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6100000144

第144章 政府经济管理 (42)

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难以科学划分梯度,有可能把不同梯度地区发展的位置凝固化,造成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五、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最早由佛朗索瓦?佩鲁提出。汉森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该理论从物理学的“磁极”概念引伸而来,认为受力场的经济空间中存在着若干个中心或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每一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产生相互交汇的一定范围的“场”。这个增长极可以是部门的,也可以是区域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

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发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

1945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 Perroux)首次提出增长极概念,其出发点是抽象的经济空间,以部门分工所决定的产业联系为主要内容,之后,经一些学者的研究,这一理论有进一步的发展。

布代维尔( Boudeville)从理论上将增长极概念的经济空间推广到地理空间,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包括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或地域结构关系。因此,增长极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在经济意义上特指推进型主导产业部门;二是在地理意义上特指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

地区经济意义上增长极理论的发展。1957年缪尔达尔(Myrdal)在他的代表作《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中提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这些区域就能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

产业经济意义上增长极理论的深化。1958年赫希曼(Hirschman)也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发展是一连串不均衡的锁链”的命题,指出“发展确实是按照主导部门带动其他部门增长,由一个行业引发另一个行业增长的方式进行的j”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他提出了产业关联效应概念。

增长极理论空间组织上的表现。弗里德曼( Friedman)考虑到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中心区发展条件较优越,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在经济发展初始阶段,二元结构十分明显,表现为一种单核结构;随着经济进入起飞阶段,单核结构逐渐为多核结构替代。

六、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但在重视“点”(中心城镇或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增长极作用的同时,还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即交通干线的作用,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的建立,连接地区的人流和物流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形成了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在国家或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生产要素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

该理论十分看重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强调交通条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点轴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单纯的增长极开发,也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开发基本上是按照点轴开发的战略模式逐步展开的。我国的点轴开发模式最初由中科院地理所陆大道提出并系统阐述,他主张我国应重点开发沿海轴线和长江沿岸轴线,以此形成“T”字形战略布局。

七、网络开发理论

网络开发理论,是点轴开发理论的延伸。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区形成了增长极即各类中心城镇和增长轴即交通沿线,增长极和增长轴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较大的区域内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在此基础上,网络开发理论强调加强增长极与整个区域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广度和密度,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同时,通过网络的外延,加强与区外其他区域经济网络的联系,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促进更大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网络开发理论宜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应用。由于该理论注重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它的应用,更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八、累积因果理论

累积因果理论,由著名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后经卡尔多、迪克逊和瑟尔沃尔等人发展并具体化为模型。缪尔达尔等认为,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这后一因素的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前一个因索的那个变化,并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那个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

市场力量的作用一般趋向于强化而不是弱化区域间的不平衡,即如果某一地区由于初始的优势而比别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那么它凭借已有优势,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发展得更快一些。这种累积效应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前者指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落后地区要素不足,发展更慢;后者指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向落后地区流动,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

区域经济能否得到协调发展,关键取决于两种效应孰强孰弱。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回流效应都要大于扩散效应,这是造成区域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缪尔达尔等认为,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有力干预。这一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九、中心--外围理论

中心--外围理论,首先由劳尔?普雷维什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主要是阐明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间的中心一外围不平等体系及其发展模式与政策主张。20世纪60年代,弗里德曼将中心一外围理论的概念引入区域经济学。他认为,任何国家的区域系统,都是由中心和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的。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的区域分布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某些区域的空间聚集形成累积发展之势时,就会获得比其外围地区强大得多的经济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外围(落后地区)相对于中心(发达地区),处于依附地位而缺乏经济自主,从而出现了空间二元结构,并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强化。不过,政府的作用和区际人口的迁移将影响要素的流向,并且随着市场的扩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的加快,中心与外围的界限会逐步消失,即最终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推动空间经济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这一理论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即政府与市场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缺一不可,既要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弥补市场不足方面的作用,并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十、城市圈域经济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圈域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主流。各国理论界和政府对城市圈域经济发展逐渐引起重视,并加强对城市圈域经济理论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核心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以圈域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该理论把城市圈域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有一个首位度高的城市经济中心;二是有若干腹地或周边城镇;三是中心城市与腹地或周边城镇之间所形成的“极化一扩散”效应的内在经济联系网络。

城市圈域经济理论把城市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意在推动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协调,对发展城市和农村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三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家现代化的空间布局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空间布局战略。建国以来到20世纪末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即从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转向区域平衡发展战略,从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转向局部区域优先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一次系统提出和阐述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第三次转向,即从局部区域优先发展战略转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三次转向

1949 - 2005年间,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三次大转向。第一次大转向是1949一1979年间从不平衡区域发展战略到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历史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特征之一。这种状况虽然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以及不断遭受外来入侵的环境所决定的,但也与政府的战略选择有直接关系。如何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的关系,是中国政府必须进行战略考虑的问题之一。1949-1979年间,中国决策层逐渐形成和实施重点发展内地,推进区域平衡发展的战略,实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笫一次大转向。根据上述战略构想,“一五”时期,中国政府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经济地带。国家侧重发展内地。1958年,中央设立七大“经济协作区”,试图建立不同水平、各具特色、工业体系相对完整、均衡发展的经济区域。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从国防需要出发,根据各个区域国防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布局上将全国分为一线、二线、三线等三类区域。经济建设和工业布局的重点放在三线地区。总体上看,1979年以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特点是:强调各个区域的平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心是内地。例如,“一五”时期,内地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的53.3%, “二五”时期占55. 9%,“三五”和“四五”时期,内地基本建设占全国的64. 8%。

第二次转向是1979-1999年间从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到局部区域优先发展战略的转向。1979年开始,中国开始探索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启动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

与此相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发生变化,即开始从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东部优先发展战略。突出表现是,这一时期,政府推出了沿海区域优先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优先发展沿海地区,通过沿海地区的发展带动内地发展的思路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导思想。依据上述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六五”计划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设想方面,开始了由平衡发展向局部区域优先发展战略的转变。1986年召开的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三大地带的划分,并突出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

第三次转向是1999-2005年间从东部优先发展战略转向全面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八五”时期开始,针对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中国开始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明确了缩小地区差距,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具体来说,除了实施东部沿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以来,还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其中,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是两个已经开始实施的战略。20世纪末期,中央决策层开始认识到,伴随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开发西部的战略时机已经到来,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2000年10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制定的“十五”计划将“实施西部大开发”确立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在西部大开发取得阶段性成就以后,中共十六大又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作为一个战略部署,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确立为一个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从2004年开始,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过程中,一方面侧重实施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另一方面,国家也加大了对东北部地区的投资力度。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虽然已经提出和形成,但是具体的战略内容尚未最终确立,尚未进入战略实施阶段。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标取向和理论基础上的。总体上看,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取向和理论基础的演变经历了从“平等优先”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演变。

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同类推荐
  •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巨大发展。2008年12月18日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日,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社会保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论坛。
  • 中国国力报告(2013-2014)

    中国国力报告(2013-2014)

    本书设有宏观大势、国家治理、区域发展、产业经济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透过“克强指数”看中国经济、从白皮书看中国司法改革的未来改革路线图、中国区域经济体发展报告等。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服务公众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受到官方与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公众需求成为公共管理者的主导性伦理理念,公共管理伦理的建构也成为政府廉洁与效率的基本保障。对此,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已形成共识。相应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共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在于,国内对公共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选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发展中的陷阱;走错了,我们就可能跌人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低速发展、人民长期不富裕、国家竞争力不强并下降等发展的“中国陷阱”之中。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热门推荐
  • 卿卿相胤

    卿卿相胤

    嫡妹为了心爱的男人,将祸事嫁祸给她,为了妹妹的幸福,她忍了。可最后妹妹还是不满意,她心疼她,却身死刀下。重生异世,拥有了亲情,友情,还有他给她的爱情。让她有了勇气,有了气力,来面对未来的重重危险,纵使是前面是敌军重重,也不再是她一人面对,万丈悬崖,也会有个他和她一起跳下……
  • 重生之喜获良缘

    重生之喜获良缘

    她在去婚纱店挑选婚纱的半路,不幸遭遇车祸,不料想居然重生成了邻家小妹;而他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回国来开了自己的私人侦探社,接手的案子当中,就有她的车祸案,借大侦探之手,她不仅找到了自己车祸的真相,还意外收获了自己的良缘。
  • 从白领到精英

    从白领到精英

    这是解决白领问题的职场宝典,是职场精英们生存的终极指南,是实现从白领到精英的必修课。本书揭示了白领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身心俱疲、困扰缠身的真实处境,并详细阐述了白领应如何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实现从白领跨越到精英的梦想。
  • 异霸

    异霸

    唐飞尘一头自楼梯上栽倒,却奇异的发现自己竟被一个少女召唤到了异界。更奇特的是自己竟能随意进出这个世界人人梦寐以求的守护天兽所在地——天兽空间,修为突破也如吃饭喝水!于是一个无敌的传说拉开了序幕……战力九境:筑三海(气海、元海、命海),通三脉(生脉、死脉、中脉),定三窍(人窍、地窍、天窍)。粉嫩新人新书,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求包养。
  • 请别偷走我的心

    请别偷走我的心

    他因为一段情变的冷漠,高傲、她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的他的告白,幸福总是来的快去的也快,琉璃梦的破碎,她发现这只是幻觉梦一场,原来她一直只是一个替身……
  • 鲲鹏变

    鲲鹏变

    修者分为法修和武修,武可逆仙,法可通神,武法一体可通天。一只天蜗背负着一块巨碑由太初而来,碑上刻有神秘古谣,见者不忆,忆者遭天谴。山有灵,名为九!海有灵,名为载!一朝地覆天倾时,山埋于海,海葬于天,从此山不再是山,海不再是海!一个黑铁级势力的少年,一个被遗忘的天才,在眼泪与汗水中一步步走向世界的鼎峰。赢小蒙说:“笑着走下去,一定会成功!”
  • 重活的青春

    重活的青春

    遇见只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青春的记忆渐渐模糊,也许是因为太过思念的原故。窦白重生到高中年代,一定要活出不一样的精彩,重活的青春。新人新书求大家多多支持,已有10W字存稿,大家放心收藏
  • 女阁

    女阁

    3年前的今日,3年后的今日。去也匆匆,回也匆匆。奇异的邂逅,难以捉摸的涟漪。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愿用一生风华与你携手共谱年华。**********[长版]**********3年前的今日,3年后的今日。站在古老街头,顾云丽手里还拿着咖啡。老天,你也太过分了吧,让我穿来穿去有意思吗?一道响雷……好歹让我明天领了艾美奖服装设计奖再弄我回来啊……倾盆大雨,这是让我清醒接受吗?你才疯,你全家疯。貌似闯祸了……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位上计。人家刚回来容易吗,为何偏偏栽在一个无耻小气记仇的帅男手上。占我地,本想讨债熟知变还债,天呐,给道雷劈我回去吧……
  • 驭兽萌妃

    驭兽萌妃

    【身心干净一对一,注:不是玄幻文】一朝穿越,她莫名其妙成了战败国的和亲公主。不仅爹不疼娘不爱,还被和亲对象甩了,转手又一文钱不要的送给了一个暴虐的丑王爷。“拓跋擎烨,你长得丑就算了,能不能脾气好点,老娘实在是跟你相处不下去了!咱们和平离婚吧。”某女一甩包裹,揉着被打疼的屁股一瘸一拐的抽抽搭搭的朝王府门口走。“离婚?进了我的门还想竖着出去?”大手一挥捞入怀中。“那老子横着爬出去行不行!”驭万兽,斗奸诈,吃喝玩乐闯荡江湖。
  • 代号:灭世

    代号:灭世

    他原为人类,却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别人的试验品,在得知政府阴谋之后他用尽一切逃离,最终还是来晚。是放弃,还是活着。看一个试验品如何成为一个种族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