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3000000012

第12章 千古艰难唯一叛 (5)

其实,华世奎一介书生,当上军机章京也只是循资按辈取得,既无杰出干才也无扎实后台,袁却是平生杀人无数的“铁血宰相”,又何必对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畏而避之?然而,这恰恰就是袁的行事特色,是他不同于一般“枭雄”的地方,也是他高于他那些儿孙辈军阀的地方。他虽不做忠臣,但他对忠臣却非常尊重,所以他大概不会学明成祖朱棣那样,在篡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之后,为立威而夷了矢志忠于建文帝的大儒方孝孺的“十族”。他自己固然于道德无所顾忌,苟其利于自己的权位功业,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但他也绝对尊敬那些有操守有道德的君子,甚至有意保全这些谦谦君子,所以曹操借刘表之手杀祢衡这样的气量狭窄之举,袁世凯大概也不屑为。当然,他保全这些君子的前提,是这些人不要对他的权力形成实质性的障碍。

他很倚重的幕僚张一麐对袁氏帝制自为很不赞成,劝说袁世凯多次而不果,只好暗中阻挠,但袁还是信任他。张一麐回忆,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之后,神情落寞,对他转而最为亲热,有一天居然三次找他谈话,实际上却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态。后来袁世凯终于将自己的心事一吐而快,对张说:“我到今天才知道,淡于功名、富贵、官爵、利禄的人,才是真正的国士。你在我的幕中几十年,未尝有一字要求官阶奉给,严范孙(严修,著名教育家,帮助袁世凯主持新式教育)与我交数十年,也未尝言及官阶升迁,你们二人都苦口阻止帝制,我有国士在前,而不能听从谏劝,我深以为耻。”他还说:“如今事已至此,那些推戴我做皇帝的人,难道真的有救国怀抱?前天推戴,今天反对的人,比比皆是。”

他对张一麐感慨道:“总之我历事时多,读书时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

现在我说这些话也只能与你说了。误我事小,误国事大,当国者怎么不怕这样的事呢?”“你对得起我,我对不起你!”对于上述一席交心之谈,张氏评说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项城能出此言,毕竟是英雄本色。”

袁世凯知道人心好坏之别,知道有德无德之分,他心里亮堂,对这些正人君子之道并不懵懂,他做着那些让正人君子不齿的事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无耻。他明白道德是怎么一回事,只是他不愿为之罢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讲道德并不能够为他讲来权势功业。如果讲道德能讲来这些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也不妨为之。这正是马基雅维里最为推崇的君主道德观,不想马氏竟在远隔重洋的东方大陆找到了他的知音。所以有人说,袁世凯真能做到“知耻而无耻”。在袁世凯与其关系人物的世界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史记》、《汉书》中某些帝王与其将相的故事在重演。

说来不奇怪,袁世凯的部下心腹之中,固然多心狠手毒之辈,鸡鸣狗盗之徒,但也有不少道德文章皆为一时之选的方正之士。在袁身败名裂之后,恰恰是这些人对袁有眷眷恋主之情,为他洗刷辩白。小人在他生前害怕他,因为他是最大的“小人”,而那些颇具道德和节操的人,对他却不乏正面之词,是因为他们愿意从正面去推测别人的用意。

也许,更重要的是,袁世凯有如此丰富的面相,而他将他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了那些君子。

6.得失与恩怨“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这话是袁世凯年少时说过的。

他既然没有打算以德服人,别人因利益攸关背他而去,他也怨不得。荀子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验之袁世凯一生,则真是毫厘不爽。袁世凯自愧读书时少,他读书要读到这一句,不知会作何感想。

1908年,摄政王载沣为光绪“报仇”,罢斥袁世凯,让他回原籍“养疴”。

袁世凯筑居洹上村,表面上过着隐居生活,优哉游哉,不问世事。为此他还叫人拍了几帧非常著名的照片刊载于当时影响很广的《东方杂志》:他哥哥袁世廉扮作渔翁,坐于船中,袁世凯扮作艄公模样,持长篙立于船头,似乎在向外了望。(一般的介绍认为袁做渔翁坐在船中,他哥哥做艄公,但据袁克文的说法则相反。)袁并为照片题诗两首,其中一首如下:身世萧然百不愁,烟蓑雨笠一渔舟。钓丝终日牵红蓼,好友同盟只白鸥。投饵我非关得失,吞钩鱼却有恩仇。回头多少中原事,老子掀须一笑休。这“投饵我非关得失,吞钩鱼却有恩仇”一联,用来解读袁世凯一生种种关节,倒是颇为恰当——只是要把上句反过来读,因为这时候他正在故作淡泊洒脱的时候。

袁世凯一生的功过荣辱、是非成败,全都系于“得失”、“恩仇”两词之中。

比如,他因为戊戌政变的个人得失考量,而结下和光绪、维新派的种种仇怨,这反过来又影响于他后来的个人得失。他对辅佐他成事的一帮兄弟部下,结之以恩遇,待之以腹心,但最后还是不免因个人得失而分道扬镳。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在他复辟时不肯作一援手,反而冷嘲热讽,因为他们从袁氏复辟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况且以他们的见识,也看到此事为天下之大不韪,他们不愿为袁氏的家天下火中取栗。据说在清朝垮台之际,袁世凯、段祺瑞和赵秉钧三人密约,助袁得到大总统位置后,三人轮流做总统,果真如此,则段祺瑞和赵秉钧当然不会帮袁把大清天下和民国变成袁氏天下,那无异于好好将自己本来可唾手而得的万乘之尊地位拱手让与袁克定。段祺瑞和冯国璋在1915年对付袁世凯的手段,正是1911年袁世凯施之于清廷的故伎。况且袁克定与袁世凯手下的大将们向来不合,这些功高勋著的部下看不起又惹不起这位“曹丕”(冯国璋在袁谋称帝时就对人发牢骚:袁克定“这个曹丕难伺候”。),当然乐意袖手看着他成为“扶不起”。而那些为袁氏复辟不遗余力“鼓与呼”的部下友朋,无一不是各怀鬼胎,冀有所得,将袁氏称帝看作一桩可大捞一把的无本买卖。

筹安会六君子中的头目杨度,竭力鼓动袁称帝,据说是受梁士诒唆使。

梁是袁的“财神”,向来负责为袁的活动筹款。有传闻说,杨度老来手头拮据异常,这时候梁许诺他只要说得袁世凯称帝,杨氏的钱财用度不愁。

况且杨度一贯有心作“帝王师”,他一想,自己从清末开始就力主君主立宪,大块文章都现成,写几篇鼓吹君主立宪的文章还不是易如反掌,所以一口答应下来,开始想着法子劝袁世凯称帝。梁士诒如此热心为袁世凯张罗做皇帝的事,则是受了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要挟。原来,梁士诒久掌各路财源,难免手头不干净,1915年其交通系众多得力干将正因铁路问题被参劾,眼看自己的金位也将不保,这时候袁克定出来打圆场,说只要梁士诒尽心支持袁世凯称帝,则“交通大参案”可消弭于无形。(此中内幕,《新编古春风楼琐记》第一卷第231页载之甚详。)梁士诒闻得此言,如捞起一根救命稻草,对袁克定的要求岂敢推辞?他回去和心腹参谋及手下计议,结论是,“同意则不要脸,不同意则不要头”,我辈还是先保住项上人头要紧。

袁克定如此曲里拐弯地要将他老爹送上皇帝宝座,却并非真心为袁世凯打算,这其中包含着他极大的私心——袁克定野心极大而又才干欠缺,他亟欲借老爹的威风夺得大权,而对他来说,夺权的最好办法,就是将民选的总统变成他袁家的一姓皇帝,由他老爹直接将权棒递到他手里。辛亥年袁克定就在暗中联络袁的部下,直接给袁来一个“黄袍加身”,1912年北京兵变,初因也是袁克定在背后捣鼓政变,以武力拥簇袁世凯登基,但冯国璋的禁卫军不配合,就转而演变成了兵变。早在袁世凯宣布接受帝制之前,袁克定已经私刻“皇太子”金印了,而且为了杜绝其二弟袁克文继位的可能,有诸多对袁克文不利的举动,其急不可耐之状令人作呕。此外袁克定还有断袖之癖,则他当皇帝的障碍不止是跛足这一条了。此人稍有其父之风的地方,也许就是1937年后虽穷困潦倒于京城,却坚拒落水做汉奸。

当然,袁世凯也不是对当皇帝毫无兴致。恰恰相反,他自己对当皇帝也很有瘾,一旦被这个念头缠住,就再也放不下,只是开始时,他还没有完全丧失多年来练就的判断力,还有点忐忑不安,觉得事不可为。1914年时,国内已统一于袁氏铁腕之下,当时京城即有人提倡帝制,而袁的态度却镇静如常,并未受其蛊惑。当张一麐将外间此种传言议论传之于袁世凯时,袁世凯坦言:“革命党人,弥漫全国,恨我切骨,我岂肯自投罗网,弄来滔天大祸于国家子孙?

仲仁知我,我决不做此等傻事。”此番话,说是伪饰之词也好,说是真诚之言也好,都可见其对形势判断尚为精准。到得后来,他完全被一帮“拥戴”他的人包围得水泄不通,他自己也有意无意地疏远那些直言犯谏的明智之士,情形就为之丕变。最后袁氏称帝整个运作的核心,其实就是袁世凯自己了。结果,“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诸多善于察言观色的宵小利禄之徒,竞相乘机而上,使得袁世凯利令智昏,于是看似半推半就,其实是欲拒还迎地登上了皇帝宝座,也把自己的头伸进了绞索的圈套。

1915年5月22日,四川都督陈宧宣布独立时,通电全国,电文中有“自今日始,四川省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这样决绝的话,袁读到电文气愤至极,竟当场昏厥,醒来时,双目含泪,满面通红,羞愤之色难以名状。

同类推荐
  • 原来康熙

    原来康熙

    他幼时并不为父皇所爱,却意外地被推上皇帝宝座;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十四岁即计除权臣鳌拜,夺回朝廷主权;他励精图治、宽民裕国、平藩伐准、横扫六合……这位十七、十八世纪堪称帝王英杰的大帝——康熙,在影视剧中被人们塑造得不是太虚狂,就是太平民;不是太高深,便是太世裕。原来的康熙是怎样的人?
  • 岳飞(名人传记丛书)

    岳飞(名人传记丛书)

    他生在乱世,背负收复河山的梦想,带领岳家军驰骋沙场,尽忠报国。一腔热血却壮志难酬,正当壮年,却首奸臣迫害致死。本书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民族英雄岳飞为收复失地、匡复国家而奋斗的精彩人生,让青少年了解岳飞赤胆忠心,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树立学习的榜样。
  • 孩子慢慢来,你要的岁月会给你

    孩子慢慢来,你要的岁月会给你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紧贴当下教育现实,还原教育真相,让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作者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学者的严谨,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并指出教育面临的种种误区,同时为读者提供出许多可操作的方法。这些故事饱含真情,文字生动,所思所感贴近家教现实,对渴望帮助孩子成功的家长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对青少年读者有很强的借鉴和励志作用。
  • 普利策(名人传记丛书)

    普利策(名人传记丛书)

    他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小镇,17岁时偷渡到美国参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记者,并创办了《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等报纸,被誉为“报业大王”。本书生动而详实地讲述了普利策从一个联军士兵到报业大王的传奇人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普利策非凡的勇气、崇高的信念、创新的思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望气师

    望气师

    望气者云,东南有天子气,秦始皇东巡以镇之。气为万物之母,万物皆有气,望气可辨阴阳、察吉凶、观天象、定山川、镇国运、寻龙探宝……王皓得高人传授望气术,成为望气师,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 假如爱神没有睡着

    假如爱神没有睡着

    七月盛夏。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的蒸笼,小朵每天都猫在家里看电视,发呆。E娃在电话里夸张的大叫:“喂,江小朵,七天啊,知道七天是什么概念吗?我们这对超级无敌好姐妹已经整整一百六十八小时没见面了吧。今天无论如何你要出来见我一面。”
  • 起伏的幸福

    起伏的幸福

    在江晓羽的“逼迫”下,程栩迪落入了江晓羽的爱情网,但他们的爱情总是跌跌荡荡,起起伏伏。当他们情定一生时,却不得不异地相恋,各自奋斗。当他们各有所成终于不用异地相思时,却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程栩迪的出轨。江晓羽是否能承受住这样的打击?她会原谅程栩迪吗?
  • 战之帝

    战之帝

    频死少年,机缘获得妖异心脏,得以重生,从此开始他的杀伐之路,凡是阻挡在前的皆以杀之,踏天歌,成神路,傲视八方
  • 徘徊之后依然是你

    徘徊之后依然是你

    校园时期,因为误会,他们擦肩而过。进入社会,徘徊之后,依然是彼此。他,高冷帅哥,但是从小心里就有一个执念,是她吗?她,本是霸气学霸,但是自从遇到他,变得多愁善感,她还会因为他变成什么样呢?
  • 穿越真实

    穿越真实

    有人告诉我,现实就是一本书永远看不完的书籍。但当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却发现这本书根本就是空的。我以为她骗了我,可我仔细想想,她说的对,真的根本看不完。
  • 生命中不可错过的精彩

    生命中不可错过的精彩

    本书用散文般的细腻让读者娓娓描绘一件件生活彩插,请暂时停下您忙碌的脚步,看看周围的世界,是否发现原来生命别有洞天,原来生命如此精彩!
  • 穿越之成人童话

    穿越之成人童话

    手握紫青双剑,笑傲童话世界。左拥白雪公主,右抱人鱼公主。作者是龌龊的成年人,写的当然也是YD的成人童话。努力更新!
  • 神龙殿下,带我飞

    神龙殿下,带我飞

    她是皇家学院里有史以来,最有资质的学生,却意外的背负上盗窃贵族的罪名。只因身份低微,她连辩护的资格都无法得到,余生,只能在令人绝望的太阳塔中度过。濒临死亡的边界中,她竟意外得到了传说中的圣物——龙睛石。以死人之名逃出地狱之塔,誓要讨回本应属于她的一切!可是,那圣物里面竟然藏着的一只神龙?占了她的身子不说,就连她想什么他也知道的一清二楚,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 末世之宠溺

    末世之宠溺

    能重回末世爆发前,舒沐满心庆幸。这辈子,她不想躲在家人的羽翼下做公主。有冤报冤有恩报恩,她要坚强起来,与父兄共进退。末世突然爆发,她与家人失去了联络。而后,唐天衡视她为禁脔,千娇万宠,就是不肯放她离开。回家路漫漫,怎么办?唐天衡:先把孩子生了,我就带你前去拜望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