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45300000080

第80章 :桓温上表 朝野忧惧

只过了一月,洛阳便传来了急报。燕国遣宁南将军吕护率兵进攻洛阳,而在洛阳留守的官兵不过只有数千人而已,如何能抵抗得住燕兵压境,洛阳守将陈祐派人前来告急。

洛阳本是晋国首都,自永嘉之乱后,中原丢失,移祚江左,洛阳城多数时间是掌握在中原的伪朝手中。

桓温两次北伐,好不容易才收复旧都洛阳,现在却面临失守的危机,桓温如何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如何能让他多年的辛苦化为乌有。

于是桓温在接到急报之后,当即传令道:“即刻令北中郎将庾希与竟陵太守邓遐帅舟师三千人,助陈祐守住洛阳。”

军情紧急,桓温话音刚落,那使者回一声“是”便动身前往传令去了。

在使者走后,桓温的心思又动了起来,现在洛阳告急,虽然他派出援兵,但也只能抵挡一时,并非长久之计,要真的保住洛阳,必须要主动出击,若是处处被动,终将受制于人。

可桓温现在虽然手握兵权,也不敢在没有朝廷允许的前提下冒然出兵,他并不是担心会失败,而是担心朝中大臣对他口诛笔伐,他终究不能不顾朝野的议论之言。

要怎样才能让朝廷竭力支持他出兵收复中原呢?桓温在思考这一个问题。

桓温心想,现在朝中大臣大都没有北伐之志,情愿偏安江左。大都想安度余生,只求天下无事。

这根本的原因,便是迁都建康之后,因为有了长江天险,有恃无恐。而与此同时黄老之学盛行,当政者皆向往无为而治,谁愿意冒险去与强敌争夺旧土呢!

可是桓温却觉得这无疑是自取灭亡之道,若是不加进取,终有一天,北方的敌人也会像当年晋灭吴一样,越过长江之险。

桓温觉得,要想激励朝臣,必须让他们感到危机,这样他们才会明白克复中原的重要性。

于是桓温萌生了一个想法,那便是趁洛阳现在还在他的手里,请求迁都洛阳,这样都城就与燕、秦相临,时时存在危机,也就能让朝臣时时不忘经略中原。

心思既定,桓温便开始准备上表请求迁都,于是桓温回到书房,准备好纸笔,文思泉涌,洋洋洒洒的写好了奏表。

写完之后,桓温拿起表文,在心中默念,觉得没什么问题,便将其封好,令人快马送往建康,呈递陛下御览。

等那派去送奏表的人走后,桓温每日都坐立不安,他不知道朝中大臣在看到他所上奏表之后的反应如何。

其实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些猜想,就凭他们那不思进取的态度,又如何会同意他这样大胆的想法呢!不过桓温还是希望朝中有人与他见识相同,会站出来表示支持,而更加盼望的还是得到陛下的认可。

这一日,虽不是例行的朝会,但建康城内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都齐聚太极殿,似乎有大事发生。

众臣齐聚,而皇上还没有来,都各自悄声细语,想要打听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是最终却没有结果,无奈之下,群臣也只有等陛下来了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而就在此时,一个宦官悄悄的跑进内堂,向才继位一年的皇帝禀报道:“陛下,朝臣们都到了,陛下还要再等等吗?”

司马丕道:“群臣可有在议论?”

那宦官道:“回陛下,群臣对今日大集颇为疑惑,虽多有议论,但好像都没什么结果。”

司马丕道:“是啊,他们肯定想不到桓温上表是为了迁都,唉,这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宦官道:“现在朝臣已经到了,陛下何不问问他们的意见?”

司马丕这才想起他将百官召集而来,不就是为了商议此事吗,与其自己在心里着急,还不如问问群臣的意见,难道百人之智还想不出对策吗!

司马丕道:“报吧!”

那宦官闻言,高声道:“皇上驾到。”

话音刚落,便听到一阵极其洪亮,气势如虹的声音道:“臣等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跪拜,山呼完毕,司马丕也已经稳坐在龙椅上,说道:“众爱卿平身。”

待百官入席安坐之后,司马丕道:“众爱卿可知今日朕将你们召集而来的用意?”

群臣道:“臣等愚钝,请陛下明示。”

司马丕道:“来人啊,把桓大都督所上之表念给众爱卿听听。”

司马丕身旁一个宦官闻言上前接过司马丕手上的奏表,然后上前两步,准备开始朗声诵读。

只听:“巴蜀既平,逆胡消灭,时来之会既至,休泰之庆显著。而人事乖违,屡丧王略,复使二贼双起,海内崩裂,河洛萧条,山陵危逼,所以遐迩悲惶,痛心于既往者也。

伏惟陛下禀乾坤自然之姿,挺羲皇玄朗之德,凤栖外籓,龙飞皇极,时务陵替,备彻天听,人之情伪,尽知之矣。

是以九域宅心,幽遐企踵,思伫云罗,混网四裔。诚宜远图庙算,大存经略,光复旧京,疆理华夏,使惠风阳泽洽被八表,霜威寒飙陵振无外,岂不允应灵休,天人齐契!

……

夫先王经始,玄圣宅心,画为九州,制为九服,贵中区而内诸夏,诚以晷度自中,霜露惟均,冠冕万国,朝宗四海故也。

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权幸扬越,蠖屈以待龙伸之会,潜蟠之俟风云之期,盖屯圮所钟,非理胜而然也。

而丧乱缅邈,五十余载,先旧徂没,后来童幼,班荆辍音,积习成俗,遂望绝于本邦,宴安于所托。眷言悼之,不觉悲叹!

臣虽庸劣,才不周务,然摄官承乏,属当重任,愿竭筋骨,宣力先锋,翦除荆棘,驱诸豺狼。

自永嘉之乱,播流江表者,请一切北徙,以实河南,资其旧业,反其土宇,劝农桑之务,尽三时之利,导之以义,齐之以礼,使文武兼宣,信顺交暢,井邑既修,纲维粗举。

然后陛下建三辰之章,振旂旗之旌,冕旒锡銮,朝服济江,则宇宙之内谁不幸甚!

夫人情昧安,难与图始;非常之事,众人所疑。伏愿陛下决玄照之明,断常均之外,责臣以兴复之效,委臣以终济之功。

此事既就,此功既成,则陛下盛勋比隆前代,周宣之咏复兴当年。如其不效,臣之罪也,褰裳赴镬,其甘如荠。”

等那宦官念完,朝臣突然像是听到了晴天霹雳一般,不知所措。桓温所上之表说得十分清楚,请一切北徙,以实河南。

而河南是什么地方,那里现在正是战乱频发之地,若是依桓温之言,迁都洛阳,那首先要面对的便是燕国的近百万虎视眈眈的雄兵,而与此同时还要提防着关中的秦国,这不是舍安而就危吗!

不仅如此,洛阳久经战乱,若要重新修缮,必然又耗费巨大,这经费从何而来。而且就算修缮之后,还要时刻担心受到敌国窥视,谁会愿意做这样的事呢!

群臣心里虽然都不赞同桓温之议,但却没有人敢开口说话,因为桓温现在几乎掌握着天下所有的兵权,权势正是滔天之时,谁敢在这个时候做出头鸟,冒犯桓温。

司马丕见状,不禁有些心凉,但还是说道:“众爱卿对此有何建议,不妨直说。”

司马丕本以为在这样的暗示下,会有人应声开口,但是司马丕再一次失望了,众人依旧是沉默不言,整个大殿上的气氛显得十分尴尬。

司马丕怒道:“难道诺大个朝堂,竟没一人敢出声言事吗?”

这时一人小声私语道:“这事谁敢轻易放言。”

司马丕见那人情状,以为他有话要说,说道:“众爱卿不要有所顾虑,有话尽管放心说出来。”

在司马丕再次催促下,群臣终于开口了,说道:“臣等愚钝,不知可否,请陛下圣心独裁。”

等了半天,等来的却是这样的回答,让司马丕怎能不感到失望。

司马丕已经不知道再说些什么了,他感觉到一个桓温就已经让整个朝廷震慑其威,不敢对其有丝毫反对。

而他这个皇帝,也不过只是一个要看人脸色的傀儡。

司马丕越想心中越不是滋味,心想若是同意了桓温北迁,那他就再也没有丝毫顾虑,极有可能借此作出令人不敢想像之事。

司马丕终于再也忍不住,甩手而去,不愿呆在这个地方。

群臣见司马丕离去,心中不禁愕然,他们从没有见到过司马丕如此气急败坏的样子。

这时只听刚才念桓温之表的宦官道:“众位大人,陛下已走,便各自散朝归去吧。”

话音一落,那宦官也转身追着司马丕而去,留着一殿大臣。

没一会儿,众大臣也离席而起,转身出殿而去。大臣们出殿后,三五成群的议论着什么。

只听:“陛下今日突发大火,我等恐怕是令陛下伤心了。”

“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桓温上迁都之表,肯定是早已谋划好了。谁敢在这时反驳,惹怒了他。”

“也是,如今桓温手握实权,咱们可得罪不起,宁愿让陛下受点委屈,也要保住这官位啊。”

“可是若是从了桓温之议,迁都洛阳,更是岌岌可危啊。”

“唉,如今身处两难之境,还是先把目前的难关度过再说,至于以后的事,首先要替咱们考虑的,便是桓温了。”

“可是自迁至江左之后,几十余年,人情风物,早已深入众心,一旦迁都,可又要重新经营,恐终非易事。”

“就算如此,桓温若想要迁都,谁又能挡得住呢!”

“真希望有人能够拦住桓温。”

此次朝会之后,群臣议论纷纷,多是对桓温想要迁都洛阳表示忧惧万分,但是却还是无人敢出言上谏。

终于有一个人再也忍不住了,他要向司马丕进言。这人便是散骑常侍领著作郎孙绰,曾经因作《遂初赋》而闻名。

孙绰上疏道:“昔中宗龙飞,非惟信顺协于天人,实赖万里长江画而守之耳。今自丧乱已来,六十馀年,河、洛丘墟,函夏萧条。

士民播流江表,已经数世,存者老子长孙,亡者丘陇成行,虽北风之思感其素心,目前之哀实为交切。

若迁都旋轸之日,中兴五陵,即复缅成遐域。秦山之安,既难以理保,烝烝之思,岂不缠于圣心哉!

温今此举,诚欲大览始终,为国远图;而百姓震骇,同怀危惧,岂不以反旧之乐赊,而趋死之忧促哉!

何者?植根江外,数十年矣,一朝顿欲拔之,驱踧于穷荒之地。提挈万里,逾险浮深,离坟墓,弃生业,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将顿仆道涂,飘溺江川,仅有达者。

此仁者所宜哀矜,国家所宜深虑也!臣之愚计,以为且宜遣将帅有威名、资实者,先镇洛阳,扫平梁、许,清壹河南。

运漕之路既通,开垦之积已丰,豺狼远窜,中夏小康,然后可徐议迁徙耳。奈何舍百胜之长理,举天下而一掷哉!”

司马丕览疏之后,顿时开怀大笑,终于有人敢直言进谏,反对桓温了。虽然时间来得慢了一点,但总算还是有了,这仍然让孤立无援的司马丕有些高兴。

然而就在司马丕高兴之时,禁中的一名宦官趁司马丕不备,将孙绰所上奏疏给誊抄了一份,偷偷藏进了袖中。

几日后,桓温的书桌之上,放着一张满是折痕的纸张,而桓温的脸色也似乎因为这一张纸而变得十分难看。

这正是孙绰上书司马丕的奏疏,桓温今日刚刚看到,他见孙绰将迁都之弊列举了出来,简直将他迁都之议贬得一无是处。而在奏疏的最后,还向桓温提出孙绰所认为之万全之策。叫桓温如何能不动怒。

桓温拍桌怒道:“回去致意孙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而知学人管家国事邪!”

这话明显是桓温大怒之语,那传信之人身份卑微,如何敢真的将这话传给孙绰听。

孙绰上书,虽然让司马丕感到十分高兴,但朝野忧惧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善,而司马丕也决不能就这样向桓温妥协,于是准备派遣侍中劝桓温放弃迁都的想法。

扬州刺史王述闻讯后,急忙入朝言事道:“温欲以虚声威朝廷耳,非事实也;但从之,自无所至。”

司马丕几经考虑,最终下诏道:“在昔丧乱,忽涉五纪,戎锹肆暴,继袭凶迹,眷言西顾,慨叹盈怀。

知欲躬帅三军,荡涤氛秽,廓清中畿,光复旧京,非夫外身徇国,孰能若此?诸所处分,委之高算。但河洛丘墟,所营有广,经始之勤,致劳怀也。”

同类推荐
  •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大明如何跑偏了?皇帝不靠谱儿,大臣很变态,太监很强大!彻底颠覆了你对权力游戏的一切想象!明朝皇帝不靠谱——成祖朱棣能夷灭他人“十族”;正德皇帝不爱当皇帝却爱当大将军;嘉靖皇帝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成仙儿”;天启皇帝整天鼓捣木工活儿……大臣很变态——内阁首辅给皇帝看色情图书;御史们没事骂骂皇帝,惹得龙颜大怒,屁股挨顿臭揍;太监很强大——司礼监能够代替皇帝处理公文;东厂特务让举朝上下闻风丧胆,一些太监居然还能带兵打仗;满朝公卿争着喊他们“干爹”。最要命的太监干政甚至成为一种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这是一个跑偏的帝国。它让一切关于君臣关系不可能的想象成为现实,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王朝权力运行的一般认知。
  • 三国星际

    三国星际

    在三国演义中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将领最重要。所以作为一个君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抓捕将领。比如赵云,你怎么降服?作为无为而治的君王,首先我可以用智慧降服,不过这个未必能够万全。容易一点的办法,用美色如何?认N个干女儿,赵云挑中哪一个干女儿,赵云就被收编了。但是赵云不近女色,好吧,那只好用金钱。“这是一百亿Q币,赵云你还不投降?”“什么,赵云不要钱?确实赵云这样的猛将会缺钱吗?”“赵云,我要和你单挑,败了就投降我,可敢?”
  • 帝师神棍

    帝师神棍

    一代学术宗师观星象得知“帝星变,天下乱”。而帝星旁隐约可见的新星,暗示的又是什么?帝王者得天下,权柄在手,方可翻手成云覆手雨。···········江家以相术闻名天下,江家后人,能否神机妙算,平定江山?他本不过是个江湖的算命先生,打着个金字招牌,到处“招摇撞骗”以讨个生计。那天,却莫名其妙地被卷进了政治纠纷中……和一代帝王亦师亦友,哪日一旦功高盖主,可否明哲保身,退隐江湖?···········小小算命人玩转天下!新人新书,请多点击、推荐、评论、收藏!!票子来!!书友群群号:76703774········【至二月中旬前冲新人榜,请个位多多投票、收藏、点击支持!】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一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一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了凡四训讲记

    了凡四训讲记

    《了凡四训》是一部讲解命运原理的书,学习了这部书就会成为命运达人,掌握自己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将军的重生夫人

    将军的重生夫人

    父母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谁砍我手足,我穿他衣服。谁穿我衣服,我砍他手足。将军的衣服,被浸了猪笼。回首才发现,此件最合身!追到了黄泉,寂寞了千年。父母是手足,妻子是心肝。捍卫我手足,呵护我心肝。重生结连理,再续前世缘。---------------------各位看官,停车吃饭,休息读书,请入!不出意外每晚19:00更新!
  • 向前再向前

    向前再向前

    退伍兵刘向前被迫回到家乡,面对生活的阻碍与无奈让他明白不能原地踏步。他所能做的只有,向前,向前,再向前!
  • 金科玉律

    金科玉律

    额头一块紫红色胎记,让苏兰心“荣登”京城丑女榜榜首,爹爹不亲嫡母不爱,妥妥就是被炮灰的节奏。但是,炮灰没有放弃人生,每天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炮灰成了女主。男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愿白首不离,相许一生。女主:太肉麻,要吐了。男主:好,换一个。苏兰心,你不嫁给我,就别想嫁出去,你就乖乖从了我吧。女主:……
  • 蓝色契约

    蓝色契约

    爱情总是千变万化,时而像青苹果一样酸涩,时而像莲子一样苦楚,可最终,又会像糖果一样甜蜜,让我们轻易被俘获,忘记一切烦恼和忧伤,带来全新的甜美记忆。
  • 大明江山

    大明江山

    这是一段悬疑、沉闷的历史,它又有着辉煌的一面,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只知晚明东林党争,明末三案,阉党乱国,却不知本朝科技发达、人才济济,众人只记住了那皇帝昏庸荒唐事,却不知明代内阁首辅制。金戈铁马征寰宇,不逊十全大辫子。将领策马扬鞭,文臣运筹帷幄,扭转亡国颓势,开创大明辉煌盛世。江山锦绣如画,举杯共赏江南美景。北国塞外怀柔,南国海疆长啸!是军人又是君王,欲耀兵于异域,示中华之富强。锦绣江山岂能被大辫子束缚,关外硝烟四起,海外毛子横行,朝堂尔虞我诈,阉党的贪婪,东林党的腐朽,将领派的嚣张跋扈,他又是如何安内攘外,扫清寰宇,又是如何儿女情长,故事从这里开始
  • 荼蘼花开伊人心碎

    荼蘼花开伊人心碎

    荼蘼的花语:荼蘼过后,花季结束,便无花再开。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亦舒说这是最后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说的就是无论有没有结局都要收场。荼蘼花开,表示感情的终结。爱到荼靡,意蕴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繁盛之后留下的也许是一片颓败,又或许是归于平淡,最后的美丽总是动人心魄。荼靡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独特的。茶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鲜花,茶蘼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说,花儿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飞翔。
  • 壮文论集

    壮文论集

    这些学术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公开发表过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其中个别地方做了一些修改、订正和补充,但不作重大改动。限于时间和个人的条件,还有若干领域自己来不及研究,例如,壮族和国内及国外民族发展民族文字的情况对比,壮文和其他民族文字的对比,都只好暂付阙如。壮文本身的完善问题、借词问题、壮汉翻译规范问题,也未能予以展开。本论文集只着重围绕推行问题进行探讨,以便给政府部门、推行单位、研究专家和广大群众提供参考。
  • 妃我倾城之凤凰劫

    妃我倾城之凤凰劫

    高中生的她,原本幸福地生活在父母身旁,却因为不合格的闫判,错勾了她的魂魄,又因为她曾说过的话,她的父母火化了她的肉身,她注定再也回不去了。借尸还魂的她来到陌生的国度,成了一个小乞丐,卖身青楼。一昔之间,有了父母、哥哥不说,还多了个贵为皇子的表哥。“我们是近亲,生孩子会痴呆的。”一句话拒绝了表哥的爱慕之情,却苦苦单恋着一座冰山。“哼,他越是跑,我就越要追。”“钰儿,跟我去沙歧吧,做我的皇后。”“钰儿,跟着你的心走,做你想做的吧。”君越痕、君越尘、千羽、凤栖梧……她和这些人注定纠缠不清了……
  • 江南文史钩沉

    江南文史钩沉

    本书内容丰富充实,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展示了江南名人的巍巍形象。二是揭示了江南经济改革发展深处的文史渊源。三是探究了江南地方文化的特色。四是选编了一部分纪念《江南论坛》创刊和复刊的文论。
  • EXO落语

    EXO落语

    找到小时候的玩伴EXO?看高贵女王如何拿下EXO行星团,魔法的秘密即将展开,吸血鬼,狼人,“你不是开玩笑吧?”我叫安夏凉,我有快乐的家庭,父亲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司老板,则母亲,在我映像里并不深,因为她是一名演员,往往在家里的时间很少,愿意跟我交朋友的,都是看中我的钱,所以我很孤僻同时也很孤独挑战一下甜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