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6600000002

第2章 大师风范(2)

王蒙:没错,这些长篇小说当时起了很大作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其中有个供求规律在里边。据统计,“文革”前的十七年,我国总共出版过二百多部长篇小说,平均每年只有十三部。如果你是个喜欢阅读的人,十三部小说显然太少了;现在全国每年出版七八百到一千多部小说,倒觉得没有特别好的,问我我也会这么说。什么原因呢?当一个社会逐渐从纷乱走向稳定时,当我们开始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时,人们更关注的是经济,是物质。还有,现在的文化生活还能与过去相比吗?我二十多岁时,如果明天是星期天,我就会计划读一本苏联小说,或看一场电影,除此之外没别的可看呀!现在呢,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宽广,文化娱乐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你尽可躺在沙发上,品着浓茶,嗑着瓜子,听音乐,看电视,上网浏览,诱惑简直太多了!包括我自己都受影响。浅思维,追时尚,不用自己的大脑分辨与思考,真理已被通俗化简明化了,老老实实坐在屋里看书的人自然少了。这个问题需要耐心等待,教育程度慢慢提高,精神需求越来越高,事情可能就会起变化。

老杜:这是否意味着,现在已不是阅读的时代了?

王蒙:不,这个说法不确切。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人们的阅读兴趣有增无减。(老杜插话:我在英法等国看到地铁中有很多人见缝插针地看书。)对呀,与网上浏览、看电视或开车兜风不同,阅读有它自身的魅力,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他诱惑相比,思想对人的诱惑最大,而阅读便有助于人们的思考。

探索,是我写作的动力

老杜:有人说您是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家”,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所坚持的“五四”新文学传统,到《蝴蝶》等走向现代,走向开放;从《坚硬》的隐喻象征手法,到“季节系列”的文化哲理意味,您始终在不倦地追求探索,请问您怎样看待作家的探索精神?

王蒙:全世界好作家多得很。我有时到书店一看倒吸一口冷气:图书现在已被挖空心思出遍了,什么花样都有:让人长学问的也有,趣味性强的也有,老古董也有,带画儿的也有。你能否在自己的书中带给读者一点儿新鲜的感受呢?如果没有,还不如干点别的,比如到厨房烧几个好菜(笑)……你之所以写作,是因为你觉得能给予读者一点儿新的经验,新的感受,新的思维方式甚至新的写作手法,如结构、修辞等。这是一种动力,没有这个动力,能干的事还多着呢!何况我已七十好几了。

如何看待80后作家

老杜:最后一个问题,您如何看待80后作家?

王蒙:80后作家的小说我读过的不多,最近因介绍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我听到不少有关80后的议论,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杜:您觉得当代文学存在这么多流派是好事吗?

王蒙:当然是好事!文学也好,其他艺术门类也好,毕竟平庸的是多数。而所谓精品,所谓大师,都是凤毛麟角,绝无仅有的。

)第三节 余秋雨:投入一个“文化气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几次青歌赛上,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综合素质考核这一环节中,他的点评严谨睿智,充满耐心而又不失幽默。表面看来,余秋雨的点评是对参赛歌手而讲的,实际上,电视机前多达数千万的观众也从中了解了古今中外一些相关知识,从而得到一种往往在课本上得不到的文化熏陶。

诚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余秋雨本人也常常自谦只是一名教师,也会偶有口误;同时,他更主张用愉快的心情去对待青歌赛,通过这一平台让全国观众投入一个“文化气场”。

当评委就像“大休假”心情愉快毫无压力

与余秋雨见面之前,总以为他连续多日主持青歌赛综合素质考核,又不断“挨批”,一定心力交瘁有苦难言。而眼前的余秋雨却一如既往地态度温和,举止儒雅,谈笑自若,气定神闲。问及他参加青歌赛是否压力很大时,他淡然一笑,相当肯定地说:“毫无压力!怎么会有压力?这是我两年一次的大休假!你们知道,我平时过得是非常紧张忙碌的日子,而青歌会期间,我的身体也好了,应酬也少了,不会有人请你去讲学,不会有人请你写文章或参加自己不想参加的请客吃饭,无需多动脑筋,生活很有规律,人也显得轻松愉快多了!”

青歌赛期间,余秋雨每天下午四时准时赶到中央电视台,到晚上七点三十分正式直播,共有三个多小时的“备课”时间。拿到当晚素质考核的准确题目后,余秋雨先用最快速度浏览一遍,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一道题一道题地细看;发现不恰当的问题,便与出题者一起讨论,作些调整。一切筹备就绪后,他匆匆用过晚餐,梳理一下妆容,便坐到评委席上进入状态了。

从余秋雨透露的这个时间表可以看出,他的素质考核的准备时间显然是比较仓促的,加上歌手答题的不可预见性,很多东西要靠他的学识和经验进行现场发挥了。

如何看待素质考试不在对错而在“展现”

综合素质考核,历来都是青歌赛的一大看点。因为通过歌手答题和评委点评,不仅“考”了歌手,也“考”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实现了一种隔空的参与和互动,并从中获得相关知识。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评委与歌手的问答中,常有歌手对一些浅显的常识性问题支支吾吾,如坠五里雾中。

对此,余秋雨说:“这是我们长期应试教育所造成的一个恶果,就是大家都去死记硬背,真的知识又没有。其实文化考核的分数很少,比如我这个环节只有0.5分,影响不了一个歌手的总成绩。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在于所有参赛歌手其实最担心的是回答不出问题,在全国观众面前丢面子。”

余秋雨认为,如果一位歌手面对一道考题能认真判断,努力回答,即使答得不完整,不正确,他那认真聆听评委点评,理解后微笑地点头,这样的形象和表现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的素质考核不是题目本身的考试,而是他在镜头前回答问题的过程和表现,这才是素质。素质是一种展现。”

余秋雨主张对歌手要宽容:“我们也要为歌手想一想,他刚刚气喘吁吁地唱完一首歌,在聚光灯下,面对那么多评委和观众,突然拿出一道题,这道题可能离他有五百年之久,三千里之遥,他的思路和情绪要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过来,确实挺难的,谁上去都会紧张犯懵。我跟歌手对话,主要是从中观察他的感觉能力,表达能力,对生活美的捕捉能力,据此给他打分。”

青歌赛不仅赛歌更要投入“文化气场”

青歌赛,主题自然是“赛歌”,这是毫无疑问的。在余秋雨看来,社会上不怎么在乎唱歌的观众很多,但他们都会关注文化。据统计,每晚收看青歌赛的观众多达七八千万人,他们之中真正喜欢唱歌的不会超过三分之一;在这三分之一中,有人喜欢世界三大男高音,有人喜欢已成名的歌唱家,有人喜欢流行歌坛的少男少女,真正喜欢青歌赛歌手的比例不会太大;但在七八千万收看青歌赛的观众中,喜欢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想了解古今中外文化艺术知识,了解现代生活中应用常识的,却要成倍递增!

余秋雨说:“我为什么参加青歌赛?其实就是这个原因。我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面对电视机前的几千万观众,说一说我们中国和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小片段,可以把最新的文化思考变成通俗的阐述,我觉得这才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文化人在这方面不要太自傲,觉得自己只能从事高层学术研究。这些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让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广泛的受众群,经过几次青歌赛后,都比较熟悉了,普及了,这多好啊!比大学好,比很多讲座都好!

“总之,我们的目的是让全国观众投入一个文化气场中。今天晚上你和歌手一起回忆一下贝多芬,欣赏一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哪怕只有一分钟,都很重要;因为在浮躁的现代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机会,有几千万观众一起重温一下李白、杜甫、诸葛亮、曹操,重温一下莫扎特,这种感觉很好,这是一种文化渗透,点点滴滴,作用和影响不可小窥。”

坦然面对批评责难笑谈“屏蔽”“罢工”之说

作为一位文化阐述者,余秋雨利用青歌赛这个大舞台,普及文化艺术知识,将文化思考作通俗化解读,确实功不可没。但也有不少观众批评他“话太多”“有卖弄之嫌”,且“口误连连”;当他不说或少说时,又有人批评他“软罢工”。对此,余秋雨坦然面对,谈笑之中予以否认和澄清。

“说我‘软罢工’,他们太不了解余秋雨了,我二十年前连高校校长都辞了,我哪里会‘软性’,我要罢工就是硬性的……”

谈及某些点评遭到央视“屏蔽”时,余秋雨说:“我觉得这个太正常了,电视台对任何节目都有删减的权利,就像出版社出书,有时也会删改我的文稿一样。至于删减的原因,我认为多数情况可能出在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上。比如我曾说,阿姆斯特丹由于欺负了伦勃朗,后来又欺负了梵·高,所以我不喜欢这座城市。这只是我个人的好恶,但电视台有可能担心产生外交问题。我认为他们有这种担心也是对的。国外的电视台也是如此。”

对“退出青歌赛”的传闻,余秋雨没有正面回应,只说参不参加下届青歌赛要看两年后出不出国,会不会影响其他人生计划等;另外,一个人不能长时间总做一件事,他非常希望有更合适的人接他的班。

余秋雨特别希望大家用愉快的心情看待青歌赛,不要采取一种悲剧性的方式,像刺猬一样生活在社会上,并将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别人。“和全国人民一起高兴,这多好!”余秋雨说。

特立独行显个性不用手机爱轻松

在应邀到新浪读书“文坛开卷”栏目聊天途中,余秋雨一度“失踪”,因为他的车子半路熄火,他只能弃车“打的”前来,急煞了等在聊天室内外的编辑和网民们。之所以失去联络,是因为他从来不用手机。

早就听说余秋雨特立独行,颇有个性。例如他一再声明他不是作家,没有加入作家协会,也不承认他写的东西是“文化散文”。他鄙视批评家,不在乎别人对他说三道四,进行“社会评价”。“这才是一个轻松的时代,自由的时代,愉快的时代。”

他不订报,不用电脑,不上网,不印名片,至今没有手机,也不会开车。车由妻子驾驶,如果妻子也想轻松,就叫出租车。更令人费解的是,他竟将社会上有关他与妻子离婚的谣传视为“最快乐的事情”,每当接到朋友的求证电话,他便将电话交给妻子,听后二人乐不可支,几个月后又大笑一次……这固然是一种超脱达观的人生态度,但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资讯时代、网络时代,他怎能拒绝那些其实非常有利于他写作和做学问的技术手段呢?这,也是老杜告别他时仍未破解的谜团。

)第四节 《秦腔》幕后的贾平凹

中国人名字中取“凹”者十分罕见,故贾平凹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有些怪诞。偏偏他又是个“怪才”。外貌上平淡无奇甚至土里土气,在城里生活多年仍乡音不变习性不改,骨子里仍是个淳朴憨厚的农民;另一方面,他又出奇地“内秀”,不仅长篇小说一部接一部,文笔细腻质朴,思想振聋发聩且多才多艺,在书画和收藏领域均有涉猎,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三秦大地,堪为首屈一指的大才子。

巧的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时,老杜正在西安采访冯骥才首次陕西之行。贾平凹的《秦腔》获奖成为当地文坛一件盛事,各大媒体追踪报道不惜版面,领导机关也为两位文坛大家设宴,欢迎庆功“一锅烩”,一时好不热闹。

获奖后的贾平凹可谓春风得意,一件深蓝色衬衣,外套一件浅灰色休闲西装,稀疏的头发也细心打理了一下,质朴中平添了几分潇洒。

前些年里,可能因为《废都》出版后,读者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并一度遭到“封杀”的经历,使平凹心理上有些压抑,所以《秦腔》获奖后,平凹的第一反应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天气好,心情也好,先是到父母遗像前焚香默告,又跑到街上吃了顿羊肉泡馍。接下来的几日里,他的手机便被一波波祝贺声浪所淹没。平凹心想,怎么也得回复一下,说声谢谢呀,于是忙不迭地一次次回复短信,连头也抬不起来了。

当平凹终于闲下时,老杜好奇地问他,您在西安生活了多年,怎么又想起创作农村题材的《秦腔》了呢?

解读《秦腔》

大红的底色上,“秦腔”两个大字顶天立地格外醒目,点缀其间的陕西民间剪纸和一方篆刻,则凸显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这便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的封面,热烈,简朴,大气,与它所“包装”的内容同样精彩同样震撼。

不擅言谈的平凹操着一口浓重的陕西话说:“我常回农村,从未与家乡断了联系……”自称“我是农民”的平凹,曾长期居住和生活在陕西商洛地区,他的许多小说皆以商洛为背景,如长篇小说《商州》等,却很少写到他家乡的那个镇子——棣花村。“在棣花村的十九年生活,给我的人生记忆特别深刻。虽然以后住在城市,但下乡采风、体验生活,我都会跑回老家。对故乡发生的任何事情,我自我感觉非常熟悉和了解,因为那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谈到写作《秦腔》的动因,平凹说,他的老家棣花村没有矿藏,没有工业,世世代代依赖土地生存。在有限的土地极度发挥了潜力后,粮食产量不再提高,而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成本及各种税费迅速上涨,“农民像一只风中的鸡,羽毛翻皱,脚步趔趄,他们无法守住土地,却不知在何处落足”。

创作《秦腔》的过程特别艰苦。他伏案写作了一年零九个月,第一稿完成后不满意,又推翻重来,前后写了四稿五十多万字。《秦腔》终于脱稿时,他对出版社编辑说了一句话:以后可能很少再写长篇了,因为他感到自己的生活积累已被淘空了。

秦腔是西北地区最古老的地方剧种,其唱腔高亢激越,表演时不是“唱”,而是“吼”出来的。贾平凹的这一“吼”可谓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不妨说,只有诞生了秦腔的这片土地,才会诞生贾平凹,诞生长篇小说《秦腔》。

同类推荐
  • 良心启示录

    良心启示录

    《良心启示录》主要内容简介:若要多威好,良心是首要。用户如父母,工友如家宝。
  • 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卡耐基夫人写给女人的幸 福忠告》是卡耐基夫人桃乐丝·卡耐基最有影响力的 作品之一,在书中,作者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 解释了什么是成熟,如何走向成熟。内容涉及工作、 爱情、婚姻、交友、年龄等诸多方面,并提出了著名 的“成熟”九条标准。《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卡耐基 夫人写给女人的幸福忠告》中观点独特新颖,作者认 为,人如果没有理想,就缺乏推动生活的动力;但如 果不成熟,就不会有正确的理想。所以,成熟是我们 的职责,是拯救我们的唯一出路。
  • 雨滴的声音

    雨滴的声音

    打开这本书,就像走进繁花似锦的灵性花园,你可以从容散步,看看禅师对弟子的开示,看看禅师与人的对话,看看禅师如何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听听禅者浓缩毕生智慧体验的临终遗言,听听禅者被真理敲击心坎时精美莫名的感叹辞章……
  • 心灵鸡汤:翡翠心田(小故事珍藏版)

    心灵鸡汤:翡翠心田(小故事珍藏版)

    我们过着尘埃喧嚣的生活,心灵有太多负累。渴望夜晚的明灯照在这温暖的书页上,让我们沉醉于每个故事中一点一滴的感动。本书选用了国内一些作家或者译者的作品。它以浅显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它以至深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它以至深的情感述说着五彩人生;它在每一个角落把真情的火炬点燃;它的每一缕清香在尘世间悠悠流传;它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力。本书语言优美,广大读者不妨在空暇之余,拿出看看,或许您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 有一种幸福叫珍惜

    有一种幸福叫珍惜

    本书内容包括:幸福是一个保温杯、温馨的回忆、幸福就是在一起、幸福可以选择、幸福的约定、幸福的尾巴、夸张的幸福等。本书针对心态、淡泊、宽容、尊重、爱、友谊、善良、逆境、选择与放弃等重大人生课题,用启迪思想的哲理和触动情感的文字,帮助读者洗去心灵的浮躁与疲乏,让心灵得到呵护和润泽,重新焕发生命的热情与活力,让你以一颗健康的心灵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呼啸而过的是青春

    呼啸而过的是青春

    高中的恋爱就像蒙着眼睛捉迷藏,若即若离不敢表达更占多数,些许荷尔蒙作怪都会被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从根铲除,《呼啸而过的是青春》是一本青春小说,但更是一本纯爱小说,因为从年少轻狂到成熟孤独之间爱情是最纯真的,或许日后我们会有一场命运安排好的重逢,可能一切都不算太晚,青春最珍贵的莫过于一份心动,最珍贵的莫过于内心那想表达爱又不敢的挣扎。《呼啸而过的是青春》是多数人的青春岁月,是多数人的遗憾怅惘。可能爱情是那么的简单,执着又略显孤单,爱对的期待爱情的结局,爱错的等待岁月的裁判,但是,爱错了依旧爱情就算这爱情里没有人告诉你错过的跨度会有多久。
  • 小家庭大理财

    小家庭大理财

    创造财富的方法应该是让你的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大多数靠上班挣钱的人从不敢奢望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计划。其实,你越早将收入用于投资,你的工作就会越轻松,同时你也就能尽早地让钱为你工作。现在就检查你的家庭财务计划吧。你不一定要成为一位税务专家,但你需要了解这个体系是如何运作的。知识可以赋予你自由,而且如果你能够将知识运用自如的话,知识还能赋予你财富。
  • 我是小妖怪

    我是小妖怪

    普普通通的大一新生伊志奇,渴望过玫瑰色的大学生活,以不普通的高考成绩(他自认为)考上了不普通一本院校(还是自认为),却不幸遇到了3个奇葩舍友。更不幸的是,在刚开始的大学生活中就倒霉的遇上了意外不幸命赴黄泉,可惜可惜,本文终结。伊志奇:“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命好如我,死而复生,还有了超强的异能,超越了作者,一举成为了人生赢家......作者大大,我错了,我再也不装逼了,把我的头安回去成么?”其实就是一个寝室4个人类妖魔的故事。
  • 管理是炼出来的:优秀管理人员的80个细节

    管理是炼出来的:优秀管理人员的80个细节

    本书让读者轻松、愉快、快速学到管理人员“拍板”的艺术、运权的技巧、识才选才用才的技巧,员工激励方法等细节。
  • 超级控卫

    超级控卫

    亚洲没有优秀后卫?哦不,看看唐晓如何在NBA翻云覆地!亚洲矮个子不能扣篮?哦不,看看唐晓如何蹂躏篮筐;看看唐晓如果一步一步的走上NBA的巅峰,看看唐晓如何在美国吸金。---内容虚构,纯属巧合
  •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毋庸讳言,《英雄先遣连》对于英雄与死亡这一矛盾关系的酷烈展示,再一次完美地诠释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潜质。作者以冷峻的笔调,客观强硬地显示出了英雄涅槃的孤傲和清高。进藏先遣英雄连136名官兵中,牺牲在新疆于阗普鲁至西藏阿里扎麻芒堡千余公里高原线的有63人,这是西北战区光荣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
  • 灵修道

    灵修道

    高中青年叶梅风因缘际遇之下,结识了异界到来的神秘女人。由此卷入了一场异界的纷争。各界妖魔大汇聚,勾心斗角,仙神出山,各执牛耳。叶梅风于战斗中勇毅,于险势处自强,且看他如何纵驰异界,创造传奇。
  • 晨霜

    晨霜

    七年前,为了救父亲她成了他的妻子,实际上却是他的禁脔。抛却自己最最珍贵的东西——纯洁、自尊,让她痛不欲生。七年来,他的孤高跋扈,他的予取予求让她麻木不仁,她永远搞不懂,为什么一个高高在上的商界骄雄会一直留着她这颗毫不起眼的小尘埃……
  • 重生之嫡女不乖
  • 苍穹泪

    苍穹泪

    “我们这里有一千多名女子,随时准备投入圣人之怀”周青闻言顿时血脉澎湃,我虽有点痞,有点坏,也曾让玉女为我宽衣解带,但杀父之仇怎可忘怀,修魔道,吸仙元,创神技,颠覆传奇,只为取敌首级,救回母亲,然修真途九死一生,复仇路渺茫无尽头,灵魂残缺的他何时才能血染苍穹,血祭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