中供奉着一尊“不肯去观音”。据记载,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锷法师从五台山请到一尊观音像,渡海回国,但船到普陀山和路珈山之间的海面上,突遇惊涛骇浪,把船又打回到普陀山,慧锷大师领会到,原来五台山的观音留恋普陀山这海天仙岛,不肯远渡重洋,就在普陀山上建寺修殿,供起这尊“不肯去观音”,普陀山从此成南天佛国。依此而论,显通寺观音殿应为普陀观音之始祖也。这说明五台山佛国之名声鹊起应在唐朝鼎盛时期。

现在依然有两座当时的寺院:南禅寺、佛光寺。其中南禅寺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历史最久远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它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透过那厚厚的积尘、斑驳暗淡的彩绘,透过那幽暗的光束,你端详那佛国的世界,那就是遥不可及又近在眼前的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佛世图。

佛陀圆鬓方额,高鼻深目,眉眼细长,耳郭垂肩,嘴角上翘,宽肩伟躯,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手做拈花印,神情既威严又可亲,气度既恢宏又睿智,举止既庄严又自然。佛陀两侧分立菩萨、天王、弟子、金刚、仰望童子,各个面形丰满滋润,立有威,生有望,敬有姿,拜有相,栩栩如生,如诵经诵文,又如问经问佛。足见大唐时期佛教盛行的华贵庄严,足见佛教在中国的盛行一端。

佛教在大唐王朝传播的范围之广,流传之远,影响之深,涌现的高僧大德之多,无以复加,宛如晴日夜空,繁星满天;千里之江,涛声不绝。而那个时期影响最大的,从大唐的皇室到千家万户的百姓最为信仰的,乃佛教中的禅宗。

将佛教传播到中国的开山始祖当推东汉明帝刘庄。刘庄的“神遇”不是传说是史记,没有刘庄的“梦游”,印度的佛教何时才能传入中国尚不可断言。史料记载汉明帝夜里梦见一通身金色的神人,慈祥而宽慰,庄严而端正,项有日光,右手握双箭,左手持弓,身轻如风,时隐时现,似隐似现,骤然飞临殿前,光耀四方,惊醒刘庄。明日早朝,刘庄以此梦问群臣,求解。殿前大臣付毅出班对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号为佛,神通广大,随意虚空。汉明帝决定派遣使者去西域请佛。据说汉朝遣臣蔡愔等出行十分隆重,送之国礼,代表皇帝东去西迎佛来。

蔡愔一行不辱使命,不负重任,三年后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终于把印度的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请到洛阳城,并用白马驮回佛像经卷。汉明帝大喜,他的梦境如此之灵,佛之意在其梦中授,于是在印度两位高僧下榻之地修白马寺。自此,中国所有的庙宇皆称为寺,白马寺当为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庙,被后世尊之为中国佛教的“祖源”和“释源”,这一年也被定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土之年。汉明帝功不可没,他应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始祖。我曾经请教过五台山的大和尚,难道梦中悟觉也是悟吗?和尚答曰:佛法无边,佛意无限,不分昼夜,不分梦里梦外。我问为什么只传播给汉明帝?难道佛看人分高低贫贱?和尚明言:万众一心,不分彼此,是谁能悟到,悟到以后谁能执之,执之以后谁能恒之不舍。佛意不是强求的,不是刻意的,亦非学习的,当为悟到的。

和尚说得禅语连连,禅理凿凿。但我知道,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直到鸠摩罗什法师把佛教传入长安,翻译了大量梵文的佛经,佛教都还在象牙塔中,还没有走出寺院的围墙。佛教的真正中国化在于禅宗的兴起和传播。到了禅宗广泛传播信仰时期,佛教才彻底完成了中国化,为广大老百姓所接受,所崇拜,所信仰。而禅宗发达、影响最盛时期正是大唐王朝时期,正是五台山佛教兴旺时期。

我问五台山的大和尚,禅宗的始祖达摩法师为何由南向北,北行止至河南的少林寺而没有上五台山呢?禅宗在六祖慧能于公元713年圆寂以后,形成了南顿北渐的流派,五台山作为佛山,当时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庙宇群地,高僧云集,是“南顿”还是“北渐”?

我见过菩提达摩的石刻像,也多次看过这位释迦牟尼传至二十八代的大和尚。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的佛教传到菩提达摩,在印度的传播从此终结,菩提达摩东行中土,亲自把佛教传到中国,佛教终于在印度开始渐微,而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深远。

我初见菩提达摩大师时怎么也和佛联系不上。达摩大师魁梧英达,圆头大脸,高眉重须,两目圆瞪,宽额光头,脑后留有一圈浓黑的披项发,连腮胡须浓密丛乱,且有胸毛,披封挂带,背负水壶,背挎草帽,肩荷一柄禅杖,禅铃上挂着一只罗汉草鞋,两目远望,初看更像一位凶悍的行者。菩提达摩大师是也!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阿弥陀佛!

佛陀仿佛无时无刻不在考察自己的弟子,无时无刻不在研究佛经的奥妙。佛陀问弟子:人的生命在何之间?一弟子答:当在旦夕之间。佛陀言:你尚未得道。又一弟子答:应在一饭一食之间。佛陀亦言:你亦未得道。另一位弟子言:人之命在呼吸之间。佛陀方才微微颔首:你得道了。

佛陀有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大弟子有十位,真有些像中国儒教创始人孔子先生。佛陀和弟子们相互切磋之间就是考察传授。他们讨论的有些题目也是很尖锐的,比如佛陀和五百位和尚讨论涅槃的问题。生与死即是凡人的话题也是佛门的议题,人生永恒的主题。问佛陀:你尚未涅槃,焉知涅槃为常乐呢?佛陀应答:我亦问你们,天下众生苦哉?乐哉?皆答:众生是苦,苦海无边,普度众生。佛陀又问:为何苦?答曰:我等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苦难难熬,故知死苦。佛陀言:你未死便知死之痛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涅槃常乐。

当年佛陀在灵山法会上,“以心传心”,拈花示众,众高僧大德皆默然,不理解佛陀意如何,意在何。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心有灵犀,积淀而成,佛陀就把佛法传授给了摩诃迦叶。摩诃迦叶乃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著名的苦行僧,头陀行第一。

我请教过数位名寺中的大和尚,包括五台山寺院中的几位法师住持,我问的问题是佛陀在考察摩诃迦叶做接班人时是经过几十年的培养、教育、磨砺,才在灵山拈花而定,那么至第二十八世传人菩提达摩,又是如何考察而定名的呢?我只知道菩提达摩和佛陀皆印度诸侯国中的王子,都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造过程,那第二十七世传人是如何把佛法传给达摩的呢?佛书上只是如此记载:一天,第二十七世传人般若多罗找到他的弟子菩提达摩,言己尘缘将尽,由彼接任为西天第二十八世禅宗传人,并言之在未来六十年中的中土将有禅宗的法运,命他择机东渡,弘法中土,普利众生。

菩提达摩真神人。真神乎其神也。

和五台山寺院的大和尚谈论起菩提达摩,但见这些品高德达的高僧皆合十向心,无限虔诚,无限崇拜,由不得俗民槛外人不肃然起敬。

公元520年初秋,达摩秉承师傅的遗命东渡中土,登陆广州,又来到金陵,当时正值南朝梁武帝当政。梁武帝可能是中国做皇帝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梁朝起于兴于武帝,竟然也败于亡于武帝,这恐怕也是中国皇帝中唯一的。梁武帝最崇信佛教,从大殿到皇室,从皇城到民间,几乎无处不烧香,无处不供佛,无处不起寺。杜牧有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梁武帝问达摩:我一生造寺度僧,崇信佛教,弘法布施,请高僧明示,我有何功德?菩提达摩道:无功德。梁武帝又问:如何才能有真实功德?菩提达摩直言不讳:功德是清净微妙的空智,执着浮相的世间法哪能求得?梁武帝感到和这位面相不善的西方大和尚有些言语不投,感到语言相碰,话不入耳,又转换话题云:何为圣贤之标准?菩提达摩应声答道:四下一片空寂,哪来什么圣贤?梁武帝忍受不了菩提达摩,他毕竟是梁朝之皇帝,便厉声厉语道:那么站在朕面前的是谁?没想到菩提达摩竟然若无其事地说:我不认识。话不投机,机缘不到。菩提达摩辞别梁武帝风雨兼程北上。而梁武帝把他和印度粗莽和尚的对话像讲笑话似的告诉给他崇敬的国师志公大和尚,没想到志公大和尚一听竟然大惊失色,他赶快告诉梁武帝切勿妄言,此西土大和尚绝非一般游僧,更非言不顾及的昏和尚,此乃佛陀的使者,来东土传佛授法,若失之相见,失之授法,失之礼貌,失之传心,想一生一世之大憾,终身悔之,与真佛失之交臂。梁武帝似梦似醒,似懂似觉,急派兵马狂追。临到长江,已远远望见菩提达摩。谁想这位西土来的佛陀传人果然佛法在身,不同凡人,竟然顺手折下一苇叶投入江中,然后纵身一跃,跳上苇叶,破浪而去。一叶渡江便成了佛家经典。说得也玄也神,我是凡人俗夫,我之理解,当为偶遇一叶扁舟,登舟渡江,飘然而去。

曾在五台山拜访显通寺老住持清佛大和尚,问之,菩提达摩佛也?神也?人也?一叶渡江恐难理解。清佛大和尚说,向上望即佛,向天望即神,向前望即人。释迦牟尼曾说,天下人皆可成佛,佛和人只有一缘之差。但释迦牟尼未说天下人皆可成神,神非人也。人之愿佛为神,望神如佛。阿弥陀佛,也是,也是,极是,极是。

燃起三炷清香,望大雄宝殿中的三世佛,香烟袅袅之余,磬声微微之末,再看那佛就如看人。清佛大和尚果然佛法深远。

菩提达摩只身北上,穿山过林,直走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没有人能明白他的一举一动——菩提达摩竟然不投寺内,不设坛讲经,而是在少林寺附近的一个石窟中面壁打坐,一人不见,一言不发,深入禅定,一动不动。周围有僧人所见亦不理解其怪行,多责怪其怪哉,以为其有痴,名其为“观壁婆罗门”。石壁有何观?有何看?有何吸引力?菩提达摩一坐坐九年,一观观九年。亦曾问五台山的大和尚,有说此功课是佛之意愿,面壁如面佛,看观如听诵,观壁如读经;亦有说菩提达摩观壁九年,在履行佛祖释迦牟尼的二十七世传人般若多罗交代的要事,六十年中中土将有禅宗的法运,佛教的禅宗将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扬光大,菩提达摩已过百岁,他在等着传人的来临。正可谓“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待人来”。静清大和尚对我说,苦中自有乐,乐在吃苦中。我在几十年前就常说这句话,谁知道竟是一句偈语。我有时工作累乏之余,想起菩提达摩面壁九年之事,不知不觉中恍恍然竟累解乏消。佛法无边,阿弥陀佛!

菩提达摩为何北行止于嵩山而未临恒山?为何止于少林寺而未到五台山寺院?为何在石窟山洞中面壁九年而未进寺院?请教一百多岁的本焕大和尚,大和尚言,止于嵩山而不再北上是佛意,菩提达摩观山望日觉此地即可,是佛意使然。菩提达摩停在何方,即是他随意而定,也是佛之早有意。五台山盼佛佛未至也是缘未到也。

黄昏时节,五台山的寺院渐渐安静下来。寺院静静,古树参天,佛门重重,众佛蔼蔼,香烟冉冉,梵音依依,空门无埃,净地有禅。

我在黛螺顶上的旃檀殿上举目望台怀镇中的寺院,确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望着立在当院的乾隆御碑最后的两句题诗,让人有感:“供养五台曼殊像,阇黎疑未识真宗。”

和五方文殊殿的大和尚喝茶谈佛,真乃陶冶心胸,洗涤五腹。旃檀殿有茶香,黛螺顶上的空气亦清香,松涛阵阵,磬声阵阵,晚经诵声阵阵。大和尚随口念一佛家偈语:

如山泉清,如银雪净。

如圆月光,如空山静。

我似懂非全懂,似明非全明。我问大和尚,佛陀《金刚经》不过五千多字,而几乎与他同时代的老子所著《道德经》亦五千多字,难道圣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吗?大和尚又念出一首偈: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同类推荐
  • 中国农民思想家

    中国农民思想家

    这是一部介绍一位“农民思想家”破冰改革的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法,生动地描述了出生于江苏常熟的全国著名乡镇企业家袁勤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刚刚起步,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以人未思先思,人未行先行的精神,冲破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大刀阔斧对当时触动企业神经的各项制度进行改革的故事。
  •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 有幸集邮

    有幸集邮

    《王宏伟有幸集邮》是“王宏伟系列集邮图文集”的第一部,为《中国集邮报》资深记者王宏伟2005年创作的集邮图文作品汇集,由《记者调查》、《特别报道》、《人物春秋》、《邮界新闻》、《邮海指航》、《封片简戳》、《邮展殿堂》、《学术探究》、《甘苦心知》等9个部分组成。
  •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一书主要讲的是普通人在和平环境中的普通生活。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热门推荐
  • 天域战皇

    天域战皇

    天域战神苏沐,因参悟轮回失败,导致堕落无尽深渊,尘封万年。一朝觉醒,便浴火重生!转世幻灵国苏王府苏家大少,结果却是个命轮残缺的废物!强者?弱者?只是一念之间!挡我者,弑!神佛因我颤栗、大地为我颤抖、万兽惧我狰狞、群雄恐我陨落!傲娇女王、乖巧萝莉、病娇女神。统统尽收!这次,他要再次杀向天域,成诸圣主宰,睥睨天下英雄!无上之王,天域战皇!废人…永不言败!
  • 深夜二十二时的那路口

    深夜二十二时的那路口

    可能这世界就是有一些奇怪的狗血的事情组成的,越是想要划清界限的东西就会越朝你靠近。比如昨天看的电影,明明走这条路就安全了,却因为新鲜感啊或者什么的走了另一条,遇到了一系列的事情,最后结束了生命。陈续现在只有这种感觉,他想划清界限的东西就这么主动的找上了门来,越是绕离得越近。
  • 私宠甜心

    私宠甜心

    目睹未婚夫和闺蜜滚上床。伤心纵情醉酒,却偶遇阔别多年的大学学长。她,安于麻雀命不愿成凤凰,然而世事难料,遭遇精英腹黑男。宠她疼她爱她,最后,将这只兔子拆吃入腹没商量!谁敢拐她?爷我废了他!
  • The Foreigner

    The Foreign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傻三爷文集

    傻三爷文集

    傻三爷的作品精选,以不同的文字方式记录自己的人生。
  • 胜出职场(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胜出职场(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梧桐叶落秋雨时

    梧桐叶落秋雨时

    既然她死了,又在另一个时空复活,那么她就要好好的活下去。在王爷府中她就不屑于承欢于他,更不屑于和他的那些个后院女人们互相争风吃醋,所以,一纸休书,现代版的离婚,她就快意闯荡江湖。遇到美男小弟弟,还莫名奇妙的出现一个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儿子。可是最后,她不得不重回朝堂,生杀予夺,她的手上也沾满了罪恶……
  • 沙床

    沙床

    一夜情?裴紫的年龄比我想象的要大,大概30出头,头发盘在头顶上,连衣裙开胸很低,露出颈脖和锁骨,脖子上戴着项链,看得出来,那件项链出身名贵,款式和做工都非常精致。她的肩膀和胸非常夺目,纯净的雪白,精致高贵,有大理石般的质感,那温润的线条美,让人产生抚摸的冲动。
  • 仙妃乱世之妾本红莲

    仙妃乱世之妾本红莲

    她,本是天上的红莲仙子,容貌娇媚,心如明镜,倾城倾国倾天下,与世无争。但并不是你与世无争,便可得一片安宁的。众仙宴会上,因其他仙女的嫉妒,暗遭陷害,被皇母降回原型,封印在终年积雪的紫云山上,一千年。转世人间,江南萧家嫡长女。本是宁静生活,却卷进了家族的阴谋血腥中,尝尽人间喜怒哀乐生离死别,终是明白,并不是自己踏实本分与世无争,便可得一片安宁!于是,狂风起,左手仙法,右手妖术,碾压世间一切妄想伤害到自己和家人的人!一千年满,天界招位,额间红莲,薄唇微珉:“神仙?老娘我不屑!纵使天界千百好,我仍独恋世间情。”
  • 王爷独宠冷情妃

    王爷独宠冷情妃

    她是杀人如麻的冷血杀手,却在执行任务之时意外被擒,为救师兄,她被迫成为他的王妃。他是身重蛊毒,嗜血成性的王爷,原本王府里姬妾如云,却执意娶她为妃。“你害怕本王?”“笑话,在我澜以姒的人生里,从未有过这个字!”“有个性,本王喜欢!”杀手的天性告诉澜以姒绝对不可以动心,但是她的心却已经不再听从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