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300000014

第14章 袁世凯:路过民主共和的门口(4)

历史走到1911年时,清朝的统治看似稳定。《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是如此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的:“在北京,我发现这个城市正在变样。到处都在铺石子路,重要的宅第,家家都点上了电灯,街道也用电灯照明,电话通畅,邮局每天投递八次信件。巡警简直叫人赞扬不尽,这是一只待遇优厚、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队伍……自来水供应良好,我敢断定,不需要多久,我们就能乘上电车……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正在日趋丰富,这是不成问题的。再没有比这更使我深信不疑的了。你在全国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财富增长的迹象映入眼帘……兴修铁路正取得真正的进展……无论哪里修筑起一条铁路,那铁路穿过的省份就会得到难以置信的好处。”如果没有突发情况,看来袁世凯就只能老死洹上村了。

上有敌视的统治者,下有稳定的社会,袁世凯会有机会吗?

袁世凯的53 岁生日,是在洹上村大摆宴席庆祝的。他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武昌起义的消息。

战报传来,亲朋好友兴高采烈,认为清朝大厦将倾,该袁世凯出山了。果不其然,三天后,朝廷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的诏书就送到洹上村了。袁世凯随即上书拒绝,理由是脚伤还没有好。朝野都知道,袁世凯是嫌官职太小。袁世凯担任过军机大臣、直隶总督,出任湖广总督着实是委屈了。许多大臣也觉得载沣太“小气”了,不能怪袁世凯不来。

载沣心里还不想袁世凯来呢。没有袁世凯,载沣就挑选陆军大臣荫昌率领北洋军冯国璋部南下镇压革命军。战前,冯国璋跑到洹上村问袁世凯怎么办。袁世凯给了六个字:慢慢走,等等看。结果,荫昌根本指挥不动北洋军。磨蹭了多日,北洋军连湖北地界的影子还没看到呢。北洋官兵普遍反对替满族亲贵去打同为汉族人的革命军。如此一来,革命军是肯定镇压不了了,就连能否保证新军不倒戈、站到革命军一边都很难说了。

摄政王集团挽救不了恶局。列强为了保持中国稳定,呼吁重用袁世凯,鼓吹“非袁莫属”。此前清朝已经建立内阁,袁世凯想要的是内阁总理的职位。随着南方革命的扩展,独立省份越来越多。中外声音纷纷要求清朝满足袁世凯的要求。内阁总理奕劻、协理徐世昌和那桐主动辞职,奏请让袁世凯出山主政:“其才胜臣等十倍,若蒙特予起用,必可宏济艰难。”这一下,载沣在内外逼迫之下,无路可走了。最终,袁世凯如愿以偿,接到了内阁总理的任命。袁世凯接到任命,不去北京,先去军中督战。原先踌躇不前的北洋军迅猛前进,很快就收复了汉口和汉阳,沉重打击了湖北革命军。从前线凯旋回京后,袁世凯逼迫载沣向内阁交权、回家去当寓公。

袁世凯戏剧性地重返政坛,而且奇迹般地掌握了王朝大权。

革命洪流冲击下的清朝政府摇摇欲坠,这让在中国拥有巨大利益的列强胆战心惊。他们对华政策的目标是“求稳定于一时”。袁世凯是他们稳定既得利益的最大希望,所以列强基本上是支持袁世凯的。1911年11月15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指示朱尔典说:“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并维持内部秩序和有利条件,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支持归支持,具体怎么处理中国事务,列强都没有成熟的想法。有的列强囔囔着清王朝继续存在“才是对我们最为有利的”,但日本宣称中国的稳定“在于建立能维持国家统一与安宁秩序之君主制”,英国则认为应该换掉爱新觉罗家族,“册立当代孔子后裔,拥为皇帝”。列强宽泛的支持给袁世凯提供了发挥的巨大空间。

袁世凯知道革命如烈火,会越烧越旺;清朝如朽木,不可中兴了。他对清王朝已经没有效忠之心,但表面上还需要高唱忠君报国的高调,宣称“拥护君主到底,绝对不能赞成共和,不过世界既有共和学说,亦不妨研究”。实际上,袁世凯对共和制度“研究”得很深。当刺杀载沣的革命党人汪精卫被袁世凯放出来之后,每天晚饭后,袁世凯都找他来询问共和、革命等情况。汪精卫一般是七八点进入袁府,和袁世凯谈到十一二点才出去。后来汪精卫又推荐了魏宸组。他们讨论的内容已经包括君主制和共和制,以及哪种制度更适合中国。魏宸组大谈共和制的好处。袁世凯起初还说官话,后来渐渐不坚持君主制,只说在中国实行共和很不容易。汪精卫和魏宸组都说:“中国非共和不可,共和非公促成不可,且非公担任不可。”24袁世凯半推半就,默许了。他的真实心思是,君主制正在被国民抛弃:“然而彼众若狂,醉心民主,兵力所能平定者土地,所不能平定者人心,人心涣散,如决江河,己莫能御,爵禄不足以怀,刀兵莫知所畏。似此亿万之所趋,岂一二革命党所能煽惑。”君主专制政体即将被抛弃,中国将改为民主共和国。既然要改,别人改还不如我袁世凯来改。改好了,对国家有利,对自己更有利。所以,武昌起义起义发生不到一个月,袁世凯就在十月底与十一月初数次派人向武昌方面试探“和谈”。11月26日,袁世凯与英国公使朱尔典密商,决定由英国驻汉口的总领事葛福出面,采用非正式的口头传话方式,向刚到汉口筹划组织临时政府的各省都督府代表提出:停战、清帝退位、选举袁世凯为总统的三项议和条件。当时,北洋军队正在猛攻革命军,并在第二天攻陷了汉阳。袁世凯深谙软硬兼施之道,意在逼革命党人接受条件。

南方各地普遍接受了袁世凯的条件,答应只要袁世凯能够推翻清朝就拥戴他为总统。袁世凯以为总统已是囊中之物,谁想孙中山突然归国,凭借巨大声望和同盟会组织抢了他的总统职位。

尽管孙中山当选的是临时总统,袁世凯也极为恼火。当孙中山继续希望袁世凯推翻清廷,发电报向袁世凯表示“虚位以待”,上款为“北京袁总理”时,袁世凯不冷不热地回电,称“孙逸仙君”而不是“南京孙总统”。孙中山针锋相对,再发电就改称“袁慰亭君”了。

袁世凯情绪出现了酸溜溜的波动,在立场上退步了。他声称之前赞成共和的事情是北方和谈代表唐绍仪擅权答应的,没有经过自己同意;现在南方选举大总统,组织政府,没有和谈诚意,因此招回唐绍仪。孙中山在1912年1月1日宣誓就职,袁世凯唆使段祺瑞、冯国璋、段芝贵等北洋将领四十多人在2日通电,主张君主立宪,极力反对共和。袁世凯转告南方和谈代表伍廷芳,声称誓死反对少数人在中国推行共和制。

袁世凯还搞了许多小动作。比如,北洋军攻陷汉阳后,袁世凯让英国汉口领事找到逃出武昌的黎元洪,并转告黎元洪,自己停止军事行动的决定。黎元洪这才悄悄回城,欠了袁世凯一个人情。后来在武汉,黎元洪与北洋军实现了事实上的停火,帮助了袁世凯得以抽调主力军队威胁南京方向。再比如,袁世凯大力笼络汪精卫,让长子袁克定和他结为异姓兄弟。袁克定的年纪比汪精卫大,袁世凯却要儿子称汪为兄。汪精卫从死牢逃生,知恩图报,在京津与杨度等人发起国事共进会,倡导南北妥协实现和平,后来又成功南下,打入了临时政府内部,鼓吹拥戴袁世凯。

在袁世凯的努力下,加上临时政府举步维艰,拥戴袁世凯出任总统、收拾局势的声音重新成为主流。黄兴致信袁世凯说:“明公之才,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当局亦无不有拱手而听命者。苍生霖雨,群仰明公。千载一时,祈毋坐失。”在现实困难面前,黄兴开始主张与北方妥协。孙中山最终同意,在1912年10月对上海国民党演说“在前清官场中项城有真实能力,勇于干事,迥异常庸,其在北洋练兵,卓著成效,故此人而入民国,亦必为重要人物”。

袁世凯辛苦了好半天,让总统宝座这只煮熟的鸭子又飞了回来。剩下要做的就是逼紫禁城里的孤儿寡母退位了。

与让南方革命党人接受自己相比,袁世凯在逼清王朝退位这件事情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由于袁世凯迟迟没能让宣统小皇帝宣布退位,南方一度都怀疑他的革命诚意了。

袁世凯原本可以快刀斩乱麻,将清朝皇室和北京城的王公贵族都给一网打尽,在南北双方(南方同盟会为主的革命势力和北方北洋军为主的军事力量)的支持下,抢在孙中山回国之前成为中国第一位总统。但是“袁世凯究竟还不是个心狠手辣的屠夫,他的恕道,和他的婆婆妈妈的行为,累得革命党对他失去了耐性”。袁世凯做不了武则天或者赵匡胤,磨蹭了很长时间,让孙中山成了黑马总统。

袁世凯不是没有能力逼宫夺印,而是不希望这么硬干。

项城袁家多少也算是“世受皇恩”的官宦人家,袁世凯虽然从军成为武夫,可也读过几年书,知道“君臣父子”那一套说法的影响力,不想被套上在王朝末世对孤儿寡母不忠不义的恶名。袁世凯毕竟是从传统政治中走出来的旧官僚,权力欲是有的,但名节思想和畏惧心理也有。溥仪长大了,曾回忆起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觐见自己和隆裕太后的情景。几十年后,他还记得太后在大哭。跪在他面前的一个老头子,也泪流满面。不管袁世凯的泪水是真是假,他没有采取血腥政变的方式将清王朝赶下历史舞台,多少给服务了大半生的老主子留了面子。但是,宣统不退位不行了。溥仪记得那个老头子反复告诉太后,革命军无孔不入,是如何的厉害;孙文三头六臂,是如何的有钱,光从海外就募集到捐款数千百万。隆裕太后不辨真假,全无主意,任由袁世凯与南方接触,只求能为皇室争得优待条件。对于退位,以隆裕太后为首的皇室迟迟下不了决心。袁世凯先是在1月16日通过内阁正告清廷:“读法兰西革命之史,如能应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子孙靡有子遗也。”露出了威胁的意思。10天之后(26日),坚决拒绝退位的年轻宗室亲贵一派的首领良弼遭到革命党刺杀,两天后惨死。袁世凯趁机授意湖广总督段祺瑞领衔、42名将领在当天通电全国,逼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大清国皇室终于发布逊位诏书。25

16日,袁世凯在复电南京参议院接受临时大总统之后,通令自2月18日(阴历正月初一日)所有军官、官吏一律剪发。袁世凯本人并没有剪一个时下流行、代表共和革命的“文明头”,而是在外务部大楼剃了一个大光头。从此,大秃头、留小胡子、身体发福的形象成了袁世凯的标准历史像。

标志袁世凯政治生涯迈上新台阶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大典,于1912年3月10日在京举行。袁世凯以河南腔的北京官话宣读誓词。两天前,袁世凯电传给临时参议院的誓词说道:“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并表示:“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但在正式宣誓时,袁世凯把后一句改为了“速定宪法,副国民之愿望”。(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三字之差,难道是口误吗?

典礼结束后,袁世凯一行在院外走廊处与纷至沓来的记者交臂而过。《民国报》记者梁漱溟观察近在咫尺的袁世凯:“矮墩墩的个头,光着秃脑袋(帽子拿在手里),留着短须,已有几根花白,胡须周围及两颊都没有修刮干净,一套军服也是皱皱巴巴的,与大总统就职的庄重典礼很不相称,尤其是那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分明是很不郑重。”梁漱溟没有看出来的是:袁世凯那套皱巴巴的军服是清朝的陆军将领军装,上面还佩戴着一年前清政府刚颁布的肩章与领章。

无数革命者为之奋斗、志士仁人梦想几十年的共和国在统一之初,迎来了出身旧官僚的第二任总统袁世凯。“清王朝的灭亡当然是在革命党人的冲击下崩溃的,但革命党人并不是唯一的导致清王朝崩溃的力量。事实上,决定性的力量来源于王朝体制的内部,结果,也只是袁世凯的北洋系作为体制内的力量,以形式和权力的更新,继承了清王朝的遗产,而辛亥革命党人作为体制外的力量,很快被排除出政权之外。”(朱宗震著:《大视野下清末民初变革》)当时的许多人和后来的许多人,都痛苦地接受了这么一个现实:一个来自要推翻掉的阶层的人占据了新政权的元首宝座。

“袁在登上总理宝座,获得总统桂冠的过程中,利己的权力欲始终是他活动的重要动机,但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效果比较动机更具实质性意义,实行半君主制的克伦威尔,实行帝制的拿破仑,谁没有利己的权力欲呢?我们不能据此便抹杀他们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巨大作用,伟大才能。”(姜新:《重评辛亥革命前期的袁世凯》)诚如所言,袁世凯的出身和品行都不重要,关键是看他的贡献,看他的未来,看他能不能为一片空白的共和国创造理想的未来?

宋教仁案:幕后主使?庇护凶嫌?

民国二年(1913年)3月20日晚上10时左右,上海沪宁火车站。

沿津浦路北上北京的列车即将开车。一身西服、身材消瘦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在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的陪同下,走出候车室,前往剪票口准备进站上车。

深夜赶来给宋教仁送行的人很多。因为在年初的全国大选中,国民党获得了国会多数席位,宋教仁到处鼓吹建立议会-内阁政体,实行政党政治,引起了极大反响。现在国会开幕在即,国民党当选议员纷纷北上赴任。总统袁世凯更是电催宋教仁北上共商国是。很多人认为宋此行极可能入阁拜相。宋教仁平素民主作风浓厚,加上如今尚是一介平民,因此身边并无警卫人员护驾。毫无阻拦的送行者都涌向剪票口,与宋告别,场面出现了混乱。

剪票口对面的一个小吃摊上,一个黑影拍拍旁边已经半醉的一个壮汉,指着宋教仁的身影嘀咕了几句。于是,那个醉汉慢慢向剪票口走去,挤进人群后突然拔出手枪,朝着宋教仁连开了三枪。

犀利的枪声撕裂夜幕,火车站内一片慌乱,人们四散而逃。凶手夹杂在人群中逃逸而去。

枪响后,黄兴略为诧异,随即转向宋教仁,只见他倒在了地上,鲜血正从腰间汩汩溢出,染红了剪票口前的土地。一旁的于右任急忙叫车把宋教仁送到附近的铁路医院抢救。

同类推荐
  •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一个人的幽默感是与其人的文化、知识、才气、智慧、经验、应变能力、表达技巧分不开的。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几乎都是著名的幽默大师。例如:哲学幽默大师苏格拉底,政治幽默大师第十六届美国总统林肯,科学幽默大师爱因斯坦,小说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表演幽默大师卓别林,喜剧幽默大师萧伯纳等。笔者编译本书的宗旨,就在于以上述诸位大师的幽默片段为主体,展示人类历史上众多天才人物的幽默大观,以期读者能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和欣赏乐趣三方面的效果。
  • 恩格斯传

    恩格斯传

    本书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恩格斯生平传记,紧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以恩格斯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论著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该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本书讲述了柳萍的成长经历,以及艺术生涯,包括有:“柳家有女初长成”、“闻道梅花圻晓风”、“花开时节漫凤城”、“满园春色关不住”等内容。
  •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14岁入宫,历经12年的蹉跎,26岁却身处感业寺,只能青灯古佛。美人心中的那一计,让李治相思难忍,这才令武则天的人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二次进宫后,武则天自导自演了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忍的权力大角逐:昭仪,皇后,天后,临朝称制,改唐为周,天下升平……如此82载,谁堪比之?武则天何以从单亲女孩成长为三国皇后,以女儿之身君临天下,令无数粉黛、朝臣尽折腰?不妨看看她的心术操练和宫斗绝技。畅销书作家池墨将通过《武则天发迹史》一书为读者揭秘武则天的发迹之路。
  •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张爱玲10岁时在期盼爱,20岁时在书写爱,40岁时在放弃爱,60岁时在整理爱。短短三、五年的爱情,这样细水长流地被思量、被咀嚼,被雕刻,好比写一本书,前言花去20年,后序花去50年,最厚重的却仍是青春那三五年。她孤傲、敏感、卓尔不群,却逃不开心灵的篱栅。本书纵览张爱玲一生,讲述民国的临水照花人从歌舞升平到繁华凋谢,她用一双冷眼,热望尘世,化作心泪如雨。在这本书里,这位民国的“临水照花人”将从旧时光里向我们走进,用一种静默柔情的文笔,让我们体悟她的清冷孤绝、她的无可奈何,她的意犹未尽。
热门推荐
  • 我将带头召唤

    我将带头召唤

    战士的无双勇武,法师的暴力输出,坦克的坚韧不摧、射手的百发百中,刺客的机会主义,辅助的可靠后援……这些强悍的能力陈流都没有,不过他却得到了拥有这一切召唤英雄而孱弱的召唤师职业,也无法阻挡陈流通向巅峰的脚步
  • 遗论九事

    遗论九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衣凤逆:陌上鸳鸯

    紫衣凤逆:陌上鸳鸯

    新帝登基,改国号为陌允,起国名为姓氏离陌。新帝皇恩浩荡,天子大赦,百姓安居乐业,一番欣欣向荣。崛起的离陌王国成了大陆王国各国的眼中钉,手中刺,口中食。三年选秀成了各国权谋的斗争,纷纷派出各有千秋的女眷混入其中,以示与其国交好。又是春日,明媚的太阳,草长莺飞,这是腥风血雨前的片刻宁静。深宫各奇女子把皇宫掀得昏天黑地,永无宁日。爱情的朦胧,家族的使命,王国的地位,未来的期盼……各路女子踏上不归路
  • 秦晋乱

    秦晋乱

    前秦东晋,南北相峙,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当是时也,苻坚正雄,投鞭断流,气吞万里;谢公迟暮,老当益壮,高山东卧,谈笑兵戈。陶潜恰少年,寄奴出巷陌,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二王笔行龙,长康彰三绝,大晋主风流,点墨绘江山。翩翩君子,意气正发,大袖一拂,亦是潇洒千秋……**************本书非争霸,不以战争为主。乱,是文化之乱,这是一场关于“风流”的革命!
  • Of the Conduc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uct of the Understand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包子逆袭

    穿越之包子逆袭

    现代人郑媛媛穿越到了古代,成为高门贵女,没想到拿着一手好牌的她,却完全不会打,胆小懦弱,受亲娘辖制,在夫家毫无地位,连奴才都看不起她,完完全全包子一枚。这可不是她的风格!且看她原地满血复活,如何智计百出,长袖善舞,成功逆袭!收获圆满爱情亲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少倾情独宠

    冷少倾情独宠

    他是患有自闭症的冷家大少,他是外人眼中的废材,亲戚眼中的傻子。初见时,四目相对,他便为她倾情。从此她便成为他的世界里唯一的阳光。“冷少,南宫小姐被前台气走了!”冷觖手一顿,脸色阴鹜,丢下签到一半的文件,以闪电般冲出办公室:“让她明天不用来了。”“冷少,南宫小姐被黄总的女人骂了!”冷觖嘴角露出一抹阴冷的笑:“好久没跟黄总喝茶了。”他是商业天才,但他的世界里只有她。“少爷,南宫小姐离开了!”“啪嗒”一声玻璃杯落到地上,杯子里的猩红色液体绽成了花:“不惜一切代价,给我找!”【冷觖:用我江山如画,换你笑靥如花。】简介无能啊无能……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初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五百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聊斋志异》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借描绘狐仙鬼怪,反映人间百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书中既有对漆黑如墨的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美爱情。此书历来被视为小说中的翘楚之作,有“空前绝后”的美誉。
  • 爱情故事的两人

    爱情故事的两人

    一个学霸和一个学渣在一所学校里认识的,他俩是同桌,而学霸却喜欢上了学渣,他俩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 将门嫡女种田忙

    将门嫡女种田忙

    她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三军统帅,可惜是“以前的”;她的父亲是威名赫赫的北军大将,可惜是“获罪的”。她原本虽然痴傻,却有着最尊贵的家人和身份,可惜转眼之间,天之骄子变成山野村夫,名门贵女化作乡姑田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当她变成她,刹那间,风云际会,红颜乱世。一颗尘世间最温暖的女儿心一滴天地间最冰冷的男儿血一段男女间最缠绵的情之恋为了他,她愿意下得厨房,还上得厅堂为了她,他愿意上得厅堂,还下得厨房是谁说,她只是会种田的傻子是谁说,他只是会杀人的疯子且看——