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7100000017

第17章 授之以渔:孩子不会学习怎么办(6)

汤川秀澍少年时代只是埋头读书,以后干什么,他还没有想过。学习上他也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他只觉得自己对文学特别有兴趣。初中时,他曾经爱好过数学。到了高中,由于受到日本物理学爸爸妈妈冈半太郎的影响,加上他16岁时,爱因斯坦到日本讲学并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从此,他的兴趣才转向物理学。

1926年,19岁的汤川秀澍考入京都大学的物理系,攻读物理专业,并选择了新生的量子力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题目。由于当时日本不大重视基础科学,全校都没有专门研究量子力学的人,日本还没有量子力学的教科书;校内懂得这个理论,能开这门课的人也没有。为了掌握这门最新的重要的理论物理课程,汤川秀澍决定自学。从大学二年级起,他所有业余时间,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

不过,他不看书架上的旧书,只热衷于新出版的外国杂志,特别是德文的期刊。因为他了解,量子力学的发源地是德国,量子力学的创立者也主要是德国人。由于他有长期自己读书掌握知识的锻炼,有广泛扎实的知识功底,中学时就有很好的英、德文基础,他果然闯过了量子力学的自学关。除了自学,汤川秀澍还和同班同学朝永振一郎(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使难题得到解决,也加深了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经过十年的努力,汤川秀澍终于在物理科学前沿取得了卓越的成绩。1934年,他提出了著名的“介子理论”,预言了介子的存在。三年之后,介子就被美国科学家安德森在宇宙线中发现。为此,汤川秀澍获得了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日本人第一次争得了这项科学殊荣。

【解决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习惯包括:

(1)爱惜图书

保持图书整洁。不撕书,不折页。鼓励孩子保存看过的图书。

(2)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读物

和孩子讨论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读物,哪些是他们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读物,并以此为标准选择读物。给孩子一定的选择读物的权利。如果为孩子订阅报刊,请孩子自己选择。

(3)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爸爸妈妈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

(4)定期买书或借书

教会孩子利用孩子图书馆的技能,如图书馆是怎么对图书进行分类的,怎么能找到他最想看的书等。

最好能参观一下孩子常去的图书馆,替孩子申请图书证,帮助孩子适应图书馆;教给孩子买书的技能。在孩子小的时候,每次买书都带着孩子,商量好买什么书后,把钱交给他,让他自己从售书员手里亲自接过书,完成模仿爸爸妈妈买书的过程,这样做比爸爸妈妈从街上带回一本书更能让孩子满足。

(5)鼓励孩子记笔记

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写个简单的书名也好,可以培养孩子从阅读中获取一些东西的习惯。

(6)创造好的阅读环境

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小书架,请孩子安排自己的书。孩子阅读时,尽量保持安静。

孩子不会选择书籍怎么办

【重视理由】

孩子读的书,要适合孩子的特点,爸爸妈妈不但要准备足够数量的书满足孩子的愿望,还要照顾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不同内容图书的选择。爸爸妈妈要帮助他们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启发孩子们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知识。

【追根溯源】

成长中的青少年对书籍有着一种本能的渴望,他们渴望了解外面大千世界的精彩,获取社会发展变化的前沿信息,感受人类历史的深邃。

然而谈及当今孩子的阅读状况,却让人非常担忧。孩子在读课外书时有太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读书的目的甚至带有功利色彩。孩子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是如何读书的呢?调查发现,现在很少有学生孜孜以求地去读一本课外书,读书就是看热闹,图好玩,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热衷于那些猎奇的、情节曲折的、富于幻想的卡通书和故事书。就连大学生也是这样。《光明日报》在高校做的调查结果表明,应用类书籍占据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一半以上(所谓应用型书籍,大致指英语、计算机、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考试用书)。应用类书籍成为高校最流行的书籍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需要——就业形势紧张,多一张证书就多一份保障。

其实读书的效用是很难说清的,“有用的书”也许能给孩子一些即时的辅导与功利,“无用的,我却喜欢的书”在给孩子愉悦的同时也许会带来终身的影响。因此别小瞧暂时认为无用的书,也许它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统计资料表明,当前学科的门类已达2000多种,科学知识的增长率在10%以上;另一方面,知识老化的速度也在加快。

正如福特公司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所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而言,知识就像鲜奶贴着有效日期……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知识,你的职业生涯会很快到了有效期。”其实,阅读行为说白了没有对错之分,读什么,怎么读,每个人各有不同。对真正的读书人而言,“爱”远比“应该”重要。而“爱”是不能强迫的,也是不能替代的,在真爱面前,任何“谆谆教导”都显得有些荒唐。读书人往往不需要说教,他们宁可像游牧民族一样在草原上漫游,碰到什么是什么,逮住一本读一本。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是切合他自己的书。读哲学和历史著作,能提高思维的质量;读科普著作,有利于把科学的道理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读高品位的书,形成高品位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标准。

读书犹如采金,有人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罢了,有人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区别就在于“会读书”。读书的你并不意味着必须被书完全“同化”,因为并非每本书都值得你去“吸收”。爱读书的人常有这样的体验,在读书以前,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意外,然而在读了后,才知道每本书都值得怀疑。

读书要选择“好书”,那“好书”又是什么样的呢?

“好书”是相对来说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每一个读者而言,“好书”应该是能激起人的思索和共鸣的书。有人认为,一个人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听觉中形成一种韵律,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这韵律走。可见“好书”对人的影响真是大,大到读者会将自己“埋没”,大到决定其写作的档次。读“好书”,要学会在与书保持距离的时候,同时保持一种平等,即把自己放在与书的作者平等的位置,否则,它会使读者在读书中失去自我。

【榜样魅力】

桥本龙太郎曾是日本的政治领袖和当今世界政坛风云人物。

1937年7月29日,桥本龙太郎出生在日本东京都涩谷区,3岁时生母去世,7岁时父亲再婚。

提起桥本龙太郎的父亲桥本龙伍,不少熟人都会由衷地感叹:“真不愧是一个令人钦佩的血性汉子。”如果没有这样一位父亲,也就不会有今日的桥本龙太郎。

桥本龙伍出生于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是当时“大日本”啤酒公司常务董事桥本卯太郎的第五个男孩。桥本龙伍从小即聪颖好学,深得爸爸妈妈喜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桥本龙伍上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不幸患了腰椎骨结核,也称结核性骨关节炎。从此幼小活泼的他开始饱受疾病的折磨,他像一只小鹰被折断了渴望翱翔云天的翅膀。

之后桥本龙伍在床上整整躺了11年,11年的时间对一生只有几十年的人来说,却显得那么漫长,何况这11年正是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呢?

从此,桥本龙伍拿起了久违的课本。不管病情怎样发展,也不管怎样眼看病人走进医院,不久却被蒙上白布抬出去,龙伍心里极为平静。一本又一本的书被他认真地阅读过,知识开始像一剂良药,汩汩地注入他原来脆弱的心田,治愈了心里的创伤。

通过读书学习,桥本龙伍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他发现在这里还有一片充满诱惑的天地。

但是只知胡乱地阅读,缺乏系统的学习是不行的,这只能使人的思想观念变成一堆乱麻,开始饶有兴趣,事后却毫无所得。况且,在病房中龙伍开始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他意识到,终日躺在病床上百无聊赖地读书,不是一个人的活法,必须要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与把握。于是龙伍拿起中学的课本,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他克服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自学完了初中的所有课程。

卧病期间,龙伍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实际上也只能是读书。读书从此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使他能接受到大量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使他树立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即使在剧烈的病痛中,只要有阅读,他就能够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从此,无论是政务繁忙,还是在家休闲,书籍成为他永远的伴侣。

龙伍决心把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传给儿子。从小,龙伍就给儿子买回大量的儿童书籍,但他很少有空亲自教儿子读书。他认为,做爸爸妈妈的花上大量时间,强迫儿子听自己苦口婆心的讲解是不应该的,重要的是对儿子实现“要我读书”转变为“我要读书”的观念转变。

“要我读书”是带有爸爸妈妈强迫性质的,而“我要读书”则是自主自为的一种求知欲,一种不带强迫的强烈愿望。实现这种转变,爸爸妈妈也不须鞭策督促儿子的学习了,这时爸爸妈妈只要对孩子的阅读起一些导向作用,不使小孩的阅续误人歧途就行了。

龙伍认为:一定要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因为孩子读了不合适的或者坏书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只有合适的,精心选择的读物,才会成为孩子的营养。龙伍还认为:有许多爸爸妈妈经常斥责孩子不好好读书,不安心学习,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他们自己呢?则可能是一个文盲,或者成年后根本就书不沾身,甚至于讨厌求知,他们总是说自己忙,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为逃避读书准备的一个借口,严格要求孩子读书,而自己却很少读书,这不令人可笑至极么?

龙伍的读书习惯熏陶着儿子,他的人格力量也鼓舞着儿子。同时,龙伍在家里创设了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每天吃了晚餐后的时间,常常是全家人开始阅读的时间。虽然内容不同,习惯却是一致的,阅读完以后,在空闲时间,父子俩便在一起聊起当天所读的内容,龙太郎这时总是毫不顾忌地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

只要学好学校里的课程,龙伍总是鼓励孩子尽量多涉猎一些课外书籍,这对学校学习不是一种防碍,而是一种促进与拓展。

就是这样,读书也成了龙太郎的爱好之一。有一位“麻立会”后援会的成员在谈到龙太郎时说:

“他在麻布中学时代的学习成绩只能算中等,但却是出了名的‘书呆子’。他拼命地读书并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是博览群书。”

至今,桥本对于读书的嗜好依然如初,无论多忙,他每月也要读上10至15本,而且尤其喜欢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的漫画类书籍。现在有时候睡觉前,他还要看些与眼前工作无关的杂书,从各方面吸取“营养”。他十分珍爱爱胜海舟的一部书,书中“心闲可以养气,心闲可以养神”一句话引起他深深的共鸣。

【解决方法】

爸爸妈妈可以让儿童多接触不同方面的读物,如报纸、杂志甚至街头标语广告、商品包装等等。通过这些文字读物,儿童会懂得:语言文字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小孩子常常喜欢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爸爸妈妈不要对此不耐烦。掌握有关的表达方法,进行重复性阅读,可以巩固和增加儿童的词汇量,加强对故事的理解。

在选择图书方面,有关专家这样建议:

3岁以前的婴幼儿,总是喜欢一些简单的图片,或者讲述他们熟悉的事物方面的故事。形体和色彩对儿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总是喜欢配有彩色图画的小故事、科幻故事、诗歌,也十分喜欢关于动物或日常生活方面的童话。那些短小、生动、易背诵的诗句对他们来说,特别有用。

6至9岁的儿童,对于书籍开始有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尽量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当然,爸爸妈妈对孩子挑选书籍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

同类推荐
  • 好妈妈教出好孩子

    好妈妈教出好孩子

    本书将传统的教子理论和西方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借鉴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教子案例,让妈妈在领略大师成功的同时,汲取丰富的经验教训,用于自己孩子的培养。
  • 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

    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养育孩子既不能粗暴压制,也不能溺爱纵容,而要给予正向合理的管教。"开智书坊"创始人成墨初的又一场管教艺术课,以66个教育关键点、约200个管教实例,从儿童心理知识、儿童教育知识等方面教会父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以激励的方法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需要,做孩子最信任的朋友……让孩子成为健康自信的孩子,使父母成为快乐幸福的父母!一次沟通与训诲的激情碰撞!一部年轻父母们的管教艺术宝典!
  •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本书全方位剖析父母的各种习惯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中涵盖在孩子面前绝对不能做的8件事、与孩子平等交流的7种方法、打造完美性格孩子的6点要素、培养孩子生活好习惯的6个理念。
  • 和宝贝一起成长

    和宝贝一起成长

    《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分两册,集合新浪育儿名博主的育儿文章精华,给爸爸妈妈提供丰富的育儿经验。本册主要关注3~6岁孩子的常见问题,包括生活篇、教育篇、话题篇三部分内容,生活篇主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护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方面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亲子关系、亲子阅读等方面;热点话题讨论,关注父母该不该打孩子、幼儿该不该学英语、我们该如何做父母等困扰家长的问题。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者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似乎已经不能再用自己的双脚走路了,他必须要“拄着”父母这“两根拐杖”。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们也该好好找找其中的原因了,否则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
热门推荐
  • 名剑百家

    名剑百家

    剑,决定人的一生。剑,是剑家百佳友。一挥剑,万物皆浮尘,让百妖屈服在我的脚下。世界的存亡由我来决定。
  • On the Gait of Animals

    On the Gait of Anima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包装时代

    包装时代

    戏外常常比戏里更加曲折离奇,所谓的想象力在现实面前也会有苍白无力的时候。生活高于文学,真正的“突破”并非来自文字,而是源于这个时代。于是,阿社从时代中汲取养分,画下了关于这个时代的写照。大师论、富二代、互联网创业等关键词,被作者一一写到文字里,写到记忆里,让这本书焕发着“生命力”的光彩。
  • 鬼蜮天子

    鬼蜮天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子不仁,化厉鬼乱苍生。自桀纣以来,亡国之君多无善终。亡者死不瞑目,一口怨气不散,挣扎阳间,久化为鬼。又因身居帝王命格,顿生诡变,常人难敌,苍生惊惧而畏之,称其为——鬼天子。天子化鬼,变幻恶龙,故“欲除鬼天子,必学屠龙术”的训言代代相传。师徒传承,共赴屠龙,庇护人间,在苍茫世间听他们引吭高歌——“世人莫学朱评漫,散尽千金学屠龙。刀斩逆鳞支离益,四海纵横笑苍生……”
  • 医往情深

    医往情深

    没有故作深沉,少了点算计,是不是更容易接近幸福。邹遥对何牧白说:在一场爱情里,细水长流的感情才更适合她,轰轰烈烈又断气回肠的感情她驾驭不了。是驾驭不了,还是不愿意付出那么多?其实,两个人的爱情,谁爱谁多一点,谁又比谁更优秀,只要最后收获的爱情是你想要的就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

    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

    林艾嘉答应了一场踏沙之约,结果不但爽约还不告而别了。但她爽约的对象是慕航。本着你不履行承诺,那我就强制带着你履行承诺的态度。五年后林艾嘉赴约了,只是这个赴约的姿势……国际集团分公司开业发布会上,顶着记者的闪光灯,林某人华丽丽地被扛走。然后被丢上了慕某人的跑车,“慕航,你疯了?”“如果这是你的订婚记者发布会,那我才是疯了!”不就是失了个约,至于闹这么大吗?除了“被”履行踏沙的承诺,他还让她再一次成了舆论的中心附带丢失了一个吻。她跟着绯闻男友经营分公司,他就处处打压,目的是等她低头。
  • 九脉神偷

    九脉神偷

    陆语,一个小偷儿。懒到无可附加,口头禅是“太麻烦了”。让这样的人去修仙简直是要他的命,幸好他的死鬼老爹早就给他种下一身“魔功”。身为神鬼妖灵仙魔人七道公敌,他要考虑的是怎么活下去。
  •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故事

    《精忠旗》、《清忠谱》、《窦娥冤》随着悲剧情节层层推进,最终以主人公的死亡达到高潮,往往在主人公的最终死亡之后又加上了申冤昭雪、仇人毁灭的结局。《娇红记》的结局是一个痛苦的“团圆”,男女主人公以死殉情,双双成仙之后,仍难以排遣人间万种愁怀:“两鸳鸯,双飞陇头,似啼鹃哀鸣树头。《长生殿》、《汉宫秋》、《桃花扇》悲剧性冲突的发生、发展与高潮都紧紧围绕着主人公爱情与事业的矛盾与冲撞,要江山还是要美人,这是一种两难选择。《桃花扇》的主人公李香君、侯方域历尽磨难再度相逢,却已不知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只能带着亡国之痛遁入空门。
  • 我用所有爱上你

    我用所有爱上你

    她爱他,却从不曾开口过,六年时光里,经历了种种,看尽了繁花开谢,总算明白了当年那个陪伴过自己的男孩究竟是用着怎样的心意去爱过自己。待到她终于学会怎样去爱一个人的时候,但愿,不算太迟。
  • tfboys的恋爱季节

    tfboys的恋爱季节

    本人第一次写,不好见谅,四叶草们,评论下噢!(*^__^*)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