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300000016

第16章 袁世凯:路过民主共和的门口(6)

洪述祖在电报中猛烈抨击宋教仁鼓吹议会民主、实行责任内阁是植党营私、党派专制,比晚清腐朽权贵还要坏,对社会破坏极大,说宋教仁的主张会让中国亡国灭种。所以,他要让国民看到宋教仁的真实面目,不要被他的主张所“迷惑”。洪述祖承认利用了应桂馨,但是怕自己“人微言轻,不得不假托中央名义,以期达此目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意思,没有牵涉赵秉钧或者袁世凯。他称,利用应桂馨是为了“暴宋劣迹,毁宋名誉”,并没有要杀害宋教仁的意思。至于被舆论认为是杀人证据的来往电函,洪述祖也说是要应桂馨抓紧购买宋教仁“劣迹证据”,诋毁孙宋等人。对于关键的“毁宋”二字,洪述祖说:“毁人二字系北京习惯语,人人通用,并无杀字意义在内,久居京中者无不知之,岂能借此附会周内。”

也就是说,赵秉钧把所有事情推到了洪述祖头上,洪述祖把全部责任推到了应桂馨头上。

舆论热议,指责和自辩交叉进行,审判工作也一拖再拖。5月30日,上海审判厅决定进行缺席审理。但开庭后,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都表示反对,要求缓期开庭公判。原告律师强烈要求拘传赵秉钧、程经世、洪述祖等人到案。被告律师指出法庭没有获得大总统和司法总长的任命,没有开庭的资格。法官不得不宣布退庭。从此,宋案陷入了“公判不成,律师抗告,法庭冰阁,政府抵制,不但事实不进行,连新闻都没有”的尴尬局面。

赵秉钧政府为了抵制南方的审判,炮制了所谓的“血光团事件”来混淆视听。事件起因是宋教仁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审判,宋教仁秘书周予觉和革命党人黄复生、谢持一起,携带炸药和黄兴资助的3000元钱,来到北京企图暗杀袁世凯。不想事机不密,被政府侦破、遭逮捕入狱,周予觉叛变。在政府的策划下,周予觉得妹妹周予儆出面,谎称黄兴组织了血光团,其中给了她40000元钱,潜入北京实行暗杀。北京方面对“血光团事件”大肆渲染,京师检查厅还向黄兴发出传票,企图在舆论上与宋教仁案相抗衡。黄兴毅然前往上海租界会审公廨,表示愿意赴京对质。最后租界当局以北京方面证据不足,没让黄兴到案。

如此一拖,等到7月12日二次革命爆发后,宋案的审判工作也就不了了之了。宋教仁案就成了一个“定案”,进入了历史。

二次革命中,应桂馨越狱逃往青岛,年底还公开进京要向袁世凯邀功领赏,要求“平反”。他还以为刺杀宋教仁是一件特“光荣”的事情,为政府“帮”了大忙呢?1914年1月29日,人们在火车上发现了应桂馨的尸体。在宋教仁案闹得沸沸扬扬之时,赵秉钧不得不去医院“养病”。 袁世凯派人转告他“放心住医院就是了”,并在5月1日任命段祺瑞代理内阁总理,取代赵秉钧。出院后,赵秉钧出任直隶都督。听到应桂馨的死讯后,赵秉钧喃喃自语:“以后谁肯为总统作事。”29天后(2月27日),赵秉钧在督署中毒身亡。人们普遍相信应桂馨、赵秉钧都是被袁世凯暗杀的。杀害关键证人,袁世凯似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更被人认定是刺杀宋教仁的幕后主使了。27

洪述祖年纪最大,阅历最深,一直隐姓埋名,可还是在1917年4月30日被革命党人在上海诱捕,1918年9月7日被公审。当时袁世凯、赵秉钧都已经死了。洪述祖在法庭上坚称没有授意刺杀宋教仁,更不是袁世凯或者赵秉钧让他干的。他还提到一个细节。案发后赵秉钧对他说:“你在京恐怕毁了。”他心中不甘,求见了袁世凯。袁世凯问他,宋教仁到底是什么人暗杀的?洪述祖说:“还不是我们的人替总统出力!”袁世凯听了,脸一下子拉了下来。洪述祖见状,赶紧从总统府跑了出来,溜出京城四处躲藏。1919年4月5日,洪述祖被绞死。

宋教仁案的一个问题永远成了谜:刺杀宋教仁的幕后主使到底是谁?

袁世凯是头号嫌疑人。虽然没有直接的有利证据证明,但宋教仁之死的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袁世凯。当时袁世凯正一心想当正式大总统,扩充权力,但宋教仁率领着议会最大党派却要组成清一色的政党责任内阁。之前,袁世凯曾用巨款贿赂宋教仁,希望为己所用,但遭到宋教仁坚决拒绝。现在,宋教仁一旦进京建立内阁、限制总统权力,袁世凯即便当选了正式大总统也只是一个橡皮图章而已。更何况宋教仁坚决反袁,还去劝说黎元洪出面竞选总统,想彻底终结袁世凯的政治生命。这是嗜权的袁世凯万万不能容忍的。蔡元培为宋教仁日记《我之历史》作序说:宋教仁组织国民党,以为多数党足以操纵袁世凯,后来又觉得很难,就想放弃袁世凯,推举黎元洪,结果触犯了袁世凯,导致被杀。28所以说,袁世凯有杀人的强烈动机。

然而,袁世凯对付宋教仁,必须采取肉体消灭的手段吗?这种手段显得那么原始、笨拙,而且会触犯众怒,置自己于千夫所指的困境。

事实上,袁世凯的政治手腕高超,手段很多。之前,临时参议院要他到南京就职,他轻松一“兵变”,就不仅在北京就了职,还把参议院也一块儿搬到了北京。至于要对付宋教仁尚在酝酿中的国民党内阁,他可以使用的手段很多。他可以运用议会中倾向自己的统一民主党,拉拢议会中的官僚和士绅议员,阻挠国民党清一色内阁的成立;如果不行,还可以像他日后那样派军队包围议会,要是议员不答应要求就不准他们吃饭,不准回家;实在不行,强大的北洋军也始终是他的权力基础和政治依靠。袁世凯没必要去刺杀宋教仁,没必要彻底激化和革命势力的矛盾。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双方兵戎相见,爆发了二次革命。相比之下,刺杀宋教仁绝非是袁世凯的最佳选择。

那个京师警察总监王治馨曾对国民党元老张继说过:“洪述祖南行之先,见总统(袁世凯)一次,说现在国事艰难,总统种种为难,不过二三人反对所致,如能设法剪除,岂不甚好。”袁世凯笑着说:“一面捣乱尚不了,况两面捣乱乎?”当时袁世凯正被财政问题、列强承认问题、沙俄入侵问题、西藏和外蒙古问题搅得昏天黑地,政令不通,不想再和革命党人撕破脸皮、大战一场。所以,袁世凯并不想刺杀宋教仁。

袁世凯无意,部下却有心。不要忘记了,赵秉钧也好,洪述祖也好,都是从前清政坛的大染缸中走出来的,“权心权意”,学会了一身的阴招损招。为了荣华富贵,他们做得出刺杀宋教仁的事情来。宋教仁组织清一色国民党内阁,第一个失业的就是赵秉钧;洪述祖年近60了,人生还有几回搏?个人利益让他们没有袁世凯那样的大局眼光,以为刺杀了宋教仁就能保持或者博取荣华富贵了。像他们这样投机取巧、邀功领赏的宵小在中国历史上太多了。袁世凯察觉底下宵小之辈有刺杀宋教仁的念头,却不加制止,并且在事发后“护犊子”,庇护凶嫌,也可算是杀害宋教仁的间接凶手。

这可苦了醉心议会民主,浑身散发理想光芒的宋教仁了。与许多革命党人醉心纯粹的革命不同,宋教仁留学日本时,专门沉下心思去研究西方政治理论,认定议会民主是解决中国政局、谋求富强的良药。回国后,他一心推行理想。为了大选,宋教仁在南方到处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进行“光天化日下的政客竞争”。他的批判毫不留情,演讲激情澎湃,势力之猛为沉闷千年的中国政坛所未见。政治热情和书生脾气(比如对自己的“总理梦想”半遮半掩,让他人猜疑),让他对政治的潜流暗潮视而不见。在武汉时,革命党人谭人凤曾转告宋教仁一件事:谭的部下陈犹龙1912年12月曾去北京,正好与应桂馨同住在西河沿中西旅馆。陈犹龙发现应桂馨从中央政府领到了巨额经费在京城挥霍。谭人凤因此告诫宋教仁:高明的人家,鬼是要盯着他的;现在会党分子和中央政府勾结,是很不好的现象;你在社会上很有声望,袁世凯必然忌恨你,你还是低调隐蔽一点,还是要做一些戒备。宋教仁没放在心上。就在遇刺的当天,宋教仁还愉快地去《民立报》社话别。民立报社编辑徐血儿嘱咐宋教仁要慎重防卫。宋教仁却说:“无妨,吾此行统一全局,调和南北,正正堂堂,何足畏惧。国家之事,虽有危害,仍当并力赴之。”

理想主义的宋教仁,就这样坦然地前往火车站,被黑暗的中国现实所吞噬了。

宋教仁临终前曾感叹:“我调和南北之苦心,世人不谅,死不瞑目矣!”可悲的是,不仅是他调和革命和保守势力的苦心世人理解不了,他的议会民主和责任内阁的雄心壮志,在中国也实现不了。

艰难抵抗:袁世凯与“二十一条”

民国四年(1915年)1月18日下午3时,袁世凯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进攻德国的山东势力范围。民国政府仿照晚清日俄战争旧例,宣布“局部中立”。1914年底,日本军队占领胶州湾和东胶铁路,拒绝撤军。袁世凯以为主动求见自己的日置益是来讨论山东问题的。谁想,日置益拿出厚厚的一摞文件,宣称日本政府对民国政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希望袁世凯承认。说完,日置益简要地介绍起来,日本对华新要求一共分五号,共计二十一条。

第一号要求共四条,是有关山东问题的,内容是: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且要求建造由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路的铁路;中国从速自动开放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第二号要求共七条,要求将东北南部(日本所谓“南满”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划为日本势力范围:将旅顺、大连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展至99年;日本人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自由居住、经商、开办实业;日本垄断该地区的矿产等。第三号是有关汉冶萍公司的两条要求:两国“合办”该公司;垄断该公司所属各矿及附近矿山。第四号要求只有一条:中国沿岸所有港湾及岛屿,只能割让给或者租与日本。

日置益说完第四号要求,看到袁世凯和在场的秘书夏寿田等人都面带怒色,又拿出第五号文件,介绍起更耸人听闻的七条要求: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充当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日合办中国警察、军工等事业;将长江流域的铁路建造权许与日本,日本垄断福建交通;日本在华所设医院、寺院、学校等拥有土地所有权;日本在中国有布教权。如果说前面的四号要求都是在具体领域将中国捆绑起来,侵害中国主权,那么这第五号文件则是赤裸裸地向中国躯体上捅刀子,无疑是要变中国为日本的保护国。29

介绍完毕,日置益不顾袁世凯等人面红耳赤、神色激愤,继续说道,如果中国政府承认这二十一条要求,日本将归还胶州湾,同时“敝国向以万世一系为宗旨,中国如欲改国体为复辟,则敝国必赞成”。

袁世凯压住怒火,宣布将由外交部和日本方面具体商议,要日置益等候消息。

等日本人走后,袁世凯脸色铁青,咬牙切齿地和左右说,日本这二十一条要求是要灭亡中国,就是日军打到新华门了也不能同意。他对于日置益最后以支持自己称帝为诱饵,引诱自己承认“二十一条”尤其感到愤怒。此前,袁世凯已经动了称帝的心思,并开始制造舆论开展准备工作。现在,他厉声命令秘书夏寿田,所有关于帝制之事一概停止。“我要做皇帝,也不做日本的皇帝。”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二十一条要求。

尽管已经是傍晚时分,袁世凯还是命令召集外交总长孙宝琦、外交次长曹汝霖、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等人紧急来总统府密议对策。当晚,民国政府的外交决策层整整磋商了一夜。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方设法拒绝日本的过分要求。

现存于天津市历史档案馆的袁世凯资料中,有一份袁世凯在“二十一条”最初文本上所作的朱笔批注。袁世凯逐行逐字,对日本的要求进行了批驳,让后人直观地看到了袁世凯对于“二十一条”最真实的看法。

比如在第二号开头,日本人写道:“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因中国向认日本国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享有优越地位。”袁世凯批道:“无此‘向认’。”在“日本国臣民得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商工业等各项生意”这条要求旁边,袁世凯批道:“漫无限制,各国援引,尤不可行。”在“中国政府允准,所有中国沿岸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这条要求上面,袁世凯直接将“他国”改为“外国”,然后认为“此当然之事”。在“所有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病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这条要求上面,袁世凯把“所有权”三字重笔点出,表示异议。在日本有关内蒙古东部地区借款、课税、开埠、合办农工业等方面的要求,袁世凯干脆直接批道:“办不到。”

整份文件的末尾,袁世凯批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

第二天(1月19日),袁世凯召见军事顾问日本人坂西利八郎,愤慨宣布:“日本竟以亡国奴视中国,中国决不作朝鲜第二。”

据说,袁世凯临死的时候曾感叹:“日本去一大敌矣。”诚如所言,袁世凯一生以日本为敌,日本也始终视袁世凯为大敌。

日本是近代侵略中国最多、危害中国最深的国家,爱国之人无不视日本侵略势力为敌。袁世凯仇视日本,完全是出于爱国义愤。袁世凯生父和嗣父双亡后,曾由叔父袁保恒抚养。袁保恒在西北任职,就将袁世凯带到了西北。当时新疆发生阿古柏叛乱,西北全民动员,军民踊跃奔赴前线。左宗棠率领清军,深入不毛之地,清除分裂势力残余,逼迫沙俄势力退出侵占的中国领土。少年时期的袁世凯亲身感受了爱国抗敌的热情,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刻烙下了爱国印迹。

袁世凯从军后的第一次大行动,就是入朝抗日。1882年,日本人利用朝鲜高宗李熙生父、大院君李罡应和明成皇后闵氏之间的矛盾煽动了“壬午兵变”。朝鲜向清朝求援。袁世凯所在的庆军被派遣入朝平乱。在朝鲜,青年袁世凯与日本势力死缠恶斗了12年,彼此结下了深仇大恨。

同类推荐
  • 刘邦创业记

    刘邦创业记

    这是一部草根闯荡终极职场的实录。刘邦出身农家,年过而立才当上了大秦帝国的基层乡镇干部。就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却在秦末的动乱中脱颖而出。他仅仅用了不足三年时间就把自己的几十名追随者变成了几十万,从泗水亭长混成了汉王。他又用了四年时间,与自己的朋友兼兄弟、历史上最强悍的军事家项羽争夺天下,最终把看似不可战胜的楚霸王逼死在乌江口。刘邦在当上皇帝后,又用了七年时间收拾秦帝国留下的烂摊子,打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汉王朝。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模式历经千年仍有借鉴意义。
  •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纵观中国历史,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汉武帝。秦始皇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个帝国由于缺乏统治经验——尽管秦始皇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它还是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之后的大汉屹立于民族之巅,经历过不温不火的统治时期,汉武帝的诞生,为这个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如果历数历代帝王,也许只有汉武帝才算得上是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伟大君王……本书是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
热门推荐
  • 沉睡的妖姬

    沉睡的妖姬

    暗黑之翼已经张开,无尽的地狱吞噬着人间一切的罪恶。人非天圣,却已满目疮痍。
  • 《网游之秦魂天下》

    《网游之秦魂天下》

    一位刚失业在家的打工青年一款席卷全球的武侠网游几段可歌可泣的帝王争霸一身蓝衣,一个酒壶,一双手,在这个虚拟世界势要创出自己的故事
  • 斗气冤家:腹黑侯爷太无赖

    斗气冤家:腹黑侯爷太无赖

    她是凶狠手辣的杀手,冷若冰霜的靓寡妇,却只为他一展笑颜。他是目中无人的神捕,高贵显赫的小侯爷,却只为她温柔腹黑。初见时,他当众表白,再见时,他无赖难缠,三见时,他非卿不娶。她缓缓开口:“脸皮厚到十八铜人都打不烂,独孤九剑都刺不穿,也是一种境界了。”他轻甩刘海:“那是自然,凄凄你要不要跟我这个独一无二,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帅哥在一起?”她轻挑眉毛:“帅?的确,帅的没样了。”“有眼光。”瞄了眼面前自恋的人,她淡然补充一句:“长的草率也是一种帅。你属于这种。”(喜虐各半,稍微偏虐,但是隆重推荐)
  • 只眼看女人

    只眼看女人

    女人本身就是一本书,等待男人来阅读。是温柔如水还是热情似火,是千篇一律还是百变天后,十风情万种还是唯我独尊。从男人的视角探索女人的真性情,她的娇艳欲滴、她的温情脉脉、她的妩媚多姿只为欣赏她的男人绽放。
  • 苍渡劫

    苍渡劫

    一个高富帅变成高穷帅又变成末世战神。。。人生真是多变。。。
  • 重铸天庭

    重铸天庭

    天庭时代启示录,开篇:“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促进人类的进化。”“古武的复苏,是为了恢复神话荣光。”“当我端坐于天帝宝座上时,我会说:信我者,得永生!”————天帝·赵默PS:新人新作,想写出一个不一样的天庭,希望喜欢本书的大大们多多投票支持。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 ”,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 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所推崇 。这是两本流传甚广的家训典籍。他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达又能达人 的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也被后人广为称颂;后人整理曾国藩一切教育心得 ,统称之为“曾国藩家训”,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却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智慧宝典? 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得日记,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警示名言?为什么 有太多的人,在翻阅他的日记之后,自惭形愧?
  • 男神注意:傲娇公主来袭

    男神注意:傲娇公主来袭

    她,是外人眼中是高贵优雅的皇家公主,是家人眼中是傲娇可爱的宝贝千金,是朋友眼中是俏皮强势的腹黑小恶魔,在美国留学回来后,带领着死党们闯进神秘的圣蓝雅贵族学院,想把学院闹个天翻地覆之后再抽身离开,却不想在与学院美男榜的校草们交锋中,渐渐沦失了进去……不仅莫名其妙多了个“男朋友”,还有神秘面瘫做同桌,更有冷酷学生会长想方设法拉她入社,哎?说好的高冷呢?
  • 肯不肯,让我住进你的世界

    肯不肯,让我住进你的世界

    王悦是梦,林枫是爱情,那杨博亮呢?谁才是能陪伴她一世的人?谁是?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良好习惯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良好习惯

    积极的心态(简称PMA)是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数十年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他认为造成人与人之间成功与失败的巨大反差,心态起了很大的作用。积极的心态是人人可以学到的,无论他原来的处境、气质与智力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