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
一位外国妈妈带着8岁的女儿到中国山东一户人家里来做客。
女主人对外国友人的到来非常重视,特别学习了西餐的做法。她对外国母女说:“今天我做西餐给你们吃,你们尝尝中国人做的西餐味道好不好。”
8岁的女孩听女主人要给她们做西餐,心想:中国人做西餐肯定不好吃。于是,当女主人问她吃不吃的时候,小女孩坚定地回答:“我不吃。”
等女主人把西餐端上来的时候,小女孩一眼就看到了漂亮的冰淇淋。这么好看的冰淇淋味道肯定很好!小女孩有点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冰淇淋。”
女主人很高兴小女孩能够喜欢自己的冰淇淋,就高兴地把冰淇淋端到小女孩面前,说:“来,吃吧!”
谁知,女孩的妈妈严肃地对女主人说:“不行,我女儿说过她不吃西餐,她得为自己所说过的话负责,今天她不能吃冰淇淋!”
女儿着急地哭起来:“妈妈,我就想吃冰淇淋!”但是,女孩的妈妈根本不为所动,只是对女儿淡淡地说:“你得为自己负责。”
女主人看着,觉得女孩的妈妈也太认真了,就说:“给她吃吧,孩子总是这样的。”
女孩的妈妈正色对女主人说:“亲爱的,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结果,无论女孩怎么哭闹,妈妈就是不同意让她吃冰淇淋。
【解决方法】
教孩子担负责任的现实目的是帮孩子根据他人的需求作出决定,而不是基于自我需求。
这最终将影响爸爸妈妈对自己行动的态度。通常我们同情别人时,出于为别人考虑并且不图报酬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干得不错。在孩子面前,我们必须说明这个事实。
美国教育家爱德华教授曾教给爸爸妈妈们几条原则:
(1)对别人的东西表现出责任心
责任心包括许多方面,其中之一是我们怎样对待别人的东西。
“负起责任”的另一方面,是当我们犯错误时,要勇于承认。我们都会犯错误!
犯错并不是世界末日,告诉孩子,只要犯错的人知道怎样改过,他也就不会怕面对新事物,不会怕与陌生人见面了。
(2)尊重他人的时间
在我们如今的社会中,迟到似乎很盛行。当我们准时出现时,我们正显示了自己的责任心——尊重他人的时间,并且尊重自己。
绝大多数人知道成人总是很难准时的,但甚至只是四五岁的孩子也应该知道迟到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对他人不尊敬,并且使我们变得不可信赖。
爸爸妈妈应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准时。
(3)选择表扬和建议表扬会带来肯定的、积极性的行为举止。表扬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今天,我喜欢你准时做好准备。昨晚,我看到你收拾好校服了。”这种表扬比“今天早上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具体多了。表扬应该是对值得表扬的事,并且需发自内心。我们要避免那些空洞的表扬,即为某些孩子不能控制的事情去堆砌恭维之辞。
表扬会激励孩子的责任心,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然而,这却是我们做得最少的事,尤其是在教导礼节时。当他们违犯规则时,我们不时批评、贬低孩子。孩子也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也应该赢得他们的尊敬。在孩子违反礼仪规则时,爸爸妈妈说:“不要这样做。”当孩子改正错误时,我们不应仅仅是停止批评,还要说“谢谢你”,或者是“这样很好”。你应该记住说声“谢谢”。
孩子不懂宽容他人怎么办
【重视理由】
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宽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宽容是利人利己的法宝,宽容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拓展道路;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明天的幸福美定基础。
【追根溯源】
善良是人的天性使然,真正要达到善良的境界,则需要来自人性当中方方面面的支撑,而在这方方面面、或大或小的因素中,宽容无疑是善良天性的灵魂,没有宽容则善良失去根本,没有宽容,善良则无从谈起。
然而宽容既包容对一时一事的忍受与接纳,更为重要的是宽容之心应上升到一种对自然界的包容与承受,否则宽容之心依然会停留在“小我”的程序上,而无法达到“大我”之境界,也最终不会成为孩子善良本性的支撑。
宽容是一个基本的道德美德,能帮助孩子们相互尊敬人格,摒弃差异。宽容的孩子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和信仰,也有维持这种尊重的能力。因为具有这种能力,孩子们就不会容忍残忍和偏执。因此,孩子们长大成人以后会有办法使得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更加人道的地方,也就不足为奇了。孩子们与时俱增的宽容能帮助他们排除歧视、偏见、陈规和仇恨,学会更多地尊重别人的品格和态度,超过尊重他们的差异。
宽容是一个强大的道德美德,能帮助孩子减少仇恨、暴力和偏执,同时还能引导孩子以善良、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别人。能帮助孩子认识到所有的人都值得受到热爱、公平和尊重的对待,即使我们正好对他们的信仰或行为不敢苟同。著名作家托马斯·利考钠曾说,作为道德美德的宽容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尊重,尊重所有人的基本的人类尊严和不可剥夺的人类权利,包括他们做出道德选择的良心自由,只要他们不侵犯其他人的权利。宽容这种美德让我们不要非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或不公正地限制他们的自由。宽容能使人们同意不对最有争议的问题表示不同意;宽容能使人们与最深层次的差异共处,即使人们继续辩论这些差异。
宽容的第二个方面是欣赞人类丰富的差异,欣赏来自于各种背景、人种、宗教和国家的人们的许多正面的品质和贡献。
想要孩子们在家里、在学校里、在社会上能够了解其他有趣的、有用的和有益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并且从这类接触中得益匪浅。最最起码,要使孩子们理解人类的差异,每个家庭的差异,每个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意义上,宽容就是要在所有的人身上找到美好的东西。
孩子们不是生来就满腹仇恨的。歧视、偏见以及陈规是学来的或因为缺乏足够的社交而产生的。这儿就隐藏着危机:
近年来,许多产生偏执的强烈影响已经渗透进孩子们的文化,而且对他们宽容的发展起着反作用。做爸爸妈妈的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宽容心的培养。一个没有宽容心的孩子将很难融入社会大家庭之中和人们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由此看来,宽容作为善良的灵魂,其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学会宽容会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且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而事实上,就个人的心理素质而言,宽容还是个人修养水平的表现,在这一点上对孩子将来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会使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也会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因为孩子年幼,经历有限,他们遇到一些事,往往是生平第一次,怎么处理,是否处理得恰当,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具有示范性质。爸爸妈妈必须十分注意,不使忌妒、报复等不健康心理,侵袭孩子幼小的心灵。
【榜样魅力】
下面就是一个对孩子进行宽容教育的很好事例:
有一次考试,卷子发下来,小奇发现老师在算分数时,一道题的分数漏掉了,没有加进去,
因此他少得了两分,本来可以排第三名,现在成了第五名,他很生气。并对爸爸诉说了心中对老师粗心大意的不满。爸爸听了后对小奇说:
“老师有那么多试卷要批改,丢了两分有什么关系。你不是已经把那道题做对了吗?实际上你已经得到了那两分。老师有没有算进去,这并不影响你对知识的掌握。至于名次这并不重要,所以不必计较。以后有的是机会,你下次考好了,不仅可以得第三第四名,还可以得第一名呢,你说是不是这样呀?”小奇听了爸爸的教导,便心平气和地去做作业了。下一次果真拿了个满分,得了第一名。
小奇的父亲就是这样,通过实例,抓住适当时机,帮助孩子学会宽容与平静地对待他人的过失,这种收获比那两分重要得多。
小奇的母亲同样是一位很重视孩子宽容教育的爸爸妈妈。有一次,一位同学不心小心弄坏了小奇的铅笔盒。小奇很生气,不再与那个同学说话。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便对他说:
“这样的事难免发生,你不是也曾把隔壁小玲的泥娃娃耳朵摔掉了一个吗?那都不是有意的。同学弄坏了你的铅笔盒,不要计较,
自己动手修理一下,不是照样可以用吗?”经过妈妈的教育,小奇转怒为喜,懂得了宽容的道理,并与那位同学和好如初。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爸爸妈妈一方面要用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原则处事待人,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每一个人都难免有做错事的时候,所以人人也都应该学会宽容与谅解,能够对别人宽容谅解是一种美德。
【解决方法】
对于孩子无宽容心的缺点,爸爸妈妈可以用以下方法予以培养:
(1)爸爸妈妈要注意自身的修养爸爸妈妈本身具备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能找到。因此,爸爸妈妈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整天吵闹不休的家庭,是很难造就出一个具有和蔼品质的孩子的,爸爸妈妈对他人的关爱、平等、谦虚等处世原则和行为是孩子最好的直观而生动的教训,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从而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2)教孩子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爸爸妈妈不妨教孩子讲一讲把自己设身处地放在对方的处境下,问一下自己,要是我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我会怎样想,我会怎样行动呢?这样也可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简而言之:爸爸妈妈要培养孩子宽容待人的美德,必须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加以注意,抓住每一件可资教育的事情,不断对孩子进行宽容待人的引导和教育,逐渐使宽容的理念融人他们的性格之中。
孩子懒惰怎么办
【重视理由】
勤奋永远是成才的钥匙,永远是成才的第一推动力。具备了勤奋这种可贵的品质,你就等于拥有了成功的一半。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纠正孩子身上懒惰的恶习,培养孩子勤奋的美德。
【追根溯源】
知识的获得需要人们的钻研、练习、集中注意力、修改和纠正错误。坚定、持久、勤奋是学习所必备的优良品质,勤奋努力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孩子应了解尽最大的努力学习比他达到的等级或获得的分数更重要。要让每个孩子都尽其所能,尽他们的最大努力。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高分,但这种方式会使所有的孩子都受益。这就要求爸爸妈妈们使孩子的学习过程,比如练习、做家庭作业和集中注意力,成为他们自觉形成的一种勤奋刻苦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