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03700000011

第11章 孤寂与静观(2)

精神的饥渴,克服起来可就复杂多啦。首先迫不及待地弄来一个收音机,好在早晚空闲时和烧饭时能够听音乐和新闻。不然,隔音很好的住宅里鬼都没有一个,寂静得实在可怕——非一个人在国外生活绝难体会到的可怕。

光有收音机不行,我花点钱买了个电视机,不然漫漫长夜不好打发。那是个大块头儿的黑白电视机,燮松跟我一道抬上了四楼,尽管是没色儿的,图像音响质量却不错,足以帮助我练听力和了解时事。

有了这些基本条件,在海德堡便算安顿下来了,研修生活步入了正轨,起居作息也有了规律。没承担教学任务,也无什么论文或报告要写要交,除偶尔去大学借借书,和德博教授谈谈话,白天基本上都在家里阅读、搜集、整理跟研究课题“歌德与中国”有关的资料。

傍晚,一天工作之余,要么在步行区的正街散散步,看看街头艺人五花八门的表演,浏览浏览街道两旁布置得别出心裁的商店橱窗,观赏观赏老城中著名的“骑士旅社”等古代建筑;要么到涅卡河畔去溜达溜达,看碧绿的河水悠悠地流淌,雪白的天鹅和黑灰的野鸭在水中逍遥地游弋,时而驶过的船只在河面激起层层波浪,涟漪过了很久很久方才散去……

当然还有周末和节假日。这种日子只要天气允许,便一个人或者结伴重游去年夏天曾经匆匆游过的地方。现在时间多了,心境也更闲适,游得自然从容一些,看得也仔细一些,有的名胜,如老城背后半山上的王宫废墟,便去踏访了不止一次,对这一海德堡的标志,这一历史沧桑的见证,算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再者,和江燮松等中国留学人员的交往也多了起来,我偶尔乘公交车专程去新城那边学生宿舍找他们,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们顺便来我在老城的家里看我。发现我住得宽敞舒适,特别是做饭十分方便,便常常来我家聚会;而聚会的内容除了聊天,就是一道做饭吃。

如此这般,我初到海德堡的日子过得如涅卡河的悠悠逝水,平静而又平凡。这时候,我常在工作的间歇凭窗远眺,但见在金色的阳光中,对面海岱山上让秋霜点染了红色和黄色的树林静静地立着,心里也开始感觉得闲适和宁帖。

然而,没过多久,随着一阵紧似一阵的寒风吹枯了、吹落了树叶,涅卡河上不见了昂首游弋的天鹅,却从老桥边传来到南方过冬的海鸥的声声啼叫,日子变得短了,天空在大白天也阴沉沉的,人的心境也随之郁闷和不安起来。再也没有悠闲的溜达、散步,傍晚早早地拧开电视机,可看不到两小时就坐在沙发上睡着了。

这期间,不管是白天天气坏得出不去,还是夜里坐在电视机前蓦然醒来,我又感到了初到那天一样的孤寂,不,比那天的孤寂尤甚!那天,是不断传来的当当钟声提醒我独处异国,现在,随时让我意识到自己这悲凉处境的是自己的心,是在这空无一人的宽大居所里时时可闻的自己的心跳!

在这种时刻,我自然会想起初次访问海德堡时对它一见倾心的情况,禁不住反思自己,是不是在这座美丽而浪漫的古城,真的把自己的心丢了——

在古老而美丽的海德堡

难道我真丢失了我的心

丢失在

海岱山上的哲人之路

丢失在

涅卡河畔的青青草坪

丢失在

夕阳中的故宫废苑

丢失在

晨曦里的钟楼塔顶

丢失在

咖啡座轻轻的乐声里

丢失在

老大学静静的阅览厅

丢失在

博物馆古色古香的画幅

丢失在

步行区摩肩接踵的人群

丢失在

情痴歌德的银杏树下

丢失在

浪漫才子的风流余韵

丢失了吗

真的丢失了吗 你

我可怜的心

异国的文物纵然鼎盛

异国的风光尽管媚人

却没有祖国的高山大河

更缺少故乡的融融亲情

世间最难耐莫过于孤寂哟

老树昏鸦 夕阳西下

夜雨敲窗 雪花漫天

谁来伴我断肠旅人

谁来慰我游子乡情

若想探询我的心曲

若问我是否丢失了心

请听檐前呢喃的燕儿

请看空中悠悠的白云……

秋去冬来,一天早晨踱到窗前,发现除了涅卡河还是一带流动的碧玉,整个海德堡已是银装素裹,连夜里停在河滨大道边上的小汽车也盖上了半尺多厚的白绒被。这在四川难得一见的美丽冬景,让我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以致冒着严寒出去拍了几张照。不过兴奋也就是一阵而已,回到家来仍旧是孤寂,难以排解的孤寂。

是我一个人才有这样的孤寂感吗?不,所有只身出国进修、留学的人都一样,差别只在程度和时间持续的长短而已。年轻,会德语,集体居住或集体活动多,还有工作学习压力大,都可以减轻和治疗孤独。我呢,仅仅占着会德语一项,所以病得就比较重。再说,会德语也只是工作、生活方便而已,因此便以为能与德国人有多少交往,在人人都关心和忙着自己事情的西方社会,是不现实的。也正是在这点上,我强烈感受到了德国的一个问题:人们基本上互不闻问,互不交往,哪怕同住一座楼房,同在一个单位。尽管见面客客气气地打招呼,但也就如此而已。

也就难怪,德国的老年人多半十分孤独,除非能花许多钱住养老院,或者与同龄者结伴旅游。在海德堡和其他德国城市走过小街背巷,常会看见这样大同小异的图画:一个老人从难得打开的窗户探出身来,旁边蹲着一只小猫或者小狗,痴痴地在那儿望街景。应该讲天天一个样的街上并没有什么好望,唯一新鲜的是这时候走过了一个亚洲人。老人们也许会猜一猜,这人来自哪个国家,来德国干什么,但却万万不会想到,我对孤独的他们挺同情,为自己能成为他们张望的对象,能在他们死寂的心中激起一点点新鲜、好奇和欣喜的涟漪而感到高兴。

我呢,庆幸自己还不像他们那么老,庆幸自己是个相互之间喜欢交往的中国人,庆幸就算在海德堡,也有自己的许多同胞。

海德堡的日常生活

大学城中购书乐

生活在海德堡,买书也是一大乐事。

以风景秀丽、情调浪漫著称于世的海德堡,它那号称全德最古老的大学,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城里居民总共才13万,大学生就多达2.7万,再加上教职员、科研人员以及为数不少的外国访问学者,“读书人”在人口中的比例相当可观。

读书人多书店自然就多。而书店多,乃是这座古老大学城的特色之一。

要在咱们中国,海德堡论面积和人口充其量只算个小县城。可在这座小城里,不算三四家超级市场的书籍部,不算火车站内经销通俗读物和旅行指南的小书摊,正儿八经的新旧书店,就有二十多家。仅仅老城正街和与之相平行的普罗克街,我大致数了数,各类书店就多达14家之数;特别是在老大学广场附近,走不几步便是一家书店。

几次到海德堡访问和做研究工作,闲暇时光,我常去逛书店。一进店门,往往便有女店员迎上来问:“我可否给您帮助?”“不,谢谢!”听到这么回答,她遂脚步轻轻地走开了。不然,她就真会热情地帮助你,迅速找到你想购买或者了解的书。

有时候,你需要的书不巧售完,她也会马上查找目录为你预订,使你的需要有望在不久后得到满足。购书人呢,也大多很快买了书或订了书离去,所以店堂内既安静又宽敞。我在里面随便走走翻翻,真是十分惬意。

不用说,所有书店都是开架营业。有时候,某种书仅剩下橱窗中展示的唯一一本,倘你真要,他们也乐意取出来卖给你。

一次,我在海德堡老城正街一家书店门前见到一张广告,报道有关我国《易经》的书出版的信息。抱着侥幸心理,我走进店去问一位女店员还有没有同样的广告,可不可送一张给我。女店员没说二话,便在柜台下耐心翻找起来,结果没有。我本欲称谢离开,不想她已往店外走,到了外边便揭下墙上的招贴,叠好送到我手里。这件事至今使我感到歉然,因为我从来没在这家店里买过一本书。

我常去看书和买书的魏斯书店,坐落在大学广场边上。从招牌看出,书店法定的主人是艾娃·罗尼克太太,罗尼克先生则为它的实际经营管理者。这位先生胖胖的脸上戴一副阔边眼镜,终年四季西装、领带,俨乎其然一位学者。可他服务态度之热情,售书业务之精通,真叫没话说。

1983年深秋,刚到海德堡,就听朋友告诉我,罗尼克先生对我们中国人特别友好;而友好的实际表现,就是我们买了书他代寄回国,而且不收寄费。这事说来简单,却给我们方便不少。须知,书不能大箱大箱地寄,而得五公斤五公斤地分别包装,够麻烦的了。再说,省下的寄费又可买几本书,何乐而不为。

于是,我常去光顾罗尼克先生的书店,一来二去就和他熟了。

这期间,或自己购书,或为国内的好友购书,我已照顾他做过几笔不算太小的买卖。而碰上疑难问题,他也乐于给我帮助。

例如,我在德意志研究协进会(DFG)为我曾任教的四川外语学院争取到一批赠书,需要开个书单;罗尼克先生不但为我从书库常备的大目录中复印了有关部分,且在我选好书后让他的店员为我打了一份干干净净的单子。

为了答谢他,我当然希望这批书能在他店里购买,便写信给DFG。不想人家已另有安排,令我非常懊恼。可在我去告诉罗尼克先生这个坏消息时,他却微笑着说:“没关系,这不影响我们的友谊。”

不错,尽管给我们一些照顾和优惠,罗尼克太太仍然不会不赚钱。再说,除了对中国人,罗尼克先生对本国或其他国家的顾客未必不同样热情、友好。而且,这样注意与顾客建立“友谊”者,也绝不只魏斯书店一家。也就难怪,德国人习惯于把自己常去光顾的书店称为“我的书店”。显然,一家书店这样的顾客多了,生意自然便做得好,做得长。所以,在海德堡的书店中,颇有几家“百年老店”,而魏斯书店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魏斯书店,我还常去另一家哈斯贝克夫妇经营的画廊兼书店。这家书店既卖新书又卖旧书,颇有特色。它把新书、旧书杂陈在同一些书架上,只是旧书中夹一条露出头尾的红色绸带,叫人一眼可辨。

说旧书,实际上多数一点不旧,然而价格往往只及新书的一半。

我选购了一批这样的半价书,并将魏斯书店为我寄书的情况告诉哈斯贝克太太。她听后也欣然答应提供同样的服务,不同的只是我得负担邮费的一半。这在我看来已经很好,因为旧书本来便宜。

书选好了,我想先用一段时间再寄,哈斯贝克先生就帮着我将书搬运到了我的住处。后来,经过几次交道,我和他们也熟了。有时候,一下子拿不定主意某本书是否该买,“带回家去看看再说吧”,这是他们主动出的主意。有时候,一本厚书中只有少数几页对我有用,他们便慨然同意我借回去复印,十分豁达、大度。

海德堡的这些书店生意做得如此活,如此精,如此文明,如此深得顾客的心,是售书业境况欠佳么?看来不是。

不过,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恐怕倒是重要原因。请想一想,大学广场四周100平方米以内五六家书店,同样货色,同样的定价,你去哪家?此时此地,服务质量的哪怕一点点差异,也会在顾客心中的天平上显示出巨大分量,并最后决定他脚步的走向。

至于说联邦德国的售书业境况尚好,我随便举两三个例子。一是据近些年法兰克福书展提供的情报,尽管相当时期以来有了电视、电脑这些强有力的竞争者,联邦德国的书籍总销售量非但未减少,反而有所增长。二是在海德堡的老城正街,不久前又新开了一家书店。再有,年初有朋友返国,罗尼克先生邀我们去他店中喝咖啡,我曾顺便问近几年德国经济不那么景气,失业者很多,他店里的营业有否受到影响。没有,他回答,因为书籍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人们可以节省这,节省那,买书的钱看来还是肯花的。再说,书价也还不贵,简装本平均不到10个马克一本,精装本30马克左右,一般人都还买得起。

这个“不贵”和“买得起”,当然只是以此地的工资水平而言;与我们国内的书价和工资数相比,就太贵了。因此,有时要买一本书,特别是一本较贵的书,就得咬咬牙,横横心。当一本想买的书不能买,或者花钱错买了什么书的时候,心里自然挺不是滋味。

可惜啊,不能买与买错了的情况,在我时有发生,特别是后者。

须知,德国出版社多,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也多,挑选起来颇不容易。记得刚到海德堡不久,考虑到工作需要,花近四十个马克买了著名岛屿出版社出的一套施笃姆诗歌小说选,一函六小册,主要代表作都收了,印刷也挺精美。不想三个多月后,却在普罗克街专营原民主德国出版物的“集体书店”发现另一种施笃姆作品集,一套四大卷,可说是全集了,硬面精装,且附有非常详细的注释。一问价格,只比那选集贵七八个马克,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懊恼。

别的不讲,单那些注释,对我将来的工作会多么有用!四大本书捧在手中怎么也放不下去,干脆买下来吧,又觉得重复花钱实在太冤。最后,硬着头皮去先前的书店说明原委。好在店主通情达理,同意我将施笃姆选集还回去,条件是我在他店里另外买相当价格的书。

就这一个例子,已说明书店老板经营态度的灵活、圆通。而我,在捧回那套施笃姆全集时,心中真是既高兴,也对他充满也许在彼国人士看来是不必要的感激。

同类推荐
  • 老虎大福

    老虎大福

    本书中的作品大多以秦岭山林为题材,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共计8篇,包括“黑鱼千岁”、“山鬼木客”、“猴子村长”等。
  • 乡村的记忆

    乡村的记忆

    仿佛回忆温暖的往事,融化心头的郁结和焦渴。让人化作随水漂游的树 叶,悠然又悠然,听一路泉水叮咚的天簌之音,惬意间魂归故事。 《乡村的记忆》收录了《乡村的音符》、《老骡》、《城市旁边是乡村 》、《芦苇》、《大烩菜》、《普通话》、《耳朵是用来听音乐的》、《自 己的风景》等散文作品。
  • 哲理小语

    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是学者丁东近年忆及其身边文化人物的结集,周有光、杨天石、钱理群、朱正等都在其笔下,是一本人文情怀相当高的写人小品集。
  • 边缘人札记

    边缘人札记

    本书为“青年精读书系”之一。徐刚,1945年生于崇明岛西北角,世代农人之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有:《徐刚九行抒情诗》、《倾听大地》、《伐木者醒来》、《梁启超》、《守望家园》、《绿色宣言》、《长江传》、《地球传》等。
热门推荐
  • 元魔至尊

    元魔至尊

    异界大陆奥斯兰托,魔兽横行,杀人如麻,致天下哀鸿遍野,生灵涂炭,自第四纪元,帕尔萨斯战役之后,为了抵御邪恶势力,东西方智者穷其几代时光刻苦钻研,终于找到御敌之法,在东方它被称为元灵,而在西方则被称为魔法,在大陆上,有无数的公会……上古之书载,“精、气、神为人之三宝,冲精、聚气、凝神三位一体修炼,便可出现一种新的力量,这就是元灵。元灵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流动之气。”智者书云“采天地之灵气,吸万物之精华者为初级者……”元灵是一种威力十分大的能量,书中更记载了勇者屠龙、强者撕天裂地的传说。…
  • 只想你再爱我一次

    只想你再爱我一次

    一场舍己为人的车祸让她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一年,醒来却觉得恍若十年之久。难道那只是南柯一梦?可是明明感到那样的真实,那样真实的他,那样真实十年,那样真实和他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十年啊!
  • 全能系统之百变系统

    全能系统之百变系统

    “我有钱”一富豪说道,“我有神豪系统”张羽说道。“我成绩好”一学霸说道,“我有学霸系统”张羽说道。自从得到百变系统之后张羽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星际幻境

    星际幻境

    在追求力量的道路上甘愿的,被迫的不断放弃一些东西,这终于成为一种习惯,在决绝的舍弃了一切之后,优璇终于站在了最顶峰,只是天道无情,人道有情,所舍弃的一切成为了自己最后的枷锁。这一次,苏瑞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手臂一扬,红色的薄纱缓缓落下“优璇,再见,再也不见。”
  • 必谈的科技趣闻(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谈的科技趣闻(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中国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中国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 至尊虫帝

    至尊虫帝

    身具上古神灵血脉,从一个修炼的废柴,走上至强至圣至尊之路!!!
  •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赵凝散文集》是一本纯粹的散文集。坐在温柔日光下,阅读里面的文字,可以让你的心里面干净而又温暖。没有过多多余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负担,等你合上书的时候,也仅仅是感慨时光流转,岁月静好。作者赵凝的本意就是想让读者远离那些喧嚣的文字,让《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这本书素雅洁净地放在每个人的案头。文中所娓娓道来的场景或故事,可能就在你的身边,或者发生在你的身上。
  • 流浪人眼中的世界1

    流浪人眼中的世界1

    一对姐弟带着一对小兄妹以修行者的身份游走在普通人看不到的世界经历着稀奇古怪的事情,邪恶,温暖,极致,黑暗。。。。。。。
  • 好去莫回头

    好去莫回头

    女主林夜娟与男主许白杉的一场校园恋情,虽在最美的年华里许下了诺言,但最终他却给了她一场荒诞,对爱情付出再多也无济于事。回过头时,总有那么一个人不远不近陪着你,曾经的只不过是份执着不是爱。渴望遇见,遇见又怕错过,如你渐远的脚步,急切而稀疏,留一个扑面的笑,吹散在暖风里,颠倒了春秋,绿了整个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