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08000000017

第17章 家风(4)

“不曾开,不曾蔽”,明德其实从未被盖住或者被打开,没这事,你都有。“故曰明德,乃气禀不能拘,物欲不能蔽,万古所常明者。”这个话给人多大的信心,你们要从这里去参。“气禀不能拘”,你后天的气禀,长的个子高低、身体好坏,没有办法把明德给拘住。“物欲不能蔽”,各种欲望消磨不了这个,这是万古常明的在。每颗人心都是一盏灯,佛教的话讲,“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自有灵山塔,快向灵山塔下修”。修自己的心,就是这个问题,万古常明。

但是对小孩子你讲这么深的道理,他有时候听不明白,还要进一步来举例子。“汝今为童子”,了凡对儿子说,你还小,“自谓与圣人相远”,你自己觉得,作为小孩子离圣人太远,好像挨不上。“汝心中有知是知非处,便是汝之明德。”看,他为儿子点破了。你们有人若能明了这一点,通过《大学》就能够参悟天地之大道。了凡对儿子说,虽然你是小孩子,但你知道这个事情是对的或错的,比如说不能打爸爸妈妈,你不能这样,生你养你的人你去动刀子,那绝对是大非。你知道了那个是非判断的东西,就是你的明德,“但不昧了此心,便是明明德”。心不要傻乎乎的,不要蒙昧糊涂,那就是你的明德。

“针眼之空,与太虚之空,原无二样。”了凡接着说,一根针的小孔里面的空,和太虚宇宙的空,没有两样,都是空的,大空和小空,作为空的属性是一样的。“吾人一念之明,与圣人全体之明,亦无二体。”这又给人很大的信心。每个人身上一念之明,即当下清晰的状态,就是在圣人的状态,刹那清静,意识到无染,就是佛陀的状态、孔子的状态。比如此刻你在听我说,你一念之明,因为你听我讲道理的时候切入你的内心,你觉得也是,从时间上来看,这一刻就是独一无二的。从生命的此刻来看,这一刻谁能代替你?从这个意识上,意识到生命价值你是完满的,你有欣喜的时候,你有完满的时候,你不低于任何人。一定从这个地方找自信,明白我的意思吧?用这个重新来检点自己的生命。你这一念之明,与圣人全体之明,圣人整个身体都通透之明,也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只是圣人完全对应明德状态,你如针眼之空的明德,但在明德本身你和圣人是没有区别的。

“若观圣人作清虚皎洁之相,观己及凡人作暗昧昏垢之相,便是着相。”了凡借了佛家话语“着相”,谈儒家的东西,佛儒话语相参。他讲什么意思呢?如果你觉得圣人,或者你们在座的如果觉得谁谁是清明虚静,皎洁如月之相,却觉得自己暗昧昏垢,就是好多东西暗昧,昏昏沉沉,心上还有经历负累、很多事情挥之不去,有好多垃圾,好多负面情绪解决不了,便是着在相上了。什么是着在相上?执着于外相的区别,看见十斤黄金,又看见一两黄金,落在大小的相上,而忘了都是黄金。实际上是你心里头认为的,你不能着这个相,为什么?

“今立志求道”,孩子你要真正求道,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对你的生命有交代。当我们每个人要走的那一天,你觉得这辈子没白活,对生命有交代。“如不识此本体”,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个本体,也就是本体要从自己身心上找,“更于心上生心”,却在心上与心外去找,这叫心上生心,头上安头,骑驴找驴,这是“向外求道”。就是从我们身外求道,以为功名富贵而非自家身心,玩弄身心而非自认身心,一切向外求。这样便是“着相用功,愈求愈远”。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不断从外面去找安自己心的东西。心总是不安。解决级别安一点,房子买大一点安一点,过几天又不快乐了。各种在外面找,越求越远。

“此德本明,汝因而明之。”这个德本来是明亮的,不需要外在来点亮。我们去外在找,最早的原因也是在内在点亮自己,只是找着找着迷路了,甚至出来后忘了出来干吗来了。“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方法无法到达目的,因此而明白,“明德”也是佛家讲的真如法身,也是道教讲的清明,在身上都有,从外面找不到,即“无毫发可加,亦无修可证,是谓明明德”。所以最高的境界就是自身本来的境界。其实没有什么修的,你也有,我也有,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有,不要刻意去求。你对儿子说,儿子我爱你,儿子我爱你,天天反复这么说。父母爱孩子用这么说吗?通常都是去做的,不会老在口头上去强调。如果老是强调,那是你有亏欠,你老没时间陪孩子,心里有亏欠,做了一两件事就提醒孩子爸爸多爱你,给你买这种东西那个东西,老把这些挂在嘴上。真正一天到晚为孩子付出很多的人,他不会老说“你看这个事情爸爸爱你才这么做的”,他不用说,自然即是爱。道也如此,明德也是如此。不起意外求它证,当体即是。

三、训儿亲民,立志为天下人

在了凡的认知中,包括儒家文化的正论中,“明德”是自己的事情,是修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向世界出发前的自我准备。“亲民”是解决好自己,使得自己明德后再去帮助别人。但是能明德自然能亲民,明德正是阔开己私。所以要立志为天下,自然就能亲民。了凡进一步论述:

然明德不是一人之私,乃与万民同得者,故又在亲民。以万物为一体则亲,以中国为一家则亲,百姓走到吾面前,视他与自家儿子一般,故曰如保赤子,此是亲民真景象。汝今未做官,无百姓可管,但见有人相接,便要视他如骨肉则亲,敬他如父母则亲。倘有不善,须生恻然怜悯之心。可训导,则多方训导;不可训导,则负罪引慝,以感动之。即未必有实益及人,立志须当如此。

了凡认为,明德不是如佛教里面讲的罗汉只是解决自己,清净自己,菩萨才能自度度他。这个明德在每个人身上于一切人本是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本来就指向和含纳亲民,所以,明德、亲民是一体之表里,世人总割裂为二。所以人们总眼着于外在的亲民体系,先成家立业,当官挣钱。求外是逐末,只有内外统一。明德乃亲民之基,亲民是明德之义。这样就统一了。“以万物为一体则亲,以中国为一家则亲”,这就是古人说的一体之仁。

了凡接着说,“百姓走到吾面前,视他与自家儿子一般,故曰如保赤子,此是亲民真景象。”了凡这个境界与传统儒家略微有些区别。一般人确实达不到,后来黄宗羲、王夫之等大儒对了凡也有一些微辞,认为了凡学问交汇儒佛,有不精细的地方。我们试以此为论,略加说明。比如,了凡认为对别人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了凡把这个东西和佛家彻底大公无私结合起来了。其实儒家认为没有大公无私,把自己和大家都解决好,那才是真正的大公,一味去奉献那是不可能的。儒家认为,爱有差别,先对自己儿子好,再去对别人好。说把天下儿子看成和自己儿子一样,那有虚伪。一般人做不到,也很难做到。孟子认为这样取消差别,等于无君无父。儒家认为,必须先对自己父母好,再去对别人家父母好,这是真心。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把自己父母等同于天下一并都好,这是杨朱的做法,反倒是禽兽。有的官员春节不回去看自己的父母,却去慰问别人的父母,这些人是孔子讲的“不亲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亲近自己的父母,却对别人父母好,这种人有野心。

了凡讲的这个东西,讲的这个境界,有点太高了。问题出在哪儿呢?他引用的不是儒家的经典文献吗?《诗经》里的“如保赤子”,讲的就是对百姓如对自己的孩子。实际上问题就出在这儿。《诗经》里讲的是君之对民,或者官员之对百姓,因为君臣食之于民,必须为民服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爱百姓如子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政府对百姓还要细致到“君子亲其亲、尊其尊,小人乐其乐、利其利”,就是满足君子、小人的诉求不同,而分类引导。政府爱民如子,而对普通民众的要求并不能像要求政府那样,博爱一切百姓。儒家认为,“爱有等差,施由亲始”,必须先对亲人好。而且,必须在先爱亲人的基础上再推及旁人。

实际上,了凡也没有否定儒家传统的做法,他没有否定先“施由亲始”,也就是说,我可以先亲爱自己亲人再亲爱他人,这不是一样的吗?不,这里面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这仍然是墨家的博爱之弊。因为实践层面的东西,在教育上必须有一个路径交待。儒家对此非常清晰,比如“不敬于亲,不取于友”,你可以说我不孝敬亲人也会有好朋友呀。或者是我孝敬完亲人,再去取友,不一定非得一切以孝亲为前提吧?不对,恰恰是要以孝亲为前提的。这是孔孟正教的前提。

视中国为一家人,认为所有的人都是你的亲人。“百姓走到你面前,视他为自家儿子一般”,是超圣人的境界。儒家不认为有超圣人,儒家认为有圣人,而圣人是最正常的普通人。圣人不是完美的人,孔子“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原来圣人是不完美的有错误的人,只是圣人能闻善则改。所以一切人都要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如果我们相信或者要求一个人爱天下人如爱自己孩子一样,那么这个人就是完美的人。完美的人就如神。以人为神就容易造成个人崇拜。

我相信了凡在某些方面做到了大公无私,但他不可能爱一切人如爱己。但如果你是为官,对不起,你必须这么做。因为官位就是公器。你坐在这个位置上,私的东西,俸禄呀,待遇呀都给你了,你处事,决断,就必须秉公执法。所以了凡在宝坻,方方面面,都是以善举服人。你看了凡给大家施粥时,他想这里容易掉点泥沙,人吃了会闹肚子,尤其那些饥民们几天没吃了,吃了有污垢的粥会对身体不好。他说这个话时,自己就热泪盈眶了。他县衙门的一些衙役有些老油条,那些人谁都管不了,他们施粥时有他一勺、没你一勺的,有泥巴也倒进去,没有太多修养。了凡就担心这些人这么做,他就对着粥说这个话,泪流满面。那衙役们一看,县令都这样了,自己就不敢,也不忍再造次,大家排队分粥时就都特别好。对饥民,了凡确实真心给予了这些亲情。

他对儿子接着说,“汝今未做官,无百姓可管”,你现在没有做官,当然不用去管百姓。你看,了凡知道这是对官家的要求。中国传统的为政伦理,是在私上有俸禄满足你,在公务上你必须“代天行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从这个意义上当然要博爱并平等。问题是,了凡推公法入私领域,告诫儿子,“见有人相接,便要视他如骨肉则亲,敬他如父母则亲”。了凡对自己孩子要求得也就有点高,他说,你看见别人的爹就和看见你爹一样。这还是有点难度的。但家教里面,他从小给孩子这个理念的灌输,至少他不跟外界对立,也是很好的教化。“倘有不善”,别人有不对的地方,“须生恻然怜悯之心”,你要怜悯别人。“可训导则多方训导”,去点化他。“不可训导则负罪引慝,以感动之”,你感化不了他,你就负罪引慝,把他的错误慢慢纠正,不要一时强制他这么去做,要感动他。“即未必有实益及人,立志须当如此。”对别人要有一种胸怀,宽阔接纳他。他让儿子从小在这方面历练。

了凡的学问来自儒家,但加入了佛家的理论与方法。将世间父母视如己家父母爱敬之,传统儒家认为这么做很难做到的,做到了也有虚伪。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观念意识上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人之父与自己之父是有差异的。就像士兵的司令员只有一个,如果有两个司令员在头脑中生根,出现问题或冲突时听谁的呢?所以《礼记》里面有些规定很细,如君王召见,在途中遇到父亲危亡怎么办?有了差异与参照就好解决了。就如敬父如敬司令,他人父如副司令,如果两个都敬如司令,有冲突的时候听谁的。你说,没冲突的时候不也挺好的吗?两边兼顾。可是没冲突也有主次呀?且按同敬而论,自己父亲和他人父亲生病就必须同等对待,这是博爱应有之义。这在孟子那里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这些义理层次上的辨析。所以了凡要求儿子对别人爹妈和对自己的爹妈一样,这样的要求偏高了。但从了凡自身而论,他是这么认知的,所以教育孩子他也是真诚的。我们且不论儒佛路径之别,或者了凡融佛与儒之辩。了凡既借《大学》为框架谈立志,就仍在儒家的大的范围里。

四、训儿至善之真意,立志下手处

你既然要明德,自己找到自己的自信,保全自己的天性,打开自己的智慧,又要与别人和天下人合为一体,要有实际的实操,怎么做?这是了凡对于《大学》的一个解法,也是王阳明的一个解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于这个“止于至善”怎么解释?了凡是从王阳明那儿得来的,王阳明也是这么解释的。了凡认为:

然明德亲民不可苟且,故又在止至善。如人在外,不行路,不能到家。若守路而不舍,终无入门之日。如人觅渡,不登舟不能过河,若守舟而不舍,岂有登岸之期?今立志求道,不学则不能入道,若守学而不舍,岂有得道之理?故既知学须知止。止者无作之谓。道理本是现成,岂烦做作?岂烦修造?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同类推荐
  • 决战朝鲜

    决战朝鲜

    作者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全过程,让人遥想曾经铁血时代志愿军将士风采。本书深刻分析抗美援朝前后的国家形势、世界局势,细腻体察毛泽东做出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破除时下关于是否出兵朝鲜等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让人感动。
  •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 政务工作全书(中)

    政务工作全书(中)

    全面披露中国近五年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真实反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若干动作,具体描述中国特色政治管理体制改革全过程
  •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社会裂变中的舆情态势及问题治理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大课题。社会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的裂变过程,社会位置的差异、多年形成的刻板成见使这一过程充满着隔阂、矛盾、误解、偏见和冲突,而最为社会情势表征的舆情恰是其中最为活跃和富有驱动力的一道社会景观。本书将社会裂变中的传舆情态势及问题的治理分别置于社会学和舆论学视野下,对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与现实图景呈现。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热门推荐
  • 总裁专宠老婆大人

    总裁专宠老婆大人

    如果,那时候的柒冉知道因为自己一时的好胜心理,让他们为她失去了生命,是否,她的选择还会是这样?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之后,柒冉才发现,原来他们之间早已不像最初那般只是为了合作,事情的发展也远没有了那般的单纯,他们该何去何从,是否还应该继续纠缠不清?
  • EXO之转角预定爱

    EXO之转角预定爱

    两本日记,两个人生。我是陌格还是陌熙?超人气偶像鹿晗为爱解约。我们都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漩涡,这个漩涡有苦有甜,有笑容有泪水,但因为这个漩涡我找到了你,它叫做爱情。就像站在巨人肩膀上,感觉很伟大啊。小时候,我和妈妈有时去郊外野炊,晚上我和妈妈就躺在草地上看星星,那时感觉星星离我们好远,也感觉他们好渺小,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世界这么大,我们也只是其中极其渺小微弱的存在。即使是这样,但起码我找到了属于我的幸福,属于我的那颗星星。看这城市缤纷的色彩,是万家的灯火照亮了这个城市。是啊,我们都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幸福……
  • 头七

    头七

    头七,简称回魂夜。我出生在爷爷头七的那一天,却变成了鬼差转世灵体。阎王派人捉我回地府,可爷爷替我在地府任职十五年,十五年后,我却做了阴阳行者。阴阳行者,代替阴间在阳间行阴阳之事。
  • 御龙邪尊

    御龙邪尊

    灵武大陆,宗门万千,万族林立,强者如云。一代绝世武神重生在一个小家族子弟身上,转世逆袭,武道争锋,一步步朝巅峰之路,强势崛起!且看天才楚天,如何在这个最辉煌的时代中,绽放出属于他的最强星芒!一切,尽在御龙邪尊!萌太奇读者群:163—576—360【欢迎加入哦!】
  • 宫困

    宫困

    她很困惑——第一次遇见他,她很惊愣,第二次遇见他,她很奇怪,第三次遇见他,她……他很郁闷——初遇她时,他很惊诧,又遇她时,他很期待,再遇她时,他……,只是——为何她的身旁还有一个他和他??这个他和他竟然……
  • 天剑灵渊

    天剑灵渊

    唯美仙侠类型!看咱文能卖呆萌,武能定六界,痴情妖媚的男主袭来!霸气侧漏的男主化身妖王时:就算全天下的人说我无情无义也好,冷酷绝情也罢,我都不在乎,因为我只为你而存在。呆萌腹黑的男主化身萌狐时:最爱的主人亲亲小狐,小狐很乖很乖的,你看小狐真挚的小眼神。温柔邪魅的男主化身凡人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情深不寿唯独只要一个你。
  • 中国式领导智慧

    中国式领导智慧

    本书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智慧和先进管理哲学、领导智慧,以及自己十几年来打造团队、领导企业的实战经验完美结合在一起,全书实用性强。现在的企业管理已慢慢远离“术”的层面,靠近“道”的层面。人们需要静下心来学习老祖宗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企业家的根和脊梁,也是中国企业家的曙光和希望。《中国式领导智慧》系统的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运用。
  • 36天纪念日

    36天纪念日

    一个从乡下来的“熊孩子”打着恶搞心态、想混完成自己最后三年的初中学业。不料却遇上群同龄妖孽大哥!扰乱了他们原先的计划、为了不让这宝贵的机会流失掉,大哥们只好收他为小弟来培养争取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而“他”的恶搞天赋却误打误撞的为“大哥们”赢取了重大利润,从此引发出了各种难以想象的事情、他此生所追求的平凡生活却离他越来越远...此文暂停所有的人物剧情全都会搬到【炮灰养成】
  • 历史年鉴之1900

    历史年鉴之1900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tfboys深知你是梦

    tfboys深知你是梦

    当红偶像组合tfboys遇上疯狂四叶草,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