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900000014

第14章 医改的博弈(1)

医患何以“两头害怕”

医生既是过度医疗的“操盘手”,也是削减过度医疗的主力军。要想管住医生趋利的手,必须建立一个“激励相容”的医疗制度,让医生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也能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热帖—《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真话》。一名医生这样写道:“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模糊,留回旋余地”;“风险大的手术别做,不讲理的人别做”;“该下病危下病危,该下病重下病重,然后让家属签字”;“不敢签字,你宁肯不做这台手术”;“记住病人不是父母,也不是朋友”;“时刻想着,你眼前这个病人可能就是下周到法庭上告你的人”。

虽然这只是一名医生的“个人经验”,却真实反映了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2010年8月,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文章称:“中国医生的安全问题堪忧,他们经常成为医疗纠纷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在中国,医生成了高危职业!”。

医生在防备患者,患者也在防范医生。很多患者在网上发帖,揭露医院的黑暗和医生的冷漠。有的患者认为医生为了赚钱,故意进行不必要的检查诊疗,增加病人负担。还有的患者指责医生既无医技,也无医德。如此一来,医患双方互相猜疑、互相设防,可谓“麻秆打狼—两头害怕”。

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谁都离不开医生。因此,医患关系本应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然而,我国的医患关系为何如此紧张?说到底,根源在于制度。扭曲的医疗制度,催生了扭曲的医疗行为,导致了扭曲的医患关系。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最大的弊病在于,很多公立医院戴着公益的帽子,干着逐利的事情。政府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错误地鼓励公立医院以药养医、以械养医,而不是以技养医。由于医生的劳务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只能靠大处方、滥检查赚钱,导致过度治疗泛滥,加重了患者的看病负担。在这样的体制下,医生把患者当成赚钱的工具,患者把医生当成牟利的商人,医患关系蜕化为一种经济利益关系,而非救死扶伤的关系。因此,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发生医疗意外,一些患者就会迁怒于医生,甚至采取暴力手段伤害医生,使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可见,医患之间“两头害怕”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制度原因。要想从根源上消除医患信任危机,必须靠深化医改,彻底扭转以药养医、以械养医的畸形体制,让医生靠技术吃饭,而非靠卖药吃饭,消除医患之间的经济对立。

眼下,公立医院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既在“增投入”,更在“建机制”。倘若政府在保证医院基本经费的前提下,再建立一种“激励相容”的运行机制,即医生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恰好也能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那么,医生和患者就会成为利益共同体。例如,实行科学合理的支付制度,用经济手段约束过度医疗行为,鼓励合理诊疗行为,使更多医生凭技术和良心治病。

消除医患“经济对立”

2011年初,上海新华医院发生一起医患暴力冲突事件。患者是安徽农民,因患严重心脏病,先请上海专家在阜阳做了手术,花费10余万元。后因出现感染,转到上海救治,随后病情恶化死亡,此间花费约12万元。为了看病,家里贱卖了宅基地,仍欠医院2万余元。由于难以接受人财两空的现实,家属和医生发生冲突,造成一名医生被刺伤。

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医患冲突已经成为引发群体性公共事件的重要“导火索”,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值得深刻反思。

医患冲突的原因很复杂,但医患信任解体是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之前,医生曾是一个备受尊敬的职业,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很高,医患纠纷鲜有发生。然而,随着公立医院被推向市场,政府鼓励医院依靠自我创收维持运行和发展。医生有了“创收指标”,创收越多,奖金越高,大处方、滥检查等现象随之泛滥。由于我国居民医疗费用自付比例较高,医生过度治疗,相当于直接剥夺患者的财富,从而导致医患之间出现“经济对立”,这是造成医患冲突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医疗消费是医生指导下的消费,患者属于被动消费,这是医疗和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之处。例如,在餐馆,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点菜,没钱的点面条,有钱的点鱼翅,丰俭由人。但是,在医院,患者不可能讨价还价。医生让花多少钱,患者就得花多少钱。目前,我国医疗体制的弊端是公立医院过度逐利,患者经常“被高消费”。医生为了创收,在治疗上往往“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这就如同消费者到了餐馆,本来想点一碗经济实惠的鸡蛋面条,但服务员非要上价格昂贵的鱼翅捞饭。其结果是,患者越来越不信任医生,医患矛盾日益加深。在双方长期失信的基础上,医生即便是出于善意,也常会被误解为想从患者身上多赚钱。因此,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很容易引爆社会积怨,酿成群体性事件。

可见,医患信任解体,根源在于错误的医院创收机制和医生激励机制。在发达国家,医生主要靠劳务技术吃饭,因此基本都能遵循合理治疗的原则。然而,我国医生的劳务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开处方和做手术本身不赚钱,只有多卖药、多检查、多消耗,才能多收益。同时,由于我国医保实行按医疗服务项目付费制度,导致医生为了赚钱常常过度服务,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消除医患“经济对立”,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提高医生的劳务技术价值,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例如,医生每看一个病人,就可获得一份能够体现技术价值的诊疗费。无论开一元钱的处方,还是开一百元的处方,都和自身收入无关。这样就会促使医生依靠技术吸引病人。二是提高医保水平,逐步降低居民看病自费比例。三是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费等。例如,我国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纳入医保,医保机构根据对医院平均费用的测算,限定每台手术支付额为10万元,医院总额包干、节余自留。在这样的医保支付制度下,医生就会想方设法节约成本,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治好病,从而实现政府、医院和患者的多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患冲突的根源,在于医患长期失信。而要重建医患信任,必须打破旧的医药卫生体制,消除医患之间的“经济对立”,让医患之间的“零和博弈”变成“正和博弈”。

“小处方”只是个传说吗

2010年初,湖北社区医生王争艳在退休之际,高票当选“武汉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她从医25年,始终坚持用最少的钱治好病,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被称为“小处方医生”。

王争艳之所以成为“新闻人物”,反映了老百姓对“大处方”的深恶痛绝,对“小处方”的热切期盼。对此,很多网友认为,王争艳只是一个特例,如果仅靠医生个人的道德,而非良性的制度来解决问题,“小处方”只能是一个“传说”。

也许,生活中像王争艳那样的好医生并不少,但乱开药、滥检查等现象仍比较普遍。应该说,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新技术、新药品不断出现,医药费用上涨是必然趋势。但是,医药费用上涨,既有合理部分,也有不合理部分。而医生的趋利行为,是导致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重要推手。例如,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大公害。一些医生为了牟利,动辄给患者开头孢之类的高档药,而很少使用价格低廉的青霉素,正如一句电影台词—“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这些行为不仅加重了患者负担,而且威胁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因此,管住医生的手,是控制医药费用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由于医患双方医学知识的不对称性,当医疗需求不足时,医生可以“制造需求”,诱导消费,让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因此,控制医疗费用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尚不雄厚,人均医疗费用十分有限,只有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才有可能解决好13亿人的健康问题。如果任凭“大处方”泛滥,国家新增的公共财政投入,很大一部分就会被白白浪费。长此以往,损害的不仅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还有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大处方”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一大弊端是以药养医,医生的收入很大程度上是靠卖药,这必然导致“大处方”屡禁不止。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大处方”问题,就必须加快推进医改,通过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加强收支管理、提高技术劳务价值等措施,从根本上转变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切断医生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到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上来,从而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科学施治。同时,还要发挥医保的第三方监督作用,探索建立新的支付机制和费用控制机制,引导医生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约束不合理的诊疗行为。只有这样,“小处方”才会成为大多数医生的职业习惯,而不只是一个“传说”。

当然,遏制“大处方”,绝不是要牺牲医生的利益,而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让医生更有尊严地执业。因为,医生是医改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医生的积极性,医改就很难成功。

谁来褒奖“一毛钱处方”

2010年,江苏常州一位市民带小孙女去看腹泻,第七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徐莉开了5粒药,总共一毛钱,孩子的病就痊愈了。这个“一毛钱处方”被网民誉为“世界上最便宜的处方”。不过,医院有关负责人称,“一毛钱处方”只是个例。

其实,“一毛钱处方”不仅在徐医生那里是个例,在全国医疗界也是个例。这并非医德问题,而是制度问题。

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医生既是“道德人”,也是“经济人”。过去,我们常常只强调道德的一面,而忽视了经济的一面。事实上,任何一个群体的构成都呈“橄榄型”。医生也不例外,道德水平极高和极低的都是少数,大部分人处于中间水平。如果有一个鼓励向善的制度,这部分人就更倾向于向善,反之亦然。

我国公立医院实行以药养医制度,医院的收入主要来自药品加成、化验检查等。迫于生存压力,很多医生不得不多开药、多检查,既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加重了病人负担。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医院,如果一个医生开药太少,影响了科室收入,就会被扣奖金。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谁还愿意开“小处方”?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人能帮在外国当奴隶的人赎身,就可以得到赏金。这项政策推行以来,数千鲁国奴隶得以返乡。孔子的弟子子贡家境富裕,他帮一个鲁国奴隶赎身之后,当众表示不要赏金。后来,孔子批评子贡说,这样的做法看似仁,其实是将一项仁政逼入死地。因为他这样做了,别人也不好意思再领赏金,此后帮奴隶赎身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行是需要奖励的。一项制度,如果不能让行善者获益,行善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那么,在医疗卫生领域,如何才能让“小处方”得到褒奖呢?根据国际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制度就是一个好办法。

当前,我国的医院普遍实行按项目收费。医生给病人做的检查越多、开的药越多,收入越多。在这样的利益导向下,医生很容易实施过度治疗。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的医保支付方式主要有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等,这些方式有效地抑制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例如,目前北京三级医院急性阑尾炎的平均住院费用是5000元,最少的是2500元。假如医保部门实行按病种付费,医院每收治一例急性阑尾炎病人,医保只支付3000元,医院超额自付、节余自留。在这样的机制下,医生自然会尽量少花钱治好病。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这就是“激励相容”或者“正和博弈”。医生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与患者利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相吻合。因此,节约费用成为医患双赢的选择。

同样的付费制度,也可用于鼓励和扶持中医院的发展。中医的最大特色是“简、便、验、廉”,治疗同样的疾病,花费少、效果好,本应受到政府的奖励。但实际上,中医院采用中医疗法越多,亏本越大,所以不得不靠“西化”创收。如果改革医保支付制度,中医的生存状况将会得到根本改善。例如,对于同种疾病,不管西医中医,医保部门都是支付同样的费用。那么,中医院自然会拿出绝活,最大限度发挥中医优势。这样既可降低医疗费用,又能让中医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见,只有用制度来褒奖“小处方”,才能让“小处方”从个例变成惯例。如果仅从道德上约束医生,而不善于运用经济规律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就有可能事与愿违。

县医院,想说爱你不容易

最近,笔者一位亲戚从山西连夜来北京看急诊。原来,病人早起后,突然觉得半边身子发软,几次拿起梳子都掉在地上。家人一看情况不妙,立刻把病人送到县医院。拍了CT之后,医生左看右看,竟然看不出问题。无奈,病人只好坐了6个小时的长途汽车,赶到北京天坛医院。结果,一位年轻的住院医生一看片子就说,这是典型的脑梗塞,马上治疗。亲戚感慨地说:“县医院毕竟是小医院,还是大医院让人放心啊!”

古语道:郡县治,天下安。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县医院承上启下,是城乡之间的枢纽。据统计,全国县域居民超过9亿人,占总人口的70%。而县医院离县城和农村居民最近,地域优势得天独厚。同时,县医院的看病费用也相对低廉。2009年,我国省级医院的门诊病人次均费用为238元,住院病人次均费用为12121元,而县级医院分别为109元和2978元。这说明,同样的疾病,在县级医院的治疗费用远远低于城市大医院。

近几年,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完善,县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出现“井喷”。2009年,县级医院的门诊量达6.46亿人次,占全国医院门诊量的34%。然而,县医院的服务能力停滞不前,成为制约医疗消费的瓶颈。一是硬件太差。有的西部地区县医院房屋破旧不堪,病人住院甚至还需自带被褥。一些县医院虽然盖了新楼,但由于缺乏经常性财政投入,无力购买新的仪器设备,成了“空壳医院”。目前,多数县医院的药品收入比例很高,基本上是靠卖药生存。二是人才奇缺。据统计,县医院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不足20%。由于工资低、待遇差,很多贫困地区县医院甚至连一个本科生都没有。而多数坚守岗位的医生,一辈子只有一两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很难跟上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很多县医院医生沿用多年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早就被医学界淘汰甚至禁用,而他们却毫不知情,存在严重的医疗隐患。

同类推荐
  • 中医师是怎样炼成的

    中医师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将主人公以身试医、以身试药的切身体验和对中医理论及辨证用药的深刻体会深入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科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兼备,适于中医业者和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欣赏。
  • 实用内科疾病的诊治与护理

    实用内科疾病的诊治与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用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算得上称职的医务工作者,也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陕西省血液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郝其军用其主持研制的复方皂矾丸和升血小板胶囊及系列中药为主导药治疗成功病例的医案展示,下篇是郝其军医师总结的临床经验和确定成功的治疗模式。
  • 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传世密录”5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张学文中医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验方大全

    验方大全

    中医的历史渊源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历代德高术精的良医,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治病良方。这次编写的《验方大全》精选近代及当代名医之秘、验方数千个,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疗效确实可靠;其编辑以临床分科为纲,以病症统方,每方均详细说明药物组成、适应病症和制剂用法,有些还附有验案举例,不仅编目条理清晰,井然有序,检索简便而快捷,即便不懂医学者,也可依图索骥,自诊自疗。书中方剂均为临床验证了的验方疗效确实可靠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热门推荐
  • 极品修仙传

    极品修仙传

    他,诱骗天界绝美仙子堕入凡尘;他,勾引魔界妖媚魔女陷入轮回;他,强行霸占温柔邻家小妹;他,调戏神界冰山女皇巧玩暧昧;灵动天下的精灵儿,天真可爱的天使美眉,倾国倾城的天之宠儿……
  • 奈何驸马太病娇

    奈何驸马太病娇

    在这个女子为尊的时代,本是妻在上,夫在下,而到了她这里,却硬生生的变成了夫在上,妻在下,遭人白眼鄙视不说,还得时常忍受这个男人的坏脾气,还不给钱用!无所谓,她只想快点完成任务回去,至于钱,她堂堂上古神族,还没本事赚几个钱么。
  • 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认知和情绪加工

    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认知和情绪加工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网络成瘾者的外显和内隐认知加工机制;成瘾者对情绪信息的初级认知评估和加工机制;成瘾者对信息的注意和记忆加工特点等部分。
  • 战气碎天

    战气碎天

    太古战神刑天的传承,天地之间独此一份。一切的功法,一切的仙诀,一切的法宝,在他的面前都将化作尘埃。他是战神,独一无二的战神。
  • 儒本是道

    儒本是道

    三十年前,洪武王朝统一天下,百家被废,独尊儒术。朝廷规定,考取举人才可修炼。三十年后,百家余孽,开始活动。当朝太师,阴谋勾结,山雨欲来。一个穿越少年江羽,出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山中走出,走上强者之路。
  • 诗经通论

    诗经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成为公司最需要的员工

    成为公司最需要的员工

    本书讲述了要成为公司最需要的员工,就要快速地适应公司,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到位,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时刻服务公司。这样的员工才能被公司需要,让老板器重,让同攀敬佩,受客户欢迎。只有成为公司最需要的员工,才能全面展现自己的能力,成为公司的核心人物,获得更大的_发展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 桃花无尽香

    桃花无尽香

    偶然间的相遇亦作缘,彼此间的交集亦作分。相遇便是注定,注定了爱恨,注定了情仇,注定了悲欢,注定了离合,注定了缘起缘灭。墨轻羽一个流落街头的孤女,为了爱她能奋不顾身。叶梓风一个身患不治之症的冷漠少年,为了情他能舍弃生命。沈木杨一个杀手组织的绝顶杀手,为了她他能放弃所有。三个人两段情,看她与他们之间的虐恋情仇,想爱想杀。
  • 炼武狂神

    炼武狂神

    异世重生翻江倒海,睥睨天下武威无边!混沌秩序大战再起,精英辈出,力挽狂澜!渡劫成皇还是轮为炬灰?是善是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场奇迹般的穿越,跨越千年,横亘万古,重写历史,挥斥方酋!蓝龛大陆,唯我独尊!天逆我,便翻手遮天,地逆我,便掘地三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本书曾在他站首发,现在创世中文网持续更新】
  • 倾掌

    倾掌

    倾尽天下,断掌震乾坤,傲视苍穹,纳天地蒙气。动辄星域,翻掌惊仙河。……新书求包养,求一切……叹叹鞠躬感谢诸位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