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6500000009

第9章 让我们一起恨天才(3)

之所以会对鲁迅有兴趣,第一我是承认《在酒楼上》是一篇非常出色的小说;第二,我的母校一直悬挂着巨大的鲁迅喷绘,上书“北师大的老师,中国人民的导师”。从个人理解上讲,鲁迅就是北师大的,不光是北师大的骄傲。也是北师大各个校区的骄傲。不光是各个校区的骄傲,还是各个二级学院的骄傲,不光是二级学院的骄傲,还是各个附属中学的骄傲——但是事实上,鲁迅只是给北师大女子学院上过一阵子的课。

可我人在厦大时,分明感受到了“鲁迅是我们的人”这般意味。纪念馆里面,陈列了鲁迅的信件、小说草稿。有记载还说,《藤野先生》等著名篇目,都是在俺们厦大写成的——不信你看,你看你看,这么多草稿,还有从他纸篓里捡出来的;俺们还有他用过的床单,没洗,现在还有汗味呢!

迅哥还在中山大学教过书,不用问,中大也一定是卯足了劲,想拿迅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

回去的出租车上,我打电话给一个20岁的小姑娘,正巧她老家是绍兴的。这可不得了,说起来鲁迅,就像说自己家的拐弯亲戚。“你知道吗?我们这还有那张刻着早字的桌子呢!”

桌子刻着“早”,这事我印象太深刻了,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生的那句“以后要早到”刺激到的不光是鲁迅一个。几乎每一张课桌上,都有用小刀刻出来的“早”字。字体多样,七扭八歪,皆是我们幼小的自勉之心啊。

永不消逝的赵本山

今儿看新闻,赵本山身体抱恙,加上“极度疲惫”,惜别龙年春晚。不知道多少人叹了口气,觉得春晚再无盼头。当年的几个经典的小品又在我脑子里过了几遍,好多桥段作为东北人的我还能背出来。

舞台上的迎来送往本是常态,谁捅了篓子谁就会被春晚拒绝,去年的某著名民歌手肯定是难登台了,可是当年的金童玉女毛宁杨钰莹又钻了出来。说实话,这点跟小虎队出来合唱似的,对一部分人来说是青涩原初的记忆,所以当年被赖昌星事件株连的这位柔美小女子的出现更坚定了一点,没有永恒的封杀,大家慢慢在对娱乐演艺事业变得理解和宽容。

第一波消失的春晚大腕恐怕是陈佩斯和朱时茂们,1999年初拿到了16万的央视下属企业版权赔偿之后,一夜之间就被央视封杀的他们为自己的维权付出了代价。墙倒众人推,逼得陈佩斯们去卖石榴。因为他,也有网友表示,“买石榴就买最丑的,省得那些长得好看的在旁边太过沾沾自喜!”今年听小道消息说陈佩斯也受到了上春晚的邀请,但是他被过去伤了心,最终还是没有登台再跟老观众们见面。

逐渐消失和不断被替代的是主持人们,从刘晓庆作为第一位春晚女主持,到后来的倪萍。当然倪萍偶尔也会从电视剧里冒出来,但是每次出现都怪怪的,像是没化妆的特型演员,再无当初做主持人时候的风致和美感。

春晚上不见了赵本山,人们就开始怀念,那批“爬烟囱去了”的和“地下工作者”们。赵丽蓉和高秀敏,这种自发的怀念不亚于人民怀念赫本、杰克逊和张国荣,只不过在特别的时刻,譬如春节,他们的作品就被各个电视台、广播站一遍遍地翻出来。

宋丹丹这种老当益壮型的春晚笑星还是聚拢了大量的人气,怪只怪她活得明白,不想再给自己加砝码。她的经纪公司曾跟我感慨,宋姐姐一年的宣传照就那么几张,让她再拍新的挺难,因为她完全知道自己该花时间做什么。有些有的没的,对她来说完全无所谓。所以,作为一个聪明人,在搭档渐渐消失和随着年龄增长想法变化的前提下,急流勇退,连连拱手把春晚的席位让给新人。

与之比较,一些当年的地方小品王就有些神伤。从前被称为东北小品王的潘长江在近十来年都是作为买卖半送的形象出现,或者干脆不出现,只作为人们砸挂的对象。冯巩就常拿他开涮:“哟!名人,潘长江!我还以为是无人驾驶呢!”

春晚为什么会是人们心里美好的回忆,从心理上说,恐怕是因为节日的喜悦让人们对看到的人都徒增几分好感。这帮人出现,老脸往银幕上一挂,就告诉所有人:过年了!很多人从兜里揣着鞭炮跑来跑去,到今天自立门户跟儿女一起,都是看着这一茬一茬的老脸过来的。即便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表示不再以看春晚作为过年的主打消遣项目,但是没完没了的正月重播让人不看也得看。

可是,没赵本山的春晚到底会怎样,一个在真正意义上笑星和小品作品青黄不接的时期,春晚的期待究竟几许,我们不会跟怀念老一波和“地下工作者”们那样,去迎来一个再没赵本山们出现的春晚舞台吧?无论怎样,春晚是一个期待英雄的时刻。

糖尿病晚期的晚风

我爷爷和姥爷都是军人,在军队里也有一官半职。爷爷来到我所出生的小城时,在河西的水坝边上画了个圈儿,于是就有了一家交通工程局。后来,这局子建设了不少座中国大桥和特大桥5,养活了好些个孤儿寡母。姥爷呢,更传奇些,看照片的意思,长得颇有些俊秀,银牙白面二目如电,枪法那是极好的,据说每次都是全军第一。正因为这本事,在师长的屋檐下混了个警卫员。该着运气好,抗美援朝整个部队哩哩啦啦回来的人里面,他是其中一个。靠什么,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抓心挠肝了就半夜出来打只朝鲜人民的鸟吃。回来变成了我们这小城的汽车队队长。说到这,记录的可都是二位老人一辈子最亮堂的事儿。

潮有几起起落,人有为难召窄。爷爷很快在小儿子娶了一房王八蛋儿媳之后不堪抑郁驾鹤西游了。而我重点要说的,是我这位得了重症糖尿病,半辈子靠药罐子顶着的姥爷。四十几岁得病,很快眼睛就受到了影响,反反复复地全国各地手术之后,终于是瞎了。上次我过年回家,他激动得全身哆嗦,迎着冬日里明晃晃的太阳,他突然问我:“你——这是梳了个辫子?”我糊里糊涂地算过,姥爷也该90岁了。就像是巴金进了医院,对身边的人说:我现在就是为了你们活着了。是啊,他每天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喘着气,收音机在枕边终日噼噼啪啪地响着,他似乎几年没有出去过自己的房子,吃喝拉撒全都是家里人伺候着。但每次我去找他聊天,外面世界发生的一切事情他都明明白白。他自己慢慢地穿上衣服,一粒粒地系上扣子,摸索着塑料袋,十几种药一粒不错地张嘴吃掉,每一种药为了记录上差别,要在瓶子上做各种各样的记号。

他仍旧可以背上近百个地名,就跟《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伪团座那样,年轻时的四处败兵和打仗,让他记住了走过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地方。于是在他日渐萎缩的脑子里仍旧有一张清晰的世界的模样,中国的模样。市里的领导们到了年节也要来看看他,说些话,送得钱从几百块涨到了几千块。姥爷坐在那,两只失明的眼睛对着别处,听了一箩筐的拜年话儿半天,只倔强地说一句“好”。

有时候他会自己想着一些事情流下泪来。我知道,他自己也知道行将就木,他原来强硬得让每个人感到害怕,可是现在,他对死亡也充满了恐惧,在烟雾缭绕的全家谈笑的酒席间,姥爷扎着围裙,呆坐在中央,缩成一辫老藤。我会逗问他一些问题:我们到底该不该恨日本鬼子?他会突然笑起来。有时候他也试图逗我,说:“我给你猜个谜语,看你聪明不聪明。”他哪儿记得,他的谜语从我六岁起,就开始一遍遍的重样了。

美人儿

照片是世界上欺骗性最大的东西。良善的修图者兴许还会保留一个人应该有特点,比如高颧骨,蒜头鼻,大豁牙子,雀斑。无良的修图师会把人弄得千人一面,胸型的圆度甚至都是一模一样。网上不是有张流传的照片,几个KTV包厢里的姑娘,看上去就像是葫芦娃,除了衣服不同,眼睛鼻子嘴毫无差别。旁白很欠揍地问:走进这样的房间,你有什么想说的?

我说个屁。

安迪·沃霍尔说他看能欣赏众生之美,这个众生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概念。有一回,他画一个美女,发现美女的嘴唇在蠕动,大惊失色以为自己进入了化境,仔细一看,原来是红唇的颜料里有一直蚂蚁在挣扎。这个家伙试图救蚂蚁,又在蚂蚁苦苦求生的过程里找到了令自己神驰的美感。

众生皆美是境界大的人的想法,但是很遗憾,反复自我审问后,我发现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屁派,挑毛病找茬儿,看什么都不顺眼。比如一个公认的美女,我见时,往往先是失望,眼睛比想象的没神啦,痦子有一颗长得太随意啦,左脚第三根脚趾的指甲盖忧郁中略带一丝沧桑啦,一根支棱出来的鼻毛能把对方大将挑落马下啦。所以,我完全不能成为沃霍尔那样的人。但是有一个事情是确凿的,我们的美感都是带有经验性的。前几天,我从近100名模特中,选择了3个入围女孩。服装师给她们试衣服的时候惊奇地发现,3个姑娘同样都是长发垂顺,眉眼之间带着黛玉的神情,说话声音娇柔让人怜爱,并且胸大得像两个要跳出来的海豚。

究竟是什么给我这种丰胸蜂腰的美人儿概念?兴许是童年时代的日本漫画,兴许是听到过某个内心认可的人当着我的面给过某个女人赞美。于是,像走过刚刚刷好的水泥路面,上面的拓印完整而具体地帮我完成了一个时期的美人概念。

唐朝太远不说,近一百年,中国美人概念也有一套进化论。1900年的时候,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是个标准,那是洋货和西方传教士带来的;五四时期,有身段的才女成了标志型的美女,譬如林徽因,出身世家、见识广有才华、美丽高雅、知进退;40年代,政治之花如宋美龄,她的一袭婚纱引发了上海婚纱热;建国后,青春奉献型如喀秋莎;60年代的“同志关系”,让女人变成了男人,有了邢燕子这样的形象,短发黝黑健壮;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开始在伊甸园里思想活络,有了邓丽君,很快又有了刘晓庆这样第一个叉着腰说“我漂亮”的美人……美的概念本身跟时局有关,跟自己的格局有关:别笑陈丹青在飞机上偷瞥过范冰冰,你们还在被老师骂的年纪抱着电视啃过白娘子这个法老呢!

与苍井空的调频

日本女人遇到新情况时,喜欢用一个词:“哎——?”是个扬声,表示惊讶。我和苍井空的问答过程里,她每回答前都会发出“哎——?”的声音,并持续十秒思考,让我有些不耐烦。不光是这样,她的一个助手和一个中国经理人、一个日本经纪人,三个在旁边,都在为我们对话寻找准确的措辞。于是在我再一次发问后,可以安稳地点上一支烟,盯着三个手舞足蹈互相翻译的“翻译团”:他们一个是中国人,日语听力不错,但口语不行;一个是日本人,有中国血统,中国话不行;一个是日本经纪人本人,看上去压根就是北海道渔民,什么都不行,但打哑谜很行。于是,整间屋子“哎”来“哎”去,像个排练中的合唱团。

这是2011年4月末北京一个气温回暖、绿意盎然的大晴天。万豪酒店的房间隔音超好,窗口看去只有一片绿地和少量车子,有时候你会对这样的空间感到离奇,毕竟面前似乎是存在于硬盘里的一个人物,她引导了太多压抑青年,像穿过迷雾航行的舵手,或矗立在广场的雕塑,人们会对她的存在产生恍惚。这个仿佛乔治·奥威尔笔下杜撰的一等奖那样。现在,这个一等奖活生生地坐在离我不足20厘米的地方,认真而迷茫地对我每次发问发出“哎——?”的回应。

一种被猜测的得意过后,忧郁慢慢聚拢。类似情况曾发生在戴高乐机场,大鼻子们即便能听懂我的蹩脚英语,也假装用法语回应我的焦虑,这让一个可怜异乡人感到手足无措。如果拍成一个电影镜头,该是摇臂摇起,一个微小的我站在熙攘擦肩的人群里,无助地东张西望。那一刻,我多么希望听到走过的人手机响起,铃声是一首让人热泪盈眶的《家在东北》。

由于房间密封过好,我甚至开始产生幻觉:开阖的嘴唇们吐出句子,撞在墙壁上反弹回来,打在苍井空胸口,又弹开……嘟嘟囔囔的声音,一种被文明压抑的相互低声诘问,以及反复,尾音带着原始动物求偶的气息,传播这些声音的介质由空气转化成液态物质,一句话打开像一锅炒热的豆子,忽而加速、忽而缓慢。

我很想说,我只是想问1983的日本什么样,想问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曾在沙堆上穿着新拖鞋踩过一坨新鲜的屎,但你们让我相信世界语的重要性。后来,在一群脊椎动物的叫喊声中我打开电脑,点开了一首日文歌《手纸へ拝启 十五の君へ》6,歌里的故事很简单,一个15岁少女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信里讲述了成长的烦恼和不知相信、不知往哪走的忧虑;后来女孩长大,又写了一封给15岁的自己,告诉她女孩必须长大,请勇敢前行。“脚都骂爹!”我突然冒出了一个声音,杂音休止,只有这首《手纸へ拝启 十五の君へ》在北京这件密闭房间里飘散开来……事后经纪人说,小空空表示这是一次奇妙的采访。这是他唯一翻译完整的一句话。

Hayoung Kim

我每次旅行都会爱上新的姑娘。就像工作时候,每一次采访,如果对方是女孩,我都要用最短的时间爱上被采访者。当文字随着思绪流去,合上笔记本,那种热力才会消退。

这回来到北欧,来到一家生产威士忌的酒厂,这里在实施一个艺术家驻村计划,就是全球各地的艺术家,花三个月生活在这里,创作属于自己也同时属于酒厂的艺术作品。在晚宴上,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坐在一起,我的英语比自己想象中要好,跟各种族同胞聊了很多关于艺术创作的方法。坐在我旁边的台湾女人说:“我准备画苏格兰地图,但是写实就没意思了,怎么办还没想好。”我说你就说了“地图”俩字儿,他们就让你来了?她说是啊。我说这什么玩意啊。她说实际上艺术家会对自己负责的。我心说你狗屁艺术家,太拿“艺术家”仨字儿当回事儿了。

晚宴吃得像模像样。头盘是各种鱼做的冷盘,然后是一个像瑞秋在老友记里面做的圣诞节的多层果冻那样,上面是一层土豆,然后是牛肉,下面是一层果冻,沾着奶油汤,总之不在中国人对食物的理解范围内。主菜是鹿肉,最后收尾的是一道味道还可以的甜品。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亚洲面孔的女人,我对她说了句“你好”,她并没有任何的反应。询问后才知道姑娘来自韩国,名字叫做Hayoung Kim。当时她穿着一件厚厚的大衣,上面还沾着一些丙烯,头发松松地挽了个髻。我没话找话说:“我名字跟你在中文里是一个意思哎。”她惊奇地说真的吗?是什么意思?我说就是ocean,你的名字就是golden ocean。她做出韩国人特有的长调:“啊啊啊——我喜欢这个名字!”

我心说姥姥的韩国妞儿太让男人有成就感了。

没什么聊的,我就跟她说你知道SJ吗,她说“啊啊啊——我好喜欢SJ。”我说你喜欢韩庚吗?她说“啊啊啊——我好喜欢韩庚。”我说我喜欢宋慧乔,她说“啊啊啊——宋慧乔!”

聊完这些基本就山穷水尽了。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读《水浒传》

    毛泽东读《水浒传》

    本书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毛泽东对《水浒传》文本的阅读,对小说作者和点评者的评论,以及对《水浒传》版本的关注;第二单元是毛泽东对梁山好汉革命精神、斗争艺术、经验教训的提炼、阐扬和运用;第三单元是毛泽东对小说人物的漫议、分析和引证;第四单元是毛泽东解读和运用《水浒传》在政治生活中受到误解的辩驳以及晚年他发表谈话引起“评《水浒》”运动的评析。总之,本书把一位革命家解读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整个情况和新鲜见解全部展示在读者面前。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唐伯虎画真容

    唐伯虎画真容

    从此春去秋来,唐伯虎果然画好了八张有名有姓的美女图心中十分得意,感到这次一定要叫祝枝山大吃一惊,让他也尝尝输掉银子的滋味。
  • 才子佳人多不贱

    才子佳人多不贱

    《才子佳人多不贱》分为三章。第一章,以周作人、胡适、刘半农等人的交往为线索,着力展现民国文人和而不同,既坚守自我又包容异见的特有风度。第二章,立足女性视角,描绘民国女人在传统和现代夹缝间,爱情的追求,婚姻的悲剧。她们对真爱矢志不渝的追求感人肺腑;她们婚姻上的种种遭遇又令人唏嘘不已。第三章,以生动的细节、严谨的叙述再现民国期间,青年学子们为求学而付出的艰辛和无畏。为走入校门,他们不惜以死抗争;为学业有成,他们青灯黄卷,孜孜不休。他们苦读的生涯体现出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热门推荐
  •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中非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非传播史中国对外传播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为中国对非传播提供了生动范本,从中可选择中国的对非传播战略和外交战略。本书以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为研究起点,详细剖析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认为非洲形象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的产物。进而提出中国对非传播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起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从事国际新闻报道、非洲问题报道、非洲问题研究、媒体传播技巧研究、对外传播研究等工作和学习的读者能从本书收益。
  • 二狗和三八

    二狗和三八

    慕容二狗和死三八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故事只是想象中的武侠世界
  • 问鼎

    问鼎

    传说得九鼎者得天下,要想聚九鼎也要机缘和实力……双胞胎兄弟——小风和小雷,各自拥有超能力,被人看上后,也开始了他们的聚鼎之旅途……
  • 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人们不断窥探着名人,也窥探着他们背后的历史。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种种传奇的故事,继而开启整个历史文明的大门。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若干年前的未解谜团、故事背后的故事将指引着我们不断探求历史的真相。《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分别从帝王元首、将相名流、艺苑文界、逸事传说、遗迹寻觅五个视角,阐述名人背后未解的谜题。探索未知,寻求历史的真相。只要我们秉承着不断探索的信念,那么层层历史的面纱将被揭开。还原历史,解读历史真实人物的是非曲折,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开始……
  • 极品小村医

    极品小村医

    医学世家后人叶天回归乡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缔造商业帝国。这期间黑暗势力崛起,叶天一边跟黑暗势力斗争,一边肆意花丛,忙得不亦乐乎。
  • 一眼就读懂人心的秘密

    一眼就读懂人心的秘密

    本书内容包括:相貌是阅人的第一步、衣装打扮之下的性格、行为举止透露出的心机、社交场台看出的心理、细节之中察人的潜意识、兴趣爱好现庐山真面目等。
  • 一个人也能学好英语

    一个人也能学好英语

    当今社会,英语的实用越来越频繁了。尤其在80,90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实用英语交流几乎成为了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就像开车一样,几乎成为了人人必会的项目。看到小伙伴们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自己所学的书面英语,根本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而又碍于情面,逃避交友,社交。建议此种情况,作者根据此类人群的学习和心理特性,特别编写了《一个人也能学好英语》,就是让你一个人悄悄地修炼,等练成出关的时候,一口地道的美语,一定会让你的小伙伴惊讶不已的,羡慕、嫉妒、恨。
  • 口齿类要

    口齿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犹太人的财富智慧

    犹太人的财富智慧

    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犹太民族,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智慧,而这智慧正是一切财富的根源。也正是凭借着这些智慧,到了最近1000年左右,犹太人登上了“世界第一商人” 的宝座,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成就也让世人刮目相看。就是通过对犹太民族财富、经商、生活、教育、处世、信仰等十余个方面的详尽介绍,力图对犹太民族的智慧做一个全方位立体展示。
  • 随风飘零

    随风飘零

    这本随风飘零(一)是我2007年开始写的,写清孝圣皇太后的,但不是真实的历史书,只能当各种杂的娱乐小说看,故事八年了也没写完,前面部分虚构成分会多些,希望在这里更完。一个身份不明的江南女子,两位皇帝的背后默默无闻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