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2000000018

第18章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奇迹的解释(15)

由于城市化的滞后导致的第三产业发展的严重不足,形成了国内外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劳动力剩余和城镇的失业问题。从大的结构看,刚才讲了,从产业间的劳动力就业比率看,2007年,农业劳动力就业比率40.8%,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多了高达近30个百分点,服务业中就业的劳动力比率32.4%,比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竟然少了27.6-32.6%。这意味着什么呢?非常有意思的是,一方面,由于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按照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就业比率,中国的工业领域可能资本密集程度过高,中小加工工业企业发展不足,少提供了7000万个就业机会;而服务业少提供了14000万左右的劳动力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按照10%左右的农业劳动力创造10%左右的GDP衡量,按照其他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的就业结构,中国农业中剩余了23000万劳动力。我们来看2007年的结构。

表5-7   中国2007年GDP和劳动力就业的产业分布

各产业增加值就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生产率比率

总计和平均249529.90786453.1728100.00

第一产业28095.00314440.893528.00

第二产业121381.30206295.8840185.00

第三产业100053.50249174.0155126.56

注:增加值为亿元人民币;劳动力为万人;劳动生产率为万元GDP/人,数据出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出版社出版。

显然,这样一个结构是非常扭曲的。如果我们假设一个2008年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人均GDP3100美元合理水平时的结构分布。

表5-8   假设的一个2008年产业和就业合理分布的结构

GDP分布百分比就业结构百分比生产率GDP比率

总计304747100.00786451003.8749100

第一产业294929.6711797152.500064

第二产业13762545.1627525355.0000129

第三产业13763045.1639323503.5000111

注:以上数据为模拟的假设数据。

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将农业领域中的劳动力就业,从40%调低到15%,其劳动生产率就会从8900元人民币提高到25000元人民币;并且,在工业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就会多增加就业7000万人左右,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率如果提高到50%,就会多增加14400万个就业岗位。这21000多万个工作岗位,实际上就是产业和就业结扭曲而损失的就业容量。而且,产业间增加值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缩小,以其为基础的产业间和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也会大大缩小。

由于服务业的发展不足,不能在国内服务业中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并创造财富,于是其剩余压力全部转向外向的出口加工制造业,当遇到2008-2009年这样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出口受阻,出口加工企业破产、停业、生产不足等等,致使大量的农民工失业,并且收入减少规模巨大,农民损失惨重。2009年农民工失业率大约在15%左右,失业规模在3000万以上。2000年以来,农民增收的80%来自于务工所得,而2009年农民工的大量失业,以每人每年万元务工收入计算,由于失业导致的农民收入损失在3000亿左右,由于农民工过剩供给过大压力下,还在城市工作的17000万农民工,工资水平下降假如月200元,则导致的损失为4000亿元。两项相加2009年农民收入损失在7000亿元左右。

表5-9   2007年城市化水平与第一产业就业比例

地  区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就业比例地  区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就业比例

上  海88.706.1宁  夏44.0245.7

北  京84.505.9陕  西40.6248.5

天  津76.3118.0湖  南40.4550.7

广  东63.1429.2河  北40.2541.7

辽  宁59.2034.0青  海40.0744.4

浙  江57.2019.2江  西39.8041.6

黑龙江53.9046.6新  疆39.1552.0

江  苏53.2022.7安  徽38.7045.9

吉  林53.1646.8广  西36.2455.1

内蒙古50.1552.6四  川35.6046.3

福  建48.7032.4河  南34.3450.6

重  庆48.3439.3云  南31.6064.8

海  南47.2053.5甘  肃31.5954.4

山  东46.7537.2西  藏28.3057.6

湖  北44.3038.8贵  州28.2452.9

山  西44.0341.2

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2、第一产业就业比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

图5-2   第一产业就业比例和城市化水平的散点图

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比例和城市化水平的相关系数-0.884,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该相关系数为零的原假设,即二者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当城市化水平越低时,农业中堆积和过剩的劳动力就越多;而当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农村中堆积和剩余的劳动力就越少。

服务业领域的狭小,也使得城镇和城市中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复员和转业的军人,以及往往失业需要再就业的劳动力,都挤向工业和党政事业单位;而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在中初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之后,在 其后期,总体上,技术进步加快,自动化和流动作业程度提高,资本开始集中和集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目前国家实际党政事业经费支出规模看,比率在政府全部实际支出的30% 以上,已经高过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行政公务支出水平了,需要尽快改革和严厉加以限制,使创业和企业的负担真正减轻下来。因此,从总体上看,未来劳动力向工业继续大量转移的空间越来越小,而继续扩大党政事业机构来增加就业的方式,将会形成更加紧张的党和政府与企业的税费关系,会形成更多的部门利益和合法腐败,而且会使更多的企业因税费负担过重而关门停业,导致就业问题更加严重。当然,一些工业领域中的轻加工中小企业,未来还将大量地吸收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但是,非常清楚的是,从大的格局和产业就业结构变动不可抗拒的趋势着眼,我们总体上除了发展服务业,根本无法解决中国未来数亿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

2008年11月期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就业形势与去年一样。虽然就业是一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为重要的四个指标之一,与物价水平排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然而,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却成了最不反映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统计指标。中国城镇的失业率究竟是多少?有各种各样的推测方法。笔者以城镇人口从业率推算城镇真实失业率。

表5-10      按照人口从业率变化推算的城镇失业率

年份19901991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

城镇人口从业率56.4455.9754.1350.4048.6249.0549.4248.5047.00

城镇登记失业率2.52.32.93.14.24.14.04.04.0

90年水平失业率2.53.36.411.215.715.014.416.018.7

估计失业率2.53.35.48.211.2510.59.4011.7513.95

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按照1990年的从业率来推算真实失业率,从2000年开始,已经相当高了。如果考虑就业人口上学率的提高,一些妇女专职从事家务,有一些临时就业没有被计入劳动力就业统计范围等因素,扣除一些百分点,真实的失业率也在逐年上升。从2009年的情况看,当年毕业需要就业的大学生611万人,2008年以及2008年以前没有就业等着工作的大学生在350万左右,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就达900多万人。再加上复员和置业军人,以及失业在家的其他劳动者,2009年需要就业的城镇等待就业的劳动力总体估计在4500万左右。这样规模巨大的劳动力,还能在农业,还能在大工业中就业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读过马克思《资本论》的学者,无不熟悉马克思描绘的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逻辑过程:即从经济运行上看,由于技术进步、工人生活费用及决定的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资本家越来越多地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力,资本不断地集中和集聚,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更多的供给品;而工人由于失业,由于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资本家压低工资水平,使社会购买力小于资本生产供给的产品,于是生产过剩性质的经济危机发生了。从社会关系和政治上看,由于资本和技术排挤劳动力,大量的劳动力成为失业者,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要进行反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于是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灭亡。但是,往往被中国研究《资本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学者所忽视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除了我们的学者所说的,建立了社会保障,形成了工会力量,法律建立了对劳动力有利的劳资关系,国家提供较多的公共服务等等外,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一是除了大工业和大企业的发展外,大量的中小企业,许多竞争性的轻加工工业中的中小企业,并不遵从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规律而变动,特别是服务业以及服务业中的中小企业,更是不按照资本有机构成变化规律而变动,这是马克思没有想到和没有预料到的。从企业规模结构上看,资本主义社会65-80%的劳动力在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得到了就业;从产业结构上看,80%左右的劳动力在服务业中得到了就业,而马克思分析的大工业中就业的劳动力比率却越来越少。于是,掘墓人都跑到中小企业和服务业中了,有工资和有收入了,不掘资本主义墓了,这是许多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至今也没有灭亡的最根本性的原因。

分析到这里,需要我们深思的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我们的大工业是不是也有技术进步和因生产成本提高决定的工资成本提高,使大工业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力,并且资本集中和集聚的趋势?在全世界各国发展史上,农业劳动力就业比率下降,工业劳动力就业比率先升后降的趋势下,中国能违背这样的规律和趋势,走通过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工业,解决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数亿人就业的中国特色的道路吗?从一个学者的研究和判断看,是根本不可能的。我担忧的是,如果从企业规模结构上不发展中小企业,如果从产业结构上再不将服务业的发展重视起来,是不是也会陷入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过剩和失业者规模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之中,从而葬送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体系呢?!

四、后果之二:资源消耗大和生态环境恶化

在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日益渗透乡村社会的过程中,分散的人口居住和发展形式,带来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难以治理和保护。

(一)城市化滞后与土地资源的浪费

城市化滞后和人口的分散发展和居住形式,实际上将消耗大量的土地。将绝大部分土地分配给农业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中,要将一部分土地分配给城市建设,分配在城市中的企业,否则这个社会不叫现代社会,而应当称之为传统的农业社会。如果要发展城市社会,发展工业经济,而又不想占用耕地,不分配土地给非农业经济,这无疑是用农业社会的思想、观点和办法管理现代社会。

实际上,城市化将人口、企业、要素和基础设施在空间上集中,集约地使用了土地,大大减少了土地的占用。首先,城市人口的集中居住,特别是楼房居住模式,要比农村独家小院式的居住模式少占用土地面积。中国现在农牧户大约为2.5亿,如果说1 户农牧民独家独院占用耕地按照0.6亩计算,村里道路、村公共建筑等等按照每户0.5亩计算,共占用耕地2.7亿亩,推算全国农村村庄用地合18.19万平方公里。如果将80%的农民城市化,居住中高层楼房,加上绿化、交通、公共建筑物等,1户按照0.35亩地计,只占用了7000万亩地,仅就居住用地这一项,可以节省2亿亩土地。下面我们用数据比较农村用地多,还是城市用地多。

表5-11      2007年城市建成区和农村村庄用地

项目和单位城乡居住用地人口每万人用地

平方公里万亩万人平方公里

地级及地以上城市234913524372490.63

县级市119781797 155710.76

建制镇15399230965592.35

城镇合计508687630593790.91

农村居民点用地18187527281727502.50

全国合计232743349111321291.76

单位: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全国建制城镇2007年有19249个,平均占地规模估计为80公顷, 2007年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居民及独立工矿点全部用地为4亿亩。

可以看出,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用地为23491平方公里,却容纳37249万人口,每万人用地只有0.63平方公里;县级市建成区面积为11978平方公里,容纳了15571万人口,每万人用地为0.76平方公里;建制镇建成区面大约为15399平方公里,人口约6559万人,每万人用地2.35平方公里;而农村居民用地大约为181875平方公里,人口72750万人,每万人用地高达2.5平方公里。

从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比来看,人口越聚集,城市人口规模越大,每平方公里的产出水平越高;而人口聚集程度越低,城市人口规模越小,每平方公里产出水平越低。从5-10表全部地级市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400-1200万非农业人口的城市,其全国平均每平方公里建成区的GDP产出水平高达73570.16万元,20万人以下规模的城市,其全国平均每平方公里建成区产出水平则为26575.38万元,其土地产出只为400万以上城市的36%;而全国建制城的每平方公里产出,全国推算平均只有5000万元,是4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1/14。

表5-12        2007城镇规模与土地的产出效益

城市和城镇建成区国内生产总值每平方公里产出

平方公里 亿元万元

400-1200万人口5800.7744922.48*95%73570.16

200-400万人口 3758.0027895.53*93%69033.64

100-200万人口 4583.00 26748.15*91%53111.10

50-100万人口 5367.0924829.05*88%40710.26

20-50万人口 5040.12 16922.45*86%28874.92

20万人口以下 1005.03  3179.65*84%26575.38

山东17地级以上市 2033.0012536.07*90%55496.62

县级市非农业GDP11978.00 35934.0030000.00

建制镇非农业15399.00  7699.505000.00

注:地级以上城市,包括山东17城市GDP和建成区面积,出自《中国城市年鉴(2008)》,中国城市年鉴杂志社2008年版;县级市建成区数据为全部城市建设区数减去全加全部地级市建成区面积,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城市年鉴上的各地级城市的建成区面积相加后,要比中国统计年鉴上的多出4065平方公里;GDP为行政区域内的数据,因此,考虑大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不同,进行了折算,将农业和建制镇等创造的GDP扣除。最后,表示的是不同规模城市和城镇的建成区,其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效益。

如果在农村发展村镇工业,而不发展城市和城镇,不在城市和城镇中发展企业,耕地的浪费则将更大。一些农村在发展乡镇工业时,分散地在农村建设工厂,这些工厂的规模较小,但数量非常多,相对工业每一单位产出占用的土地要比城市高得多。在农村提倡大力发展工业,其每平方公里形成的GDP,可能仅仅为城市土地的产出的1/50左右,是特别浪费土地的一种发展方式,是极不合算的。

就交通用地看,如果不分配土地给城市,本来可以建设100万人的一个城市,现在这100万人分为1000人规模的1000个村庄,村庄之间要有公路联系。100万人的城市,可以只建设城市内交通几十公里就可以了,如果60米宽,50公里,则用地1250亩;而1000个村庄,如果每个村庄之间距离2公里,它们之间要交叉联系,则要几千公里的交通用地,如果20米宽,5000公里长,则交通用地为41667亩。把耕地不分配给城市,而分配给农业和农村,1000人的1000个村庄,比100万人的一个城市的交通用地,多出33倍来。

从经济学上讲,农业经济是耕地密集型企业,分散经济比集中经济用地多;从土地的投入产出看,工业要比农业多,商业要比工业多,而信息金融业要比商业多;分散的经济投入产出要比集中的经济投入低。从转变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看,就土地资源而言,就是要把空间上分散的经济转变为空间上集中的经济。不明白经济学的这些道理,死守耕地一分也不能动,不能用来办企业、建城市,要么就是阻碍经济的发展,要么实际上就是浪费更多的土地。

(二)城市化滞后与能源的浪费性消耗

由于城市水平的过低,导致服务业水平过低,中国同等发展水平上,每万元GDP的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远比其他国家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GDP结构中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特别低的服务业比率过低,反过来说,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在总的GDP中过低,实际是导致国民经济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过高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和基础性的原因。由于统计数据的原因,这里我们只分析各产业的能源消耗情况。下面表格以2007年为例。

表5-13         2007年各产业能源消耗情况

产业各产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产业能源消耗

总计和平均249529.90238784.280.9570

第一次产业28095.008244.570.2934

第二次产业121381.30190167.291.5667

第三次产业100053.5036349.880.3633

同类推荐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60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建立健全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办好党校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处理好解放思想与遵守政治纪律、改革创新与继承党校优良传统、改革创新与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关系,形成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环境氛围,以此为动力不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 政务工作全书(上)

    政务工作全书(上)

    全面披露中国近五年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真实反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若干动作,具体描述中国特色政治管理体制改革全过程
  • 21世纪的中日关系

    21世纪的中日关系

    在政治与安全安正策思路上,目前日本各界精英中主张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来防范中国的观点依然居多,但强调与东亚各国关系特别是对华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平衡对美关系和对华关系的呼声日渐高涨。在经济政策思路上,日本各界精英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十分向往,同时又十分担心日本经济可能在今后与中国经济的竞争中一败涂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日本的中国研究尚存在着方法落后、观念陈旧、举棋不定、犹豫观望的弊端。
热门推荐
  • 我是猎灵师

    我是猎灵师

    猎灵师猎灵、猎灵、猎天下万灵......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
  • 农业:以农振兴经济

    农业:以农振兴经济

    本书包括夏代农业与井田制雏形、汉代农业及土地全面私有化、宋代农业经济与土地制度、清代农业技术及农学等内容。
  • 武途漫漫

    武途漫漫

    生于乱世,悲惨少年兄弟分离,为救哥哥不惜穿梭六道,勇闯三界,却发现惊天内幕为神而战,却被神所灭,为天下而战,却害天下与水火。却是谁人之语?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矣,执者死矣!又是何人之痛?漫漫修武之路,孰为其极?六道轮回之苦,谁人可破?(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逐道

    逐道

    仙或许法力无穷;佛或许正气持身;魔或许小弟无数;妖或许肉体强悍;鬼或许阴气十足;但;人间就如此不堪么?天道到底是什么?仙、佛、魔、妖、鬼、人,皆脱离不开一个道字,在追逐“道”的旅途中,带给大家一个充满奇幻色彩,引人无限妙想的仙侠世界。---------------若你觉得本书还行,请告诉你的朋友;若你觉得本书不错,请投出你的推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入《逐道》QQ群:6270199
  • 兰梦浮记

    兰梦浮记

    宿洁从未想过自己竟会遭遇穿越这种老梗,尤其还是身穿,不过好在换个世界竟也让她学得一身本领,优良的水土也让她出落得越发水灵,引来无数帅哥竞折腰;有人穿越为了富足小康,有人穿越为了收获爱情,有人穿越为了江山荣宠,偏偏她穿越到这个莫名其妙的世界竟为给神打个杂,成为“超级英雄”,在一系列的阴谋中完成不凡的使命;阳光单纯的翩翩少年,仿佛有双重人格的诡异王子,治愈系的温柔帅哥,身份神秘的黑衣杀手,哪个是归宿哪个又是敌人?从情窦未开到为爱纠结,兰郡一梦,是梦醒的眷恋还是深陷梦境的流连?
  • 仙破浮生

    仙破浮生

    仙?从何而立,归途何处,无人知晓。桐沐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偶然踏上仙途,原本平凡的一生就此改变,但谁又知道这不是他原本的道路呢?
  • 恨世破天录

    恨世破天录

    自太古之始,混沌初开,天地间便生死循环不息,人类虽为万物灵长也不免其外,但世间万物都厌死贪生,于是各种长生之术应运而生,有灵之物纷纷欲寻找一窥天道之法……华夏神洲大地瀚无边际,自古求仙修道之人举不胜举,修炼法门更是多如牛毛,传闻得道成仙者亦不也数记……
  • 情咒

    情咒

    一种奋斗,一种执着,一份信仰,一份爱……
  • 女人的资本:心态智慧篇

    女人的资本:心态智慧篇

    本书从智慧的角度阐述了女性应当如何把握自己,并塑造自我,获得成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