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75000000058

第58章 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

马可·波罗1254年出身于威尼斯商人家庭。据说他的父亲尼克拉和叔叔马飞曾经到过东方经商,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回国时忽必烈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向罗马教皇递交一封信件,要求教皇委派一些聪明博学之士到中国来。尼克拉回到罗马时,老教皇克雷芒四世已死,而新教皇迟迟选不出来。他们只好回威尼斯等待,这期间马可经常缠着父亲和叔叔讲东方旅行中的趣闻逸事,还要求下次一定带他去中国。1271年,新教皇终于选出,即格列高利十世。他写了给忽必烈的回信,并派尼克拉等人带着书信和礼物去见忽必烈。这样,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踏上前往中国的旅途。

马可·波罗画像他们离开威尼斯,经地中海向南航行;接着从地中海东岸的阿克城出发,途经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波斯、阿富汗、中亚细亚、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历经千辛万苦,于1275年5月到达中国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得到了当时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热烈欢迎。不久,他就官袍加身。马可·波罗在元朝为官17年,他除在京城大都(今北京)视事外,还经常奉元世祖之命巡游外省,足迹遍及新、甘、蒙、晋、滇、苏、浙、闽等地。他还奉命出使过缅甸和南洋。后因波斯伊尔汗国阿鲁浑汗向元室求婚,元世祖特命马可·波罗护送公主阔阔真出嫁。1292年初,马可·波罗率领13只大帆船从福建泉州启航,经爪哇、苏门答腊,出印度洋,最后到达波斯。

之后,马可·波罗没有回转,而是继续西行;据说忽必烈答应他完成任务后可以就近折返故里。他们又花了将近一年时间,于1295年冬末返抵威尼斯。少年离家的马可·波罗,已经是40岁出头的人了。

马可·波罗一生的价值所在,就是他通过自己的游记向欧洲人展示了东方的文明和财富,引出后来的“地理大探险”时代。但是当时人们对马可·波罗的怀疑,也是根源于那本《马可·波罗游记》。

这本书在西欧引起了极大震动,但是由于书中所记地理、方物、史实超出了欧洲人当时的常识,所以难免有人怀疑其真实性。《马可·波罗游记》讲的中国及东方其他国家的情况,特别是中国高度发达的经济、技术和文化,远远超出西方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在一些保守的西方人看来,比基督教文明更加发达的文明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自这本书问世以来,一直有人对它持怀疑态度。有人称该书为“荒诞不经的神话”,有人说马可·波罗是一个根本就没有到过中国的“骗子”,他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当代学者则是根据《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确存在的几处疑问,表示了他们的怀疑。1965年,德国学者福赫伯在一篇报告中说:游记中记载马可·波罗在元朝军队进攻南宋襄阳时曾献过新武器——抛石机。关于抛石机一事在中国的《元史》和波斯的《史集》里都有记载,但经考证,献武器者不是马可·波罗,而是从波斯回来的回族人思玛因,因此这种新武器被称为“回炮”;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在1273年,那时马可·波罗一家还在来中国的路上。这是一个证明马可·波罗说谎的较有力的证据。另外,马可·波罗还称自己在扬州当过三年官,而这在中国的史籍上不见记载。如果一个外国人在文化经济发达的南方商业中心任职,史籍中不留下任何记载似乎不可能,这不得不使人怀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在中国长期居住过。

1982年4月14日,克雷格·克普拉思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没有?》一文。他认为:第一,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根本找不到一条可供考证马可·波罗的材料;第二,游记中的很多统计材料都是值得怀疑的,就连蒙古皇帝的谱系也是含糊不清的;第三,游记中只字不提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两样东西——茶和汉字,特别是对当时欧洲还不知道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也没有提到;第四,游记中的许多中国地名用的都是波斯叫法。因此马可·波罗可能仅仅只到过中亚一些国家,他只是在和一些从中国回来的波斯商人或土耳其商人接触后,或者是看过波斯的某种有关中国的介绍,加上道听途说才拼凑成了《马可·波罗游记》。

对此有人也进行反驳。他们认为,单凭那本《马可·波罗游记》是不能说明全部问题的。仅仅从书中是不能得出完全否定的结论的,正如不能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那样。那本游记是由他口述、别人执笔的,在身陷囹圄的情况下,在事隔那么多年之后,谁也不能保证回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到过中国见过“大世面”的人,不可否认马可·波罗可能会抱着一种常人都有的心态对所见所闻夸大其辞。

马可·波罗到底来过中国没有呢?现在看来很难定论。

同类推荐
  • 日下帝京天

    日下帝京天

    历史或是一座有历史的大城,它们都早已习惯了被往高处推崇,自己甚至是故意忘掉了笑容的魅力。可是,一路走过来,我随着这孩子的画语心境,愈加感到轻松和兴奋。她勾描紫城禁苑的恢宏气势、“京街”的幌子酒旗、天桥根儿绚烂的尘杂、自得自在的八旗子弟……我无法再忘掉,北新桥儿底下还收押着一条龙;我们又是如何蛰居仙人腹中。或许因为,小作者用心倾听和发掘了这一切之后,又以一种快乐舒畅的情绪娓娓道来,所以我不能不被感染吧。
  •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自画像

    本书介绍了关于中国之家庭、宗教与哲学、婚姻、离婚、妇女、书面语言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还历史以本貌,还现实以真实。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在雀跃,在欢笑,在悲泣,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建言,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对话美国:谈天说地看细节

    对话美国:谈天说地看细节

    本书是一本中美两国两个普通人之间的民间对话集,对话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并对中美之间的异同进行了各个角度的对比。对话者的平民身份使得对话也更具平民意味,也更具采信度,其识见多是源自各自的生活领悟,所以反映的是中美大众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及观念。
热门推荐
  • 焚幽奇侠

    焚幽奇侠

    天幽为救当年为封印女娲恶灵被锁在镇妖塔内的女娲后人,守护镇妖塔的灵狐不小心触动了镇妖晶石,致其破碎,失去晶石灵力的镇妖塔几乎毁于一旦,女娲恶灵蠢蠢欲动,准备随时破塔而出。天幽掌门井严道长和天幽两位长老施阵法暂时封住了妖塔。若要修复晶石,只能收集了五百年前散落六界的十大灵器,但是自己和两位长老又不可离开天幽,只得让灵狐女娲后人和自己的得意徒弟去完成如此大任!故此展开一场奇幻的寻灵之旅......
  • 重生之升级之路

    重生之升级之路

    一个宅男因出去超市买东西不料却遭遇车祸,但他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身在异世,获得神秘传承,获得龙族密宝,踏上修真之路!
  • 女神逆天:我和化为白狐的我

    女神逆天:我和化为白狐的我

    心已死,吾不愿再世为人!轮回为白狐的我没有了前世的记忆但是却保留了人类的思考能力,雨夜,我遇到了10年前的我......自卑的冒失娘开始了向绝代风华女王的转变!超级爆笑逆天改命开始上演!然而,当披着“幻羽霓裳”飞升的那一刻,我发现......我依然眷恋着他,不论我是人,是妖,还是白狐!
  • 盗仙墓

    盗仙墓

    财侣法地都没有,不盗墓,咋修仙?【王袍新书《万仙之王》已经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
  • 抱外星大腿的穷二代

    抱外星大腿的穷二代

    左手穷二代,右手穷百代,看穷到家的倒霉孩子怎样在拥有战星的外星文明中,凭借一个打工仔的觉悟赚钱养家的。
  • 像他们一样:感恩·责任·忠诚

    像他们一样:感恩·责任·忠诚

    本书以感恩、责任、忠诚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是个人学习榜样、规划职业生涯的范本,也是企业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弘扬企业文化的权威而精彩的读本。
  • 一世倾城

    一世倾城

    原书名《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她,21世纪金牌杀手,却穿为苏府最无用的废柴四小姐身上。他,帝国晋王殿下,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天赋卓绝。世人皆知她是草包废材,任意欺压凌辱,唯独他慧眼识珠对她强势霸道纠缠誓死不放手。且看他们如何强者与强者碰撞,上演一出追逐与被追逐的好戏。
  • 铁血奥丁

    铁血奥丁

    他是一个失败品,准确的说,他是一群失败品中的成功品。但那又如何?他依旧被贴上了失败品的标签。在平民眼中,他们是一群被改造过的怪胎。在军人眼中,他们是一群没有情感的杀人机器。在研究员眼中,他们是一批彻头彻尾的失败试验品。但在他眼中,这些所谓的怪胎、杀人机器以及试验品却都是自己的亲人。看着被战火照亮的宇宙,林岚慢慢抬起右手握拳捶在了自己的心口处:“必不负‘奥丁’之名!”
  • 嗜血老公

    嗜血老公

    她为工作偶然间闯入他家,发现一枚蝙蝠戒指,戴上但拔不下来,从此他认定她要成为他的妻子。他是该死的吸血鬼呀,逃吧!可逃不掉!还被他吃干摸尽了!还怀孕!他还真是甩也甩不掉!
  • 没有不带伤的船(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没有不带伤的船(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