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84200000014

第14章 蜀汉初创建诸葛行法治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晋封魏王,汉献帝虽勉强保住帝位,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

刘备并有荆、益两州后,为表明复兴汉室的强烈企图心,在诸葛亮的策划下,也自立汉中王,承继汉王朝之体制,以和曹操的魏王相抗衡。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属下的文臣武将一百二十名联名上表汉献帝,尊刘备为汉中王。

不过从这篇表文,可以看出刘备政权的“暴发户”形态。

表文是由益州才子、号称“李氏三龙”之一的广汉人李朝执笔,由于是正式公文,列表的臣属必须以公认地位的尊卑作排列。刘备政权的核心分子,虽是真正的“赢家”,但排名上显然仍无法列在前面。

排名次序,可以看出本人正式地位上的尊卑,表文上名列的排行为: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太尉皇甫嵩女婿)、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张飞、征西将军黄忠、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等一百二十名。

除马超原为关中大军领袖,承续其父马腾官爵,地位特殊外,刘备的核心分子中,诸葛亮已正式超越老将关羽和张飞之上,成为臣属中的真正领导者。

表文中谈及唐尧到汉昭帝间,天下安危变化,刻意把曹操和董卓平列并论,因为他们“剥乱天下,残毁民物”。然后追述刘备早年和董承“同谋诛操”,却未能成功之憾。更担心如赵高使阎乐杀害秦二世皇帝胡亥,以及王莽废孺子婴为定安公的政变发生。继而说明刘备以汉室宗亲“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从大破曹操于汉中,海内英雄望风披靡,但如今爵号不显,九锡未加,不足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曹操对外吞占天下,对内欺压大臣,致使朝廷有内部崩溃的危机,却没有一股牵制曹操势力扩大的力量,真令人寒心。

是以,不得不名列群臣,辄依旧典,封刘备为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以扫灭曹操等凶逆,故合并汉中、巴、蜀、犍为、广汉为一个国家,承续汉之典章制度,以为光复汉室之基地也。

当然这只是官样文章,根本不用汉献帝批准。表文一上,便在汉中地区的沔阳(今陕西省勉县东南)设坛场,文武众官并列,举行隆重的典礼。因此念完以上表文,执礼官向刘备奉上王冠、王玺,刘备就成了汉中王。

为什么不在益州成都举行,而跑到接近前线的汉中沔阳呢?相信这多少是为了承续汉王朝香火之象征吧!当年,汉高祖刘邦的基业便起于此。因此在对抗曹操的政治意义上,汉中比成都重要多了。

当然,刘备自己也上了一个表文给汉献帝,表明自己是“群僚见逼,迫臣以义”。他首先重复和董承共谋诛曹操时的心态,“虽纠合同盟,念在旧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因此想到“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朝倾危,社稷将坠”,自己只好“宁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并且即将“尽力输诚,奖励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顾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也就是正式向汉献帝表示,将尽最大的力量,以寻求恢复汉室为其职志。

虽然曹操的阵营有不少清流派党人后裔,如荀彧、崔琰、毛玢、荀攸等,但由于曹操和汉献帝间政治斗争日益严重,这些清流派的立场非常尴尬,最后甚至和曹操闹翻。倒不如刘备,因远在天边,和汉献帝扯不上任何纠纷,因此可以公开举起复兴汉室之大旗,使阵营里的清流派党人,在元老派许靖及少壮派诸葛亮的率领之下,在意识形态上反成了清流派的主流。

既然当了汉中王,刘备便向汉献帝缴还原先官职左将军、宜诚亭侯的印绶,并立长子刘禅(即阿斗)为太子,返回益州,以成都为治城。

蜀汉的政权正式成立了!

重要的敌人仍在北方,因此从成都到白水关间,起馆舍,建驿亭,共四百余处,使汉中和成都间的联系工作完美无缺。

汉中称王后,刘备仍率领文武官员,回到成都,开府治事。但汉中地区属重要战略国防前线,必须派出重量级大将镇守汉川。群臣大多认为刘备必会派张飞当此重任,张飞私下亦“以心自许”,当仁不让,觉得非他莫属。

但刘备和法正、诸葛亮等详细商讨之后,却选中了不被大家看好的牙门将军魏延,并提升之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这项人事命令让众人大吃一惊。

魏延是在荆南攻略战时,主动投奔的荆州将领,他对刘备相当倾心,当年说服老将黄忠放弃长沙防御战、阵前倒戈的便是他,因此相当得到刘备重用。

魏延个性强悍,做事积极,企图心强,因此人际关系一向不佳。但他待步卒颇为体贴,同甘共苦,很得军心,作战力甚强。汉中战役中,虽附属于黄忠,但魏延建功甚多,即使不满他为人的同僚,也对他不得不服气。

刘备大会群臣,郑重宣布这项人事命令。他当着众大臣的面,问魏延说:“今天委予你重任,你打算如何承担这个任务?”

魏延豪气勃发地表示:“曹公若举天下之兵而来,我将为大王拒之;曹公如果令偏将领十万之众到来,我将为大王吞之。”

刘备点头赞许,众大臣也为魏延敢口出大言,以示其决心,感动不已。

其实,刘备这个人事选择是相当审慎的。鲁肃去世后,荆州地区的情势绷紧,益州也才平定不久,内部各地区的稳定仍有待努力。张飞大军是刘备的主力,不可被置于汉中这个守势的战场;马超社会地位太高,让他独立汉中,非常不安全;黄忠虽经验丰富,忠诚度可靠,但年纪太大,对新领域的治理并不适合;赵云应是最合适人才,但他和张飞一样,属核心的嫡传派系,放在汉中有点可惜。因此提拔较没有地位,但忠诚度可靠,独当一面能力也够的魏延,应属一项合理的安排。

刘备登基汉中王,拜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以军师将军诸葛亮总领军国大事。

新建立的四大军统帅,关羽为前将军,在军营中地位最高,其次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诸葛亮对这些任命有点担忧,便对刘备说:“黄忠将军虽然在荆州地区属有名的老将,但以往国际知名度不高,和张飞、马超、关羽等无法相比。如今黄忠和他们平起平坐,马超、张飞在近,都看到黄忠在益州及汉中战役上的表现,可能比较没有异议,但关羽远在荆州,可能会很不服气。”

刘备笑着说:“这我有办法!”

于是刘备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到荆州,给关羽送去前将军的印绶,临行前,特别作了一些交代。

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费诗到荆州,关羽一听黄忠为后将军,不禁大怒表示:“大丈夫誓不与老兵同列!”坚决不接受印绶。

费诗笑着表示:“自古以来,开创王业的,要善于使用各方面的人才。当年萧何、曹参等和汉高祖从小便是好朋友,而韩信、陈平都是后来才归附的。汉高祖称帝后,论名位,韩信最高,但从未听说萧何、曹参有何异议。

“今汉中王,依战功将黄汉升(黄忠字)与君侯同列,然而汉中王的心中,真的将黄将军和君侯同等轻重吗?汉中王和君侯好比一体,同休戚、共生死。照我看来,君侯不宜计较官位之高低,爵禄之多少。我只是个使者,奉命而来,君侯不受命,我也就这样回去复命而已。但我却深为君侯的行为感到惋惜,恐怕君侯会后悔的。”

关羽听了,当场大为感悟,立刻拜受了印绶。

其实在这一连串人事令中,最不公平的,应属汉中战役中功劳最大的赵云。赵云个性正直、谨慎,也算得上刘备早年的创业伙伴之一,尤其两次抢救继承人阿斗,厥功至伟,相信在刘备心目中,赵云的地位绝不亚于关羽、张飞。

尤其是赵云为人深富正义感,能识大体,在刘备阵营诸将领中,人格和气节最为崇高,只是好为直言,常会“挡人财路”,让同僚们心里不太舒服。

不过赵云除了义正词严外,颇为以身作则,责任感极重,从不害怕任何危险,因此能博得大家尊敬。

由于诸葛亮较年轻,在这些老辈将领中运作策划及指挥,的确相当不容易。而赵云和诸葛亮配合最好,对参谋本部交代的工作,几乎是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完全执行,有人甚至以“葛派”称呼他。

但赵云在这次人事调升中,仍维持翊军将军的职衔,不仅低于关羽、张飞,而且也落后于马超和黄忠。

这主要是顾虑到新附旧属间力量的平衡。赤壁之战前的战友,属刘备嫡系;荆南战役后的属新附,特别是益州的大佬们,必须有较重的安排,这都是基于政治考量层面不得不做的牺牲。

像诸葛亮这位首席核心幕僚,在官位上远落于刘备最讨厌的许靖之下,甚至在法正之后。

益州派重臣中,功劳最大的法正,自然最受刘备尊重。刘备在世时,去世的文武重臣,包括关羽、张飞在内,只有法正死后有谥号,其余都是在后主刘禅时代才追谥的,可见刘备对益州人士总是较为礼遇。

赵云一向有政治头脑,而且能公而忘私,对刘备为平衡政治力量的苦心,较容易谅解,所以在这次新的人事安排中,他吃亏最大,却毫无怨言,仍为刘备政权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诸葛亮的职衔虽未获提升,仍为军师将军,但在史料记载中,他仍是最主要的行政策划和执行者。

虽然挂名仍是军师将军,但在刘备自立汉中王后,诸葛亮实际上已负起了辅宰的责任。

一板一眼的诸葛亮,面对法令废弛、特权横行的益州,新官上任便厉行法治,以彻底整顿。

他特别强调治实不治名,由实际情况的应对出发,讲求实效。

益州最严重的问题是官僚及地方豪强勾结,鱼肉百姓,农民和官府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虽然号称天府之国,其实创造的财富,都让官僚及豪强剥削了,农民生活非常艰困。

刘焉所以会被任为益州牧,导火线便是益州刺史却俭的专横自恣,造成马相及赵祗发动农民起义。起事者自称黄巾党人后裔,曾攻破雒县,杀死县令李升及益州刺史却俭,并占领了蜀郡和犍为郡。

刘焉靠外籍大军及地方豪强的力量,平息这次叛乱,但根本的问题并未解决,反而为了获得豪强支持,造成剥削的现象变本加厉。《三国志》中批评刘焉、刘璋父子治蜀,“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士大夫多挟其财势,欺凌小民。使蜀中之民思为乱者,十户而八”。

为彻底扭转此乱局,诸葛亮厉行“先理强,后理弱”的策略。理强方面是厉行法治,限制和打击专权自恣的官僚及豪强,理弱则是努力扶植农民,发展生产。

由于诸葛亮不顾颜面地打击特权,使益州地区的官僚大感吃不消,他们开始指责诸葛亮“刑法峻急”而不“广德量力”,纷纷要求他“缓刑弛禁”。被派作代表和诸葛亮交涉的,便是深为刘备敬重的益州大佬法正。

法正当时已是蜀郡太守,也是成都地方豪强之首,他对诸葛亮说:“以前高祖进入关中时,除秦国之苛法,约法三章,宽禁省刑。关中之老百姓,无不感念他的恩德。而今我们刚用武力占据益州,还没有垂恩德于地方,便先滥用权威,强加压制,这是否得当呢?希望日后的执政,能够刑少禁缓,以争取地方人士对我们的支持和信心。”

诸葛亮却笑着回答道:“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以暴政虐民,逼得人民不得不造反。汉高祖针对此一弊病,采取宽刑弛禁的策略,这是对的。

“但益州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刘璋暗弱,没有能力控制官僚及豪强,以致从刘焉以来便德政不举,威刑不肃,从地方豪强到政府官僚均专横跋扈,为所欲为,君臣之道,也逐渐被破坏。

“对这些强悍的特权,过去刘璋总是宠爱他们,给予他们高位。官位高了,他们反而不觉得可贵;顺从他们,施以恩惠,恩惠到顶了,他们反而轻慢无礼。这才是益州目前最大的弊病。

“现在我们威之以法,让法令行于此后,人们才能知道什么是恩德;限制爵位,爵加之后,人们才能感受到爵位的尊荣;刑法和恩赐相辅而行,上下程序正常,政治才能清明。”

秦国是以军事恐怖主义完成统一的,却也和各诸侯国产生不少仇恨,为压制反抗,故以严刑峻法控制之。诸葛亮认为秦国在于公权力不被认同,却又强加压制,以致大乱。治理这种国家,最重要的是争取共识,让公权力得到更多的承认,所以汉高祖会以宽厚的态度做更多的包容。

但益州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刘璋政权荒废政事,蜀国法令不彰,因而公权力不被尊重。执法的官僚怠惰成习,造成特权横行,公权力不张,老百姓反而遭到剥削。因此,必须用严刑峻法来整顿官僚的行为,以重建公权力的威信。

严格来讲,汉高祖入关时的天下局势,才能称之为乱世,诸葛亮入蜀时的益州政局,应称为弛世。“弛世”是公权力不被尊重,官僚荒怠,民众玩法,必须以重典来整顿之。“乱世”是公权力不被认同,彼此各持不同立场,争执不休,这时最重要的是以宽容的策略来争取共识。

但严格执法时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否则会激起人怨。因此,诸葛亮迅速地为新政权制定并颁布不少的法令及条例,以为严格执行时的客观标准。

《三国志》作者陈寿所编的《诸葛亮集》目录中,有“法检”“科令”各两卷,“军令”三卷,都属于此类。

最为完善的是蜀科,它是诸葛亮偕同伊籍、法正、刘巴、李严等五人共同制定。可惜这些条例均已失传,无法得知它们详细的内容。

诸葛亮非常讨厌用赦免的制度,他认为法令宽严有准,不应随便赦免,所以当时很多人批评他缺乏人情。诸葛亮则回答道:“治世应以大德,不以小惠,像刘景升(刘表)、刘季玉(刘璋)那样,常常赦宥,对国家的治理绝对没有好处的。前汉宰相名儒匡衡,后汉大功臣吴汉,也都反对实施大赦,便在于培养大家对法令有完整的尊重。”

诸葛亮依法行事,从不避权贵、不徇私情。像刘备的养子刘封,日后因轻忽军令被处死;李严在刘备死后担任辅佐地位,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但仍以贻误军机,免官为民,并流放至梓潼郡。

廖立深得刘备敬重,但恃才傲物,自命不凡,认为是诸葛亮当然的继承人,他指责诸葛亮任用的官吏都是俗吏,将领们也都只是小子,经常挑拨群臣的不和,诸葛亮察明其情后,罢其官职,流徙汶山郡。

马谡是诸葛亮的爱将,为刻意培养的继承人,但日后在街亭战役中,疏忽职守,造成第一次北伐的严重受挫,也被诸葛亮判处死刑。

不过严刑后面,诸葛亮却相当的公平,李严被罢免官职,但其子李丰仍获得重任。他特别反对滥刑,治狱工作的主管一向是他最小心选任的官职,非有忠直廉平的个性不可。他反对凭个人喜怒,以专生杀之威,“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戮无辜”,要求官员在决狱行刑时,一定要特别审慎,固然不可以放过坏人,但也绝不能冤枉好人。对诸葛亮执刑严明的要求,晋朝人习凿齿曾评论道:

法行于不可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诸葛亮可谓真能用刑者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

诸葛亮的法治哲学主要来自先秦的法家韩非和商鞅,以及前汉的新儒家董仲舒。主张治国是“法”“礼”并用,“威”“德”并行,他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亦即以法为体,着重公平客观,以德为用,着重教化为本。

诸葛亮虽用商鞅之法,却不迷于其权威主义。他批评商鞅长于理法,却不能从教化,是严重的不足。因此应该取长补短,把行法和教化结合。

由于仍属于“战争状态”中,因此军国的法律条令,他总不厌其烦地三申五诫,要大家彻底明白,加以警惕,以免违犯禁令。

为劝诫及训励蜀国官员将士,他制定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执行条章,具体地指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如同现在的管理手册,随时提醒大家能知才能行。

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晋人李兴对诸葛亮的评论,认为他“刑中于郑”“教美于鲁”,也就是说诸葛亮的法治政风,兼有春秋时郑国名相子产治理郑国严明而公平的作风,也有孔子教于鲁国“诲人不倦”的精神。由于能做到这点,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评论中指出:

“终于邦域之内,成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

本心存仁,用法公平,是以制法明确,劝善不累,执法严格,绝不徇私苟且。诸葛亮的法治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个成功的大试验。

诸葛亮以身作则地厉行法治,的确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第二代的蜀国文武官员,大都能严明于执法。《三国志》中记载,扬武将军邓芝“赏罚明断,善恤卒伍”,庲降都督张翼“执法严谨”,督军从事杨戏“职典刑狱,论法决疑,号为平当”,蛘舸太守马忠“甚有威惠”,等等。

经过这样的法治革新运动,蜀汉政权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吏治也逐渐清明,特权消除了,人民的生活获得了不少改善。益州刘备派的张裔,日后公然称赞道:

“诸葛丞相公正严明,赏罚不分亲疏远近,无功者不得赏,贵势者也不能免罚,这便是人人奋勉的最主要原因。”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这方面的成就最为肯定:“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后世不少史学家,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肯定诸葛亮个人的神奇能力,却认为他用人不当,才会造成日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古憾事。实际上,蜀汉日后的成败,自有其主客观的条件使然,容在后面逐步探讨,但以此批评诸葛亮不懂得用人及养才,则是相当不公平的。

史料记载,诸葛亮非常重视人才之选拔,《诸葛亮文集》中还特别强调“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也就是说举用贤能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也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

诸葛亮举贤的标准有二:

一是要有才识,能为军国大事贡献心力的人。

二是要能忠于刘氏政权,又认真工作的人。

或许由于自己在工作上相当认真,诸葛亮十分要求人才善尽职守,他对恃才轻事、吊儿郎当的人非常不欣赏,常致以严重指责。李严和廖立这些“党国大佬”,都是因犯有这些毛病而被免官为民的。

但诸葛亮用人,也惟贤是举,从不计较资历的高低。巴郡人张嶷,出身低微,却做事认真,敢于谏言,因此常被益州大佬们批评为“放荡少礼”,在刘璋政权下,被刻意地排挤。诸葛亮却认为他“识断果明”,并有“忠诚之节”,因而提拔他为越隽太守,去处理那儿复杂的少数民族关系。张嶷到达该地后,“诱以恩信,蛮夷皆服,颇来降附”,在贯彻诸葛亮的和夷政策方面,贡献不少。

巴西郡人王平,出身士卒,手不能书,所识之字不超过十个,却是个非常杰出的向导,而且个性谨慎,忠于执行命令。原为汉中地区小官,但诸葛亮以其颇知地势而重用他,后来更在街亭战役立了功劳,进而被升为讨寇将军,在北征的战役中有不少的贡献。

蒋琬为荆州襄阳刘表政府的一名文书小吏,当阳战役前夕,追随刘备逃亡南下,入蜀后被任为广都县长。刘备到广都视察时,发现他不理政事,饮酒沉醉,想加以治罪。诸葛亮听到消息,立刻阻止道:“蒋琬是社稷之器,不是百里之才,他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刘备因此只免除蒋琬官职,未加处罚。

诸葛亮当丞相后,提拔蒋琬为参军,北伐时更以之为长史,兼抚军将军,负责留守成都。蒋琬在支援前线工作上,的确做到了“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诸葛亮在日后也称赞他:“公琰(蒋琬字)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诸葛亮重病时,密表上后主刘禅,推荐蒋琬为自己的继任人。诸葛亮死后,蒋琬继续掌握蜀政,贯彻诸葛亮的政策,处理颇为得当,使蜀国政权有一段相当长的安定期。

由此可见,诸葛亮是知人善任的。

此外,诸葛亮非常重视学有专长的人,也许自己是位发明家,因而对工艺技术人才常给予特别的尊重。如蒲元“性多巧思”,诸葛亮以他任西曹掾,在制作及改进兵器和运输工具上贡献不少。李撰“博好技艺”,诸葛亮以他为州书佐,后又提拔为尚书令史。

张裔有政治才能,又懂得生产技术,诸葛亮任他为司金中郎将,负责典作农战之器,日后更提拔他为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留守成都,代理丞相之职,地位相当崇高。

经过诸葛亮刻意的经营,新的蜀汉政权很快地稳定下来。

刘备任汉中王的第二年,后将军黄忠因年老病故。前些时候,未以黄忠为汉中太守是正确的,否则马上又要新人新政,重新适应,必会增添不少麻烦。黄忠在后主刘禅继位后,谥号刚侯。

同年,四十五岁的尚书令法正也因病去世,谥为翼侯。对这两位平定汉中地区的大功臣,刘备深表哀悼,“为之流涕者累日”。法正死后,由刘巴接任尚书令。

但不久,又发生了让刘备更为伤心、撼动蜀汉新政权的“大意失荆州”事件。

同类推荐
  • 祁连山遗事

    祁连山遗事

    《祁连山遗事》是一部人物传记,讲诉一个在祁连山长大的任文锦医生磕磕碰碰的故事,年老中旬与蒲珠结为连理。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芈月式宫廷传奇

    芈月式宫廷传奇

    穿越古今,还原历史真相;纵览宫廷,探索女权政治她们皆是“芈月式”的女子,从跌宕坎坷到华丽转身,一生传奇笑对人生!
  • 执法总监张培梅

    执法总监张培梅

    崞县属雁门,从清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半世纪间,军阀混战,日寇侵入,战事频繁,烽火连天,时势造就英雄,战时培养将军。张培梅便是其中之一。
  • 我认识的杜润生

    我认识的杜润生

    本书收录了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的同事与学生对杜老工作生活往事回忆的文章,真实再现了杜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方法,对后人是一种激励与启发。书内还有媒体采访杜老的稿件,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为“三农”奉献一生的杜润生。
热门推荐
  • 犍稚梵赞

    犍稚梵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星厨师

    明星厨师

    不是每一瓶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每一名厨师都叫明星厨师。呃,这是魏然被一款游戏附体的故事,也是美食的故事。
  • 田园致富之医品农家妻

    田园致富之医品农家妻

    名医世家掌门人穿越成了面临被亲爹卖掉的小村妇?丈夫善良好欺负,家徒四壁,隔夜无粮。唉,女人当自强啊!开荒地,种草药,妙手回春治顽疾。挣点钱,盖新房,赶走极品亲戚,带着相公奔小康!可是相公你最近怎么总用这么饿的眼神看着我咩!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青春的契约

    青春的契约

    故事主要是从大学时期一直到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的四个女孩和四个男孩的故事。人生都会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青春是短暂的,需要我们去珍惜。
  • 直销寓言

    直销寓言

    从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长者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 Chronicles of the Canongate

    Chronicles of the Canonga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君传说

    帝君传说

    混沌天地,三千世界,破而后立,周而复始。人乃万物之灵长,强者层出不穷,但无论多强大与辉煌,始终会迎来一个重新洗牌的格局:轮回一个被踢下神坛的天才,失去了往日的光辉,远走他乡,那往日不曾重视的却让他不得不重视桀骜,放荡,自负,这些在他从天才沦为人人嗤笑的废物时,统统远去待看昔日天才,如何争渡轮回,如何主宰混沌乾坤
  • 叶昊传

    叶昊传

    一个人背负着家族的血海深仇,一步步崛起!成立杀手组织灭杀最强门派!我只想安安静静的做我的美男子,为何!为何!!!欣儿!等着我......
  • 宇宙谜团

    宇宙谜团

    宇宙是个大迷宫,人类是个万花筒,真是奥妙无穷,神秘莫测,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简直不可思议,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现象和生存环境简直捉摸不透。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对于那些无限的奥秘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
  • 豪夫童话(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豪夫童话(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豪夫是19世纪初叶德国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不少流传后世的童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